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 18.1复习笔记 一、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在下降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农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类通过常规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投入产出比却不断下降。化石能源的集约使用对农业的增产最有效,而其持久性最成问题。 2.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现代农业的发展使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虽有所缓和,但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却激化了。表现在: (1)从系统整体上看,结构单一 ①空间——单一经营的高度专业化系统,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②时间——系统稳态的维持,排斥了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系统在一定限度内自我调节的可能性 (2)从系统的结构上看,现代农业通过大量化肥、农药、机械动力等无机能量的投入、缩短草牧食物链,并以大量的物质离开农业系统而输出,因而造成了系统有机质和养分的亏损。 3.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 农业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然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却使各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农业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恶化的表现:

(1)土壤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耕地资源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水资源减少; (3)森林资源破坏速度加快; (4)生物资源锐减。 4.传统现代农业的困境给人类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1)在处理同自然的关系时,应变征服自然为协调自然,使农业生产更符合客观规律; (2)农业生产必须尽量利用自然机制和可更新资源,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维持的功能; (3)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而且必须始终以遵循生态规律为基础,经济结构必须与生态结构协调一致,而以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 (4)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同时,必须处理好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1)国际可持续农业思想的发展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农业模式未能解决农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同时,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的暴露,谋求协调发展的新农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②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成为谋求人与自然协调,保持环境清洁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新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版课后习题答案-第章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第3章 32课后习题解 L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备市场是同于商品劇血是商品经济的产札狭义的市场是拒进存商品交易的晰广义的市场是抽商曲交换英系的脚,主難买埶方、翼方之冰买方之此买卖双方各自与中间商、巾间商与州商之亂商品在就通领域中进行交撫时发生府关系■: 2.诡通与商淤物汛信息海的會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⑴商汛物澈信息郦含义 流通起到鱸烘生产种梢則1离的ft^fb O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流通过程是由“二流”组成亦即商流、物流和倍息8t ①商觎指商品所有权利货币所有权的臟足商时俯断被实现的运动过私包括交漏过程中的看瓠洽谈、答纨成交’结算等业务内黴通过商M交易,卖主的商晶所有权幕移到买主手中;而买主手中的货币转移到了卖主手札 酬流是指騙实体从生产领城向涓费领城的空IW影动以及相关的绘济碱碱輙流馴匚仓(8等业务内容。 硼息流是指与交易有关齡种酿臟湘的嘛处理和传递的运动谊包括信息的收集.晰加工、传遨使用尊。信息流产生于商流动中’足知识和行惰的櫃谨载体’为商流和物就活动o. (2)商SL妣信息海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的前龜物流是实现商流冃的的手段,是飙的基础业务活动"信息流反映商制物翩运动过程,M和物汹丽處指导和控制作曲为商流和物流活功提供重聲的决策依据”在商湫物版和信息流三者z亂mm蹴歸札物io基施-方测盘眦酬缩朮又辎》mm^ 尊掠删ma另麵鹹MmiM sm 脚删穡确 3.农产賦通的鮎是什么? s:⑴农产品觎特点 (诫碱通曲屮需肺储孤运細分綱乳以保证端匕補龊城乡消赭对农产刪普舗盘 ②农产旗有易氐易辄砌臟的箝爲糊提生軌产融瞬和離过程中客别现质量下险56 熾知 ③农产懈税塢大、fifitti,居轴成本在冊中占的比例狡大,不太齢绥蜒綠 觥费者㈱购见-次购买崩伙购买解面消费者甜鞠觉虛受(如刘%馳、崩度等)对农产删训质K 但对农产帥营耕和卫生始性难曲鳳 ⑤农产删wm、麻般弗啊恥求蹶入郵咖对扎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五章农产品国际贸易 5.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学说,对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效用进行了研究。 (1)绝对成本学说的内容 ①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绝对成本的差异之上,即某个国家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要低,那么这个国家就应该生产这种商品出口。 ②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2)绝对成本学说的局限性 只说明了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得利益。但是,在现实贸易中,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却同样可能与其他国家发生国际贸易。 2.比较成本学说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本学说。 (1)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①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劳动的节约; ②比较优势导致了比较利益。 (2)比较成本学说的政策意义 一个国家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哪类产业结构,无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都可以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根据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展开贸易,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3)比较成本学说的不足 假设条件极其苛刻,现实世界难以满足。比较成本学说要发挥作用,必须有的条件要同时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比较成本学说的应用范围和程度都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4)李斯对比较成本学说批判 德国历史学派的李斯特,批判了自由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它是为生产力发达的某些先进国家设计的,自由贸易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落后国家不利,它只能使落后国家永远受发达国家的掠夺、控制,成为其附属。 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贸易中,应当根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扶持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鼓励外贸出口。 3.要素禀赋学说 (1)对比较成本学说的批评 ①比较成本学说是静态的,是单一要素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理论,是以生产力固定不变(而不是可变)为前提的,不符合事实; ②成本中未包括地租在内;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农业产业结构【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农业产业结构 16.1复习笔记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基本关系 (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及其各生产项目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相对于一定时期和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构成的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结合方式。 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指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关系 ①本质关系 不论农业产业部门如何发展,农业各产业部门间主要的、本质的关系是通过农、林、牧三者的关系反映出来的,农林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部门。 ②农牧关系 在农业各生产部门中,存在着彼此利用对方产品的物质能量转化的关系,农牧业两个部门的结合最为典型。农牧结合的客观依据是由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决定的。 ③种植业地位 种植业部门始终处于农业各部门的基础地位。种植业是农业各部门有机物质的合成部门,有了种植业的发展,才有畜牧业和农业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 ④畜牧业地位

畜牧业是农业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可以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畜产品,而牲畜的排泄物及其无法利用部分又可以转变为优质肥料,返还土壤,为发展种植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⑤林业地位 林业对于农牧业的作用,不仅在于林产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林木植物群落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 2.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如表16-1所示。 表16-1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性 质 内容意义 整体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各种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 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有 机整体。 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要求从整体观 念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 性的研究。 多层次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多层次的主体结构,表现在 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 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 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构。 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经济 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合理利用各业的 中间产品和副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土地生产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动态性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受一定的时间、空 间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空间条件的运动 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成不变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客观实际出 发,因势利导,既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 的整体性、多层次性、动态性,又要保 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