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课件
多水平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理论及模拟研究

多水平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理论及模拟研究王尚坤石磊2012-6-11 14:12:00 来源:《统计与信息论坛》(西安)2011年9期第16~22页内容提要:将面板数据模型和多水平模型结合起来,提出了多水平面板数据模型。
通过分析该模型的方差协方差结构,采用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限制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导出模型的参数估计,并通过模拟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认为:与多水平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相比,该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具有层次结构的面板数据。
关键词:多水平模型/面板数据模型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限制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多水平面板数据模型作者简介:王尚坤,女,重庆巫山人,经济学硕士,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计理论及方法(四川自贡643000);石磊,男,云南大理人,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云南昆明650221)。
一、引言由于我们所处的社会具有分级结构,因而很多社会经济研究都涉及嵌套或分层数据。
传统的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线性、正态、方差齐性及其独立性,而方差齐性和独立性的假设在具有嵌套或分层结构的样本中往往是不成立的。
对这些分层数据的分析,传统的最小二乘(OLS)估计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由此发展了多水平模型[1]15-159[2]28-168。
多水平模型(Multilevel Models)又称为分层线性模型(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它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美教育统计学家提出的,是专门针对具有嵌套或层次结构数据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统计模型。
例如,当数据处于两个层次时,先以第一层的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分别以该线性回归模型的系数作为第二层解释变量的线性函数,建立第二层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这样建立模型,就可以同时处理不同层次、跨层次变量之间的关系,还能将不同层次间的误差项考虑进来,进而估计出各个层次上的差异性。
事实上,面板数据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层级结构的分层数据[3-4]。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① 理论。首先要建立观察现实的政策过程的参 照系统(reference system) ,经过分析,建 立假设。
② 资料。资料的精确性与相关性对于模型的构 建很重要,因为通过资料可以检验第一步建立 起来的参照系统和假设是否成立或需要改进。
③ 方法。主要是指模型应用中要使用的操作性
方法和检测方法。
4、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
二、政策过程研究与政策过政策过程研究指对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 主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现和检验。
公共政策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① 政策内容的研究( studies of policy content) 。 ② 政策过程的研究(studies of policyprocess) 。
规范最佳模型把政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 段和17个小阶段。
2、混合扫描模型
埃齐奥尼(A畅Etzioni)提出的综合模型 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mixed‐scanning model ) ,它在试图保留广博理性模型和渐进主义 模型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其缺陷这一点上,与德 洛尔的模型所抱初衷是相同的。
混合扫描则因运用了两种摄像机阐述其基 本内容: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 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 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 度摄像机所观察的地区。
第二,有助于研究者简化和澄清关于政治和公共 政策的思考;有助于界定政策问题中的重要方 面以及通过提出哪些问题重要、哪些不重要, “更好地引导我们理解公共政策” ;有助于 解释公共政策。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跨学科实践活动2《制作模型并展示》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2《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还应重视跨学科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学、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综合运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跨学科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是打破学科边界、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必要手段,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层知识理解的必要环节。
【学情分析】在与观念建构相关的各种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作为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分子”、“原子”和“离子”,学生始终难在脑海中形成比较清晰的印象,运用起来就更加捉襟见肘。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帮助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亲身经历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微粒模型以解决这一化学难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整个项目的系统规划和实施,体验实践创造价值的过程,感受合作、协同创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组成,探究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2.探索物质结构的意义,制作微观粒子模型。
3.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造性迁移,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生活建立起关联。
4.自觉地挖掘学科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实践化要素。
5.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自主参与和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造性迁移,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生活建立起关联。
【教学难点】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造性迁移,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生活建立起关联。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分子原子知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自然界存在着繁多的物质,物质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物质是怎么构成的?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类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而且科学家们还在为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探索。
层次分析法AHP法ppt课件

18
目标层
工作选择
准则层 方案层
贡收 发 声 工 生 作活 环环
献入 展 誉 境 境
可供选择的单位P1’ P2 , Pn
19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的思维过程的归纳
1
w2
wn
wi wi wk
wj
wk w j
wn
wn
1
w1 w2
27
即 aik akj aij i, j 1,2,, n
A
但在例2的成对比较矩阵中, a23 7, a21 2, a13 4 a23 a21 a13
在正互反矩阵A中,若 aik akj aij ,(A 的元素具有 传递性)则称A为一致阵。
旅游问题的成对比较矩阵共有6个(一个5阶,5个3阶)2。6
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用权值表示影响程度,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看如何确 定权值。
例如 一块石头重量记为1,打碎分成n小块,各块的重
量分别记为:w1,w2,…wn
则可得成对比较矩阵
1
w1 w2
w1
wn
由右面矩阵可以看出,
w2
A
w1
层次分析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最低层对最高层的相 对权重问题,按此相对权重可以对最低层中的各种方案、 措施进行排序,从而在不同的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形成选择 方案的原则。
20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次之 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上一层 次 的 元 素 Ck 作 为 准 则 , 对 下 一 层 次 的 元 素 A1, …, An 有支配关系,我们的目的是在准则 Ck 之下按它们相对重要性赋予 A1, …, An 相 应的权重。
中医药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PPT课件

2.个案分析法 个案分析的结果,无论是观察者或观察
者客体,都有突出的个体性特征。
这使得对结果的可重复性有更加严格的 要求。
这也是传统中医药学临床疗效的重复性 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根据证候特征进行“审证求因”的推理,
判断其发病原因(伤于六淫疫疠、伤于七情 劳倦等);进而结合地域、时令、乃至病人自 身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等各种特殊的社 会活动状况的心境状态,性情特征(个性倾向) 得出辨证的结论。
哲学方法: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高层次方法。如: 辩证法、矛盾分析法等。
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 究中的一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方法、实验方法、 数学方法、信息方法等。
各门科学技术的特殊研究方法:各学科的特殊性采 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如气象学用卫星观察云系的方 法、医学中利用动物模型研究人体生理及病理变化 过程。
是根据事物的某些共性和联系,抽取事物的某些属 性(主要是功能和关系方面),舍去另一些属性(主要 是物质基质方面),概括出抽象概念、建立理论模型, 如“脏象”、“经络”学说等等
4.引证-验证的论证方法。
中医学对其假说的论证,一直是沿用引 证的自我证明、循环论证的方法。
5.自然哲学理论思维
(1)逻辑方法
亦称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
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过程。
逻辑方法的规则只能保证概念判断中逻 辑关系的正确性,是否符合客观规律,需要 通过实践来检验。
(2)数学方法
通过数据处理技术,从带有偶然性的观 察值中找出规律性结论,是加工信息的主要 方法。
(三)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又称数学建模法,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2.1多层次理论建立的问题 ① 如何确定因变量 ② 如何连接不同层次间的现象 ③ 如何确定构年分析层次 ④ 如何建立假设
① 跨层次直接作用模型 ② 跨层次调节模型 ③ 跨层次青蛙池塘模型 ④ 一致的多层次模型
3.1 多层次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个体层次:主要是指个体的人格、认知、情感与行 为。
单位层次:主要是指组织气候、组织文化、与团队 绩效
① 共享单位特性 ② 直接一致构年 ③ 转移参考点共识构年 ④ 总体单位特性 ⑤ 形态单位特性
① 组内一致度 ② 组内相关(1)或ICC(1) ③ 组内相关(2) ICC(2)
4.1 HLM的优点
① 能够明确分析嵌套性质的数据 ② 能够改善个人层次效果的估计 ③ 能够使用广义的最小二乘法 ④ 提供了稳健的标准估计数 ⑤ 提供了方差协方差成分的有效估计数
优点,但如同其他方法一样,也有局限性。特别是 在一个假设不能满足或多个未能满足时,则估计会 出现很多问题。但不管如何,它为数据分析提供了 很好的工具,当然在分析数数据中,我们应该采用 合适的工具而不是流行的工具,这样才能是我们的 理论更加真实、可靠。
演讲者:钱 宇 老 师: 任利成
I. 引言 II. 多层次理论的建立、模型的分类 III. 多层次分析的构年与单位层次构年的数据聚合 IV. HLM的简介 V. 结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多层次理论的建立与统计方法 上的一些重要元素,将从简要浏览多层次的研究 开始,在进入单位层次构年与聚合议题的介绍, 接着使用一个真实的样本数据来介绍多层线性模 型的分析流程。
① 零模型 ② 检验假设1的主效果 ③ 检验假设2的主效果 ④ 检验假设3或调节效果
针对level-1的预测因子三个中心处理方法 ① 原始尺度 ② 总平均数中心化 ③ 组内平均数中心化 针对level-2的预测因子三个中心处理方法 ① 原始尺度 ② 总平均数中心化
异常心理的理论模型 ppt课件

• 该模式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 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 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消除。
• 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主要与遗 传、体质、大脑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因素、病 菌等因素有关。
.
5
一、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
1、神经解剖 •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显示,
3、遗传因素 遗传造成的染色体畸变及代谢基因
的减少能直接导致心理异常。遗传物 质DNA中基因的变化,构成了心理异 常的基础。
.
8
评价
• 生物医学模式运用生物学方法有助于对 心理异常的实质、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 行科学了解,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 局限:忽视了人的整体性、社会性。
.
9
二、心理动力学模式
• 理论体系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2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 指对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发展规 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 理论或假设。
.
3
主要内容
生物医学模式 心理动力学模式 行为模式 认知模式 社会文化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
4
一、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
.
30
四、认知模式 Cognitive Model
3、积极认知行为疗法(ACBT)
➢ 六环节:
•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 2、躯体和心理检查;
• 3、对来询者关于ACBT表格记录和表中关系要素的 说明;
• 4、对抗负性情绪行为模式的自我探索; • 5、非理性信念的批判及理性信念的建立;
第五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五)罗杰斯与斯金纳 的论战
斯金纳 1、关心外部控制; 2、理想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提供精 确控制与可预测结果的教育环境; 3、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技 术的提炼与精确的评定方法来解 决教育问题; 4、教材编好、教学方法得当学生 就会好好学习
罗杰斯 1、寻找摆脱外部控制的手段; 2、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作出个 人选择; 3、开放学校、不分年级教室和 “自由”学校; 4、个人赋予教材以意义
4、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模式,无统一的进度; 5、采用能力年龄混合编班; 6、采用无隔间的开放教室; 7、教师合作的协同教学。
3、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 人生追求的目标。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
1、自我实现论 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指作为人类共 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二是个人潜能或特征的实现,指作为 个体的人的潜能的自我实现。
2、有意义学习论
指学习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是有意义的,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 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挥发生重大变化的 学习。
三、辨别差异
2 1 3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客体 1 1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物的形 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 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成过程。 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 2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 2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正常的学习 2、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人脑好比电 由部分到整体。 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脑,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3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 3 、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 3、认识事物首先要整体认识,整体理解有 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学与教的过程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学 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习应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HLM的分析程序
① 零模型 ② 检验假设1的主效果 ③ 检验假设2的主效果 ④ 检验假设3或调节效果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4.1 HLM的中心问题
针对level-1的预测因子三个中心处理方法 ① 原始尺度 ② 总平均数中心化 ③ 组内平均数中心化 针对level-2的预测因子三个中心处理方法 ① 原始尺度 ② 总平均数中心化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 究方法
演讲者:钱 宇 老 师: 任利成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 法
I. 引言 II. 多层次理论的建立、模型的分类 III. 多层次分析的构年与单位层次构年的数据聚合 IV. HLM的简介 V. 结语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引言
•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多层次理论的建立与统计方法 上的一些重要元素,将从简要浏览多层次的研究 开始,在进入单位层次构年与聚合议题的介绍, 接着使用一个真实的样本数据来介绍多层线性模 型的分析流程。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二、多层次理论的建立、模型的分 类
• 2.1多层次理论建立的问题 ① 如何确定因变量 ② 如何连接不同层次间的现象 ③ 如何确定构年分析层次 ④ 如何建立假设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2.1多层次模型的分类
① 跨层次直接作用模型 ② 跨层次调节模型 ③ 跨层次青蛙池塘模型 ④ 一致的多层次模型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3.3聚合统计验证方法
① 组内一致度 ② 组内相关(1)或ICC(1) ③ 组内相关(2) ICC(2)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四、HLM的简介
• 4.1 HLM的优点
① 能够明确分析嵌套性质的数据 ② 能够改善个人层次效果的估计 ③ 能够使用广义的最小二乘法 ④ 提供了稳健的标准估计数 ⑤ 提供了方差协方差成分的有效估计数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三、多层次分析的构年
• 3.1 多层次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 个体层次:主要是指个体的人格、认知、情感与行为。 • 单位层次:主要是指组织气候、组织文化、与团队绩效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3.2单位层次的类型
① 共享单位特性 ② 直接一致构年 ③ 转移参考点共识构年 ④ 总体单位特性 ⑤ 形态单位特性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
五、结语
• 虽然HLM在多层次的数据上,已相当普及且有许 多优点,但如同其他方法一样,也有局限性。特 别是在一个假设不能满足或多个未能满足时,则 估计会出现很多问题。但不管如何,它为数据分 析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当然在分析数数据中,我 们应该采用合适的工具而不是流行的工具,这样 才能是我们的理论更加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