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针织物疵病和机械故障的产生原因

常见针织物疵病和机械故障的产生原因



针织横机在编织时出现机械故障和织物疵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为了利于检修,根据实践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下列几方面: 1、保养工作欠佳,在长期运转过程中造成零件的严重磨损。 2、由于原料品质引起的。 3、落纱工和挡车工操作不熟练。 4、编织机件(如织针、毛刷、梭嘴等)质量不佳,调节不当。 5、产品工艺制定不合理,如选用纱线支数与机号不相适应等。






1、漏针:在编织过程中针舌没有钩到新垫放的毛纱,或虽钩到毛纱但成圈后又重新脱出针钩而形成的线圈脱散现象称为漏针。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三角装置不良或磨损,喂纱不当,织针欠佳及机械震动等因素所造成。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见表1。 表1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喂纱嘴位置不正--------------调正 喂纱嘴口太大或喂纱嘴口有磨损痕迹-----调换合格的喂纱嘴 毛刷装置前后不正-------------调整 毛刷装置过高---------------调整 毛刷装置脱毛圆角-------------应调换新毛刷 毛刷装置脱毛(太薄)-----------应调换新毛刷 导纱滑块活动---------------拧紧梭箱上的螺丝,并校对喂纱嘴位置 导纱滑块高低两端不平-----------调整梭箱上的螺丝,使之平衡 导纱滑块歪斜---------------调整或换一个 导纱滑块螺丝松动-------------旋紧螺丝并调整纱嘴 针床移位器不正引起前后针槽不正------校正针床,使织针对正对面的针床栅状齿 针槽有积垢,针舌呆滞-----------消除积垢 压针条下垫纱太松-------------添放垫纱但不宜过紧 织针针头大小因受损而不同---------更换新针 织针针舌歪斜---------------更换新针 织针针舌呆滞---------------更换新针 织针针舌不活---------------更换新针 织针长短不一---------------更换新针 弯纱三角(大三角)起痕深---------磨光砂滑 弯纱三角(大三角)吃线快慢不一致-----修磨快的一只 弯纱三角(大三角)两头螺栓松动------旋紧螺栓 弯纱三角(大三角)滑块松动--------校正或配换 弯纱三角(大三角)两端面过狭、过尖----校正或配换 起针三角松动---------------旋紧直

栓螺丝 张力弹簧发抖严重------
-------调节或调整 机械抖动-----------------检修机械抖动部件





2、破洞:在编织过程中,由于纱绒强力不足,条干粗细不均及机械质量等因素造成样片上线圈断裂、脱散而形成的孔洞称为破洞(或轧破)。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见表2。 表2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弯纱三角呆滞-----------检查大三角螺栓,指针是否轧刹 弯纱三角吃线快慢不一致------修磨校正 弯纱三角下边压针面太阔平坦----适当磨窄磨坦、磨 针床栅状齿锋利不光滑-------磨滑抛光 喂纱嘴过低------------调整更换 喂纱嘴口破裂-----------调整更换 张力弹簧太硬-----------调整张力弹簧 针舌面破损------------更换新针 针舌销子露面-----------更换新针 针舌闭进针钩内----------更换新针 毛纱强度不够-----------更换毛纱或过腊 毛纱支数太粗-----------应换成与机号相适应的毛纱 毛纱接头太大-----------应采用蚊子结 挂蛇太重-------------调整






3、撞针:在编织过程中.织针的针踵与各个编织三角发生相互撞击而引起的机械故障为撞针,包括针踵无声断落(打闷针),机头爬针,打针舌。它损伤针床、织针及三角本身,甚至影响织物的质量。产生故障的原因和消除方法见表3。 表3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各成圈三角起痕重或破裂---------磨光砂滑或配换 各成圈三角间离缝太大----------调整各成圈三角位置或配换 弯纱三角针道太阔------------配换 弯纱三角下边压针太尖----------适当磨大 起针三角走针面大于直角---------修磨 起针三角上角太低(与顶针三角不平)---填平 起针三角断裂--------------修磨或配换 起针三角直柱螺栓松动----------旋紧螺栓 成圈三角离针床的间隙过大--------垫三角板 各成圈三角热处理硬度不够--------需重新热处理或配换 顶针三角与起针三角离缝或发毛------调整、磨光 顶针三角狭窄,起针三角太阔-------修磨起针三角,配换顶针三角 导向三角短于顶针三角----------配换导向三角 针槽太宽或针槽有凹凸----------检修

针床的针槽 织针硬度不够--------------更换织针 针踵发毛弯曲
--------------更换 针托露出针床表面------------调换及清除针槽积垢






4、豁边(破边、烂边):织物的布边产生线圈脱散而造成了样片边不光洁,称为豁边。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见表4。 表4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引线架张力弹簧太软无力------------调整张力弹簧螺丝 引线架张力弹簧有磨损痕迹-----------调换新弹簧 引线架张力弹簧压簧或夹板失灵---------调整更换 引线架张力弹簧穿线孔发毛-----------磨光穿线孔 毛刷装置太低-----------------调整位置 毛刷脱毛或两角牵住张力余纱----------整修毛刷 毛刷毛尖堵住纱嘴上口-------------毛刷装高或剪短刷毛 导纱轨松动------------------紧固导纱轨固定螺栓 导纱轨滑座内扁弹簧太软------------调整更换 导纱轨滑座内扁弹簧断裂------------调整更换 导纱轨滑座内斜势铁严重磨损----------调整更换 导纱轨滑座(梭箱)太松------------调整紧因更换 导纱轨座开档(凹口)磨损有大小、左右不平均--调整锁环左右位置即可 导纱轨位置不正----------------调正 压针毛太松------------------添放压针毛,但不能过多 针床凹凸-------------------调节顶针板螺丝,使针床平直 针床栅状齿口发毛---------------垫高成圈三角板,使间隙不超过0.5mm 成圈三角离针床间隙太大------------调整 毛纱有粗细、纱结太大-------------要求打结采用蚊子结 操作时三角座离开边缘多, 导致张力不够,余纱不能回提或中间三角座倒退--应注意操作方法,保持三角座离两边织针4cm左右






5、花码子(花片子):花码子即针织物的线圈大小不均匀,也就是密度松紧不匀,一般指横列之间的线圈大小不匀。花码子有时出现在织物的某一部位或某一边侧甚至某一面。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见表5。 表5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弯纱三角(大三角)拉簧不均---------调正拉簧 弯纱三角(大三角)擦着针床引起不灵活----砂磨 弯纱三角(大三角)两头螺栓松

动-------旋紧螺栓 弯纱三角(大三角)鼻头铁松动--------修配或调整 弯纱三角(大三角)鼻头铁压
板松或紧-----修配或调整 导向三角螺栓松动影响弯纱三角上下移动----旋紧螺栓 弯纱三角调节深度不一------------统一弯纱三角深度 三角座松动-----------------旋紧螺栓 导轨螺栓松动----------------旋紧螺栓 机头导轨弯曲----------------校直






6斜角松紧(倒片):衣片下机后,发现两边长短不一,在目测情况下,有时虽无明显的密度不均,实质上长的一边密度松,短的一边密度紧,称为斜角松紧。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见表6。 表6 --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针床左右有高低-----------------调节一致 针床有凹凸不平整----------------调节顶针床螺栓或平整针床 针床栅状齿口不呈平行直线------------修正、校对 导轨螺栓有松动-----------------紧固导轨螺栓 起头板不平均------------------放置时注意两头平均 两针床间口门大小高低,即左右不平均-------按机号要求调整顶针螺栓或调整针床压铁 机头导轨弯曲或高低---------------校正、校直 机头导轨槽有深浅----------------纠正导轨槽 针床压块螺栓松动引起针床下坠----------旋紧针床压铁螺栓恢复针床口门要求 部分织针松动(压针条不直或压针毛纱有粗细等)--校正压针条使之平直和调整压针毛纱使之一致






7、吃单纱:在编织过程中,由于喂纱阶段的调节不良,使针钩钩住单股毛纱在编织添纱织物时尤为 突出,织针只钩住一根面纱成圈,而底纱却成为类似架空织物的浮纱段,称为吃单纱,对针织物质量带来 很大影响。吃单纱疵病可能理解为临界于产生漏针疵病的边缘。检查、确诊其产生原同于漏针,在编织添 纱织物时要注意:添纱梭嘴的基孔芯子不宜太大,添纱梭嘴的喂纱深度不能太少,添纱梭嘴的装置不能太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