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浅析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浅析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摘要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化在变电站建设中已开展应用。
有幸于2009年初参加在南京南瑞继电保护有限公司内的500kV兰溪变数字化变电站设备工厂测试工作,下面就数字化变电站谈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化;网络结构;光电互感器1数字化变电站特征由于早期各设备厂家存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差异,增加了变电站建设的投资,给扩建和改建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应运而生。
它是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约基础上,规范了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IED)之间的通信行为和相关的系统要求,提供了设备之间信息标准化方法,能够实现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数字化变电站主要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
1)智能化一次设备。
传统变电站由电磁型互感器加上一次设备构成,之间采用控制电缆连接,造成一次设备为满足运行要求,需众多冗余设备,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性有很多问题。
智能化设备具有较高性能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有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不仅具有开关设备的基本功能,还具有附加功能,尤其在监测和诊断方面。
智能控制在线监视功能:电、磁、温度、开关机械、机构动作状态检修;状态监测;状态评估;检修计划;监测系统的成本、可信度、可靠性。
智能控制功能:最佳开断;定相位合闸;定相位分闸;顺序控制。
数字化的接口:位置信息;其它状态信息;分合闸命令。
开关的电子操动:变机械储能为电容储能;变机械传动为变频器通过电机直接驱动,运动部件减少到一个,可靠性提高;电子电路的寿命、可靠性成为关键。
可以采用光电互感器实现对实时数据的采集。
2)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网络化功能作为数字化变电站的高级应用,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要特征。
按照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国际标准设计,通过配置描述语言SCL,规范设备数据的命名、定义及设备行为与设备的自描述特征。
对变电站系统中的对象统一建模,采用独立于网络结构的抽象通信接口,增强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张 文 力 ( 邯郸欣和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设有限公司)
摘 要: 随着经济技术 的发展 , 国的电力系统在不断地发展 , 我 但是传统 的 入新的设备 , 而不需要 更换掉 原有的设备 , 这就大大地节 约了资源 , 自动化变 电站 已经不 能满 足现在 的需求 , 还存在很 多的不足 , 而数 字化变 电 保护用户投 资, 少变电站 的生命周期成本。 减 这也可 以使变 电站的工 站在 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也必将成为未来 电网和 电力市场的主旋律。 作更加地简 单化 , 也会提高变电站 的工作效率。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较 以往 的 自动化技术相 比有 自身的独特优势 , 本文就数字 23 通 信 网络 取 代 复 杂 的控 制 电缆 . 化变 电站的情况做 简要的介绍。 以往 的变 电站 的通信 设 备 大 多数 采 用 电缆 进行 传 输 和 接 收 , 仅 不 关键词 : 数字化变电站 智能化 应用
13 运 行 管 理 系统 自动 化 . 11 一 次 设 备 智 能 化 . 25 应 用 电子 式 互 感 器 .
入实际操作阶段 , 数字化变 电站 不知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地步 , 但我
数字化变 电站能有今天 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目前 我 国 的 电 力 变 电 站 已基 本 普 及 了 变 电站 自动 化 管 理 系 统 , 们可 以肯定的是 , 4数字式保护、 监控 、 计量和录波等装备的支持 实现运行管理 系统 的 自动化 。变 电站运行管理 自动化系统应包括 电 具 备 直 流 系统 、 S 五 防 系统 等 二 次 设 备 的支 持 , 成 了 数 字 UP 、 构 力生产运行数据 、 态记录统计无 纸化 ; 据信 息分层 、 流交换 自 状 数 分 在实际的操作 中就有这样的案例 , 比如 动化 : 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 故障分析 报告 , 指出故障原 化变 电站过程层设备的成 型。 2k 因, 提出故 障处理意见等 自动化系统 , 这种管理 系统 的自动化可以有 内蒙古 2 0 V杜 尔伯特 数字化 变 电站 中 已有该 类新 型主 变保护 、 k 1 1O V母 线保 护 、智 能 电度 表 等 二 次设 备投 运 , 而 效 地 减 少 运 行 维 护 工作 量 , 降 低 了工作 难 度 。 部 分 的 变 电 站 自动 1O V线 路 保 护 、 1 k 也 大 因此 可 以说 , 有 二 次 设 备技 术 能够 为数 字 化 变 现 化 系 统 的监 控 、 动 、 电 保 护 、 运 继 自动 安 全 装 置 等 三 次 和 二 次 设 备 己 且 运 行 效 果 非 常 好 。 经基本采用数字技术。 数字化变 电站在站内设备的互操作性 、 信号 的 电站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 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持。 光纤传输、网络通信平台的信息共享等 方面进一步体 现 了运行管理
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

数字化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技术摘要:本文从设计技术应用的角度,说明数字化变电站的优越性,为今后数字化变电站的普及和智能电网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字化光电式互感器光纤通信智能电网1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及实践意义110kV数字化变电站配置全数字化保护装置和光电式互感器,通过光缆传输数字信息,实现主变压器保护和断路器控制室的监视、控制及信息采集。
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变电站传输和处理的信息全数字化;二是过程层设备智能化;三是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四是统一的通信协议:数据无缝交换;五是高质量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六是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大大减少了故障环节,降低工程造价。
2 建设方案架构及其论证110kV系统在实施时采用光电电流电压互感器,开关加装智能终端来实现开关数字化。
站控层网络采用单网或双网通信。
变压器间隔如图1所示。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两类,即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其主要功能有: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规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向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具有在线可编程的全站操作闭锁控制功能;具有站内当地监控,人机联系功能,如显示、操作、打印、报警、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功能;具有对间隔层、过程层诸设备的在线维护、在线组态、在线修改参数的功能。
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
其主要功能有: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和本间隔操作闭锁、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对数据采集、统计运算及控制命令的发出具有优先级别的控制;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即同时高速完成与过程层及站控层的网络通信功能。
必要时,上下网络接口具备双口全双工作方式,以提高信息通道的冗余度,保证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数字化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数字化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关键词】数字化;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数字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首先,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并且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其次,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它为信息社会提供了基础。
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
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方面。
我国首座数字化变电站-翠峰变电站位于1998年3月3日建成投产,并于2006年3月27日改造为全数字化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
经过7个月的投产运行.各种数据采集、传输准确无误.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应用1.1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一次设备中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都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的设计,这使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简化了,传统的导线连接被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所取代。
可编程控制器代替了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和其逻辑回路,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变电站中常规的二次设备:故障录波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压无功控制、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同期操作装置、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都是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技术而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二次设备通过网络真正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1.3自动运行的管理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并且能够及时地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
要想在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与二次电子装置均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数字化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电力行业主流的趋势。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电力工业相结合的一项技术,它不仅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为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针对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做出详细介绍。
一、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概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先进的人机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的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监控。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效、智能、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监测、自动化控制、保护和信息管理等方面。
在电力系统监测方面,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电气参数、状态信号、操作信息等;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在保护方面,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的全程保护,从而防止设备故障对电力系统的损害;在信息管理方面,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类信息实时、准确、科学的管理和分析。
二、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响应、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数字化变电站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提高电力设备的保护水平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全程保护。
利用先进的保护技术和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全面保护,减少设备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效率,降低电力系统维护成本。
浅析数字化变电站发展及应用

我 国变 电站 自动 化 技 术 经 过 二 十 多 年 的 发 展 已 经 达 到 一 定 的水 平 , 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 化 化 技 术 的广 泛 采 用 提 高 了 电 网建 设 的 现 代 化 水 平 ,增 强 了 电 网输 配 电能 力 和 电 网 调 度 的 能 力 ,降 低 了 变 电站 建 设 的 总 造 价 。 随 着 智 能 化 开 关 、 光 电式 电流 电压 互 感 器 、 一 次 运 行 设 备 在 线 状 态 检 测 、 变 电站 运 行 操 作 培 训 仿 真 等 技 术 日趋 成 熟 , 以及 计 算 机 高 速 网 络在 实时系 统中的开发应 用,变 电站中所有 信 息的采集 、传输和处理 全部数字化 将成为 变 电站 自动 化 建 设 的 必 然 趋 势 。 1 . 数 字 化 变 电站 国 内外 发 展 情 况 数 字 化 变 电站 是 基 于 I E C 6 1 8 5 0 标准, 其工 作方 向是:追求现代 技术水平 的通信体
果 确 需 使 用 传 统 非 智 能 设 备 ,应 通 过 配 置 智 能 终 端 将 其 改 造 为 智 能 设 备 。设 备 间 信 息 传 输 的方式为 网络通信或 串行通信 ,取代传统 的控 制 电 缆 、C T 电 缆 和P T 电缆等硬接线 。 数字 化 变 电站 的 设备 状 态信 息 应包 括 其 自身 健 康 状 态 。设 备 根 据 需 要 设 计 相 应 的 在 线 检 测 功 能 , 实 时 提 供 设 备 的健 康 状 态 信 息 , 变 电站 自动 化 系 统 可 根 据 设 备 健 康 状 态 提 出 检 修 要 求 , 实 现 计 划 检 修 向状 态 检 修 的 转 变。 数 字 化 变 电站 不 需 解 决 不 同制 造 商 设 备 信 息 代 码 表 不 统 一 的 问 题 。 数 字 化 变 电站 的 设 备 信 息 应 符 合 标 准 的 信 息 模 型 , 具 有 “自 我 描 述 ”机 制 。 采 用 面 向 对 象 自我 描 述 的方 系 ,实现完全 的互操作性 ,体系 向下兼容 , 法 , 传 输 到 自动 化 系 统 的 数 据 都 带 说 明 , 马 基 于 现 代 技 术 水 平 的标 准 信 息 和 通 信 技 术 平 上 建 立 数 据 库 ,使 得 现 场 验 收 的验 证 工 作 大 台,在I T 系 统 和 软 件 应 用 通 过 数 据 交 换 接 口 大 简 化 ,数 据 库 的维 护 工 作 量 大 大 减 少 ,实 标 准 化 实现 开 放 式 系 统 。 现 设备的 “ 即插即用 ”。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提 供 了变 电 站 自 动 化 系 按照I E C 6 1 8 5 0 标 准 ,变 电 站 的 功 能 应 分 统 功 能 建 模 、 数 据 建 模 、 通 信 协 议 、 通 信 系 为 站 控 层 、 间 隔 层 和 过 程 层 。变 电 站 通 信 系 统 的 项 目管 理 和 一 致 性 检 测 等 一 系 列 标 准 。 统 应 有 满 足 以下 需 求 的 直 接 通 信 接 口 : 按照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建 设 变 电站 的通 信 网 络 和 ① 间 隔 层 和 变 电站 层 之 间 的数 据 交 换 : 系 统 ,是 建 设 数字 化 变 电站 的有 效 途 径 。 ② 间隔层和远 方保护之 间的保护数据交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的 发 布 和 符 合 其 标 准 的 设 备 的 换 ; 推 出,为建 设数字化变 电站提供 了坚实的基 ③ 间 隔 层 内数 据 交 换 ; 础。 ④ 过 程 层 和 间 隔 层 之 间T V 和T A 暂态数据 国外针对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的 应 用 和 研 究 交 换 ; 开 始 较 早 ,相 应 的示 范 工 程 在 制 定 I E C 6 1 8 5 0 ⑤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 的过 程 中就 开 始 实 施 。 美 国、 德 国 、 荷 兰 等 ⑥ 间隔 层 和变 电站层 之 问 控制 数据 交 国都 有 示 范 工 程 , 用 以验 证 标 准 ,通 过 实 践 换 ; 来 促 进 标 准 的 进 一 步 完 善 。在 德 国 有 一 个 示 ⑦ 变 电站 层 与 远 方 工 程 师 站 数 据 交 换 ; 范 工 程 ,参 加 这 个 工 程 的 有 S I E M E N S ,A B B , ⑧ 间隔层之间直接数据交换 ; A L S T O M 等 公 司 , 用 一 个 公 司 的 变 电 站 主 站 和 ⑨ 变 电站 层 内数 据 交 换 ; 其他 公 司的 I E D 相 联 , 然 后 用 另 一 个 公 司 的 ⑩ 变 电站 装 置 和 远 方 控 制 中 心 之 间 的控 变 电站 主站和 其他 公 司的I E D 相 联 ,示 范 工 制 数 据 交 换 。 程 的总 结 己在 2 0 0 0 年C I G R E 会议上发表 。 数 字 化 变 电 站 的 物 理 设 备 间应 能 实 时 、 我 国 引进 I E C 6 1 8 5 0 的工 作于 2 0 0 1 年 开 高 效 、可 靠 的 交 换 信 息 , 以太 网通 信 技 术 是 始 ,2 0 0 5 年 完 成 我 国 的 各 主 要 电 力 设 备 制 满 足 这 种 要 求 的 最 佳 选 择 。 根 据 I E E E 及E P R I 造 商也积极研 究符合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的 变 电站 的 实 验 报 告 表 明 ,现 有 的 以太 网通 讯 技 术 能 次 和二次设 备, 已有 不少产 品通 过 了鉴定 够 满 足 变 电 站 自动 化 的 通 讯 要 求 。 以太 网技 和 投 入 运 行 。 同 时 ,一 些 研 究 机 构和 试 验 仪 术 是 主 流 的 通 信 技 术 , 具 有 极 佳 的 经 济 性 , 器 制 造 商 也 正 在 研 制 数 字 接 口 的 一 次 和 二 次 并且还在快 速发展 中,为变 电站 自动化系统 设 备 的测 试 仪 器 。 提 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2 . 理 想 数 字化 变 电 站 数 字 化 变 电 站所 有 设 备 的 功 能 和 数 据 按 数 字 化 变 电 站 的 基 本 概 念 为 变 电 站 的 I E C 6 1 8 5 0 建 模 , 采 用 映 射 到 删 s( 制 造报文规 信 息 采 集 、传 输 、 处 理 、 输 出过 程 全 部 数 字 范 ) 的A C S I ( 抽 象 通 信 服 务 接 口) 、G O O S E( 面 化 ,基本特征 为设备智 能化、通信 网络化 、 向变 电站事件 的通用对 象) 、S V( 采样 值) 、 模 型 和通 信 协 议统 一 化 、运 行 管理 自动化 S N T P ( 时 间同步) 等通信 协议实现各 种通信功 等 。 数 字 化 变 电 站 建 设 的 关 键 是 实 现 能 满 足 能 。 由于 所 有 设 备 使 用 统 一 的功 能 模 型 、数 上 述 特 征 的通 信 网 络 和 系 统 。 I E C 6 1 8 5 0 标 准 据 模型和通 信协议 ,实现 了不 同厂 家设备 间 包括 变 电站通 信网络和 系统的总体 要求、功 的可互操作性。 能 建 模 、数 据 建 模 、通 信 协 议 、 项 目管 理 和 数字化变 电站的信息充分 共享,满足功 致 性检测等 一系列标 准。按照 I E C 6 1 8 5 0 标 能 分 布 实 现 的 要 求 。变 电站 中所 有 设 备 均 从 准 建 设 通 信 网 络 和 系 统 的 变 电站 , 可 符 合 数 通 信 系 统 中 获 取 所 需要 的 其 他 设 备 的 信 息 , 字 化 变 电站 的 要 求 。 并 通 过 通 信 系 统 向其 他 设 备 传 输 输 出 信 息 和 数 字 化 变 电站 的 主 要 一 次 设 备 和 二 次 设 控 制 命 令 。 按 I E C 6 1 8 5 0 通信协议 ,可传输设 备 都 应 为 智 能 设 备 ,这 是 变 电站 实 现 数 字 化 备 的 完 整 信 息 , 包 括 状 态 、 配 置 参 数 、 工 作 的基 础 。智 能 设 备 具 备 可 与 其 他 设 备 交 互 参 参 数 、与 其 他 设 备 的逻 辑 关 系 、软 硬 件 版 本 数 、 状 态 和 控 制 命 令 等 信 息 的 通 信 接 口 。如 等 。 变 电 站 的 功 能 可 分 布 在 多 个 物 理 设 备
数字变电站技术应用探讨

数字变电站技术应用探讨数字变电站技术应用探讨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绿色能源的增加需求,电力行业也正在不断地发展。
数字化技术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并被广泛应用。
数字变电站技术是电力系统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数字变电站技术的定义、分类,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变电站技术的定义数字变电站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控制技术,它将传统的变电站转变为数字变电站。
数字变电站的中枢处理单元使用数字化技术,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信息高效地传输,实现了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数字变电站技术可以改进变电站的运作,并提高整个电网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数字变电站的分类数字变电站分为智能型数字变电站和非智能型数字变电站。
智能型数字变电站配备了大型工程的控制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与其他数字化设备集成在一起,组成了全数字化电力系统。
非智能数字变电站则只能控制一定的变电站设备,它不能自动集成其他的数字化部件。
数字变电站技术的应用领域数字变电站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能源系统安全:数字变电站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尤其是变电站的安全和可靠性。
它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的实时监测,快速识别电力故障,并快速修复故障。
2.降低成本:数字变电站取代了原有的机械和电子装置,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和维护成本,并提高了变电站的效率。
3.节能: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变电站的运行中实现优化。
它可以自动选择最优的运行模式,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并对线路损耗进行监控和分析,从而减少能源浪费。
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变电站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
数字变电站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来以下变化:1.更加智能化:数字变电站将更加智能化,变电站运行数据将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自动分析,实现变电站精细化管理和运行控制。
2.用途更加广泛:数字变电站将应用于更广泛的电力系统领域,如风能、太阳能及储能系统中。
3.更加安全:数字变电站将增强电力系统及其变电站设备的安全性。
数字化技术将可以挽救因传统设备故障而导致的真正事故。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哎呀,咱可真是赶上好时代了,这不,最近公司里的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可真是大放异彩。
咱得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看看怎么让这些高科技玩意儿给咱的生活带来便利。
你说,这不就是以前咱们变电站里那些“大黑粗”的设备吗?怎么现在还弄个“智能化”的名头呢?哎呀,这不就是让这些机器更听话、更聪明嘛!我那哥们儿,小王,他可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那天我问他:“小王,这玩意儿到底有多神奇?”他笑眯眯地给我讲:“哎,这不是吹牛,这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就是让变电站的设备像人一样,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咱们先说说这变电站的设备吧。
以前,变电站里的设备都是一些傻大黑粗的,你看那个开关,一按就通,一关就断。
现在呢,这些设备都装上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自动调整电压、电流,还能根据电网负荷自动切换设备。
这不就是让设备自己学会“长脑”了吗?记得有一次,咱们变电站遇到了突发情况,电网负荷急剧增大。
我正愁眉苦脸呢,小王带着他的团队赶过来,跟设备一番“对话”后,设备立刻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保证了电网的稳定运行。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小王可是个天才啊!这技术带来的好处还多着呢!以前,咱们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要冒着危险去现场检查设备,现在,只要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看到设备的运行情况,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我那同事小李,以前每次去现场检查设备都提心吊胆,现在可轻松多了。
你说,这技术咋就这么神奇呢?我那天问小王:“这玩意儿是不是很贵?”小王瞪大眼睛说:“哎呀,你这是啥问题?这技术不贵,还省钱呢!以前设备出问题,咱们要请专家来修,现在设备自己就能处理,还节约了人力、物力。
”听了小王的话,我这才明白,这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不仅能提高电网运行效率,还能降低成本、保障安全。
你说,这科技进步多好啊,给咱的生活带来了太多便利。
咱们国家现在可是大力发展这一领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高科技玩意儿会越来越普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激动的事情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
隨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传统的自动化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而数字化变电站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未来电网和电力市场的主旋律。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较以往的自动化技术相比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本文就数字化变电站的情况做简要的介绍。
标签: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化应用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基于微机数字信息的二次设备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现有变电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式和自动化特征。
做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提升,数字化变电站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过程,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等技术逐步成熟,数字化变电站已经比较完善,能够逐渐实现资源的共享;从长远看,随着一次设备智能化的进步,数字化变电站还应该有所提升,比如提高数字变电站的自我检修功能等等,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点
1.1 一次设备智能化
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是一次设备的信号回路和控制回路主要采用的技术,在采取此技术后,传统的导线连接不再被使用,连接主要通过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得到实现。
主要包括: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型断路器/隔离开关、智能型变压器以及其它数字化的辅助设备。
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转,会大大地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
1.2 二次设备网络化
二次设备间用通信网络交换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等信息,这种网络化可以让变电站的资源共享度提高,是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提升和补充。
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是变电站内二次设备设计制造的基础,高速网络通信是设备之间连接的主要通道,数据和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通道得到了实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用光纤传输数字编码信息的方式交换采样值、状态量、控制命令等信息。
一次和二次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主要采用电气量采样值、跳合闸命令、状态信号及故障告警信号等三种数字化方式传输。
所以两种设备间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工作的。
1.3 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
目前我国的电力变电站已基本普及了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
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应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
统计无纸化;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等自动化系统,这种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难度。
大部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监控、运动、继电保护、自动安全装置等三次和二次设备己经基本采用数字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在站内设备的互操作性、信号的光纤传输、网络通信平台的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了运行管理自动化的特点。
2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
数字变电站作为新发展起来的技术设备和变电站工作模式,与以往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
2.1 变电站的各种功能可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
随着变电站内智能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加,全站智能装置采用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才能实现互操作性。
变电站的所有保护、测控、计量、监控等系统全部采用同一个通信网络进行接收电流、电压和状态等信息,发出控制信息也是如此,不再需要为不同功能建设信息采集、传输和执行系统。
采用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便于变电站新增功能和扩展规模。
2.2 有利于变电站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更新
数字变电站的各种设备间信息交换通过通信网路进行,如果变电站要新增功能或者扩大变电站的整体规模,只需在通信网络上接入新的设备,而不需要更换掉原有的设备,这就大大地节约了资源,保护用户投资,减少变电站的生命周期成本。
这也可以使变电站的工作更加地简单化,也会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
2.3 通信网络取代复杂的控制电缆
以往的变电站的通信设备大多数采用电缆进行传输和接收,不仅需要大量的电缆资源和人力资源,而且检修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使用光纤取代了传统的电缆,电磁兼容性能优越。
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接线将大幅度简化,也将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源和检测的人力资源。
2.4 测量精度更准确
传统变电站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通过电缆传输时及二次设备的数据采集过程中都将产生附加误差。
而数字化变电站则采用输出数字信号的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更高,更值得信任,这也提升了保护系统、测量系统和计量系统的系统精度,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5 应用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互感器相比,具有绝缘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电流互
感器动态范围宽、无磁饱和等很多优势。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之后,不会像传统互感器那样出现电流互感器断线导致高压危险、TA饱和影响差动饱和、CVT暂态过程影响距离保护等问题,这种电子式互感器一方面可以弥补很多传统互感器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互感器的一种提升。
数字化变电站较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它可以解决设备间的互操作问题,使设备间可以实现无缝连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整个的管理水平,使所有功能都可以遥控实现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3 科技进步为数字化变电站提供可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引进到电网的发展领域,各种先进的科技成果也得到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就实现了变电站的快速发展的目标。
随着变电站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设备、在线监测技术通信等技术也将不断成熟,相对应的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和应用将逐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数字化变电站不知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地步,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变电站能有今天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4 数字式保护、监控、计量和录波等装备的支持
具备直流系统、UPS、五防系统等二次设备的支持,构成了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设备的成型。
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有这样的案例,比如内蒙古220kV杜尔伯特数字化变电站中已有该类新型主变保护、110kV线路保护、110kV母线保护、智能电度表等二次设备投运,而且运行效果非常好。
因此可以说,现有二次设备技术能够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持。
5 应用成果分析
数字变电站的发展不是捕风捉影的,它的应用成果已经得到了证实和肯定,从它的各种先进装备中足可以看到数字变电站的发展前景。
例如:第一,变电站采用的光电互感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在GIS内部采用光电式电压互感器,它的应用之所以可以取代传统的互感器,就是因为它能够消除传统互感器的严重缺陷;第二,互感器和二次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是传统变电站的主要困难之一,而数字变电站的合并器的应用,则为变电站带来了很大的利益,合并器用来接收采集器的数字信号以及电磁式互感器的模拟信号,接着将这些信号处理,然后对外提供数据信息;第三,数字变电站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数据的同步采集和数据传输,这就解决了互感器之间数据的不同步问题,让信息运行得更加稳定,这也为未来的自动控制装置网络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成果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但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数字变电站的优势和实际应用可能。
6 结语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己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数字化在变电
站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也逐步得到了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即将成为电网建设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希望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尽快地普及到所有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赵希才:《2004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4月.
[2]操丰梅,任雁铭,王照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互操作实验建议》,《电网技术》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