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论文 (1)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

CAS No.:2868-37-3
EINECS号:220-690-9
分子式:C5H8O2
分子量:100.11
1.2.4光解作用
光解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甲苯分解过程,因为它不可逆的改变了甲苯的分子结构。污染物的光解速率依赖于许多化学和环境因素,其中主要取决于太阳光的辐射。光解过程一般可分为三类: a.直接光解 b.光敏化反应 c.光氧化反应
1.2.5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是引起甲苯分解的最重要的环境过程之一。水环境中甲苯的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代谢速度快。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从环境化学的角度
指导老师
摘要
关键词
姓名
班级
一.
一.地理生态条件
江西省宜黄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土地面积2885121.4亩,可耕地面积407174.5亩,林地面积2078461亩,森林覆盖率超过75%。总人口30万(2006),其中农业人口17万。
二.经济结构简介
2011年,宜黄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17万元,同比增长21.8%,位居全市第一位。2014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26个,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8亿元,使用面积7500亩。已形成以塑料制品、纸业、汽摩配件、化工、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汞
中文名称:1-四氢萘酮
英文名称:1(2H)-Naphthalenone,3,4-dihydro-
环境化学论文2900字_环境化学毕业论文模板

环境化学论文2900字_环境化学毕业论文模板环境化学论文2900字(一):化学与环境论文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生活离不开环境,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直在破坏环境。
导致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随着破坏程度的加剧,大自然已开始实行报复计划。
为了平息大自然的怒火,人类开始进行环境保护。
化学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1)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co2、so2、co。
(2)汽车尾气所含的n、o化合物,c、h化合物。
(3)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等。
大气污染的后果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酸雾等。
人类生活在空气中,大气遭到污染,人类何求健康何求安定?而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
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直接损失南方11省就达440亿元。
酸雨多分布在江南的四川盆地、黔、湘、赣、鄂及沿海的闽粤;而华北由于降水少、土壤酸性低,很少观测到降酸雨。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的候马、京津、丹东、图门等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二)水污染综上所述,环境形势十分研究,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环保只有依赖化学技术,利用化学手段,才能行得通行得顺。
例如光化学烟雾事件,其危害极大。
其成分主要是:o3`醛类和过氧硝酸乙酰。
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是汽车尾气中的no2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如果利用化学手段抑制该连续反应的进行就不会造成污染或降低污染程度。
又如,通过化学研究,固硫净煤技术,并促使燃料充分燃烧;或研究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寻找使水快速分解的催化剂,从而降低制h2成本,以h2作为主要燃料。
这些方法均可以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洁净大气。
尽早研制成氟利昂的替代品,可以有效地解决臭氧层空洞问题;找到含磷洗涤剂的替身,还水的蓝衣便不会染上猩红的花边;研制新型杀虫剂,寻找新的杀虫办法,可以免除有机氯`汞等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与对肝肾的损伤;研究出冶铁炼钢的新方法,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化学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我们展现了环保的美好前景。
《环境化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论文》

Alliance of environment academic organization, and Europe, country havesummary and discuss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future of developmentstrategy, and Direction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in General, environmentalthinking on strengthening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y,economics, new technology constantly intervene,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more clear。
80年代在国际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才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全球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1990年第4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以来在我国“九五”科技计划、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的大方向。
环境化学研究一直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可持续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环境科学技术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服务方面,结合各国实际,日益明确,可为我国借鉴,如1996年欧盟题为“创造明天”的第五个科技发展(R&I〕)框架提案中就有比较全面的反映。
它提出了“开发生命世界和生态系统资源”、“创造一个对使用者友好的信息社会”、“促进竞争性的可持续增长”三个主题,又提出工业革新和有中小企业参与等行动计划。
在环境化学有关任务方面,突出了它与健康、农业、食品工业、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的综合研究;强调要了解和预报(区域、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此外,在欧美企业界,在清洁工艺、清洁产品、清洁能源的研究方面也有不少活动;如1996年第五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上研究了减少污染源,从工艺设计、生产及污染预防问题,提出了`绿色化学’、“无害化学”问题。
环境化学 论文范文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09 —20 10 学年第1 学期)课号:263U01A00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改卷教师:学号:姓名:得分:渤海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本文概述了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和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并针对渤海现状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可行性防治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渤海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狂捕滥捞1引言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
海岸线长3784km,面积7.8万km2。
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在内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的“金项链”。
渤海内有大小港口70个,约占全国沿海港口总数的20%。
港口、生物和油气资源均十分丰富。
三省一市已占全国1.8%的土地,占全国6.14%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工农业总产值。
然而,从70年代开始,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渤海遭到严重的污染[1]。
有关专家警告:长此以往渤海将变成“死海”。
2 渤海环境污染现状2.1 渤海海洋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近岸海域污染较重近年来,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虽有所减小,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较重。
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渤海夏季海水质量状况较好,污染海域(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约为12580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6.3%;春季海水质量状况较差,污染海域面积约为17512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22.7%[2]。
渤海三大湾中,莱州湾海水环境污染程度较重,渤海湾次之,辽东湾相对污染程度较轻。
天津近岸海域海水环境污染最重,其次为山东近岸海域,河北和辽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2.2 生态问题严峻,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渤海典型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2]:(1)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等生态灾害发生风险大。
(2)滨海天然湿地面积缩减,大规模围填海、环海公路建设等开发活动,造成大量滨海湿地永久丧失其自然属性,生态功能丧失或减弱。
(3)河口大量建闸,阻断了对虾、刀鲚等溯河产卵生物的洄游通道;使河口邻近海域失去淡水补充,危及许多依赖河流冲淡水发育的生物的生存。
环境化学2篇

环境化学2篇【环境化学:理论与实践】环境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环境的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它以理论为基础,应用为动力,推动着我们理解并解决环境问题。
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则刻不容缓。
一、环境化学的理论基础环境化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热力学、分析化学和量子化学等。
这些基础理论为解析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提供了理论支持。
比如,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的科学。
由此,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中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并提高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
再如,化学热力学则揭示了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和变化趋势,从而可以预测和控制污染物的稳定性与转化,设计出高效的环保技术。
二、环境化学的应用环境化学的应用广泛而深入,从农业、医学、工业等诸多领域都有其身影。
环境化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验和技术研究上,它借助于各种化学原理和技术,对环境的污染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环境化学的应用有两大方向,一是对现有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如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二是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如资源回收、污染物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这两个方向虽然任务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化学:未来与挑战】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化学在未来的道路上,责任重大。
它需要不断发展并改进,以应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环境化学的未来环境化学的未来在于开发出更智能更高效的环保技术。
先进的环保技术能够把理论变为现实,把试验变为生产,把研究变为应用。
比如,使用纳米材料和光催化技术进行水体净化、使用生物技术进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等。
除此之外,新的环保理念和环境政策,也将成为环境化学发展的新动力。
比如,倡导绿色化学,强调减少和防止污染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在事后进行治理。
还有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制程设计,将对环境化学产生深远影响。
环境化学课程论文-造纸与生态

生态与造纸摘 要:生态与造纸,一般人看来根本就是两种相互矛盾而不可能同时发展的事物。
通俗地讲就是造纸业的存在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调,生态的保护必然制约造纸的发展。
然而经过国内外造纸业及相关行业的不懈努力,我们在造纸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倡导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纸业愿望的实现,依然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来走。
作为造纸专业的一名准毕业生,我们必须明确当前造纸业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生态问题和未来造纸行业的发展方向。
并把这些作为我们大学生涯剩下时间里的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
努力学习钻研专业知识,为造纸技术实现清洁生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这才是我们学习《生态化学》这门课之后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生态,造纸,污染现状,污染物,清洁生产生态,一个令人向往的词汇。
它是本意为生物的生活状态。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 )或者我们的环境。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1]现如今它也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名词出现,而更多的是以一个形容词被广泛使用,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等等。
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都殊途同归地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那就是——生态和谐。
造纸,中国的四个发明之一,也是中华名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在滔滔历史长河中,造纸带给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与丰富,还有宝贵的财富。
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造纸工业由手工抄造转为机械化和高效化生产,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至今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造纸带来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煤炭能源的高耗低产,森林资源的毁灭性开发。
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这些问题,但谁也无法阻挡其愈演愈烈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政府三令五申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整改、兼并、取缔一大批中小型造纸企业。
但某些地方政府盲目当地经济发展而包庇、纵容污染企业,使得大量农田被毁、庄稼遭罪、渔业受挫,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和收入来源。
环境化学论文

环境化学论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武汉大学通识课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概论论文题目: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效应及其防治——“末日危机”之地下水污染任课教师:周培疆教授院(系)名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学号:学生姓名:罗忠中学生专业:经济学类学生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联系电话:二○一六年六月二十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5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环境化学概论》课程论文年级 2015级本科学号任课教师周培疆专业经济学类姓名罗忠中系主任签名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效应及其防治——“末日危机”之地下水污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在《劝学》中如此感叹蚯蚓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
这里的“黄泉”指的就是地下水。
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其对包括蚯蚓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的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上升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用未来的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肩负起这一保障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崇高使命。
然而,一切都还任重而道远,现实总是不那么容易让人乐观。
2013年4月21日,据新华社报道: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4929个监测点显示,近六成地下水水质为“差”,其中16.8%监测点水质呈极差级。
国土资源部20日公布《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部监测点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仅占22.2%,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中国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遏制的时候了。
环境化学论文-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

环境化学论文-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展望摘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环境科学的主流与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二十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十年的环境化学发展历程,对环境化学面临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化学;发展与展望;环境化学分析;土壤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该学科是以研究解决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对象,其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
国际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 二次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70年代为环境化学的形成阶段,80年代以后进入发展完善阶段。
1995年,Rowland、Molina和Crutzen 3位科学家因研究氯氟烃(CFCs)损耗平流层臭氧的作用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这标志着环境化学在直面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环境问题,并与众多传统和新兴学科的相互融合渗透中,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并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进步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理论与方法,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成熟。
研究尺度则从微观分子水平逐步向局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延伸。
各分支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了环境化学学科在我国的全面发展,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 近二十年国我国环境化学的发展与全球范围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同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化学研究在近20年也有了长足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改善生态环境列入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明确指出“改善生态和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这既表明了国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极大促进了我国环境化学研究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化学——垃圾填埋土壤圈土壤圈是独立的、复杂的、生物滋生的地球外壳,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厚度一般在2m左右。
它是岩石圈经过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长期和深刻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由于各种成土因素,诸如母岩、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和人类生产活动等综合作用的不同,产生出了多种类型的土壤。
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
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生的所有物质都有可能通过地球化学循环归入土壤;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土壤是主要环节之一;对于大气圈和水圈来说,土壤既是源又是汇,既提供物质,又接受物质。
土壤是微生物群集和最活跃的场所,特别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净化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过程中丢弃的固状和泥状物质。
固体废物与废水和废气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首先,固体废物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形态,特别是从污染控制设施排放出的固体废物,浓集了许多成分,具有稳定性和不可稀释性。
其次在自然条件影响下,固体废物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参与生态系统的循环,因而具有长期潜在的危害性。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如压实、破碎、分选、脱水干燥等)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浸出等)生物方法(如微生物好氧、厌氧及兼性处理)热处理方法(焚烧、热介,烧结等)固化处理方法(采用水泥、沥青、塑料、石膏等固化材料将废物封闭或包覆)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有两类:一是陆地处置,二是海洋处置。
其中陆地处置包括堆存法和土地填埋法。
按固体垃圾的来源分,可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农业废物和生活垃圾。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进行无害化处理,覆盖的土地面积十分广大。
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如美、英等国生活垃圾处理都以卫生填埋法为主。
我国80%以上的垃圾仍采用露天堆放和直接填埋的简易填埋法。
但卫生填埋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一、垃圾填埋常见的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
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这些污染物如不加处理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1、水污染。
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
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
渗滤液成分复杂,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
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
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
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大气污染。
卫生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气。
填埋气主要成为为CH4、CO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CH4的含量达到40%~60%。
CH4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H4对O3的破坏是CO2的40倍,产生的温室效应比CO2高20倍以上,CH4和C O2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甲烷易燃易爆,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5%~15%时,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
填埋气的恶臭气味会引起人的不适,其中含有多种致癌、致畸的有机挥发物。
这些气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回收处理,而直接向场外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3、土壤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电池、塑料制品,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废电池污染最为严重。
资料表明,1节一号电池可以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镉、锰、汞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为140亿只,几乎全部进入土壤之中。
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塑料餐盒被埋入地下,百年之后也难以降解,使垃圾填埋场占用后的土地几乎全部成为废地。
因此,许多城市在填埋场选址时遇到很大阻力,郊区农民拒收垃圾,以及反对在当地建填埋场的事件屡见不鲜。
而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及人口稠密的东南沿海城市,填埋场的建设也存在着无地可用的问题二、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法1、填埋场场底防渗。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必须在填埋场底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以前垃圾填埋场底部都铺放一层防渗材料,主要有黏土、沥青、塑料膜等合成橡胶等。
近几年国外开始采用人工合成防渗层,有的采用双防渗层,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垂直防渗可采用帷幕灌浆、不透水布等。
各填埋场可根据具体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2、渗滤液的收集处理。
渗滤液由于成分复杂、污染大,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善的能够适应各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一般来说,渗滤液可采取“清污分流—渗滤液回灌—预处理—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1)清污分流。
为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也减少渗滤液量,填埋场应设置清污分流设施;在垃圾场外设置截洪沟和疏导渠,截留和疏导填埋区上游地表径流和部分潜水。
由于截洪沟深度有限,部分来自填埋场上游的地下潜水将进入填埋场,可能会增大渗滤液量,对此可以在填埋场内适当位置设置雨水引流沟和引流管,利用引流设施减少进入填埋场的雨水和潜水量。
对于地下水,要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在场底基础上铺设导流层,导流层底部铺设排水盲沟,盲沟中放置多孔导流管,将渗滤液收集后进行处理。
(2)渗滤液回灌。
渗滤液回灌就是将在填埋场底部收集的渗滤液从其覆盖层表面或覆盖层下部重新灌入填埋场,利用填埋场垃圾层这个"生物滤床"净化渗滤液。
回灌缩短垃圾降解所需时间,增加垃圾压实密度,进而增加垃圾填埋量,同时增加渗滤液在填埋场中的停留时间,使得渗滤液污染物充分降解而浓度大为降低。
回灌法主要适用于气候干旱、渗滤液产生量较少的情况。
(3)预处理。
渗滤液为高浓度废水,必须经过必要的现场预处理后,才能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场合并处理。
现场预处理通常可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
生化处理可采用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及两者结合。
物化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和湿式氧化法等。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个辣手的问题,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处理。
石家庄峡石沟垃圾卫生填埋场2001年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垃圾场污水处理站管道已与城市污水系统接通,现准备采用活性污泥转盘曝气处理工艺,将渗滤液经现场预处理后,通过管道汇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3、填埋气的回收利用。
垃圾填埋气(也称沼气)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其热值与城市煤气的热值相近。
但由于填埋气回收设备复杂,投入大而效益低,我国目前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中,大多没有气体回收系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被放入空中,不仅造成污染,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一般来讲,沼气回收利用可通过“收集—净化—利用”的方式进行。
(1)填埋气的收集。
由于大部分沼气在填埋场填埋过程中就已形成,所以沼气采集应在填埋过程中就开始实施。
在荷兰,对正在使用的垃圾场,主要采用立式或水平式收集技术。
立式采气系统是在垃圾场的填埋过程逐步建造成的,其方法是在填埋场内均匀分布竖立大口径钢管,在每个钢管外砌筑竖井,当填埋厚度达到2~5米时,将钢管向上抽一部分,并继续砌筑,直到填埋场达到设计高度,然后将钢管移走。
通过将各竖井用排气管水平连接,即可实现垃圾填埋与沼气回收同步进行。
对于分层堆放的填埋场,可采用水平采气系统,但要注意采气管道的铺设不要影响垃圾的填埋。
对已建成封场的填埋场,可采用表面收集或竖井收集技术。
(2)填埋气的净化。
溶剂吸收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沼气净化方法,如采用双塔式溶剂吸收法提纯垃圾沼气,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
采用MDEA作为CO2的吸收剂,可分离垃圾沼气中的CH4,供作汽车燃料,或作高热质燃气并入天然气管网用于工业锅炉、民用燃气或发电。
净化前后沼气组成成分如下表。
净化前后沼气组成分表组成(%)净化前净化后CH4 59.8 94.3CO2 36.9 3.5O2 - 0.5N2 - 1.7上述工艺的C O2脱除率大于90%,甲烷回收率90%~95%,净化气中甲烷含量高于90%,据介绍,北京柯林曼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已进行了该类净化技术的开发。
其净化技术为吸收法,操作费用低,投资少,净化度高;所有设备均为国产,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工艺符合中国国情。
(3)填埋气的利用。
沼气为一种经济上可行的能源,其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直接供给工业以及暖房或温室,用于供暖或工业生产,这种方式沼气的热效率最高;沼气经脱水后用于燃气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经加工处理升级,使沼气达到天然气质量,用途更为广泛。
4、土壤污染的防治(1)搞好垃圾源头控制。
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过份包装,严格限制一次性商品的生产。
倡导绿色消费,呼吁老百姓重新拿起菜篮子、米袋子、饭盒子,少用或不用塑料包装物。
要推广使用可降解餐盒及包装材料,鼓励包装材料的合理重复利用,通过“少用一点、回收一点、降解一点、替代一点”的办法,消除“白色污染”。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也含有大量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垃圾污染问题,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废纸、玻璃、废塑料等废品要实行分类回收,搞好再利用。
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重新造纸800公斤,相当于10棵大树的造纸量。
对废旧电池及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废旧电器,要回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保证不对环境产生危害。
对经过分类回收的垃圾,再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3)搞好填埋区植被覆盖。
理想的植被覆盖是卫生填埋法成功推广的重要因素,也是已关闭的垃圾填埋场重新开发利用的关键。
在填埋过程中,应边填埋边绿化,尽量减轻污染。
对建成封场后的填埋场,要大力搞好植被覆盖,为填埋区的重新开发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5、加强监测消除隐患要在场区周围设立观测井,配置有害气体检测仪,定期对地下水质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消除污染隐患。
20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