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近年来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政策的制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要以发展经济、完善教育制度为依托,更有赖于树立公平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差距

基于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公平是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实质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又包括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

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政治权利平等的自然衍生物,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

1.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机会面前应受同等对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义务教育的重头戏在农村。自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成绩斐然,但义务教育城乡差别依然存在。仅以2003年为例,当年小学学龄儿童1090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当年学龄儿童未入学人数为141.8万。据官方统计这百万学龄儿童主要来自农村。我们再来看升学率的情况(见下图)。2002年与城市小学生几乎全部能升学相比,农村小学的升学率只有94.54%,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2.44个百分点。同样,辍学率也明显存在城乡差距,据2003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中阶段辍学率全国平均水平为2.84%,比前一年略有下降,但农村初中辍学率却一路攀升,个别地区居高不下。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其数目之巨可谓触目惊心。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再加上农村人口基数大,这就意味着还有上百万的农村少年儿童不能如期走进课堂而过早走上社会成为“劳动力”。

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到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由上图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2年城乡小学升学率的差距只有17.46个百分点,而初中升学率(升入普通高中)的差距已扩大到46.19个百分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早已成为制约农村高考升学率的主要“瓶颈”。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以及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

量等因素造成的教育质量的差距逐层累积的结果,与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客观上倾向于城市等原因,最终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巨大差距。近两年有关高考录取率的报道表明,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报考青年的录取率已经高达70%以上,而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省份高考录取率还在50%以下。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录取比例上,还表现在录取层次上,农村学生考上本科与重点院校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城市学生。笔者从北京大学招生办获悉:2003年北大本部本科录取2695人,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按户籍划分)421人仅占到总数的 15.7%,而同年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60%。近年来,我国正在推进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使全国城乡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普遍增加,但也同时潜存着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制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让每个社会成员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由于历史、政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从而导致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1)教育投入的差距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分配极不平衡。据统计2002年农村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的47.33%,66.97%,分别为城市学生的2.82倍和4.73倍,但全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并没有体现这一现实,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34.82%、61.48%。若以生均教育经费作比较,城乡差距将更加显著,当年全国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998.42元、 834.26元,而农村却分别只有815.95元、723.36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办学条件的差距

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不惜重金大搞素质教育,而我们许多农村学校最基本的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都难以保证。如2002年全国普通中学、小学校舍危房面积中农村校舍危房面积就占到总面积的49.86%、82.73%,而城市仅占到总面积的10.09%和4.58%。普通中小学在校舍危房率、生均图书拥有量、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上也同样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见下表)。农村学生生均图书拥有量远低于城市学生。小学中学校舍危房率农村要比城市分别高过5.71、4.09个百分点,而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农村要比城市分别低22.47、11.8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2

(3)师资力量的差距

城乡的师资力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2003年,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师比为:小学19.31:1,普通中学16.90:1,农村分别为 20.09:1,19.92:1。从师资质量看,城市优于农村,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2002年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分别占到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总数的46.23%和87.03%,同时农村师资还呈现出学历层次低,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特点,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3.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均衡发展机会。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结果不公平。每一层次的毕业生在学识和能力方面的参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