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子野数对临床剂量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分析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子野数对临床剂量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分析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子野数对临床剂量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分析曹征;高翔
【期刊名称】《低碳世界》
【年(卷),期】2017(000)013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鼻咽癌调强为例着重探讨子野数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以及治疗时间的影响,在保证剂量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计划的子野数.方法:在对十名鼻咽癌患者不同子野数调强计划的数据进行汇总后,对实际子野数、实际MU值、适形指数CI值、腮腺D50及脑干最大剂量的结果进行统计,通过单因素方差法和配对T检验法分析子野数对临床剂量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结论:综合考虑临床、物理、生物效应及设备使用等各方面因素,在鼻咽癌调强治疗计划总子野数小于75时,且子野跳数>5MU和子野面积>4cm2时,所设计的计划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总页数】2页(P272-273)
【作者】曹征;高翔
【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安徽合肥230000;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中心,安徽合肥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3
【相关文献】
1.早期鼻咽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2.局部复发鼻咽癌旋转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3.局部晚期鼻咽癌容积弧形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4.鼻咽癌容积调强旋转放疗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
5."半野"三维适形放疗、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上的剂量学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7 期2020 Vol.7 No.741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田伟成,王玮莉,李 娜,刘德志*(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情况相比较,观察组鼻咽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对患者远期并发症相比较,调强放疗更低,且疗效显著,值得研究。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疗效;影响【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7.41.01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中,鼻咽癌十分常见,且男性发病率相比女性较高,高发年龄为40岁至50岁[1]。

鼻咽癌早期以耳鸣、鼻塞、流鼻血等作为临床表现,症状较轻,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也常出现误诊情况。

鼻咽癌一般以低分化鳞癌常见,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对化疗、放疗均较为敏感,而目前治疗该疾病主要手段为同步放化疗。

放疗能够将癌细胞进行破坏或杀死,对其繁殖和生长产生抑制,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易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2]。

本文通过分析两组鼻咽癌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以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时间分为为:200例、2017年6月~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85例、女性15例,年龄在39~58岁,平均为(48.51±1.32)岁。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影响因素分析

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影响因素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796 R 3 .3
【 文献标 识码 】 A
D I1.99j s .62 4 9.020.4 O : 36/. s 17 — 9221.8 1 0 in
【 文章编号 】6 2— 92一(02)8—17 17 4 9 21 0 59—0 3
放疗是一种精确放疗技术 , 以针 对鼻 咽癌 病灶形成 更 可 加适 形的靶区剂量分布 , 在安全地增加 鼻咽部肿 瘤剂量 的同 时降低了正常组织 的照射剂量 , 能够显 著的提疗 方法 … 。由于 鼻咽癌 具有 独特 的生 物
12 1 治疗 方法 ..
①体 位 固定 : 者仰 卧位 , 患 个体化 头枕 ,
If e cn a tr i a o h rn e l a cn ma t ae t ne s y mo uae a i— nl n ig fco s n n s p ay g a c rio r td wi itn i d ltd rdo u e h t tea y p s inn h r o i g p t i o
【 e w rs iesy ou t d t r yns hr ga crnm ;otn gt ho g K y od】 t i dle r ih a ; o a ne a i apsi i cnl n n tm a d a o e p a p y l c o i n e o o y
我 中心 20 0 9年 1 至 2 1 月 0 0年 6月 间 , 收 治 2 3例 经 共 2
病理活检确诊 为鼻 咽癌 的患者 , 中包 括首次 治疗者及再 程 其
治疗者 , 均实行全程调强放射 治疗 (MR ) I T 。
12 方 法 .
率, 改善患者 的生活 质量 。鼻 咽癌 是我 国 的常见 恶性 肿瘤 ,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

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临床路径一、鼻咽癌精确放疗加同步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咽癌(疾病编码:BWA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咽恶性肿瘤(疾病编码:C11.901)(非M1且治疗中不出现影响放疗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1.症状:涕血、鼻出血、鼻塞、耳鸣、听力减退、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颅神经损害或远处转移症状。

2.体征:鼻咽部、颈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间接鼻咽镜、纤维或电子鼻咽镜、鼻咽部增强CT和(或)MRI、全身骨扫描或PET检查。

4.病理学[鼻咽部和(或)颈部转移灶]明确诊断。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2011版《中医肿瘤学》。

鼻咽癌临床常见证候:1.1、热毒蕴肺型:鼻塞流脓涕或涕中带血,头痛发热,心烦失眠,咽干口苦,耳鸣耳聋,大便秘结,小便黄,鼻腔粘膜充血甚至溃疡,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或滑数。

1.2、瘀血阻络型:鼻塞脓涕,涕血色紫黑,头痛,耳鸣,复视,口干喜冷饮,鼻咽部肿块,颈部肿块凸出,质坚硬,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黄,脉弦细或涩。

1.3、痰浊内阻型:鼻塞涕多,头晕头重,胸闷痰多,恶心呕吐,纳呆,口干不欲饮,耳内胀闷,大便溏薄,鼻咽粘膜水肿,分泌物多,颈部有转移性肿块。

舌质暗淡或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或濡细。

1.4、气阴两虚型:神疲乏力,少气自汗,头痛,五心烦热,失眠,口干咽痛,间有涕血,唇焦舌燥,形体消瘦,影像吞咽,尿赤便干,口咽粘膜充血、糜烂,舌质红少苔、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滑或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年)、《中国鼻咽癌诊疗指南》(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2007年)、《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年)、《2012ESMO临床实践指南:鼻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评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相对较少见但较为恶性的头颈部肿瘤。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治疗鼻咽癌通常采用综合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关键手段之一。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是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对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以及评估过程进行探讨。

一、放射治疗计划设计1. 患者评估和分期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合理分期。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分期、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2. 靶区划定根据鼻咽癌的位置及其淋巴结转移规律,需要合理划定治疗的靶区。

一般来说,放射治疗的靶区包括原发肿瘤灶、颈部淋巴结区域等,同时还需避开关键器官(如脑干、眼球等)。

3. 剂量分配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剂量的分配。

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剂量分配方案,确保肿瘤组织受到足够的放射剂量,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4. 照射技术选择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照射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S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5. 治疗计划评估完成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后,需要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剂量分布、靶区覆盖情况、剂量与毒副作用之间的平衡等。

通过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安全。

二、放射治疗计划评估按照治疗计划的设计,进行放射治疗后,有必要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论文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论文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

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分。

放疗前常规胸片、腹部b超、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随机分成两组。

1.2 两组的放疗方案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按不同靶区勾画方法放疗。

(1)实验组:按福建省肿瘤医院定义[1]的高危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ctv)定义前界:鼻腔后部、上颌窦后壁前5mm,软腭鼻咽面粘膜下5mm;后界:1/3颈椎或斜坡;上界:颅底区(蝶窦底壁、破裂孔、卵圆孔),部分后组筛窦;下界:咽后淋巴引流区(内侧组从颅底至第2颈椎上缘);侧界:咽旁间隙、前外方包括翼突区;如病变超过以上结构则参照gtv、ctv-1勾画。

余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2)对照组:靶区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

两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和cms计划系统,6mvx射线照射,射野数为7个至9个野,pgtv和ptv分别为gtv和ctv外放3-5mm,pgtv和ptv的中位剂量分别是70.6gy和61.6gy,脑干、垂体。

脊髓、晶状体均在耐受量内。

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周行体检、血常规及鼻咽镜检查、记录急性放射反应和肿瘤消退情况。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并评估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情况。

按who规定的标准,口咽部治疗后的反应:l级:充血或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中等度疼痛,需止疼药;3级:有白膜伴明显疼痛,需麻醉药;4级:溃疡、出血、坏死。

口干则采用wijers标准:l 级:轻度口干指有口干,但不需要经常喝水;2级:中度口干指口干明显,需经常喝水;3级:重度口干指口干极为明显,任何方法也不能缓解。

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IMRT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

方法4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组25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Gy/次,30~35次;常规放疗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70Gy/35次;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

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18/20)和76%(19/25),口干4级分别为0例和8例,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提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调强放射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们对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行全程IMRT治疗,并与25例常规放疗组(conventionalradiationtherapy,CRT)对照。

IMRT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2~68岁,中位年龄48.5岁,其中I期1例,II期10例,III期9例。

CRT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52.5岁,其中I期2例,II期12例,III期11例,分期根据UICC2003年版标准[4]。

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全部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证实:IMRT组中低分化鳞癌17例(85.0%),其他类型3例(15.0%),CRT组中低分化鳞癌21例(84.0%),其他类型4例(16.0%)。

所有患者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片、腹部B超、骨ECT等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

1.2方法1.2.1常规放疗组以面颈联合野、耳颞侧野、颈部切线野为主野,选择性配合耳前野、耳后野、品字野等。

凡有口咽/咽旁侵犯,或上颈深各组淋巴结有相继转移,或颈深上后组淋巴结有大的转移者,必须先把颅底、鼻咽咽旁、上颈区完整涵盖在一个大的面颈联合野内,待照射到DT36~40Gy/18~20次时,肿瘤有所缩小后再行分野照射。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基本方式建议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基本方式建议

计划靶区(PTV)
计划靶区 PTV 的大小应根据本单位实测数据来 外放,如没有实测数据,鼻咽癌病例PTV外放一 般不应小于 3mm , PTV 外放理论上是三维方向上 外放的,但在实际工作中,PTV外放时,应根据 具体情况,在脊髓、脑干、颞叶处可适当缩小 至 1-2mm ,在 PTV 与腮腺、软腭、口咽侧壁粘膜、 下颌骨等敏感器官相邻时,应确认外放PTV不大 于 3mm 。颈部近皮肤处 PTV 不应超出皮肤,一般 需距皮缘3-5mm,内侧应注意尽量避开椎动脉管。
临床靶区(CTV)勾画
如果肿瘤非常局限,位于顶壁, GTV 最下一层下放 1.5cm 仍不能包全鼻咽粘膜 ,这种情况下,建议 CTV1在第一颈椎下缘分开,该层面以下只包括咽旁 间隙,,不包括咽后壁粘膜。 总之, CTV 的勾画在上述原则下,应根据病变侵犯 的具体部位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临床靶区(CTV)勾画
大体靶区的勾画
图像融合技术帮助确 认GTV: 由于 CT 模拟定位时 不能增强,肿瘤显示 不理想,和 MRI 融合后, 肿瘤显示海绵窦,眶 尖、中颅窝、咽旁间 隙、舌下神经管外口 部分受压均能显示, 有助于帮助确定GTV
大体靶区的勾画
肿瘤临近脑干时的处理:
鼻咽癌大多为局部晚期,甚至肿瘤破坏 斜坡,长入颅内,如与脑干紧邻或推挤脑干 移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每周一次 IGRT, 或每 2-3 周重复 CT 模拟扫描,观察肿瘤消退 情况,及时缩小 GTV ,尽量减少脑干受照射 体积及剂量。
大体靶区的勾画
选择合适的窗宽、窗位:
在颅底和接近颅底层面应该选择骨 窗,否则容易遗漏骨骼的破坏,在勾 画咽旁间隙附近时选择软组织窗,并 适当微调窗宽、窗位,使肿瘤和周围 软组织之间的密度差最大,为勾画靶 区提供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及器官 颢叶 眼球 晶体 下颌骨 颞颌关节 臂丛神经 危及器官 垂体 腮腺 口腔 声门喉6 环后区咽“ 食管。
0615 <20 ≤70 ≤70 ≤60
Ⅱ~V区。 (3)I b区淋巴结:鼻咽癌CTV。。预防照射原则上不要求
包括I。区淋巴结,但是存在以下情况时,应列入CTV。d区 域:①I。区有转移性淋巴结,或该区阳性淋巴结切除术后;
对侧Ⅱ、Ⅲ、V.区;若双侧均有高危淋巴结时,则颈部包括 双颈Ⅱ一V区。单侧颈部有淋巴结转移时包括同侧Ⅱ一V 区和对侧Ⅱ、Ⅲ、V.区;双侧颈部有淋巴结转移时包括双侧
肿瘤医院放疗科;Email:panjianji@126.锄 万方数据
・268-
主堡越魁胜擅堂盘查2Q!!生!旦筮垫鲞筮堡塑垦b也』曼趔熊Q!趔:』尘!垫!!:!!!:垫:丛!:兰 表2无计划危及器官体积的危及器官限定剂最推荐 与计划评估要求
生堡越慰艘疆堂盘查垫!!生!旦筮垫鲞筮璺魍鱼!也』垦型遮Q塾型:』逊!垫!!:y生:垫:盟!:兰
-267・
・专论・
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
前 言 2.固定装置:建议采用头颈肩热埋面膜固定。 3.定位CT (1)扫描要求:扫描方式为平扫+增强扫描;扫描范围 为头顶至胸骨切迹下2era;层厚、层距为≤3 ranl,靶区外可≤

Radiat
Oneol BioiPhys.2002。53:12-22.
[3]Butler EB。Teh BS,Grant WH3rd,et a1.SlY!ART(simultaneous
modulated accelerated
fraetionation radiation for
therapy)boost:a lleW"accelerated of head and neck
参考文献
[1]W∞sY,Sanders M,Crant W,et 81.Does the”Peacock”really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radiotherapy?Int J Radiat Oneol Biol
说明:①脑干照射>64Gy时,发生严重的放射性损伤的 风险显著增高Ⅲ1;②分割剂量为2Gy时,脊髓照射的总剂 量为50、60Gy和v,69Gy时,脊髓病的发生率分别为0.2%, 6.o%和50.O%【刀】。③视神经、视交叉照射55~60Cy时,放 疗诱导的视神经病变发生的风险为3%一7%;>66Gy时,放 疗诱导的视神经病变发生的风险为7%一20%旧J。 2.无计划危及器官体积的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推荐与计 划评估要求哺≯.33】:如表2。
接受<93%的处方剂量的体积<l%。 四、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推荐与计划评估要求(参照 QtJANTEC、RTOG嘶15及R1rOG 0225规定】 1.有计划危及器官体积的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推荐与计 划评估要求:如表1。 表1有计划危及器官体积的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推荐 与计划评估要求
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委员:王仁生(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皮正超(湖北省肿瘤医院)、朱小东(广西省肿瘤医院)、张宜勤 (江苏省肿瘤医院)、邬蒙(江西省肿瘤医院)、会风(贵州省肿瘤医 院)、陈显钊(海南省肿瘤医院)、陈晓钟(浙江省肿瘤医院)、陈韵彬 (福建省肿瘤医院影像学)、杨新华(山东省肿瘤医院)、郭翔(中山 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席许平(湖南省肿瘤医院)、梁碧玲(中山大学 孙逸仙纪念医院影像学)、隋军(云南省肿瘤医院);秘书:林少俊 (福建省肿瘤医院)、易俊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充(中山 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target
volume,cTV):①CTVl:包
括GTV。+GTv。+5—10 mm(外放范围根据临床和解剖结 构特殊可适当调整)+相应鼻咽腔黏膜及黏膜下5 mm。② CTV::涵盖CTV。,同时根据肿瘤侵犯位置和范围适当考虑包 括鼻腔后部、上颌窦后部、翼腭窝、部分后组筛窦、咽旁间隙、 颅底、部分颈椎和斜坡[主要根据鼻咽解剖及肿瘤的牛物学 行为确定相应的CTV:,具体解剖界限与范围参照如下:前 界:鼻腔后部及上颌窦后肇前5 mm;后界:前1/3椎体和斜 坡;上界:部分后组筛窦,颅底区(蝶窦底肇、破裂孔和卵圆 孔);下界:第二颈椎椎体下缘;侧界:包括翼突区、咽旁间隙, 颅底层面包括卵圆孔外侧缘]。③CTVnd:包括GTVⅡd+需预 防照射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 (3)计划靶区(planning
Gy【冽
下颌下腺 单侧耳蜗 舌卜.腺
<35 Gy[30] ≤45
Gy[圳
r为]
尽可能减少受N帮ltit
1.处方剂最定义:95%的PⅣ所接受的最低吸收剂量。
2.处方剂量推荐:PGTV。、PGTV。.单次剂量2.10—
2.25
注:。ItTOC0615晶体的剂量限制为最高剂量≤25 Cy哺J,RTO(; 0225中规定晶体的受量尽可能低∽J,而国内情况是晶体限培多为 最高剂鼍≤9 Gy。6当VI咽受侵,未能达到该限制剂量要求时.建议 参照QUANTEC规定尽量减少≥60 Gy的照射体积,可能的话剂量减 少照射≥50 Gy的体积"“。。此处仍沿用l/TOG 0615规定, QUXNTEc nl期研究建议食管的平均剂量<34 Gy【jzJ
Gy,总剂量66—76 Gy;PGI'V。d单次剂量2.00一2.25
Gy,总剂量66—70 Gy;PC'IV,单次剂量1.80—2.05 Gy,总剂 量60~62 Gy;PCTV2、PCI'Vnd单次剂量1.70~1.80 Gy,总剂 量50—56 Gy。有条件的单位可实施分段多次计划,并参照 一次性计划相应给量。

ITlr/l。
1994年美国首先开始临床应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治疗恶性肿瘤…,
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率先开展了鼻咽癌IMRT技术,随后全国各大肿瘤放疗中心 陆续开展九比项技术。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近期报道的结果 显示IMRT技术不仅提高了鼻咽癌患者的疗效,而且有改善 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生活质最的潜在作用幢“。但是,从鼻咽 癌IMRT技术临床应用以来,至今临床肿瘤放疗医师在鼻咽 癌IMRT的靶区定义、处方剂量要求、放疗计划评估等方面 的理解和实施仍存在着差异。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 员会的专家们经过充分酝酿,认为目前我国鼻咽癌IMRT技 术日趋成熟,有必要制定中国鼻咽癌IMRT临床实践指引, 尽量统一和细化靶区命名和勾画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差异; 同时规定统一处方剂量范围、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治疗计划 评估和IMRT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保证该精确治 疗技术得到准确、有效实施,提高我国鼻咽癌IMRT整体水 平。本指引由放疗前准备、靶区命名及勾画原则、靶区处方 剂量、危及器官限定剂量和治疗计划的评估四部分组成,具 体描述如下。 一、放疗前准备 1.影像检查 (1)MRI:鼻咽癌2008分期明确规定了以MRI作为鼻咽 癌分期的基本手段和依据,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在确定鼻 咽原发肿瘤位置和向周围组织(如肌肉、间隙、筋膜、窦腔、骨 结构以及颅内)侵犯范围等方面,MRI明显优于CT。因此本 指引要求无MRI禁忌证前提下,鼻咽癌靶区勾画必须以 MRI作为基本影像学依据。为确保MRI扫描质量,建议参 照鼻咽癌2008分期MRI扫描的规范和要求ⅢJ。 (2)PET.CT:PET.CT是由功能与形态相结合、多学科多 层面综合的一种先进影像学检查手段。PET图像与CT图像 融合,在获取病灶形态结构图像的同时可得到病灶病理生理 变化信息,明显提高-r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发现远处转移。 但PET—CT在鼻咽癌原发肿瘤侵犯范围的界定以及颈部转 移淋巴结的诊断等方面意义及准确性尚未完全明确。因此, 没有确定证据显示PET-CT能够取代MRI作为基本检查。
calrlCel-
schedule
the
treatment
witlI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nt J Radiat
Oneol Biol
Plays.1999.45:21-32.
[4]Kam MK.Teo
carcinoma
PIll,Chau咖,et
a1.Treatment of
(2)图像处理要求:勾画靶区尽可能采用MRI和CT的 融合图像(如CT和MRI扫描体位不一致,则按骨性标志匹 配原则进行原发灶图像融合,颈部靶氏可依据cT扫描图像 勾画)。 二、靶区定义 1.靶区命名 (1)肿瘤靶区(grofl8
tumor
volume,GTV):①GTv。:影像
学及临床检查町见的原发肿瘤部位及其侵犯范围;② GTV。。:咽后转移淋巴结;③GTV柚:颈部转移淋巴结。 (2)临床靶区(clinical
相对应的PⅣ不应超出皮肤,一般距皮肤下2~3 mill。②行
计划性新辅助化疗后MRI确认肿瘤缩小明显者,应以化疗 前的病灶影像勾tr"iGTV。鼻咽腔内肿瘤突出部分可按化疗 后实际退缩情况的影像勾画;GTv。、GTV甜包膜元受侵者, 按化疗后实际退缩情况的影像勾I囱i;包膜受侵者,按化疗后
cy,若不能实现,则>75 Gy的体积≤l cm3【25]
最高剂量 Gy或>65 Cy的体积≤1%[29]
≤50 Gy ≤25 Cy‘
②Ⅱ。区转移性淋巴结包膜外侵或直径≥3cm;③同侧伞颈
多个区域(≥4个区域)有转移淋巴结;④鼻咽肿瘤侵犯鼻腔 ≥后1/3、软硬腭、齿槽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y,若不能实现,则>75 Gy的体积≤l
cm3[巧]
(4)注意事项:①除淋巴结术后或皮肤受侵犯者,卟k
na鲫PIlaryIlgeaI
with int[em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the Hong Kong
万方数据
生堡越魁艘疸堂盘壶垫!!生!旦筮!Q鲞筮!翅垦照也』坠尘型Q!塑!:』坐!!Q!!:!堂: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