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油枪程控系统在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的应用

小油枪程控系统在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的应用
小油枪程控系统在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的应用

小油枪程控系统在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03T16:00:19.8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秦春

[导读] 摘要:简要介绍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应用小油枪系统的工作原理,程序控制逻辑和节能效果,给出小油枪程控系统现场注意事项。

(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热控车间河北张家口 075133)

摘要:简要介绍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应用小油枪系统的工作原理,程序控制逻辑和节能效果,给出小油枪程控系统现场注意事项。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以及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机组运行必须有很高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锅炉燃烧器的好坏,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和环保性要求。为适应今后发电市场需要,降低发电经济成本和环保成本,锅炉燃烧器必须进行优化改造。通过改造,解决锅炉燃烧器使用寿命低,提高锅炉的低负荷稳烧能力,降低大渣含碳量,降低NOX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发电

煤耗,提高机组的经济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原点火系统采用大油枪点火控制系统,即机组全炉共布置8只油枪,总出力相当于40%B-MCR负荷输入热量,油枪采用简单机械雾化方式,单只油枪出力上下两层分别为1500kg/h,油枪停运时须后退400mm,点火采用二级点火方式,即高能点火器点燃轻油油枪,再点燃煤粉喷嘴。

锅炉燃烧器采用一二次风间隔布置,大油枪设在每层燃烧器的下部,独立布置,油枪火焰与煤粉气流距离大,二者直接混合效果差,煤粉气流与油火焰不直接接触,在起炉点火期间,常需用大量的耗油点火、助燃,才能达到点火以及稳燃的效果。锅炉在低于40%额定负荷时,投大油枪助燃,油枪单只出力太大,油煤混烧时间长,耗油量大。 2010年张家口发电厂1号机组对锅炉点火系统进行了改造,引入了少油点火稳燃的理念,增加了小油枪程控系统。 1小油枪点火原理

气化小油枪点火稳燃装置主要由改进的主燃烧器、燃油系统、压缩空气系统、高压风系统及气化小油枪和气化小油枪点火装置等组成。控制系统采取就地手动控制和远方操作,就地保护、信号与DCS进行了接口。辅助系统由燃烧器壁温监测、图像火焰监测等系统构成。

气化小油枪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先利用压缩空气的高速射流将燃料油直接击碎,雾化成超细油滴进行燃烧,同时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燃料进行初期加热,扩容,后期加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油滴的蒸发气化,使油枪在正常燃烧过程中直接燃烧气体燃料,从而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及火焰温度。气化燃烧后的火焰(刚性极强、其传播速度极快超过声速、火焰呈完全透明状,根部为蓝色,中间及尾部为透明白色),火焰中心温度高达1500~2000℃,可作为高温火核在煤粉燃烧器内进行直接点燃煤粉燃烧,从而实现电站锅炉启动、停止以及低负荷稳燃。压缩空气主要用于点火时实现燃油雾化、正常燃烧时加速燃油气化及补充前期燃烧需要的氧量;高压风主要用于补充后期加速燃烧所需的氧量。

2小油枪程序控制简介

2.1小油枪程序控制原理

小油枪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现场开关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控制各路电(气)动阀、电磁阀、点火器等按照工作流程要求实现点火操作。控制系统可以按设定好的运行方式,自动安全地完成点火启动操作,既可单独进行点火工作,也可与锅炉主控系统进行通讯实现集中监控。

2.2小油枪程控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由主控设备、气动执行装置、检测机构等几部分组成:

主控设备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完成点火过程的程序控制。

气动执行装置: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压缩空气驱动气缸控制气动球阀开关和点火器进退,点火器用来点燃小油枪,气动球阀用来控制油路、雾化空气通断。

检测机构实时监测压缩空气及油系统压力,提供系统可以依据的参数,使少油点火系统能够实现最佳的工作状态。系统设计了燃烧器壁温监测、火检装置、工业摄像机,储油罐液位开关,燃油压力变送器等监测机构能够实时监测系统工作情况,发生故障时,程序将采取必要的保护动作并伴有声光警报信号提示操作人员检查设备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系统具有动态模拟功能,通过人机界面显示其工作流程,运行过程中的阀位状态、各种必要的参数实时动态地显示在人机界面上。控制系统设备点火控制装置在炉膛四周布置,分为A、B、C、D四个角,主要共包括8个点火器,8根高压电缆及8根点火枪构成,4个油阀,4个吹扫阀,1个储油罐;主控设备包括1个就地控制柜、自动控制及火检监测柜,控制电缆等;检测设备包括4个工业摄像机,4个K 系列热电偶、补偿电缆等;加装暖风器部分气动插板门、电动调节门。

2.3小油枪程控系统逻辑简介

2.3.1小油枪程控逻辑原则

气化小油枪采用就地/远控控制方式,控制系统为独立控制方式,其点火控制系统进入DCS系统,并在FSSS管理之下。气化小油枪系统油阀及点火设备纳入FSSS系统,所有控制和保护始终按照“FSSS保护优先”的原则运行,当小油枪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对FSSS系统产生影响。

气化小油枪系统纳入MFT保护逻辑中,即所有燃烧切断均包括气化小油枪系统。

气化小油枪是否点火成功由原煤粉层火检判断,小油枪系统自带火检仅作为小油枪系统本身参考用。

2.3.2小油枪程控逻辑内容

新增小油抢系统进入DCS系统FSSS4控制器。全部控制逻辑包括:小油枪层操作允许,小油枪启程控允许,小油枪运行状态,小油枪连锁跳闸,小油枪运行模式切换,单角小油枪启动程控,单角小油枪停止程控,单角小油枪油阀,单角小油枪点火器,单角小油枪气阀,暖风器入口插板门,总有法允许投切。单角小油枪程控投入的程序为:主控发出程控投入指令,同时打开点火器、油阀、气阀,当气阀、油阀都已打开,并且火检有火时,点火枪退出。小油枪程控投入结束。

发电厂新技术应用

发电厂新技术应用 【摘要】新技术应用在消除热电锅炉排出烟气对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汽轮机组凝汽器结垢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机组的发电量和设备运转率,减少了检修费用和降低了发电成本。 【关键词】超声波除垢;红外辐射;差动式簿膜微音器;尘过滤器 1.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在热电锅炉的应用 CO分析仪是利用物体产生红外辐射的特性,实现自动检测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光及无线电等都是电磁波,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波长(或频率)的不同而已。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波的范畴,它的波长一般在0.76-6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而红外区通常又可分为近红外(0.73~1.5μm)、中红外(1.5-l0μm)和远红外(10μm以上),在300μm以上的区域又称为“亚毫米波”。近年来,红外辐射技术已成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 1.1红外辐射的产生及其性质 红外辐射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内部分子的转动及振动而产生的。这类振动过程是物体受热而引起的,只有在绝对零度(-273.16℃)时,一切物体的分子才会停止运动。所以在绝对零度时,没有一种物体会发射红外线。换言之,在一般的常温下,所有的物体都是红外辐射的发射源。例如火焰、轴承、汽车、飞机、动植物甚至人体等都是红外辐射源。红外线和所有的电磁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及吸收等性质,但它的特点是热效应非常大,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108m/s,而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它产生衰减。 气体对红外辐射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例如大气(含水蒸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它对波长为1~5μm,8~14μm之间的红外线是比较透明的,对其他波长的透明度就差了。而介质的不均匀,晶体材料的不纯洁,有杂质或悬浮小颗粒等,都会引起对红外辐射的散射。 为了能够更好的消除锅炉排出烟气对空气的影响和起到良好的环保作用。电厂#2锅炉安装了CO分析系统,分析锅炉尾部烟道处的烟气CO含量。 1.2 CO分析系统的组成 CO系统机柜由样气预处理系统、分析仪器、校准系统组成。由以下设备组成:QGS-08D型红外线气体分析器、N9KPE型抽气泵、压缩机冷却除水器、尘过滤器、取样探头等设备。采用日本公司生产的PLC作为核心控制,在PLC控制相应部件的作用下,对系统两处采样点进行自动采样、自动反吹、自动排水等

火电厂抗燃油(EH)管理制度

标准控制表

QB 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QLFDxxxxx-2010 抗燃油(EH)管理标准 2010-04-01发布2010-04-01实施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职责 (1)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执行情况反馈意见表 (5)

前言 为认真贯彻上级颁发的有关抗燃油(EH)的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规范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抗燃油(EH)管理,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本标准由设备部提出。 —―本标准由设备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部门审核人: —―本标准标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钟克飞

抗燃油(EH)管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铝业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抗燃油(EH)的管理,并对抗燃油(EH)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做出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及维护管理导则》(DL/T 571-200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GB/T 7597)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 265)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T 1884) 《石油产品倾点侧定法》(GB/T 13510)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 3536)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T 264)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GB/T 7600)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GB/T 12579) 《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DL/T 421) 《透明度测定法》(DL/T 429.1) 《颜色测定法》(DL/T 429.2) 《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DL/T 429.6) 《抗燃油中氯含量测定方法(氧弹法)》(DL/T 433) 《润滑油辛气释放值测定法》(SH/T 0308)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SH/T 0124) 《液压液水解安定性测定(玻璃瓶法)》(SH/T 0301) 3 职责 3.1 检修部是抗燃油(EH)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抗燃油(EH)更换和管理。 3.2 发电部负责抗燃油(EH)的运行管理。 3.3 物资部部负责抗燃油(EH)的采购、入库、保管、发放工作,并及时反馈备件库存量。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4.1 油质量监督 4.1.1 新抗燃油质量标准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3期0前言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体,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基石。随着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与使用,电力设备与电力技术的联系性越发 紧密,传统老式的变电站系统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电力建设。对于日益 扩大化的电网建设,如何大力发展新技术、使用新技术,已成为构建现 代化电力网络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变电站的实际发展趋势,从检测、维 护、防护等方面,论述了新技术的使用和特性,对实际的变电站发展具 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1电缆温度检测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电网安全运行的过程中,变电站的安全操作至关重要,是牵一发 而动全身。目前,超高压变电站广泛使用,而其占地规模量大、运行工 况复杂等特点,强调了电网安全运行措施要切实到位,保障电网的安 全运行。在变电站的倒闸操作中,防止操作的失误性是关键,是保障电 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内容。在变电站电缆线的密集处,电缆夹层极 易出现火灾事故,且后果非常严重。当前我国的220KV 变电站在该方 面的消防技术比较滞后,多半采用自动灭火弹系统。但是已有的消防 系统无法实现“预警”的作用,进而造成消防中的“消”与“防”相脱节, 火灾事故的频发率高。较其他的感温元件,测温电缆的特点明显,主要 有:(1)实现工作的无电源状态,并能够产生自动信号;(2)实现了人工 手动模式下的设定报警点,强化了预警的有效性;(3)元件的可测量非 平均温度,实现了最高点的可测温度量;(4)精准度显著提高,元件实 现了无现场校对;(5)对环境温度做到了职能补偿,实现了温度预警点 不受外界因素影响;(6)设备比较简单,在维护检修中比较方便,且不 仅可以测定温度的变化幅度,还可以准确的测定出温度的变化区域; (7)可用于监控区域的连续探测,实现温度探测的实时监控,这样可以 实现有效地预报。于是,火灾可以预防在“萌发”阶段,避免了较大火灾 事故的发生。2电气设备的动态监测、检修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复杂的有机体,而电气设备就是其基本单元。早期,电 气设备的检测、维修都是事故维修,这种维修模式对于小型设备而言, 影响不大。但对于大型设备,这种维修模式将会造成经济和安全上的 损失。随后,电气维修、检测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做到定期的维修和测 试。实现电气设备的动态监测、检修,可以避免前面两种模式中存在的 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变压器作为电气设备的核心, 对其形成动态监测模式,可以实现技术与效益的最大化。关于构建快 速的、实时的、准确的设备监控系统,是避免设备故障,力求设备最好 工作状态的关键。目前,联合监测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即在线监测、历 史信息库、状态信息库、离线监测的联合,逐步实现了电力在线监测的 高效性。对于电力系统的状态诊断系统,要不断的构建与完善,建立起 分层分布的监测网络,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平台,进而有效地提高电 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好安全系数。3电磁兼容技术在变电站系统中的应用目前,基于变电站系统的电网容量增大、输电压逐渐增加,变电站 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也比较突出。诸如,综合自动化设备,即集通信、 继电保护为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可安装于高压设备的附近,该设备具 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尤其是对高强度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高了设备 的运行效率。目前,高压开关以实现了与保护设备、电子控制一体化的 控制模式,这种弱设备与强电之间的组合设备,不仅强调高电压的试 验,而且需要依托于电磁兼容试验。关于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磁干扰耦合路径。要切实弄清楚具体干扰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电磁干扰的路径。从实际而言,电磁干扰有两类,其一是传导型干扰,二是辐射型干扰。传导型干扰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通电线路达到对信号线和接地线的传播干扰。诸如,雷电冲击源基于通电线路产生的干扰;而辐射型干扰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敏感设备的干扰,达到对电磁空间的传播干扰。例如:电视或信号设备的辐射型干扰。(2)抗干扰的措施。对于电磁干扰是无法避免。于是比较经济而切实可行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指向于敏感设备的抗干扰防范。诸如,变电站在运行中出现雷击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基于系统自动化调 度的运行,可以实现集屏蔽、隔离于一体化的抗干扰目的。 4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逐渐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发展。在此过程中,继电保护的通讯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关于其快速机制下的通讯信息共享,是实现变电站系统高标准运行的关键。以太网技术中,以太网控制器是核心,是数字电器实现以太网技术的重要元件。就目前而言,以太网技术的实现主要方法是:直接实现TCP/IP 协议,能够较好地实现TCP/IP 功能。并且以太网已成为最标准的国际局域网技术,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从实际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力系统中采用以太网技术,是电力通信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5绝缘防护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综合绝缘防护中,温室硅橡胶涂料比较理想,可以有效的防止相关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系数。就温室硅橡胶涂料而言,其主要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催化剂、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且其都包含于溶剂之中。而利用RTV 作为绝缘防护涂料,其主要的防护机理是基于溶剂载体,将硅橡胶涂于相关设备的表面。涂料经过固化之后,可以形成有效的光滑的保护薄膜。于此,该保护薄膜具有憎水性,从而确保油污层的一定干燥性,提高了污闪电压。变电站的RTV 涂料主要瓷质的绝缘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和防污闪能力。在现代变电站中,RTV 涂料也可用于电抗器或瓷质设备的表面,其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短路故障而出现的电击事故。同时,在开关柜上增加绝缘护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防止操作人员可能出现的电击事件。并且可以对于污闪或闪络进行有效地防止。对支柱绝缘子涂RTV 涂料,不仅可以提高相关设备的绝缘水平,而且可以降低因绝缘下降而引发的电击事故。6结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新技术已成为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尤其是现代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电力设备的高效运行,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这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电力事业,强大国民、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大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目前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首要任务之 一,需要认真的贯彻,落到实处。【参考文献】[1]陈希.电力应急管理理论与技术对策[J].电网技术,2007(12).[2]韩晓敏.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21).[3]徐政.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4(08).[4]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03).[5]刘取.21世纪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7).[责任编辑:王静] 关于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刘四聪1廖晓春2 (1.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广东茂名525000;2.广州思唯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电力新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着重整合现代变电站的实际发展趋势,就变电站的五个方面,阐述了若干新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相关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论述,旨在强化变电站的现代化构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新技术;设备;检测;变电站 作者简介:刘四聪(1962.10—),男,广东湛江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 科 ○电力与能源○388

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机组运行精细化管理介绍

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机组运行精细化管理介绍 大家好! 首先感谢集团公司给予我们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汇报的题目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机组可靠运行水平》。张家口发电厂共安装8台国产300MW火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400MW,是向北京供电的重要电源点。近年来,我厂认真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研究、分析、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在保障机组可靠运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中我厂1号机组被国家电监会命名为“2008年度300兆瓦级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金牌机组”称号。这是我厂继2007年度5号机获得银牌机组后取得的更高一项荣誉。 下面就我厂在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和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向大家做汇报。 一、积极创新,细化设备管理 1、突破传统理念,进一步深化点检定修管理。 不断完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体系,引入系统的思想,将以安全为主导的点检理念,转变到以系统经济性为主导、以

安全性为边界条件的点检定修新理念上来。不断推进定修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严格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坚持修前设备状态评估,修后评价,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现设备状态可控、再控。 进一步加强点检岗位的队伍建设, 2009年初,讨论、制定并实施了《点检岗位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点检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对设备部点检员实行了岗位动态管理。同时对点检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通过一年两次的绩效、考试、测评,对点检员工作及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点检绩效与岗级评定、竞争上岗挂钩。实施以来在激发点检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取得效果明显。 针对脱硫设备运行不稳定,可靠性低的情况, 2009年4月,成立灰硫点检专业。灰硫点检成立以来针对脱硫、干灰、电除尘等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和设备治理,进行了数项设备改造和完善,设备缺陷率大幅降低,脱硫投运率和效率均符合环保要求,干灰、电除尘设备可靠性也大大提高。现脱硫、干灰设备已施行正常点检,点检率100%,制订了点检计划、标准,编制检修及维护作业文件等,在较短时间内使灰硫专业管理尽快走向正轨,环保设备逐步实现可控、在控。 加强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每年至少举办五次可靠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个点检员都对自己所辖的设备进行可靠

电力新技术与新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新技术与新设备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5T16:14:46.8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卢怀玉[导读] 摘要:传统变电站系统显然是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得重视对电力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来促使我国变电站焕发生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为电力系统的革新以及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比较于传统变电站电力系统,当前变电站不论是在规划设计还是资金、检测方面都是有着显著的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玉林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传统变电站系统显然是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得重视对电力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来促使我国变电站焕发生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是为电力系统的革新以及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比较于传统变电站电力系统,当前变电站不论是在规划设计还是资金、检测方面都是有着显著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力新技术;新设备;变电站 一、电力新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1.1 PNP技术的应用 PNP技术也就是即插即用技术。在变电站中对该项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而且能够对变电站中应用的各项设备进行更新,降低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维护、维修费用。将PVP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不需要设置跳线,这使系统配置过程得到了简化,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依据相应的通信标准协议进行操作即可。同时,PVP技术可以确保逻辑接口顺利连接。此外,变电站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各种资源以及应将程序进行控制,通过该方式,使系统配置更加准确可靠,使系统运行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1.2电缆测温技术的应用 电缆监测时电缆最集中的位置,大量电缆聚集,电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散发起来难度较大,容易引发火灾,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将火灾探测系统与消防系统合理的加入到电网系统中,能够快速确定火灾的剧吐位置,同时与消防系统相连,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快速启动消防系统,缩短确定火灾位置的时间,可以降低火灾发生时,对周围建筑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减少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最近在变电站中,人们加强了对电缆测温技术的投入使用,该项技术的应用,对电缆火灾控制来说能够起到一定帮助,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需要与其他外界设备相连,自身可以感知温度变化,从而产生豪伏量变化信号变化,并且报警点可以在火灾报警结束后,恢复原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应的改变,并且做好相应的设置工作。图1为某变电站应用的测温电缆的结构图1。 红色线-电源线正极,接3-5V电源正;兰色线-信号线;黑色线-接电源负极。需要研究人员注意的是,电缆测温技术并不是对电缆的最高温度进行测量,而是检测线路温度最高点,从而能够快速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在火灾为发生前可以依据温度的变化情况,对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故障进行排除。 二、在变电站中新设备的应用 2.1新型高压组合电器的应用 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研制出高压组合电器了,而我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确实十分的迅猛,当前已经能够独立地生产并且使用一些户外紧凑型的组合电器,并且对于功能完善以及智能控制的组合电器也是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是在逐渐地推广应用。这个新型高压组合电器主要就是以SF6断路器当成的主体结构,然后再加入多种高压设备共同组合而成的电器设备。现如今,我国新型的高压组合电器不仅仅在功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安全性能上也是十分可靠。我国当前的电器设备之中,大都是使用插接式的复合光缆,将其和智能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就能组合成为一套完整的高压开关系统,这样不仅仅缩减了一定的体积,并且还有效地提升了安全系数,将部分大型设备以及系统集成起来,就能形成智能化的系统。 2.2新型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应用 当前很多的电器企业所使用的计量仪表、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以及数字保护设备等对电流以及电压和运行功率的要求都是十分的小,一般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很难达到这个范围。而现在的电力企业为了更好地提升设备使用的年限,通常都会使用比较先进的新型光学电压、电流互感器设备,这种设备的运行功率比较小,可以比较紧凑地控制这些设备。这种设备主要就是通过光电效应技术将电光晶体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用价值十分的高。而其技术的核心主要就是DSP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对信号进行实时处理,传输速度十分快。光学电压、电力互感器可以直接和主机相连接,这样也是能够有效地实现线上通信,并且速度也是更加的快。不过新型电压、电流互感器设备同样是有着一定的缺点,首先就是必须得在具备电源连接的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并且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然后就是我国当前很多专业的学者对其核心原理持相反的态度,认为这种设备的广泛使用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 3.1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新型的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思想上实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由“面向功能”设计向“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转变。系统不再单纯考虑某一个量,而是为某一设备配置完备的保护、监控和测量功能装置,以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其特点是各现场输入、输出单元部件分别安装在中低压开关柜或高压一次设备附近。现场单元部件可以是保护、监控和测量功能的集成装置,也可以是现场的保护、监控和测量部件分别保持其独立性。变电站遥测、遥信采集及处理,遥控命令执行和继电保护功能等均由现场单元部件独立完成,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送至后台主计算机。

(完整版)张家口英文介绍

Here is an ancient city full of oriental charms. It is the host place of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it is a tourist resort where you can admire 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spring, enjoy summer holiday, view beautiful sceneries in autumn and go skiing during winter. Its name is Zhangjiakou city. Are you looking for a new international city to travel. Come here in Zhangjiakou, you can experience its five unique charms from its beautiful rivers and mountains. Appeal 1 Zhangjiakou is a city with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 long history It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wo million years ago, ancient ancestors lived and procreated in the Nihewan basin of Yangyuan county. The Yangyuan Nihewan site is rare all over the world in scale and in completeness therefore has been honored as a Natural Museum. It is also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iv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earliest 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s Yan Emperor, Yellow Emperor and Chi You made peace with each other after years of battle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Zhoulu county and established the first capital city in Chinese history.

[变电站,智能]信息化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信息化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摘要自2009我国内部逐渐开始在电网公司中使用智能电网开始,提出全新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理念,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发展和建设从探索研究逐步迈入全面建设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各试点城市开始或者完成了智能电网的建设。信息化的发展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智能电网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信息化。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信息化 1 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坚强智能电网主要是通过对骨干网架和各级电网系统之间进行调整,将特高压电网作为其主要的网架基础。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强大的通讯平台,对其信息进行自动化和互动化处理。坚强智能电网中主要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等一些列店里运输和操作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最终可以实现我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逐渐发展,其智能操控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智能系统中。智能电站的发展思想与智能电网的发展思想向接近。其智能变电站主要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操作方式,对其内部操作及运行进行改进,从而建立出集成、环保、低碳的智能发电站。智能电站在进行性智能化改变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采集、调控、计量、保密等工作做进行一步智能化的完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智能电站的建立,完成电站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和在线分析的理论实践,促进我国智能电站的发展。 2 变电站区别 结构上的差异性。根据我国传统变电站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主要包括站控层和间隔层,智能变电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层,过程层的作用就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 3 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组网方式的区别 传统变电站的组网方式主要是铜鼓对监控系统等及西宁保护,从而根据样本采集值和开关设定的相互定量之间进行电网的保护。在整个常规电网中闸口的每一个环节中均与电缆连接段进行连接,分为不同的连接端子。常规电网中通过各个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完成整个电网信息中采集和呼唤,从而形成一种联合的管理和操作功能。而相较于智能电站中相关对数值的采集和开关的连接,通过sv和GOOSE之间实现不同的端口之间建立良好的数字信息的传递量,通过对不同的相对端子形象的将智能电站中的连接进行逻辑关系连接,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系统的完成。 4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 4.1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

永磁调速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节能应用研究

永磁调速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节能应用研究 总结和探讨,并从解决这一问题出发,提出了永磁调速驱动器改造方案,对改造方案的实施过程和实施后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永磁调速技术;火力发电;电力能源;节能技术 前言:离心式泵与风机在火电厂的总耗电量中占据较大比例,有时可高达发电总量的60%~70%。对于大多数泵与风机而言,其工作状态长期处于在恒定转速下,并通过阀门节流手段实现对流量及压力的调整。如果系统持续保持长时间的运行,不仅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节流能量消耗,同时也会产生气蚀、冲刷、振动等现象,从而导致设备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将永磁调速技术应用于火力发电厂中,再根据机组负荷、环境温度等外在因素变化随时调节泵与风机的转速,这样就能对出口压力和流量进行控制,降低泵与风机出力及消耗的电能,因此具有更大的节能空间并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1、永磁调速技术 1.1工作原理 永磁调速驱动器的结构主要包括铜转子、永磁转子以及控制机构这3部分。铜转子安装在电动机轴上,永磁转子安装在负载转轴上,控制机构则位于铜导体和永磁体之间的气隙内以便实行控制。由于系统工作时电动机轴上的铜转子和负载轴上的永磁转子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因此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知,当导体在磁力线中运动会产生感应涡电流,而导体上方则产生感应磁场,进而产生扭矩,且会随着与磁力线的逐渐靠近而变得更加密集,带来的效应也会增强、扭矩也会越大;扭矩的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密切相关,当相对运动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中时,二者之间会感应到极强的同级磁场,这时产生的扭矩明显远大于相对运动较慢

时的扭矩[1]。通过对永磁体和铜导体之间的气隙进行调节,能够显著改变负载轴上输出的转矩,从而对负载的转速加以控制。 1.2节能原理 永磁调速驱动器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负载的转速,因而能够实现对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流量及压力的连续控制。由于离心式泵及风机的扬程与转速的二次方成正比例相关,而功率则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由此可知,如果电动机的转速保持不变,调节水泵或风机的转速使其下降,这时输出的流量和扬程就会分别成比例减少,造成电动机功率的大幅度下降,缓解过高的能源需求,从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3、永磁调速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 3.1开式循环水系统及存在的问题 假设某火电厂现有2台300MW供热机组,而开式水系统则主要应用于闭式水冷却器、主机冷油器、抗燃油冷却器、发电机定子冷却水冷却器、发电机密封油冷却器以及真空泵及电动给水泵冷却器等设备。使用时为每台机组配置2台开式循环水泵,开式冷却水由循环水供水管产生提供,在此基础上使其压强升至0.3Mpa后,再向各级用户供水,并回水至循环水回水母管。开式循环泵技术参数如下:型号与类型KQSN600-N19/518;功率280kW;额定流量2600t/h;扬程30m;效率88%;额定转速990r/min。电动机技术参数:型号YKK400-6;额定功率280kW;额定电压6000V;额定电流35.2A;功率因数0.86;额定转速990r/min。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当中,通常应根据系统的最大需求来完成开式水泵的配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留有余量。在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往往以机组负载及环境温度变化为依据,使用阀门对各级用户的水量进行节流调节,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节流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主机冷油器中的冷却水调节门位于回水侧,因而会造成主机冷油器冷却水压远超出油压,从而导致油中进水的现象发生,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安全隐患。

变电站智能运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变电站智能运检关键技术及应用 摘要:“十三五”期间,电网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电网运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人力为主的传统运维检修模式导致运维能力提升有限,已经无法满足 迅猛增长的电网运维工作需求;同时传统的运维检修模式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运检资源分配随意性较大,制约了运检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现代科技提 升变电站运检智能化水平,可有效提升设备可靠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电 网安全稳定和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运检;技术 1运维平台 1.1 在线监视 建立变电站二次系统全景信息模型,应用纤芯自动搜索算法实现虚、实对应 的二次设备全景可视化展示技术,将智能变电站信息数字化、抽象化转变为可视 化的全景模式。在线监视应能实现如下功能:1)对全站二次设备运行工况、通 信状态的实时监视与预警。2)对全站二次设备告警信息、变位信息、压板状态 等各种信息的全景展示。3)对全站二次设备间通信链路状态的实时监视与可视 化展示。4)对全站二次设备虚回路、虚端子的实时监视与可视化展示。5)对保 护装置等间隔层设备温度、电压以及保护遥测的实时监视与展示。6)对保护装 置面板指示灯状态的正确反映。 1.2 状态评估及监视预警 电力二次设备“趋势性 + 损失性”的评价体系和“横向比对、纵向校验”的评价方法,实现智能站二次设备健康状态在线评价,实现“经验评估”向“量化评估”的跨越。趋势性评估方法:是指对装置稳态量的长期监视、记录和分析,反映一段时 间内元件性能的变化趋势,包括采样值精度、开关量一致性、运行及环境温度、 端口光功率、其他自检参数等,超出门槛值预警。损失性评估方法:是指当装置 发生异常告警时,通过对告警信息按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推断故障的具体性质,如严重等级、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最可能的故障位置等,为装置异常缺陷处理 提供辅助决策。 1.3 保护定值管理 针对种类繁多、厂家各异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可靠动作直接关系到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继电保护定值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智能变电 站保护定值的管理,应能够正确、可靠地实现定值召唤、定值区切换、定值修改、定值比对等功能。定值召唤应能支持同时通过本地和远方发起的进行定值区号和 任意区定值的召唤,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定值名称及相应属性等信息。支持定值 区实时切换,通过选择、返校、执行步骤保证定值切换的正确性。定值修改内容,应能支持同时通过本地和远方发起的对定值进行实时修改,并且能够对单一保护 设备的定值进行批量修改,定值修改后,向所有远端主站发送定值变化告警信号。定值比对功能,应能根据历史数据库保存的最新定值信息与新召唤上来的定值进 行自动或手动对比,当两份定值单不一致时,应触发告警功能,并标识定值不一 致处,以便运行人员进行快速检查、核对。当定值修改后,应能对修改前后的定 值进行自动校对,并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明显的标识。 2操作智能化 2.1 隔离开关分合闸状态的“双确认” 敞开式隔离开关在操作过程中的可靠性相比短路器要低,进行操作时需要操

刍议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

刍议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火力发电 厂的土建施工单位,也应该快速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 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工单位应 该主动的研究并且开发出来一套适用我国当前国情的土建 新型技术,还要在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工中运用最新型的建 筑材料,把市场上的最新型的材料推广到火力发电厂的建设 中。本文就火力发电厂的土建的“三化”作出解释,并且 还要对高效的预应力的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新型技术及应用 到的新型材料作出必要的叙述。 关键词:新型技术工艺;火力发电厂;土建施工 当下我公司作为一个火力发电厂的土建建筑单位,一直 把“追求卓越的技术,创造无限的可能”作为我公司的企业 纲领,努力实现“优质高效施工,安全可靠运行,建一流机 组基础,树精品工程楷模”的目标,我公司先后承接建造了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三电技改一期 4X 135MW 机组工程和邹 平三电技改二期 4 X 330MW 机组工程的土建施工, 通过这几 项火力发电厂的施工建设,来讲述一下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 工的新兴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应用。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种突破就来源于 在土建施工中新型技术及新型材料的全面应用。在火力发电 厂的施工现场,我们现场施工一律采用的是当下最先进的技 术,最先进的结构,最先进的材料及最先机的工艺,同时再 配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土建的施工,回望以前我们 做过的火力发电厂的施工,在火力发电厂的土建施工中,研 究并且推广最新型的土建技术。 、火力发电厂土建中的“三化” 土建制作的工厂化,安装设备施工的现场化和特种设备 中图分类 t=r. 号: TM621 文献标识码: A

张家口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全国名师课堂教学现场展示研讨会” 心得体会 沽源县二道渠乡寄宿制小学---王胜凯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我校领导给我这次张家口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更加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下面我就这次学习,谈一下心得。 首先介绍一下这次探讨会的主讲人,张义宝,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首批名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校长。全国小学骨干校长研究会会员,教育部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江苏省实验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南京市小数学会会员,南京市青联常委。 一、兴趣是学生的根本 没有兴趣学生不会融入课堂。张校长在讲授《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授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还通过各种交流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了课堂上的小主人。张校长最后在课件上出示“小主人”三个字,让每一个孩子在你的课堂上都有成功感,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成功,学生上完课之后意犹未尽,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给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从而喜欢学习,盼着学习。 在张家口听完课之后,更是感到了张校长的那种教学的艺术是由自身的情感调动起来的,和孩子成为了伙伴,老师就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这两节课的内

容和重点都是在张校长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慢慢总结出来的。再一次看到了学生成为了可让上的小主人。 二、有价值的问题 听完张校长的课之后,感到学生成长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会了不少东西,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在什么地方。课前与学生们的谈话真是让我佩服。开始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有的真的不扣主题,但是在张校长的引导之下,学生的问题越提越有意义,越有价值。张校长都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提炼出来。把有意义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当时我在看张校长把一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就想这点其实可以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学生看到问题之后会不断的去整理修改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 我现在教授的是低段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一点一滴的去抓、培养、锻炼。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也是缠绕我很久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时刻记住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去说并去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时刻不会忘记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完整培养有条理的去说,但后面的解决问题好像训练的不是很够。 以上是我在课堂上的一点想法以及困惑,听了张校长的课之后,我明白了从低年级开始,应该拿出一点时间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不仅是说而是大胆的说,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敢说敢提问也是张校长一直在课上所提出的理念。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只有敢说敢提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才能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寻找数学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张校长还讲到,把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中的“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依赖性”转变为“开放性”,“统一性”转变为“分散性”,“虚拟性”转变为“真实性”,“认同性”转变为“总结性”,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反馈,学会自测。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分析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智能电网建设势在必行,信息一体化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今时今日加强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技术应用;变电站 引言 变电站作为电网能量交换的重要节点,可以完整地进行电网运行数据、设备状态、告警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为电网运行控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然而,传统的变电站存在各业务数据信息繁杂、站端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上送数据使用率低等现状严重制约了信息的进一步融合和综合利用,无法高效率地为电网提高精简、高质的数据信息。建设智能电网需要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有机融合,满足智能电网各类客户端的应用需求。 1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变电站中,设备检查检修工作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使得检修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存在一定隐患,严重时还会造成停电等事故,给系统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消除这些问题,需要对设备检修方法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改,并运用当前较为先进、有效的技术措施。信息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交互方面的难题,借助相应的平台,可对变电站复杂、海量的实时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变电站对比,切实应用信息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在采集数据时更加方面,处理效率也更高。由于传统变电站的系统相互交叉,容易使数据也产生重叠或交叉,所以会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后续分析、处理等工作。然而,信息一体化的合理应用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它强调信息的统一性,可实现数据共享,不仅节省了大量资源,还能提高各类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信息一体化的合理应用对于变电站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设计原则 2.1注意推广最新变电站设计技术 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性,设计师在进行平台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借鉴以往设计经验之外,还要注意了解最新的变电站设计技术,结合平台建设需要,合理地运用变电站设计技术,以使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更加智能、先进、科学。 2.2敢于创新,着眼于整体,优化布局设计 科技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多重领域的发展。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设计也需要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变电站信息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借助于不断地更新技术设备以及不断地革新设计方案,借鉴国内外宝贵的建设经验,不断地高新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设计中去。同时,设计者要把握整体布局,立足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进一步对变电站进行革新。针对于变电站的整体布局,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设计中势必需要借助于多重设备的支持,设备运营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好坏,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建设中运用的各项设备也要不断地优化,例如,对变电站中通讯室、低压室以及多种专用设备做到

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8-16T16:36:16.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郭胜[导读] 摘要:智能光伏电站是以光伏电力变换与电力传输网络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光伏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电站。(国电投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甘肃项目部)摘要:智能光伏电站是以光伏电力变换与电力传输网络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光伏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电站。它以充分满足客户对光伏电站的高发电量、低初始投资、低运维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需求为目的,在25年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收益、可运营、可管理、可演进。 关键词:智能化;光伏;新技术 1.设计理念:拉西瓦光伏电站设计理念为智能型光伏电站,将在保障安全可靠前提下,通过电站一体化设计,提高电站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站远程故障自动检测及诊断,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通过高效一体化的电站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安防系统、光功率预测系统等多套系统并存,彼此之间采用一体化电站管理系统,将实现缺陷智能过滤,与工作票产生联动,将管理系统智能化融入到运维流程中,提升运维效率。 2.智能化光伏电站的概念:智能光伏电站有两大核心理念:一是全数字化电站,二是让电站更简单。 2.1 全数字化光伏电站:首先是对现有的光伏发电部分进行智能化改造,使传统的逆变器不仅仅是发电部件,而且是一个集电力变换、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自适应等于一体的智能控制单元,成为电站的神经末梢与区域控制的中心;其次,通过对现有RS485等低速传输通道的升级,使整个电站形成融合语音与视频通信、快速灵活部署、免维护的高速互联网络,铺设电站信息流通的高速公路;最后,收集到的电站完整信息统一上传到云端存储,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引擎,实现对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及电站性能的持续优化。 2.2 让电站更简单:无逆变器房、直流汇流箱等系统多余设施,无熔丝、风扇等易损部件,实现电站的简洁化、标准化交付,电站所有部件能够满足风沙、盐雾、高温高湿、高海拔等各种复杂环境25年免维护、可靠运行的质量要求,建设与运维更加简单,最大程度保护客户投资。 3.智能化光伏电站的技术特点:(1).智能全数字化光伏电站,使电站真正实现“可信、可视、可管、可控”。智能控制器实现对每一路电池组串电流电压等信息的高精度采集(检测精度达到0.5%以上),通过高速互联网络,传送到光伏电站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实现“可信”与“可视”;由于传送带宽的增加和传输时延的减少(达到ms级),大大提高电站的控制速度,实现“可控”;通过华为打造的开放的电站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引擎,实现电站的“可管”。光伏电站数字化后,为未来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如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认购指定位置的电池板或者组串,并通过手机App实时获取收益情况。大数据分析引擎和专家运维系统的引入,及时发现潜在缺陷,挖掘收益提升空间。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和在线专家分析系统,电站可自动体检,给出基于收益最大化的维护建议,如清洗建议、部件更换和维护建议等,实现预防性维护;积累长期运营数据,综合分析自然环境,辐照量等环境因素,通过对智能控制单元算法在线调整或软件升级,使电站在不同环境下系统部件运行在最佳匹配状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创新组网方案,打破现有设计束缚,从简化建设,最佳系统性能匹配、简化维护等角度,重新对组件、线缆、逆变器、升压变、监控与数据采集单元等系统部件进行组合优化;同时减少部件种类,更加标准化,更利于自动化生产;通过工厂预装和接插件安装,减少现场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当组件技术进步,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利用智能控制器的软件可远程在线升级,后向兼容设计等特性,无需更换网上运行设备,通过算法升级就能够享受最新的技术成果,最大化重用现有设备。智能主动电网自适应技术,利用智能控制器的高速处理能力、高采样和控制频率、控制算法等优势,主动适应电网的变化,实现更好的多机并联控制,更佳的并网谐波质量,更好地满足电网接入要求,提高在恶劣电网环境下的适应能力。(2).高效组串级的智能监控及多路MPPT跟踪技术,确保电站“可视、可信、可管、可控”。智能光伏电站对输入的每一路组串进行独立的电压电流检测,检测精度是传统智能汇流箱方案的10倍以上,为准确定位组串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奠定了基础。多路MPPT技术,降低遮挡、灰尘、组串失配的影响,平坦地形下发电量提升5%以上;在屋顶、山地电站中降低不同朝向、阴影遮挡的影响,发电量提升8-10%;与跟踪系统的配合使用,跟踪控制与控制器集成,能够实现对支架的独立跟踪,提升发电量,智能控制器和跟踪支架成为最佳的伴侣。(3).安全安全规避PID效应:PID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会极大的影响投资收益,通过智能控制器自动检测组件电势,主动调整系统工作电压,使电池板负极无需接地的情况下,实现对地正压,有效规避PID效应;由于电池板负极无需接地,加上逆变器内部的残余电流监测电路,能够在检测到漏电流大于30毫安的情况下,150ms内切断电路,实现了主动安全。智能光伏电站对环境友好。智能控制器无风扇设计,实现了29dB的低环境噪声;无需土建机房,减少对植被及土壤等环境破坏;电磁辐射小,保护人体健康。智能光伏电站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大大增加了光伏电站的适用范围,为光伏入户创造了条件。降低直流传输的距离,实现主动安全。直流的安全传输与防护是重点,也是难点。智能光伏电站采用无直流汇流设计,组串输出的直流电直接进入逆变器变为交流电进行远距离传输,主动规避直流传输带来的安全和防护问题,降低直流拉弧带来的安全隐患,使电站更加安全。 (4).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