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博物之窗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与文化背景丁传欣中国地质博物馆建于1916年,现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里面展陈了全国珍贵的矿物岩石标本、古生物化石、观赏石和宝石,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和中国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牙齿化石就保存在这个馆中。

本文探讨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在位置的地质与文化背景。

地质背景深部为北京凹陷、浅部为永定河冲洪积扇;文化背景体现元明清三朝的事件、民国时期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的建立,地质调查所陈列室就是今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

北京凹陷形成于新生代,在恐龙灭绝后4300万年间的古近纪,北京地壳下的地幔岩浆上涌,形成了3层喷发的火山岩(玄武岩);距今530万年的新近纪,沉积了厚厚的三趾马红土,永定河开始形成。

3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更新世,永定河冲洪积物将北京凹陷掩埋,北京平原开始形成。

700多年前建立的元大都坐落在北京平原上,因地下水位浅,每条巷子都挖有水井,蒙古语称井为“胡同”,构成了古都北京的文化特色。

1913年在最早的胡同——砖塔胡同南面的兵马司胡同15号(原9号)建立了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1916年7月在丰盛胡同3号建立了陈列室(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前身),解放后在传说陈圆圆的宅邸附近建立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建立蓟县剖面的高振西为第一任馆长。

2016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说明中国地质博物馆非常重要。

本文从地质背景——永定河冲洪积扇、文化背景——中国最早的地质博物馆以及未来发展——人与自然的对话方面讨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文化背景。

地质背景——永定河冲洪积扇永定河自西向东流淌,在距今约12000年(晚更新世)以来,形成了石景山区为顶部带、北京城区为中部带、朝阳区为溢出带的永定河冲洪积扇。

大家都知道包括中国地质博物馆所在的首都北京矗立在平原上,也就是永定河的冲洪积扇。

地热钻探揭露了首都北京地下深部的地质情况,李四光部长逝世前的1970年4月~1971年4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西侧(现在自然资源部院内)开凿了热1井,目的是了解北京平原下的新近纪地层是否存在热储。

地质博物馆简介PPT课件

地质博物馆简介PPT课件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 sensor.
三 层 : 史 前 生 物 厅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n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by using single 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AT89C51 m sensor.

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地质博物馆的介绍你要是对地球的历史感兴趣,对那些深埋地下的石头有好奇心,那地质博物馆可就是个超级棒的去处。

地质博物馆就像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里面装满了地球各个时期的记忆碎片。

一走进地质博物馆的大门,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头的奇妙世界。

这里的石头可不是路边随随便便能看到的那种,每一块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默默诉说着过去亿万年的故事。

那些展柜里的矿石,五颜六色的,就像天上的彩虹被揉碎了撒在石头里。

你看那块紫水晶,晶簇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阵,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好像在悄悄跟你说它在地下经历的漫长岁月。

还有那块方解石,它的形状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每一个面都像是一个小镜子,折射出地质变迁的奇妙。

这就好比一个精心布置的宝藏库,每一块矿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再看看那些化石,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时间照片。

恐龙化石就站在那里,虽然只剩下骨架,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它当年的威风凛凛。

你就想啊,这恐龙在地球上可是曾经的霸主,现在却只能以化石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像一个强大的王朝覆灭后,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

那些远古鱼类的化石,镶嵌在石头里,就像一幅天然的画作,它们的轮廓清晰可见,仿佛在一瞬间被定格在石头里,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地质博物馆里还有各种地质构造的模型。

那些褶皱和断层的模型,看起来就像一块被大力揉搓过的面团。

你要是没见过真正的山脉和地壳运动后的景象,看看这些模型就大概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就像看地图和亲自去那个地方的区别,模型把那些抽象的地质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这就好比你去学做饭,光看菜谱不行,还得看看人家做好的成品是什么样的。

在地质博物馆里溜达一圈,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你从地球的深处开始,一路看到地表的变化,再到生物的演化。

这里没有枯燥的课本知识,只有实实在在的物证。

你要是对地理课上那些什么板块运动啊,岩石分类啊觉得头疼,来这里看看,就像给你的脑袋开了个窍。

就好像你一直对着一个复杂的机器零件图琢磨,突然看到了实物,一下子就明白了。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世界” “书本” 认识“疯狂的地球”1. 引言1.1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是中国第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地质博物馆。

该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石灰岩地貌景观,展览内容涵盖了地质演化、矿石形成、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是了解中国地质历史和自然地貌的重要场所。

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和互动体验,向游客展示了地球上罕见的地质奇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地质知识的场所,也是一个融合教育、科研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参观者可以通过参观展览和参与地质科普活动,增加对地球和石灰岩地貌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资源,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级的地质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地球的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狂野地球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2 世界世界是广阔而神秘的,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奥秘和精彩的景观。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而多彩的星球上,却常常忽略了地球的神奇之处。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我们有机会一窥世界各地壮丽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鬼斧神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如大峡谷的壮丽、冰川的壮观、火山的狂暴等等,每一个都是地球的瑰宝,承载着亿万年的沧桑和故事。

通过参观这些自然奇观,我们可以感受到地球的伟大和神秘,激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渴望。

在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观,深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这些展览不仅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更能激发我们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认识世界上的奇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地球上的美景永远绚丽动人。

1.3 书本书本是人类传承知识和智慧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展示地球奇观的重要参考。

通过书本,我们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独特地质景观及其形成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独特之处。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19、中国地质博物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方法:
知道中国地质博物馆座落在西城区羊肉胡同。展出了:地球历史演化;化石;矿物岩石;国土资源等。
二、过程与能力:
到博物馆参观或网上查询。
教与学的过程:
1、选择、确定探究调查内容。(每次以一个内容为主,如:化石种类及其年代)
2、制定实施计划,学习方式。(收集哪方面资料)
教学重点
对地质博物馆的某样展品感兴趣
教学难点
设计活动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
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汇报用调查报告、课件、小报
学生
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结构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阶段性目标
一导学部分
请你看看这是哪里的藏品?(课件图片)
地质博物馆
使学生重新回顾地质博物馆里主要展厅展览内容
二自学部分
1、地质博物馆简介:
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地质博物馆情况?
讲解:地质博物馆是中国目前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学科学博物馆,以历史悠久、馆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亚洲同类博物馆。馆内展品有许多“国宝”级珍品,例如:“巨型山东龙”化石、“中华龙鸟”化石,“水晶王”、巨型萤石等。
3、实地考察。文字记录、拍照(化石照片)。
4、整理资料(按生成年代排序)。如:用岩石展示地壳构造特征,应用化石展示地壳演变的历史过程,生物的进化历史等。
5、做成考察报告:图片展板式、展示文稿式(课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地质博物馆使我们方便地了解许多地球的秘密。能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博物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楼层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内知名的科技博物馆,集展览、科学研究、
教育和旅游于一体。

其中,楼层介绍是游客必要了解的,下面我们来
逐一介绍:
一、地质科普馆
地质科普馆位于一楼和二楼,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地质科学的机会。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内部结构、各种岩石、矿物和化石等。

展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模型、标本、图片、动态展
示等。

二、生命馆
生命馆位于三楼,主要是介绍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

游客可以了解到
生命起源、进化、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展览内容涉及到
单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等生命形态。

三、矿物馆
矿物馆位于四楼,向游客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矿物资源和珍贵矿石。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看到生动、形态奇特、色彩斑斓的矿物标本,并
了解到世界各地有哪些矿产资源以及其开采和利用。

四、地震馆
地震馆位于五楼,主要介绍地震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这里,游客可以
看到地震的发生机制、地震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的地震防灾措施等方
面的内容。

同时,游客还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机器,了解地震的实际
情况。

综上所述,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科学、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
地方,每个楼层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展示形式。

如果您对地质科学、
生命科学和矿产资源等方面感兴趣,不妨来中国地质博物馆一探究竟。

中国主要博物馆游览攻略

中国主要博物馆游览攻略

中国主要博物馆游览攻略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孕育了众多博物馆,它们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无论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还是综合类博物馆,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博物之旅,探索这些博物馆的魅力吧!一、自然、科学类博物馆1.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这里收藏了丰富的地质标本,展示了地球的形成、演变和地质资源的珍贵。

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亿万年的地质历史长河之中。

2.北京自然博物馆:同样位于北京,这里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于一体,展现了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

无论是恐龙骨架、昆虫标本,还是珍稀动植物,都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自贡,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拥有众多的恐龙化石和仿真恐龙模型,让你亲身体验侏罗纪的恐龙世界。

二、综合类博物馆1.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这里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无论是古代的青铜器、陶瓷、玉器,还是近代的书画、雕塑,都能让你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2.南通博物苑:位于江苏南通,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这里的展品既有南通地区的特色,也有全国各地的精品,让你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湖南省博物馆:位于湖南长沙,这里收藏了丰富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书画、陶瓷等艺术品。

走进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湖南的繁荣景象。

以上只是中国众多博物馆中的一部分,每个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在游览过程中,不妨与导游或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更多关于展品和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同时,也可以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种活动和讲座,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在游览博物馆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文物:博物馆的展品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游客在参观时应尊重文物,不要触摸或损坏展品。

2.保持安静:博物馆是一个安静的场所,游客在参观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或影响他人参观。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位于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号,是亚洲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之一。

据2022年3月国家文物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为18万人。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该馆的前身是民国五年(1916年)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标本陈列室,1958年现馆舍建成,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改为现馆名。

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55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201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10月11日起,中国地质博物馆闭馆。

2022年12月30日,中国地质博物馆恢复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博物馆简介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办的第一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近百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

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却从未间断,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的科学机构存在且不断发展。

从这里走出了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高振西等中国地质事业奠基者、48位院士和一大批杰出科学人才,这在我国地学界乃至整个科学机构中绝无仅有。

中国地质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既记载、见证了我国地球科学和地质事业的曲折发展,又汇聚、积淀了丰富的自然精华和无形资产,一直都以典藏系统、成果显著、陈列精美享誉世界。

当今已成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和知识传播与形象展示的“大窗口”。

目前馆址建成于1958年,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多平米,1959年对社会开放。

本世纪初大楼修缮一新后于2004年7月重新对外开放。

馆藏地质标本22万余件(套),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其中有蜚声海内外的东方神州龙、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有毛泽东主席赠送的单体“水晶王”、世界最大的方解石晶洞、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
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绿柱石、黑柱石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包括世界已知最大的方柱石猫眼和全球第二大沙佛莱石在内的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大批国宝级珍品。

多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和业务建设,广泛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积极宣传资源国情国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自2003年起,连续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和“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