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11千秋功过秦始皇汇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课时作业
请思考:秦为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 衡、修驰道。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课时作业
(3)交通方面 ①车同轨:规定车轨一律__六__尺__宽_,以便车辆可以在全国 各地顺利通行。 ②修筑陆路:以国都__咸__阳___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各地 的___驰__道__。 ③开凿水路:疏浚鸿沟,开凿灵渠。 (4)军事方面:为抵御匈奴,修筑__长__城___,有效地阻挡了 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和历史的余音
1.“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1)文化方面:小篆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对于各地的文 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贸易往 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2.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 ①统一全国,实行_重__农__抑__商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和发展。 ②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 __中__央__集__权__的政权机构。
历史 M 选修4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教师用书:专题1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含解析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学习目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主要史实.1。
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2.难点:全面评价秦始皇。
教材整理1 “秦王扫六合”1.条件(1)国力强大: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重用人才:重用李斯、尉缭、王翦等杰出人才.(3)制定战略: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开展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4)顺应潮流: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完成统一。
3.意义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教材整理2 确立中央集权制1.措施(1)创立“皇帝"尊号,并成为以后专制君主的专用名词。
(2)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3)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制约,大权集于皇帝手中。
2.特点(1)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的任免由皇帝批准,对皇帝负责。
(2)官吏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3.作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教材整理3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全国各地一律改用小篆。
(2)意义: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方便了各地的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便于车辆在全国顺利通行.3.发展交通(1)陆路: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选修四专题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消极: 加强对人民的专制统治;暴政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
2.军事上:
定百越(岭南) 击匈奴 ——奠定基本疆域 征西南夷 筑长城 ——阻挡了北方少数民族侵扰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 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 于现在广东、广西、海 南全境,以及湖南、江 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意义:
拓展了疆土,奠 定了中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基本 疆域。 陇西
未可轻议。”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
功? 过?
------秦朝人
-------晋朝人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
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 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 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 的发展;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根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师古”和“师今”。 (3)材料三提出焚书的建议,目的在于严禁儒生谈论诗书、以 古非今,从而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1.阅读《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四: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
思想 文化
功: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 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 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过:焚书坑儒,严刑酷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使秦朝短命而亡
千秋功过秦始皇 PPT课件 课件 人民版

•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1、统一文字——小篆(原因;措施;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原因;措施; 意义) 3、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目的;措施:驰道、 鸿沟、灵渠) 4、南征北战(多次对匈奴和南越战争;修筑 万里长城)
四、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略;见“史论共享”)
重难点突破
有人认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嬴政的雄才大 略,也有人认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嬴政顺应历史 发展的趋势。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 看法。
史论共享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1、功绩
(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 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 恢复和发展; (3)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 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2、过失
(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 法; (3)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 们所能忍受的极限。 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 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这里提到两种观点,前者属于“英雄史 观”,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时势造英 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 人物的活动只有在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人 民愿望的基础上,才能在历史发展中作出突出 贡献。秦的统一是秦王嬴政顺应了春秋战国以 来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是历史潮流的必然产 物,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只是秦统一原因中的 一个方面。
高二历史人民学案: 专题一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视连续剧《秦始皇》风靡中国内地荧屏,主题歌《大地在我脚下》更是成为传唱一时的经典歌曲。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思考:《大地在我脚下》主要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它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秦始皇?提示:主要颂扬了秦始皇的统一业绩。
具有雄才大略,声威赫赫。
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登上政治舞台1.背景(1)________后,秦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拥有了______以东的大片土地,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概况(1)公元前______年,嬴政即位.(2)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他平定了______的叛乱,免掉________的相位,把权力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
二、统一中国1.准备(1)重用人才:嬴政亲政后,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______父子等著名将领.(2)确定战略:接受李斯和尉缭的建议,一方面用重金收买六国的大臣,扰乱六国原定的计划;另一方面采纳选择弱国、________的战略.2.经过(1)公元前230年,______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2)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国的________,杀死大将李牧。
第二年,秦军大破赵军,赵国灭亡.(3)燕国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但没有成功。
公元前______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
(4)公元前______年,秦国用黄河水灌魏国都城,魏王向秦国投降.(5)公元前223年,秦军灭掉______。
(6)公元前221年,秦军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______.3.影响(1)秦国统一六国,适应了人民要求______的愿望。
1.1千秋功过秦始皇ppt.

千秋功过
有人说秦始 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是 暴君,对这个问 题,你有什么看 法?
你我评说
儿时历难 励精图治 政治改革 焚书坑儒 向东求仙
少年成帝王。 十年灭六国。 建立大秦国。 苛政猛于虎。 寿终却归西。
功:1,顺应潮流,统一全国,结束割据,利于生活安 定和生产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封建社 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逾越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 ①不正确, ②正确
√C. ①②都正确 D. ①②都不正确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举
3: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 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礼待人才
魏国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 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 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蜂准长目、 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 委以重任。
韩非
嬴政读到韩非著作时非常 赞叹,进攻韩国后,在听信谗 言迫使韩非自杀后追悔不已, 坚持把韩非的法家思想奉为治 理秦国的指导思想。
1.创立皇帝制度
2.建立中央集权制
1)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2)作用: A.奠定了中国二千多年基本的政治制度 B.巩固了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文化上 (三)经济制度方面
1.措施 1)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土地私有合法化 2)强调百姓要安于农工生产---重农抑商政策 3)奖励移民垦荒 4)统一货币 5)统一度量衡
阿房宫复原图
《千秋功过秦 始皇》 教学设计

《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主要政策和统治措施。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秦始皇的历史形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引导学生从秦始皇的统治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治国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秦始皇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等重要举措。
2、教学难点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理解秦始皇的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功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或相关影视片段,提问学生对秦始皇的初步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秦始皇的生平:介绍秦始皇嬴政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以及登上皇位的过程。
统一六国:讲述秦始皇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手段,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中央集权制度:详细讲解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分析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统一度量衡、文字:解释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意义,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
修筑长城、灵渠:介绍修筑长城和灵渠的目的、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秦始皇的功过。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一千秋功过秦始皇

襄州一中 马志华
他出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期。
史书记载说他天生异相,奇丑无比。关于他的生事至 今是个谜。
他13岁即王位,22岁亲理朝政。 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了一个以汉族 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千秋功过
说说与秦始皇有关的词语
阅读材料
1、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书解》
2、魏国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 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 蜂准长目、鸷鸟膺、 豺声” “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 挽留,委以重任。
3、嬴政读到韩非著作时非常赞叹,进攻韩国后,在听信 谗言迫使韩非自杀后追悔不已,坚持把韩非的法家思想奉 为治理秦国的指导思想。
2、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3、史论结合,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
板书设计 原因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 过程
意义
千
政治
秋
功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
过 秦
思想文化
始 皇
交通、军事
3、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课堂练习:
1. 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 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
D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防止大臣专权
2.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 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D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3. 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