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ppt1 华东师大版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769 4476 7 23862 37888 47995 59117 42696 52500
6912 31428 69475 258873 545338 1024988 1300739 1639641 1284965 1600000(约)
比较:君权的界定
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 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3.钦定颁布法律及发交议案之 权…… 4.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 院之权;…… 5.……用人之权,操之君 上…… 6.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 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 7.总揽司法权;……
2167 2303 8064 19508 14846 23361
63556 73703 90095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北洋官立造纸厂试办章程
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 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 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 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真改革” 从背景、动机看,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下,清政府无法维持旧统治, 出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主动推行新政,有其真的因素。 从内容看,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官制、修刑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涉 及范围很广,很多戊戌变法的措施得到实现。 从结果看,新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影响超过了洋务运动 和戊戌变法,尤其在政治民主化方面进行了实践;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英国:《权利法案》
清末新政PPT课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国拥有宪法,即意 味着该国的根本制度被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
2020/3/28
32
2020/3/28
33
2.新政设立了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开中国 代议政治的先声
中国自有史以来,向无正式的代议机关。在一种 贤人执政的政治文化笼罩之下,并没有出现过代 议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2020/3/28
2020/3/28
6
2020/3/28
7
2020/3/28
8
第一阶段(1901——1905)
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 改革官制 修订刑律 奖励实业 扩编新军 移风易俗
2020/3/28
9
第二阶段:宪政改革(1905——1911)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2)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3)艰难预备,曲折立宪
2020/3/28
17
废除科举,育才兴学
1901年,书院改成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颁 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颁布《重订学堂章程》。 1905年,“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设立学部,专 管全国学堂事务。
2020/3/28
18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2年,裁河东河道总督,裁詹事府及通司。 1903年,设商部。 1904年,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 1905年,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 丞。 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 1901年,停止报捐实官。 1905年,宣布停止捐纳武职。
2020/3/28
10
2020/3/28
11
2020/3/28
12
2020/3/28
32
2020/3/28
33
2.新政设立了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开中国 代议政治的先声
中国自有史以来,向无正式的代议机关。在一种 贤人执政的政治文化笼罩之下,并没有出现过代 议制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2020/3/28
2020/3/28
6
2020/3/28
7
2020/3/28
8
第一阶段(1901——1905)
废科举、办学校、办游学 改革官制 修订刑律 奖励实业 扩编新军 移风易俗
2020/3/28
9
第二阶段:宪政改革(1905——1911)
(1)立宪派呼声和日俄战争胜负推动立宪 (2)五大臣出洋考察,支持立宪 (3)艰难预备,曲折立宪
2020/3/28
17
废除科举,育才兴学
1901年,书院改成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颁 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颁布《重订学堂章程》。 1905年,“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设立学部,专 管全国学堂事务。
2020/3/28
18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 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2年,裁河东河道总督,裁詹事府及通司。 1903年,设商部。 1904年,裁云南、湖北两省巡抚。 1905年,裁奉天府尹,由巡抚兼管;裁奉天府 丞。 设巡警部。设学部,裁国子监。 1901年,停止报捐实官。 1905年,宣布停止捐纳武职。
2020/3/28
10
2020/3/28
11
2020/3/28
12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使大清朝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实行笼统排外的守旧政策,
只能招致失败,导致灭亡,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
役之后,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只有进行某些改革,即仿
效列强实行新政,才能使大清朝生存下去,甚至强大起来, 对此,清廷上下也没有分歧了。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 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 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 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 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 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 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 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 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 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 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 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第9课清末新政第10课辛亥革命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将领合影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
四、评价
• 1、进步性: 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 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 但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 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 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 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 《钦定宪法大 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23条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 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背景: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起义或独立 (2)经过: • 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临时参议院 •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
兴中会宣言
中国积弱,至今极矣!上则因循苟且,粉 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堂堂华国, 不齿于列邦;……有志之士能不痛心!……方 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 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 接;……。呜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 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将领合影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影
四、评价
• 1、进步性: 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在革 命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于1908年制定和颁布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立宪制, 但带有浓厚的的封建性。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 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 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 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 《钦定宪法大 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23条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 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 治等义务,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背景: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起义或独立 (2)经过: • 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临时参议院 •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令
兴中会宣言
中国积弱,至今极矣!上则因循苟且,粉 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堂堂华国, 不齿于列邦;……有志之士能不痛心!……方 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 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 接;……。呜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 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
清末新政PPT课件1 华东师大版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 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 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
编练新军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 裁汰绿营和防勇,仿照西方 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 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袁世凯
法制改革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 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 法》、《破产法》等重要的 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 《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庚子之后,清政府自身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也减少了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
1901年初,光緒皇帝發佈了一道上諭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 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 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光绪皇帝命令各 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就吏治、民生、教育、 选举、军政和财政等提出意见,各按情形,或改革 或省并。
第9课 清末新政
(1901-1911)
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 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
“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 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 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 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 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 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 欲议振作,当议更张。”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黄逸峰等《旧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
编练新军
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 裁汰绿营和防勇,仿照西方 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 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袁世凯
法制改革
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 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 法》、《破产法》等重要的 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 《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庚子之后,清政府自身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也减少了 改革中遇到的阻力。
1901年初,光緒皇帝發佈了一道上諭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 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公事以文牍往来,而毫无 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 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光绪皇帝命令各 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就吏治、民生、教育、 选举、军政和财政等提出意见,各按情形,或改革 或省并。
第9课 清末新政
(1901-1911)
1901年1月29日,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 绪的名义发布“预约变法”谕旨:
“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至 近之人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 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原也。……中国不此之务, 徒学其一言一行、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 私身家之积习;舍其本原而不学,学其皮毛而不精, 天下安能富强?……总之,法令必更,锢习必破, 欲议振作,当议更张。”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共31张PPT)

德式装备的湖北新军
第十页,共32页。
1901—1905年 “新政(xīn zhènɡ)”举措
☆ 官制: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 (☆xià律jí)法官:员废除酷刑(kùxíng),修改《大清律例》 ☆ 经济: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 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 习俗: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 文教:废科举,推行新学制,办新学堂,派留学生
第十九页,共32页。
1905.12 五大臣(dàchén)出国
• 载泽
考察
• 端方(duānfāng)
• 戴鸿慈
• 尚其亨
• 李盛铎
五大臣(dàchén)及 其随员合影
第二十页,共32页。
立宪(lìxiàn)前奏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 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 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 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另立一新政府而已。 故相位(xiàngwèi)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 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弥。……今日宣布立宪,不过 明确宗旨为立宪之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 经济:颁《商律(shānɡ lǜ)》,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促进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快速发展
第八页,共32页。
大清银行兑换券
1901—1905年 “新政(xīn zhènɡ)”举措
☆ 官制: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xiàjí)
官 ☆员律法:废除酷刑,修改《大清(dà qīnɡ)律例》 ☆ 经济:颁《商律》,设商会,创办大清银行 ☆ 军事: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 习俗: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2 华东师大版第五册

新政期间,革命派的重大活动: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9月,吴樾刺杀“五大臣”;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 1907年7月,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1910年3月,汪精卫等谋刺摄政王载沣;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 : 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 内乱可弭。
但是新政在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各方面 卓有成效,还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现代 化进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为20世纪的中国人 更全面地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参考书目: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著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著 《晚清二十年》,马勇著 《大清帝国最后十年:清末新政始末》,李刚著 《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纪事》,徐爽著
新军操演
在有传可考的328名清末革命党人中几乎多为新 学堂毕业生,仅留日出身者有285人。
——忻平 《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武昌首义,就是由湖北新军首先发难的;相继而 起的各省独立,也都程度不同地与当地新军有关。正 如梁启超所说:“各省响应,皆煽动军队。”
——陈文桂《论清末新军向革命转化》
沈 荩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1906年
《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君上大权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 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总揽司法权。
附臣民权利义务 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 及议员。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 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课件(共23页)

10000
10492
1900年 岁入(万两)
各种杂税,省省 不同,府府不同 ,县县不同,名 目不下百数十。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 (1904) 年份
13492
29696
8800
——《论近日民变之多》(1904)
1905年 岁出(万两)
1911年 赤字(万两)
——数据来源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
——资料整理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晚清财政状况
(1900-1911)
财政
3735
4169
赔款及其 行政费用
33865
(庚子赔款)遍摊于十八省,民间已有 烦言。近则新政所需,无不用其摊派。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3000
土药捐、肉捐、骡马捐、茶碗捐、茶摊 1200 捐、剃发捐、妓女捐、粪捐、果捐等六 十来种捐税。
广东省 谘议局旧址
(今广州中山三路 烈士陵园内)
本省拥有5000元不动产者;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各地谘议局代表,30多万人签字 联名信,血书若干,断指若干
各地谘议局代表,2万多 人签字联名信
驱散请愿 绅心游离
各地谘议局代 表55人
资料整理自:侯宜杰《清末立宪运动史》
摄政王 载沣
指陈通省利病 筹计地方治安
外债赔款及 杂税日增 一切捐税 民心丧失
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 地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 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资料来源:张901年
1905年
拉 开 改 革 帷 幕
新政改革 成效显著 问题不小
重启之年
决 定 实 行 预 备 立 宪
一个传统乡绅日记里的“废科举”
10492
1900年 岁入(万两)
各种杂税,省省 不同,府府不同 ,县县不同,名 目不下百数十。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 (1904) 年份
13492
29696
8800
——《论近日民变之多》(1904)
1905年 岁出(万两)
1911年 赤字(万两)
——数据来源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
——资料整理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晚清财政状况
(1900-1911)
财政
3735
4169
赔款及其 行政费用
33865
(庚子赔款)遍摊于十八省,民间已有 烦言。近则新政所需,无不用其摊派。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3000
土药捐、肉捐、骡马捐、茶碗捐、茶摊 1200 捐、剃发捐、妓女捐、粪捐、果捐等六 十来种捐税。
广东省 谘议局旧址
(今广州中山三路 烈士陵园内)
本省拥有5000元不动产者;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各地谘议局代表,30多万人签字 联名信,血书若干,断指若干
各地谘议局代表,2万多 人签字联名信
驱散请愿 绅心游离
各地谘议局代 表55人
资料整理自:侯宜杰《清末立宪运动史》
摄政王 载沣
指陈通省利病 筹计地方治安
外债赔款及 杂税日增 一切捐税 民心丧失
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 地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 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
——资料来源:张901年
1905年
拉 开 改 革 帷 幕
新政改革 成效显著 问题不小
重启之年
决 定 实 行 预 备 立 宪
一个传统乡绅日记里的“废科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策略选择
示范 动机 模仿 效果
迁徙
感谢各位同仁及各位专家 敬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
• 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 加侵扰。
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1908年8月27日
《钦定宪法大纲》
今纷纷言立宪为图强良法,
其说未误,以为立宪而即可强 国……仅责之以立宪两字,则 大误者也。
——1906年8月 《东方杂志》
➢ 呈现方式
顶层设计 现实回应
华东师大版高三上册历史第 二单元第9课《清末新政》
课件
➢ 内容主旨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 ➢ 内容设计 ➢ 呈现方式 ➢ 教学策略
➢ 呈现方式
• 钦定颁行法律之权。
•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
• 召集、开闭及解散议院之权。 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
• 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 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