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202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糖尿病筛查和诊断:对于所有计划妊娠的育龄期女性,在备孕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和糖尿病筛查。

对于孕15周前的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

孕早期糖代谢异常的筛查标准为空腹血糖 6.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5.9%~6.4%。

2.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对于未确诊糖尿病的女性或孕早期筛查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

孕前咨询对所有患有糖尿病且计划妊娠的育龄期女性常规进行糖尿病相关的孕前咨询。

3.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根据《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食物多样、合理搭配的原则,控制能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

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

4.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推荐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如快走、游泳、瑜伽等。

5.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新型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能抑制食欲,有助于降低体重。

6.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管理:定期检查眼底、肾脏、心血管等器官,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7.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提高生活质量。

8.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按时服药等,提高糖尿病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总之,以上是202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主要内容,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防治建议,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指南解读

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指南解读

国内外最新糖尿病指南解读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国内外专家们不断更新和发布糖尿病治疗指南。

本文将解读最新的国内外糖尿病指南。

国内最新的糖尿病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医师分会、中国糖尿病学会等组织共同制定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该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该指南首先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来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和程度。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心理调整等。

对于中重度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此外,该指南还特别强调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并控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国外的一份最新糖尿病指南是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的《2024ADA糖尿病标准医疗指南》。

该指南是全球最常用和权威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之一、与中国指南类似,该指南也着重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减轻体重等措施。

同时,对于药物治疗方案,该指南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别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糖尿病联合用药等。

此外,该指南还就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详尽的建议。

比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以考虑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对于肾病的治疗,建议使用血糖控制良好的药物;对于眼部疾病,建议进行定期眼科检查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糖尿病指南,都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同时,对于药物治疗的选择也提供了详细的建议,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此外,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也是这些指南关注的重点。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医生来说,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2024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2024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2024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国2024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的指导原则。

该部分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情况,提供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 诊断2.1 酮症酸中毒的定义酮症酸中毒是指酮体在血液中的过高浓度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病症。

2.2 诊断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满足以下标准:- 血酮体:β-羟丁酸>3.0 mmol/L或血酮>0.6 mmol/L;- 血酸中毒:动脉血pH<7.3或碳酸氢盐(HCO3^-)<18 mmol/L。

2.3 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多尿、口渴、乏力、食欲不振等糖尿病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深快呼吸、口气有酮味等呼吸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 治疗3.1 急性治疗- 确保患者通畅的气道、稳定的循环和足够的液体补充;-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联合5%葡萄糖溶液以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静脉应用胰岛素以促进葡萄糖利用,初始剂量为0.1-0.15U/kg,然后持续滴注。

3.2 慢性治疗- 酮症酸中毒的慢性治疗应以控制血糖为主要目标;- 药物治疗应个体化,可选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4. 结论中国2024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原则。

在诊断方面,通过血酮体和血酸中毒的检测可以准确诊断酮症酸中毒。

治疗方面,急性治疗应注重维持循环和补充液体,同时给予胰岛素以促进葡萄糖利用;慢性治疗应以血糖控制为主,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这些指南将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以提高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1. 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2024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
指南
摘要
本文是2024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一个简单易懂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本指南遵循独立决策的原则,不寻求用户协助,并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

引言
中国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我们编写了本指南,旨在提供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
1. 健康饮食:建议患者采用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2. 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控制体重:建议患者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4. 规律监测血糖: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5.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4年糖尿病指南版

2024年糖尿病指南版

导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2024年的4.28亿。

糖尿病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引发了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中风、肾脏疾病等。

因此,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每年都有新的糖尿病指南发布,以便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和管理。

一、诊断与分类:根据糖尿病指南,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包括静态和动态测定血糖,而不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静态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126mg/dL)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

而动态血糖测试可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抑制试验。

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二、治疗目标: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指南,治疗目标为:1. 静态血糖浓度控制: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126mg/dL),餐后血糖低于10.0mmol/L(180mg/dL)。

2. 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或更严格的目标。

3. 血脂控制:LDL-C控制在2.6mmol/L(100mg/dL)以下,或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以降低10年心血管病发生率。

4.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加上强度锻炼和肌力锻炼。

5.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者,每周减重1-2公斤。

三、治疗策略:1.1型糖尿病治疗策略:-胰岛素替代疗法:目标是通过给予胰岛素达到近似生理分泌的血浆胰岛素浓度。

-连续胰岛素输注:对于重症糖尿病,或需要手术、激素治疗等情况,可以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

2.2型糖尿病治疗策略:-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胰岛素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无法达到目标血糖控制,可以加用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策略:-饮食调整:通过饮食调整降低血糖水平。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

引言
本文是2024年发布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针对二型糖尿病的全面指导,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预防
1.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2.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相关疾病,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3.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肥胖者、家族糖尿病史患者等。

诊断
1. 根据血糖水平和症状进行诊断,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随机血糖等指标。

2. 需要多次检测以确认诊断结果。

治疗
1. 首选治疗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和增加体力活动。

2. 对于无法通过生活方式改善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3. 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管理
1. 定期随访患者,监测血糖水平和相关指标。

2. 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理解并管理疾病。

3.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包括定期测量血糖、按时服药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结论
该指南提供了2024年版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二型糖尿病。

该指南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以实现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要点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要点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要点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要点1. 引言- 介绍糖尿病的背景和全球发病情况- 强调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趋势2. 疾病诊断与分级- 详细列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级系统- 强调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性3. 饮食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合理摄入- 强调饮食纤维和水果蔬菜的重要性- 提倡分餐、少油少盐少糖的健康饮食惯4. 运动与体育活动- 强调体育锻炼对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 提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建议和安全注意事项- 鼓励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5. 药物治疗- 提供不同药物治疗的选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病情和特点进行调整- 提醒患者遵守医嘱,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6. 血糖监测与管理- 介绍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 提供血糖控制目标范围,以及如何根据血糖结果进行调整- 强调定期复查和与医生交流的重要性7.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提供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包括心血管疾病、眼病、肾病等- 强调控制血压、血脂和血液凝聚功能的重要性- 鼓励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筛查8.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供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生活方式的教育- 强调心理支持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提供社会资源和支持组织的信息9. 糖尿病管理团队- 强调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提供团队协作的指导和建议-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10. 结论- 总结指南的要点和建议- 强调持续更新和改进的重要性以上是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的要点,该指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为医务人员和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7.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013年版
检测指标
血糖*(mmol/L) 空腹 非空腹 HbA1c(%) 血压(mmHg) TC(mmol/L)
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 (A) • 推荐以 ACEI 或 ARB 为基础的联合降 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 尿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A)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抗血小板治疗
• 风险评估方法如 ACC/AHA 的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工具在评估糖尿病人阿司 匹林一级预防的潜在获益帮助有限,目前暂不推荐
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2007年版 2003年版
2010年版
2013年版
本届分委会于2016年9月启动新版指南修订
2017年版:中国指南,中国证据,中国实践 • 尽可能采用国内最新研究资料,流行病学反映民族差异 • 将国内新上市药物纳入指南 • 高血糖治疗流程与国际接轨 2013年版 • 初步收集中国人群临床证据 • 使指南的体例更符合临床指南的要求 2010年版 •依据循证医学进展和中国人群资料 •修改血糖控制目标,强调综合治疗和心血管病变的防治 •制定新的诊治流程图,反映治疗新进展 2003和2007年版 •以“九五纲要”为依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重点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和监护 •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三级预防提出明确目标和措施 •强调早期达标的重要性,血糖控制目标更为严格
• 阿司匹林作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高危风险者的年龄范围由 2013年版本的>50岁的男性 或>60岁的女性修改为≥50岁的男性和女性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KD
• 删除以白蛋白排泄率(ACR)为主要评估指标的肾损害分期 • 修改肾脏损伤定义,白蛋白尿(UACR≥30 mg/g),或病理、尿 液、血液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 根据肾脏损伤和eGFR评估CKD严重程度 CKD分期 1期(G1) 2期(G2) 3a期(G3a) 3b期(G3b) 4期(G4) 5期(G5) 肾脏损害程度 肾脏损伤a伴eGFR正常 肾脏损伤a伴eGFR轻度下降 eGFR轻中度下降 eGFR中重度下降 eGFR重度下降 肾衰竭 eGFR[ml·min1·(1.73 m2)-1] ≥90 60~89 45~59 30~45 15~29 <15或透析
eGFR下降者0.60.8g/kg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
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底筛查 关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进一步指出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患者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治疗结果
并不理想
新增皮质激素局部应用也可用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和黄斑水肿
25≤BMI<27.5 kg/m2 ,合并2型 糖尿病,并有向心性肥胖,且 至少有高甘油三酯、低HDL-C 水平、高血压中的两项
代谢手术的管理
术前筛选及评估
• 内科医生进行筛选和术前评估
代谢手术治疗
• 在二级及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疗单位开展 • 术者应是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胃肠外科 医师 • 限制总热量,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至 少60 ~ 120 g • 补足水分,补充维生素、微量营养素 • 坚持运动
2013年版
• 目标<140/80mmHg
部分年轻没有并发症的可将收缩压 <130mmHg • >120/80mmHg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 ≥140/90mmHg考虑启动药物治疗 • ≥160mmHg必须启动药物治疗 • 首选ACEI或ARB,通常需要多种药 物联合治疗,推荐以ACEI或ARB为 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本次指南修订历程
指南修订专家会
• • 独立的指南编写委员会 由内分泌、心血管、精神心理、中医、 文献管理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 • 从2016年9月至今,经过五次专家会讨论
2017版指南重要变更
1. 纳入最新的中国人群研究证据
2. 按照中华医学会指南制定规则,每章节前增加要点提示
和证据级别 3. 糖尿病综合控制标准与国内相关学术机构保持一致,并 由心血管专科医师撰写相应章节 4. 更新高血糖治疗流程图,改为单药、二联、三联、胰岛 素治疗;突出二甲双胍的地位;二联治疗区分口服药和 注射类药物,方便基层医生
2017版指南重要变更
5. 妊娠糖尿病合并高血糖状态的表述更准确
6. 糖尿病流行病学继续用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暂未使用
HbA1c诊断标准
7. 将国内新上市的降糖药治疗证据写入指南
8. 重视传统医学的价值,增加《糖尿病与中医药》一章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调脂治疗
明确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
危险等级 极高危 高危 定义 有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病史 无ASCVD病史,年龄≥40岁或糖尿病史大于10年 合并一项ASCVD危险因素,或伴多项ASCVD危 险因素者
中危
无ASCVD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年龄<40岁或糖
4.0%
男性:3.9% 女性:4.1%
发病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
横断面研究,全国抽样170287例 采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7.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与 2010 年相比, 2013 年糖尿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 治疗控制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SGLT2抑制剂
作用机制 降糖效力 低血糖风险 抑制尿液葡萄糖重吸收,促进肾脏葡萄糖排泄 HbA1c下降0.5%~1.0%
单独服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联合胰岛素或磺
脲类药物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降低TG,升高HDL-C 和LDL-C 常见:生殖泌尿道感染
其他作用
不良反应
罕见: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
<2.5 (22.0mg/g) <3.5 (31.0mg/g) <20 μg/min(30.0mg/d) ≥150
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路径
口服降糖药分类
双胍类 • 减少肝脏 葡萄糖的 输出
磺脲类 格列奈 类
TZDs
α -糖苷 酶抑制 剂
DPP-4 抑制剂
SGLT2 抑制剂
• 促进胰岛 • 改善胰岛 • 延缓碳水 • 减少体内 • 抑制尿 素分泌 素抵抗 化合物在 GLP-1 液中葡 肠道的消 的分解 萄糖的 化吸收 重吸收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
新诊断糖尿病患病率:
10.9%
男性:11.7% 女性:10.2%
既往已知糖尿病患病率:
6.9%
男性:7.7% 女性:6.1%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妊娠
2013年版 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2017年版 妊娠合并高血糖状态
妊娠期糖尿病
者),急性肾损伤,骨折
胰岛素常规疗路径
2013年版 2017年版
胰岛素起始剂量
基础胰岛素
包括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 起始剂量为0.1~0.3U/(kg· d)
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
尿病史小于10年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调脂治疗
依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高低, 推荐将LDL-C或非HDL-C降至目标值
危险等级
LDL-C
mmol/L
非HDL-C
mmol/L
极高危
高危 中危
<1.8
<2.6 <3.4
<2.6
<3.4 <4.1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降压治疗
2017年版
• 目标<130/80 mmHg (A)
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 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 (A) • >120/80mmHg 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B) • ≥140/90 mmHg者可考虑开始药物 降压治疗。≥160/100 mmHg或者
高于目标值 20/10mmHg 应立即启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KD
2013年版
• 控制高血压 : 降压药物首选 ACEI 或 ARB ,血压控制不佳者可加用 其他降压药物 • 控制蛋白尿 : 微量白蛋白尿期, 首选ACEI或ARB • 低蛋白饮食: 肾功能正常者,每 日 蛋 白 摄 入 量 为 0.8g/kg ;
2017年版
• 对伴高血压且UACR>300 mg/g
术后管理
术后随访
• 终身随访
指南修改要点 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药物及手术治疗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糖尿病与中医药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调脂治疗
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 (A) 起始宜应用低、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 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 使用 (B) 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 使 LDL-C 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 LDL-C 至少降低 50% 作 为替代目标 (B) 部分极高危患者 LDL-C 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 其LDL-C从基线值降低30%左右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