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精)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
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
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1)脾土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
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
小儿常见病推拿课件

基本手法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推 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捏法:用手指捏住皮肤,适用于 全身各部位
擦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上摩 擦,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弹法:用手指弹击皮肤,适用于 全身各部位
掐法:用手指掐住皮肤,适用于 全身各部位
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旋 转揉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搓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皮肤上搓 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推拿疗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不可自行操作。
常见病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根据小儿常见病的特点,采用不同 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具有安全、有 效、无副作用的特点
适应症:适用于小儿感冒、咳嗽、腹泻、便秘 等常见病
注意事项: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时,要注意 手法的轻重、时间、频率等,避免过度治疗。
腹泻
01
病因:饮食不 当、受凉、感 染等
02
症状:大便次 数增多,大便 稀薄,伴有腹 痛、腹胀等
03
推拿治疗:揉 腹、推拿足三 里、捏脊等
04
注意事项:注 意饮食卫生, 避免受凉,及 时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
小儿常见病推拿预 防
4
增强体质
01 推拿手法:介绍小儿常见病推 拿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02 穴位选择:选择适合小儿体质 的穴位进行推拿
推拿疗法的优势
1
安全无副作用:推 拿疗法采用手法操 作,无药物副作用,
适合儿童使用。
2
疗效显著:推拿疗 法对多种小儿常见 病有显著疗效,如 感冒、咳嗽、腹泻
等。Leabharlann 3操作简便:推拿疗 法操作简便,家长 可在家中自行操作,
方便快捷。
4
提高免疫力:推拿 疗法可提高儿童免 疫力,增强体质,
详细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

详细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孩子生病了,打针怕疼,吃药怕苦,怎么办?详细全面的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认准这几个穴位,学几招推拿手法,自有奇效。
1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教室提醒您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7退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

通过优化推拿手法、穴位组合等手段 ,提高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缩短疗 程,减轻患儿痛苦。
小儿推拿的普及与推广
培训专业人才
加强小儿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 专业素养。
普及教育知识
开展小儿推拿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促进小儿推拿的广泛应用。
THANKS
操作时间
每次推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以免 宝宝疲劳。
适应症选择
小儿推拿适用于6岁以下的小 儿,尤其适宜于3岁以下的婴 幼儿。
操作力度
小儿推拿时应轻柔、均匀、有 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损 伤。
操作频率
小儿推拿的频率应根据宝宝的 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周进行 2-3次为宜。
03
用掌心或四指指腹在脐部顺时针轻轻 揉按,可缓解腹泻症状。
推大肠经
用拇指指腹从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推 大肠经,可缓解腹泻症状。
揉龟尾穴
用拇指指腹在龟尾穴上轻轻揉按,可 缓解腹泻症状。
捏脊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指腹自下而上捏 脊,可调理脾胃、止泻。
发烧的推拿操作
推天河水
推六腑
用拇指指腹从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 ,可清热解表、退烧。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
• 引言 • 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 •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操作 • 小儿推拿的实践应用 • 小儿推拿的未来发展
01
引言
介绍小儿推拿
01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 病的目的。
02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儿童,尤 其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儿疾病,如 感冒、咳嗽、发烧、消化不良等 ,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及标准
症状改善
观察孩子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如腹泻次 数减少、发热温度降低等。
推拿次数
根据推拿次数评估治疗效果,一般推拿 3-5次后应有一定效果。
体质变化
观察孩子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如食欲 增加、睡眠改善等。
综合评估
结合孩子的症状改善、体质变化和推拿 次数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推拿治疗的效 果。
07
小儿推拿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感冒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小儿穴位,缓解感冒 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提高小 儿免疫力。
腹泻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手法调节小儿肠胃功能,缓解 腹泻症状,促进小儿消化吸收。
发热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降低小儿体温,缓解发热 症状,提高小儿身体舒适度。
挑战性问题探讨
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
目录
• 小儿常见疾病概述 • 推拿治疗原理及优势 •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治疗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估 • 小儿推拿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小儿常见疾病概述
小儿常见疾病类型
01 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02 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肠胃炎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推肩胛骨
用两拇指指腹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分 推,可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嗽
、气喘等。
揉肺俞
用两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肺俞穴,可宣 肺理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嗽、气喘等 。
揉丰隆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按丰隆穴,可和胃 气,化痰湿,用于咳嗽痰多等。
哮喘推拿治疗
01
小儿推拿学精美PPT课件 - 常见病治疗

第二节 咳嗽
内伤咳嗽:
(一)痰湿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除湿 化痰止咳 推拿处方:1、健脾:补脾经、揉脾俞、摩中脘、揉足三里
2、宣肺止咳祛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揉乳根乳旁、揉肺俞、补肺经、揉丰隆、揉天突 3、兼证:腹泻(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第二节 咳嗽
外感咳嗽:
(一)风寒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恶寒,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 治则: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推拿处方:1、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2、散寒:(清肺经、推三关、揉外劳宫) 3、宣肺止咳祛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揉乳根乳旁、揉风门、揉肺俞、揉丰隆、揉天突 4、兼证:发热(清天河水)、鼻塞(揉迎香)、无汗(拿风池、揉二扇门)
第二节 咳嗽
宣肺止咳: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揉乳根乳旁、揉肺俞 祛痰:揉丰隆、揉天突 消啰音:干啰音(推小横纹)、湿罗音(揉掌小横纹) 健脾:补脾经、揉脾俞、摩中脘、揉足三里 滋阴退热:揉二人上大便次数增多。 分类:寒湿泻
湿热泻 伤食泻 脾虚泻
第三节 泄泻
2、病因病机:退热散寒(清肺经、清天河水、推三关、揉外劳宫) 3、兼证:发汗、通窍、止咳、祛痰(拿风池、揉二扇门、揉迎香、黄蜂入洞、推揉膻中、
揉乳根乳旁、揉风门、揉肺俞、揉丰隆、揉天突)
(二)外感风热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微汗出,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则:疏风解表 清热利咽 推拿处方:1、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2、病因病机:退热(清肺经、清天河水、揉大椎) 3、兼证:通窍、止咳、祛痰(揉迎香、黄蜂入洞、推揉膻中、
常见病的小儿推拿手法培训

第三步:温肺,搓前胸后背
适应症:一些体质较弱的孩子,容易反复咳嗽,其实是 因为肺功能比较弱,容易受凉引起。 方法:坐在孩子的侧面,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后背, 两手相对沿着前胸和后背来回反复搓,搓到他感觉到发 热为止 。 搓热前胸后背手法:晚上:睡觉前,坐在孩子的侧而,一手 放在前胸,一手放在后背,两手相对沿着前胸和后背来 回地反复地搓,搓到他感觉到发热为止。
常见病的小儿推 拿手法培训
目 录
退烧 咳嗽 流鼻涕 便秘和腹泻 保健:摩腹和捏脊 睡眠
退烧
基本手法
医生建议时长: 1.速度每分钟要达到两百次以上,手法多 练习,熟能生巧。 2.坚持10分钟以上,可以看到宝贝出汗。 温度没有降下来,可以反复做,不会损伤 机体
位置:前臂内侧的中间,从手腕到肘关节,中间成一条直线,是天河水 穴。可用食指和中指直推这个穴位。
手法:从手腕到肘关节的方向,单方向直推。推得时候可以用一些介质, 如矿泉水,沾上水后在皮肤表面推,有散热作用。
频率:速度每分钟要达到200次以上。坚持10分钟以上,可以看到宝贝 出汗。温度没降下来可以反复做,不损伤机体。
注意事项:一般建议38.5度以下,孩子精神状况还好,可以在家做这个 手法。高烧39度以上,也可以作为退烧的方法之一,但不能作为唯一,要及 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流鼻涕
具体手法:
按揉迎香穴在鼻翼靠近脸庞,凹陷的地方,按下去有酸胀感,是迎香穴。
位置
在鼻翼靠近脸庞,凹陷的地方, 按下去有酸胀感,即为迎香穴。
频次
50—100次最佳 也可用“黄蜂入洞”的方法。
便秘和 腹泻
推大肠穴
食指上的大肠穴,同一手法不同方向, 一个穴位可以管腹泻,又管便秘。 食指桡侧的线状穴即是大肠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部分病症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第一节头颈部穴位1、攒竹(天门)【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医者用两拇指桡侧或指腹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门”,又称“推攒竹”。
【作用】发汗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无汗、头痛、惊惕不安、精神萎靡等病症。
【临床应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均宜。
临床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等症,多与推太阳、推坎宫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燥不宁,多与清肝经清天河水等并用。
对体弱汗出较多、佝偻病患儿应慎用。
2、坎宫(眉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医者先以两拇指端分别轻按鱼腰一下,再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或推眉弓。
【次数】 30~50次。
【作用】发汗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无汗,目赤痛,惊风等症。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发汗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多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
若用于治疗目赤痛、惊风,常配合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
亦可推后用捏挤法、掐按法,以增强疗效,掐按法一般只掐按眉头及眉中间。
3、太阳【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医者用中指或拇指桡侧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
向眼前方向揉为补,向耳后方向揉为泻。
以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
【次数】直推、运各约30次,揉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有汗无汗头疼、目赤痛、近视、惊风等病症。
【临床应用】推揉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若外感表实症用泻法;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
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
4、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医者用两拇指端或中指端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或用掐拿、运法等。
【次数】拿、掐各3~5次。
【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痰涎,烦躁不安等症。
【临床应用】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亦能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不安、惊风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我最近看完了这个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视听教材《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 感觉很不错。
但是每种病症都有好多推拿手法, 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太难记住了, 所以就把解说词记下来打印了一份, 这样等用的时候就不用再去电脑上看视频了。
现在发上来给大家共享一下。
由于本人初学,专用名词上可能有错别字,请行家指正。
开天门:两拇指螺纹面交替从眉心推到前发际边缘 50次。
推坎宫:两拇指螺纹面分别从眉心推至眉梢 50次。
揉太阳: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太阳穴 50次。
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 100次。
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指面从小儿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中点 300次。
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腕横纹桡侧端(拇指那一侧推至肘横纹桡侧端 300次。
掐揉二扇门:用两拇指指甲同时掐掌背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跟交接处各 5次,再用食指、中指螺纹面按揉 50次。
拿风池:拇指与食指、中指指端相对用力,按压、提拿风池 10-15次。
退六腑:用拇指螺纹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肘横纹尺侧端直推至腕横纹尺侧端 300次。
按脊: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在督脉和膀胱经第一侧线按揉 3-5遍。
按天突:用中指端按胸骨切迹上缘凹窝处的天突穴 10次。
推揉膻中:先用中指端揉两乳连线中点的膻中穴 150次, 再用拇指面从胸骨切迹(视频中就是从膻中向下向下直推至剑突 150次。
揉乳旁、乳根: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分别同时按揉乳外旁开二分的乳旁穴和乳下二分的乳根穴 20次。
擦膻中: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螺纹面沿胸骨上下摩擦,以擦热为度。
擦肺腧: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面或小鱼际擦第三胸椎下旁开 1.5寸的肺腧至局部发热。
推太阳:用拇指或食、中指指端从前向后直推太阳穴 50次。
黄蜂入洞:用食指、中指两指端在鼻孔下缘揉动 100次。
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肺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脾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肾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揉中脘: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螺纹面或中指螺纹面按揉脐上四寸的中脘 3分钟。
揉肺腧: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揉 50次。
揉肾腧: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按揉腰部第二腰椎下旁开 1.5寸的肾腧穴 50次。
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向虎口直推 100次。
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虎口向指尖直推 100次。
清小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尺侧缘自指跟向指尖直推 100次。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在小儿腹部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 5分钟。
(注意:不同病症的按摩方向不一样。
揉脐:用掌面或中指指端揉脐部 3分钟。
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在尾椎骨端揉 100次。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尾椎骨端向命门直推 100次。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命门向尾椎骨端直推 100次。
揉外劳宫:拇指螺纹面揉外劳宫 50次。
揉天枢:食、中两指端揉肚脐旁开两寸的天枢 5分钟。
揉脾腧:食、中两指指面揉背部第 11胸椎下旁开 1.5寸的脾腧 50次。
揉胃腧:食、中两指指面揉背部第 12胸椎下旁开 1.5寸的胃腧 50次。
清脾胃: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桡侧缘自指尖向指跟直推。
推板门:用拇指桡侧缘从拇指根推至掌根 1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掌心四周的内八卦穴做环形运法 100次。
捏脊: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从长强穴至大椎穴的肌肤,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 5遍,最后一遍可捏三下提一下。
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按揉 50次。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肠。
按揉膊阳池:用拇指端揉小儿前臂外侧腕横纹上 3寸的膊阳池穴 50次。
按弦搓摩:用双掌在小儿两腋下斜肋处自上而下搓摩 100次。
补脾胃: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掌面旋推 300次。
功用:健脾和胃。
掐四横纹:用拇指甲掐小儿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各 5次。
揉板门:用拇指螺纹面按揉小儿大鱼际的板门穴 100次。
分推腹阴阳:用双手拇指螺纹面沿肋弓角边缘从中间至两边分推 200次。
揉丹田:用掌根部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揉肚脐下 2寸的丹田 50次。
按揉三阴交:用拇指端按揉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的三阴交穴 100次。
擦八髎:用掌根或小鱼际在骶部八髎穴摩擦至局部发热。
按揉百会:用拇指端按揉百会穴 30次。
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螺纹面从指尖向指节直推 100次。
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从指尖向指节直推 100次。
揉小天心:用中指端揉小儿小鱼际和大鱼际交接的凹陷处 50次。
推下中脘:用食、中指螺纹面自剑突向下直推至中脘 300次。
掐肝经:用拇指甲掐小儿食指螺纹面 5次。
掐心经:用拇指甲掐小儿中指螺纹面 5次。
掐小天心:用拇指甲掐小天心 5次。
掐精宁:用拇指甲掐小儿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本节骑缝间凹陷处的精宁穴 5次。
发热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
发热偏风寒者加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
发热偏风热者加用退六腑。
咳嗽 :清肺经、按天突、推揉膻中、揉乳旁、乳根、擦膻中、擦肺腧。
外感咳嗽者加用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黄蜂入洞、拿风池、推三关。
内伤咳嗽者: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揉中脘、揉肺腧、揉肾腧。
泄泻 :补脾经、补大肠、清小肠、摩腹(逆时针、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揉外劳宫、揉天枢、揉脾腧、揉胃腧。
湿热泄泻者加用清大肠、推三关、退六腑。
食积泄泻者加用清脾胃、揉中脘。
脾虚泄泻者加用推板门、运内八卦、捏脊、按揉足三里。
便秘 :揉中脘、摩腹(顺时针、揉龟尾、推下七节骨、按揉膊阳池。
实秘者加用清脾胃、退六腑、按弦搓摩。
虚秘者加用补脾胃、补大肠、推三关、揉天枢、捏脊。
疳积 :掐四横纹、揉板门、摩腹(顺时针、捏脊、按揉足三里。
乳食伤脾者加用:清脾胃、清大肠、分推腹阴阳、揉中脘。
气血两亏者加用补脾胃、推三关、揉中脘、揉脾腧、揉胃腧。
遗尿 :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
下元虚寒者加用补肾经、推三关、擦八髎。
肺脾气虚者加用补脾经、补肺经、揉中脘、按揉百会、捏脊。
夜啼 :按揉百会、清肝经、清心经、揉小天心。
偏脾寒者加用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逆时针、揉脾腧、按揉足三里。
偏食积者加用清脾胃、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中脘、推下七节骨。
偏心热者加用清小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掐肝经、掐心经、掐小天心、掐精宁。
因为孩子皮肤很薄,穴位敏感,所以做推拿的时候,动作要轻和快。
另外,即使
孩子没生病,也可经常给孩子捏脊、按揉足三里等(还有哪些,请行家补充,有病治病,无病保健,还能增进和孩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