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嵌套》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嵌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VB中分支结构的嵌套使用方法2.能够熟练运用分支结构嵌套解决复杂问题3.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分支结构嵌套的基本语法和用法2.能够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分支结构嵌套的逻辑关系2.能够运用嵌套结构解决复杂问题教学准备:1.计算机实验室2.VB编程环境3.相关教学材料和案例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分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用途,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需求。
2.引入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A.回顾分支结构(10分钟)1.提示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包括条件语句和选择语句的运用。
2.强调条件语句和选择语句的优缺点。
B.分支结构嵌套(15分钟)1.介绍分支结构嵌套的概念和基本语法。
2.分析分支结构嵌套的逻辑关系和执行流程。
3.通过案例演示如何使用分支结构嵌套解决复杂问题。
第三步:案例实操(3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并使用分支结构嵌套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成绩评定等级。
如果成绩在90分以上,为优秀;80-90为良好;70-80为中等;60-70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需求和流程,设计解决方案。
3.指导学生使用VB编程环境,编写代码实现解决方案。
第四步:案例讲解和总结(15分钟)1.让学生上台演示程序运行结果,并讲解代码的运行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分支结构嵌套的特点,以及运用分支结构嵌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总结分支结构嵌套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2.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分支结构嵌套进行解决。
教学扩展:1.提供更多的案例和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2.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分支结构嵌套解决问题。
3.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知识点,如循环结构等,进行综合教学。
评价与反馈:1.通过学生的案例实操和讲解,观察学生对分支结构嵌套的掌握情况。
第六课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 VB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教师分析:
If key=“C” Then
MsgBox(“答对了,+10分”)
End if
If key=“c” Then
MsgBox(“答对了,+10分”)
End if
逻辑运
算符
功能
And
逻辑与,连接的两个表达式同时为“真”
时,逻辑表达式的值为“真”
Or
逻辑或,连接的两个表达式只要一个为
“真”,逻辑表达式的值就为“真”
Not
逻辑非,讲逻辑运算符后的表达式的值取
反
拓展任务
打开“知识竞赛2”文件夹里的“知识竞赛2.vbp”文件,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代码,保存工程并生成“知识竞赛2.exe”。
思考:当答案有多种时,条件表达式如何表达?
(key1 = "红色" And key2 = "绿色" ) Or (key1 = "绿色" And key2 = "红色"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分析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完善代码并得出逻辑运算符OR
有能力的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拓展任务。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作者周耿烈赵双萍课题分支结构任课教师课时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例正确理解If语句的概念、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了解If语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掌握If语句的格式及功能,并在理解分支语句语法的基础上掌握多分支结构的使用。
②能够初步用If语句设计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实例,培养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设计界面、算法、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③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If语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
3、情感目标:①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的重要性,体验算法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乐趣。
②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实际问题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
③在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If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
教学方法教法:展示法、提问法、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学法:探索学习法、分析法、讨论法、总结法课前准备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机房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健康知识问答”和“体重指数速查工具”,引导学生利用分支结构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学会对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并设置条件,学会根据分析判断得到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学会使用多分支结构。
本节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同任务的提升,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意识。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VB分支结构—探秘智能家居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鄂尔多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课《分支结构》。
教材内容包括理解分支结构的特点,了解if语句的基本格式。
分支结构是程序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是学生实现编程的基础,是初中生接触较复杂问题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关键点。
为了让学生经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深刻领会问题描述的转变,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我将本课与我校校本创客课程结合,利用开源硬件搭建智能家居,创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开展分支结构的学生实验,让学生探究“智能家居”功能,分析其工作过程,观察智能家居的程序,并用VB模拟判断过程。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中的顺序结构,并能用流程图描述。
其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趋向于抽象思维,但枯燥的编程对他们而言还是太过乏味。
他们对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更具有敏感性,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中应着眼于他们这一特点,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老师的大手握住学生的小手,发挥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思维。
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并逐步渗透对计算思维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分支结构的特点2.学会用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3.了解if语句的基本格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智能家居的功能和工作过程,经历从自然语言过渡到流程图,从流程图过渡到编程的思维过程,感知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智能家居的体验,打破机器智能的神秘感,感受科技给社会带来的便捷,激发对人工智能的探究愿望与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支结构的特点,并用流程图描述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智能家居的功能和工作过程,经历从自然语言过渡到流程图,又从流程图过渡到编程的思维过程,感知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教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探究法2.具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用流程图来表示判断过程接下来学习新知——判断框,示范绘制智能感应灯的流程图。
《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条件语句的格式和写法,应用条件语句编写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代码,体验编程的完整过程。
【教材解析】本节课内容为VB程序设计中的第二节,VB程序设计的结构分为三类: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教材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熟悉条件语句的功能和书写格式,能应用条件语句编写正确的程序代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认识条件语句,并能正确使用条件语句为“计价程序”编写程序代码。
2.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感受分支结构程序的特点,体验使用VB进行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点】明确条件语句的书写格式并使用它编程。
【教学难点】用条件语句设计分支结构的程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提出任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写法,并使用它编写了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但是,在现实生活的程序设计中,经常需要我们进行判断和选择,比如:某音乐CD超市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做优惠活动,期间每张CD25元,若购买5张以上,按八五折优惠,请为该CD超市设计一个计价程序。
(二)自主探究编写这个程序,能不能使用我们上节微课所学到的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呢?显然不能,那如何编写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为CD 超市设计计价程序,分为两种情况:1.购买5张以上,打八五折,也就是一张的价钱是21.25元,购买5张一下(含5张),每张的价钱是25元。
接着,我们为这个程序设计算法:我们将购买CD 的个数设为X ,总价设为Y ,购买5张以上,也就是说,当X>5是,Y=21.25X ;当X<=5时,Y=25X 。
根据这个算法,我们来绘制流程图:(三)学习新知 实践应用根据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显然是一个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问题,在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中,要用到条件语句。
1. 我们先来学习条件语句的格式:If 条件 Then语句AElse语句BEnd If输入X Y=21.25*X 输出Y 结束 开始 X<=5 Y=25*X2.接下来,我们使用条件语句进行程序编写:我们再程序设计的时候,不仅仅用到条件语句,还会用到上节微课学到的赋值语句。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学会分支,也学会选择《分支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模化。
既是顺序结构的延续,又是程序编写的一个基础.对以后编程影响重大。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高中时学习多分支选择结构打下基础。
2、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程序的基本要素和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程序的编写和结构有了一种认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学生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程序的要素和顺序结构认识不够、掌握不好,不能顺利地编写好程序;这部分学生仍需老师的辅导、鼓励和同学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支程序的结构,流程以及作用。
(2)熟悉掌握分支语句的作用格式.(3)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4)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1、在思维分析中,体验学习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游戏程序的运行和流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逻辑分析能力。
(2)通过运行程序、分析程序、编写程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程序,分析程序,修改程序和编写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拓展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支语句的流程图,分支语句的实现过程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
难点:分支语句的应用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五、教学策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难点,故采用情景设置,游戏导入,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小组学习等多种立体方式呈现。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分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2.掌握VB中的分支结构语法和使用方法;3.能够运用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分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2.VB中的分支结构语法和使用方法;3.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1.分支结构在程序中的运用;2.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VB中的分支结构语法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计算机;2.VB软件;3.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不同部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计算机要根据一些条件来做出决策,应该怎么做?3.教师将学生的思考引入到分支结构的概念,解释分支结构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二、教学讲解(20分钟)1.运用PPT讲解分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并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介绍VB中的分支结构语法和使用方法,包括If语句、Select语句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学生成绩等,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运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
2.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支结构知识,利用VB软件编写解决问题的程序代码,并进行实操演示。
3.学生分享自己编写的代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练习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给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编写程序代码来解决。
2.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代码,进行总结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分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2.提醒学生需不断练习,加深对分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3.鼓励学生利用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教学拓展:1.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尝试更复杂的问题,加深对分支结构的掌握和应用。
2.学生可通过参加编程比赛等活动,锻炼和提高编程能力。
最新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VB《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名称:探索VB中的分支结构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支结构的概念和使用场景;2. 掌握在VB中使用if语句和select语句实现分支结构;3.能够灵活运用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if语句和select语句的用法;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投影仪学生:计算机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20分钟)1.展示一个实际问题:用户从键盘输入一个成绩,如果成绩大于等于60分,输出“通过考试”;否则,输出“未通过考试”。
询问学生如何在VB中实现此逻辑。
2. 引导学生回忆条件语句的概念,以及之前学过的if语句的用法。
3.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回答问题并讨论。
第二步:讲解if语句(3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VB的开发环境,示范并讲解在VB中使用if语句实现分支结构的过程。
2.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练习:输入两个数a和b,如果a大于b,则输出“a大于b”,否则输出“a不大于b”。
第三步:讲解select语句(30分钟)1. 教师继续通过投影仪展示VB的开发环境,示范并讲解在VB中使用select语句实现分支结构的过程。
2.引导学生完成一个更复杂的练习:输入一个月份,根据月份输出对应的季节。
第四步:拓展练习(40分钟)1. 学生自由运用if语句和select语句完成一个更实际的练习:根据用户输入的年份和月份,输出对应的天数。
2.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代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掌握分支结构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场景。
2.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
六、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几个与分支结构相关的编程习题,并提交源代码和运行结果。
2.学生准备下节课的预习内容:VB中的循环结构。
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分支结构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如判断字符串是否为回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面中用到的控件是:文本框、标签框、命令按钮和图像框。
绘制控件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教师提问:
1、怎样可以使长文本在文本框中多行显示?
2、怎样给文本框、命令按钮设置背
编写Command1、Command2的
●教师提问:
1、怎样可以使长文本在文本框中多行显示?
2、如何修改文本框和标签框的颜色?应设置属性中的哪个参数?
3、命令按钮为什么直接设置背景色
以社会热点问题“青少年学生健康”扣入教学,以设计《健康知识问答》、《体重指数速查工具》应用程序为任务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并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引导教学活动有序完成。
实行分层教学,实践任务的设计既考虑到基础较好的
附: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等级:A:优秀;B:良好;C:一般;D:有待改进。
注:请同学们根据对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实对自己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