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物理学第期

药用物理学第期
药用物理学第期

第一章刚体的转动

[目的要求]

1.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掌握转动定律;

2.了解角动量的意义,掌握角动量守恒定律;

3.了解进动的意义及产生的条件。

[教学内容]

1.转动与转动定律

2.角动量、角动量原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3.进动

第二章流体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悉理想流体稳定流动和连续性原理的意义;

2.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3.掌握粘滞性流体运动的特点,以及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熟悉粘滞系数的意义;

4.了解泊肃叶定律和斯托克斯定律。

[教学内容]

1.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2.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3.泊肃叶定律、斯托克斯定律

第三章分子物理学

[目的要求]

1.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2.了解气体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

3.熟悉真空气体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4.了解液体的表面现象和液体的输运过程。

[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3.分子的速率

4.真实气体

5.液体的表面现象

6.流体的输运过程

第四章、静电场

[目的要求]

1.进一步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了解电场与电势差的关系;

2.掌握高斯定理及应用;

3.了解介质极化的微观本质;

4.掌握静电场的能量公式。

[教学内容]

1.电场强度与电势

2.高斯定理

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4.静电场中的能量、场能密度

5.静电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稳恒电流和电路

[目的要求]

1.进一步理解电流强度、电流密度和电源电动势的概念;

2.掌握一段有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复杂电路的计算;

4.了解接触电势差的温差电现象。

[教学内容]

1.稳恒电流

2.一段有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3.基尔霍夫定律

4.接触电势差、温差电现象

第六章电磁现象

[目的要求]

1.进一步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意义

2.掌握安培环路定律;

3.掌握磁场力的计算及方向的确定;

4.了解磁矩和磁场中能量的计算;

5.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互感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学内容]

1.电流的磁场

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矩

4.电磁感应定律

5.自感、互感

6.磁场的能量

7.磁性药物介绍

第七章振动和波

[目的要求]

1.了解谐振动的特点及位移方程;

2.掌握谐振动的周期、频率、振幅、位相的意义;

了解谐振动能量的意义;

3.掌握同频率、同方向谐振动的合成;

4.掌握平面波的方程及波的能量特点;

5.熟悉惠更斯原理及波的迭加原理,并解释波的干涉现象。

[教学内容]

1.谐振动

2.波动

3.惠更斯原理、波的迭加原理、波的干涉

第八章光的波动性

[目的要求]

1.熟悉相干光的意义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3.了解产生光波损失的条件;

4.了解光的衍射现象,掌握单缝衍射公式;

5.掌握光栅衍射公式,了解衍射光谱的特点;

6.了解偏振光的特点,掌握马吕斯定律;

7.了解双折射现象和尼科尔棱镜的作用;

8.掌握物质的旋光现象,旋光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旋光仪的原理。[教学内容]

1.光的干涉

2.光的衍射

3.光栅衍射

4.X射线的衍射

5.光的偏振

6.光的双折射现象

7.旋光现象

第九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光度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3.了解瑞利分辨条件和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4.了解阿贝折射计的原理;

5.掌握朗伯——比尔定律、了解光电比色计和分光光度计的原理;

了解光的散射现象及超显微镜的原理;

6.了解荧光光谱仪和荧光光谱分析。

[教学内容]

1.光度学基本知识

2.光的色散

3.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4.阿贝折射计

5.介质对光的吸收

6.光的散射超显微镜

7.光、磷光、荧光光谱仪

第十章量子力学基础

[目的要求]

1.熟悉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及普朗克量子学说的意义;

2.光电效应作为学生自学内容;

3.了解康普顿效应和光的二象性;

4.了解物质波的意义;

5.了解波函数的统计意义及薛定谔方程的表达式;

6.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热辐射

2.光电效应

3.康普顿效应

4.波粒二象性

5.不确定关系

6.薛定谔方程

第十一章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目的要求]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2.熟悉玻尔原子理论,并解释氢原子光谱;

3.熟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4.熟悉分子光谱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5.了解激光的特点,产生激光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

1.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2.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3.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4.激光

第十二章原子核物理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核的自旋与磁矩的意义;

2.熟悉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了解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4.了解辐射防护;

5.了解放射线的探测方法与应用。

[教学内容]

1.原子核的组成与基本性质

2.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

3.放射性衰变

4.辐射量与辐射防护

5.放射性探测自学部分* 第十三章物理学与新技术[目的要求]

1.了解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

2.熟悉新一代扫描显微镜的原理。

[自学内容]

1.等离子体与受控核聚变

2.超声技术

3.超导技术

4.光纤技术

5.液晶

6.新能源技术

7.新材料技术

8.新一代扫描显微镜

* 第十四章现代科学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目的要求]

1.了解物理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2.熟悉计算机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自学内容]

1.静电在药学中的应用

2.磁性药物制剂

3.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的应用

4.放射性核素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5.计算机在药学方面的应用

附录一矢量运算

[目的要求]

1.掌握矢量的运算法则;

2.熟悉矢量混合积的运算。

[自学内容]

1.矢量的定义

2.矢量的几何与解析合成

3.矢量的标积与矢积

4.矢量的混合积

实验部分

[目的要求]

1.掌握物理量的测量和有效数据的处理;2.掌握常用物理实验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实验内容]

1.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

2.基本长度测量

3.转动惯量实验

4.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5.张力系数的测定

6.静电场的描记

7.电桥的原理与应用

8.万用电表的使用及电表的改装

9.日光灯的安装

10.补偿法测电动势

11.温差电偶温度的定点和分度

12.感应电动机的连接

13.单缝衍射

14.用光栅测光波波长

15.分光镜测物质的折射率

16.旋光计的使用

17.阿贝折射计的使用

18.明线光谱的观察及谱线的测定19.用光电比色计测溶液浓度

20.光电效应

21.示波器的使用

22.显微摄影

23.放射性测量

24.核磁共振或顺磁共振

=========================================================================

物理化学(天大第五版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气体pVT 性质 1-1物质的体膨胀系数V α与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如下: 1 1T T p V p V V T V V ???? ????-=??? ????= κα 试导出理想气体的V α、T κ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解:对于理想气体,pV=nRT 111 )/(11-=?=?=??? ????=??? ????= T T V V p nR V T p nRT V T V V p p V α 1 211 )/(11-=?=?=???? ????-=???? ????- =p p V V p nRT V p p nRT V p V V T T T κ 1-5 两个体积均为V 的玻璃球泡之间用细管连接,泡内密封着标准状况条件下的空气。 若将其中一个球加热到100℃,另一个球则维持0℃,忽略连接管中气体体积,试求该容器内空气的压力。 解:方法一:在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下,气体的量不变。并且设玻璃泡的体积不随温度而变化,则始态为 )/(2,2,1i i i i RT V p n n n =+= 终态(f )时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T T T T R V p T V T V R p n n n ,2,1,1,2,2,1,2,1 kPa T T T T T p T T T T VR n p f f f f i i f f f f f 00.117)15.27315.373(15.27315.27315.373325.1012 2,2,1,2,1,2,1,2,1=+???=? ??? ??+=???? ??+= 1-8 如图所示一带隔板的容器中,两侧分别有同温同压的氢气与氮气,二者均克视为理想气体。 H 2 3dm 3 p T N 2 1dm 3 p T (1)保持容器内温度恒定时抽去隔板,且隔板本身的体积可忽略不计,试求两种气体混合后的压力。 (2)隔板抽去前后,H 2及N 2的摩尔体积是否相同? (3)隔板抽去后,混合气体中H 2及N 2的分压力之比以及它们的分体积各为若干? 解:(1)抽隔板前两侧压力均为p ,温度均为T 。 p dm RT n p dm RT n p N N H H ====33132222 (1)

(完整word版)医学影像物理学__复习大纲整理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 产生X射线的四个条件:(1)电子源(2)高速电子流(3)阳极靶(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子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大小和电子发射方向。(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子;为X 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影的面积,称为有效焦点。 c.有效焦点的面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θ倍。(θ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θ有关。 4.碰撞损失:电子与原子外层电子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或原子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6.管电流升高,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高,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韧致辐射是产生连续X射线的机制。 (1)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

物理化学学习方法

物质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 本章介绍了两类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pVT 关系和标准状态的热性质,它们是应用热力学方法研究平衡规律时必须结合或输入的物质特性。热力学方法作为普遍规律将在下一章全面讨论。 从本质来说,这两类性质都是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宏观上的反映,但各自有所侧重。对于pVT 关系来说,它的多样性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如果只有热运动,将得到最简单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硬球方程;而标准状态的热性质对气体来说,则完全决定于分子的热运动,对于液体和固体,还要添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贡献。分子运动的整体是由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两方面构成的,物质的性质则来源于这种整体的分子运动。 这两类性质各自主要反映了整体分子运动的一个侧面,因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综合应用。例如为求得实际气体、或高压下液体和固体的热容、反应热和反应熵,首先当然需要O?p,m C 、?ΔOf m H 和O?m S ,但还要知道C p 、H、S 随压力的变化,以后我们将知道,这种变化决定于pVT 关系。当我们讨论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时,也将分为两章:第十二章是没有相互作用的独立子系统的统计力学,讨论如何从理论上得到气体的标准状态热性质;第十三章是有相互作用的相倚子系统的统计力学,介绍如何从位能函数得到状态方程。本章中除了描述一些实验规律,对一些性质进行严格定义外,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研究pVT 关系的经验半经验方法中,如何从实验现象出发,归纳得到经验方程,然后抽象出一些假设和微观图象,由此得出有一定理论基础并经过合理简化的半经验模型,并根据实践检验,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其中进行抽象和合理简化是两个关键。 最后还要指出三点:一是经验半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还在发展,对液固平衡的描述还刚刚开始。二是混合物的pVT 关系和热性质,在第三章中还要讨论。三是由于材料、生命、能源、环境等科学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物质,需要进行新的实验测定,并发展适用于这些新物质的经验半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基本方程 本章结束之际,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定律的基础上作演绎的推论。 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是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 热力学方法的主体是演绎。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p、V、T、S、U、H、A、G 等八个状态函数及其变化联系起来,它是一种普遍联系,可以由一些性质预测或计算另一些性质。只要输入的数据是可靠的,得到的结果必定可信。例如根据由基本方程导得的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可由较容易测定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预测较难测定的相变热,这种预测是热力学理论最能动之所在。 3. 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输入物质特性热力学理论是一种普遍规律,必须结合实际系 统的特点,才能得出有用结果。实际系统的物质特性主要有两类,即第一章所介绍的pVT关 系和标准态热性质。这两类性质本身并不能从热力学理论得到,它们来自直接实验测定、经验半经验方法,或更深层次的统计力学理论。 4. 过程的方向和限度以及能量的有效利用是两类主要的应用它们都植根于可逆性判据或不可逆程度的度量。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姓名: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共5个 3.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 i=;刚性双原子分子5 i=;刚性多原子分子6 i= 4.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 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2 k i kT ε=

初中物理 《功》(试题打印版)

巴蜀中学在线教学课时作业32-功 命题人:王伟 审题人:张天耀时间:30分钟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 .-10J 的功大于+5J 的功 B .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C .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D .功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 2.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θ角的轻绳拉木箱,绳中张力为F ,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l .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质量为m ,木箱受到的 A .支持力做功为()sin mg F l θ-B .重力做功为mgl C .拉力做功为cos Fl θD .滑动摩擦力做功为mgl μ-3.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力F 1、F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通过一段位移,力F 1对物体做功4J ,力F 2对物体做功3J ,则F 1和F 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A .7J B .1J C .5J D .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A 被不可伸长的细绳水平系于左墙上,B 在拉力F 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A 、B 间的摩擦力做功情况是 A .对A 、 B 都做负功 B .对A 、B 都不做功 C .对A 不做功,对B 做负功 D .对A 做正功,对B 做负功 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 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 ,若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则在此过程中 A .摩擦力做的功为fs B .力F 做的功为Fs cos θ

C .力F 做的功为Fs sin θ D .重力做的功为mgs 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 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3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 1、W F 2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W f 1、W f 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2 19F F W W >,213f f W W >B .219F F W W <,213f f W W =C .2 19F F W W =,212=f f W W D .219F F W W >,213f f W W <7.如图所示,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D 和BD 自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相同.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 A .A B W W >B .A B W W = C .A B W W < D .无法确定 8.(多选)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 的小球,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空气阻力的 大小恒为f ,则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正确的是 A .重力做的功为零 B .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 C .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 D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mgh 9.(多选)某人用手将1kg 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g 取10m/s 2),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对物体做功12J B .合外力做功2J C .合外力做功12J 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2J 10.(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体以加速度a 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中物体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关于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 .重力一定不做功 C .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 .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医学影像物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Z) 1、X射线产生条件: 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适当的靶物质。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是由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两部分组成的混合射线。 3、连续X射线(又称韧致辐射):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时,与靶物质的原 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连续波长的X射线(连续X射线)的过程。 4、标识放射(又称特征辐射):标识X射线的波长同阳极靶原子的结构有着密切 的联系,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与X射线产生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无关。不同靶材 料的辐射光子的能量和波长也不同。每一种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固定不变 的。标识辐射的X射线波长是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的,与高速电子的能量(管 电压)无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高,产生的标识辐射的波长越短。 5、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的电离作 用、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 6、X射线的质: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X射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与光 子能量的大小有关,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7、X射线的量:垂直于X射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 射线的量。 8、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 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9、在光电效应过程中产生:(1)负离子(光电子、俄歇电子);(2)正离子(丢 失电子的原子);(3)标识X射线。

10、X射线诊断中的光电效应:(1)利在于可以产生高质量X射线照片,一是因 为它不产生散射线,减少了照片灰雾,二是增加了射线对比度,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的4次方成正比,增加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异。(2)弊在于 入射光子的能量通过光电效应全部被人体吸收了,加大了辐射损伤,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经常采用高千伏(高能量)摄影,减少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 11、康普顿效应:入射当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自由电子)相互作用 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形成反冲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12、光蜕变:能量在10以上的X光子与物质作用时发生光蜕变。 13、X射线的衰减: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吸收了X射线后,X射 线强度的减弱,即为衰减。包括距离所致的扩散衰减和物质所致的吸收衰减。14、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1) X线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 强,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下降,X线衰减越少,透过的X线强度越大。 (2)吸收物质的密度:吸收物质的密度越大,X线衰减越大。人体的组织密度 大致分为三类,即高密度组织、中等密度组织、低密度组织。 (3)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4)吸收物质的每克物质的电子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 15、X射线的滤过分为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16、X射线摄影基本原理:用胶片代替荧光屏,透过人体的X射线作用在胶片上, 由于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感光,因各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不同,对X 1 射线的衰减不同,对胶片的感光程度也就不同,于是形成X 射线影像。 17、胶片主要感光材料:溴化银

怎么才能学好物理化学方法有哪些

怎么才能学好物理化学方法有哪些 “专”——主要针对预习而言 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 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 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并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完了,而是应当认真阅读课本,专心致志、反复琢磨每一句话,仔细推敲各个物理定律,直到弄懂为止。实在不懂的,应当做好标记,这正是你上课听讲的重点。因此通过 有目的地预习,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牢固掌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主要是对听课而言 听课是学习的最关键环节。 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 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 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好记性不如 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注明上课因时哪些 知识还为没有笔弄得,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上课笔记往往是老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 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 “理”——主要对复习而样言 听完课后,大脑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漂亮的珍珠散落在地,必须通过“复习”这根线,把它们连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复习时应当 对照笔记上的重点,预习时的难点来仔细咀嚼课本、理顺知识点间

的逻辑关系;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复习时就不能 像预习时那样只局限于本节,因为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是相似的, 许多概念、定律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 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平方反比性,波动和振动的联系 与区别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与沟通,从而 更好地掌握它们的性质。 “精”——主要对题目的选择而言 复习完后,并不是大功告成,你现在只是知道了物理定律,但它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 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就要 用更精确的理论来代替它。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 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物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在做题中 积累经验,熟才能生巧。我并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 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013年,出版的物理习题、复习书籍可谓数不胜数,这样多的书,必然是良莠混杂、高下不齐的。做题时,如果选了一本不好的 习题书,埋头做下去,如同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水洒 了许多,收获却甚为廖廖,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所以要选择好 的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 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 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 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更灵活运用的物理定律、更有效的数学手段、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而且久而久之,总是接触新颖变通、灵活的思路,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此外,最好把做题时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 项都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把它们 都系统地纳入你的知识网中。 物理学最重要的是思考和记忆,因此每学完一个知识点要联系实际和理论思考。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掌握。比如,重力做功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 做功、功的理解和计算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做功、功的理解及计算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 学生姓名:年级:老师: 上课日期:时间:课次: 知识点一:力学中的功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静止。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了距离,但不受力。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垂直,这个力也不做功。 知识点二:功的计算 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表示功,单位是J,1J=1N·m;F表示力,单位是N;S表示距离,单位是m。(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为了纪念其在能量转化中发现守恒思想的重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和能单位的物理学家是() A.牛顿 B.焦耳 C.安培 D.欧姆 2.如图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3.小张用40N的推力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了10m,则小张对物体所做的功是()A.400J B.600J C.1000J D.1400J 4.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图中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做的功 B.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 C.甲图中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做的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F做的功谁大。 5.如图所示,用不变的拉力 F 匀速拉动重为 G 的物体A,使物体 A 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 做的功为() A. Fs B. Gs C. 2Fs D. (G+F)s 二、填空题 1.小明同学用4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100N的书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2m,松开手后,书箱仍向前滑行了lm,整个过程中小明做功J,书箱的重力做功J.

医学影像诊断和放疗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诊断和放疗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医学物理发展 -香山科学会议第221次学术讨论会2004年3月16-18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第221次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是“医学物理发展”。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如何建立适合医学物理在中国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科的发展。会议设定的四个中心议题:医学物理学科、医学物理师制度、研发基地和有关建议。浙江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唐孝威院士、北京大学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包尚联教授和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的胡逸民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本领域的中外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 包尚联教授以“医学物理学科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为题做了大会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医学物理学诞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医学物理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医学物理学目前主要的三个分支学科: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和放疗物理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以及我国面对这些问题从学术和国家政策上需要采取的措施: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医学物理学科,形成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生态”环境。 包尚联教授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医学影像作为人体最大容量的信息源,纪录人从生到死,从分子到人的整体,从形态、生理到脑认知心理和病理等非常广泛的信息。目前医学影像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将伴随整个人类的进步。作为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的放疗之所以受到格外重视,是因为放疗使用的射线具有杀死人体活组织的能力,搞不好会造成对人体正常组织的致命性伤害,或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体现在治疗过程越来越多地使用医学影像信息:用医学影像实时监督治疗过程以及通过影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等。所以,对放疗过程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的。在重视放疗问题的同时,包尚联教授也提醒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简介 (一)物理处理方法 利用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的物理性质将其从水中分离去除的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 常用的物理处理法有格栅与筛网、沉淀、气浮等。 (1)格栅与筛网 格栅是用于去除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备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格栅通常有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组成,倾斜或直立地设立在进水渠道中,以拦截粗大的悬浮物。 筛网用以截阻、去除水中的更细小的悬浮物。筛网一般用薄铁皮钻孔制成,或用金属丝编制而成,孔眼直径为0.5~1.0mm。 在河水的取水工程中,格栅和筛网常设于取水口,用以拦截河水中的大块漂浮物和杂草。在污水处理厂,格栅和筛网常设于最前部的污水泵之前,以拦截大块漂浮物以及较小物体,以保护水泵及管道不受阻塞。 (2)沉淀 沉淀是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使水质得到澄清。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分离效果良好,是水处理的重要工艺,在每一种水处理过程中几乎都不可缺少。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现象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水中颗粒杂质的沉淀,是在专门的沉淀池中进行的。按照沉淀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斜流式四种。 (3)气浮 气浮法亦称浮选,它是从液体中除去低密度固体物质或液体颗粒的一种方法。通过空气鼓入水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与水中的悬浮物黏附在一起,靠气泡的浮力一起上浮到水面而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操作。其处理对象是: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微小悬浮颗粒。 浮选过程包括微小气泡的产生、微小气泡与固体或液体颗粒的粘附以及上浮分离等步骤。实现浮选分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的

普通物理学下册重点

普通物理学下册重点 振动 习 题 一、选择题 1、某质点按余弦规律振动,它的x ~t 曲线如图4—8所示, 那么该质点的振动初相位为[ ]。 A . 0; B .2 π ; C .2 π -; D .π。 2、摆球质量为m ,摆长为l 的单摆,当其作简谐振动时,从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到正向角位移一半处,所需的最短时间是[ ]。 A . g l 3π ; B .g l 4π; C . g l 32π; D .g l 92π 。 3、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等振幅的简谐振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 ,则这两个分振动的相位差为[ ]。 A .60? ; B .90?; C .120?; D .180?。 二、填空题 1、一物体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则:(1)物体由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的时间为 ;(2)物体由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的一半处时间为 ;(3)物体由最大位移的一半处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间为 。 2、一质量为0.1kg 的物体以振幅为0.01m 作简谐振动,最大加速度为2m /s 04.0,则振动的周期为 ,通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为 ;当物体的位移为 时,其动能为势能的一半。 3、有一个和轻弹簧相连的小球沿x 轴作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用余弦函数表示,若t =0的状态为已知,写出相应初相位值:初运动状态为x 0=-A 时,初相位为 ;初运动状态为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时,初相位为 ;初运 动状态为x 0=2A 时,初位相为 ;初运动状态为x 0=2A 时,初位相 为 。 4、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合成后振幅最大的条件是 ,振幅最小的条件是 。 一、选择题 1.B ; 2.A ; 3.C 。

九上物理能量与做功知识点

九上物理能量与做功知识点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1)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2)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

现。 5、功率 (1)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4)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 1 J / s 6、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2)公式: (3)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4)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5)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6)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核医学影像装置(NMI,包括SPECT,PET)物理师_考试大纲(2013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 核医学影像装置(NMI,包括SPECT,PET)物理师 专业考试大纲 (2013年版)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说明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文)精神,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自2004年开始分别组织对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知识统一考试。 为使应试者了解考试范围,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应试者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中用黑线标出的为重点内容,命题以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为主。

核医学影像物理师专业考试大纲 第一章核医学总论 1.核医学定义与内容 (1)定义 (2)内容 (3)发展简史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1)示踪剂的概念 (2)示踪技术的原理 (3)示踪技术的优点 (4)示踪技术的缺点与局限性 (5)示踪实验的设计 (6)示踪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3.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显像原理 (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理 (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 (4)显像类型 (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6)图像质量的评价 (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 第二章原子核与放射性 1.原子及原子核 (1)原子结构 (2)原子核结构 (3)结合能

(4)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 2.核的放射性衰变 (1)α衰变 (2)β衰变 (3)β+衰变 (4)电子俘获 (5)γ衰变 (6)内转换 3.放射性活度 (1)放射性活度定义 (2)活度单位 (3)放射性浓度 4.衰变规律 (1)衰变规律 (2)衰变常数 (3)半衰期 (4)递次衰变 5核反应 (1)核反应概述 (2)核反应分类 (3)核反应遵从的守恒定律(4)反应能 (5)反应道 (6)核反应截面 (7)核反应产额 (8)回旋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9)反应堆实现的核反应 第三章电离辐射与剂量学

大学物理学习知识重点(全)

y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 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物理化学(全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 A 必定改变 B 必定不变状态与内能无关 2. μ=0 3. ( ) A. 不变 B. 可能增大或减小 C. 总是减小4. T, p, W ‘=0≥0 C. (dG)T,V, W=0≤0 D. (dG) T, V, W ‘=0≥0 5. A. (dA)T, p, W ‘=0≤0 B. (dA) T, p, W ‘=0≥ T, V, W ‘=0≥0 6.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因为 A. 恒压过程中,焓不再是状态函数 B. 恒压过程中,焓变不能量度体系对外所做的功 D. 恒压过程中, ΔU 不一定为零 7. NOCl 2(g )=NO (g ) + Cl 2(g )为吸热反应,改变下列哪个因素会使平衡向右移动。( ) 增大压力 C. 降低温度 D. 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 8. ) A. 溶液中溶剂化学势较纯溶剂化学势增大 B. 沸点降低 C. 蒸气压升高 9.ΔA=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 )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10.ΔG=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 )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D.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11. 300K 将1molZn Q p ,恒容反应热效应为Q v ,则Q p -Q v = J 。 无法判定 12.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Δr H m 0为正,Δr S m 0为正(设Δr H m 0 和 Δr S m 0 不随温度而变化) A. 高温有利 B. 低温有利与压力无关 13.化学反应 N 2(g) +3H 2(g) = 2NH 3(g) A. 3NH 2H 2N μμμ== B. 032=++3NH 2H 2N μμμ C. NH 2H 2N μμμ32==14. 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A →P ,则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 A.二级反应 B.基元反应 C.双分子反应15. 已知298 K 时, Hg 2Cl 2 + 2e - === 2Hg + 2Cl -, E 1 AgCl + e - === Ag + Cl -, E 2= 0.2224 V 。 则当电池反应为Hg 2Cl 2 A.-0.0886 V ; B.-0.1772 V ;。 16.在浓度不大的范围内,强电解质摩尔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A.与浓度成反比关系,随浓度增大而变小; B.与浓度无关,不受浓度的影响; 与浓度的c 成线性关系,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17.纯物质在其三相点的自由度是( ) 18.若某液体在毛细管内呈凸液面,则该液体在毛细管中将沿毛细管( ) A.上升与管外液面相平 D.无法确定 19.微小晶体的溶解度比相应晶体的溶解度( ) A.小 B.相等无法确定 20. 溶液的表面张力越大,则在该弯曲液面上产生的附加压力( ) ②越小 ③不变 ④无法确定 21. 二级反应2A B 当A 的初浓度为0.200mol/L 时半衰期为40s ,则该反应的速度常 数是( ) A.8 s -1·L ·mol -1 -1 D.40 s -1·L ·mol -1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NEW.docx

医学影像物理学复习整理 (四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本思想等) 第一章:X射线物理 第一节:X射线的产生 医学成像用的X射线辐射源都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质而产生的。 1.产主X射线的四个条件: (1)电子源 (2)咼速电了流 (3)阳极靶 (4)真空环境 2.X射线管结构及其作用(阴极,阳极,玻璃壁) (1)阴极:包括灯丝,聚焦杯,灯丝为电了源,聚焦杯调节电流束斑人小和电了发射方向。 (2)阳极:接收阴极发出的电了;为X射线管的靶提供机械支撑;是良好的热辐射体。(3)玻璃壁:提供真空环境。 3a实际焦点:灯丝发射的电子,经聚焦加速后撞击在阳极靶上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b.有效焦点: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在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上投彩的面积,称为有效焦 点。 c.有效焦点的而积为实际焦点面积的sin9倍。(0为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补充:影响焦点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灯丝的形状、大小及在阴极体中的位置和阳极的靶角0有关。 4.碰撞损失:电了与原了外层电了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5.辐射损失:电了与原了内层电了或原了核作用而损失的能蜃。 6.管电流升髙,焦点变大;管电压升髙,焦点变小。 7a标识辐射:高速电子与原子内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标识辐射。 b.韧致辐射: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将能量转化为韧致辐射。 6.连续X射线的短波极限只与管电压有关。且与其成反比。 7.X射线的产生机制: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 X X 因素影响 管电流能谱的幅度 管电压能谱的幅度和位置 附加滤过能谱幅度,在低能时更加冇效 靶材料能谱的幅度和标识X射线谱的位置 管电压波形能谱幅度,在高能时更加有效 8.X射线的基本特征 (1) X射线的穿透作用(2)荧光作用(3)电离作用(4)热作用(5)化学和生物效应

生活中的物理化学常识(考试必备)

生活中有哪些关于物理化学的常识呢?下面生活中的物理化学常识,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一、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 1、燕子低飞有雨:雨前空气潮湿,飞虫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觅食也低飞。 2、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凝华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吸热过程。 3、真金不怕火炼:金熔点高,一般炉火的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故不能熔化。 4、瑞雪兆丰年: ①雪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护小麦安全过冬。②雪中凝结了许多的微量元素与含有有机物的灰尘,具有一定的肥效。 ③雪化成水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早晨西方有虹,说明东方的光照到西方的降雨云上形成虹,西方的降雨云将随西风移到本地,马上有雨。傍晚东方有虹,西方射光,照到东方的降雨云,说明西方已没有雨,马上晴天。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没烧开时,壶底水受热,汽化成气泡,气泡上升遇到上面的冷水,气泡内水蒸气又液化成水,气泡缩小,一涨一缩,激起水的震动,发出响声。水开时,上下温度一样,气泡不断涨大,出水破裂,振动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内香:分子不停运动,墙内花香扩撒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分子之间距离大(大于几百埃),引力小,几乎为零,故不能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①大风来前,高空气温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月光通过其发生散射,形成月晕。 ②大雨来前,地面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凝聚为小水滴,被地面盐分吸附,地面反潮。 10、水火不容: ①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火点,水比热容大,吸收火的热量,使物质温度降低。 ②水汽化的水蒸气包围在物体外,使其不能接触空气,不能燃烧。

11、霜前冷,雪后寒:深秋变冷,水蒸气凝化成小冰晶,故霜前冷,雪后寒参照2条。 12、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易冬:加快空气流动,促进体表汗液蒸发,吸热,故感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雨前空气湿度大,水蒸气在温度低的水缸外部液化成水滴,故不用挑担浇地。 15、雪落高山,霜降平原:高山气温低,雪不易化,平原水蒸气多,故易成霜。 16、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空气添补,形成风。 17、大树底下好乘凉:阻挡辐射,通风对流,水分蒸发吸热。 18、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扬汤使其温度降低至沸点一下,抽薪使其停止加热。 二、与声学有关的生活现象: 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山中长啸,多次反射,经久不息,似山狂呼,谷回音。 2、闻其声,见其人:根据音色判断其人。 3、余音绕梁: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4、弦外之音:人听觉之外的声音(超声、次声)。 5、隔墙有耳:固体传声。三、与光学有关的生活现象 1、水中捞月一场空:水面相当于平镜面,水中月亮是虚影,故不可捞。 2、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导致水看上去浅了。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相等,物象对称,故里外都是猪。 4、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的直线传播。 5、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凸透镜原理。 6、一石击破水中天:水面是平面镜,石块投入打破平面镜,故打破水中天。 7、瞎子点灯白费蜡:光的反射,万物反射光进入人眼,反射光线不能进瞎子眼。

大学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材料(期末)

大学物理下册 学院: : 班级: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一、气体的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特征的物理量。 气体的宏观描述,状态参量: (1)压强p:从力学角度来描写状态。 垂直作用于容器器壁上单位面积上的力,是由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单位 Pa (2)体积V:从几何角度来描写状态。 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单位m 3 (3)温度T:从热学的角度来描写状态。 表征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物理量。单位K。 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 12 PV PV PV C T T T =→=; m PV RT M ' =;P nkT = 8.31J R k mol =;23 1.3810J k k - =?;231 6.02210 A N mol- =?; A R N k = 四、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ε =2 1 2 kt mv ε=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五、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2 13 22 kt mv kT ε== 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七、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表 八、能均分原理: 1.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2.运动自由度: 确定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称为该物体的自由度 (1)质点的自由度: 在空间中:3个独立坐标在平面上:2 在直线上:1 (2)直线的自由度: 第一部分:气体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 第二部分:静电场 第三部分:稳恒磁场 第四部分:电磁感应 第五部分:常见简单公式总结与量子物理基础

中心位置:3(平动自由度) 直线方位:2(转动自由度) 共5个 3.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多原子分子6i = 4.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其值为 12 kT 推广:平衡态时,任何一种运动或能量都不比另一种运动或能量更占优势,在各个自由度上,运动的机会均等,且能量均分。 5.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2 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 1.1mol 理想气体2 i E RT = 5. 一定量理想气体()2i m E RT M νν' == 九、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函数) 速率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速率 v p 称为最可几速率,表征速率分布在 v p ~ v p + d v 中的分子数,比其它速率的都多,它可由对速率分布函数求极值而得。即 十、三个统计速率: a. 平均速率 M RT M RT m kT dv v vf N vdN v 60.188)(0 === == ??∞ ∞ ππ b. 方均根速率 M RT M k T v dv v f v N dN v v 73.13)(20 2 2 2 == ? = = ??∞ C. 最概然速率:与分布函数f(v)的极大值相对应的速率称为最概然速率,其物理意义为:在平衡态条件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在p v 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气体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最大。 M RT M RT m kT v p 41.1220=== 三种速率的比较: 各种速率的统计平均值: 理想气体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十一、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一个分子单位时间里受到平均碰撞次数叫平均碰撞次数表示为 Z ,一个分子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经历的平均自由路程叫平均自由程。表示为 λ 平均碰撞次数 Z 的导出: 热力学基础主要容 一、能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平动、转动、振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能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对于理想气体,忽略分子间的作用 ,则 平衡态下气体能: 二、热量 系统与外界(有温差时)传递热运动能量的一种量度。热量是过程量。 )(12T T mc Q -=)(12T T Mc M m -=) (12T T C M m K -= 摩尔热容量:( Ck =Mc ) 1mol 物质温度升高1K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k 与过程有关。 系统在某一过程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12T T C M m Q K k -= 系统吸热或放热会使系统的能发生变化。若传热过程“无限缓慢”,或保持系统与外界无穷小温差,可看成准静态传热过程。 准静态过程中功的计算: 元功: 41 .1:60.1:73.1::2=p v v v Z v = λn v d Z 2 2π=p d kT 22πλ= n d Z v 221πλ= = kT mv e v kT m v f 22232 )2(4)(-=ππ?∞ ?=0 )(dv v f v v ? ∞ ?= 22)(dv v f v v ∑∑+i pi i ki E E E =内) (T E E E k =理 =RT i M m E 2 =PdV PSdl l d F d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