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桂林山水2_教科版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教案实录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教案实录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伙伴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伙伴想去吗?肯定想去的。
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
今日李老师和小伙伴从课本上到桂林巡游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伙伴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
(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爱吗?生:(齐答)喜爱。
师:好。
请你们仔细地读一读。
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文内容。
(生自学课文)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生:是写乘着船欣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次,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末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样。
全文顺次是先总后分再总。
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同学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次,使同学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
它像漂亮的图画。
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种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
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测得很认真。
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仔细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同学从情境中理解词义。
〕生:观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
还可以用什么词?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欣赏。
师:对。
大家跟我说,观赏桂林山水,欣赏桂林山水。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 …那么的… …那么的… …生:静、清、绿。
(师逐一板书)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生:甲天下!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
(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
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师:开始交流。
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生:奇、秀、险。
(师板书)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
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危峰兀立!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师:这“危”就是——生:险!师:多险?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
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的。
很少见,很独特!师:这就是“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生读词语)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生:不,还有好多好多!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 ”(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 … …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生:形态万千!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生:奇峰罗列!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桂林山水中的景点和特色,以及桂林山水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安排•桂林山水景点介绍•桂林山水的价值和意义•桂林山水相关的文化活动和节庆课堂实录一、桂林山水景点介绍在桂林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山水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令游客们流连忘返。
1. 阳朔阳朔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景点之一。
阳朔不仅拥有美丽的山水,还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和民俗。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参加漓江漂流、骑自行车等活动,还可以品尝地道的广西米粉和桂林米粉。
2. 桂林两江四湖桂林两江四湖是桂林山水的重要景点,它由漓江、桂江、木龙湖、横琴湖、鹅銮鼻、太湖等组成。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乘船游览美丽的山水和古建筑,欣赏不同的风景,同时还能感受到浓郁的桂林历史文化。
3. 象山公园象山公园是桂林著名的山水公园,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象鼻山、天坛山、黄泥岩等。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山水风光,还可以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了解桂林山水的历史和文化。
二、桂林山水的价值和意义桂林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桂林山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美学价值桂林山水被誉为“天下绝景”,它是美的体现。
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和领略。
2. 历史文化价值桂林山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自古以来,桂林山水就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山水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种内涵可以通过山水中的景观和建筑以及人文环境来呈现。
3. 生态环境价值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和旅游胜地,桂林山水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价值。
桂林山水环境独特而美丽,具有深远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三、桂林山水相关的文化活动和节庆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桂林山水和相关文化活动和节庆也是桂林文化的重要方面。
桂林山水文化活动和节庆主要有:1. 桂林山水文化节桂林山水文化节是桂林的品牌文化活动,它以桂林山水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向人们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
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

于《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静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让我们一起看看《桂林山水》的教学实录吧。
师:我给写两个字,谁敢讲?别管我写什么。
那位同学先举手,你起来,看我写什么。
(教师板书“桂林”)请讲。
生:桂林,在中国。
师:(对另一举手的学生)你起来。
生:桂林是我国的一个城市。
师:对,在哪里?生:..师:(对另一生)在哪里?生:在广东的那边。
师:往西说。
广东往西到哪里了?生:在广西。
师: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从国家整个方位来看,在我们国家的西南。
知道了吗?谁再来给讲讲这两个字?(教师板书“山水”)你说。
生:山水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
师:有山有水才叫山水吗?没山没水能叫山水不能?生:..师:我画了一幅画,上面就一片平地,有小树林有两间小草房,那叫不叫山水?师:你们答对了吗?生:答对了。
师:错了。
当然光看山是山,光看水是水。
但是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指风景、风光。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生:风光。
师:对,山水画是什么画?生:风景画。
师:有些诗人专爱写山水诗,那么他写诗的内容是什么?生:风景。
师:描述风景描述风光。
所以我刚才说有一幅画,画了一片平地,上面有小树林两间茅草房,也许还有两个在下棋。
这也叫什么画?生:风景画。
师:也叫山水画,别看它没山没水。
当然这篇课文主要还是介如桂林的什么和什么?生:山和水师:因为桂林所以作为名胜,它主要是山和水。
知道了吧?读过课文吗?生:读了。
师:现在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最少每人能背会一段,背你最喜欢的一段。
开始(学生各自读文)师:读得差不多了吧?谁来朗诵一段,或背你背会的一段。
生:(读第一段,语气不太好)师:我要求你朗诵。
朗诵和背书的区别知道吗?师:朗诵要求有声有色,什么叫色?“有声”当然是指要有一种很好的声音,“有色”呢?你说。
生:有感情。
师:对了,有感情。
有声有色,开始。
生:(读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师:这个大海不够壮阔,(师有感情地示范此句)这才算怎样?生(齐):大。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_2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一、课堂教学部分环节实录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作者描写桂林山、漓江水的写法,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一下你对桂林山、漓江水的印象吗?生: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态,有的像馒头、有的像树叶、有的像鸡蛋.我非常喜欢那里.生:漓江的水太美了,绿绿的,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美极了.生:漓江的水真诱人,远远望去,一片碧绿,仿佛那是一幅风景画,不忍去破坏它的宁静;又如一位休憩的少女,那样的安逸.生:桂林的山太可爱了,这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不相让.师:是呀,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秀水奇峰相互映衬,美景尽收眼底.下面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天下第一美景.(桂林山水风光片)师:想说说此时你的感受吗?生:我真想马上去桂林,亲自领略那里的风光.生:桂林山水真是天下第一.生;桂林是祖国风景库中的瑰宝.生:我爱你桂林,山奇、水美,世界闻名.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远有桂林,近在咫尺的钢都鞍山同样在人民的建造下,与日增辉.看一位归国华侨回到家乡鞍山,感慨家乡的日新月异.同学们,你们愿意说说自己的家乡吗?(学生热情极高,纷纷举手,十分兴奋)生(齐):愿意.生:介绍千山的传说及美景──千山大佛.生:介绍汤岗子温泉.生:介绍鞍山几大广场的变化.生:介绍鞍山新开发的旅行线路.生:歌曲表演《鞍山美》.师:家乡美、桂林美,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秀美.老师相信,在你们勤奋灵巧双手的打扮下,我们的祖国会更美.二、教学内容分析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第二课.课文以舟行碧波上的所见,描述了一幅山水相映的桂林风光图.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清新明丽的语言表现了桂林山水独特之美.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分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新课改更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堂在中,我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桂林山水的课件,使学生有身林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二-精选文档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二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学习第一段时,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生:桂林山水的美真的“甲天下”吗?(师在题目下板书:甲天下?)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么的……那么的……那么的……生:静、清、绿。
(师逐一板书)师:让我们看着美丽的漓江,深情地赞赞它!(多媒体映示漓江美景)生:(深情吟诵第二自然段)师:欣赏着如诗如画的漓江,我们不由得赞叹——桂林的水生:甲天下!师:这时,我们心中一半的疑问已解除了。
(顺势擦去半个问号)那么,桂林的山是否也同样“甲天下”呢?请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
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中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生:初读,找出特点;精读,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印象最深的那个特点,圈圈划划,写写体会;朗读表达。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师:用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快速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自学第三自然段)师:开始交流。
课文写了桂林山的那些特点呢?生:奇、秀、险。
(师板书)师:你对哪个特点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谈谈体会。
生:桂林山的“险”留给我印象最深。
因为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真是太险了!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危峰兀立!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多媒体映示独秀峰高高矗立的画面)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生:危峰——兀立!(读得很到位)师:这“危”就是——生:险!师:多险?生: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生:生读得入情入境。
生:桂林山的“奇”给我的印象最深。
它奇在拔地而起,而且各不相连;奇在它的形态千奇百怪。
师:体会得非常全面!生:我们平时见到的山峰往往都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一座座独立的。
很少见,很独特!师: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多媒体映示相关画面)能把它读好吗?(生读词语)生:这里的山峰形状很多,而且十分奇特!师:课文中好像就写了三种形状呀?(作怀疑状)生:不,还有好多好多!师:好!那就请大家联系我们在课间看过的录象,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把形态说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示意学生一一说下去)生:像苹果,像神笔,像羊角,像骏马,像竹笋,像猴子,像紫金冠,像“童子拜观音”……师:许许多多的形状,数不尽,说不完,这就是——生:形态万千!师: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生:奇峰罗列!师:哪些同学对这“奇”感兴趣了?把这句话读好。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桂林山水》课堂篇1教学《桂林山水》,通常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读,读出情感。
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些特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任务,通过指导读,可以说已经初步实现。
第二课时,主要是师生通过互动合作,进行读、议、勾划,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一步: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文章。
师: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特点呢?(学生有点茫然,很明显,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点”)师:大家想想看,静、清、绿这三个特点,哪一个如果没有了,另外两个也就不存在了?下面我们再将第二自然段细读一下,再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读)(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生:“静”是漓江水的根本特点。
因为如果水不静,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绿。
师:为什么?生:因为静,说明水流不急,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变得清了。
像黄河,滚滚翻腾,一路奔来,卷起了泥沙,就不清了。
师:那绿又是怎么回事呢?生:因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就变得绿了。
师:好极了。
漓江水静静地流淌,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清行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如果也像黄河那样奔腾咆哮起来,漓江就会变得不清也不绿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条浊水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还是那问题,大家再讨论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标本的特点。
也就是说,哪一个特点决定着另外两个特点。
(学生细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生:我认为“险”是最根本的特点。
因为山很险,必然是形状奇特的。
师:大家再仔细想一想,是因为险才奇呢?还是因为奇才险呢?生:我认为因为奇,形状奇特,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才觉得险,从地上突然冒出来,互相不挨着,孤零零的同山峰,才会让人觉得“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二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二【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练习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欣赏过奇丽的五彩池,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桂林山水。
(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全景图)大家想去吗?(拿出写有“桂林之旅”字样的导游旗)生:想!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美不美?生: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也可以站起来读。
读完之后,再说说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生:桂林山水很美丽。
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生: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师: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生:第二段是写水的,第三段是写山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山水”师:现在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这美丽、整洁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一)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自学)师: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情况。
这部分描写了漓江的哪些特点?生:静。
生:清。
生:秀。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
师:这部分描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生:奇。
生:秀。
生:险。
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师: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
(放录像师生共同背诵,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进行背诵。
)师:看来,许多同学已经记下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有的同学背诵得很有感情,不过我们所有人要想把课文内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读背下来,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得下一番功夫。
课前,我们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看看哪位同学收集了,说给大家听一听,你从哪搜集到了什么资料?生:我从“桂林观光网”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
生:我从《伟大的祖国》一书中找到了一篇名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
生:我是从“桂林旅游”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
生:“桂林旅游网”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人文方面的介绍。
生:我的爸爸去过桂林,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
生:我从《中国当代朗诵诗选》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生: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国》的书中,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
师:看来,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下去。
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
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学习建议”,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
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
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大家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综合组内的意见,自己拟定研究的题目,可以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相关图片,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都要认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汇报员要细致整理大家的意见,努力争取人人有收获,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请向我示意。
(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吸收反馈意见信息。
记录下相关的问题。
)大约十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学习。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学习的收获。
看看哪组先来汇报?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在读的时候,我们因想了课前观看的录像片,同时我们一起阅读了介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去练习的。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角色换位,他向大家介绍了一种读书的好方法,你们组给大家示范了下好吗?生:读第二段师:大家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生:评价(略)师:在读中我发现句子中有些词语被你们有意地强调了,能说说理由吗?生:我们突出了“却从没”和“真”这两个词。
因为我们认为,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作者初见漓江时的惊讶和赞美之情。
师:真正体会了作者之情,谁再来读一下好吗?作者写水清时说“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清可见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见!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为在江中可以行驶竹筏小舟,而且我们手中的资料上介绍,漓江白水深达七八米,而且连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见底,这样的水就是不多见的了。
师:好,结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体会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
写水的部分大家读得不错,其他的内容,我们能读好吗?(生练习,练好就举手,指优生读文。
)师:刚才通过这一小组的汇报,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他们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哪一组接着来汇报?生:我们小组选择了第四题(文中哪部分的内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读)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写出了作者游览时的真实感受。
把山水联系起来,还写了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这些组合起来,给人的感觉真像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而且这幅画又不是静止的。
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
生:另外,“连绵不断”一词写出了从船上欣赏桂林山水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通过前面水和山的描写,我们就会想到:船划过时,水动起来,水中的倒影也会动起来,而船要是过去后,水又会平静下来,水中的倒影也会重新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不断变化,水中的倒影也一定是层出不穷,我们手中的资料里写到:从桂林到阳朔,有83公里的路程,所以这幅应是长卷,而且是有动感的,千变万化的。
师:理解得好,的确,有山无水少一分灵气,有水无山则少一分刚毅,山水相融,相互映衬,演绎着离奇的变化,这也正是桂林山水名冠天下的原因所在,还有其他看法吗?生:我认为,第二、三段排比句用得好,每一句都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一个特点,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具体,形象。
生:排比句我们背起来也很容易。
生:我认为,这两个自然节的“啊”字用得也非常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果去掉了“啊”读起来,就不好听了。
师:试一下好吗?(生试)很有道理。
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三题进行了练习。
(如果你是桂林人,你将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哪位是桂林人?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如果一提到,桂林,你一定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确实桂林山水非常美,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桂林的情况,那就听我这个桂林人来向各位介绍吧。
我们桂林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个具有2019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名城,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以桂林为中凡,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如果让我来说说这百里的路程里,究竟有多少个景点,我也说不清,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桂林风景的四大特点是: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
如果你真到了桂林,这几个地方,你可千万不能错过。
我们这里,可以说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这是其他风景区所不具备的,而且这些景色在不同季节,甚至是一天中的不同时刻都会有所变化,要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乘着木筏在雨丝中游览,一定会让你有在仙境中的感觉。
另外,我们广西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据说一共有28个少数民族,如:壮、侗、苗等,到这里你会了解到许多民俗风情。
我们这里还是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的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
著名的体操名将莫慧兰也是我们桂林人。
对了,我们桂林的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不仅通向国内的主要城市,而且可以直接通往香港、澳门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只能给大家介绍这么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得再好,也不如你亲自去看一看。
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到时我会亲自去接你们,并给你们当导游,让你们在桂林游个痛快!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的表现。
生:我认为他们小组说得非常好,不仅抓住了自己身份的特征,还把搜集的各种资料都用上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如果谁到桂林去,就到他家去做客,让他继续给你作介绍。
哪个组再来汇报?生:我们组的同学写了几篇体会,大家一致推荐我,让我把自己写得读给大家听!师:好,让我们来认真倾听。
生:(朗读写的文章,详细内容略)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小组的每名同学都写了一篇小文章,有的是诗歌,有的是景物描写,都非常不错,课下我们要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生:老师,我们小组的同学准备把自己扮演成导游,向大家一个景点的景色。
师:好,这是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让我们欢迎他们来展示一下。
生:欢迎大家来到桂林风景区来做客,我是桂林旅游公司的导游员,我的服务编号是6725,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浏览桂林最著名的景点:象鼻山。
象鼻山,简称象山,位于桂林城南,在桃花江和漓江的交会处,形似巨象,人们所他看成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市的市徽上就有象鼻山的图案。
观赏象山,有两个最好的位置,一是在滨江南路的江岸上,这里看到的象山,象鼻垂直水中,如巨象饮水,看到的是象鼻山的特写镜头;另一处是在河对岸的訾洲上,隔河相望,看到的是象鼻山的整体,犹如大象的立体浮雕,最好是两处都看一下,这样就可以对象山有更深刻的印象,看象山以雨中薄雾,云雾环绕时最为奇。
在那个时候,象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犹如神象在雾中走动,可惜这种天气较难遇到。
关于象山有许多种传说,其中有一种是这样的:传说这头大象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一位大将,一天,它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看到了美丽的桂林,乐不思蜀,玩得忘掉了吃饭、睡觉,后来,它病倒了,当地人们细心照顾它,给它喂饭喂药,大象病好后知恩图报,帮助桂林人们疏通水利,灌溉良田,不并愿永远留在了人间。
玉皇大帝得知后非常生气,派李天王去捉,当大象正在漓江喝水时,不幸被李天王用箭射死,就化为了象鼻山。
好了,我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象山上还有水月洞、象眼岩、太平军象山阵地等许多好的景点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快坐上小船去看一看吧!)师:这个小导游表现得怎么样?)生:他态度和蔼,自然大方,语言也很流畅,是个合格的小导游。
师:刚才,各小组都汇报了本小组学习成果,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那么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关于桂林的其他信息吗?生:我知道桂林三宝是: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它们都桂林著名的特产。
生:我知道桂林的地貌,在地理上称为“喀斯特”地形。
生:桂林市这个称呼是从1940年开始的。
生: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后一句是“阳朔山水甲桂林”,说那里的山水是桂林风景中最美的。
生:我知道唐代韩愈有两句诗是描写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好,我们就说到这里,看来桂林山水的美是真正感染了大家,同学们今天学习非常成功,最后看看谁愿意通过读课文把桂林山水的美展示给大家呢?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