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创立的墨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他的《墨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
孙中山称赞墨子为世界平等博爱主义大家,与黄帝、华盛顿、卢梭并列为世界四大伟人。
墨子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被称为科圣。
墨子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子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提倡的繁琐的礼,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
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和非乐的主张。
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
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不会有强凌弱、贵作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都进行了揭发和批判。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为宣传他的政治主张,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
相传他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
公元前440年,楚国磨刀霍霍,准备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消息后,一面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余人,带着守城器械赶赴宋国,帮助宋国做好防御准备。
一方面,置生死于不顾,从鲁国出发长途跋涉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停止侵略战争。
墨子一路上昼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来到了楚国都城。
墨子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墨子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墨子曾经学习过儒家思想,但是后来他认为儒家思想提倡礼术,礼多而繁琐让人觉得太过约束以至心情不悦,而且提倡厚葬,太奢侈让老百姓不富裕,长久下去会伤及民生而误事。
因此墨子才会自立一派。
墨子主张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破旧立新,因而这种实用主义也贯穿了墨家思想的始终。
它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其学派的总的宗旨。
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之下,引申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主张。
一、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
兼爱,就是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很多人。
墨子认为爱是没有差别,没有等级的,即爱有无差等,这和儒家思想所谓的亲亲尊尊是根本对立的,墨子的兼爱思想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僵化和过于理想化。
但是墨子在解释兼爱的时候又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从现实主义来看,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把爱看作有差别,有等级的话,结果只会是交相恶,以仇人相对待。
另外从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意味的角度来说,类似基督教中的博爱精神。
把天看作人,是具有自己的意志的,上帝一视同仁地抚育我们,天一直在爱着人们,老天不希望看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因此一心想让人们相爱相利。
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和非攻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墨子急切的想用非攻的思想来劝说各国的君主们停止战争,拯救百姓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墨子本身始终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为了自己的主张能够为君主所采纳,除了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战争的爆发是有违天命,还列举了历史上滥争滥伐最后导致的失败的例子来说明侵略战争是伤人伤己的这种实质。
墨子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为百姓说话,即便墨子知道热衷于战争讨伐的君主们是不会采纳他的观点,即便他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明知不可为但仍然为之的事情,但他还是做了。
在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道主义的光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在治国方面,墨子主张尚同、尚贤。
尚贤尚同的主张是墨子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有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反对世袭制度。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之一。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思想家墨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也有说他为鲁阳人或滕国人,他是宋国目夷的后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原是殷商的王室,后因故降为了平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小时候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接受了文化教育,曾学习儒学,但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不予认同。
墨子最后舍弃儒学,而另外创立了“墨学”,提出了“非攻”、“兼爱”、“尚贤”等管线,四处讲学,广收门徒,很快有了大批的追随着,形成了一个团体称“墨家”。
在墨子晚年的时候,墨学已与儒学齐名,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儒墨显学可谓是百家之首。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后墨子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与语录,写成了《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
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
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
墨子兼爱读后感

墨子兼爱读后感《墨子兼爱》是一部古代哲学家墨子的著作,它以兼爱为中心思想,阐述了墨子对于人类关系、社会道德和政治伦理的思考。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是指人们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贫富,不分亲疏远近,对所有人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种种利益关系和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告诉我们,不管对方是谁,我们都应该给予同样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实践兼爱的思想,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在《墨子兼爱》中,墨子还对于战争和暴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认为战争是一种不义之举,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破坏和伤害,而且对于弱小的人来说,战争更是一种灾难。
墨子主张通过兼爱和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在全球范围内,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和平、理解和宽容来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此外,墨子在《墨子兼爱》中还对于宗教和祭祀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宗教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虚伪,而真正的宗教应该是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这也对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宗教虔诚者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宗教的教义,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虔诚。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宗教的教义,才能够真正实现宗教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墨子的《墨子兼爱》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著作,它提出的兼爱思想、和平主张和对于宗教的批判,都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墨子的思想,通过兼爱和和平来解决社会问题,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宗教的教义,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懂《墨子兼爱》,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对墨子的认识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
《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传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
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两篇,称为《墨辩》。
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
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
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
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
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
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
我所认识的墨子作文

我所认识的墨子作文
“哇,那是谁呀?好厉害的样子!”我指着书上一个古人的画像好奇地问。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正在书房里翻看一本历史书,就看到了这个奇特的古人。
爸爸笑着走过来,对我说:“那是墨子呀,他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呢!”我眨巴着眼睛,缠着爸爸给我讲讲墨子的故事。
爸爸坐在我旁边,开始娓娓道来:“墨子啊,他特别聪明,很会发明东西,还提倡大家要互相友爱呢。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着墨子到底有多聪明呢?
从那以后,我就对墨子特别感兴趣,总是缠着爸爸给我找更多关于墨子的资料。
我知道了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希望大家都能和平相处,不要打仗。
我觉得这可太棒了,要是全世界的人都像墨子说的那样该多好呀!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
我们因为一个玩具争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眼看着就要打起来了。
突然,我想到了墨子,想到了他说的要互相友爱。
我深吸一口气,大声说:“别吵啦!我们应该像墨子说的那样,要互相友爱呀,不要为了一个玩具就吵架嘛!”小伙伴们都愣住了,过了一会儿,大家都纷纷点头,说:“对呀对呀,我们不应该吵架。
”然后,我们一起愉快地玩了起来。
从那以后,我觉得墨子就像是我的好朋友一样,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和别人有矛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他,想到他的那些主张。
我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墨子会怎么做呢?我也要像他一样!”
我所认识的墨子,虽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但他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学会了要关爱他人,要和平相处。
我真希望我能穿越到墨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亲口对他说:“墨子,你真的太厉害啦!我要向你学习!”我相信,墨子的智慧会一直流传下去,影响着更多像我这样的小朋友。
墨子兼爱读后感

墨子兼爱读后感《墨子兼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内容主要围绕墨子的兼爱思想展开,强调了兼爱的重要性,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通过阅读《墨子兼爱》,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墨子的思想精髓,也对人生、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墨子在《墨子兼爱》中提出了兼爱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不分亲疏,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人。
这种兼爱的思想,体现了墨子对人类情感的高度理想化,也是对人类道德的高度要求。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和解。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墨子在《墨子兼爱》中对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兼爱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受到利益、地位、血缘等因素的干扰。
只有通过兼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得到和谐发展。
墨子的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受到各种利益的干扰,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
墨子的兼爱思想提醒我们,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最后,墨子在《墨子兼爱》中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兼爱,通过兼爱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
墨子的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人生观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追逐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建设。
墨子的兼爱思想提醒我们,应当学会关注他人,关爱他人,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通过阅读《墨子兼爱》,我对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墨子的兼爱思想,不仅对古代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当学会兼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e9a0531c281e53a5802fffd.png)
[总结范文]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的主要思想阅读精选(1):墨子的主要哲学思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约前468-前376)。
墨家学派创始人。
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
出身贫贱,生活俭朴。
早年曾习儒术,后另立新说,成为儒学的主要反对派。
率徒奔波于齐、鲁、宋、楚、卫、魏国之间,多次制止战争。
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之说,主张发展生产,限制消费;强调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主张尚贤、尚同,反对世袭特权。
认为天有意志,为宇宙之主宰;又提出“非命”之说,认为夭寿、安危、治乱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力,主张以强力改变生活境遇。
提出“三表”法,以检证言论之是非,又有“取名”、“察类”、“明故”之论,奠立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
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学并称“显学”,影响颇广;学派中带有宗教迷信色彩。
其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
墨子认为“尚贤”(任人唯贤)是为政之本,这种平等思想直接冲击宗法世袭制。
他又提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应“一同天下之义”,即制止天下动乱,务必选举贤能的士、卿、大夫、天子来一同天下,为万民兴利初害,这就是“尚同”。
墨子言功利,和杨朱的“为我”大相径庭,他说的利,不是利己,而是普天同利,这种建立在理想国上基础上的功利主义,是《墨子》一书的基本道德观念。
墨学是代表小生产阶级说话的,具有必须的人民性。
因此墨家反对剥削,崇尚劳动。
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不与劳动”的,就不能“获其实”。
《墨子》一书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构成的共同基本核心思想,便是墨子提出的“兼爱”(兼相爱),“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
墨子的“兼爱”,是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的“仁”的改造。
墨子提倡“兼相爱”,就是说无差别地爱社会上一切人。
关于墨家学说的现实价值,如鉴借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用心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命母体,那么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思想与精神则是我们长大成人的文化血液。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长大成人的阶段,是我们的思想最鲜活并茁壮成长的阶段,那个时候出现了让我们自豪的诸子百家。
至今,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心理、情绪、行为仍受他们的影响。
春秋战国形成的儒、墨、道、法等几大思想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仍在规范着我们的现实人伦秩序的当首推儒家,其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最让知识阶层推崇的当首推道家,但最独立特行且最具广泛的当代价值的则首推墨家。
尽管我对对墨子的了解有限,但墨子的思想至今受用,熠熠生辉,足以看出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
那么墨子教给我们后人什么智慧呢,什么为人处世的道理呢?现在让我们来回味一下。
1、首先,墨子教会我们管理国家的的方式:兼爱非攻。
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
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
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
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他教导我们国家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但国家之间要相互友好,互利共赢,人民之间也是这样。
要既反对侵略战争,又以身作则,爱好和平。
2、墨子也很注重培养贤才,统一思想。
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
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才正式形成。
而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是难得的。
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
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
他教导我们国家领导人要注重培养人才,人才强国。
事实上,我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展开“科教兴国战略”及“211工程”,这充分吸收了墨子的思想。
对于统一思想,对当代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在保证正确的思想方向的前提下,允许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这是对墨子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3、墨子也很早教导我们要节俭。
节用、节葬等。
他要求人们要节约,教育人们切勿浪费奢侈。
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墨子积极思想的继承。
4、墨子认为非命,就是认为人的生活不能由命运掌控,而是由人自己创造。
这就教育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要努力同命运做斗争,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给那些面对命运的安排准备顺天应命的人,起了警示作用。
像张海迪、霍金等人,绝不向命运低头,充分证明了只要敢拼搏,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然墨子思想中也有与当代不相适应的成分,如:明鬼,天志等,我们应该自觉剔除。
但墨子思想大的方向是对的,是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
墨子给我的心灵启示有以下5点:
1、伟大的事业,卓越的成就从来都不是出身高贵的人创造出来的,墨子的生命实践再次印证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一至理名言。
所以,一个人、一个企业,没有背景、没有社会地位都不是成功的障碍,都不是不成功的理由。
这对今天正在改变中国面貌、创造时代伟业的一代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的心理自信。
2、不拘于一域,不守于一业,不要成为井底之蛙,生活应象墨子一样丰富多彩。
当代社会提倡术有专攻,学有专长,我们大学里的“博士”其实都不是“博”士(知识广博的人),而是“专”士(在某一领域专深)。
一般人虽然不可能做到墨子那样文理兼通,成为通才全才,但无论何种专业,那怕是训诂学、探抶学这样面很窄地人文学科,人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若能同时保持对科技新知、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同样,从事软件开发的人才若能关注一点国学知识,这样个人的心智将更加健全。
你可以不成为科学家,但不可以不具有探究之心,钻研之志。
能对某一样事物着迷,是人的福气和幸运。
3、人最大的未知就是不知道人的潜能究竟有多大。
墨子让人惊叹的成就足以说明,人的未知比人的已知要多得多。
所以,我们不要对自己过早的下结论,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可能,觉得改天换地火热生
活与自己无关。
千万不要早早地收拾起生命的激情,到碌碌无为的小屋子里白白打发生命的光阴。
4、人最重要的是要战胜平庸、自满、消极的心理。
墨子的经历应证一个道理:无论你的事业是刚刚起步还是已功成名就,无论你是精英人士还是无名小卒,无论你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还是老之将至的长者,每个人都能比你的现状再优秀十倍以上。
5、做一个“兼士”,也就是有兼爱精神的人,是人获得幸福的保障。
有人认为,兼爱是一种理想,甚至有空想的成份,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做到的,这实是对兼爱思想的误解。
在我看来,兼爱的内涵就是博爱、感恩、奉献、无私,兼爱不仅是理想的召唤,而且是人生获得幸福的途径。
这些东西不能保证你功成名就,但能带给你充实、详和和愉悦的心态!
墨子出现在中国,表明中华文明不仅在人伦道德、语言、艺术方面,乃至在逻辑、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曾经是世界历史上最棒的,他为我们今天一代人的成长成功提供了强大的心理自信!墨子以其独立特行的性格特征和个性风格,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榜样!让我们批判着继承墨子的思想,让他的思想在当代重新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