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见疾病调理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
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
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1)脾土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
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问题、感染、胃肠道炎症或平凡的肠绞痛等引起的。
在儿童中使用推拿来缓解腹痛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小儿推拿方法安全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腹痛,促进儿童的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推拿方法,以帮助缓解腹痛。
1.捏脊法捏脊法是指在儿童背部旁边的两侧捏脊椎的方法。
将双手掌心对着儿童的脊椎,用适度的力度向下捏住,然后向上推。
这样可以刺激脊髓,改善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2.涌泉穴按摩法涌泉穴是位于脚底,距离足跟约2.5厘米的穴位。
轻轻按摩涌泉穴可以刺激脾胃经络,缓解腹痛。
使用大拇指在穴位上按摩,每次大约5分钟,可以多次重复。
3.腹部按摩搓腹部可以促进腹部肌肉的放松,改善肠道蠕动,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手心轻轻按摩儿童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4.肚脐按摩法肚脐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肚脐周围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约5分钟。
5.摩腹法摩腹法是利用热量和按摩的方式,刺激腹部穴位,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腹部肌肉的松弛,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温热的手心在儿童的腹部轻轻按摩,每次约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方法虽然安全有效,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以下几点。
1.推拿力度适中:力度太大可能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力度太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缓解腹痛的效果。
因此,在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2.儿童舒适感:推拿时需要关注儿童的舒适感,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如果儿童感到不适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推拿。
3.随时观察:在进行小儿推拿时,父母需要随时观察儿童的反应。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严重腹痛、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缓解腹痛,并且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然而,对于严重疾病或疑似疾病的儿童,父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治疗。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儿推拿的好处

小儿推拿的好处
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等方式来增强儿童体质、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疾病的方法。
小儿推拿有很多好处,包括:
1.提高儿童抵抗力: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身抵
抗力,预防疾病。
2.缓解疼痛:对于一些疼痛症状,如头痛、腹痛、咽痛等,小儿推拿可以起到缓解疼
痛的作用。
3.促进消化: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缓解便秘、腹泻等症状。
4.改善睡眠: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调整儿童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5.增强肌肉力量: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肌肉,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肌肉萎缩等疾病。
6.促进生长发育: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
7.缓解压力: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应自行尝试进行推拿。
同时,小儿推拿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疾病,如发热、咳嗽等,仍需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
小儿常见病推拿手法大全,建议收藏!

⼩⼉常见病推拿⼿法⼤全,建议收藏!导语⼩⼉推拿是中医的⼀种传统疗法,属于⾮药物疗法,由于操作简单,依从性好,在⼉科临床应⽤⼴泛。
宝宝是家长的“⼼头⾁”,每到孩⼦有病的时候,家长都恨不得⾃⼰“替⼦患病”。
然⽽,不论家长怎样着急,病还是要治的。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孩⼦的治病过程并不是“⼀帆风顺”,⽐如⼉科门诊前蜿蜒曲折的队伍、孩⼦半夜发病去医院时打不到车、孩⼦哭闹⽆法吃药等等。
这些潜在因素,⼀不⼩⼼就会耽误了宝宝的病情。
如果有⼀种治疗办法,可以在上述突发状况发⽣时治疗或延缓疾病的发展,那将解决各位宝爸宝妈的头等烦恼。
这时就轮到⼩⼉推拿上场了!⼩⼉推拿是通过⼀些特定的⼿法作⽤于患⼉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阴阳和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的。
今天我们分享些⼩⼉推拿常见⽳位,可解决宝宝的常见问题——迎⾹⽳[位置]⿐翼旁五分,⿐唇沟中。
[操作]⽤⾷、中⼆指揉。
[功⽤]⿐塞不闻⾹臭时,按之可以通利⿐窍,使⾹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
[主治]⿐塞流涕。
肾顶[位置] ⼩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
[功⽤] 收敛肾⽓,固表⽌汗。
[主治] ⾃汗或盗汗(⽩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四横纹[位置]⼿掌⾯,⾷、中、⽆名、⼩指第⼀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四指拼拢,从⾷指横纹推向⼩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退热除烦,散结⾏⽓,和⽓⾎。
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五指节[位置]⼿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拇、⾷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板门[位置]⼿掌⾯⼤鱼际平⾯。
[操作]⽤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吐。
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及标准
症状改善
观察孩子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如腹泻次 数减少、发热温度降低等。
推拿次数
根据推拿次数评估治疗效果,一般推拿 3-5次后应有一定效果。
体质变化
观察孩子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如食欲 增加、睡眠改善等。
综合评估
结合孩子的症状改善、体质变化和推拿 次数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推拿治疗的效 果。
07
小儿推拿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感冒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小儿穴位,缓解感冒 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提高小 儿免疫力。
腹泻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手法调节小儿肠胃功能,缓解 腹泻症状,促进小儿消化吸收。
发热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降低小儿体温,缓解发热 症状,提高小儿身体舒适度。
挑战性问题探讨
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
目录
• 小儿常见疾病概述 • 推拿治疗原理及优势 •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治疗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估 • 小儿推拿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小儿常见疾病概述
小儿常见疾病类型
01 呼吸系统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02 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肠胃炎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推肩胛骨
用两拇指指腹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分 推,可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嗽
、气喘等。
揉肺俞
用两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肺俞穴,可宣 肺理气,止咳化痰,用于咳嗽、气喘等 。
揉丰隆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按丰隆穴,可和胃 气,化痰湿,用于咳嗽痰多等。
哮喘推拿治疗
01
小儿推拿处方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儿推拿常见病处方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一、君臣佐使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1)感冒基本方:(1)分阴阳80~120次(2)顺运内八卦80~12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200~300次(6)揉一窝风200~300次(7)揉二马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随症加减法:(1)发热较高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发热汗不出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200~300次。
(3)咳嗽,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
(4)胸满气喘或吐痰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5)吐奶或呕吐食物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6)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120~200次。
(7)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
(2)咳嗽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120~2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穴80~120次(7)清肺穴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9)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痰白清稀,鼻塞涕清,发热,怕冷,身上无汗,胸满厌食,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一窝风穴,拿列缺穴各300次,发热不退再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痰稠色黄,不易咯出,鼻塞,流浊涕,身上微汗出,增加清天河水,清肺穴,揉一窝风穴各200次。
(3)咳嗽日久,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弱,怕冷喜暖,身体虚弱者,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二马穴,推脾土各200次。
(3)哮喘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300~5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清肺穴各80~120次(7)推脾土200~300次(8)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发热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清肺穴,清肝穴各100~200次。
刘氏小儿推拿疾病治疗

若大便泻下不畅,有里急后重感,加推下七节;若泻势急迫且 病情较重者加推擦肺俞至发红,再结合针刺肺俞、少商放血治之。
四、推拿治疗
【方义】常例开窍,五经用“清四补一”法,以清热为主,
重清脾经以清中焦湿热为主,清大肠、后溪,推六腑清利湿
热,推三关以防过凉而伤正;按揉足三里、中脘、肚脐,拿 肚角、揉龟尾,调中理气止痛止泻;按肩井关窍。
刘氏推拿治疗原则
二、五经相助与相制的治则
运用五经助制来作为取穴的依据,是小儿推拿的治 之一。 五经助制的关系: 脾助肺,肺助肾,肾助肝,肝助心,心助脾。 疗原则
脾制肾,肾制心,心制肺,肺制肝,肝制脾。
相助和相制,是治疗中主补、主泻,或兼补、兼泻 的依据, 医者根据这些规律在治疗上进行对标、对本的治疗。例如:
四、推拿治疗
1、湿热泻
【治法】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治】常例。推五经:清脾经300次(清后加补),清肺经 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200次经,补肾经150次(清四补一法)。 配穴:清大肠200次,主推六腑120次、配推三关40次,掐运版门, 推中脘120次(调中法),揉脐200次,推脊,捏脊,清后溪150次, 拿肚角3~5次,揉龟尾100次,按揉足三里120次、揉按涌泉,按肩 井2~3次。
五、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每日治疗1次,较重者可每 日2次。
☞在泄泻期间,应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不吃粗 纤维蔬菜和难消化食物。伴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可 饮用淡盐水和糖水。腹泻好转后进食,应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要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防止发生红臀。 ☞如小儿出现面色苍白,小便极少或无尿,眼眶凹陷,呕吐 频繁,饮食难进,精神萎靡等症时,宜抓紧时机,中西医结合 治疗。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可以激活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从而改善病情。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禁忌症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030201三指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五指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肌肤。
指按法掌按法摩法指摩法掌摩法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腹痛、发热等。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等。
注意事项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避免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
推拿手法症状表现清胃经、清大肠经、揉板门穴、运内八卦等。
注意事项力度适中根据小儿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力度,以达到治疗效果。
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小儿不适或伤害。
逐渐增加在推拿过程中,可根据小儿的反应逐渐增加手法力度,但需注意适度。
手法力度掌握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01准确取穴02避免误伤03避免误操作风险了解禁忌症推拿师应了解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如高热、急性炎症等,避免对禁忌症患者进行推拿。
注意观察反应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治疗推拿治疗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导致小儿身体负担加重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成功案例展示01020304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如何准确判断小儿病症推拿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调整推拿手法遇到复杂病症时的处理建议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建议一建议二建议三建议四家长自助推拿指导建议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手法与穴位常见病症治疗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详细讲解了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如推、拿、按、摩等,以及常用的穴位和经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3-1
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六、饮食疗法
(三) 脾胃虚寒 桂皮5g 山楂20g 红糖20g 慢火煎煮,去渣取汁,每次15ml热饮, 一日三次,七天一疗程。
(四)肝气犯胃 合欢花粥:合欢花20g 粳米50g 红糖适量,水煎煮成粥,每日一剂, 两次分服,连服七日。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呕吐
【治疗】
1、伤食吐 (1)治则: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2)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
八卦各200次,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各 100次。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呕吐
2、热吐 (1)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2)处方:清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清大肠100次,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呕吐
【临床表现】
1、伤食吐:呕吐酸馊频繁,口气秽臭,胸闷厌食,肚腹胀 满,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滞。
2、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 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色红而干,苔黄腻,指纹 色紫。
3、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呕吐完谷不化,面色 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薄白,指纹色 红。
而排出困难等。究其病因、症状、可分实秘和虚秘两种类 型。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
便秘分类
• 功能性便秘:这一类属 这类便秘较多见,经过 推拿、饮食、生活作息 等的调理可以痊愈。
• 器质性便秘:先天性巨 结肠、先天性肛门狭窄 等;
绝大多数的小儿便秘都 属功能性便秘。
肠梗阻分型
• 机械性:肠腔狭窄、腹膜黏连、嵌顿疝、肠套叠、肠扭转等 机械性原因造成梗阻,
• 小儿便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也就是说,预防便秘很重要。父母应该注 意从调理宝宝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保证适当活动量这几个方面入手。
均衡膳食
•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 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 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 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 肠蠕动,通畅排便。
案例分析
• 刘某,男,5岁。2003年3月初诊。主诉(家 长代诉):食入即吐2天。现病史:患儿2天 前开始食入即吐,恶心,伴呕吐物酸臭, 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 小便黄赤。查唇色红而干,苔黄腻,指纹 色紫。
参考答案
• 诊断:呕吐 • 证属:热吐 • 病机分析:患儿热结胃中,热则生火,所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流涎
【病因病机】
1、先天脾虚之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弱, 固摄失职,口液外流。
2、后天脾热之涎:后天喂之母乳过热,或嗜食辛辣 之物,以致脾胃湿热,熏蒸于口,唾流不止。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流涎
【临床表现】
1、脾胃湿热:流涎粘稠,口气臭秽,食欲不振,腹 胀,大便秘结或热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指纹色紫。
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 3.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
去,容易损伤皮肤。 4.宝宝在乳牙萌出期齿龈发痒、胀痛,口水增多,
可给宝宝使用软硬适度的口咬胶,6个月以上的宝 宝啃点磨牙饼干,都能减少萌芽时牙龈的不适, 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
病案分析
• 郑某,男,7个月。2004年9月初诊。主诉 (家长代诉):口水多2个月。现病史:患儿2月 前口水异常增多,伴流涎黏稠,口气臭秽, 食欲不振,腹胀,大便臭,小便黄赤。查: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退六腑200次,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各200次, 推天河水、推天柱骨各200次,推下七节骨各100 次。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呕吐
3、寒吐 (1)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2)处方: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各200次,揉外
劳宫,推三关各100次,揉中脘、推天柱骨各200 次。
六、饮食疗法
(一)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山楂100g 白糖25g 将山楂洗净去核切碎,浓煎成汁,兑入白糖, 每次10ml,一日三次,连服三日。食前加温。
2、气虚津亏: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 气不足;或病后体虚,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 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 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 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便秘
【临床表现】
1、实秘:大便干结,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身 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 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 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 阴寒积滞。
2、虚秘: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难排,汗出,气短乏力, 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苔薄白,指纹色淡,为气虚便秘; 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白无华,口干心烦,潮热盗汗, 为血虚津亏之便秘。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便秘 【治疗】 1、实秘 (1)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2)处方:清大肠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呕吐
【预防与护理】 1.婴幼儿呕吐时,要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睡眠时应采取
侧卧位。 2.呕吐频繁时,应暂时禁食4~6小时,病情缓解后,先予
清淡饮食,再适当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必要时静脉输 液。。 3.注意合理喂养和饮食卫生,饮食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 食,忌食生冷瓜果。 4.哺乳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
参考答案
• 诊断:流涎。 • 证属:脾胃湿热。 • 病机:分析后天喂食母乳过热,或嗜食辛辣
之物,以致患儿脾胃湿热,熏蒸于口,流 涎不止。
• 治则 :清脾胃湿热。 • 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天河水、
掐揉四横纹、掐揉小横纹、揉总筋、摩腹。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第九节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流涎
2、脾胃虚弱 (1)治则:健脾益气,固摄升提。 (2)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各200次,运
内八卦、推三关、摩腹、揉足三里、揉百会各100 次,捏脊30次。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流涎
【预防与护理】
1.大人不宜用手戳捏患儿腮部,以免加重病情。 2.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妈妈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
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食入即吐。
•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 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
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推 下七节骨。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第八节 流涎
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 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是幼儿 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反复发作。 流涎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婴儿时期,因 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 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
2、脾胃虚弱:流涎清稀,口淡无味,面色萎黄,肌 肉消瘦,懒言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舌淡, 苔薄白,脉虚弱,指纹淡红。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流涎
【治疗】
1、脾胃湿热 (1)治则:清脾胃湿热。 (2)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天河水各
200次,掐揉四横纹、掐揉小横纹各200次,揉总 筋、顺时针摩腹各100次。
2019-3-1
小儿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六、饮食疗法
(五) 脾肾虚寒 1.龙骨粥:生龙骨30g捣碎 用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取汁,加糯 米100g,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每日一剂,三次分服,连服七日。
2.酸枣仁粥:粳米50g 酸枣仁15g捣碎包煎,煮成稠粥,加红糖适 量,每日一剂,两次分服,连服七日。
2019-3-1
定时排便
•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 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 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 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 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 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保证活动量
•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 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 腹 部按摩 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 宝,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 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 里。
肥皂条法
洗净双手,将肥皂削成长约3厘米、铅笔粗 细的圆锥形肥皂条,先用少许水将肥皂条润 湿后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同样尽量让肥 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 刺激畅道蠕动的作用。
——呕吐、流延、便秘、腹痛、遗尿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第七节 呕吐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很多疾病可出现呕吐,凡食物 从口中而吐,有声有物者称为呕吐。小儿哺乳后,乳汁随 口角溢出称溢乳,一般不属病态。本证发病无年龄和季节 限制,但夏秋季节易于患病。
汪老师:13584019959
观点探析
《
于
上
运
便秘 【预防与护理】 1、对于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幼儿,奶粉宜调稀一些,并加
适量果汁或蔬菜汁。 2、少食辛辣香燥等易于上火之品。 3、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改掉拿着书入厕等不良
习惯。 4、增强小儿自主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提髙小儿身体
自我调节能力。 5、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过敏性结肠炎等。
物,或胃不腐熟,脾失运化,宿食停积,呕吐酸馊乳食。 2、热吐:热结胃中,热则生火,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食入
即吐。 3、寒吐:本证的发生,多属于禀赋不足,脾胃虚寒,体虚中寒则脾阳失
展,运化失职,以致乳食停积,痰水潴留,久而上逆,发为呕吐,食 久方吐。 4.现代医学认为呕吐是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可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 排出体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如急性胃炎、 胃肠痉挛等,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妨碍饮食,导致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营养障碍等,对机体有更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