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实验技能训练课_北大生命科学学院

合集下载

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结果分析

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结果分析

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结果分析金映虹;汪继超;傅丽容;徐志霞;李燕华;杨勇;何滨;王同亮;吴红萍【摘要】依托生物科学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开展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竞赛结果表明,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整体成绩中等偏下,因此,在确保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实验操作细节的训练,同时强化学生对实验结果处理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Relying on the biological science experimental center, the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center platform, the biological experimental skills competition was carried peti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competition overall score is below average in our college, so in ensuring basic skills s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the operational details of the experimental training , while strengthening students' test results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ility.【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2【总页数】5页(P154-157,193)【关键词】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实验教学【作者】金映虹;汪继超;傅丽容;徐志霞;李燕华;杨勇;何滨;王同亮;吴红萍【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海口 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28通过竞赛不仅营造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良好氛围,还促进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培养。

生物化学课内实践教学(3篇)

生物化学课内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及其调控规律的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我们开展了生物化学课内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践内容1. 蛋白质鉴定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蛋白质的鉴定方法,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蛋白质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具有特定颜色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鉴定。

(3)实验步骤:①制备蛋白质样品;②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③加入Folin-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④计算蛋白质含量。

2. 酶活性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酶活性测定的方法,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可以评估酶的活性。

(3)实验步骤:①制备酶反应体系;②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③计算酶活性。

3. 核酸提取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核酸提取的方法,了解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重要遗传物质,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将核酸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3)实验步骤:①破碎细胞;②提取核酸;③检测核酸。

4. 脂质分离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脂质分离的方法,了解脂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实验原理:脂质具有不同的极性,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其分离。

(3)实验步骤:①制备脂质样品;②加入氯仿,观察分层现象;③分离脂质。

三、实践总结1. 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掌握了蛋白质、酶、核酸和脂质的鉴定、提取和分离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3.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及其调控规律,增强了我们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反思1.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实验原理掌握不牢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联合项目培养委员会听取三个单位的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国外优秀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全面统一安排新型研究生课程,形成有特色的、并且可以和国际一流研究生计划媲美的新型研究生课程设置。

2.新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遵循培养一流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宗旨,使学生能够尽快完成从只具有初步现代生物学知识到能够理解其专业前沿研究工作并具有初步研究型思维的转变。

所有课程的讲授彻底改变国内传统的抽象的知识灌输方式。

相反,知识的讲授有机地融于对经典或前沿的研究发现工作的介绍的讲授中,这样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了解了这些知识是怎么样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中产生的。

3.公共课设置,为必修课。

1)政治课:必修课,课程名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计3学分。

主要内容为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

由著名学者授课。

2)外国语(英语):为必修课。

第一外国语一般采取选修课程与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水平考试,即可获得学分。

未能通过水平考试、又不符合免修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须选修一外课程。

一般每一学期课程完成时,即举行水平考试。

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予以通过。

4.研究生必修课程设置三类不同层次的课程,第一类为专业基础课、第二类为专业课(研究进展课)和第三类专题讨论课。

以上三类研究生课程采用模块设置,每个模块8学时(二周,每周4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模块。

1)第一类(专业基础)课6学分,为必修课,课名:现代生物学基础,由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选择满12个模块计6学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年秋季和春季学期。

模块涵盖现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

2)第二类(研究进展)课3~6学分,为必修课,由二门课组成,每门课3学分;课名:①分子细胞生物学进展;②遗传发育生物学进展。

每门课由不同老师结合其专业背景提供的约16个模块组成,研究生根据自己需要从中选择6个模块。

生物技术大实验

生物技术大实验

生物技术大实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井健生物技术实验课的确立一、生物技术实验课的重要性二、我校生物技术实验课的特色三、我校生物技术实验课如何与其他实验课程衔接四、我校生物实验课的安排内容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医学或农业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传统生物技术:酿造发酵配育新种现代生物技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操作方法,来改变生物或其分子的(遗传) 形质,以达上述目的。

以新的技术来解决已有的问题课程特色综合性:多种研究对象、多个技术方案、多类实验方法、多层次研究内容实用性:面向科研实际、面向生产实践系统性:完整研究方案的雏形先进性:力求把先进的生物技术、方法引入到教学领域,反映科学研究前沿生物技术实验课的确立领导的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及生物技术系主任魏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桑建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葛剑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方瑾教授;生物技术实验课的开展•指导教授:魏群教授•植物基因工程部分:肖尊安;•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部分:马晴、井健;•中心实验室:鲍蕾、戴中心。

课程开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本科生;•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外校进修教师;前期参加的实验课程•微生物学实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分子生物学大实验(北京市精品课程,现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大学三年级上学期;•生物化学大实验,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细胞生物学实验,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理论课程前期学习的主要理论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同时开设的课程:分子酶学;发酵工程;课程开设目的一、加强实验课程的综合性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二、开拓学生眼界,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知识;三、为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科研与实际工作打基础。

实验课程内容安排一、植物基因工程二、细胞工程三、发酵工程四、酶工程五、免疫技术六、双向电泳技术一、植物基因工程1、烟草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器官发生2、农杆菌转染与共培养3、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4、体细胞融合和杂交5、转基因烟草的筛选与鉴定二、细胞工程1、利用昆虫细胞进行溶栓蛋白的瞬时表达2、利用Hela细胞结合荧光显微技术观察gfp基因及gus基因的表达三、发酵工程1、固体发酵法制备柠檬酸的实验2、液体发酵法制备链霉素的实验3、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四、酶工程1、利用Al2O3固定化酶技术制备 -半乳糖苷酶的固定化载体并测定酶学性质变化2、利用其他技术制备固定化酶五、免疫技术1、单克隆抗体技术2、免疫扩散-电泳检测技术3、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六、双向电泳技术1、双向电泳技术2、双向电泳技术的应用总结与讨论1、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认识2、现代生物技术在科研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设计实验课程参考文献•生物工程技术实验指导,魏群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课程清单_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清单_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010430050 02
生物化学实验B
戴建英, 副教 李宁 授
12
0
0
12
0.5
1010430050 03
生物化学实验B
孙亚琴, 讲师 李宁
12
0
0
12
0.5
1010430050 04
生物化学实验B
陈丽杰, 副教 李宁 授
12
0
0
12
0.5
1010430051 01
生物化学实验(国际 李晓晖, 副教 班) 李宁 授 动物学 徐丽 副教 授
57
24
24
0
0
1.5
5-6
1-2
3696051
01
生物产品工厂设计
陈丽杰
副教 授
生工1101
30
48
0
0
0
2
第3页,共6页
备注
第4页,共6页
备注
第5页,共6页
备注
第6页,共6页
1010420020 01
普通生物学实验
唐颖,徐 讲师 丽,* 修志龙 教授 副教 授
创电1301,创电1302
42
12
0
0
12
0.5 校部综合教学1号 楼综255
1010430010 01
生物化学A1
生1301,生1302
62
40
40
0
0
2.5
1-2
5-6
8-17周上
1010430040 01
生物化学B
12
0
0
12
0.5 校部第二教学馆 2-114 3-4,6-9周 上
1010430070 01

生物科学实践教学(3篇)

生物科学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在农业、医药、环保、食品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现状、意义、方法和策略。

二、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我国生物科学实践教学资源普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室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验教材更新滞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

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生物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单一,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3. 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思路,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物科学实践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科学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生物实验ppt课件

生物实验ppt课件
细胞培养的步骤
细胞培养的过程包括细胞复苏、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等步骤。这些步骤 都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细胞的存活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03
细胞培养的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筛选、毒理学
研究、基因治疗等。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
理过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信息学的价值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医学领 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于疾病预 测、个性化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农业领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 于作物抗逆性分析和新品种选育等。 同时,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 了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生命 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生物实验的类型与分类
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生物实 验可以分为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和模拟实验等。
分类
按照研究领域和对象的不同,生物实 验可以分为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等。
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等。
准备细胞和培养瓶
确保细胞处于适宜的生长状态,准备 好清洁、消毒的培养瓶。
消化细胞
加入胰蛋白酶等消化酶,使细胞从瓶 壁上分离下来。
分散细胞
轻轻吹打、搅拌使细胞充分分散。
接种细胞
将分散的细胞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
培养细胞
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细胞培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是以计算机科学和统 计学为基础,通过对生物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揭示生命现象内在规律的 科学方法。常见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包 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等。

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讲义

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讲义
3、显微镜安放位置,显微镜应安放在离桌边缘5 cm、镜筒向前,显微镜位置稍靠左侧。
4、对光根据光线的强弱来选择平面镜或凹面镜;用低倍镜进行对光,把低倍镜位置放低;在转动转换器时,物镜到位,光圈调节好,视野光线均匀、明亮。
5、转动物镜时,不可直接用手接触,而应该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
6正确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由于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小,镜头易损坏,转动粗准焦时,眼睛要注视镜筒的下降,并且把光圈开大。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避免物镜损坏。
(3)聚光器(集光器)
位于载物台(通光孔)下方,由两块或数块镜组成,它能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集中以射入物镜和目镜,有的聚光器可升降,便于调光,集光器下有一可伸缩的园形光圈,叫虹彩光圈,可调集光器口径的大小和照射面,以调节光线强弱(有的显微镜只有遮光极而无集光器)。光线过强时,可缩小虹彩光圈。
(4)反光镜
1、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
(1)镜座
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园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镜身作用。
(2)镜柱
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
(3)镜臂
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4)载物台
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ⅲ左眼于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再调微调节器,至标本清晰为止。
ⅳ如一次调节看不到物像,应重新检查材料是否在光轴线上,重新移正材料,再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物像出现和清晰为止。
ⅴ找到物像后还可根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像的反差强弱等是否合适再进行调节,如果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缩小虹彩光圈,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开大光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实验技能训练课
春红()
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生物学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根据这一目标,结合我院的现状,在强调容的先进性、手段的新颖及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设了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始终重视实验技能训练及实习课对学生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技能训练,一是掌握了方法,二是学会了对方法及其结果的分析,三是激发了学生研究兴趣,四是启发了学生的研发观念,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

使我们的学生有能力适应相关的科研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工作。

一、教学容
《生物学综合实验》中的生物技术实验依学时开设了科研应用中彼此关联的三个实验,有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基因转化、DNA的SOUTHERN分析及外源基因在原核中的表达,这三个实验常在同一科研阿项目中用到。

如获得转基因植物后,对转基因植物中目的基因及目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时用到后两个实验,SOUTHERN分析不但可以证明目的基因是否转入植株,还可以检测目的基因在植株中的拷贝数;原核中表达目的蛋白质的纯化品用来制备抗体,用于目的蛋白在植物中表达量的初步检测。

二、教学方式
主要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把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强化对科研兴趣贯穿在整个实验课中,从多方面、多层次使学生有机会得到锻炼,以达到我们实验课的目的。

达到我们实验课目的的途径如下:
1、讲课:讲课前先了解学生掌握的有关理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流程把关键部分
作为重点讲解容,其中适当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启发学生的思考,另外把实验过程中问题点传递给学生。

2、分组实验:两人一小组,增加同学的操作机会,另外以10-16人大组,分组的目的是对
不同实验设计和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同因素进行探讨,丰富实验结果,通过全班同学的总结讨论,加深培养学生对不同方法结果的分析总结,以达到我们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目的。

3、实验容:选择前沿的、专业代表性强的实验容和方法,使学生通过我们实验课学习能顺
利进入随后的相关研发工作。

三、实验课按排
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课,一般为该学期的第一星期到第三星期,每个星期三到星期五开设一个实验。

具体上课时间依院里的按排。

实验一: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基因转化
1.时间按排
星期三:讲实验、清点玻璃器皿、领物品;开始配试剂;开始灭菌;接菌;培养菌液。

星期四:准备培养平皿;侵染烟草;暗培养侵染叶片。

星期五:准备筛选培养平皿;转移叶片;定时光照培养。

表1 每个小组用超净台的时间和为所在大组要准备的试剂
(两人一个小组)
2.实验原理
3.实验操作
(1)侵染用菌的准备
(2)叶片的侵染
(3)再生苗的获得
3.部分实验结果
实验二、外源基因在原核中的表达
1.时间按排
星期三:讲实验;开始配试剂;开始灭菌;接菌;培养菌液。

星期四:活化接菌;培养菌液,诱导蛋白表达,得蛋白样品。

星期五:配胶;蛋白质电泳;制干胶。

星期三接菌时间星期
四活
化时

星期
四诱
导时




































准备的试剂
13:8 12 1 9 17 25 33 液体LB 150ml(分两份),
本大组公用。

周二上午灭
菌,13:00前放到超净台
公用。

13:15 8:10 12:05 2 10 18 26 34 组织领回TIMID 50μL,
10%APS 400μL ,2×上
样缓冲液,本大组公用。

13:25 8:15 12:10 3 11 19 27 35 10%SDS 10ml,本大组公用。

13:35 8:20 12:15 4 12 20 28 35 蛋白电泳缓冲液1000ml,4
个小组公用一份,
领蛋白Marker。

13:45 8:25 12:20 5 13 21 29 36 固定液200ml,本大组公用
(染色液有旧的)。

14:55 8:30 12:25 6 14 22 30 37 脱色液600ml,本大组公
用。

14:05 8:35 12:30 7 15 23 31 38 配蛋白胶pH6.8缓冲液
50ml,本大组用。

14:15 8:40 12:35 8 16 24 32 39 配蛋白胶pH8.8缓冲液
50ml,本大组用。

2.实验原理
(1)lac操纵子的调控模型(2)GST标记融合蛋白的纯化过程
3.实验操作
4.实验结果
表达蛋白质的电泳结果
其中“1”是标准分子量蛋白质,“2”是谷胱甘肽-琼脂糖纯化后的表达的目的蛋白样品,“3”是表达目的蛋白质的 E.coli DH5α菌株含质粒pGEX2-Gst-R9的总蛋白样品,“4”是E.coli DH5α菌株含质粒pGEX2-Gst的总蛋白样品。

实验三、DNA的SOUTHERN分析
1.时间按排
星期三:讲实验、DNA的琼脂糖胶电泳、DNA转膜。

星期四:烤膜、预杂交、杂交、显色。

星期五:准备MS平皿、转移叶片。

星期五转移叶片第



第二
大组




第四
大组




准备的试剂
8:0 1 9 17 25 33 TAE电泳缓冲液1000 ml,可配成
50×贮液
9:0 2 10 18 26 34 0.25N HCl : 小组数×100ml ,10:0 3 11 19 27 35 变性液:小组数×50ml
11:0 4 12 20 28 36 中和液:小组数×50ml,灭菌
12:0 5 13 21 29 37 显色液I和II:一膜各用30 ml 13:0 6 14 22 30 38 显色液III:一膜30 ml
14:0 7 15 23 31 39 配6×DNA loading buffer
15:0 8 16 24 32 40 配10% SDS 10ml
16:0 所有同学把所领物品交还
老师
3.实验操作(1)DNA的电泳
(2)对胶的处理
(3)DNA的转膜
(4)DNA的杂交及显色
3.实验结果
图3:southern结果
其中M:λ-DNA/HindIII标准分子量;PC:正对照,质粒pCAMBIA1301的HindIII酶切产
物;NC:负对照,非转基因兰花总DNA;DP1-3和DP1-6:GUS染色阳性的转基因兰花总DNA的HindIII酶切产物;DP1-5:GUS染色阴性的转基因兰花总DNA的HindIII酶切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