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运用

合集下载

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传统钢板与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取传统钢板治疗,24例采取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LPHP组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为62.50%,LPH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骨折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174-02临床中,肱骨近端骨折比较常见,在全身骨折中占4%,伴有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较为多发[1-2]。

最近几年以来,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PHP)得到广泛应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效果显著。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钢板与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24)与LPHP组(24)。

骨折均为创伤所引起,伤后3d-7d采取手术。

对照组中,10例女,14例男,年龄为25岁-70岁,平均为(51.23±8.55)岁;Neer分型:13例3部骨折,11例4部骨折。

LPHP组中,12例女,12例男,年龄为24岁-75岁,平均为(52.32±8.12)岁;Neer分型:11例3部骨折,13例4部骨折。

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三叶草钢板与T型钢板,切口锁定参照LPHP组,行常规操作。

LPHP组采取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取患者的仰卧位,行全身麻醉。

垫高患肩,经胸大肌与三角肌入路,头静脉保护,必要时将部分的三角肌前路肌肉分离,巩固近端充分显露。

不能劈开过度,避免对腋神经造成损伤,关节囊尽量不要切开。

《2024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损伤,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

当骨折程度严重时,单纯的保守治疗效果常不理想,需要借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来进行治疗。

本文将通过分析此类手术的实践应用及疗效,以期为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临床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近五年内因严重肱骨近端骨折而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手术方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入路、复位固定方式等。

3. 评价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标准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

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实践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能够有效地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该手术还能有效减少骨折部位的移位和旋转,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临床疗效分析1. 骨折愈合时间经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愈合质量较高。

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感染、骨不连等。

3.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发现,经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其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大部分患者能够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

五、讨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精确的手术操作和固定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该手术还能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加快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然而,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手术操作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高等。

因此,在实施手术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六、结论综上所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通过该手术,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肩关节功能。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6 8 3 . 4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1 2 — 0 1 B 2 一 o 2
肱骨 近端粉 碎性骨 折是指包 括肱骨 外科颈在 内及其 以上部位 的骨 折 ,达 到全身骨折 发生率的4 %- 5 %,多发人群 为老年人 以及骨 质疏松
患者, 并且 以5 O 岁 以上 女性更为 多发 。其骨折多为 粉碎性 ,因此临床

般 常采用手术 治疗 。手术方 法有人工肱骨 头置换术与锁 定钢板 内固
早 晨 采集 静脉 血 ,采集 量为 5 mL ,将血 清分 离 以后保 存在4 ℃下 。
以酶联 免 疫法 检测 血液 样 本的 乙型 肝炎 五项 指标 ,分 别是 H B s A g 、 H B c A b 、H B s A b 、H B e A b 、H B e A g 。检验过程 中 ,检验 人员要做 好五
检测 乙肝两对 半过程 中 ,要选 择与保存 好试剂 盒 ,如果 试剂盒质
量 不佳 也会使 检验结 果受到 影响 。所 以 ,要保证 试剂盒灵敏 度和特异
或慢性抗原 携带期 ,这 期间病毒传染 性较小 。本 次研究选择 7 O 例研究 对 象 ,其 中有2 8 例为 大三 阳 ,占4 0 %,有 1 6 例为 小三 阳, 占2 2 . 9 %} 检  ̄H B s A g 与H B c A b 阳性2 例 , 占2 . 9 %;检:  ̄ O H B s A b 与H B c A b [  ̄ N 性4 例 , 占5 . 7 %;检  ̄ O H B e A b 与H B c A b 阳性4 例 ,占5 . 7 %;检 i ,  ̄ H B e A b 与

肱骨近端骨折诊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肱骨近端骨折诊治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肱骨近端骨折诊治病例分析【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7岁,农民。

【主诉】右肩部外伤致疼痛、活动受限4小时【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4小时干活时不慎摔伤右肩部受伤,即感伤处疼痛、活动受限,右上肢不能持物,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及呼吸困难现象,在当地未予处理,急来我院就诊,查DR片示:右侧肱骨近端骨折,错位明显。

为进一步治疗而入住我院。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药物治疗(具体名量不详),自幼患〃癫痫〃,规律口服〃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药物治疗(具体剂量不详),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既往于4年前外伤致〃左侧骸部骨折〃,在石家庄某医院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系统回顾无特殊。

【查体】T36.50C x P:80次/分、R:20次/分、BP150∕90mll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被动**,查体合作。

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口无异常分泌物。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语颤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情况;右上肢无明显畸形,前臂及肘关节处可见多处皮肤擦伤,渗血,肩关节处肿胀、触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可及骨质摩擦感,肘、腕及各掌指关节活动自如,末梢感觉正常,榜动脉搏动良好。

左髓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廉痕,愈合良好,骸关节活动可,余肢体无畸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及运动障碍,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来可出。

【辅助检查】DR片示:右侧肱骨近端骨折,错位明显。

【初步诊断】1、右侧肱骨近端骨折2、右上肢多处皮肤擦伤3、高血压病4、癫痫【鉴别诊断】肩关节脱位: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关节囊内空虚,杜氏症阳性,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与本病明确鉴别。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在手术室臂丛麻醉下行右侧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丹参活血,低分子肝素抗凝,骨肽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

《2024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2024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治疗方法多样。

对于严重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严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

2. 治疗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对骨折部位进行准确复位,并采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术后给予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

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及患者自我评价等指标,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三、结果1. 手术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XX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XX毫升。

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2. 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XX周。

其中,优级愈合占XX%,良级愈合占XX%,可级愈合占XX%,差级愈合占XX%。

3. 关节活动度及患者自我评价术后患者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平均提高XX度。

患者自我评价良好,其中优级评价占XX%,良级评价占XX%。

四、讨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通过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合理的术后康复训练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准确判断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同时,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如感染、内固定松动等。

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然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4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4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4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分析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特点,研究不同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该院从2011年6月—2013年5月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共96例。

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非手术组与锁定钢板组各4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然后按照Neer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估。

结果患者在手术以后,经3~15个月随访,锁定钢板组的患者都实现骨性愈合,平均的愈合时间是(6.6±2.3)周,而非手术组的患者共有43例确为骨性愈合,其平均的愈合时间是(7.5±2.9)周。

按照Neer评分标准,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是89.6%,非手术组的优良率是68.8%,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没有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属于目前最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标签: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的是肱骨近端骨折,其包括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和肱骨颈骨折[1]。

一般波及到大小结节和外科颈以及解剖颈或者肱骨头,也有一部分患者同时会发生肱骨头脱位,也有少数患者会合并出现臂丛神经的损伤,属于目前在临床上常见并且处理非常棘手的骨折症状,其总发病率占到全身骨折疾病的2%以上,主要是以肱骨外科颈为主要表现形式[2]。

该项研究对于2011年6月—2013年5月期间48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和观察,旨在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研究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共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或者是近期接受过激素治疗的患者。

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成锁定钢板组和非手术组各48例,女性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共66例,患者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1±3.6)岁。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目的通过对临床案例的观察,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案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结果对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3个月,患者骨折功能恢复良好49例,优良率达到94.23%,平均愈合时间为5.8个月。

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对恢复患者关节性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标签: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干骺端骨折,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采取手术或非手术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对患者关节部位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影响[1]。

目前对肱骨近端骨折NerrⅠ型和Ⅱ型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NerrⅢ型和Ⅳ型骨折肱骨血供遭到破坏容易导致肱骨头缺血坏死,其无法实现解剖复位。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依据所需调整锁定孔的角度,保证固定效果的可靠性,并可以对骨折重叠、旋转和移位加以有效的控制,保证骨折治疗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案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7.3岁。

依据骨折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9例,摔伤17例,重物砸伤6例;依据Nerr分NerrⅢ型23例,Ⅳ型29例,伤后2~6h进行手术治疗。

1.2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让患者平卧,骨折一侧肩下垫高,从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对头静脉加以保护并将其牵向外侧方向,将肩关节肱骨近端显露出来,可适当切断部分前三角肌附着部肌纤维,将术野充分显露出来,手术之后进行原位缝合。

使用克氏针对肱骨关节面的骨折块进行临时复位,对肩关节的对合情况进行透视观察,肱骨头血供和骨折片在手术中应尽量保留。

肱骨近端骨折4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肱骨近端骨折4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肱骨近端骨折4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评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

年龄60~78岁,平均68岁。

按Neer分类法,一部分骨折13例,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3例。

结果: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

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

随访期间,无螺钉脱出、折断、内固定失效发生,无一例出现肩峰撞击、畸形愈合及肱骨头缺血坏死。

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7例,良14例,可7例,优良率为85.4%。

结论:针对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能获得良好复位,且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098-02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m至肱骨头关节面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或肱骨外科颈、解剖颈骨折等结构的骨折,以中老年多见,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2.5%,国外文献报道为4%~5%。

骨折的分类方法有AO分类和Neer分类[1}应用最广泛的是Neer分类,根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移位进行分类,I型为所有移位<1 cm,旋转<45°的骨折,Ⅱ型为2部分骨折,Ⅲ型即3部分骨折,Ⅳ型为4部分骨折,包括:大结节、解剖颈、外科颈骨折和伴有肩关节脱位的撕脱骨折,在这一分型中,Ⅲ、Ⅳ型为不稳定性骨折。

大约11%肱骨近端骨折是三或四部分骨折[2]。

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8例手术治疗体会,现分析报告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的临床治疗与分析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11T15:59:03.33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作者:张理军张淑云沈翔熊湘彦朱祖荣[导读]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度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评价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治疗预后效果,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方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肩关节以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愈合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治疗优势突出。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并发症
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的发展,意外事故明显频发,从而导致骨折类疾病多发趋势[1]。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治疗上多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效果都不理想。

近年来,针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开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预后有一定差异性。

为了更好的探寻不同方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预后效果,本文就我院患者为例,进行常规内固定、锁定钢板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1月-2018年3月,总计46例。

纳入标准:(1)骨折后24h内入院患者;(2)经检查确诊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签署同意书;(4)患者无治疗禁忌。

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2)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患者;(4)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患者。

进行46例患者分组,各23例。

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6-73(54.80±8.80)岁。

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5-75(55.25±8.60)岁。

对照组、观察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基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治疗患者全麻,分离患者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处,肱骨近端、肩关节显露后暴露术野,清理骨折处损伤、组织后进行骨折复位,复位完成后结合患者颈部、肱骨头解剖结构进行三叶草钢板塑性,肱骨近端外侧放置,肱骨干等位置钻孔后以螺钉固定。

观察组——骨折复位方法同上,复位完成后以C臂X线查看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进行克氏针临时固定,固定顺序肱骨干、肱骨头,远侧端固定以皮质骨螺钉固定接骨板、肱骨干,锁定钢板置于患者肱骨近端前外侧位置,调整锁定孔方向并锁定骨折块,观察肩关节、肱骨中上段无误后行切口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并发症(螺钉松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肱骨头坏死)、肩关节以及疼痛评分情况。

1.4随访1年效果评价标准[2]
优:患者Neer功能>90分;良:患者Neer功能80-90分;可:患者Neer功能70-79分;差:患者Neer功能<70分。

1.5指标评分标准[3]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参考Neer肩关节评分量表,分数、肩关节功
能恢复呈正比关系。

疼痛评分标准——参考V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分数、疼痛感呈正比关系。

1.5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实验数据。

治疗预后效果、并发症以%形式展开,X2检验;肩关节、疼痛评分以形式展开,t检验。

P<0.05——证明2组患者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见表1。

治疗效果经统计学计算,X2=4.2125,P=0.0401。

表1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质相对疏松,导致骨折发生率较高,基于骨折位置的特殊性,复位较难,固定不牢固会导致肩袖功能受损,并影响肱骨头血运,增加了关节僵硬、骨坏死等相关并发症问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真对粉碎性骨折需尽早治疗,以降低肩关节损伤度[4]。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进行骨折端复位效果显著,降低了骨折对肱骨头血液循环的影响,并在结合患者情况的基础上判断移位、缺失情况,从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骨折端稳定性[5]。

另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以在早期实施功能康复锻炼,降低了术后患肢功能影响。

同时,钢板构型、人体肱骨近端结果相似,融合情况较佳,提高了治疗效果[6]。

徐霄研究指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进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7]。

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效果(95.65%vs73.91%)、并发症(8.69%vs34.78%)以及治疗后指标评分比较,P<0.05。

和吴发财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治疗后观察组Neer评分优良率82.7%高于对照组55.1%,并发症发生率20.6%低于对照组34.5%,P<0.05[8]。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度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雷贵富,章祥胜,班吉鹤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736-737.
[2]贺兵,田元高,凡波等.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与保守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4):12,22.
[3]张计超,宁宇,崔冰等.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J].临床研究,2016,(1):79-80.
[4]王爱刚.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7,(24):54-55.
[5]梁凤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182-183.
[6]刘永强,李晓华,郝志朋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87-88.
[7]徐霄.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6):80-81.
[8]吴发财.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3565-35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