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合集下载

小儿药证直诀临证指南-一、上篇 《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

小儿药证直诀临证指南-一、上篇 《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
棿棶原文 中 的繁 体 字棳均 改为 现 在通 行 的简体字暎对于较 难理 解的字暍词或 错简 之 处 棳均在 原文 下 给予 注 解暎 由 于 原 书 系 竖 排 本棳现 改 为 横 排 本棳故 将 原 书 卷 下 方 剂 中暟右 为 末暠之 类的暟右暠字 改 为暟上暠字暎
椀棶暥直 诀暦系 北宋 末 年的 著 作 棳当 时 采 用 两暍钱暍分暍厘暍毫 之 目棳即 十 毫 为 一 厘棳 十 厘为 一分 棳十 分为 一 钱棳十 钱为 一 两棳以 十累计棳积十六两 为一 斤暎 本书 按宋 代一 两 折合 米制 棾椃棶棾克 棳棻盏 折 合棽棸棸 毫升 棳棻 升约折合棻毫升棳折 算方 剂用 量暎 此外棳 在 散剂 中尚 有暟方寸 匕暠暟钱 匕暠暟一 字暠等 名 称棳则按一方寸匕 药散 约合棻棶椀克椈一钱 匕 药散 约合 棸棶椆克 椈一 字药 散约 合 棸棶棾 克棬草本药散要轻些棭折 算暎经上 换算 后棳在 棬棭中 标明 棳以作 为 理 解 该 方 配 伍 意 义暍结 构 特 点暍变 化 原 因 以 及 古 今 用 量 的 参 考暎 至 于现 在临 床用药 的 剂量 棳则应 随 病情 暍年 龄暍体重暍体质暍气 候及 地区的 差异 而定棳 不必拘泥暎
浙江中医学院 何 任 一九八二年五月

江序
暥小 儿 药证直 诀暦是 宋代 著 名 儿 科 大 家 钱乙 的 弟 子 阎 孝 忠棳根 据 他 长 期 所 保 留 和 收集 到的 钱乙论 述 的资 料 棳并 参 照诸 家 的抄本棳编集而成暎它 是一 部现 存较 早的 儿 科专 著暎 在学术 上 远溯 灵 素棳近 师南 阳 棳并能结合儿科特 点棳师 古不泥棳对当 时儿 科 学 的发 展 起到 极其 重 要 的 推 动 作 用棳迄 今 仍 为 儿 科医 师 所 师 法暎 但 由 于 成 书 年 代 久 远棳文 简义 奥 棳故 给 后 学 者 在 学 习 上 带 来 一 定 困 难暎 浙 江 俞 景 茂 同 志 有 鉴 于 此 棳怀着 继 承发展 中医 学 儿 科 的 愿 望棳将 多 年 来 学 习暥小 儿 药 证直 诀暦的 心 得 体 会棳 联 系 自己 的 临床 经验 棳编 释 了 暥小 儿 药 证 直 诀 类 证 释 义暦一 书暎全 书 对 钱 乙 的 学 术 思 想 及其 成 就作 了比 较 系统 的 整 理 和 介 绍棳这 对 钱 氏 学 术渊 源 的 探 讨 作 出 了 有 益 的 贡 献暎 其 中对 化裁 古 方暍善 创 新方 的 分 析棳颇 具 独 到 见 解暎 方 解 析 理 清 楚棳切 合 临 床 实用 暎 书成 之日 棳索 序于 余 棳爰 志 数语 棳以表佩忱而已暎

《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

《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

《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小儿药证直诀》又名《钱氏小儿药证真诀》、《钱氏小儿药证》、《钱氏小儿方》,由钱乙弟子阎孝忠整理编撰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徽宗政和四年(约公元1114年)。

此书是一部专门论治小儿疾病的著作。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分上、中、下三卷,卷上是“脉证治法”,论述小儿脉法、生长发育、五脏所主、五脏病,急慢惊风、发搐、伤风吐泻、咳嗽、黄疸、盗汗、疳积、疮疹候、初生疾病、小儿杂症等81种;卷中“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即钱乙亲手治疗的医案23例;卷下共载儿科药方118首,大多为钱乙在前人古方的基础上化裁或新创。

一.《小儿药证直诀》与钱乙钱乙,字仲阳,北宋山东郓城(今山东平县人)。

钱乙幼年孤苦由其姑父母抚养成人,并跟随姑父学医;精通儿科及内科、外科等,临证善用丸散,善补肾阴,重视升降,反对呆补竣攻与妄攻误下,奠定了中医儿科学基础。

钱乙为人博学而多术,治愈长公主女儿一举成名,后又任太医丞名震京师。

其门人阎孝忠在《小儿药证直诀·序》赞扬说:“其治小儿,赅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于时。

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

”可以说《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儿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自宋神宗开始,太医局成为中央医学教育机构,下分九科:大方脉、小方脉等。

小方脉即指儿科,自此小儿科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二,从脉证治法到儿科药方,再加医案佐证,《小儿药证直诀》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成体系的儿科学理论;三,《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有独特诊疗方法的儿科专著;四,它的作者钱乙是一位不但继承了前代医术,又富有创新精神的学验俱丰的儿科名家。

钱乙治学主张汇通古今,不拘古法,创制新方,从而阐发小儿五脏辨证。

明代宋濂评论说:“钱乙深得张机之玄奥,而撷其精华,五脏之方,各随其宜。

”二.卷上理论特色及卷中医案举隅 1.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开篇“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重视小儿脾胃的调理。

小儿脾胃娇弱,调治不当,则变证百出。

钱乙在脾胃受损诸证的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辨治特色。

辨证上,详审病情,参以时节,细辨寒热虚实,详分轻重缓急;治疗上,妙用温凉补泻之法,遣药重在运脾,所创剂型丰富,轻巧灵活。

钱乙调理脾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远超出儿科范畴,如补土派调脾胃、保后天的理论即是对钱氏思想的完善与发挥,值得当今临床发掘应用。

【关键词】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重视调护脾胃。

全书共3卷,上卷脉证治法81条,论及脾胃者42条,中卷病案23则,从脾胃而治者12则,下卷列小儿病证诸方121首,理脾胃者66首。

可见,钱乙调理脾胃思想贯穿了儿科理、法、方、药始终。

现就其调理小儿脾胃思想梳理如下。

1脾胃娇嫩,调治失宜,变证百出钱乙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1]。

脾胃之常、之变尤是如此。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尚未成熟,纳运功能不足。

然而小儿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对水谷精微需求量大,脾胃负担较重,且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寒暖不知自调,易伤及脾胃;加之医生易对治小儿疾病的诊断不明,补泻温凉无度,复伤脾胃,致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甚则危及小儿生命。

如疳证为古代儿科四大难证之一,《直诀·诸疳》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

且小儿病疳,皆愚医之所坏病”[2]20。

又如《直诀·卷中》“辛氏女,子五岁”[2]40案,患儿病虫痛,《直诀·虫痛》云:“小儿本怯者多此病”[2]22。

此为本虚标实证,治当健脾扶正,杀虫行滞止痛。

而众医却以巴豆、干漆、硇砂之属峻下伤正,致脾胃虚极而脱,小儿常因误治而亡。

钱乙(宋)小儿药证直诀(加书签版)

钱乙(宋)小儿药证直诀(加书签版)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卷上脉治法一、小儿脉二、变蒸三、五藏所生四、五藏病五、肝外感生风六、肝热七、肺热八、肺盛复有风冷九、肺虚热十、肺藏怯十一、心热十二、心实十三、肾虚十四、面上证十五、目内证十六、肝病胜肺十七、肺病胜肝十八、肝有风十九、肝有热二十、肝有风甚二一、惊发搐二二、早晨发搐二三、日午发搐二四、日晚发搐二五、夜间发搐二六、伤风後发搐二七、伤食後发搐二八、百日内发搐二九、急惊三十、慢惊三一、五俌三二、疮疹候三三、伤风三四、伤风手足冷三五、伤风自利三六、伤风腹胀三七、伤风兼藏三八、伤风下後馀热三九、伤寒疮疹同异四十、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四一、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四三、伤风吐泻身温四四、伤风吐泻身热四五、伤风吐泻身凉四六、风温潮热壮热相似四七、肾怯失音相似四八、黄相症四九、夏秋吐泻五十、吐乳五一、虚羸五二、嗽五三、诸疳五四、胃气不和五五、胃冷虚五六、积痛五七、虫痛(虚实腹痛附)五八、虫与俌相似五九、气不和六十、食不消六一、腹中有癖六二、虚实腹胀(肿附)六三、喜汗六四、盗汗六五、夜啼六六、惊啼六七、弄舌六八、丹瘤六九、解颅七十、太阳虚汗七一、胃怯汗七二、胃啼七三、胎肥七四、胎怯七五、胎热七六、急欲乳不能食七七、龟胸龟背七八、肿病七九、五藏相胜轻重八十、杂病八一、不治症卷中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一、李寺丞子三岁病搐二、广亲王宅八使急搐三、李司户孙百日发搐四、王氏子吐泻慢惊五、杜氏子五岁病嗽死证六、转运使李公孙八岁风寒喘嗽七、张氏孙九岁病肺热八、疮疹九、惊搐十、疮疹一一、惊搐一二、脾虚发热一三、发热一四、自汗一五、伏热吐泻一六、虚体吐泻壮热一七、吐泻一八、泻後脾肺虚一九、疮疹二十、虫痛二一、病嗽咯血二二、误下太过二三、伤食卷下诸方(大青膏)(凉惊圆)(粉红圆)(又名温惊圆)(泻青圆)(地黄圆)(泻白散)(又名泻肺散)(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导赤散)(益黄散)(又名补脾散)(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白术散)(涂僺法)(浴体法)(甘桔汤)(安神圆)(当归汤)(泻心汤)(生犀散)(白饼子)(利惊圆)(栝蒌汤)(五色圆)(调中圆)(塌气圆)(木香圆)(胡黄连圆)(兰香散)(白粉散)(清积圆)(安虫散)(紫霜圆)(香瓜圆)(花火膏)(白玉散)(牛黄膏)(牛黄圆)(玉露散)(又名甘露散)(百祥圆)(一名南阳圆)(牛李膏)(一名必胜膏)(宣风散)(麝香圆)(大惺惺圆)(小惺惺圆)(银砂圆)(蛇黄园)(三圣圆)(小青圆)(小红圆)(小黄圆)(铁圆)(银液圆)(镇心圆)(金箔圆)(辰砂圆)(剪刀股圆)(麝蟾圆)(软金丹)(桃枝圆)(蝉花散)(钩藤饮子)(抱龙圆)(豆卷散)(龙脑散)(虚风方)(回生散)(虚风又方)(梓朴散)(褊银圆)(又牛黄膏)(五福化毒丹)(羌活膏)(郁李仁圆)(犀角圆)(异功散)(藿香散)(如圣圆)(白附子香连圆)(豆蔻香连圆)(小香连圆)(二圣圆)(没石子圆)(当归散)(白圆)(豆蔻散)(温中圆)(胡黄连麝香圆)(大胡黄连圆)(榆仁圆)(大芦荟圆)(龙骨散)(橘连圆)(香银圆)(金华散)(安虫圆)(芜荑散)(胆矾圆)(真珠圆)(消坚圆)(百部圆)(紫草散)(秦艽散)(地骨皮散)(人叁生犀散)(三黄圆)(天南星散)(黄散)(虎杖散)(捻头散)(羊肝散)(婵蜕散)(乌药散)(二气散)(葶苈圆)(麻黄汤)(生犀磨汁)(大黄圆)(使君子圆)(青金丹)(烧青圆)(败毒散)(木瓜圆)(青金丹)(生犀散)(大黄圆)(镇心圆)(凉惊圆)(独活饮子)(三黄散)(人叁散)(槟榔散)(黄散)(地骨皮散)(兰香散)(傅齿立效散)(蚵皮丸)卷上(目录)脉治法卷中(目录)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卷下(目录)诸方卷上脉治法一、小儿脉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脉法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变蒸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

变者,易也。

(巢论云∶上多变气。

)又生变蒸者,自内而长,自下而上,又身热,故以生之日后,三十二日一变。

变每毕,即情性有异于前。

何者?长生腑脏智意故也。

何谓三十二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

三十二日计三百二十段,为一遍。

亦曰一蒸。

骨之余气,自脑分入龈中,作三十二齿。

而齿牙有不及三十二数者,由变不足其常也。

或二十八日即至,长二十八齿,以下仿此,但不过三十二之数也。

凡一周遍,乃发虚热,诸病如是。

十周则小蒸毕也。

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

故初三十二日一变,生肾生志。

六十四日再变生膀胱。

其发耳与KT 冷。

肾与膀胱俱主于水,水数一,故先变。

生之九十六日三变,生心喜。

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小肠。

其发汗出而微惊。

心为火,火数二,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肝哭。

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胆。

其发目不开而赤。

肝主木,木数三。

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肺声。

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大肠。

其发肤热而汗或不汗。

肺属金,金数四。

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脾智。

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胃。

其发不食,肠痛而吐乳。

此后乃齿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

太仓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变。

后六十四日长其经脉,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

经云∶变且蒸,谓蒸毕而足一岁之日也。

师曰∶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余治。

是以小儿须变蒸。

脱齿者,如花之易苗。

所谓不及三十二齿,由变之不及。

齿当与变日相合也,年壮而视齿方明。

-------------------------------------------------五脏所主心主惊。

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聚珍本作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肝主风。

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切(咬)牙,多欠气。

热则外生气;湿则内生气。

脾主困。

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

小儿药证直诀古籍全本

小儿药证直诀古籍全本

宋·钱乙撰··小儿药证直诀1=标题= 卷上剎证治法一、小儿剎法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笺正)小儿在三岁以内,脉极难辨,故古人以食指三关脉纹为据,本节为风关,中节为气关,指头末节为命关,自虎口直上,在指内侧上廉,其脉纹仅见於风关一节,为病最轻;若透至第二节气关,为病较重,若直透至第三节命关,则病必危重,多不可治。

视指纹法,须以医者左手,轻持儿掌,捺定期食指,而以右手大拇指头第一节内侧上廉侧面,轻轻自儿指端向虎口推之,以察其纹之色泽形相,不可以指面正中之罗纹推其指纹,昔人谓罗纹有火,恐惹动儿热,亦不可自其虎口向指头推去,小儿血气未定,向上一推,可使其纹暴长,直透关节。

若辨纹之色,则紫色主内热,红者主身热,青者为惊,肝木动也,白者为疳,脾土伤也,若见黑色,即属不治,纹以隐隐不露者为佳,显明深色,病势必重,间有弯曲之状,亦当以色泽辨之,通行书中绘成种种图象,备尽奇形怪状,多是臆说,殊不不足据,此虽仲阳所未详,然大略如此,差可取证,亦治幼者不可不知之法。

至三岁以上,即当兼察其剎,小儿臂短,寸关尺三部不能容医人三指,则以一指按定关部,而即以此指左右展转,以兼察其尺寸两部,浮沉迟数,大小长短。

形势主病,亦与大人无甚区别,但躯干短小,呼吸促而剎至亦速,大率平人之一呼一吸,剎以七至或八至为平,古必谓八至为平,十至为数,则稍为言之太过。

仲阳此节辨剎,当亦指三岁以上言之。

剎乱者是正气已散,故剎无定状,大人得之,亦不可治,何论小儿气急则剎弦急,食伤则气滞,故剎沉且缓,惊则气浮,故剎为之促急。

促即促数之促,不必依剎经及伤寒论辨剎篇,定为数中之一止,仲景伤寒论促剎四条,本无歇止之意,故炙甘草汤一条,以结与代对举,一言其歇止之无定,一言其歇止之有定,并不以促与结对举,可知仲师本旨未尝以促为止。

此高阳生之剎诀较胜於剎经者,风是外感,於剎当浮,冷为寒,剎必沉细,虽寥寥数言,於寒热虚实各证,固已得其大略,此外仲阳所未言者,皆当以大人剎理,推测求之可也。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证治初探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证治初探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证治初探廖荣臻【摘要】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其中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0(009)001【总页数】3页(P36-37,62)【关键词】五脏证治;《小儿药证直诀》;钱乙【作者】廖荣臻【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医药卫生中医药通报 2010 年 2 月第 9 卷第 1 期证直诀)五脏证治初探● 廖荣臻摘要钱乙的辨证纲领,以五脏为辨证基础,以证候为依据,辨别其虚实寒热以作为论治的准则。

其中用“ 风、惊、固、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症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础方剂。

并且其临证时极为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顺应四-时的变化。

关键词五脏证治《小儿药证直诀》钱乙钱乙,字仲阳(公元1032 年 ~ 1113 年),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人,享年 81 岁,行医 50 余年,曾官至太医院丞,是当时最享盛名的儿科医生…。

他学识渊博,造诣精湛,经验丰富,善于变通古法,化裁古方,并自创许多新方。

如闻名于世的六味地黄丸、泻白散、导赤散、异功散、七味白术散等,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喜用。

上古虽有《内经》的脏腑辨证和《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但对小儿疾病辨证尚无完整理论。

钱氏继承前人脏腑辨证的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再根据其临床经验,摸索出了小儿疾病辨证的内在规律,创立了以五脏为纲,五腑、五官、五志为目的五脏辨证系统,从虚实角度订立补泻诸方,为后世临床儿科诊疗提供了提纲挈领的方法论。

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

小儿药证直诀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医家钱乙所著,他对医学各科皆通,尤精儿科,有“儿科圣手”之称。

《小儿药证直诀》对我国儿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记述了很多儿科常见病及传染病。

如麻疹、百日咳等症,都是最早见于医书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的儿科专著,较之欧洲最早的儿科著作要早出 300年。

是中医儿科工作者必读之书。

《小儿药证直诀》以五脏辨证为纲,将五脏辨证广泛的应用于儿科,对小儿病的诊断、生理、病理特点及儿科病的辨证施治,用药特点,都有很多独到之处。

他认为,小儿与成人相比,在生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颅囟经》“小儿纯阳”学说的启发下,提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理论。

这是钱氏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和概括,也是他临证的指导思想。

钱氏认为“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误也。

”因此,在处方用药时,力主要恰到好处,不可有些许的疏忽大意。

否则,毫厘之失,将会造成千里之谬。

钱氏根据前人脏腑辨证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小儿科领域的五脏辨证方法,把小儿内脏看成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同时,又注意到内脏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把这一理论,最早地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

所谓“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是钱氏根据《内经》五脏五行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方法。

他认为五脏属性及功能不同,若被外邪侵袭,发生病变亦不相同,病状也有区别。

并详细开列了心、肝、脾、肺、肾五脏虚实的主要证候及治疗原则。

钱氏治小儿病,一概以五脏为纲。

钱氏虽然强调五脏分证,但并不割裂五脏间的联系。

相反,却很重视五脏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作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辩证观。

钱氏在儿科学上的另一贡献是,他创造性地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应用于儿科临床,婴幼儿说话多不方便,望诊在临床上就显得特别重要。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小儿的全身状况,皮肤,指甲,大、小便,特别是头面各部位的气色变化,作了详细的论述和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