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藏语

合集下载

黑水

黑水
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
日照圣湖
旅游资源富丰,景点组合完整。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秀山青。拥有全国罕见的大规模成片
彩林、千年冰川、高原湖泊、草甸,藏羌文化汇流和革命史迹为一体的各种资源。有神奇魄丽正在
积极申报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卡龙沟风景区;有流光溢
彩、全国罕见的人称“八十里画廊”的奶子
沟彩林;有神秘多姿的现代冰川——达古冰
川;巍峨屹立的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
黑水
黑水县位于四川阿坝州中部,平均海拔3544米,县城海拔:2350米。黑水境内群山屹立,
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交错。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
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以境内黑水河而得名。藏语安多方言称黑水为“措曲”,
“措”生铁之意、“曲”水之意,引伸为黑水。因河流贯穿全境,河水呈黑色故称黑水。黑水县的
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
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
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
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神秘的宗教文化
等旅游资源。特别是达古冰川填补了阿坝旅
游的“空白”,形成了“春观冰湖、夏观冰
川、秋观彩林、冬观冰雪”的旅游发展格局。
黑水县盛产羊肚菌、蕨菜等山野菜,银丝粉、
苦荞等土特产 ,同时也是天然的中药材库,
盛产黄芪、贝母、虫草、天麻、大黄等名贵
药பைடு நூலகம்。
洁白的雪山
金黄的树叶和高山草甸
晨曦中阳光一线
金秋时节美丽的红叶
生活在藏区特有的牛—牦牛
藏族民居
可爱的藏族 小朋友
藏区美丽的格桑花
咦?这是什么植物啊? 我也不知道!

1935-1947年间四川省的边区治理情况研究

1935-1947年间四川省的边区治理情况研究

1935-1947年间四川省的边区治理情况研究作者:***来源:《民族学刊》2020年第06期[摘要]民国时期四川省的边区治理是随着抗战前国民政府逐步控制川政而开展和实施的。

因而1935年后四川省边区治理的理念、策略和措置均深受国民政府西南边疆政策的影响。

“边民”“夷务”等内涵的界定表明川省政府有意模糊边区各族之间的差异性。

但是边政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则总体上并不成功,显得被动和游移,缺乏主动性。

这些均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影响下四川省边区治理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边民;边政;四川省;边区治理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开始因应时局变化逐步关注和介入到西南边疆治理的政治事务中。

但是受西南各省军阀势力羁绊,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施政往往流于形式,局限在政策制定层面,缺乏有效的施政操作和实践。

西南边疆的施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长期让位于西南各省区地方政府。

各省区政情有别,与国民政府之间亲疏关系复杂多变,又无较为统一的边疆治理政策,由此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治边策略。

民初四川政局在外受制于滇、黔两省,内部派系林立,分划防区,长年陷于军阀混战,无暇顾及边地事务,边政几近废弛。

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委任刘湘为省长,统一省政,又以推进边政为由插手川政。

四川当局才着手整理边政事务,推行边地调查、边地教育等政策,扶助边民治理边区。

因而四川省的边区治理既受到国民政府西南边疆治理政策的直接影响,又在“边民”“夷务”等具体问题上有其自身特点。

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广西、云南、西康、贵州等省份的边区治理研究成果丰硕,新见迭出,但是对四川省边区治理的研究有所忽视,且缺乏整体的研究视角。

本文拟以档案文献为依据,结合相关史料,从关键性概念切入,集中探讨1935-1947年间四川省边区治理的策略、措施及其基本特征,以期揭示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交互影响下西南边疆治理政策及其实施的复杂过程。

①一、“边民”“夷务”称谓的使用及其含义作为内涵和指称模糊的概念,川省对于“边民”一称的使用,古已有之。

黑水县志

黑水县志

黑水县志/liswh/heishuiwenyi/wudao/minjianwudao.htm /INDEX1.ASP黑水县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喜爱歌舞,每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迎宾送客,收种放牧以及宗教活动都要唱歌跳舞.全县各区、乡其民歌演唱风格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乡土味特别浓厚。

宗教舞蹈:黑水县藏传佛教有宁玛、噶举、格鲁等派别。

另外还有藏族原始宗教本波教。

各有自己的庙会日期,一般每次庙会为七天,前四天念经,后三天跳舞庆祝。

藏传佛教的羌姆与本波教略有区别。

但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

本波教羌姆以祈祷神灵保佑、为民消灾、预祝吉祥、万事平安为主要内容,是本被教寺院的祭祀性舞蹈。

本该教羌姆舞蹈由俄羌、各茸、朗基、府卓朗、哈舞组成,各段表演者分别身穿舜衣、僧服.披红色布条、袈裟、狮皮大衣,戴大圆金帽、玉凤冠帽、各种面具等。

“舞时不歌,无音乐伴奏,有鼓锤击”。

“狐皮帽子头上戴,半截皮鼓手中拿,木制鹿头带双角,纸糊牦牛面捏羊”,表现古代藏族人民由狩猎、放牧而后转为半农半牧生活。

出征舞蹈;铠甲舞(藏语际为卡斯达温)。

主要流行于黑水县的小黑水区一带.是古代战争时期,出征勇士在出征前所跳的民间祭祀舞,勇士们头戴插有牛尾的圆形帽,身穿牛皮制成的“甲衣”,手持长刀、戈矛、火药枪等兵器,在寨内边歌边舞,出寨后在空地上围圈而舞。

全寨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加入跳舞的行列,气势雄壮,规模宏大,从古至今深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转山会舞:芦花、西尔、维古地区每年一次,知木林地区每年两次,各地时间和格局不一样。

在转山会达到高潮时,举村同庆,人人起舞。

老年人跳碎步舞,青年人跳锅庄。

现在村业余宣传队适时加进现代节目表演,热闹非常,直持续到太阳落山.月亮升空,人们不愿离去,有的村甚至通宵达旦。

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

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

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

藏族锅庄的特点:由慢步开始,逐渐加快,表现出热情奔放,欢快有力。

中国最长的三大河流是什么意思

中国最长的三大河流是什么意思

中国最长的三大河流是什么意思我国最长的三大河流有哪些呢?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长河:长江简介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

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源头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

长江源头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

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第二长河:黄河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简单藏语

简单藏语

第一篇小金县嘉绒语言第一节数字1(德尔革) 2(德尔吾) 3(格松)4(格比) 5(格母) 6(格卓)7(格什能斯) 8 (吾尔亚) 9(格骨)10(拾姐) 11(沙叠) 12(沙楞斯)13(杀耸) 14-------- 20(格楞时届)21(格楞时届德尔革) 22---------100(不尔亚) 1000(拾动祖)10000(拾克尔祖)。

第二节人人(德尔弥)头(达谷)手(达丫)脚(达灭)眼睛(德木亚)耳朵(德尔纳)鼻子(德什纳)嘴巴(德石呢寺、德卡)牙齿(德刷)舌头(德什蔑)心(德什聂)头发(达谷蜀)第三节计量单位斤(德尔八)两(德尔耸)第四节方位上(阿达)中(A纳)下(啊赌)前(德贼)后(德酷)左(告拉)右(嘎洽)远(若个且)近(勒瓦)第五节自然太阳(格里)月亮(孜拉)星星(折个哩)水(德剂)火(德恩震)风(卡哩)天空(伦卡)雨(德母)雪(逮泊)云(日典)冰(达尔本)第六节时间早晨(达来)晚上(德木尔)白天(什翁拿)一年(德巴)月(德自那)昨天(瓦时路)今天(呃时尼)明天(硕时尼)第七节行动站(格尔哑)坐(格尼)走(格德)跑(格勒举)第八节人称男(德咱)女(德迷)老(更卓)爸爸(额爸)妈妈(额母)爷爷(额蔑)奶奶(阿妣)哥哥(爱热)弟弟(额杰)姐姐(阿热)我们(唷列)你们(业列)他们(A育列)娘娘(阿里)舅舅(阿若)第九节粮食作物青稞(税)小麦(逮)胡豆(撕朵克)豆(撕东能)第十节经济作物梨子(巴昔)桃子(热迪)花椒(热尔扎)核桃(热果露)木耳(什尔腊)菌子(呆莫)第十一节树木杉树(德尔普)松树(达托)青冈(欧里)柏树(什药)杨柳(木冷)第十二节蔬菜海椒(海祖)大蒜(什果迪)第十三节常用食物大米(磨那斯)面粉(达巴)酥油(百鲁)糌粑(德什嘎)牛奶(德鲁)奶渣(吃尔瓦)清油(册里)白酒(啊拉)酒(洽)青稞酒(绒洽)酸菜(壳者尔)盐巴(嚓)香肠(百热谷)肉(杀)鸡蛋(白公)第十四节生活用品锅(达漾)三脚(石甲)火钩(石甲壳)火钳(登达)瓢(石翁布)碗(酷)筷子(达茹)电灯(灯栈)桌子(卓则)被盖(铺盖)枕头(达公)帽子(达尔帝)耳环(腊依)衣服(德瓦)裤子(扩斯塄)鞋(德匝)钥匙(戈董)锥子(德弄)第十六节农活积肥(德迪嘎巴)耕地(德拉嘎搓)播种(德也嘎巴)追肥(德叠嘎阑)灌水(德济嘎阑)挖洋芋(洋芋嘎尔瓦)晒粮食(德朋嘎巴)第十七节家禽、家畜鸡(八)鱼(诸邮)猪(霸)犏牛(德腊)绵羊(格育)马(莫若)兔(旮旯)猫(德狸)狗(肯纳)第十八节走兽猴子(格子衣)獐子(甲)豹子(克什只)鹿子(什瓦)狮子(圣格)老虎(孔)熊(德翁)象(郎布且)野猪(八尔阿)狐狸(格腿)第十九节飞禽、昆虫鹰(什甲)蜜蜂(雍)蚯蚓(克德)蛇(考勒)蚂蚁(壳萝)老鼠(毕衣)苍蝇(格白斯)蝴蝶(克什巴录录)第二十节农具犁头(墨侗)锄头(格舞瓦)镰刀(格栏达)弯刀(盛达)扫把(舍嘉)连盖(达母动)斧头(舌尔巴)绳(兜勒)锯子(嘎拦)]第二十一节文化、体育书(德塔)字(达思举)鼓(德卧)跳(格扎)摔跤(噶录嘎巴)第二十二节建筑物房子(征----)门(弓)窗(科扎)石头(炯)柱头(达且)烟囱(达苦勒)寺庙(哈孔)桥(达绒)第二十三节金属物金(达利)银(泊纥)铜(绒曼)铁(嵩)第二十四节一般礼貌用语谢谢你(格孔栏)没关系(玛楞)请坐(德腊宁)慢慢走(纳拉斯达巴)等一会儿(德什裹拉呀)辛苦了(纳萨卡)第二章常用语言哪里去(格德且)吃饭没有(达德勒冉)吃饭了(达勒饶)抽烟(达苦嘎门)喝水(德几嘎门)喝酒(阿拉嘎门)我错了(窝拉阿章)喝什么(贴得门)喝茶(塔叠过门)我说(我德达增)买东西(塔盖尕给)多少钱(仍特时德)看见---一个人了吗(德尔弥德尔格母德倒)坐一会儿(德时尔拉宁)等一会儿(德伸果拉秧)休息一会儿(德时尔达楞赖)借个东西(塔盖德第似尔昂)第三章地名两河(迟格尔)抚边(增古)木坡(莫婆)八角(卡谷)四姑娘山(四姑拉)沃日(卧热)结斯(皆思曼)新格一带(神格绒)汗牛(焊牛)马尔康(码孔)小金县城(美罗)金川(吃震)阿坝(格尔巴)黑水(克齐) 丹巴(木南古)第四章颜色红色(卧尔泥)黑色(格囊)白色(格布弄)蓝色(纳思囊)第五章短文欢迎到四姑娘山来玩(四姑娜读得白嫩背)欢迎到小金县城来玩(美诺读得白嫩背)第一节嘉绒藏族◆嘉绒藏族,古代称之为“嘉良夷”、“白狗羌”、“哥邻人”、“戈基人”等的“羌、氏、夷”部落,实为“皆散居山川”的土著居民。

“敦煌”得名考原

“敦煌”得名考原

“敦煌”得名考原
杨富学;熊一玮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22()2
【摘要】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

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语,即合黎=Qara,意为“高”,合黎山意为“高山”,黑水=QaraSu,意为“清亮的水”,祁连=Tängri,意为“天”,焉支(胭脂)=yänggä,意为“嫂子”,同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和今天维吾尔语嫂子yänggä。

从史书遗留的当地民族的词汇看,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

说明彼时河西为突厥语分布区,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

突厥语中有tawuz一词,意为“瓜”或“西瓜”,敦煌古以产瓜闻名,在相当长时间被称作瓜州。

将敦煌解释为突厥语tawuz的音译,或许更接近敦煌地名起源之真义。

敦煌原为区域名称,以产瓜闻名,后因作为敦煌郡治而特指敦煌绿洲。

【总页数】10页(P105-114)
【作者】杨富学;熊一玮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
【相关文献】
1.敦煌李陵变文的考原
2.“敦煌”得名考
3.敦煌写本S.24407原卷考辨——兼及《晚唐敦煌本〈释迦因缘剧本〉试探》的商榷
4."敦煌"得名新考
5.资中得名与建县年代新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话、传说与故事——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文化现象探秘(一)

神话、传说与故事——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文化现象探秘(一)
r s ac ,g ee rh rI 'a rng m e d a ay i flc ln ra ie txs a o t “ os n c t ” a e c n u ie t u t e ig ra e m a l ss o o a a r t e t b u p io a l n n v s r o d cv o a f rh r
u d rtn igo lcl utr eu p rMij n ie aly n esa dn fo a l ei t p e ni gRv r l . c u nh a v e
【 e o 】 p i nct”m t l edad tr slcl u ue K y s “o o a ; y ,e n o e;oa cl r w s s h g n si t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3期
Vo12 .3
NO 3 .
阿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 NAL OF ABA TEAC HERS C L OL EGE
20 0 6年 9月
S p 06 e 2 0
神话 、 传说与故事
【 关键词 】 毒 药猫”神话传说与故事; “ ; 地方性文化 【 中图分类号】 82 K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844 (060-090 10- 1220 )300—4 -
M y h, g n n t re t Le e d a d S o is
— —
P 0 i g i t “ io t ” — — A l r lP e o n n i h p r r b n o Po s n Ca s n Cu t a h n me o t e Up e u n
人, 这种 人 的灵 魂 可以变 化成各 种动 物 、 物 出去 吓 植

西藏景色迷人的拉昂错与色林错,为何会被称之为鬼湖

西藏景色迷人的拉昂错与色林错,为何会被称之为鬼湖

西藏景色迷人的拉昂错与色林错,为何会被称之为“鬼湖”西藏的高山湖泊都被赋予了神圣之意,那为何拉昂错与色林错会如此的与众不同?拉昂错,在藏语中意思是"有毒的黑湖",但是到了湖边你会发现,这里的湖水蓝得令人心醉,卵石滩就像一条银带镶在湖边。

这么令人心醉的风景,那它为何会被冠以恶名呢?拉昂错虽然与淡水的圣湖玛旁雍错只一路相隔,拉昂错却是咸水湖,这里的湖水人畜不能饮用,没有植物,也没有牛羊,显得十分空旷、缺少生机。

相传,湖和圣湖两个湖原本为一湖的,但是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溶化后堆积在原来的大湖中部,湖床抬升后,加上全球的变暖,加剧了冰川萎缩,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严重下降,导致两湖一分为二。

而且当地人始终相信,两湖相通,如有一天圣湖的水流入鬼湖,那么鬼湖的水也会变得像圣湖湖水一般清甜。

那你们相信吗?色林错曾名奇林湖、色林东错,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

但是这里和没有生气的拉昂错不同,这里是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最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色林错面积近40年来增长逾40%,现已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色林错的不断扩张不仅会淹没低湖岸带的牧场,而且可能影响湖区道路通行。

“色林错为什么会‘长大’?会不会继续‘长大’?”若干年后,在我们的课本里,中国最大的湖泊会不会是色林错呢?关于色林错“鬼湖”称号的由来,有一个藏地传说:相传,大恶魔色林每天要贪婪地吞噬千万生灵,人们对此束手无策。

后来,一路降妖除魔的莲花生大师一路追击色林,在一面浩瀚浑浊的大湖里降服了色林,命其在此忏悔,永不得离开此湖,并把这个大湖名为“色林堆措”,意为“色林魔鬼湖”。

两处景色迷人的鬼湖,你敢去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水话,是以麻窝语音为主,参照小黑水、维古、芦花等地方语言组织而成。注音采用汉文,为的是认读方便。有的音需两字或几字切读,即字下以“—”横线为标记。
生产用语
农业
日儿钵(土地):
日儿夕(荒地)日儿夕得勒格比(熟荒地)日儿(耕地)日儿卡必(坡地)
尺则勒比安格(梯地)日儿力寡(平地)日儿五(高山地)日儿厄(半山地)
过尔罢扎(摸子)戈尔巴(化铁瓢)尔达不阿(二锤)尔达只(手锤)
甲格国(挖锄)娃娃锄(瓜米锄)蔗夕(薅草锄)尔搭(二锤)
斯达尔(开子)甲握(弯刀)三得(镰刀)夕必(柴斫子)
故(背篼)布仓(斗筐)布三木(晒席)
色勒古(筛子)
杀卡(大眼筛)色朱儿(小眼筛)
叉不查(簸箕)尺(秤)
必必(绳)二时必必(毛绳)扎必必(皮绳)索必必(麻绳)
索谷(麻口袋)扎谷(皮口袋)
儿勒米(肥料):
尔格(角)泽尔(骨)资钵(奶子)硬比(奶渣)
比时(肉)必时此(肥肉)泽钵(精肉)日搭(油)
色阿(板油)色应沽只(花油)麦(酥油)格八只(头)
勒国(耳朵)斯东普(嘴筒子)格尼(脑髓)日格(舌头)
尔至古(蹄)额尔(筋)居尼八拉(肠)洗(肝)
斯得夸(肚)尔国斯几(千层肚)之钵(大肠)之钵则(小肠)
磁(肺)斯跌宓(心)斯补洛(腰)之啥(宰杀)
豆夫(黄豆)得必(小白豆)夷麻(玉米)夷麻匹(白玉米)
夷麻希日(红玉米)做自阿(甜荞)做自古(一季荞)
做自栽(二季荞)
做自时(苦荞子)
经济作物:
菜籽(油菜)索(大麻)索日(大麻子)明冬格(向日葵)
堂马尕(兰花烟)菜古只(毛白菜)沽氐(元根)沽阿(元根苗)
希里古时(莴笋)盐菜古时(花青菜)得格时(豌豆尖)
解时格(大蒜)
独粗阿(葱)时格必比(韭菜)
山料(藿香)足学不卡(茴香)
则儿几(姜)足瓜(家当归)海初(海椒)海初尼个(青海椒)
海初希(红海椒)(瓜类名称全与汉话相同)
农具:
朵杂(犁头)夕时(枷担)屎如谷(粪桶)
布泽(耙子)
打杂(连盖)门木七格杂(风车)
布然(歪板)夕谷宰(扬叉)
妥(桶)又名:握补(升)国国(铧头)日尔必(刨锄)
恰日夕达啥(选种籽)一用日卡时(切洋芋种)日格日尕皮辟啥(挖地边)施丢格之啥(铲地边)
日庚(田管)洛必笃打啥(拣石头)日扎啥(扎地边)
儿勒米塔辣时(挖圈肥)
这格啥(薅草)斯几啥(匀苗)得布啥(壅土)儿勒米可格啥(追肥)
租司啥(泡水)斯满勒阿啥(打药)日额啥(守棚子)拉尔八啥(扯草)
协力啥(收割)二勒苦啥(割麦子)日阿祝座啥(捆把子)二勒币时(背麦子)
第二节黑水藏语方言
方言分类
由于与羌族聚居的茂县相毗邻,其语言与茂县羌语北部方言相通,其特点在于没有声调,有较为丰富的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操黑水方言的居民,自称“尔码”(rma),称自己所说的话为“尔玛兹”(rmaz)。分布在芦花镇的泽盖村、热拉村、谷汝村、二古鲁村、四美村、沙板沟村、查日阿村、罗坝街村、卓格都村、铁别村,沙石多乡羊茸村、昌德村及麻窝乡,红岩乡,双溜索乡,维古乡,木苏乡,洛多乡,龙坝乡,石碉楼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慈坝乡,晴朗乡的库车村、八字村、二牛奶村、竹子村、纳窝村、仁恩塘村、知尔村、日格老村、俄多村,卡龙镇色湾村、达安村、俄寨村,人口有45000余人。黑水方言按其结构又可分为四个土语。
腊格遮(黄鼬狸)知惹(水獭)洛禾八拉(鼯鼠、飞鼠)合鲁(岩鹰)
不洛钵(老鹰)沃阿(鹞子)箍苦(大燕)恶恶(岩鸽子)
娘恶(乌鸦)希甲果(红咀老鸦)罢寡(画眉)额五(麻雀)
鸟质格(胡豆雀)乌时补(马鸡)乌鲁(野鸡)乌赶(松鸡)
尕火(呱呱鸡)资娘恶(水鸭子)娘国国(斑鸠)
哈波二四(菜花蛇)
资波二四(水蛇)波二厄(短蛇)
笨二妥(蜂蛹)笨二勒甲不(蜂王)笨二甲格(蛆)不窝(蜂糖)
家禽:
鸠(鸡)鸠基(公鸡)鸠密夸(母鸡)鸠只(鸡儿子)
鸠日氐(抱鸡婆)鸠外四得(鸡蛋)鸠四得搭哈(寡鸡蛋)鸠五儿丈(鸡窝)
鸠喜几(公鸡叫鸣)鸠鸟四得伟(母鸡唱蛋)
工匠
得约宁(金工):
我炯(银匠)梭木炯(铜铁匠)得淤几(炉子)拔得(风箱)
尔达(铁锤)炭把子(铲子)瞎斯得(钳子)约足勒(砧登)
日阿汝啥(架麦子)时氐笃啥(栋吊吊)
夷麻格尕啥(掰玉米)洋芋皮比格啥(挖洋芋)洋芋底笃啥(薅洋芋)二勒索啥(拆把子)
儿阿格热搭啥(打粮食)儿阿格拔啥(晒粮食)
门木启啥(风粮食)儿阿格币啥(背粮食)
夷麻苦垮啥(磨玉米)得勒得格犬(春种)门宰得犬(夏种)谷数得犬(秋种)
木数得犬(冬种)巨努固格啥(改种)恰格只啥(移栽)恰日色啥(撒播)
四满勒隔(药杆)四满勒虾格(药叶)四满勒介(药粉)四满勒兰板(药花)
壳尔格(打猎):
括七啥(放狗)括袜啥(收狗)祝袜啥(安网)索尔日带采(安麻绳)
钢丝带采(安钢丝)索(麻套索)瓦卡(发杆)甲个巴其(脚印)
带启啥(关圈)取火遮格巨于格啥(守卡)萨达黑者(出血)带斯格迷(带伤)
搭塞(打死)
笨二启(养蜂):
莫洛带外(虫灾)尺十希带外(红蜘蛛)日格希钵阿(老拇虫)则时国国(地老鼠)
儿勒继带外(病害)匹几得这(白杆病)吉希四达外(锈病)恰格希里格带外(叶斑病)
都瓜(火焰包)颇格希尔阿格达扎台(兽害)
益鸟•益虫:
木艾无勒坚勒(燕子)嘎嘎(喜鹊)格的布达(布谷鸟)吾苦(猫头鹰)
苏古搭尕(啄木鸟)叉不洛(蚯蚓)尺十(蜘蛛)竹必(青蛙)
火巴斯补哈(剪毛)扎必尕啥(剥皮)泽尔年木尕尺啥(剃肉)甲勒至啥(捻线)
扎必我勒啥(搓皮子)扎必括啥(硝皮)比时瞎勒门之啥(腌肉)我时瓜啥(挤奶)
资钵作啥(打酥油)
养殖:
祝祝啥(喂草)国国祝啥(喂料)资时滴啥(喂水)日打斯氐啥(喂油)
泽斯氐啥(喂盐)卡勒祝啥(喂馍馍)格七啥(配种)只抹勒(空怀)
只搭勒(孕畜)只搭摆(产仔)只色艾勒拐(带仔)括必启啥(放牧)
尔格格瓦(双脚尖向下)尔格格爬衣(双脚左右平伸)坎懒(牛儿)
把补几四特(样板)
补坎懒(牦牛儿)日坎懒(黄牛儿)喜坎懒(犏牛儿)祝儿石(马粪)
汝(马)汝禾(公马)汝米(母马)汝只(马儿)
汝匹(白马)汝哈(黄马)汝尼格(黑马)汝松耸(毛色黑白相杂马)
汝独匹(白额马)汝斯达匹(白腰马)汝甲谷匹(四蹄白毛马)炸瓦(驴子)
格几(骥子)泽扭(羊)泽(山羊)者(公山羊)
泽米(母山羊)泽只(小山羊)扭(绵羊)洛得(公绵羊)
扭米(母绵羊)扭日(绵羊儿)必(猪)时多只(公猪)
八努(母猪)必日(小猪)哈努必日(像野猪儿一样的小猪)
其他:
苦必达阿(阉畜)之日尔格(适龄母畜)查尔瓦(膘肥)泽尔厄(瘦弱)
斯登帕(呵鼻子)
畜产品:
扎必(皮)火巴(毛)宗火巴(鬃毛)索尕(尾)
刮郎(蒲公英)
野菜:
仰补勒古(木耳)额儿木耳(蘑菇)甲腊木耳(刷把菌)或:启日本
色尔木耳(杨柳菌)日十得木耳(獐子菌)木耳阿(杉木菌)肋辞(木头肉)
时得古低(马皮包)得母屎(地耳子)四得勒(刺龙钢)祖沽拟(石杆菜)
莫握(蕨苔)氐瓜阿(当归苗)黑只(灰灰菜)若格(冬苋菜)
然母(苦菜)普时格(大耳韭)时格板(山葱)沃时格(羊角葱)
垮(河坝)黑乃改(阴山)至改(阳山)日阿勒抹勒改(半阴半阳)
黑乃哈(黄土)尼衣亩(黄泥)格(黑泥)克日儿(砂土)
黑勒哈(黄砂土)
儿阿合(粮食作物):
二勒(麦子)淤二勒(冬麦子)腊儿勒(春麦子)
时办(青稞)
则匹(白青稞)则希(红青稞)啥握(六凌青稞)勒日(春青稞)
乌麻(油麦)时巴(栗子)二得(胡豆)得八(豌豆)
足格许(麝香)日多尔格(鹿茸)
日朵洒(鹿心血)氐黑只(熊胆)氐捏把(熊掌)袜萨泽尔(猴骨)
果格屎(猴结)痴洼独格八(党参)热勒尕(羌活)罗居瓜(当归)
痴洼钵格八(泡参)娄泽歹(黄芪)色格八(大黄)
格尔介兰板(赤芍)
资金必比(杉木鱼)作业四比(大力子)甲哈泽尔马(三角针)木二额遮(田黄金)
加格写勒门国国(杏仁)桃子写勒门国国(桃仁)额诗板(车前草)波二四额日勒(龙衣)
第二章语言
黑水县是一个多语言地区,语种较多,除汉语外,藏族居民分别使用着藏语、嘉绒语和接近羌语的黑水方言三种语言,从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第一节藏语
境内分布的藏语是属于安多方言的一种土语。安多方言,俗称“草地话”,黑水方言称“石巴智”(spz),分布在芦花镇的三打古村、沙石多乡的马河坝村、银真村、干市坝村、奶子沟村、晴朗乡的上达盖村、下达盖村、卡龙镇的才盖村等地,操安多方言的约有1300余人。
屎(屎)必一(尿)勒格时(人粪)
必格时(猪粪)
女格时(绵羊粪)泽格时(山羊粪)索握格时(牛粪)入握格时(马粪)
戈尔迷(圈肥)儿勒米日(青肥)甲勒米日握沙(垫圈)儿勒米币时(背肥)
作业:
犬(播种)日力(耕地)儿勒米四啥(撒肥)
恰日握啥(丢种籽)
火石扎(掏沟沟)恰日色啥(撒种籽)
窝子壳啥(盖窝子)布歹(打土巴)
十古基爬拉(四脚蛇)笨二(蜂)
其他:
达木若(村寨)尔木作啥(开会)辟合扎(措施)
希带唉(丰收)
恰日(种子)作让(口粮)必鄙(饲料)括必祝(秸秆)
畜牧业
括必勒门(牲畜用名):
沃尔补(牦牛)补苦(牦公子)沃米(牦母子)
喜(犏牛)
险(犏母子)日(黄牛)日哈(公黄牛)日沃(母黄牛)
合都洛(杂牛)沃(奶牛)
脚势:
格时必(小算子)卡格(独活)麦斯尕(牛舌头)额儿黑时(苋菜)
希五(苦麻菜)
副业
解尕(驮脚):
几四赶(驮子)尔苏朵(马鞍子)启日(垫子)苏朵搭格尺(肚带)
括额质(铃铛)工达尕斯搭(前秋)斯仰朵斯搭(后秋)四解国(背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