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体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_石艳玲
生态水工学在石头口门水库改建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为辅 的种植经 营模 式 。这些水生植物不但能从水 中 吸收无机盐类营养物 ,而且 其舒 展而庞大的根系还是大量水
中 微 生 物 以及 以 生物 膜 形 式 生存 所 需 的 好 介 质 。 这 些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有 利于 河 流 水 质 的 自我 净 化 【 6 】 。湿 地 水 生植 物 的 有 效 种 植 也 促 进 了各 种 野 生 动物 的 繁 衍 ,且 芦 苇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
1 . 生 态 河堤
生态 水 N T - 程 学作 为 水 利 工 程 学 的一 个 新 的 分 支 ,是 研 究 水 利 工 程 在 满 足 社 会 需 求 的 同 时 ,兼 顾 水 域 生 态 系 统健 康
与可 持续性 需求 的原理 与技术 方法 的工程 学_ 1 l 。它 以尊重 和 维护 生态环境为主 旨,以人与 自然和谐 共处为指导思 想,以
枢纽 工程包括 :土 坝、溢洪道、输水洞 和水 利发 电站 。主 要
承 担 下游 河 谷 低 平 地 区 3 . 2 万 公 顷 耕 地 的灌 溉 , 以及 部 分 长
造 纸原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给库 区经 营带来 了巨大 的收益 。
2 . 生 态 湿地
类社 会可持 续发展服务 【 2 】 。生态水工 学运用技术 手段协调供
水 、 防 洪 、 发 电 、 航运 效 益 与 生态 系 统 建 设 的 关 系 ,利 用 已
建 工程 的调度 、管 理等手段 ,为江河湖 库的水生态系 统恢 复
提供 支持 _ 3 l 。 因 此 , 生态 水 利 工 程 的 设 计 既 要 符 合 水 利 工 程 学 的 原 理 ,也 要 符 合 生 态 学 原 理 。乘 势 利 导 , 因地 制 宜 。体
高海拔淡水湖泊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宁武天池高山湖泊群为例

摘要: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天池高山湖泊群是我国北方罕见的高海拔湖泊群,具有独特的地质和自然资源特性。
近年来,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扰动,宁武天池湖泊群水量减少,甚至有逐渐干涸趋于沼泽化的现象,使得其植物种群结构发生退化。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海拔湖泊群流域生态基底特征和资源环境条件,以生态保护和自然恢复为前提,针对宁武天池湖泊群提出综合性的修复技术措施,从保护湖区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为我国高山湖泊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关键词:汾河流域;宁武天池;高山湖泊群;水量减少;种群退化;生态修复引言高海拔淡水湖泊群的形成历史悠久,其位于高山之中,树木环绕、湖水清澈,是珍贵动植物的栖息地与保护地、高山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也是河流的重要发源地与水源涵养区。
高海拔淡水湖泊群生态环境独立性强,生物群落特征明显,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生态环境信息,生物群落单一,环境承载力低,对外界气候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弱,针对其开展的保护与研究具有极高价值。
高海拔淡水湖泊群与平原湖泊相比,受到环境的综合影响较弱,生物多样性指数低,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稳定性不高[1],面对水量减少、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外界环境变化时,适应性与自我调节修复能力较弱[2]。
高海拔淡水湖泊的水源多依赖于降水与径流,水源稳定和水量保障是维护其生态环境的基本前置条件,过度开采提取与非正常下渗,对于高海拔天然淡水湖泊群影响甚大。
由于自身的脆弱性,目前我国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污染与退化问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系统活力与自我调节能力[3]。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天池高山湖泊群是具有高海拔天然湖泊独特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的特殊生态系统,经长期自然演替形成了和湖泊群水情动态相适应的非地带性生境。
宁武天池高山湖泊群形成于300万年前,是具有独特性的珍贵动植物的栖息地与保护地。
以宁武天池高山湖泊群为例,开展对高海拔淡水湖泊群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可为我国高山湖泊的生态保护和自然恢复提供宝贵的工程经验。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生态水利是指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通过调整水利工程系统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和案例旨在探索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改善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并为解决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包括水环境保护、生态适应性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水环境保护包括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重点是减少水污染和恢复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功能。
生态适应性管理包括生态流量管理和生态修复,通过合理的调节水流和水位,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特征。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水资源调度和节水措施,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科学的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河流湖泊生态治理方面,中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是长江三峡库区的生态治理。
长江三峡库区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长江三峡库区的生态治理工作主要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三个方面。
通过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改善了库区的湿地和滩涂生态系统,提高了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通过生态保护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屏障,保护了库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
通过生态经济建设,倡导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推动了库区的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
太湖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曾经遭受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通过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改善了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源控制、改善生态系统、提高水质监测和科学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污染源控制,减少和治理了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
通过改善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了湿地、滩涂和岸边植被等生态要素,提高了湖泊的自净能力和水质稳定性。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分析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分析生态水利是一种综合运用生态学、水文学和水利学等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生态调控的水利工程。
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目标是恢复和维持水域的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和增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案例分析。
一、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1.生态系统恢复理论生态系统恢复理论是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核心理论之一、生态系统恢复是指在水力工程建设或人为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破坏后,通过科学手段和技术措施,恢复、改善或再造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过程。
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则包括原位修复、自然复建和仿生复制原则。
2.水环境保护理论水环境保护理论强调保护水体的生态功能和水质环境的稳定性。
通过构建合理的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区和水生态保护区等,保护和修复水体的自洁能力,减少水体的污染负荷和水体的排放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水环境质量评价理论水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水体水质参数的测定、水质模型的建立和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为水体的生态调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的案例分析1.青海湖生态治理青海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由于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影响,青海湖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水体水质下降的问题。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包括湖岸防护林的建设、湖泊清淤和水体生态调控等。
通过这些措施,青海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
2.三峡水库生态调控三峡水库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为了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水生态恢复和调控措施。
其中包括推进河流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实施鱼类放流和濒危物种保护等。
环境生态工程原理与实践教案

环境生态工程原理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环境生态工程的实践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生态工程概述1.1 环境生态工程的定义及其意义1.2 环境生态工程的分类2. 环境生态工程原理2.1 自然生态系统原理2.2 人工生态系统原理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原理3. 环境生态工程实践技术3.1 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3.1.1 植被恢复技术3.1.2 湿地修复技术3.1.3 土壤修复技术3.2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技术3.2.1 水生态系统保护技术3.2.2 水污染治理技术3.3 空气污染控制技术3.3.1 大气净化技术3.3.2 降低污染物排放技术4. 环境生态工程实践案例分析4.1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案例4.2 水环境治理案例4.3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 集中讲授2. 案例分析3. 实地考察4. 团队合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学生对环境生态工程的兴趣和关注。
2. 理论教学2.1 分别讲解环境生态工程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2.2 介绍环境生态工程的实践技术和方法,重点讲解生态修复与恢复技术、水资源保护与治理技术以及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
2.3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环境生态工程实践的理解。
3. 实践教学3.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水环境或空气污染治理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生态工程的实践效果。
3.2 安排学生分组探讨一个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生态工程解决方案,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加深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对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
2. 实践报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3. 学习总结:鼓励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和体会,展示学习成果。
表流人工湿地在河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表流人工湿地在河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08T02:28:09.87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耿宇翟莹* 莫狄宇熊康先[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营养盐通过点源、面源等方式汇入河流、湖泊中,超出了河湖的自然净化能力,使得河流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造成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爆发甚至出现河湖黑臭水体,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城市形象,人类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需求迫在眉睫。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摘要:营养盐通过点源、面源等方式汇入河流、湖泊中,不断积累造成河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城市形象。
表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建造成本低、管理和运行维护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有效消减入河湖营养盐负荷,提升河湖水环境,实现河湖水生态修复和景观优化的有机统一。
本文介绍了表流人工湿地在河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并对其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运用人工湿地技术净化处理富营养化的河湖水质。
关键词:表流人工湿地;河湖富营养化;生态修复;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营养盐通过点源、面源等方式汇入河流、湖泊中,超出了河湖的自然净化能力,使得河流水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造成河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爆发甚至出现河湖黑臭水体,影响城市供水安全和城市形象,人类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需求迫在眉睫。
人工湿地具有净化、生态、景观、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
国内外多年实践经验表明[1,2]人工湿地是行之有效的河湖富营养化处理工程措施。
2 表流人工湿地概述人工湿地指模拟自然湿地、人工建立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对引入湿地的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使水质达标。
人工湿地按照湿地单元水力形态和布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表面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
表流人工湿地水体以一定的水深在土壤或碎石床表面流动,其净化机理主要依靠悬浮物在水体中的自然沉降、植物茎叶的拦截以及水下茎叶表面所形成生物膜的降解作用。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1. 生态工程的概述生态工程是一种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等知识与技术,以修复、改善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目的的工程学科。
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通过改变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下面我们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工程案例,深入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2. 湿地生态工程案例湿地生态工程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工程手段,其原理是利用湿地具有良好的自净、吸附和保持水源的能力,通过调整湿地的水动力和物质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净化和保护。
例如,在城市雨水处理方面,湿地生态工程被广泛应用。
将城市排水系统与人工湿地相结合,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减少水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湿地生态工程还可以用于海岸防护和水质改善。
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可以减少海浪对海岸线和人工结构的侵蚀,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
此外,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湿地的沉积和植物的吸收,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3. 森林恢复工程案例森林恢复工程是一种保护和修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人为干预,恢复和重建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例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森林恢复工程可以用于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绿化带。
通过植树造林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可以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在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方面,森林恢复工程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修复疏林地和退化森林,可以通过人工植树和自然更新等手段,恢复森林的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这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水体修复工程案例水体修复工程是一种针对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工程手段,其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恢复水体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例如,在湖泊和河流修复方面,可以采用水生植物修复和沉淀等方式,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富氧。
2022国开形考任务 《环境水利学》 (10).docx

邈目:常用化学修登技术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絮凝沉淀法、吸附过注法和。
()。
选项A:机械除藻选项B化学除杀藻法选项C:人工骗气选项D:底泥疏浚答案:化学除杀法法遨目:生态方法水体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及技术及植物修复技术等,在某些景观建设区还可以结合生态和景观达到治污目的。
()。
选项A:机械除洪选项B化学除杀藻法选项C:人工洋气选项D:土地处理技术答案:土地处理技术懑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是应用最广泛,成熟程度最高的方法“选项A抽出处理技术选项B渗透反应墙技术选项C:监测自然衰凌技术选项D: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答案:抽出处理技术题目河流水环境修爱的技术主要有一,()选项A:河流稀释、河床隔离选项B护岸工程、岸边植被选项C:复弯工程选项D:覆差及河流维护答案:河流稀释、河床隔离护岸工程、岸边植被,复夸工程,覆盖及河流维护题目:水环境修复的原则有一。
()选项A:地域性原则,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耐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选项B:生态学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惨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潦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选项C:最小风险原则选项D最大效益原则答案地域性原则。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生态学原则,根抠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修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煤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最小风险原则.最大效益原则题目: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或去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染的水环境功能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
选项A:水环境容量选项B:水环境修复选项C:水环境管理选项D水环境影响评价答案:水环境修更题目水环境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生态调水、、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
选项A:酸碱中和法选项8絮凝沉淀法选项C:人工曝气选项D:化学除杀藻法答案:人工曝气遨目:与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生态处理技术具有_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污染增多 % 玉溪关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等 "7#$ M#*.&) N(+.&%% 等使用 ;A" 和 ;OP 标记观察了 湖泊许多年来来的演变过程 ! 阐述了湖泊富营养化 的 机 理 以 及 可 能 受 ;="%;A" 和 少 量 "P= 影 响 的 可 能 原因 ! 并发现增加的 MQ" %MP" %MN 和 MH 富集是由 ;86; 到 ;86F 年邻近湿地排水进入的营养负荷和悬 浮物引起的 "@#$ 在一些酸性矿区附近的湖泊酸化是湖泊退化的 另一个主要因素 $
收稿日期 *=::8!:A!;8
除了依靠水生态系统本身的自适应 % 自组织 % 自 调节能力恢复破坏的水生态系统外 ! 还可采取人工 方法恢复 ! 这被称为生态修复 $ 这种方法就是充分认 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 以自然演化为主 ! 通过人工强 化 ! 加速自然演替过程 $ 目前 !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技术主要分为 A 大类 * 一是营养盐控制 ! 二是直接除藻 ! 此方法难 以从根本上消除水华现象 $ 三是生物调控和生态恢 复 ! 以浮游动物及鱼类控制浮游植物 ! 以水生高等植 物控制水体营养盐 ! 同时结合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 !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 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通常采取控制污染源 % 恢 复生态和控制水华及实施流域管理 A 个步骤 $ 其中 恢复水生高等植物是生态恢复与水华控制的主要步 骤 $ 因为水生植物可以遏制沉积物的动力悬浮 ! 同时 可以吸收水体与沉积物中的营养盐 ! 降低营养盐负 荷 ! 遏制水华的发生 $ 在太湖地区 ! 北太湖的梅梁湾 与东太湖的营养盐浓度都比较高 ! 但是前者表现为 蓝藻水华大量发生 ! 水体浑浊 ( 而后者清澈见底 ! 表
$%& 五里湖示范工程
陈开宁等在五里湖建立了生态重建示范工程 # 地点设在五里湖西部南岸水域 # 大型围隔示范工程 区地处风浪冲击带 " 岸线长 ’$( ) " 其中除 #(* ) 的 硬质水泥立岸外 " 水陆交错带由碎石和粗沙组成 # 经过生态重建 " 示范区内的水生植物种类增多 " 多个月份总氮 +",( )- . / & 总磷 +*,*0 )- 1 / " 透明度也 有较大幅度提高 " 逐步实现水体从浮游植物占优势 的浊水态向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转变 ’ 结论一是五里湖生态系统退化 ! 水体严重富营 养化造成的因素较多 ’ 二是水生植物的恢复与重建 要从湖岸带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着手 " 随整个湖区 水质改善后逐步建立与发展沉水植物群落 ’ 三是清 除鱼类是初期建立沉水植物群落的关键 ’ 特别是一 些小体型野杂鱼不仅增殖速度快 " 而且主要以浮游 动物为食 " 扰动沉积物再悬浮 "对沉水植物初期生长 有较大破坏性$"$%’ $%" 梅梁湾示范区 针对蓝藻水华浓度高和易于堆积的特点 " 秦伯 强等建立的示范区采用了 234 围隔挡藻 " 围绕牵龙 口水厂取水口组成两道隔离 ’ 除了软围隔挡藻外 " 还 在生态净化区布设了滤食性鱼控藻 ! 贝控藻 ! 机械除 藻和絮凝除藻等其他辅助措施 ’ 在基础环境改善与 综合控藻除藻的基础上 " 强化净化区实施水生植物 恢复与生态系统构建 " 进一步实施水质净化的各种 生物或非生物措施 ’ 沉水植物主要在浅水水域种植 " 深水水域种植了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 ’ 工程建成后 许多水质指标都有好转 " 但就叶绿素 5 而言 " 改善并 不显著 $"6%’ $7$ 骆马湖生态工程 影响骆马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有京杭大运河 和沂河来水携带的营养物质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破坏 ’ 骆马湖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南水北调骆 马湖水源保护区 ! 骆马湖湖滨生态林业建设和骆马 湖东大堤多功能生态堤岸建设 ’ 示范工程通过建立 自然保护区 ! 建设入湖口人工湿地 ! 发展生态渔业和 生态旅游从而实现了骆马湖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8%’ $76 什刹海生态工程
及植物根系 + 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作用等 " 将水体中 污染物去除或固定 " 从而实现水体修复 ! 常用于水体 修复的植物包括各种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 # 浮水植物 和湿生植物 " 如凤眼莲 # 芦苇 # 香蒲 # 喜旱莲子草 # 水 芹 # 浮萍 # 菱和菖蒲等等 ’$C(! 植物修复可以和其他方法联合实施 ! 童昌华等 采用水生植物修复和物理措施处理底泥 " 结果表明 " 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 放 " 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 ! 水 生植物修复能有效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 ’$E(! 引清调水是一种利用水利工程改善河湖水环境 的新思路 ! 将引清调水与生物修复相结合 " 能发挥各 自优势 " 弥补其局限性 ! 何用等以汉阳 C 湖为例 " 通 过 D 种主要途径将引清调水与生物修复结合 " 即短 期引清调水与长期生物修复相结合 " 局部生物修复 与大区域调水置换结合 " 水力调度调控与湖泊生物 恢复结合 " 最终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F(! 低温季节植物修复对环境的要求更严格 ! 童昌 华等利用人工模拟的方法 " 在低温季节用金鱼藻等 F 种植物对养鱼池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 结果表明 "即 使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 "F 种植物对 G. #G/ 和硝态 氮仍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 对氨态氮的吸收效果稍差 ! 处理 CH9 I 后能显著提高水体透明度 " 改善水质 " 但 对改善 JKL 和 LK 的效果不理想 ! 另外 " 冬季或低 温使植株或部分组织衰老枯死 " 并不会使水中的营 养盐净化水质的能力 " 胡春华等在太湖引种 耐寒的飘浮物种 " 采取若干防寒措施后 " 水生植物能 青翠越冬并改善水质 ! 水质净化的机理为高等水生 植物及其共生细菌的共同作用 " 使其成为能够抵抗 环境变化的稳定的生态系统 " 从而净化水体 ’$3<$9(! 另外 " 水生植物的死亡会导致水质下降 ! 成小英 等在莫愁湖生态工程围区内 " 将凤眼莲压入水下 " 待 其自然腐烂分解 " 跟踪监测水质变化情况 " 研究凤眼 莲腐烂分解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初冬压入 水下的凤眼莲腐烂并对湖泊水体产生污染 " 水质变 化呈抛物线状 ! 由于残体释放量与水体自净力之间 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 提高湖泊水体自净能力是降 低冬季水生植物死亡污染水体的关键所在 ’$:(! "#C 动物修复 动物修复是指利用湖泊中的动物如田螺 # 鱼类 等对水体的净化 ! $ $ % 4 ?@M@N-( 在 E 个湖泊中 "用片段取样和平均 取样法测定了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 " 表明浮游动 物的数量和湖泊营养情况指数 GOP 相关性良好 ’";(! 但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 ! 全国共有湖泊 5 678 个 ! 总 面 积 达 89 :;8 <.=! 占 国 土 面 积 的 :>87? ! 其 中约三分之一为淡水湖泊 !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与 长江中下游地区 ! 且绝大多数为浅水湖泊 ";#$ 由于这 些湖泊所处位置经济发达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自 然湖泊各要素的循环规律 !这些湖泊中多数已经富营 养化或正在富营养化中 "=#$ 其中鄱阳湖 %洪湖%太湖和 东湖的水质从 =: 世纪 @: 年代到 8: 年代依次下降 $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 ! 蓝藻水华频繁暴发 ! 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 !湖泊水环境恶化与富营养化问 题正在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 水生生态系统修复 &BC+&2$- D-*)E)2(. ’()2*,&2$*%! 简称 BD’ ’ 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将已经退化 的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或修复到使其能够长久保持稳 定的水平 ! 即补救已经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 ! 减轻其 影响 ! 使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耐受性 $ 恢复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 退化生态恢复 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 % 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 研 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 一是对生态系统退化与 恢复的生态学过程 ! 包括各类退化生态系统的成因 和驱动力 % 退化过程 % 特点等 ( 二是通过生态工程技 术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的试验示范 研究 "F#$
=@@::A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水产学院 " 山东 A>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 南京 =;::A@ $
=6@O=@ #
摘要 " 湖泊作为陆地水系 ! 与人类生活用水 " 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 主要介绍富营养化湖泊和酸化湖泊的生 态修复工程技术 $ 污染湖泊修复的生态工程复杂多样 ! 且都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的 ! 其中采用物理化学生 物联合修复 ! 以恢复大型植物为标志的方法是主要的 $ 目前 ! 各种生态示范工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 但湖 泊水质的完全恢复还有漫长的道路 $ 关键词 " 湖泊 % 生态工程 % 富营养化 % 酸性湖泊 中图分类号 "R7=F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OS87:: &=::8 ’:!!::"#!:F
作者简介 * 石艳玲 &;8O:! ’! 女 ! 山东青州人 ! 学士 ! 研究方向 * 水污染处理 $
! "$ !
第! 期
石艳玲等 ) 湖泊水体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
! 环境保护
现为高等水生植物茂盛 ! 通过恢复水生植物 " 可以有 效达到改善水质"控制富营养化发展的目的! 因此恢复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成为湖泊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 一般的湖泊水体富营养修复方法有化学法 # 物 理法和生物修复等 ! "#$ 化学法 一些化学物质可以络合氮磷营养物质从而降低 水体的营养负荷 ! 向湖泊投加化学络合剂可以降低 氮磷营养含量 ! %&’( ) $ *’+,-(’ 等研究了受采矿影响 的富营养化湖泊 " 认为是由于矿区的 . #/ 营养盐 " 限制因素是磷 ! 系统后来趋于贫营养的原因是 / 的 减少和由于 01 %Ⅲ & 氧化还原层的加深使得 %2 转移 建立的贫营养环境 ’3(! 4 $ $ 56’("7 86 指出含铝蒙脱 土是一种环境友好而且经济的材料 " 可以吸附磷 " 从 而降低富营养化 ’9(! "#" 物理法 "#"#$ 底泥疏浚 疏浚底泥可在短期内减少表层底泥的营养盐浓 度 # 减少藻类种群和孢子现存量 " 改善水质 " 但从长 时间来看 " 疏浚底泥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充要 条件 ! 疏浚工程处理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 ’:(! 应考虑采用环保疏浚技术 " 环保疏浚技术要 求疏浚精度高 " 在疏浚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二次污 染 " 并对清除的底泥进行安全处置等 ’$;<$$(! 濮培民等研究了玄武湖清淤的效果 "认为即使截 污后比较彻底的清淤 " 对于水质的改善也并不明显 " 透明度仍然只有 "; =>"离控制富营养化相差很远 ! )$ 4$ *#?@1&@A2 等 对 荷 兰 的 酸 化 和 富 营 养 两 种 湖泊的植物修复试验发现 " 仅仅底泥疏浚不能使软 水植物恢复 " 附加的对抗酸性的措施是必要的 ! 只撒 石灰而不疏浚底泥会导致水质再次酸化 ! 底泥疏浚 后在水层撒石灰会使得植物在撒石灰后的几年重 建 " 但是会造成很高的浊度和底泥富营养 ’$"(! "#"#" 物理生态工程 物理生态工程 %/BB. & 技术以 C > 高等水 生植 物 # 宏观仿生学 # 微生物及管理为核心 " 主要技术有 C 个方面 ) 一是能适应多种底质 # 风 浪 # 湖流条件的 软隔离墙过滤技术 * 二是水生生物群落镶嵌技术 * 三 是捕藻技术 * 四是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 /BB. 已 经在太湖梅梁湾 # 五里湖 # 贵阳红枫湖和南京莫愁湖 等地试验过 ’$D(! "#D 植物修复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 在污 染水体中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且耐性好的植 物 " 应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 # 吸收 # 富集和降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