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好题精选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三化学中考好题精选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有Mg 、Al 、Zn 的混合物共7.2g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 2的质量可能是( )

A .0.2 g

B .0.6g

C .0.8g

D .0.9g

【答案】B

【解析】

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Zn+2HCl==ZnCl 2+H 2↑

65 2

7.2g x 6527.2g x

= x=0.22g

同理,假设全为Mg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 ;假设全为Al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 、Mg 、Zn 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 > m (氢

气)>0.22g 。故选B 。

2.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 ,能与7.3%的稀盐酸200g 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 .3:2

B .2:3

C .1:2

D .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2322Na CO +2HCl =2NaCl +CO +H O

10673

x m

↑ 106x =73m

x=106m/73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 +HCl =NaCl +H O

4036.5y 200m

g 7.3%-?

40y =36.5200g 7.3%-m

? y=40(14.6g-m)/36.5 x+y=(106m/73)+40(14.6g-m)/36.5=18.6g ,m=7.3g

x=10.6g y=8g

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CO=Na CO+H O

2232

80106

z10.6g

80z

=

z=8g

10610.6g

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

故选C。

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选B

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

【详解】

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5.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2CO3、NH4NO3、Ca(OH)2

B.Fe2(SO4)3、Na2SO4、Mg(NO3)2

C.AlCl3、Ba(NO3)2、CaCl2

D.Na2CO3、AgNO3、BaCl2

【答案】C

【解析】

A、Ca(OH)2和Na2CO3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NH4NO3、Ca(OH)2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2(SO4)3溶于水呈黄色;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

D、AgNO3、BaCl2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a2CO3、BaCl2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共存。故选C.

点睛:熟记常见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常见溶液的颜色:含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铜离子时溶液为蓝色。

6.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C

【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 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

C. 煅烧CaCO3,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

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故选B。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

②⑤④①③

故选D.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9.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

10.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CO (CO 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在25℃时,向足量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6g无水碳酸钠,搅拌静置后,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A.等于1.06g B.大于1.06g而小于2.86g C.等于2.86g

D.大于2.86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1.06g无水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1.06

0.01

106/

g

mol

g mol

,加入到饱和溶液中生成

0.01molNa2CO3·10H2O结晶水合物,其质量为0.01mol×286g/mol=2.86g,又因为原饱和溶液加入无水碳酸钠与水反应而消耗溶液中的水,会有晶体析出,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86g;

故选D。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HCl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能除去杂质,且和氢气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水蒸气,最后得纯净的氢气,符合除杂原则;B、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是由于碳酸钠过量,引入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

13.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故选A。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 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提示:白色 CuSO4粉末遇水变蓝)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和 CO,一定没有 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 CO2和 H2,一定含有 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含有 CO,一定没有 H2

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CO2

【答案】C

【解析】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增大,可知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通过氧化铜未生成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又生成了二氧化碳,但不能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因为在①中生成了CO,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故选C。

15.已知:2KMnO4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答案】A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

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6.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不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钠的质量不再改变;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氢气的质量增加,硫酸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但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7.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X Y Z

A CO2Na2CO3CaCO3

B NaNO3Na2CO3NaCl

C HCl BaCl2NaCl

D Mg MgO Mg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硝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故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C、HCl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

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D、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故选B。

18.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 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

A.5.4克氧化钙 B.5.6克铜 C.6克镁 D.10克碳酸钙

【答案】A

【解析】天平的两边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才能仍然平衡。5.6克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逸出,增加的量为5.4g,天平平衡;

5.6g铜和酸不反应,增加的量为5.6g;6g镁和酸反应生成气体0.5g;增加5.5g;10g碳酸钙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增加5.6g;选A

点睛:天平的平衡问题的关键是余下的物质一样多,天平平衡。

19.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A.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

同;D.

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选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此反应中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关系4:32:36=1:8:9,则1gH2能与8gO2完全反应生成9g水,反应后氢气有剩余,错误;

B、160t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60t×85%=136t。

设136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x=95.2t

可炼得含杂质4. 8%生铁的质量为:95.2t÷(1-4.8%)=100,正确;

C、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与金属的活动性没有关系,错误;

D、l0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10g××100%=6.4g。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4%,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氮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于烧杯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呢?大家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完成:

(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

_______________猜想二不正确

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步骤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一不正确、猜想三正确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反思交流)

步骤二中小红认为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Na2CO3+Ca(OH)2==CaCO3↓+2NaOH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无明显变化碳酸钠CO2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OH)2==CaCO3↓+2NaOH

(2)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含有(即有可能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说明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是反应物碳酸钠溶液过量,故猜想三有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所以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一,滴加过量稀盐酸,得到猜想二不正确,说明没有碳酸钠,所以实验现象是无明显变化;步骤二:得到结论是猜想三正确,并且有白色沉淀这个现象出现,说明加入的物质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切出现白色沉淀,故是滴入碳酸钠溶液

【反思交流】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要证明氢氧化钙的存在,还可通入二氧化碳

考点: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如D、D1、D2),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Zn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并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

①制取纯净并收集干燥的氢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为了安全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_______。

(2)实验室如果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小强同学欲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单质铁粉),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小强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选择的仪器按D1→C→B→D2顺序连接,然后进行实验(假设有关反应均反应完全)。

①仪器C处大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仪器连接时无D1,利用C处质量数据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则

(填变大、变小、不变)。除此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填字母)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纯度。

③对于小强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装置,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填字母)收集,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杂质干扰实验结果,你的具体改进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DE氢气的纯度2H2O2 2H2O+O2↑3CO + Fe2O3 2Fe +3CO2变小B装置G燃烧尾气用磁铁将铁与氧化铁分离,然后进行实验

【解析】(1)①根据锌和硫酸反应正确氢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收集干燥的气体需要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②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有爆炸危险,所以需要进行纯度检验;

(2)A装置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应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

(3)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

②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处大玻璃管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的纯度,若无D1计算出的氧化铁样品的纯度与实际相比变小;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来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

③尾气处理可以收集起来备用也可以燃烧掉;为避免杂质干扰实验结果,可以用磁铁将铁与氧化铁分离,然后进行实验。

解:(1)①根据锌和硫酸反应正确氢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故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E;

为了安全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A装置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应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

(3)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2Fe+3CO2 ;

②利用C处质量数据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则变小;除此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测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纯度。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用G收集,还可以用燃烧尾气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杂质干扰实验结果,改进建议是:用磁铁将铁与氧化铁分离,然后进行实验。

23.(8分)某兴趣小组对一包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钾的硫酸铵样品进行探究。

I.定性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碳酸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

实验一: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钾

(设计与实验)取一些样品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水使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b。取滤渣b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样品中(含、不含)有碳酸钾。

实验二: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设计与实验)小明取实验一得到的滤液a少许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小华认为小明得出了错误结论,她的理由是。小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是

Ⅱ.定量探究

取15.0g样品完全溶解于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硫酸钡固体23.3g。

求样品中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答案】含;因为加入的氯化钡和碳酸钾、硫酸铵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有氯化钾和氯化铵,所以不能判断出原样品中有没有氯化钠;取一些样品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水使其溶解,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上层清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样品中有氯化钠;如果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样品中没有氯化钠;【解析】

试题分析:【设计与实验】根据资料,碳酸钡能与酸反应,硫酸钡不能。该实验的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故沉淀中既有碳酸钡沉淀又有硫酸钡沉淀,可知样品中含有碳酸钾;【实验结论】由于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钾时试管中加入的氯化钡和碳酸钾、硫酸铵反应生成的产物中有氯化钾和氯化铵,氯化钾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不能判断出原样品中有没有氯化钠;若要判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一些样品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水使其溶解,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上层清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样品中有氯化钠;如果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原样品中没有氯化钠。

II: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钡与硫酸铵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硫酸铵的质量;

设样品中含硫酸铵的质量为x

BaCl2+(NH4)2SO4===BaSO4↓+2NH4Cl

132 233

x 23.3

132/x=233/23.3g

x=13.2g

样品中含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13.2/15.0g=88%

答:样品中含硫酸铵的质量分数为88%

考点:物质的检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4.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⑦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组装发生和收集装置时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采用_____法。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备并导出氧气时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填仪器名称)。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取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答案】锥形瓶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①②⑦⑧ 向上排空气

2KClO 32 MnO Δ2KCl+3O 2↑ ③④⑥ 酒精灯 ①⑤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中可知仪器⑦是锥形瓶;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为长颈漏斗和锥形瓶为⑦⑧,收集装置选用带有双孔胶塞的导管和集气瓶为①②,因此选用①②⑦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因此收集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2MnO Δ2KCl+3O 2↑。制备氧气选用试管和铁架台为④⑥,导出氧气时应选择带有单孔胶塞的导管为③,因此选用上述仪器中的③④⑥,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因此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需要采用排水法,因此应选取的仪器有①⑤。

25.如图1是某兴小组设计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键是否反应的突验。

(1)写出实验②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2)上述试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并解释原因

________。

(3)老师指出可通过加入其他物质检验生成物或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反应是否发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

①检验生成物:方法一是向各组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方法二是向各组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证明了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做对比实验:将相同的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分另插入盛有等体积水和氢氧化钠的水槽中,岀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小气球胀大不能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也能产生相同现象稀盐酸

CO+2NaOH=Na CO+H O CO2和

产生气泡 CaCl2/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232

NaOH发生了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

内,气球体积变大现象为小气球胀大;故填:小气球胀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可以反应生成碳酸,同样可使气体体积减少,压强降低,

形成类似的实验现象,上述试验不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故填:不能;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也能产生相同现象。

(3)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气泡,与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

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看到白色沉淀,据此可以验证有碳酸钠生成,从而说明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

CO+2NaOH=Na CO+H O;故填:稀盐酸;产生气泡;CaCl2/BaCl2溶液;产生白色2232

CO+2NaOH=Na CO+H O。

沉淀;2232

②B中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更多,造成压强降至更小,因此外界

大气压压入的水越多,形成液面越高;故填: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26.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进行A操作时,通常在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时即停

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2)图A~C的装置和操作中,没有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请选择其中一个有错误的

图示,写出改正方法:_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控

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D作发生装置达不到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如图为制备CO并还原Fe3O4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已略去)。已知甲酸的分解反应为:HCOOH H2O+CO↑。

①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CO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该装置的优点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把图中虚线框内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

【答案】铁架台较多固体A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

将试管放在一个盛冷水的烧杯里2H2O2 MnO2 2H2O+O2↑二氧化锰为粉末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4CO+Fe3O4高温3Fe+4CO2节省药品(污染小、便于控制等)图略(要求左侧导管伸入溶液中,右侧导

管稍露出胶塞)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根据蒸发结晶时,通常在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解答;(2)根据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分析解答;(3)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根据穿孔塑料小药瓶适合放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而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解答;(4)①根据生成的一氧化碳有毒分析解答;②根据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解答;③根据装置特点分析解答;④根据要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需将二氧化碳除去分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进行A操作时,通常在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2)A、蒸发食盐水时,边蒸发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C、蒸馏时应将试管放在一个盛冷水的烧杯里。(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2H2O+O2↑;若要控制该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D作发生装置达不到目的,原因是穿孔塑料小药瓶适合放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而二氧化锰为粉末状;(4)①一氧化碳气体有毒,逸散到空气在会污染空气。故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②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Fe3O4高温3Fe+4CO2;③该装置的优点是节省药品

(污染小、便于控制等);④图为。

点睛:通过微型实验装置图,会分析此装置的特点以及了解常见用品使用特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