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答案

4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补充: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2.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领导、组织教育工作。

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因为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4.十月革命的特征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核心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5.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都发生在彼得格勒;都发生在1917年;革命后都建立了代表工人和士兵利益的政权。

6.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支持;广大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的英勇斗争;战争的正义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7.俄国名称的变化:1547-1917年沙俄;1917-1922年苏俄;1922-1991年苏联;1991年至今俄罗斯。

8.1917-1918年俄国存在四个政权:沙皇专制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9.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事件是巴黎公社;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事件是十月革命。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俄国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命后开始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0页活动与探究)

补充:1.20世纪30年代苏俄(苏联)二次经济政策转变:(1)在列宁时代,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代,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的工业化是

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苏联工业化的建设资金主

要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实行高积累多投资。 3.斯大林模式的实质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制定经济(农业)政策,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本国国情,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5.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的经验教训: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6.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实践,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找到了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3课17页动脑筋: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和约》的实质: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和约的受益国:英国、法国。

3.国际联盟的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4.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九国(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及限制海军军备。

5.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受损最严重的是中国;受限最厉害的是日本。

6.《九国公约》埋下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矛盾。

7.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因为:它们的目的、性质相同。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关于中国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第4课22页动脑筋: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24页小讨论:1.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本身潜伏着严重的危机。(1)社会生产出现相对过剩。20世纪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相对过剩。这就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2)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益,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补充: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崩溃。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被称为“体制”创新。)特点(或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重要意义: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

4.罗斯福的精神:身残志坚,有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的精神。

做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是,它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其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美国历史三位最著名的总统:

华盛顿:美国“国父”,领导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林肯:南北战争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北方政府胜利,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

罗斯福:实施新政,恢复了美国经济,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5课27页动脑筋: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裔人。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据对美国的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

补充: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政策有两种: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实行法西斯专政,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转嫁经济危机。

2.德国、日本实行法西斯专政,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启示:我们应该采用和缓、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危机,侵略战争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

3.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根本原因:煽动种族狂热,为侵略制造借口。纳粹暴行中,受害最大的民族:犹太民族。20世纪30年代人类最大的敌人是:法西斯势力。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指的是: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4.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不同点是: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5.最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意大利,与经济危机无关。

6.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统治建立的共同点: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疯狂扩军备战。

7.列举德国、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西斯暴行:德国:制造“国会纵火案”;剥夺人民所有的民主自由权利;遍布全国的集中营里,有几十万犹太人被关押、审讯和杀害,其中更有大批的犹太人被监禁和屠杀,犹太人被迫流亡世界各地;把国家变成军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制造南京大屠杀。

8.对当前要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看法与建议: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承认侵华罪责;与中国人民取得共识,共创和平与繁荣;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未来;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历史,才能搞好同亚洲邻国的关系。

9.20世纪以来,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改革应结合本国实际;应以史为鉴;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等。

10.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青年学生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

第6课35页动脑筋: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自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再次,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37页动脑筋: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38页活动与探究:德军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这是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而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卫国战争。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按战时体制改组党政工作,迅速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当莫斯科遭到法西斯德国的进攻时,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寒冷的冬季,苏联红军展开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军连吃败仗,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第一次大失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战胜法西斯的,它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补充:1.德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苏台德区是其境内交通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地势易守难攻,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天然防卫屏障。德国拥有了苏台德区,就等于拥有了捷克斯洛伐克,不仅能极大地增强其军事实力,还可获得欧洲有利的战略地位,能够直接威胁波兰、罗马尼亚和其他东欧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1)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2)意大利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发展,德、日不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打破这一体系,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世界大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3)西方大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1)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3)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宣而不战,出现“静坐战争”。

4.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首先突破波兰?(1)德国法西斯进攻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希特勒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便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命令。(2)波兰和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波之间,而波兰实力远逊于英法,所以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再来解决英法。(3)波兰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5.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波兰很快覆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德国装备精良,蓄谋已久;波兰准备不足,武器落后,指挥失度,一味依赖英法;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苏联背后一刀,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6.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主要原因:绥靖政策的影响。其他原因:战术思想陈旧,面对希特勒的突袭战、闪击战,波兰依靠骑兵,法国准备凭借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战和阵地战;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

7.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转向苏联呢?又为什么选在6月?(1)由于英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德国的海军实力又不及英国,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了。(2)即使德军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3)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向联合,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再挥师西进。(4)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打败苏联,德国法西斯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同时又占领和控制了匈、罗、保、南、希等小国。这样,希特勒便可动用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对苏联作战了。(5)之所以选定6月进攻苏联,这是因为苏联的冬季十分寒冷,为了避免拿破仑出征俄国的遭遇,为了在严冬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所以德国在6月22日便开始了闪击行动。

8.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重视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9.绥靖政策说明的道理:对法西斯的纵容害人害己,只有联合抵制和抗争才能维护和平!

10.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政策,致使二战爆发后自食其果很快被德国占领的国家是:法国。

11.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使得美日矛盾迅速激化,日本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绪之时,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日本把美军太平洋舰队看作是其“南进”的最大障碍,认为只有消灭这支舰队,才可放心大胆地南进,因而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态;在战争初期对遭受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弱小国家给予物质和道义上的帮助;各大国应该早一点消除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积极联合;等等。

第7课39页动脑筋:(1)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2)被侵略国家的战术思想陈旧。例如:面对希特勒机械化军队的突袭战、闪电战,波兰依靠的只是骑兵,法国凭借“马其诺防线”进行单纯的防御战和消耗战,,只能被动挨打。(3)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纳粹德国各个击破。 41页动脑筋: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42页动脑筋: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43页活动与探究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惨遭涂炭。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 000万左右。中国军民伤亡达3 500万人。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补充: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意义: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作用和意义: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3.如何评价雅尔塔会议: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由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定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由雅尔塔会议确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美苏两强对峙、划分天下的格局。

5.诺曼底登陆的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打开了盟军从西线直捣德国本土的大门,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战,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6.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有生力量(33万人)遭到极大消耗,损失了大批的武器装备,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从此,苏军开始转入反攻。这场战役的胜利还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因为苏德战场是当时欧洲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其地位举足轻重,发生在苏德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好转,所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它带给人们的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无法避免最终的失败。(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穷兵黩武的侵略者自食其恶果,法西斯头目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11.如何避免战争:(1)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2)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12.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13.苏联红军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战役是:柏林战役。

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两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清晰,但表述都有偏失之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主要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才是根本原因;“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是重要原因。

51页活动与探究:总的来看,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实力地位下降;80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补充: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给你哪些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整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战后经济的繁荣发展,还是新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配置。

2.克林顿时期调整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几条建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国家分裂主义;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4.看文中“硅谷”、“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图,说说我国经济建设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5.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给我国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

6.美国经济的崛起:(1)美国独立战争,是以民族独立战争的形式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1)(2)是美国崛起的前提条件)(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领先,崛起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利用远离战场之便,同交战双方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战争接近尾声,参加协约国乙方作战,捞取战利品。(5)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美国逐渐渡过了危机。(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仅继续做军火交易,而且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且美国本土受欧怀小,经济损失小。(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要积极争取国家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实行改革等。

第9课54页动脑筋:2007年欧洲联盟共包括27个国家: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56页活动与探究:共同点: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补充:1.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2.欧盟成立的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密切合作。

3.欧盟与欧洲共同体:欧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两者有本质的不同:欧洲共同体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追求经济一体化;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成员国追求经济政治的一体化。

4.欧洲从战争走向联合,从中你得到的启示:联合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互相合作,发展经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战后的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应该坚持不懈地狠抓教育。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更多地表现在科技实力的竞争上。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教育结构和重点的调整,不同的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时段,需要有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过高或过低的教育目标都不利于经济发展。其次,要加强同外国的科技合作,大胆引进海外人才,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花大力气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在吸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再次,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坚持改革,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政策;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6.美、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共同原因:政府政策的调整;新科技的运用;对教育的重视。

美、日的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一、面临危机,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和平的方法去解决经济危机;用损人的、战争的方法去摆脱危机,终究是害人害己。二、法西斯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三、恰当的政策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发展科技与教育是强国兴邦的必由之路。

7.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它们与美国的差距缩小,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第10课62页动脑筋:男生说的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苏联解体的原因: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苏联解体的本质(实质):社会性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63页活动与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补充:1.评价斯大林:(1)功绩: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卫国战争,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贡献。(2)过失:执政期间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严重而深刻的影响,其弊端日益暴露;个人专制比较严重,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可以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他试图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虽然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赫鲁晓夫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3.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级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4.谈谈你对改革创新与国家发展的认识: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等。

5.对比苏联、中国两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谈谈你的认识:各国有各国的国情,改革或调整不应脱离本国国情,应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等。

6.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抵制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

7.基训122页(4)当时的改革和调整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行正确的政策;都体现了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11课66页动脑筋: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67页活动与探究: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补充: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目的是:打破斯大林模式,推动经济发展。改革的典型是:匈牙利改革。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最根本原因:依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

2.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中得出的认识及从中吸取的教训有哪些?(1)认识:改革势在必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2)教训: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要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科学论证、稳步前进;要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一定要实事求是、符合本国国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3.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实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即社会制度变化。

4.中国的改革应从东欧剧变中吸取的教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

5.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这些挫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曲折性、长期性和艰难性;应坚定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等。

6.苏俄(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及得到的经验教训:(1)列宁新经济政策: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苏俄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邓小平称之为“思路比较好”。(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从1928年到1937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建设成为欧洲社会主义工业大国。但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也日益暴露。当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模式所取得的成就仍然为苏联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3)赫鲁晓夫改革:是二战后首先开展的旨在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但是改革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之后勃列日涅夫进行的改革,同样未达到预期目标。(4)戈尔巴乔夫改革:在他执政的6年里,先改革经济,没有取得成果,戈氏又仓促进行政治改革,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新思维”。结果导致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5)经验教训:a.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B.社会主义建设起点较低,且受资本主义强大势力的包围,只有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方面全力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才能有效抵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同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12课71页动脑筋:印巴分治既是民族独立运动的成果,又是不利于印巴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源之一。73页活动与探究: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于1869年通航,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1万多千米,具有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 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

部编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综合试题 带答案

初三历史上下册综合试题201901 考生注意: 1.本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 3. 一、 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 1.被认为是“尼罗河赠礼”的古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下列哪一宗教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的发生 C.启蒙运动兴起 D.新航路开辟 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5.“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美国总统,值国家最艰难之时。他的名字已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那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他是指 A.拿破仑 B.林肯 C.玻利瓦尔 D.华盛顿 7.“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所指的这场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不正确。理由:美国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又一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在19 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2)小历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摘编自本尼迦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成功改革”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明治维新。 (2)[答案示例]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总结(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初三的学生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试.这学期,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仍然是十分的繁重,因为历史是一门在中考中所占分数相对低的科目,所以学生们不是很重视学习历史,但是我会认真钻研历史课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谦虚谨慎、努力工作,为了把本学期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二班的学生,优生多,中等少、差生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一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比例差不多。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 绩快速提高。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范围: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在拉丁美洲殖民的国家主要有:葡萄牙和西班牙 3.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范围:巴西 4.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范围:除巴西外基本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5.影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事件有: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6.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印度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 事迹:领导起义军打击英国侵略者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 2.9世纪晚期,俄罗斯人建立的国家是基辅罗斯 3.13世纪上半叶,征服基辅罗斯的是蒙古人 4、15世纪晚期统一俄国的是莫斯科公国 5.15世纪晚期,自称“沙皇”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 6、彼得一世改革 ⑴时间:18世纪初 ⑵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⑶学习对象:西方 ⑷内容: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⑤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⑥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⑸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俄国1861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2、根本目的:巩固沙皇统治,避免革命发生或挽救统治危机。 3、时间:1861年(19世纪中期) 4、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6、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7、方式或形式:自上而下 8、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农奴获得“解 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9、积极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 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消极意义或局限性: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1、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有:市场、劳动力和资金。 10、改革的最大作用或意义: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1、亚历山大二世最大的贡献:废除了农奴制 12、改革后俄国发展缓慢的原因: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统治依然存在。 13、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农奴制 14、19世纪中期俄国的对外政策:对外扩张或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事例:侵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5、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是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16、美国内战和1861年改革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17、使农民背上沉重负担的内容: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 钱赎买份地。 18、说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依据是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不同,矛盾不可调和。 2、直接原因或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4、起止时间:1861—1865 5、扭转战局的措施: ⑴颁布两个法令《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⑵时间:1862年9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18课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试卷类型: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18课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入试卷后的答题卡中) 1、下列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印度民族大起义②拉美独立运动③萨拉托加大捷④邓世昌黄海大战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2、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 ) ①制定《1787年宪法》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3、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A.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C.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5.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废除封建农奴制 D、建立世界霸权 6.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D德国人 7、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推动诗句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世界大战的结束 C.启蒙运动的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 8.恩格斯曾赞誉一部1859年出版的科学巨著所阐述的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现之一”,该书分为十五编,其中有……第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三,生存斗争;第四,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第十二,生物的地理分布……该书是()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D。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9.意大利原是三国同盟成员,在战争爆发后见风使舵转而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这种情况最说明一战的() A.原因B性质 C.特点D影响 10、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4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 ③战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卷人战争 ④1918年,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⑤其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 D.①②④⑤ 11.列宁说:“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以一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理解是() A.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C.两极格局形成D。纳米比亚独立 12.关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A.重新确立一战后亚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维护中国利益的体系 13. “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防止生产过剩 1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5.在世界现代史上,维护了现有制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历史事件是( )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②罗斯福新政③赫鲁晓夫改革④戈尔巴乔夫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德国突袭波兰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17、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8. 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理方案 ③参加会议的都是帝国主义国家④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20、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进行反封建民主改革 B.充分利用外援 C.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D.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1分,22题11分,23题11分,24题27分,共60分) 21、(11分)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 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18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最新教材|2019春季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高清完整版电子课本,速速收藏预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

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8.比较两次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改革,强化农奴制;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3.领导人:林肯。 4.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南北方矛盾: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反对提高关税、支持扩张奴隶制;北方相反。 5.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6.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7.影响: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重视科教,制定政策要结合国情;要勇于创新,敢于改革。 1.原因: ①幕府统治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忧) 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外患) 1868年,倒幕派“王政复古” 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局限性)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 二、成就: 1.电力成为新能源: 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成就: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影响: 四、补充 三次革命的代表发明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成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大众教育: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25图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根本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两大军事集团: 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战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四、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 五、进程: ①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 ②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③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④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⑤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 八、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 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九、重要插图:P44一战前后的欧洲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很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要求,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

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玻利瓦尔。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指导学生概括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4.师简单介绍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目标导学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知识拓展部分,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殖民据点。要求学生读资料要迅速,并善于归纳,读图要注意从细节中捕获有效信息。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了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人民和英国的民族矛盾尖锐,这是印度民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19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19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

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备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目的要求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上内容,即是本学期新授的内容,另外,对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进行系统的复习也是这个学期的重要使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尽管学生人数少,但学习状况差距有点大,学习基础不平衡,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便他们大多数能够合格。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加强辅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五.教学进度安排: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解放者__”。 4.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__经济掠夺__和__政治压迫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