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口的特点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精品文档-------------------------------------------------------- 流域自然概况1 .自然概况及特点青海、四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包括内流区4.2万km)。

与其他江河不同,22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1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200mm,其中年平均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万km。

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的面积约15.622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在。

,仅占全国580亿m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流域内人,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河川径流总量的2%,仅为全国耕地亩均324 m25%;耕地亩均水量均水量593m,为全国人均水量的33。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17%水量的39.1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黄河的主要特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一、水资源贫乏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

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1/20。

人均径流水量为全国人均水量的30%,耕地平均水量为全国平均水量的18%。

二、地区分布不均黄河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兰州以上以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

兰州以上控制流域面积占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30.5%,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占花园口径流量的57.7%;龙门到三门峡区间,流域面积占花园口以上控制面积的26.1%,年径流量占花园口径流量的20.3%;兰州到河口镇区间集水面积16万平方公里,由于区间径流损失,河口镇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反而小于兰州站。

年径流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匀,还表现为径流深由流域的南部向北部递减。

大致为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分水岭一线南侧,降水丰沛,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产流最丰沛的地区;流域北部经皋兰,过海源、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的西北部,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径流最贫乏的地区;流域中部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25~50毫米,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三、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大黄河龙羊峡以上,大部分为高寒草原,湖泊沼泽多,水的自然涵蓄能力较好,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相对比北方一般河流小;干流各站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为3~4,支流达5~12。

中游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地区的中、小支流年际变化更大。

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

河川径流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因年降水量主要集中于6~9月,故河川径流量主要集中于7~10月。

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

3~6月份因降雨量小,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0%~20%,陇东、宁南、陕北、晋西北等黄土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些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80%~90%,3~6月的径流量所占比重更小,有些河流基本上呈断流状态。

黄河入海口黄蓝原理

黄河入海口黄蓝原理

黄河入海口黄蓝原理介绍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之一。

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流域的最后一段河流,在这里黄河的黄色河水与大海的蓝色海水交融,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色,也使得入海口成为了旅游胜地。

黄河入海口的地理特点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面积约为2114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入海河口湿地。

这里是黄河的终点,黄河水在这里汇入渤海。

由于黄河沿途经过多个地质断裂带,沉积物丰富,使得入海口地形不断变化。

入海口河道的变化1.分为三个大河道:北道、中道和南道。

北道也称为“贮真河”,中道也称为“贮水河”,南道也称为“贮积河”。

2.每个河道的水流速度以及运沙能力都不同。

北道水流湍急,运沙能力最强;中道水流温和,运沙能力适中;南道水流平缓,运沙能力较弱。

入海口的河口湿地1.河口湿地是指河口以及湿地的边缘地带,是海水与淡水相交的地方。

黄河入海口的河口湿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独特,是许多鸟类、动物和植物的乐园。

2.河口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可以净化水体、保护海岸线、改善气候、提供栖息地等。

黄河入海口的黄蓝原理黄河入海口的黄蓝原理是指黄河的黄色河水与大海的蓝色海水在入海口交汇时,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使得这里的水色由黄变蓝。

黄河的泥沙1.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泥沙河流,每年输沙量约为45亿吨。

这是由于黄河流域的土壤含有丰富的黄土和粘土。

2.黄河的泥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入海口的生态系统提供养分。

黄河和海水的交融1.当黄河的黄色河水与大海的蓝色海水相遇时,由于泥沙的沉积和海水的搅拌,水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2.根据悬浮物的含量和颗粒大小,水色可能会从黄变成浑浊的褐色、暗绿色,最终趋于蓝色。

这种变化是由泥沙和海水在水体中混合所引起的。

影响因素1.季节因素:不同季节,黄河的水量和泥沙含量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黄河入海口的水色。

2.潮汐因素:入海口的潮汐也会对水色产生影响,潮汐的变化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和混合程度发生变化。

黄河知识

黄河知识

1.黄河有别于其他江河的特点是什么1)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5公斤。

黄河水量的56%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却来自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2)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每年约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干流。

3)河道形态特殊由于长期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历史组名的“地上悬河”,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6米,高的达12米。

黄河洪水全靠两岸堤防抵御。

4)洪水灾害频繁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年终,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目前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豫、鲁、皖、苏、冀五省,范围达12万平方公里,人口8755万。

5)管理体制独特历史上黄河下游治理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于1933年设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直属中央政府。

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1950年1月,政务院军顶设立流域性黄河水利委员会,统筹黄河治理开发。

目前在全国七大流域机构中,黄河水利委员会是唯一直接管理下游河道及防洪工程并担负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等任务的流域机构。

2.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完整治河方略的是谁?西汉时期,贾让提出了一篇保留至今的,也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治河策》,阐述了自己的治河见解。

由于它包含三种治河方策,被人称为“贾让三策”。

上策是人工改道,中策是分流,下策是加高增厚原有堤防。

3.治河先贤中,是谁第一次把治理泥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就治理泥沙而言,哪些人作出了突出贡献?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他提出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就泥沙而言,除了潘季驯,作出突出贡献的还有李仪祉、王化云和钱宁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山川秀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 山川秀美

治理措施
植树造林,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 黄的根本

一、黄河概况——分界处
河口


游河
渭河



一、黄河概况——景观
黄河入海口
龙羊峡大坝
宁夏平原
悬河 壶口瀑布
二、黄河特点 ——含沙量大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数以 百万亩计的森林、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材料二:
《母亲河》
——黄河
一、 黄河概况——源头和注入
全长5400多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一、 黄河概况——流经省份
黄 河 干 流 流 经 的 省 区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
豫、鲁(共9个)
一、 黄河概况——流经


流 经 的 地 形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平原、 高原、山地、丘陵内蒙、古盆高原地)华为主的 独立地形单元,以山黄脉土高和原 河北平流作为 分界线青。藏高如原青藏高原。 原
根据两则材料,完成填空,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
人为:滥伐滥垦导 致植被 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 自然: 夏 季多暴 雨
二、黄河特点 ——下游形成“地上河”
每年4亿吨泥沙淤积,


下游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



地面
二、黄河特点
河口
中 游
桃 花 峪
上游特点: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中游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下游特点:下游形成“地上河”。
三、黄河的开发和治理
活动方式:4人小组合作探究,选出 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流域自然概况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 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十万里内有哪些著名的河口?

十万里内有哪些著名的河口?

十万里内有哪些著名的河口?一、松花江河口松花江,中国第二大河流。

它发源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市境内的长白山北麓,向东南流经吉林省、黑龙江省,最后在哈尔滨市注入鄂霍次克海。

松花江河口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这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既有大河流的雄浑壮美,又有海湾的宽阔辽远,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河口景观。

河流注入海洋时,形成了一片广阔的河口湿地,成为各类水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是观鸟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无论是河流、海湾还是湿地,都为这个河口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珠江河口珠江,中国第三大河流。

它发源于中国江西省高安县,流经广西、广东等地,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河口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广州市的主要海上门户之一。

这里是一个繁忙的河口交通枢纽,承载着珠江流域的巨大经济和物流压力。

河口周围,有许多港口、码头、航道等设施,为海上航运提供了便利。

珠江河口的景色同样迷人,蓝天、碧海、金沙,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三、黄河河口黄河,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也是中国第二长河。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向东流经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六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河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境内,是黄河与渤海交汇的地方。

黄河河口的地理条件特殊,潮汐的影响使得这里既有宽广的河岸,又有起伏的沙丘。

这里的天空常常被黄色的沙尘弥漫,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河口风貌。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无疑让这个河口具有了更多的意义。

四、长江河口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长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安徽、江西、上海等省区市,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河口位于上海市奉贤区,是长江的最后一站。

这里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长江潮汐的影响使得河水与海水交融,形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河口湿地。

无论是游船漫游长江,还是品味长江口特色美食,都能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感受。

五、辽河河口辽河,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章丘市钢城区东南的松山森林公园,向南流经辽宁、河北两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初中地理知识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初中地理知识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知识点的认识】
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 3472 千米,流域面积 38.6 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 51.3%.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 1206 千米,流域面积 34.4 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 45.7%;中游河段总落差 890 米,平均比降 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 30 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 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 786 千米,流域面积仅 2.3 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 3%;下游河段总落差 93.6 米,平均比降 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 3.5%.
【命题的方向】
例:黄河的下游“地上河”位于华北平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
解答: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
故答案为:下;华北;中.
点评: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理解记忆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走大量泥沙,以致下游形成了洪涝多发的“地上河”.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河口的特点可以用“黄河口、大油田、红色圣地、黄金海岸”来概括。

黄河口。

黄河在垦利境内109公里,年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是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

垦利县现有土地面积313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5.3亩,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5倍多,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 8 个城市的 28 个县 ( 区 ) 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 4.4×
10 4 km 2 , 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是一个资源丰富、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同时又是正在建设中的山东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在实施
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和山东省两个跨世纪工程(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和建设“海上山东”)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