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意识的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注意:对于“重点”的理解哲学原理、方法论及其运用(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注意】:(1)凡是讲到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一定是遵循(或违背)了某种客观性(如:自然界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如果人们科学办事,同样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2)把握例词: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拔苗助长、根据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态失衡。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意识的作用(二四班用)

意识的作用(二四班用)
意识能够制定解决方案
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意识能够制定出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指导行动的 方向和步骤。
意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意识能够监控进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能够时刻 监控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
意识能够激发创新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能够激发 创新思维,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提高自我认知
01
02
03
自我反思
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 考方式,识别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以便更好地了解 自己。
自我评估
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 成就,以便明确自己的发 展方向。
自我调整
根据自我认知的结果,调 整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挑战。
增强思维训练
分析能力
培养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分 析问题、辨别是非、评估解决方案。
意识的作用
目录
•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 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意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 意识在创新中的作用 • 如何培养和提高意识
01 意识的定义与特性
意识的定义
01
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指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 态的感知和认识。
02
意识包括知觉、感觉、情感、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
03
意识具有自觉性、能动性等特点,能够指导个体的 行为和决策。
意识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意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01
创新思维需要意识的激发和引导,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发现新的可能性。
意识拓展思维的边界
02
通过意识的引导,人们能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拓展思
维的广度和深度。
意识促进灵感和创意的产生
03
在意识的激发下,人们能够产生新的灵感和创意,为创新提供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意识作用2013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意识作用2013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 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
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的方法论要求: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 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现实活动中突出地 表现为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 内容: 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
• 2、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 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 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 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3.(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 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称为现 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 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 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法尔那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 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哲学基础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第二节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教学提纲一、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不是人脑固有或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反映的内容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某种客观“原型”。

(2)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不能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认为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二、人的能动性及其两种后果1.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2.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为人类谋利益。

用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破坏,人类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客观规律是不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只有正确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1)人们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对客观规律的正确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人们能够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运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

也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

(3)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成创造某些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变不利为有利。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理论上说,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本质,不给唯心主义留下可乘之机。

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说,明确这个问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

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

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引言:意识作为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在哲学中一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对于意识的定义,不同的哲学派别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意识在哲学中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一、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本属性,是人类与世界交互的媒介。

在哲学中,意识通常被定义为主体对客体的知觉和体验。

意识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各种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产物,是人类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意识的特征1. 主观性:意识是每个人独有的主观体验,无法被他人直接观察或感知。

2. 内在性:意识是存在于个体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现象,只能通过个体自身的主观体验来认知。

3. 多维性:意识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多个层面,是一个多维的心理现象。

4. 动态性: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个体的经验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在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世界的媒介:意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通过意识,人们可以感知外界的事物,思考问题,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2. 构建个体的自我意识:意识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特点,形成自我意识,从而体验自我、反思自我、塑造自我。

3. 影响行为的决策:意识在个体的决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意识对不同选择进行评估和判断,最终做出行为决策。

4. 社会交往的基础: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存在,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

四、意识的问题与争议意识作为一个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引发了许多哲学上的问题与争议。

其中一些问题包括:1.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还是超自然力量的作用?2.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还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实体?3. 意识的界限:意识是否存在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体中?如果存在,其程度和形式如何?4. 意识与身心关系:意识是身体的属性还是独立于身体存在的?五、结论意识作为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本属性,在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政治必修四哲学_第二单元_意识的作用

政治必修四哲学_第二单元_意识的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 促进事物的发展 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阻碍事物的发展, 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 践活遭到失败。 践活遭到失败。
材料一:你听了《红旗飘飘》歌曲后有何感受 材料一 你听了《红旗飘飘》歌曲后有何感受? 你听了 材料二:“怒伤肝 忧伤肺 悲伤肾,气伤心 气伤心.”说明了 材料二 怒伤肝,忧伤肺 悲伤肾 气伤心 说明了 怒伤肝 忧伤肺, 什么道理? 什么道理 2、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精神,可以催人向上 使人奋进.错 正确的、高昂的精神 可以催人向上 使人奋进 错 误的、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 精神, 误的、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 失斗志。因此,我们要树立高昂的精神 我们要树立高昂的精神,重视精神 失斗志。因此 我们要树立高昂的精神 重视精神 的力量. 的力量
能动地 首先表现: 一.首先表现: 能够 能动地 认识世界 首先表现 人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 创造性是人能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 主动性和 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能够揭 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 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它可以 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把木梳卖给和尚
• 某企业招聘的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 某企业招聘的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 应聘者纷纷离去,剩下甲、 应聘者纷纷离去,剩下甲、乙、丙三人 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和尚们的唾骂, 。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和尚们的唾骂,最 后卖出一把。乙卖出十把, 后卖出一把。乙卖出十把,丙卖出一千 把

《哲学基础》第2课,意识的能动作用

《哲学基础》第2课,意识的能动作用
有的反应特性。 B.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
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学校标志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A.人的意识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 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 更重要的,它是社会的产物。 C.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发展,劳动起重要 作用。
•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学校标志
•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蓝图、目标、计划、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VS动物本能无目的的活动
•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反映事物外部现象,把握 事物的本质规律;复制当前对象,追溯过去,推
第二信号系统:有抽象的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例如:
谈虎变色。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学校标志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意识不是人脑固有的或自生 的东西。 (2)人脑: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
客观存在: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3)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总结:
学校标志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 的机能;
3、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
决定意识。
学校标志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学校标志
• 意识的能动性是相对于物质的决定性而言的,是指人类所特有的 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又称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标志
意识的能动作用

生活与哲学5-2 意识的作用

生活与哲学5-2 意识的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鸟儿的筑巢
奥运“鸟巢”
意识
指导
人的实践

观念的东西
变成
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遭到失败。
意识对改造客观
总结: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是间接的。(通过实践) 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对比: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解析 题干明确点出了本本主义的危害性,这从反面启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D不属于方法论,不选;A、C不符合题意,不选。
总 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识 的 作 用
• 意识具有目的性
•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 自觉选择性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 有指导作用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
(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对物质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对 物质具 有能动 作用。
“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 托尔斯泰
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和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 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 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 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正确、高昂的意识 错误、萎靡的意识 激励向上 阻碍倒退
解题要点 1.审准设问 2.剖析材料 3.规范作答 明确知识 对接观点 扣题分析 (前提) (难点) (关键)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What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意识的作用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5)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7)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
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
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意识的本质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过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也就是说人能够认识世界,那么究竟人是如何来认识世界的呢?
教材探究一,同时展示相关图片
——因为建筑师有意识而蜜蜂没有。

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不懂得自己活动的意义,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此,人的活动是具有目的和计划的,这就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过渡)人的意识活动除了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之外,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展示神一到神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

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意识活动不但能认识事物的外在现象,还能揭示深藏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就每一个人和每一次的认识活动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所以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过渡)教材探究一
人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说明了什么?
我们认识了世界后,我们的意识是否就完成任务了呢?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思考:人能够生产出新的物质、新的产品,可以变废为宝,可以模仿人脑制造出电脑。

动物能吗?为什么?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展示图片飞机的产生
物质是具有规律的,而意识能够认识这种规律,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过渡)但是,意识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1)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高尚的意识——激励向上
错误、萎靡的意识——阻碍倒退
(展示张海迪的图片)
(过渡)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播放动画草船借箭)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应该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应该树立的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后两者中,前者决定后者
小结:意识的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精神)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结论:1、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同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练习
板书设计: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