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玉米病虫草害_Optimized
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

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玉米病虫草害是玉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综合治理玉米病虫草害是保障玉米生产稳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综合治理技术以及综合管理的角度,探讨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方法。
一、预防措施1. 种植优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首要措施。
通过选育抗病虫害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
2. 土壤改良:保证土壤肥力和培肥质量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加强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建立健康的土壤生态环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3. 合理种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和生长环境条件,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的种植方式。
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空气流通,降低玉米病害的发生。
4. 均匀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要,科学施肥,确保营养均衡,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
5.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打破病原体的生物周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在玉米连作的土壤上适时轮作其他作物,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综合治理技术1. 防范灾害发生:根据气象预报和病虫害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预防灾害的发生和扩散。
在连续多日阴雨天气时,及早采取草药灌根、化学药物喷洒等措施,减轻病虫害的影响。
2. 种植技术: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求,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保证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通过种植密度、间作种植等技术手段,调整玉米的生长环境,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
3.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引入寄生性天敌对玉米害虫进行控制,使用优质杀菌剂对玉米病害进行防治等。
4. 合理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具体病虫害类型,合理选择药剂,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频次,降低残留物对玉米的影响。
5. 技术培训: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玉米病虫害的认知和防治能力,提高综合治理的效果。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0
农业防治为主
防治措施
•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经济有 效的措施。
•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密植,降 低田间湿度。施足基肥,适期追肥,氮、 磷、钾肥合理配合。
• 利用该病存在阶段抗病性的特性,适期 早播可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 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 行多次再侵染。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9
发病条件
发病规律
• 感病品种是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 7-8月份温度偏低,多雨高湿,日照不足,均 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 北方各玉米产区,6-8月气温大多适于发病, 降雨就成为大斑病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
• 清除菌源,及时处理带病秸秆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1
药剂防治
防治措施
• 可选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 也可选用10%世高、或70%可杀得、50%扑 海因、50%菌核净等药剂。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2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小斑病是温暖潮湿玉米栽培区的重要叶部 病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1玉米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2玉米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3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重要叶部病害
玉米(杂粮) 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防治 ppt课件
1
玉米病害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 • 病玉米锈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黑粉病
玉米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玉米常见病虫害有哪些玉米常见病虫害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防治方法:使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液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使用2%阿维菌素3000倍液,可防治玉米叶螨;使用2%阿维菌素3000倍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等。
一、玉米螟1、玉米螟又被称为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常见的虫害,它会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玉米螟全年一般发生2-4代,在海拔低、温度高的地区,发生代数更多。
2、成虫一般喜爱在夜间活动,飞翔能力比较强,具有趋光性,寿命为5-10天,喜爱在离地50cm以上、生长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
3、玉米螟幼虫孵出后,刚开始会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玉米植株,刚孵的幼虫,能吐丝下垂,并借助风力飘移到邻株,使邻株造成危害。
二、黏虫1、黏虫又被称为麦蚕、五彩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粮食作物与牧草作物的常见害虫,危害玉米比较严重,黏虫是一种迁移性、多食性、暴发性的害虫。
2、发生黏虫与温度、湿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成虫产卵适宜温度为19-25°C,当温度达30°C以上时产卵会受影响。
3、如果湿度越大,就越有利于成虫产卵,尤其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下,更有利于成虫产卵、卵孵化、幼虫发育。
三、棉铃虫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又被称为青虫、钻心虫、棉铃实夜蛾等。
四、蚜虫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主要在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玉米心叶上,抽穗后主要危害穗部,吸收玉米汁液,妨碍其生长发育,还会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其分泌物会将花粉粘住,影响玉米散粉,此外还会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导致玉米减产。
五、玉米叶螨玉米叶螨又被称为红蜘蛛,危害作物种类较多,主要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作物叶片会由黄色变为白色并枯死,会严重影响玉米灌浆进程,导致产量减少。
六、防治方法1、使用2000-2500倍液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者使用1000-2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或者使用1500-2000倍液25%灭幼脲,喷洒玉米植株,可有效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生长期内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1.玉米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生长期内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最容易在潮湿或雨水较多的年份出现。
玉米灰斑病发病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变成灰白色,并且叶子上的感染部位会变得边缘模糊。
为了防止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为重要,所以选择兼具高产和较好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非常必要。
(2)密植。
密植能够增加玉米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清理农田。
在种植时,应该对农田进行清洁,清除掉杂草和玉米秸秆等田间垃圾,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若病害已经出现,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同样容易在潮湿或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生。
锈病初期在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或灰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斑点渐渐变成红色或棕色,并产生黑色胶体。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范。
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早期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恰当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植物的抗病力。
(3)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病斑呈现黑褐色,腹生子囊菌产生的黑色链状子囊壳群棒棒糖,摇晃发出“吱吱”声,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赤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田间。
在玉米收获后,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秸秆等植物遗留物,防止病菌滋生。
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全球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病虫害一直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下面将从玉米的常见病虫害入手,谈一下其防治措施。
一、玉米叶斑病防治玉米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初期常在叶背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圆形、卵圆形至不规则多角形斑点。
有时边缘还有黑边或灰边,中间逐渐干枯。
在严重的病情下,叶片甚至会附有粉末状植物病菌。
防治措施:1.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翻耕,充分晒干,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
2.及时清除杂草,保证农田的通风和光照。
3.及时松土,并向受灾植株的根部施以有机肥和磷酸铵。
4.若发现病情较轻,及时用10%氧化汞乳油500倍液喷施,可以减轻病害。
5.病情较为严重时,需要使用专用真菌杀菌剂进行防治。
玉米斜挂病又称玉米腐烂病,是由土壤中的致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玉米受到侵染后,部分玉米植株突然死亡,并向下倾斜,形成斜挂状态,通常受到定义的玉米斜挂病防治重点。
1.春耕、秋耕要深耕,同时施以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2.清除田间零星植株及不良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滋生与繁殖,避免病害发生和传播。
3.在播种前进行培土,每亩施入磷肥超过3公斤,铵肥2公斤以上,并深度达到10-15厘米,以促进玉米植株的根系生长。
4.在玉米苗床泡种时,可在水里加入銅銅片,每公斤玉米加入50克50%氧化铜粉剂,浸泡30分钟,可减少玉米斜挂病的发生。
玉米花叶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气温高、湿度大的时候。
玉米花叶病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芽、叶和灌木的茎。
1.注意施肥,避免过肥或缺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平衡。
2.采用多次喷洒农药的方法,使用具有良好杀菌和抗菌能力的农药,如21%多菌灵乳油等。
4.定期清理农田,减少死树叶和腐烂植物的堆积。
及时清除枯枝败叶,保持农田干净整洁。
总之,针对玉米的病虫害,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遭受病虫害危害既能导致产量降低又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来保障玉米的生产。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一)玉米赤霉病1、播种前选用健康种子,避免使用带病种子;2、田间栽培中保持田间良好通风环境,水分控制得当,避免玉米赤霉病菌由空气传播;3、避免连作和轮作中间间隔太短以减少病菌的滋生,种植玉米前不要选择过去几年死亡玉米茎秆清场的田地。
(二)玉米灰斑病1、采取无菌播种、消毒土壤等措施;2、种植抗灰斑病优良品种或使用灰斑病菌侵染率低的种子;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玉米草丛,留适当通风间隙,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
(三)玉米叶枯病1、除去死杂草,及时清除同时受害的茎叶和穗部,避免病害扩散;2、采取清理农具消毒,交错种植,用轮作避免同作区内连作。
二、虫害防治(一)玉米飞虱1、采用无农药、无公害的玉米绿色工程方案,其针对飞虱危害特点结合玉米生长习性,采取锄草、中耕、轮作、间作等措施达到控制虫害的效果;2、在玉米套作种植仓鼠豆、芝麻、独脚金等植物可以降低飞虱的密度,减少病害程度;3、在玉米壮苗期适时进行农药防治,防止虫害发生和严重危害,但要保证使用药剂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二)玉米螟1、筑造玉米螟监测站,及时监测玉米田中的虫情,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2、采用最小化施药方式,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3、选择早熟品种,注重田间管理和排水施肥等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案,还需要有关依法治农和农民的素质素养提高,同时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才能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和稳定。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Zixunta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孟庆娟
1.玉米主要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 发病始于下部叶片, 逐渐向上发展。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 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 锤形的大斑。 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 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 ②农业 措施。 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 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 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 用 40%克瘟散 乳剂 500~1 0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甲 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喷雾。 必要时隔 7d 左右, 再次喷药防 治。 1.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 区,小斑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植株抽雄后为病害发生高峰 期。 基本症状: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 穗,病斑受叶脉限制。 病斑为褐色椭圆形,叶边缘呈现赤褐色,病斑 之中具有同心轮纹,潮湿环境下形成黑色霉状物,甚至可以导致茎 秆折断、果穗腐烂。 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与休眠菌丝体的形式在 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凭借气流、风雨进行传播。 发病条件:最佳温度 为 26~29 ℃。 形成孢子的最佳温度为 23~25 ℃、 相对湿度超过 90%。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 二是切实加强田间 栽培管理。 深耕降低带菌量;将下部病叶、老叶摘除,降低田间相对 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抗病力。三是化学防治。发病之初 喷施 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每隔 7~10 d 喷施 1 次,连续喷施 2~3 次。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 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比较严重。 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 芽,并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的症状。 基本症状: 病株果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受害后期,果穗苞 叶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 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 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 雄穗受害后主要是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 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雄穗受病原体刺激后畸形生长。主要以 土壤带菌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外,种子、粪肥同样可以传播。 发病条 件:土壤含水量在 12%~29%,侵染适温为 20~30 ℃,25 ℃为最 佳。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 二是加强田间栽培 管理。 将病株及时拔除,降低土壤带菌量,进行轮作,并适当对播期 进行调整。 三是进行化学防治,将种子用种衣剂或悬浮剂包衣。 2 玉米主要虫害 2.1 玉米旋心虫 又称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 大多发生在华北、东北、华 南、华东等地区,主要对玉米产生危害,同时还能够对谷子和高粱 以及部分杂草等产生危害。 2.2.1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 5~6 mm, 全身具有黄色细毛。 复眼、头、前胸、鞘翅、足分别为黑色、黑褐色、 黄色、翠绿色和黄色,体宽比体长大。 中间与两边存在凹陷,没有侧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列举了玉米十大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
病叶上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做好病毒和真菌病害的防治措施。
二、玉米穗腐病玉米穗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穗部。
病穗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病斑,并迅速扩大蔓延。
防治方法包括适当改变种植密度、注意病害的早期发现和采取化学防治手段。
三、玉米秧苗病玉米秧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幼苗。
病苗株上出现黄色斑点和白色霉层,幼苗生长缓慢,苗期容易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用种子处理剂处理种子、选择抗病品种等。
四、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茎和穗部等。
病叶和病穗上出现红褐色的锈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玉米的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等。
五、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和茎部等。
病叶和病茎上出现灰褐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玉米的营养管理和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等。
六、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根系和地下茎。
植株根系出现红褐色的坏死斑,并逐渐变黑。
防治方法包括用含锌的肥料施用和改善土壤排水条件等。
七、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蚜虫传播。
病株出现黄化、畸形和凋萎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巡查和清除病残体、控制蚜虫的数量和选择抗病品种等。
八、玉米夜盲病玉米夜盲病是由缺素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引起玉米叶片的黄化和干缩。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选择适合的种植地点等。
九、玉米腐心病玉米腐心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茎和秆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发生面积(1000公顷)
防治面积( 1000公顷)
Other Insects (其他虫 害)
辽宁春玉米田病虫害发生和市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发生面积 (1000公顷) 防治面积 ( 1000公顷)
Sphacelotheca reiliana (丝 黑穗病) Helminthosporine sp. (大 小斑病) Septoria & Cochliobolus Leaf spot(叶斑病) Fusarium & Pythium Stem base disease(茎基腐病 ) 三维柱形图 5 Maize Borer of 1st generation(一代玉米螟 ) Maize Borer of 2nd generation(二代玉米螟) Army worm (粘虫) Maize Aphids (玉米蚜) Cotton worm (棉铃虫) Small cutworm (小地老虎)
虫口
药剂防治 - 美除 30-40毫升/亩, 对水稀释后,灌注
雄穗, 雌穗花丝基部.
玉米 ( 包括甜玉米) 病虫害防治方案
整地 播种期
生育期
苗期 (初期)
苗期 (后期)
抽穗期
扬花授粉期
灌浆期
玉米收获期
为害程度
重 轻
病虫害
不使用农药
玉米螟
(Corn borer)
功夫 30-50毫升/亩 美除30-40毫升/亩
•
放置振频诱虫灯
物理防治 提倡利用害虫对环境条件中各种物 理因素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杀灭害虫。大面积推 广灯光诱杀,简便易行,效果好。
亚洲玉米螟药剂防治时间和方法(2)
1, 玉米心叶末期( Late Vegetative
Stage)是防治玉米螟的最关键时机. 确定玉米心叶末期( LVS)
下的黄白嫩叶逐片展开, 展开2-3片后,即露出 幼嫩雄穗,为心叶末期.
行间杂草从生
3.无风或微风天喷药,大风不能喷药。
玉米行间除草效果
玉米田行间除草
防护罩种类和使用
山东夏玉米田病虫害发生及市场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Sphaclotheca reiliana (玉米丝黑穗病) Helminthosporine (大小 斑病) Other Disease (其他病 害) 三维柱形图 4 Maize Borer (玉米螟) Army worm (粘虫 ) Small Cutworm (小地老 虎)
(2)大面积轮作 能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 (3)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每1公斤玉米种,用1.5-2 毫 升3.5%满适金拌种;拌种凉干后播种。
适乐时处理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瓜果腐霉菌 (Pythium spp)
对照
玉米丝黑穗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以种子带菌为主。散 落在土壤中的病菌能存活1年,冬孢子深埋土内 可存活3年.冬孢子萌发后以双核菌丝侵入玉米 幼芽,从种子萌发至芽长1.5cm时,是最适侵 染期。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成虫晚上羽化,夜晚飞出活动 ,飞行力强,成虫有趋光性和较 强的性诱反应, •一般羽化后当天交尾,1~2天 后产卵。产卵前必须饮水。 •卵均产在叶背面,3~5天后孵 化。 •幼虫蜕皮四次共五龄,幼虫期 20~30天, 一般在被害部位附近化蛹。6~10 天后羽化为成虫。
幼虫(Larvae)
先正达甜玉米中亚洲玉米螟发生期
Chenopodim album (藜)
Echinochloa crusgalli (稗草)
Amaranthus retroflexus(反 枝苋) Cyperus rotundus(香附子)
玉米田主要禾本科杂草
马唐
绿狗尾
牛筋草
稗草
玉米田主要阔叶杂草
苋菜
藜
龙葵 马齿苋
玉米田一封一杀
时间:小麦收获后,免耕播种玉米、大豆等下
丝黑穗病菌 (Sphacelotheca reliana)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玉米大斑病: 在田间,受在的玉米一般从玉米的下部 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 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 缘褐色斑点,后期病斑常出现纵裂现象,多数病斑连片 后叶片变黄枯死。严重时整株变黄早枯,在春玉米区, 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 发展迅速,易大流行。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以抽雄灌 浆期发病严重,主要为害叶片、但苞叶、叶鞘也能受害 。在叶片上病斑较小,但数量比大斑病多。
防治措施:
(1)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实行 轮作。 (2)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温发酵用作堆肥。 (Northern Leaf Blight ) ( Southern Leaf Blight ) (3)药剂防治 ,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 敌力脱1500-2000倍液, 发病严重田块可再喷一次。
亚洲玉米螟在中国发生及其分布
1 generation 2 generation 3 generation 4 generation 5 generation 6 generation 7 generation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形态特征及其危害
成虫(Adult moth)
玉米田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 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玉米瘤黑粉病 亚洲玉米螟
主要虫害
玉米茎基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分生孢子和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孢囊,在病穗,或 在寄主病残体及土中越冬。来年.分生 孢子萌发,通过根部或根茎部的伤口 侵入玉米,引起苗枯。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大斑病,小斑病 (Helminthosporin sp.)
敌力脱
敌力脱
1500-2000倍1500-2000倍
茎基腐病
(Fusarium & Pythium)
克无踪
满适金 1.5-2毫升/1公斤种子
杂草
克无踪
(行间除草)
+金都尔 (一封一杀)
注:本喷施方案为建议性,有些产品正在登记; 应用时按产品标签推荐方法施用
心 叶 末 期 抽 丝 期
Maturity Type
Varieties
先甜5号( 80D)
47天 KARATE
14天
19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先甜1号 ( 85D)
49天
14天
22天
22天
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治方法(1)
• 消灭越冬虫源
越冬幼虫羽化以前,处理玉米、高粱、棉花 等越冬寄主的茎秆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越冬 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 .
一杀一封田间无草害
玉米田行间除草
时间:夏季作物玉米、棉花等行间杂草种类多 ,数 量大,生长快,人工除草劳动强 度大,速度 慢,不能及时消除草害, 影响作物生长。 药剂:亩用克无踪水剂150-200毫升;每喷雾 器水加克无踪50毫升(两大瓶盖药液) ,每亩不少于三喷雾器水,喷头上要加 装防护罩,避开作物苗,均匀喷施在杂 草上。 要点: 1.喷雾器不漏水,喷头上要加装防护罩;不 能使用机动弥雾机。 2.玉米5叶期后,棉花株高50公分后施药, 避开作物茎叶。
玉米瘤黑粉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 上越冬。来年.适宜气温和湿度时, 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 播,玉米受虫害或抽穗前后有利于孢 子萌发侵染。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及时清除病株, (3)加强栽培肥水管理,及时防治虫害
玉米黑粉病菌(Ustilago maydis)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部
华北玉米区种植面积
000公顷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玉米 山东 2066.7 河北 2577.4 北京 87.2 天津 146.5 河南 2320 山西 891 陕西 999.9 甘肃 503.5 宁夏 155.1 青海 1.8 辽宁 1333
(2)大面积轮作 与其它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能有 效地控制该病发生, (3)拔除病穗,要求在出现灰包并尚未破裂之前进行 ,集中深埋或烧毁。 (4)种子处理 ①温水浸种。用45—55℃温水浸种5分钟后接着闷种 ,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 ②药剂拌种。每1公斤玉米种,用2.5%适乐时1毫升 加5%烯唑醇3毫升拌种;拌种后播种。
玉米
黄淮海夏玉米区杂草分布及市场
Digitaria sanguinolis (马唐)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七五 八五
Eleusine indica(牛筋草)
Acalypha australis (铁苋菜)
Porturaca oleracea (马齿苋)
Setaria viridis (绿狗尾)
- 在田间取样(见左照片), 剥去外边绿叶, 将剩
药剂防治 - 功夫30-50毫升/亩 拌细沙灌 (喇叭口)心叶
亚洲玉米螟防治时间和方法(3)
2, 玉米抽丝期( Silking Stage)是防
治二代三代玉米螟严重危害的有利 时机. 在玉米抽丝初期(20-40%) - 调查玉米的剑叶, 雄穗, 雌穗花丝上的
茬作 物,田间部分杂草已出土
药剂:亩用克无踪水剂100-150毫升 + 土壤 封闭剂金都尔50-80毫升,用水稀释至 50公斤,均匀喷施于杂草和地表
麦收后,田间杂草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