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10

10 联系是什么?

双分支行if语句与双分支块if

语句功能相同,只是语法格式不同,

由于双分支块if语句比双分支行if

语句清晰,建议多使用双分支块if语

句。双分支块if语句与双分支行if

语句可以相互转换。

步骤一:

绘制界面

界面中用到的控件是:文本框、

标签框、命令按钮和图像框。绘制控

件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教师提问:

1、怎样可以使长文本在文本框中多

行显示?

2、怎样给文本框、命令按钮设置背

景色?

3、怎样在Image图像框中插入图片?

控制图片可见与否的属性是什么?

步骤二:

编写代码

编写Command1、Command2的

小组成员讨论

尝试绘制出界面

学生思考

自主探究

小组成员讨论

尝试用

if…then…else

架构整个程序

界面设计培养

学生的界面排

版能力和审美

学生通过小组

合作,能发挥

主观能动性,

完成课堂任

务,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在

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完成本课

学习任务

Image2.Visible = True

在本任务中,语句块1和语句块

2均为逻辑表达式。

步骤三:

运行调试程序,输出程序

教师运行程序检验正确与否,如

有错误利用调试功能调试程序。

学生参考步骤认

真完成教师巡视

指导,及时解答

普遍性问题

5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

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作业评价依据:

1、界面整洁、美观,控件属性设置正

确。

2、各控件的事件代码编写符合规范。

3、运行结果与预期一致。

提交作业,对作

业评价打分,即

时记录

不同的人对同一

任务完成有不同

的方法、过程和

体验,可以通过

交流与协作得到

启发,从而不断

完善自己的认识

结构。学生巧于

手,明于心,述

于口,有利于对

其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的培养。

10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体

制与健康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

国民体制健康水平。体重指数作为反

映青少年体脂的指数和估计肥胖发病

率的参数已经被社会所重视。

体重指数(BMI:Body Mass

Index )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

的指标,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国际统

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

引出任务:

制作“体重指数速查工具”。

功能:能够在输入“体重”“身高”

后根据公式计算出BMI的值并根据

BMI的值是否标准给出相应的健康建

议。

观察思考

理论联系实

际,提出课程

任务,明确任

务要求

任务实施

10

10

15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

多分支结构:

if <条件1> then

<语句块1>

else if <条件2> then

<语句块2>

elseif <条件3> then

<语句块3>

Else

<语句块4>

end if

步骤一:

绘制界面

界面中用到的控件是:文本框、

标签框和命令按钮。绘制控件并设置

相应的参数。

●教师提问:

1、怎样可以使长文本在文本框中多

行显示?

2、如何修改文本框和标签框的颜

色?应设置属性中的哪个参数?

3、命令按钮为什么直接设置背景色

属性时不起作用?

步骤二:

编写代码

学生归纳多分支

的结构和用途

小组讨论,学生

进行自主制作,

遇到问题可以向

同学、老师请教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鼓励他

们树立合作意

识,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引导学生进行

有效的学习,

为他们进行探

究、创作提供

保障。

5

编写Command1、Command2的

单击事件。

教师提问:

1、当“BMI≥24”满足时直接给出

“超重”的建议,怎样将建议赋值到

文本框中?

2、当“BMI≥24”不满足时,即

“BMI<24”时,又分成了两种情况,

这时应该使用什么语句来判断条件

呢?判断条件该如何表达?

步骤三:

运行调试程序,输出程序

教师运行程序检验正确与否,如

有错误利用调试功能调试程序。

学生参考步骤认

真完成教师巡视

指导,及时解答

普遍性问题

教会学生在学

习中遇到问题

时,该如何利

用各种资源,

解决问题,让

他们明白团体

精神、精神的

重要性

堂评价10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

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作业评价依据:

1、界面整洁、美观,控件属性设置正

确。

2、各控件的事件代码编写符合规范。

3、运行结果与预期一致。

学生通过互相交

流,对自己的学

习活动进行恰当

的评价

不同的人对同一

任务完成有不同

的方法、过程和

体验,可以通过

交流与协作得到

启发,从而不断

完善自己的认识

结构。学生巧于

手,明于心,述

于口,有利于对

其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的培养。

堂小结10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整个学

习过程加以点评。

学生总结知识点和任务完成中遇

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生思考、总结

培养知识的梳

理能力

业 布 置

5

教 学 反 思

以社会热点问题“青少年学生健康”扣入教学,以设计《健康知识问答》、《体重指数速查工具》应用程序为任务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并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引导教学活动有序完成。实行分层教学,实践任务的设计既考虑到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兼顾到一般同学的学习,为此在探究任务中就拓展了一个多分支语句。

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基本上都能完成程序设计工作。完成过程中,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体现了很强的合作互助精神,值得提倡和表扬。

不足之处:

1、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没能让学生充分发挥程序界面设计的创造力。

2、如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几道分析If 语句输出值的习题,将会更加加深学生的知识内化。

3、今后还需要在提高自己对课堂的分析、应变等课堂驾驭能力方面不断努力。

利用多分支结构编写程序,

让体重指数不合理的同学多了解膳食平衡的知识,改变饮食结

构,

积极锻炼身体,使体重指数达标。

要求:

输入食物的颜色,单击“揭秘”按钮,文本框中给出相应的食物类别介绍。

附: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等级:A:优秀;B:良好;C:一般;D:有待改进。注:请同学们根据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实对自己客观评价。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吴焕英 【案例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众多的老师实施新课程后发现:教学内容的范围比以前更广泛了、课时远远不够、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成为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数学、英语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英语口语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摘要:"选择结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用书,程序控制结构中的选择结构是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关键词:程序设计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江山职教中心计算机组吴建浩 【案例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较为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众多的老师实施新课程后发现:教学内容的范围比以前更广泛了、课时远远不够、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成为老师们迫切认识的话题。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数学、英语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英语口语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 【教材分析】 程序控制结构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必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教

学用书,程序控制结构中的选择结构是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情感态度:通过趣味性教学,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 教学关键点: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综合VB的三种程序结构,努力发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vb选择结构教案

卓资县职业中学实训学案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科目: VB 程序设计主备:闫森审核:日期: 课题: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际应用(2) 实验目的: 1、掌握If语句的使用。 2、掌握Select Case语句的使用。 实验内容与过程 说第一步:独学(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知识回顾: 1、单分支条件语句格式:①IF <表达式> THEN 语句块 End If ②IF <表达式> THEN 语句块 2、双分支条件语句格式: IF <表达式> THEN 语句块1 Else 语句块2 End If 任务1(基本设计题) 题目:一般网络游戏只允许成年人进入,你来编写一个根据 明 : 本 节 课 只 完 成 任 务 1 和 任 务 2 的 题 目 要 求 及 问 年龄判断是否成年的小程序。(规定成年人年龄>18周岁) 请你根据题意,利用双分支条件语句格式2种方法(单行和 多行)编写程序代码,并上机测试。 设计界面如下: 编写程序代码:

题 。课后作业下次实训务必完成。第二步:合作(问题)探究(对学、群学) 任 务 2. ( 提 高 设 计 题) 在 “ 神州号”程序中,需要判断飞船飞行状况。当飞船速度继续 加大时,飞船将达到第二宇宙、第三宇宙速度(见下表)试 编写程序,输入不同的飞船速度V,判断它的各种飞行状况, 显示出来 飞船速度V 单位 (km/s) 飞行状况情况 程序界面如下: 补充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V AS single, n AS integer V= VAL(InputBox(“SPEED=”,”输入速度”)) <=V< 1--Move around Earth飞船绕 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1 11 19<=V< 2--Move around SUN飞船离开 地球的控制 ,围绕太阳转 2 V> 3--Break gravitate of solar 飞船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 系 3 其它警告出错信息0

VB6.0选择结构

选择性结构: 选择性结构是通过判断给定的条件,根据判断结果执行不同任务的一种程序结构。在实际的程序开发中,读者经过常会遇到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不同处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用选择结构进行程序结构设计来求解问题。 方法一:If...then If...then语句根据表达式的值,当满足条件时执行包含的一组语句.if....then语句的流程如图所示,其语法有如下两种形式. 语法一: If<表达式>Then [语句组] End If 例子: 语法二: If <表达式>Then[语句组] 例子:

注:如果语句组里边包含两个条件以上则结尾需要加上End If 方法二:If...then...Else If...then...Else语句根据表达式的值,当满足条件时执行包含的一组语句,不满足条件时执行另外一组语句.If...Then...Else语句流程如图所示. 语法一: If<表达式>Then [语句组1] Esle [语句组2] End If 语法二: If <表达式>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例子: 方法三:If...Then...Elseif

If...Then...Elseif语句用于多个条件判断的选择结构.可以将If..Then...Elseif语句当成是If..Then...Else的扩展.读者如果需要判断多个条件,根据不同条件的结果来执行不再的数据处理任务时,可以选技使用If.Then...Elseif语句来设计程序结构. If <表达式1>Then [语句组1] Elseif<表达式2>Then [语句组2] .............. Elseif<表达式n-1>Then [语句组n-1] Else [语句组n] End If 例子: 方法四:Iif函数 Iif函数的作用是根据表达式的值,返回所给出两个值其中的一个。Iif函数在一定的程度上

VB条件判断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

《VB条件判断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职高一计算机王攀【案例背景】 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面对学生素质的薄弱,要求教师要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教材分析】 控制结构是《VisualBasi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本节主要研究最基本的条件判断结构,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条件判断结构”是《VisualBasi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案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程序的选择结构》是信息技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一些算法的知识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程序案例,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繁重学业的学生已经对本来在数学上都要求不高的算法知识已经遗忘了不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课中接触的主要是纯数学问题。这些案例比较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学习。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得数学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帮助信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选择结构的If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理解与运用。 (3)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4)进一步掌握VB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 (2)理解多重选择结构语句在解决多重选择问题上的直观、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并能动手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有趣的程序案例,来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程序的兴趣。其过程紧紧围绕程序设计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描述算法—设计程序—调试运行”的思想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在通过读程序,改程序等环节的学习与动手实践,从简到难,逐步地掌握选择结构的If语句,最终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问题提出:根据数学公式(x>=0时,y=x;x<0时,y= -x)编写一个程序 老师引入:通过对这个数学公式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用选择结构中的哪个语句来解决,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课时结束前在回过头来解决 2、选择结构的概念了解,并且引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了解选择结构的各个环节 1、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单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同学思考回答:如果a>b,要把这两个数进行交换,你们有那些办法? 学生回答:a=b,b=a(自我判断,然后修改) 老师活动:请同学们参照上面格式,完成下面的这个例题,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写出程序代码 老师活动:进入VB程序进行操作验证 2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双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大家编写一个程序,判断给定的成绩是否及格。 根据题目带着学生分析并且逐步写出程序代码,并到VB程序中 进行操作演示 3、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多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 程。 老师活动:了解了多分支结构的一般格式,下面我们就运用此格式来解决

VB程序设计——选择结构.

VB程序设计——选择结构 南京市九龙中学李李 ■教材分析 选择控制结构是程序的三个基本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结构,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就是通过选择结构来完成的。条件语句中的“条件”是用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来描述的。程序中能否实现正确的“选择”决定于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的正确描述。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是本节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上对vb程序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概念。 3.能利用VB中的条件语句实现简单的选择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反馈作用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教学难点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述与讨论、实验与验证。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例程序 ■教学过程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执教者:林光华单位:永春华侨中学 教学班级:高一年七班时间:2008年03月26日上午第2节 地点:永春侨中高一年七班原教室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情感态度:通过趣味性教学,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支选择结构的格式。 教学难点: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代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If you enjoy running every morning ,then please put your right hand,else please put your left hand.(屏幕演示) 生:(解释英语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英语对话,主要是引出选择结构的语法(If……Then……Else),这样的英语句子翻译成中文并不难,目的是让多数的学生都能感受程序设计的乐趣,引入本节的课题。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师: VB程序设计实例(求数的绝对值)——屏幕演示 师生交流:讨论程序中的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求输入数值的绝对值 Dim A As Integer A = Val(text1.text) If A >= 0 Then Print "Y=";A Else Print "Y=";-A End Sub

《VB多分支选择结构的运用》教学案例期

口/李志汪细强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的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VB的编程环境、VB中的数据类型、变量的使用以及If单分支与双分支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展示VB多分支选择结构的使用。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或者说信息能力,在全国、省、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中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教学过程中将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和使用作为教学核心;另一种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过程,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发现和学习技术,形成技能。本案例就是在“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思维促进技能”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一、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单分支和双分支选择结构,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选择结构中单分支和双分支选择结构执行过程,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能理解多分支选择结构,并能用If多分支语句和Select Case多分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能理解Image控件的picture属性和List控件的text属性;能熟练编写、修改、运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能掌握两种多分支结构语句的基本格式;能掌握选择结构中条件的表达方法;能灵活运用多分支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选择If的单分支、双分支以及If和Select Case多分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能对程序设计有整体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实例演示,了解程序流程。 小明爸爸的生日快到了,小明想用平时节省下来的800元钱给爸爸买生日礼物,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爱心礼物”的小程序,让爸爸挑选喜欢的上衣、裤子和鞋子共三件礼物且不超出800块钱预算。教师展示如图1所示的程序。 2.学生操作程序,教师布置任务。 (1)口述程序流程。 (2)用程序流程图画出程序模块结构。 3.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完成程序流程图(略)。设计意图:用实际操作“爱心礼物”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叙述操作过程、绘制程序流程图,引导学生对程序进行整体把握,养成学生整体构建、整体分析能力,为后面任务生成奠定基础。 (二)分析流程明确任务 1.分析程序流程,学生讨论思考:我们完成本程序设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讨论,教师梳理,列出如下任务: (1)图片载入。 (2)双分支,多分支选择。 (3)价格核算。 3.联系旧知,解析任务。

《VB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选择结构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张明华 【案例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 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过渡到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四节《算法及其实现》中的一部分内容。3.4节,按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安排12个课时。选择结构安排在第7节,课时量为1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的体验、分析,确定选择结构算法的应用范围,并能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关于选择的情况能画出流程图,并写出选择算法中的主要语句;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永春华侨中学信息技术组林光华 【案例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众多的老师实施新课程后发现:教学内容的范围比以前更广泛了、课时远远不够、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成为老师们迫切认识的话题。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数学、英语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英语口语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构思精巧,任务驱动编排;通俗易懂。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突出基础性,先进性,实用性,操作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选择结构”是本套教材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课时安排为1个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中职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即现在开设的数学课程中已经有了算法初步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情感态度: 通过趣味性教学,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普宁二中黄水燕 【案例背景】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课程的设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施这个课程目标。然而,众多的老师实施新课程后发现:教学内容的范围比以前更广泛了、课时远远不够、教学软硬件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教学,成为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现有的数学、英语基础,结合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问题从简单的英语口语入手,过渡到课题的研究学习。原本枯燥无味的VB程序设计,在简单、形象的生活实例下,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这样的教学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研究、总结与完善。 【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已经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乃至学会生活,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公民。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有以下几项: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