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见病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
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
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1)脾土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
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经常有妈妈十万火急地留言给我,问我宝宝生病了怎么办,要用什么推拿手法。
很多时候,我会让她们在我的公众号里找对应的文章和手法指导。
但随着接触的妈妈越来越多,宝宝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有的宝宝不仅是感冒,还有发烧、积食或腹泻,有的宝宝咳嗽又伴有鼻炎……类似这样的情况,有些妈妈就乱了,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要用到好几套手法,分别找文章不方便大家查询。
思来想去,我整理了一些宝宝常见问题的组合手法。
今天分享的这些手法都是宝宝常见问题最基本的处理手法。
如果你是一个小儿推拿的新手,利用这些基本手法能迅速帮宝宝缓解症状。
如果你对小儿推拿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把这些基本手法搭配起来使用,更是能有效帮助宝宝抵御疾病哦!退烧手法大多数宝宝生病的最初症状都是发热,所以发热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手法:温度在38.5度以下,让宝宝多喝水,不用处理。
38.5度-39度,清天河水300-500次。
39-40度,每50次清天河水搭配5-10次打马过天河。
40度以上,退六腑300次。
如果宝宝高烧不退,还需要配合吮痧。
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妈妈一定要记住的立刻见效宝宝绿色退烧方法【宝宝发烧专题】第一篇》了解发汗手法有时候宝宝头、身体很烫,但却手脚冰凉,宝宝一个劲的说冷,这是宝宝处于寒战期的表现,这个时候要用发汗手法帮助宝宝体温上升,把汗发出来。
出汗能带走高温,出汗后,宝宝的体温就能迅速下降。
具体手法是:推三关300次,按揉外劳宫1分钟,掐心经1分钟,掐揉二扇门1分钟如果用了这套手法,宝宝手脚不凉了,温度升高但不出汗,这个时候就用前面的退烧手法再处理。
外感手法当宝宝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疼等感冒症状时,可以用这套具有疏风解表、止头疼功能的外感手法,这套手法无论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都能使用并迅速见效。
具体手法为:开天门300次,推坎宫300次,揉太阳1分钟,揉耳后高骨1分钟,拿风池2-3分钟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宝宝感冒不打针不吃药,五步搞定感冒各种症状(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咳手法宝宝如果突然咳嗽起来,需要用止咳手法,这套手法在咳嗽刚刚开始时使用效果尤其好,寒咳、热咳、积食性咳嗽都可以用这套手法:分推肩胛骨5-10分钟,按揉肺腧1-2分钟,按揉天突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具体分辨热咳、寒咳以及对症食疗建议,找我之前的文章《盐蒸橙子、大蒜水、花椒炖梨……这些耳熟能详的止咳食疗方你真的知道怎么给宝宝用才是对的吗?》了解化痰手法如果宝宝咳了一两天后,开始有痰出现,或是能明显听到宝宝嗓子里有呼哧呼哧的痰音,这时就要用健脾化痰的手法帮助宝宝把痰往外排,具体手法是:运内八卦300次、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分推膻中300次,按揉中脘1分钟,分推腹阴阳300次,按揉丰隆2-3分钟要帮助宝宝止咳,需要分辨宝宝究竟是热咳还是寒咳,我们可以根据痰的颜色做一些对症处理,具体分辨方法找我之前的文章《秋天咳嗽季到来,让宝宝不打针不吃药的绿色止咳方法,赶紧用起来吧!(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喘手法宝宝气管本来就没发育好,有些宝宝又不会吐痰,咳嗽痰多的时候宝宝就特别容易出现咳喘。
详细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

详细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孩子生病了,打针怕疼,吃药怕苦,怎么办?详细全面的介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认准这几个穴位,学几招推拿手法,自有奇效。
1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教室提醒您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7退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
01
03
02
外感发热
病因:小儿体质素弱,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灸病伤阴而致肺曳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
01
临床表现: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02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搓涌泉。
03
阴虚内热
病因: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
牛杨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 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除了有点状穴外,还有线状穴、面状穴等。
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
由于此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
掐法 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刺激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指针法”。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刺激,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救逆。 主治:小儿惊风、昏厥等症。
小儿推拿处方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儿推拿常见病处方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一、君臣佐使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1)感冒基本方:(1)分阴阳80~120次(2)顺运内八卦80~12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200~300次(6)揉一窝风200~300次(7)揉二马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随症加减法:(1)发热较高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发热汗不出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200~300次。
(3)咳嗽,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
(4)胸满气喘或吐痰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5)吐奶或呕吐食物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6)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120~200次。
(7)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
(2)咳嗽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120~2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穴80~120次(7)清肺穴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9)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痰白清稀,鼻塞涕清,发热,怕冷,身上无汗,胸满厌食,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一窝风穴,拿列缺穴各300次,发热不退再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痰稠色黄,不易咯出,鼻塞,流浊涕,身上微汗出,增加清天河水,清肺穴,揉一窝风穴各200次。
(3)咳嗽日久,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弱,怕冷喜暖,身体虚弱者,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二马穴,推脾土各200次。
(3)哮喘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300~5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清肺穴各80~120次(7)推脾土200~300次(8)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发热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清肺穴,清肝穴各100~200次。
3月12日小儿推拿(小儿常见问题)

第1页一.视频:1..小儿病推拿方法:一般捏脊,掐指都用阳数,5,7,9。
当归会小儿推拿手法视频:/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222.其他穴位可参考视频1.还有发烧下捏脊的视频,鼻炎的视频,小儿肠胃调理的视频(已发给蛋妈)天突,膻中,中脘,肚角,天枢,百合,分阴阳,黄蜂入洞.小天心.的穴位请看视频2(已发给蛋妈)。
咳嗽:推拿适用于感冒初期,如果已经比较厉害了,与中药一起配合会更好。
第2页风寒咳嗽:初起咳嗽稀,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恶寒无汗,胎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故咳嗽鼻塞,邪客肌表,经络不通,故恶寒无汗;头身痛楚,胎薄白,脉浮紧,指纹红为风寒在表之证。
治则:温阳解表,止咳化痰。
处方:推攒竹(两眉中至发际成一直线)50次,,推坎宫(眉弓,自眉心起到眉梢)50次,揉太阳穴50次,推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下凹陷处)30次。
清肺经100-500次,逆运八卦100-500次。
推三关(当归会视频)100-500次,掐揉二扇门(中指背面两边凹陷处)100-500次,推揉檀中(从两乳中间向两边推,平行向下推到剑突,剑突就是最后一根胸骨的中间。
)100-300次,揉乳根50-100次,揉乳旁30-50次,揉肺输50-100次,分推肩胛骨50次。
压天突100次(喉下锁骨中间凹陷处)。
方义: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推耳后高骨均能疏风解表。
推三关,掐二扇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推揉,揉乳根,揉乳旁,分推肩胛骨可以化痰止咳。
风寒感冒,小儿用姜,苏叶水,艾叶加盐,煮水烫脚,通过脚去风寒。
睡觉的时候用毛巾盖住头,盖到鼻尖。
受凉发烧的,也可以用真空拔罐器在大椎上放5分钟。
艾灸效果也很好,我的经验,在艾灸盒里加快姜,艾灸大椎15分钟,睡一觉,第二天宝宝感冒明显减轻。
食疗:淡豆豉一把+带须葱白3-5棵煮水喝(豆豉煮30分-1小时,葱白煮5分钟);风寒感冒不要吃鸡,在中医里,鸡肉被认为是风动之物。
小儿推拿学精美PPT课件 - 常见病治疗

第二节 咳嗽
内伤咳嗽:
(一)痰湿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则:健脾除湿 化痰止咳 推拿处方:1、健脾:补脾经、揉脾俞、摩中脘、揉足三里
2、宣肺止咳祛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揉乳根乳旁、揉肺俞、补肺经、揉丰隆、揉天突 3、兼证:腹泻(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第二节 咳嗽
外感咳嗽:
(一)风寒咳嗽 临床表现:咳嗽,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恶寒,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 治则:解表散寒 宣肺止咳 推拿处方:1、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2、散寒:(清肺经、推三关、揉外劳宫) 3、宣肺止咳祛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揉乳根乳旁、揉风门、揉肺俞、揉丰隆、揉天突 4、兼证:发热(清天河水)、鼻塞(揉迎香)、无汗(拿风池、揉二扇门)
第二节 咳嗽
宣肺止咳:推揉膻中、运内八卦、 揉乳根乳旁、揉肺俞 祛痰:揉丰隆、揉天突 消啰音:干啰音(推小横纹)、湿罗音(揉掌小横纹) 健脾:补脾经、揉脾俞、摩中脘、揉足三里 滋阴退热:揉二人上大便次数增多。 分类:寒湿泻
湿热泻 伤食泻 脾虚泻
第三节 泄泻
2、病因病机:退热散寒(清肺经、清天河水、推三关、揉外劳宫) 3、兼证:发汗、通窍、止咳、祛痰(拿风池、揉二扇门、揉迎香、黄蜂入洞、推揉膻中、
揉乳根乳旁、揉风门、揉肺俞、揉丰隆、揉天突)
(二)外感风热 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微汗出,鼻塞,流浊/黄涕,口干,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则:疏风解表 清热利咽 推拿处方:1、外感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2、病因病机:退热(清肺经、清天河水、揉大椎) 3、兼证:通窍、止咳、祛痰(揉迎香、黄蜂入洞、推揉膻中、
常见病的小儿推拿手法培训

第三步:温肺,搓前胸后背
适应症:一些体质较弱的孩子,容易反复咳嗽,其实是 因为肺功能比较弱,容易受凉引起。 方法:坐在孩子的侧面,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后背, 两手相对沿着前胸和后背来回反复搓,搓到他感觉到发 热为止 。 搓热前胸后背手法:晚上:睡觉前,坐在孩子的侧而,一手 放在前胸,一手放在后背,两手相对沿着前胸和后背来 回地反复地搓,搓到他感觉到发热为止。
常见病的小儿推 拿手法培训
目 录
退烧 咳嗽 流鼻涕 便秘和腹泻 保健:摩腹和捏脊 睡眠
退烧
基本手法
医生建议时长: 1.速度每分钟要达到两百次以上,手法多 练习,熟能生巧。 2.坚持10分钟以上,可以看到宝贝出汗。 温度没有降下来,可以反复做,不会损伤 机体
位置:前臂内侧的中间,从手腕到肘关节,中间成一条直线,是天河水 穴。可用食指和中指直推这个穴位。
手法:从手腕到肘关节的方向,单方向直推。推得时候可以用一些介质, 如矿泉水,沾上水后在皮肤表面推,有散热作用。
频率:速度每分钟要达到200次以上。坚持10分钟以上,可以看到宝贝 出汗。温度没降下来可以反复做,不损伤机体。
注意事项:一般建议38.5度以下,孩子精神状况还好,可以在家做这个 手法。高烧39度以上,也可以作为退烧的方法之一,但不能作为唯一,要及 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流鼻涕
具体手法:
按揉迎香穴在鼻翼靠近脸庞,凹陷的地方,按下去有酸胀感,是迎香穴。
位置
在鼻翼靠近脸庞,凹陷的地方, 按下去有酸胀感,即为迎香穴。
频次
50—100次最佳 也可用“黄蜂入洞”的方法。
便秘和 腹泻
推大肠穴
食指上的大肠穴,同一手法不同方向, 一个穴位可以管腹泻,又管便秘。 食指桡侧的线状穴即是大肠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会议概述
第三章
泄泻
会议为什么低效
如何提高会议效能
第三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泻
泄
怎样的肠胃不适才算是泄泻? 大便次数增加(一天内大便次数超过3次的)。 粪便稀薄或如水样。 两者同时出现,就是腹泻。
第一节
第三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泄
泻
大便是怎样形成的? 小肠吸收功能下降,无法分清浊一涌而下到大肠。而大肠也 不能够将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的东西,所以就形成腹泻。
原则:壮水制火,调和阴阳。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阴 虚
发
热
推拿手法
1、顺运八卦5分钟。 2、清天河水10分钟。 3、揉二马15分钟。
第三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惊 恐
发
热
惊恐发烧 表现: 1、发烧多由跌倒、受惊吓引起,发烧一般白天轻,夜间重。 2、常常伴随面色发青、枕后热。 3、睡眠易惊醒,或睡中手足抖动,惊惧哭闹不安。 4、舌红。
第五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发 热
案
例
案例二 小安1天前从床上跌落下来后,出现发烧,哭闹不安、面色发青、 睡眠易惊醒的状况。妈妈很担心,急忙带他去看医生,检查发 现小安是因为惊吓,导致气乱、心火上炎引动肝火上升而出现 发烧、易经等症状。 1、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发烧? 2、写出推拿手法。
第五节
第二章
原则: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实 病热
便 秘
推拿方法: 1、平肝经5分钟。 2、清胃经5分钟。 3、退六腑10分钟。 4、清大肠10分钟。
提示:早晚各加一杯水果汁,增加肠道水分。
第二节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虚 寒
便
秘
虚寒便秘
表现: 1、面色发白。 2、精神差,平时气短疲乏,便后无力。 3、常有便意,排便时间延长,但排便乏力,用力汗出,大便性 状尚可,不干硬。 4、舌淡红,苔少。
第四节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便
秘
便秘小偏方(干燥热便秘) 大黄5-10克。研为粉末,用醋调为稀糊状,贴敷脐部。 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便秘小偏方(实热秘) 将炒麦芽、鸡内金、焦山楂、芒硝各5克,研为细末,使用低度 米醋调为牙膏状,贴于脐部。 可清热导滞。
第四节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便
小 儿 推 拿主 常讲
:
见谊 勤
病
目录
01
03
05
07
会议概述
09 07
便秘 泄泻
发烧
02
感冒
04
咳嗽
厌食
06
呕吐 腹痛
会议为什么低效
腹胀
08
夜啼
如何提高会议效能
10 08
会议概述
第一章
便秘
会议为什么低效
如何提高会议效能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便
秘
家长的困惑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大便干,几天都不排便? 我的孩子每天大便一次,可是大便特别干,属不属于便秘,
秘
第五节
便秘日常注意事项
1、揉肚子。 2、多喝水。 3、增加纤维素摄入。 4、丰富食物种类。 5、增加运动量。 6、适当服用益生菌。 7、适当刺激肛门。
会议概述
第二章
发烧
会议为什么低效
如何提高会议效能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发
热
体温: 发烧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即体温异常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36——37°C 低热:37.5——38°C 中度发热:38.1——39°C 高热:39.1-——40°C 超高热:40°C度以上
原则:镇静、安神。
第四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惊 恐
发
热
推拿手法:
1、平肝15分钟。 2、清天河水10分钟。 3、垂直捣小天心5分钟。
第四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发 热
案
例
发烧案例 案例一 小飞2岁,发烧1天了,妈妈带他看医生时告诉医生,头一天晚 上他吃的有点多,之后出现发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不消化 的食物,一晚上没有大小便。医生检查发现小飞胃部及腹部胀 满,精神差,舌苔黄腻。 1、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发烧? 2、写出推拿手法。
第二节
原则:宽胸利膈。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伤 食
发
热
推拿手法
1、清胃10分钟。 2、退六腑10分钟。 3、清大肠5分钟。 4、顺运八卦5分钟。
第二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阴 虚
发
热
第三节
阴虚发热 表现: 1、发烧多发生在中午过后,手心、脚心发烧,两颧骨潮红。 2、入睡之后出汗,醒后则汗止。身体消瘦,饮食少,口唇干 燥,烦躁易怒。 3、舍红苔少或无苔。
第三节
原则:温补脾阳,增强脾胃运化。第一章小来自儿推拿
常
见 病
虚 寒
便
秘
推拿手法: 1、揉外劳宫10分钟。 2、清补脾5分钟。 3、清补大肠5分钟。
第三节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便 秘
案
例
便秘案例 5岁的小巧平时2天大便一次,最近突然好几天才一次,妈妈不 放心,带他去看医生,医生一问才知道这两天他吃了很多肥腻 的食物,所以解大便就困难,时有恶心、呕吐之感,食欲不振。 医生对小巧做体格检查后发现,小巧腹部胀满,口臭,面红身 热。舌质红,苔黄燥,脉滑。 1、判断属于哪种便秘? 2、写出推拿手法。
第一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发
热
发烧时间 下午5点 晚上11点 凌晨4点
第一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发
热
发烧利弊(温度分界线38.5) 利: 1、提升免疫力。 2、促进脑细胞成熟。 弊: 1、高热惊厥。 2、高热脱水。
第一节
第二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
伤 食
发
热
伤食发烧 表现: 1、发烧在晚间会加重。 2、没有食欲、在发烧前吃了肉、鱼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吃 饭不节制,呕吐出酸臭不消化食物,腹痛、腹胀。 3、大便酸臭味大。 4、舌苔黄腻。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发
热
护理要点: 1、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原则上不超过38度,可采用推拿治疗。 2、加强护理,合理饮食,避免损伤脾胃,造成蕴湿成热。 3、增强抵抗力,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幼儿到公共场所。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对流风。 5、当体温达到38.5°C以上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物理降温。 6、发烧后,应选用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以清淡为宜,如米 汤。
怎么治疗? 为什么我的孩子排便时特别臭,肛门特别红,排便费力?
第一节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 病便
秘
便秘的概念
1、大便干结。 2、排便时间延长。 3、排便不通畅。
第一节
第一章
小 儿 推 拿 常 见实 病热
便 秘
第二节
实热便秘
表现: 1、唇红、面红、身热。 2、厌食、自感胸腹闷热;腹胀难耐,时有呕吐,可伴有口臭。 3、大便干结,甚至呈羊屎状,排便困难。 4、舌红苔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