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培训课4件
小儿推拿培训课程内容

小儿推拿培训课程1. 课程介绍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调理儿童身体,促进健康成长。
本培训课程旨在教授学员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小儿推拿师。
2. 培训目标通过本培训课程,学员将能够: - 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穴位理论等; -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技术,如按摩、拍打、揉捏等; - 学会诊断和处理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如感冒、消化不良等; -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3. 培训内容3.1 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经络学说:经络的走向与分布、经络与脏腑关系等;•穴位理论:常用穴位的位置、功能及按摩手法等;•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理特点、发育阶段等。
3.2 小儿推拿技术•推拿手法:按摩、拍打、揉捏、搓摩等;•穴位疏通:常用穴位的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项;•经络调理:通过按摩经络来调理儿童身体;•推拿配合其他疗法:如草药熏蒸、艾灸等。
3.3 儿童常见疾病与推拿治疗•常见疾病诊断:感冒、发热、消化不良、咳嗽等;•推拿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疾病的推拿手法和穴位选择;•个案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学习推拿治疗的具体操作。
3.4 沟通与职业道德•与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技巧:倾听、表达、建立信任等;•职业道德:保护儿童权益、保密与隐私等;•推拿师的职业形象:仪表、语言和态度等。
4. 培训形式本培训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包括以下内容: - 理论授课:通过讲座和课堂讨论,传授中医基础知识和小儿推拿理论; - 技术演示:老师演示小儿推拿技术的正确操作方法; - 实践操作:学员进行实际操作,互相练习和点评; - 个案分析:通过讨论实际案例,学习推拿治疗的具体操作; - 角色扮演:模拟与儿童及其家长的沟通情境,培养沟通技巧和职业道德。
5. 培训师资和认证本培训课程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和小儿推拿师担任讲师,具备以下条件: -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 从事小儿推拿临床工作多年; - 具备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医学课件)

小儿推拿在提高儿童免疫力方面的应用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有 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儿
童免疫力。
促进生长发育
推拿手法有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提高身体素质。
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关穴位,有助 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儿童免疫力 。
点也要求推拿师在推拿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的穴位与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头面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 位、上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穴位与手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病情轻重 和病变部位等因素进行选择,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捏法、运 法、掐法等。
02
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 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刺 激穴位、调整气血、扶正祛邪, 达到治疗目的。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
小儿推拿起源于古代中医儿科 ,随着中医的发展逐渐完善。
现代小儿推拿在继承传统的基 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 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优 势的医学体系。
小儿推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和应用,成为儿科治疗 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儿推拿的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实践与研究
小儿推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 ,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适应症与禁忌症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包括小儿感冒、咳嗽、哮喘、积食、便秘等常见 疾病,同时也明确了其禁忌症,如严重感染、骨折等。
治疗方法与技术
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穴位、时间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 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达到治疗目的。
2024版小儿推拿培训

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
2024/1/28
15
积食
症状识别
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酸臭等。
推拿手法
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推四横纹等。
注意事项
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喂养。
2024/1/28
16
04
实际操作技巧指导与练习
2024/1/28
17
手法力度掌握
轻柔为主
小儿肌肤娇嫩,推拿时应以轻柔的力度为主, 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伤害。
2024/1/28
6
02
常用手法介绍与演示
2024/1/28
7
推法
01
02
03
直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 指腹,在皮肤上做单方向 的直线推动。
2024/1/28
旋推法
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做螺 旋形推动。
分推法
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 点向两侧方向推动。
8
拿法
三指拿法
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 用力提捏肌肤。
推拿手法
02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等。
注意事项
03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宝宝再次受寒。
13
咳嗽
2024/1/28
症状识别
咳嗽、有痰、气喘等。
推拿手法
清肺经、揉肺俞、推揉膻中、揉乳根等。
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
14
腹泻
症状识别
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伴有 腹痛等。
推拿手法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等。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便秘、夜啼等常 见病症,详细讲解了相应的推拿治疗方案。
2024/1/28
2024年度小儿推拿培训课件医学课件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儿童,对于感冒、咳嗽、哮喘、鼻炎 、腹泻、便秘、厌食、积滞、夜啼、遗尿、近视、斜颈等常 见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
小儿推拿虽然安全有效,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皮 肤破损、烧伤、烫伤、骨折等不宜进行推拿治疗;同时,患 有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等危重疾病的小儿也应慎用推拿 治疗。
学员三
分享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将小儿推拿与其他治疗方 法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的经验和体会。
2024/3/23
2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5
。
2024/3/23
18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2024/3/23
力度适中
01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避免对小儿造成
伤害。
观察反应
02
在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反
应,应立即停止操作。
避免禁忌部位
03
了解并避开小儿身体上的禁忌部位,如囟门、肚脐等,以免造
成伤害。
19
6
02
CATALOGUE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演示
2024/3/23
7
推法
01
02
03
04
定义
用指、掌、拳面等部位紧贴治 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 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
分类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 推法、掌推法和拳推法。
操作要点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 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临床应用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常用于头 面部、胸腹部及四肢部。具有 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问题三
婴儿护理小儿推拿(母婴护理培训)

婴儿护理小儿推拿(母婴护理培训)一、教学内容1. 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喂养、洗澡、换尿布、婴儿按摩等。
2.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法,包括头面部、颈部、背部、四肢等部位的推拿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婴儿的基本护理工作。
2. 使学生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法,能够运用推拿手法缓解婴儿的不适。
3. 培养学生对婴儿的爱心和耐心,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法。
难点:小儿推拿的操作技巧,婴儿护理中遇到问题的应对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婴儿护理模拟人、小儿推拿模型、教学视频、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推拿按摩油或乳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婴儿护理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婴儿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喂养、洗澡、换尿布等。
讲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法。
3. 示范与练习:教师演示婴儿护理和小儿推拿的操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操作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婴儿护理基本原则和方法2. 小儿推拿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出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婴儿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持清洁、保暖、舒适和安全。
方法包括喂养、洗澡、换尿布等。
这些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婴儿的健康和舒适。
2. 作业题目:请描述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按摩婴儿的身体部位,刺激其经络和穴位,以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常用手法包括推、揉、摩、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掌握了婴儿护理和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拓展延伸:1. 深入了解婴儿心理和生理特点,提高婴儿护理的质量。
小儿推拿师培训大纲及计划

小儿推拿师培训大纲及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培养具有小儿推拿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独立开展小儿推拿服务,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 小儿推拿的概念和原理- 小儿推拿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小儿推拿的作用与注意事项2. 技术操作-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要领-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和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的常见疾病治疗方法3. 实践操作- 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操作练习- 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际患儿推拿服务4. 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 技术操作考核- 实践操作考核三、培训计划1. 基础课程(2周)- 理论知识的学习- 基本手法和操作要领的讲解- 实际案例的操作练习2. 专业课程(4周)- 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的系统学习- 常见疾病的小儿推拿治疗方法讲解- 实患儿推拿服务的实践操作3. 实践指导(2周)- 独立完成实患儿推拿服务- 指导老师的实际操作指导4. 考核评定- 理论知识考试- 技术操作考核- 实患儿推拿服务考核四、考核办法1. 理论知识考核- 采用笔试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小儿推拿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2. 技术操作考核- 由专业老师组织进行,考核项目包括基本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操作要领3. 实患儿推拿服务考核- 由专业老师和临床医生进行实际操作检查,考核服务项目包括推拿服务的流程和质量五、培训材料- 《小儿推拿学》教材-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手册》- 实践案例资料六、培训师资- 具有小儿推拿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老师- 多位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七、培训证书- 顺利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评定,颁发《小儿推拿师培训结业证书》以上是小儿推拿师培训大纲及计划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小儿推拿科培训计划及内容

小儿推拿科培训计划及内容一、培训目的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推拿方法,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调理小儿身体,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是一种有效的保健和治疗方法。
本次培训旨在培养专业的小儿推拿师,提高其技能水平,丰富其临床经验,使其更好地为小儿健康服务。
二、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小儿经络穴位、小儿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小儿推拿操作原理等内容。
2. 实践技能:小儿推拿的常见手法和技能,包括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的操作要领,以及不同病症下的推拿方法。
3. 临床实践: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员可参与真实的小儿推拿临床操作,学习临床应用技巧。
4. 诊断技能:学习小儿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了解小儿的病情,提出合理的推拿方案。
5. 案例研究:学员可以结合真实的推拿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对小儿推拿的理解,提高疗效。
三、培训时长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两个月,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共计320个小时。
四、培训安排1.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40小时)学员将学习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小儿经络穴位、小儿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小儿推拿操作原理等内容。
通过课堂授课和资料阅读,加深对小儿推拿的理论认识。
2. 第二阶段:实践技能学习(120小时)学员将进行小儿推拿的常见手法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的操作要领,以及不同病症下的推拿方法。
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掌握小儿推拿的技能要领。
3. 第三阶段:临床实践(80小时)学员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真实的小儿推拿临床操作,学习临床实践技能,提高操作水平。
4. 第四阶段:诊断技能学习(40小时)学员将学习小儿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了解小儿的病情,提出合理的推拿方案。
5. 第五阶段:案例研究(40小时)学员可以结合真实的推拿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对小儿推拿的理解,提高疗效。
六、培训要求1. 参加培训的学员需具有中医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如中医学、针灸推拿等专业学历或相关工作经验。
2024年小儿推拿培训课件

2024年小儿推拿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小儿推拿基础与实践》教材的第3章“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和第4章“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进行详细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小儿推拿的适用范围、基本手法(如推、拿、按、摩等)、常用穴位及其功能,以及针对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2. 了解小儿推拿在治疗常见病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小儿推拿治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穴位和治疗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把握手法和力度,以及针对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推拿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推拿模型、穴位图;2. 学具:推拿油、毛巾、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小儿推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穴位和治疗原理;3. 实践操作:a. 教师演示:教师现场操作,讲解手法要领;b.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推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4. 例题讲解:分析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推拿治疗方法;5. 随堂练习:学生互相练习,教师点评;六、板书设计1.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拿、按、摩等;2. 常用穴位:脾经、肺经、大肠经等;3.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症,设计推拿治疗方案;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给出合理的推拿治疗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儿推拿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的准确性;2. 实践操作中手法的力度和技巧;3. 针对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推拿方法;4. 作业设计中推拿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一、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的准确性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等,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 (3)望腰背:脊背弯曲后凸为龟背,多因先天不足,发育不良;腰 背凹陷成坑或膨出,亦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养,多属疳证。 • (4)望四肢:下肢浮肿为水肿;关节红肿为痹症;外伤或跌仆后, 某一肢体肿大为扭伤,若痛疼难忍者应注意骨折。 • (5)望肌肤:皮肤面目皆黄为黄疸,色鲜艳者为阳黄,色晦暗者为 阴黄;皮肤浮肿为水肿;皮肤干燥皱瘪为津液耗伤;肌瘦肤皱,面貌 如老人者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肌肤局部 的变化情况,如红肿,化脓等,范围大者为痈,范围小者为疖;漫肿 无头深入肌层而皮服颜色不变着为疽;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游走不定 者为丹毒。
第二章
• 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 以肺、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根据小儿 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 中的表现: • 1)小儿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 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 求相对要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 适宜损伤脾胃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 2)小儿肺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卫外功能不足而言,肺主皮毛,肺脏 娇嫩,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故小儿比成人更易患时行疾病, 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来赖肺气散步以滋养,肺之气化赖 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肺气也薄弱,故小儿有肺常不足的 生理特点。
• ③面呈黄色:多为脾虚或湿盛。 • 面色萎黄,肌瘦腹胀,为疳积之证,属脾虚失运;面黄而垢,见于暑 夏,或伴发热吐泻,为感受暑湿;面黄发热,舌苔黄腻,多为湿温; 面目鲜黄如橘皮色,为黄疸,属湿热阳黄;面目晦黄如烟熏色,亦为 黄疸,属寒湿阴黄。 • ④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风或惊恐之证。面色青白并 见乍青乍白、皱眉痛苦,多为里寒腹痛;面青晦暗、神昏抽搐为惊风 或癫痫发作;面色青灰、两目呆视要注意惊风先兆;面青唇紫呼吸急 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滞;面色青灰惨白、呼吸微弱、冷汗肢厥为心 阳欲脱之危证。
第二章
• 三)审苗窍 • 是指观察目、鼻、耳、口、舌、前后二阴的变化。苗窍是脏腑的窗口 ,审苗窍可知脏腑的变化。 • (1)察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审查眼目 对于推测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很有价值,首先要望眼神“神者,目中光 彩是也”
• 健康的小儿黑眼圈大,反应灵敏,神采奕奕,是脏腑气血充盈,精神 充沛的表现。
第二章
• 儿科四诊 • 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 理病理特点,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儿科四诊有 它自己的特点。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最为重要。
第二章
• • • • 一、望诊 (一)望神色 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两个方面。 1.精神状态
第二章
• 口舌生疮或糜烂,亦多脾胃火热上炎或兼心火;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为 鹅口疮,多为脾胃湿热上蒸;口腔两颊部粘膜有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为麻疹粘膜斑,预示出麻疹。口角流涎波及两颐称为滞颐。 • 齿龈 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龈为阳明经脉分布之处,属胃,故齿龈 的变化,常反映肾与胃的病变。牙齿逾期不出或稀疏细小,多为肾气 不足。新生儿牙龈有白色的斑块影响吮乳俗称板牙,齿龈红肿溃烂多 为胃火上冲;齿龈出血为胃火伤络或脾虚不摄;齿龈干燥为津液受伤 ,见于热病后期;牙关紧闭为惊风之证或惊风先兆。 • 咽喉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常反映肺胃的病变。咽红常因外感所致, 风热居多; • 咽红乳蛾或乳蛾脓点多属外感风热,内蕴积热;咽喉红肿且灰白假膜 附着不易拭去者为白喉,由肺热阴虚复感时疫所致
• 若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面色惨白、四肢厥冷为阳气暴脱;面白无 华、唇色淡白为血虚;外感初起,风寒束表,也可见面色苍白。 • ②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面颊红赤、唇红口臭,多为食积化 热;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面红兼见皮疹或如涂丹,为风热挟毒 ,血分有热。
第二章
第二章
• (6)望指趾:爪甲的形色可推断气血的盛衰。正常的小儿气血充盈 ,爪甲红润光泽,如指甲苍白无华、质脆软为气血亏虚,指甲青紫为 气滞血淤;指端肥大如杵状为肺气不足,心气失养。 • (7)望动态 • 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健康小儿身体各部位发育正 常、活动自如,无痛苦不适的表现。若发育异常,活动不适,皆为病 态。
第二章
• 小儿的病理特点 • 1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 易于感触,即小儿容易感染病邪,发病容易。小儿肌肤疏薄,脾胃不 足,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 易于感触病邪,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病证最多。
• 易于传变,即小儿病后容易发生变化,传变迅速。小儿脏腑娇嫩,内 脏精气未充,感邪之后最易传变。
1.推拿室的要求: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2.医师的要求:经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手 3.辅料的应用:滑石粉,葱、姜汁,爽身粉,薄荷水,温水 4.推拿用手:左主血,右主气(左右的来源) 5.时间的长短
第一章
流派问题 小儿推拿从古到今流派很多,目前全国看青岛,山东看青岛, 青岛是小儿推拿的发源地、汇集地。 目前青岛小儿推拿主要有三大流派: 中医院李德修——著作《小儿推拿讲义》三字经流派,(独穴) 青医张汉臣——著作《实用小儿推拿》 注重整体选穴 盲校张寄岗——著作《小儿推拿疗法》 (张席珍)以清代(待)补
第二章
• ⑤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水饮之证。 •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属阴寒;面色青紫发黑或兼见腹痛呕吐,应 注意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惨暗,多属肾气衰绝,病情危重。 • (2)五部配五脏 • 一般以左腮主肝,右腮主肺,额上主心,鼻主脾,颌主肾,结合五色 之变化,来推测脏腑寒热虚实的变化。
第二章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 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我国劳动人
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 风格、神奇的疗效, 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 但没 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
第二章
• 小儿的生理特点 •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 • 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 其形体结构、四肢百合、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 熟和相对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脾胃 薄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 现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 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28天——1岁 • 幼儿期:1岁——3岁,幼童期: 3岁——7岁 • 儿童期:7岁——12岁
• • • • (二)望形态 指观察病儿的形体与动态。 1.望形体 包括头囟、躯体、四肢、毛发、指、趾。
• 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 ,姿态活泼,皆是健康的表现。若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 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或囟陷、囟填、囟隆,解颅,鸡胸,龟背 ,神态呆滞者为病态。
第二章
• 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虚实主要是指人体正--气强弱与病邪的盛衰而言。“邪气盛则实,精 气夺则虚”。小儿患病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虚实并见、 正虚邪实、虚实错杂的证侯。 • 寒热主要是主要是指疾病病理表现两种不同的证侯。小儿为纯阳之体 ,发育旺盛,易患时行疾病,并易从热化。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 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化。特别是阳虚之体, 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 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又少七情之害,脏气清灵,反应灵敏,疾 病比较单纯,故小儿患病以后,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仔细 ,也易康复。
第二章
• (1)望头部:头方发稀,囟门闭迟,或头大颈细,头发枯黄为先天 不足,后天失养,多见于疳证、五迟证;囟门宽大闭迟,颅缝开解, 眼珠下垂,是为解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风痰所致;囟门高隆,多伴 抽搐呕逆为风火痰上攻;囟门凹陷,眼眶凹陷,多为腹泻耗伤气虚液 脱;头面眼睑浮肿多为阳水;耳垂、腮颊肿胀,多为痄腮、湿毒蕴结 所致。 • (2)望胸腹:胸骨突出形如鸡胸者为鸡胸,多属于先天不足、后天 失养;肌肉消瘦,肚大青筋或肚腹凹陷如舟,均属于疳证;肚腹胀大 明亮有水为腹水之证;脐部凸隆为脐疝;脐部湿疹为脐湿;脐部湿烂 红肿为脐疮。
第一章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 如: 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 及增长肌肉的作用。 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
第一章
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 凡精神振作,两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为气血调和 健康的表现,虽或有病也多轻浅易愈。
• 反之,精神萎靡,两目无神,面色晦暗,疲乏嗜睡,表情呆滞或痛苦 烦躁、呼吸不匀,为有病且病情较重的表现。若神知昏迷、谵语则病 情危重
第二章
• • • • 2.面部气色 一般以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的方法来进行望面色的。 (1)五色主病 ①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第二章
• 3)小儿肾常不足 这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肾为先天之 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腑之阴取自于肾阴之滋润,各脏 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 、发耳、齿等正常发育与功能皆与肾有关,小儿出生,发育不够成熟 ,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气未盛,先天有五迟五软等疾病,病后易 出现肾气虚衰,阴盛格阳证,故小儿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 • 4)小儿肝常有余 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 是指小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 • 5)小儿心常有余 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 概念,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