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合集下载

二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

二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

❖ 百柱厅内景复原图
❖ 柱头,柱基座运用多样化的雕塑手法,人首翼牛像源自亚 述,叶形装饰和钟形基座引自埃及,凹槽矩形柱和涡旋形 饰则源于希腊。只有双牛头或双马头柱头是帕赛玻里斯的 独有风格。
百 柱 殿 的 人 首 翼 牛 像
公元前330年,帕赛玻里斯被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摧毁。
——END——
建立壮丽的都城和宫殿。
❖ 参考课本26页
萨艮二世王宫
❖ 萨艮王宫
亚述皇帝萨艮二世所建造的宫殿。 建在高18米,边长 300米的长形土台 上。
台基的四层颜色具有象征性,第一层是黑色,象征阴间; 第二层是红色,象征人世;第三层蓝色,象征天堂,第四 层白色,象征太阳。在这里,从阴间到天堂乃至太阳是一 个逐步的上升的过程。
❖ 东面有坡道供车马上下 宫中210个房间围绕成30个院落,布局分区明确 南面宫内有一个边长92米的方形大院 东面为行政用房,西面为神庙。
❖ 萨艮王宫
宫门设四座方形塔楼,塔楼间有三座拱门。
满贴琉璃面砖,墙上部作雉堞(古代城墙的 内侧叫宇墻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 (zhìdié),是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
陶钉
5. 参考课本24页
沥青
石板
硫璃
乌鲁克的土墙饰面
墙面浮雕
三、琉璃饰面: 1、浮雕题材:动物,植物或者几何纹样, 都是程式化的。 2、图案底色是深蓝的 浮雕是白色或金黄色
琉璃装饰的墙面
新 巴 比 伦 城 的 伊 什 达 门
3、构图两种:
一种以整面墙为 一幅画,上下分几段 处理,题材横向重复 而上下各段不同。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 的建筑
(约BC3500年——后7世纪)
一、背景:
❖ 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希腊文),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 河,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气候干燥,多沼泽.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的建筑

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的建筑

2.1 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2.11 主要建筑类型 主要建筑类型——住宅和宫殿 住宅和宫殿 在造法上,住宅和宫殿一般用土坯砌墙, 墙体厚重。住宅是内院式的,房间从四面以长 边对着院子。由于当地夏季酷热而冬季温和, 主要卧室则朝北。 宫殿通常有串联的或并联的三个院落。包 括:行政部分、居住部分和服役部分。 宫殿和庙宇的大门的形制:一对上面有雉 宫殿和庙宇的大门的形制: 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
乌尔的月神台
伊仕达城门
2.3
萨艮二世宫殿
公元前9-7世纪是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 的极盛时期,对外贸易发展,建立了君 主专制制度,激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次 飞跃,建筑了最重要的建筑遗迹萨艮二 世王宫。 宫殿占地大约一万七千平米,整个宫殿 重重设防,有210个房间,30个院落。 宫殿西部有庙宇和山岳台,台是两河流 域的式样,宫殿基地大约43 m见方。共 四层,黑色——阴间,红色——人世, 蓝色——天堂,白色——太阳。
萨艮二世王宫
2.4 帕赛玻里斯
公元前8世纪中叶伊朗高原上一些民族强大起 来,公元前612年灭了亚述,并吞并了一些其 他国家,拥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利,他们便开始 大兴土木,宫殿极其豪华。其中有代表性的两 个宫殿:超觐殿和百柱殿。 朝觐殿:四角有塔楼,十分华丽。62.5m见方, 朝觐殿 36根柱子,高8.6m,柱子只有高度的二分之一, 中心距殿内纵横相等,都是8.74m,结构面积 只占5%。 百柱殿:地平叫前面的高出3m,68.6m见方, 百柱殿 石柱100根,高11.3 m,柱距6.24m。
结构逻辑是反映在建筑物形象中的结构的 脉络。包括整体的,也包括各个构件。它 并不完全是真实的,但一定应该是合理的。 它要求建筑物构件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在外 观形式上符合结构的原则,反映它们在荷 载传导体系中的作用。结构逻辑保证建筑 物形象的易明性和条理性,保证它的理性。 它是关于建筑艺术的 形象判断和理性判断 的结合点之一。

2第一篇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

2第一篇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
5·波斯帝国
·公元前539年-前4世纪 ·代表建筑:波斯波里斯宫
§ 2 ·1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概况
三.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特征 1· 以生土为主要筑概况
三.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特征 2·世俗建筑占主导
§ 2 ·2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实例
一.观象台
2· 萨尔宫王宫 · 亚述帝国萨尔贡二世的王宫 · 平面: 不对称 不居中 无明显轴线关系 · 观象台 · 城门:人首翼牛象
3·新巴比伦城
·伊什达门
· 空中花园 考古资料: 平面矩形 约275×183米2 古希腊学者狄奥多罗斯的描述: 建在越上越小的台阶上 ,由石拱廊支 撑,组成剧场般的建筑 。远看宛如悬在 空中。
第二章:两河流域和伊朗 高原的建筑
§ 2 ·1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概况
一.地理环境
巴比伦
苏美尔
§ 2 ·1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概况
二.历史文化背景 1.文化特色 ►宗教为原始拜物教
►与周围地区交流频繁
►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
§ 2 ·1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概况
1·苏美尔 - 阿卡德文化
·约公元前4500-前1758年 ·代表建筑:城市、宫殿、观象台
4·帕赛玻里斯宫 ·平面
大台阶 → 城门楼 → 接待厅 →百柱厅 ·柱 ·雕刻化
§ 2 ·2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实例
一.观象台 ·型制
§ 2 ·2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实例
一.观象台 ·与金字塔的区别
§ 2 ·2 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实例
观象台
古代西亚人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 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常建于一大平台上,外 形呈阶梯形。四角正对方位,内心为实心砖 砌体。一般四面设坡道,或直通顶层,或盘 旋而上,顶上设有庙或祭坛。星象学家在其 上观测天象,预卜吉凶,耕稼农事,传达神 的旨意。

第二章 两河流域建筑

第二章 两河流域建筑

观象台 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 建筑物。山岳台或天体台是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层高台,有坡道或 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 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集中高耸式构图 •高耸庄严的塔和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 •7层 颜色 •同埃及台型金字塔的某种渊源
一、范围及时期
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包括早
期的阿卡德一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 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一前16 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前7世纪)、新巴 比仑王国(公元前626~539年)和波斯帝国(公 元前6~前4世纪)。
古代西亚洲地图
古代西亚洲地图
古巴比伦帝国国界
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公元 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 至征服了上游。公元前900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 国建立了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 专制的亚述帝国(Assyrian),并开始兴建规模宏 大的城市与宫殿。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 述,建立新巴比仑王国,巴比伦城重新繁荣,成为 东方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 国所灭。
琉璃砖墙上的雄狮
琉璃砖墙上的公牛
琉璃砖墙上的怪兽
凡是纯正的建筑风格,它的装饰因素往往能同结构因素和构造因素结合
琉璃砖墙上的文字
琉璃砖墙上的战士
琉璃砖墙
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
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服 了埃及之后,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 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 下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 都城,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 一个国家,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 是萨艮王宫。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山岳台
1.当代居民崇拜天体,从东部来的 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 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 在高高的台子上,形成了一种 叫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两河 流域平原上高耸的塔格让人感 到庄严,甚至神圣。当地居民 的天体崇拜也采用了这种高台 建筑物,后来又发展为星象台。

名词解释 星象台: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 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或天体台是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 层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 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 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两个仪典大厅、后 宫、财库之间以“三门 厅” 为联系,中央为

待厅和百柱厅,东南 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
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
整齐但无轴线关系。

帕赛玻里斯宫殿的墙裙、台基、台阶、门窗和壁龛的边 框等用石材砌筑或贴面,正面入口前的大台基和106级大 台阶上,侧面刻着从各部落来朝的人的行列,他们恭敬 地走向大门——“万邦之门”,大门形制和萨艮王宫的 大门很相似,高18米,门洞前言两侧也有一对五腿兽。

二、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两河流域中下游是冲积平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因此主要的建筑材料为黏土和芦苇,有时候也会用乱石 垫基础。早在公元前四千纪之末,就有了拱券技术,但 因为缺乏燃料,矿的产量不够,所以拱券结构只用于仓 库、坟墓和水沟。而住宅、宫殿和庙宇只在门洞上发券。
住宅和宫殿的形制特点


3.成就:在这个区域内,世俗建筑占着主导地位,发展了 多种建筑形制和吩咐多彩的以土为主要材料的装饰手法, 达到很高水平,多古代和中世纪的建筑文化做出了重大 的贡献。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圣才出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圣才出

第2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一、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1.主要的建筑类型(1)土坯墙公元前四千年起,大量使用土坯砌墙。

在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的土坯墙上,砌垂直的凸出体,其中方的凸出体作为加强墙垣的措施而长期保留下来,常用于住宅和宫殿,墙体厚重。

(2)券拱结构只用于仓库、坟墓和水沟,住宅、宫殿和庙宇只在门洞上发券。

(3)房顶在土坯墙头排树干,铺芦苇,再拍一层土。

(4)住宅房间从四面以长边对着院子。

主要卧室朝北,有浴室,用砖铺地,设置下水道。

(5)宫殿①通常有串联的或并联的三个院子,一个是行政部分,一个是居住部分,一个是服役部分,有些宫殿还有一个神堂院子;②平面布局没有完整的构思,但是渐渐有追求对称和整齐并突出大殿和圣堂的趋势。

(6)门2.主要的建筑形制(1)山岳台①由来东部山区崇尚山的居民把庙宇称为“山的住宅”,将庙宇造在用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上,形成山岳台。

②特征a.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b.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神堂,但是比较小;c.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③作用既使人感到庄严神圣,又可以成为聚落标志,引导荒漠中的行旅。

(2)星象台(天体台)①特征其形制与天神崇拜的宗教观念相合,建造方法仿照山岳台。

②作用人们可以在高台上向天神祈祷,和天神沟通。

(3)分布二、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两河流域下游古代建筑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饰面技术及其艺术传统。

1.饰面艺术的起源和演变(1)起源公元前四千年,为防止重要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受到暴雨侵蚀,人们将陶钉楔进土坯,以增加砌体的强度,并在陶钉底面涂上红、白、黑三种颜色,组成图案。

(2)演变①沥青公元前三千年之后,多用沥青保护墙面,再贴上各色石片和贝壳形成装饰图案。

②石板土坯墙下部用砖、石垒或石板贴面,做成墙裙,在墙的基脚部分或墙裙上作横幅浮雕。

③琉璃砖约公元前三千年,琉璃成为两河流域下游的主要饰面材料,它防水性能好,色泽美丽,不需采集,流传到上游地区和伊朗高原。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术成就
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 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 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材 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材 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集、技术、艺术、功能 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方法 于一体,反映建筑的结构逻辑。 在建筑形式和结构上亚述人创造的拱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梁 柱结构基础上的重大进展 。
1. 古埃及卡纳克·阿蒙太阳神庙平面图、大门立面示图。 2.萨艮二世王宫大门立面、帕赛玻里斯大殿柱头 作业要求:
1. 1 图纸规格均为A4不透明白纸。 A4 2. 参照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的插图及照片,加以适当 概括, 徒手绘制。 3. 要求所有字迹,线条均先用铅笔打稿,并保留铅笔稿,再用墨 线徒手绘制。 4. 要求构图均衡,比例准确,线条清晰,图面整洁。
空中花园: 爱情故事: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米底公主米梯斯 思乡病 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 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 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 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 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 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
‘那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御花園,離地極高,土人高過頭頂, 那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御花園,離地極高,土人高過頭頂, 那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御花園 高大樹木的懸根由跳動的噴泉灑出水沫澆灌’ 高大樹木的懸根由跳動的噴泉灑出水沫澆灌’。 ——对空中花园的描写 ——对空中花园的描写
(4)帕赛玻里斯(Persepolis)王宫
型制:依山建于高12米,面 积约450×300m的大平台上。 大体分三个区域:北部是两 个仪曲性的大殿——接待厅 和百柱厅,东南是财库,西 南是后宫,三者之间以一个 “三门厅”作为枢纽,布局 整齐但无轴线关系。仪典大 厅的柱长细比很大,石柱雕 刻精致,艺术水平很高,但 有损建筑的结构逻辑。

外国建筑史-ch02两河流域建筑

外国建筑史-ch02两河流域建筑

饰面技术
住– 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体的建筑物,为多层高台, 有坡道或台阶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神堂。
2、萨艮王宫
– 城市平面方形,宫殿与观象台建在边长300米的方形土 台上,有坡道从地面通达宫殿 – 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
3、新巴比伦城
– 位于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巴比伦意为:神之门 – 城市平面近似方形,边长1300米,横跨幼发拉底河两岸,城内道路互 相垂直,城外有护城河,南北向的大道串联着宫殿、庙宇、城门。
城堡 伊斯达门
空中花园 观象台
4、帕赛玻里斯
– (波斯王大流士的宫殿)建在高15米的大平台上,入口是壮 阔的石砌大台阶,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殿,南部为宫殿和内 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布局整齐但是无轴线关系。
大门
百柱殿 接待厅
百柱殿
接待厅
大门
作业

试述波斯建筑的外墙饰面特点
第二章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建筑 (古代西亚建筑)

世俗建筑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装 饰手法,达到很高水平。
主要建筑成就在于:
– 创造了以土(夯土墙、土砖—券拱、穹隆技术—面砖、琉璃砖) 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和装饰方法。 – 影响至东方、小亚细亚、欧洲、北非,对后来的拜占庭建筑与 伊斯兰建筑的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比伦人首先开始使用釉料、玻璃和琉璃,在伊 拉克西维埃出土的绿花釉小罐被认为是釉料和玻 璃的最早标本。 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萨建造新巴比伦城的时候还 使用琉璃砖砌成城门,成为建筑史上的创举。 其间还建造了著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空中 花园。 波斯王朝吞并两河流域之后延续了这种设计方法, 公元3世纪时贾普尔一世的宫殿中还出现了马赛克 壁画。
乌 尔 月 神 台 现 状
埃特曼安吉塔庙
该塔庙有正方形围墙,墙每边 长400米,塔基平面正方形,每边 长91米,塔高7层,内为土坯,外 砌以砖。据希罗多德介绍,其内安 放着巨大的主神马尔杜克黄金坐像 ,重达22吨。
有人认为,它就是圣经中所说 的巴别塔(通天塔)。最上的庙宇 为神的住所。
通天塔
2.2 色彩斑斓的饰面技术
饰面技术起源和演变

两河流域多暴雨,为保护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 结构体系:
1、用陶钉对建筑进行保护。陶钉排列起先模仿编织 模样,后来摆脱了模仿,演变成动物、花朵等多种 式样 2、前3000年出现了沥清、用贝壳和石头片贴面, 保护最易损坏的土坯墙下部 3ຫໍສະໝຸດ 发展到了彩色琉璃砖来装饰墙面。
琉璃砖
自然条件
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用粘土和芦苇建造房屋 用乱石搭建基础

2.1 主要的建筑类型和形制
粘土、芦苇建房,乱石基础,壁柱(方围) 前四世纪之末就有了券拱技术,因为缺乏燃料, 砖的产量不大,所以券拱结构没得到发展,只用 于仓库、坟墓和水沟、住宅和庙宇只在门洞上 发券。 住宅的房间从四面以长边对着院子。主卧室朝 北,设有一间或几间浴室。 宫殿通常由串连的或并联的三个院子。分别是 行政、居住、服役三个部分。
1-大宫门;2-朝觐殿;3-百柱厅 4-三门厅;5-后宫; 6-财库
宫殿建筑群西北方向景观
帕赛波利斯遗址
帕赛波里斯王宫百柱殿复原图
百柱殿遗址
柱头
作业:
一、名词解释: 玛斯塔巴 山岳台 人首翼牛像 方尖碑 一、简答: 金字塔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图示)?
构图方式1:整面墙为 一副画面,上下分段处 理,题材横向重复,上 下各段不同 构图方式 2:排列 一两种动 物像,简 单地不断 重复
砖饰、浮雕
翼神(门上磁砖饰)
亚述纳西拔王宫翼牛 狮子---(萨艮
王宫彩砖饰)
奥穆兹德与黑暗 精灵翼狮搏斗--(帕赛波利斯宫浮雕)
亚述建筑




亚述在两河流域立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8世纪最为强盛。亚述建筑在 这个时期成就最大,最重要的是萨尔贡(又译萨艮)二世所建造的王宫。 王宫在都城西北角卫城内,和附属的观象台一起建在高18米、边长 300米 的方形土台上。土台南面有台阶。 宫门设四座方形塔楼,塔楼间有三座拱门;中央拱门宽4.3米,墙上部作雉堞, 下部有高约4米的石板贴面,其余部分满贴彩色琉璃面砖。 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的石板上雕刻有象征智慧和健壮的人首翼牛像。像 正面为圆雕,可看到牛两条前腿和人头的正面;像侧面为浮雕,有牛的四 条腿和人头侧面像。从两面看各有完整的形象。虽然实际上总共雕刻了五 条腿,但看上去却没有荒谬的感觉。它们既是不同雕刻形式的巧妙结合, 又体现了建筑雕塑要考虑具体观赏条件这一重要原则。 王宫东面有坡道,可供车马上下。 宫中210个房间围绕成30多个内院,布局分区明确。南面宫门内有一个边 长92米的方形大院。东面为行政用房,西面为神庙,北面有门可通往正殿和 后宫。 宫殿西部的神庙和观象台体现了神权与皇权的结合。观象台外形呈阶梯状, 基底方形,边长约45米,四边正对方位,内为实心土坯,表面砌砖。
山岳台或称观象台,塔庙是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500年古代美索不 达米亚地区(在今伊拉克)各大城邦中的艺术性和宗教性建筑,为阶梯 式的金字塔形。它在宗教上是古代西亚人山岳崇拜和天体崇拜的产物 ,又是观测星象的一种塔式建筑物,所以也成为塔庙,是集中式构图 的高台式纪念性建筑。乌尔塔庙是现存塔庙中保存最好的一座。

古巴比伦的宇宙观
图中:E为大地;Hl、 H2、H3分别为第一、二、 三层天;HO为天海;O为地 海;T为地海的底;M为朝( 东)日升山;TR为阴界王国 的七层城墙;P为阴界宫殿 。
山岳台

山岳台又称观象台,是古代苏美尔人建造的祭奠神祇的神庙建筑群的一部分,
是神祇崇拜的象征性建筑物。建造者包括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埃兰人、阿 卡德人和亚述人。 山岳台主要结构是一个矩形、卵形或者正方形的平台,平台由多层构成,自 下而上面积逐渐减小,是顶部平坦的金字塔结构的建筑物。晒制砖构成神塔 的内核,烤制砖构成神塔的表面结构。表面通常被不同颜色的釉所装点,可 能具有占星术意义。国王的名字有时候会刻在这些砖头上。层的数量从两层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两河下游在生产砖 的过程中发明了琉璃。它的防水性能好, 色泽美丽,逐渐成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饰 面材料,并传播到上游地区和伊朗高原。 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建的新巴比伦城大量使 用琉璃砖,琉璃装饰水平已经很高。 浮雕饰面制作方式:分成片段做在琉璃砖 上,贴面时拼合起来。

两种饰面构图方式
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花园建于一系列高大建筑的平台 之上,远望如悬于空中。提幼发拉底河水灌溉。一说是 阿述国王阿达德尼拉利三世(公元前810年—公元前 783年在位)之子撒姆拉马特所建;一说是尼布甲尼撒 二世(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62年在位)为安慰其王妃米 底人赛米拉斯对故国山川花木的怀念而建。
尼布甲尼萨下令召集了几万名能工巧匠,人工砌筑了一座边长120 多米,高25米的大假山。假山共七层,每层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棕 垫,以防漏水,上面再铺上两层砖,还浇筑了一层铅。由于这种逐 渐收分的台层上布满植物,如同覆盖着森林的人造山,花木远看好 像长在空中,犹如人间仙境,所以叫做“空中花园”。

到七层不等, 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
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

现存遗址最著名的是建于公元前2125年的乌尔山岳台,在伊拉克乌尔城中 心一个6米高的台地上,由土坯外贴一层砖建成。
乌尔月神台(或称山岳台、观象台)
乌尔月神台
有三条大坡道登上 第一层,一条垂直 于正面,两条贴着 正面。 第一层基底面积 65*45M,高9.75M 第二层基底面积 37*23M,高2.5 M 总高约21M。 黑 红 青 白
波斯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国势强盛。波斯建筑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汲
取了希腊、埃及等地区的建筑成就,又有所发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 518~前460年。宫殿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北部为两座仪典大殿,东南是财 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布局规整,但整体无轴线关系。

宫殿主要用伊朗高原的硬质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台 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像,象征八方来朝的行列,适应大台阶的外形,逐级向上, 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
萨艮二世王宫
萨艮王宫(前722—前705年),亚述皇帝萨艮二世的宫殿





特点: 1、功能分区明确;以 院落来分隔空间;王 宫也是城堡 2 、宫殿占地 17h㎡, 有210多个房间围绕30 个院落 3、其装饰辉煌,外墙 贴有琉璃砖,石板浮 雕衬墙高4米,装饰材 料包括金银 4、门口有一对40吨重 的人首带翼兽护卫, 有五腿神牛浮雕
伊什达门以及 城墙的格局
大门形制:这个城门周围 的城墙高达12m,塔楼 高15m。城门分为两层, 各有双塔护卫,中间开 拱形大门洞。拱璧和塔 楼墙面都是用五色琉璃 砖做装饰,有神牛、狮 子和一些神兽图案,高 约1m,对中世纪的欧洲 影响深远。 伊什达城门是新巴比伦城的 正门,位于城北的中轴 线上,伊什达是掌管战 争跟生育的女神,象征 着胜利和光明。
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两河下游与上游两类
古代两河流域图
历史背景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 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位于现 今的伊拉克。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超过 6000 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在 距今约5000年前左右,苏美尔产生了城市联盟。 前2334 年阿卡德人萨尔贡开始了他的征服历程,最终建立阿卡德帝国,统一了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前1792 年即位的巴比伦国王汉摩拉比颁布了著名的汉摩拉比法典,这个时期的 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900年,亚述王国统一两河成立了亚述帝国。 前605年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 前539年中叶在伊朗建立了波斯帝国,将巴比伦灭亡,阿卡德语音和楔形文字衰 落。 前4世纪后半叶被马其顿帝国灭亡,推行希腊化。 在224年-651年的萨珊时期,美索不达米亚曾经辉煌的文明进一步消逝。 随着伊斯兰哈里发王国的兴起,美索不达米亚的古文明被人们遗忘。
帕赛玻里斯

波斯皇帝建造了好几处宫殿,它们都极其 豪华壮丽,而没有宗教气氛。 波斯人信奉罗亚斯德教(基督教诞生之前 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 帝国的国教。曾被伊斯兰教徒贬称为“拜 火教”,在中国称为“祆教”),露天设 祭。没有庙宇,按照游牧民族的特有观念, 皇帝的权威不是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 所拥有的财富建立的。
帕赛波里斯 王宫平面图
简介 波斯帝国时期最著名的是大流士 一世起建造的帕赛玻里斯宫(公 元前 518—450 年),宫殿以非常 奢侈的方式炫耀财富,而没有宗 教气氛 台 高 12M , 面 积 450*300M , 一半人工搭建,一半凿山而成。 宫殿大体分三个区,北部是两个 仪典性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 为后宫,三者之间以一座“三门 厅”作为联系的枢纽。 两座仪典大殿的结构之轻,空间 之宽畅,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 位(后面一座叫“百柱殿”)。 在前331年被征服者亚历山大大 帝焚城。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