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画轴对称图形(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画轴对称图形(第二课时)ppt课件

, 2
(2)△OAB的面积等于
.
9.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A、B、 C的坐标分别为A(-2,1),B(-4,5),C(-5,2).
(1)作△ABC关于直线l:x=-1对称的△A1B1C1,其中, 点A、B、C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1、B1、C1;
(2)写△出A1B1C1的坐标.
解:(1)△A1B1C1如下图. (2)A1(0,1),B1(2,5), C1(3,2).
+(b+4) 2=0,那么点M(a,b)关于y轴的
对称点的坐标(-为3,-4)
.
8.如图,知△OAB关于x轴对称. (1)点A的坐标为(1,-2),那么点B的坐标为(1,2)
.
假设△OAB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是△O1A1B1,那么
△O1A(01,B10)
(-1,-2)
O1 (-1,2) ,A1
B1
;
【提示】首先由正方形ABCD中,顶点A(1,3)、B(1, 1)、C(3,1),求得点M的坐标为(2,2),然后根据题 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 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当n为奇数时, M的坐标为(2-n,-2),当n为偶数时,M的坐标为 (2-n,2).故当n=2019时,M的坐标为 (-2019,-2) .
6.一只电子跳蚤从点A(1,-2)开场,先以x轴为对称轴 跳至点B,紧接着又以y轴为对称轴跳至点C,那么点C 的坐标为(-1,2) .
7.(1)点(-4,b)与点(a-1,-3)关于y轴对称,那么a=5 , b= -3 ;
(2)知点A(a,-3)与B( ,b)关于x轴对称,那么a+b=
;
(3)假设
10.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坐标系网格 中,点A、B、C都是格点. (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2)将△A1B1C1向左平移7个单位,得到△A2B2C2,请画出 △A2B2C2; (3)知△ABC的边AC上有一点D(m,n), 求点D在(1)(2)中的两次操作后对应 △A2B2C2的点E坐标.
《高效速记:初中数学必考公式定律与知识梳理》 第13章 轴对称

第13章轴对称0 0D / 高效速记︓初中数学必考公式定律与知识梳理 -@44 D/D/6>D>D/-@>% )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或轴)对称.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作对称点.拓展延伸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前提不一样,前者是两个图形,后者是一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不仅大小㊁形状一样,而且与位置有关.OBNRQAM P图131例13.1如图131所示,点P 是øA O B 外的一点,点M ,N 分别是øA O B 两边上的点,点P 关于O A 的对称点Q 恰好落在线段MN 上,点P 关于O B 的对称点R 落在MN 的延长线上.若P M =2.5c m ,P N =3c m ,MN =4c m ,则线段Q R 的长为( )c m .A .4.5B .5.5C .6.5D .7所以P M=M Q,P N=N R.因为P M=2.5c m,P N=3c m,MN=4c m,所以N R=3c m,M Q=2.5c m,即N Q=MN-M Q=4-2.5=1.5(c m),则线段Q R的长为R N+N Q=3+1.5=4.5(c m).答案A3.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5.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对称轴是两个图形中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中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关键提醒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6.轴对称的特征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连接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二画轴对称图形1.作图形的对称轴找对称轴的方法:首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观察是否存在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将这两部分沿这条直线折叠,如果重合,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另外,要全方位地去找,不要漏掉对称轴.2.画轴对称图形组成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元素是 点 ,所以画轴对称图形必须掌握对称点的画法(即过已知点作对称轴的垂线并加倍延长即可).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如下:(1)确定对称轴.(2)作各定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3)按原图的形状依次连接各对称点.例13.2如图132所示,已知әA B C和直线l,试画出әA B 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解析分别作出A㊁B㊁C三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㊁B'㊁C',后顺次连接即可.ABCl图132ACB BC(A )l图133解所画图形如图133所示:әA'B'C'即为所求.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点(x,y)关于x(2)如何在坐标系中作一个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一些特殊点(如多边形的顶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描出并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例1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则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3,2)B.(2,-3)C.(-2,3)D.(-2,-3)解析因为点A(2,3),所以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答案B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另一条边叫作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作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作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 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㊁底边上的中线㊁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 三线合一 ).性质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知识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顶角的平分线㊁底边上的中线㊁底边上的高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外心㊁内心㊁重心和垂心都在底边的高线上(即 四心共线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都等于45ʎ.关键提醒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在等腰三角形中若已知一内角为锐角,而未指明是底角还是顶角时,应注意分类讨论,防止漏解.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利用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 等角对等边 ).AE D BC图134例13.4如图134所示,D 为әA B C 内一点,C D 平分øA C B ,B E ʅC D ,垂足为D ,交A C 于点E ,øA =øA B E .若A C =5,B C =3,则B D 的长为( ).A .2.5B .1.5C .2D .1解如图134所示,因为C D 平分øA C B ,B E ʅC D ,所以B C =C E .又因为øA =øA B E ,所以A E =B E .所以B D =12B E =12A E =12(A C -B C ).因为A C =5,B C =3,所以B D =12(5-3)=1.答案D四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知识拓展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因而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1)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ʎ.②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2)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DCEB图135②有一个角是60ʎ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13.5如图135所示,等边әA B C 的边长是6c m ,B D 是中线,延长B C 至E ,使C E =C D ,连接D E ,则D E 的长是c m .解析因为әA B C 是等边三角形,B D 是中线,所以øA B C =øA C B =60ʎ,所以øD B C =30ʎ.又因为C E =C D ,所以øC D E =øC E D .又因为øB C D =øC D E +øC E D ,所以øC D E =øC E D =12øB C D =30ʎ.所以øD B C =øC E D ,即D B =D E .因为等边әA B C 的边长是6c m ,所以D E =B D =33c m .五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关键提醒应用此性质的前提条件是 在直角三角形中 .例13.6如图136所示,әA B C 中,øC =90ʎ,A C =3,øB =30ʎ,点P 是B C 边上的动点,则A P 长不可能是( ).30°C BP图136A.3.5B.4.2C.5.8D.7解析由垂线段最短可知,A P的长不可小于3.因为在әA B C中,øC= 90ʎ,A C=3,øB=30ʎ,所以A B=6,所以A P的长不能大于6.故选D.答案D。
怎样画轴对称图形

怎样画轴对称图形南京财经大学李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轴对称图形,如雄伟的北京天安门、美丽的蝴蝶以及漂亮的窗花等等。
那怎么画轴对称图形呢?我们知道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再由面构成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图形。
下面我们从平面上的点开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来讨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给定平面中的一点和一条直线,怎么作这一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呢?l 由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知道对称轴是垂直平分一对对称点连线。
也就是说,两个对称点在对称轴的两边,且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根据这一性质,从已知点向已知直线做垂线段并延长一倍,即可得到这一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
A ··B 如左图1,已知点A和直线l,从A点做l的垂线段并延长一倍即可得到A点关于l的对称点B。
如果点在直线上,则该点的对称点是它本身。
图1如果平面上由无数个点构成一条直线,那么怎么去确定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呢?我们知道,平面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很容易想到,我们只要确定已知直线上两个不同的点的对称点就可以确定这条直线的轴对称直线了。
l 如图2,已知直线AB和直线l,要画出AB关于l的对称图形只需要在直线AB上选两个不同的点,作这两点关于l的对称点就可以确定直线AB的对称图形CD。
··点构成线,线构成面,类似的,作出构成这个平面图形的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即可确定这个平面的对称图形。
我们以平面三角形为例,如图3,△ABC为平面上的三··角形,作这个三角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就可以确定这个平面三角形,将三个顶点的轴对称点确定了,就可以作出平面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了。
图2 l通过以上对点、线、面轴对称图形的探究,我们可以作出任意的不规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只需要找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关键点,作出关键点的轴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和性质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画轴对称图形》轴对称PPT精品课件

EFG,则△ EFG就是所求.
方法二:也可以利用全等知识进行作图,即先出A、C
的对称点E、G,然后分别以E、G为圆心,AB、CB为
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则△ EFG就是所求.
知识拓展
二、确定对称点: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连
知识梳理
例2:(2)画出△ ABC关于y轴对称的△ A2B2C2;
(3)是否存在点E,使△ ACE和△ ACB全等?若存在,直接写
出所有点E的坐标。
【结论】轴对称变换的作图的步骤是:①
求特殊点的坐标;②描点;③连线.
知识梳理
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 3,1),B( −
1,0),C( − 2, − 1),请在下图中画出△ ABC,并画出与
分别为何值.
(1)A、B关于x轴对称;
(2)A、B关于y轴对称。
知识梳理
例2:(1)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
相反数可得
2m + n = 1
=1
,解得
− = −2
= −1
(2)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
2m + n = −1
= −1
又∵点P(m,n),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b)
∴m=-1,n=b.
∴m=-1,n=2,故m+n=1.
知识梳理
例4:若点A(m + 2,3)与点B( − 4,n + 5)关于y轴对称,则
m+n= 0 .
+2=4
=2
根据
;解得
;故m + n = 0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同步练习5轴对称(单元检测)(解析版)

13.5轴对称(单元检测)一、单选题(共36分)1.(本题3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为格点,已知A、B是两个定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分析】分AB是腰长时,根据网格结构,找出一个小正方形与A、B顶点相对的顶点,连接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AB是底边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AB垂直平分线上的格点都可以作为点C,然后相加即可得解.【详解】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具体如图所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网格结构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分AB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连结BF,2.(本题3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则可对④进行判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①进行判【分析】根据“SAS”可证明CDE BDF断;由于AE与DE不能确定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则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对③进行判断.ECD FBD∆的中线,【详解】AD是ABCCD BD∴=,∠=∠,=,CDE BDFDE DF∴∆≅∆,所以④正确;()CDE BDF SAS∴=,所以①正确;CE BF∵与DE不能确定相等,AE∆面积不一定相等,所以②错误;ACE∴∆和CDE∆≅∆,CDE BDF∴∠=∠,ECD FBD∴,所以③正确;BF CE//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悉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本题3分)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若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则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A.1 号袋B.2 号袋C.3 号袋D.4 号袋【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详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最后落入2号球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出图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本题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及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两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都相等.详解: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正确;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正确;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正确;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命题与定理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5.(本题3分)如图,△ABC中,AB ACA .AD BC ⊥B .AD 平分BAC ∠ C .2AB BD = D .B C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解答.【详解】∵AB=AC ,∴∠B=∠C ,∵AB=AC ,D 是BC 中点,∴AD 平分∠BAC ,AD ⊥BC ,所以,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2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本题3分)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7或11C .11D .7或10【答案】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中的15或12两个部分,哪一部分是腰长与腰长一半的和不明确,则需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①当AC+12AC=15,解得AC=10,所以底边长=12-12×10=7; ②当AC+12AC=12,解得AC=8, 所以底边长=15-12×8=11. 所以底边长等于7或11.故选:B .【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关键抓住在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哪一部分长要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需采用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7.(本题3分)如图,点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接P 1,P 2交 OA 于M ,交OB 于N ,若P 1P 2=6,则△PMN 的周长为( )A .4B .5C .6D .7【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PM=1P M ,PN=2P N ,则△PMN 的周长=PM+MN+PN=1P M+MN+2P N=1P 2P =6.考点:对称的性质8.(本题3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与这个三角形一边平行,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分析】可依据题意线作出图形,结合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 ,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其为等腰三角形.【详解】如图,DC 平分∠ACE ,且AB ∥CD ,∴∠ACD =∠DCE ,∠A =∠ACD ,∠B =∠DCE ,∴∠B =∠A ,∴△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本题3分)将点A (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A’’,则点A’’的坐标为( )A .(0,-3)B .(4,-3)C .(4,3)D .(0,3)【答案】A【详解】试题解析:∵点A (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的横坐标为2-2=0,纵坐标不变,即点A′的坐标为(0,3).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A ″,则点A ″的坐标为(0,-3).故选A .10.(本题3分)已知,在△ABC 中,AB AC =,如图,(1)分别以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 (2)作射线AD ,连接BD ,C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AD CAD ∠=∠B .△BCD 是等边三角形C .AD 垂直平分BCD .ABDC S AD BC =【答案】D 【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可知BD BC CD ==,得出△BCD 是等边三角形;又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推出ABD ACD ≅,继而得出BAD CAD ∠=∠;根据,BAD CAD ∠=∠,可知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根据三线合一得出AD 垂直平分BC ;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之和,为12AD BC ⋅. 【详解】∵BD BC CD ==∴△BCD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项B 正确;∵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BAD CAD ∠=∠故选项A 正确;∵BAD CAD ∠=∠,AB AC =∴据三线合一得出AD 垂直平分BC故选项C 正确;∵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之和 ∴12ABCD S AD BC =⋅ 故选项D 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以及四边形的面积,考查的范围较广,但难度不大.11.(本题3分)如图,在ABC ∆中,4BC =,BD 平分ABC ∠,过点A 作AD BD ⊥于点D ,过点D 作//DE CB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若2EF DF =,则AB 的长为( )A .10B .8C .7D .6【答案】D【分析】延长AD 、BC 交于点G ,根据三线合一性质推出ABG ∆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D 是AG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再利用中位线定理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BC 交于点G∵BD 平分ABC ∠,AD BD ⊥于点D,90ABD GBD ADB GDB ∴∠=∠∠=∠=︒∴BAD G ∠=∠AB BG ∴=,D 是AG 的中点∵//DE BG∴E 是AB 的中点,F 是AC 的中点,DE 是ABG ∆的中位线,EF 是ABC ∆的中位线 ∴12,22EF BC BG DE === 又∵2EF DF =∴1DF =∴3DE EF DF =+=∴26BG DE ==∴6AB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中位线定理,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错因分析:容易题.失分原因是对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掌握不到位.12.(本题3分)如图,AB ⊥AC ,CD 、B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AG ∥BC ,AG ⊥BG ,下列结论:①∠BAG =2∠ABF ;②BA 平分∠CBG ;③∠ABG =∠ACB ;④∠CFB =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A.1 B.2 C.3 D.4【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C+∠ACB=90°,又因为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得到∠FBC+∠FCB=45°,所以求出∠CFB=135°;有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BG=∠ACB,∠BAG=2∠ABF.所以可知选项①③④正确.【详解】∵AB⊥AC.∴∠BAC=90°,∵∠BAC+∠ABC+∠ACB=180°,∴∠ABC+∠ACB=90°∵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2∠FBC+2∠FCB=90°∴∠FBC+∠FCB=45°∴∠BFC=135°故④正确.∵AG∥BC,∴∠BAG=∠ABC∵∠ABC=2∠ABF∴∠BAG=2∠ABF 故①正确.∵AB⊥AC,∴∠ABC+∠ACB=90°,∵AG⊥BG,∴∠ABG+∠GAB=90°∵∠BAG=∠ABC,∴∠ABG=∠ACB 故③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目(共12分)13.(本题3分)如图,在△ABC 中,AB =4,BC =6,∠B =60°,将△ABC 沿射线BC 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 B C ''',连接A C ',则A B C ''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2BB '=,4A B AB ''==,=60A B C B ∠''∠=︒,则可计算624B C BC BB '=-'=-=,则4A B B C ''='=,可判断A B C ''△为等边三角形,继而可求得A B C ''△的周长.【详解】ABC 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A B C ''',2BB ∴'=,AB A B ='',4AB =,6BC =,4A B AB ∴''==,624B C BC BB '=-'=-=,4A B B C ∴''='=,又60B ∠=︒,60A B C ∴∠''=︒,A B 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 ∴''的周长为43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14.(本题3分)如图,在Rt △ACB 中,∠ACB =90°,∠A =25°,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ADB ′等于_____.【答案】40°.【详解】∵将Rt△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B′处,∴∠ACD=∠BCD,∠CDB=∠CDB′,∵∠ACB=90°,∠A=25°,∴∠ACD=∠BCD=45°,∠B=90°﹣25°=65°,∴∠BDC=∠B′DC=180°﹣45°﹣65°=70°,∴∠ADB′=180°﹣70°﹣70°=40°.故答案为40°.15.(本题3分)如图,在△ABC中,AB=10,AC=8,∠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18【分析】由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MN∥BC,易证得△BOM与△CON是等腰三角形,继而可得△AMN的周长等于AB+AC.【详解】∵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BO=∠OBC,∵MN∥BC,∴∠MOB=∠OBC,∴∠ABO=∠MOB,∴BM=OM,同理CN=ON,∴△AMN的周长是:AM+NM+AN=AM+OM+ON+AN=AM+BM+CN+AN=AB+AC=10+8=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周长的求法,等量代换等知识点.16.(本题3分)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A=36°,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则BC的长是_____.【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CE,再证明△BCE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到BC=CE,问题得解.【详解】∵AB=AC,∠A=36°,∴∠B=∠ACB=180362︒-︒=72°,∵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AE=CE,∠A=∠ECA=36°,∴∠CEB=7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证明△BCE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2分)17.(本题8分)用一条长为18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若等腰三角形有一条边长为4,它的其它两边是多少?(2)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都为整数,请直接写出所有能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答案】(1)其他两边分别为4和7;(2)y =2时,x =8,y =4时,x =7,y =8时,x =5.【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设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x 、x 、y ,根据题意可知y <9,y 是2的倍数,从而可求出答案.【详解】(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18﹣4×2=10,∵4+4<10,∴4、4、10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腰长为(18﹣4)÷2=7,∵4+7>7,∴4、7、7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其他两边分别为4和7.(2)设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x 、x 、y ,由题意可知:2x +y =18,且2x >y ,∴y <9,∵x =18y 2-=9﹣y 2,x 与y 都是整数, ∴y 是2的倍数,∴y =2时,x =8,y =4时,x =7,y =8,x =5.【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8.(本题8分)如图,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 ,90B D ∠=∠=︒,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B 点,AE 是折痕.(1)判断'B E 与D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130C ∠=︒,求AEB ∠的度数.【答案】(1)B′E ∥DC ,理由见解析;(2)65°【分析】(1)由于AB '是AB 的折叠后形成的,可得90AB E B D ∠'=∠=∠=︒,可得B′E ∥DC ;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求解.【详解】(1)由于AB '是AB 的折叠后形成的,90AB E B D ∠'=∠=∠=︒,//B E DC ∴';(2)折叠,ABE ∴∆≅△AB E ',AEB AEB ∴∠'=∠,即12AEB BEB ∠=∠', //B E DC ',130BEB C ∴∠'=∠=︒,1652AEB BEB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B ′点,则ABE ∆≅△AB E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求解.19.(本题8分)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答案】见解析【分析】如图,过点 A 作 ⊥AP BC 于 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P=PC ,DP=PE ,进而根据等式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差相等得出BD=CE .【详解】如图,过点A 作⊥AP BC 于 P .∵AB AC =,∴BP PC =;∵AD AE =,∴DP PE =,∴BP DP PC PE -=-,∴BD=CE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20.(本题8分)如图所示,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 ,∠B=∠D=90°,把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B′点,AE 是折痕.(1)试判断B′E 与DC 的位置关系;(2)如果∠C=130°,求∠AEB 的度数.【答案】(1)B 'E//DC ;(2)∠AEB=65°【分析】(1)先由折叠性质可知90AB E B '∠=∠=︒,再由∠D=90°可得AB E D ∠'=∠,进而求解即可; (2)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0B EB C ∠=∠='︒,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B AEB '∠=∠,进而求解即可.【详解】(1)B 'E ∥DC由折叠可知∠A B 'E=∠B=90°∵∠D=90°∴∠A B 'E=∠D∴B 'E ∥DC(2)∵B′E ∥DC∴∠B'EB=∠C=130°由折叠可知∠AEB=∠AE B',∴∠AEB=12∠B'EB=12×130°=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主要是折叠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根据折叠的性质,找到折叠后相等的角和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本题8分)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Q与P关于OA对称,点R与P关于OB对称,直线QR 分别交OA、OB于点M、N,若PM=PN=4,MN=5.(1)求线段QM、QN的长;(2)求线段QR的长.【答案】(1)4,1;(2)5【分析】(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MQ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NR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P,Q关于OA对称,∴OA垂直平分线段PQ,∴MQ=MP=4,∵MN=5,∴QN=MN﹣MQ=5﹣4=1.(2)∵P,R关于OB对称,∴OB垂直平分线段PR,∴NR=NP=4,∴QR=QN+NR=1+4=5.【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本题10分)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 110∠=,BOC α∠=.将BO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ADC ,连接OD .()1求证:DOC 是等边三角形;()2当AO 5=,BO 4=,α150=时,求CO 的长; ()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3CO =;()3125α=、110α=或140α=.【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可以知道CO CD =,D 60OC ∠=,可判断COD 是等边三角形; ()2由()1可知D 60OC ∠=,当α150=时,90ADO ADC CDO ∠∠∠=-=,可判断AOD 为直角三角形; ()3?根据AOD 是等腰三角形,推出两腰相等,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旋转和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BOC ADC ≅,D 60OC ∠=,∴CO CD =.∴COD 是等边三角形;()2∵ADC BOC ≅,∴4DA OB ==,∵COD 是等边三角形,∴60CDO ∠=,又150ADC ∠∠α==,∴90ADO ADC CDO ∠∠∠=-=,∴AOD 为直角三角形.又5AO =,4AD =,∴3OD =,∴3CO OD ==;()3若AOD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分三种情况:①AOD ADO ∠∠=②ODA OAD ∠∠=③AOD DAO ∠∠=,∵110AOB ∠=,60COD ∠=,∴36011060190BOC AOD AOD ∠∠∠=---=-,而BOC ADC ADO CDO ∠∠∠∠==+,由①AOD ADO ∠∠=可得60BOC AOD ∠∠=+,求得125α=;由②ODA OAD ∠∠=可得11502BOC AOD ∠∠=-求得110α=;由③AOD DAO ∠∠=可得2402BOC AOD ∠∠=-,求得140α=; 综上可知125α=、110α=或140α=.【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图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本题10分)如图,在△ABC 中,AB=AC ,∠BA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ADC=125°.求∠ACB 和∠BAC 的度数.【答案】70°、40°.【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 ⊥BC ,再求出∠CDE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DCE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B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BAC.试题解析:∵AB=AC,AE平分∠BAC,∴AE⊥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DC=125°,∴∠CDE=55°,∴∠DCE=90°﹣∠CDE=35°,又∵CD平分∠ACB,∴∠ACB=2∠DCE=70°,又∵AB=AC,∴∠B=∠ACB=70°,∴∠BAC=180﹣(∠B+∠ACB)=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准确识图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本题12分)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1)如图1,若∠ACD=60°,则∠AFB=;如图2,若∠ACD=90°,则∠AFB=;如图3,若∠ACD=120°,则∠AFB=;(2)如图4,若∠ACD=α,则∠AFB=(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4中的△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BD、AE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5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答案】(1)120°,90°,60°;(2)180°﹣α;(3)∠AFB=180°﹣α,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如图1,证明△ACE≌△D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C=∠BDC,再根据∠AFB是△ADF的外角求出其度数即可;如图2,证明△ACE≌△DCB,得出∠AEC=∠DBC,又有∠FDE=∠CDB,进而得出∠AFB=90°;如图3,证明△ACE≌△DCB,得出∠EAC=∠BDC,又有∠BDC+∠FBA=180°-∠DCB得到∠FAB+∠FBA=120°,进而求出∠AFB=60°;(2)由∠ACD=∠BCE得到∠ACE=∠DC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AE=∠CDB,从而得出∠DFA=∠ACD,得到结论∠AFB=180°-α;(3)由∠ACD=∠BCE得到∠ACE=∠DCB,通过证明△ACE≌△DCB得∠CBD=∠CEA,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结论∠AFB=180°-α.【详解】(1)如图1,CA=CD,∠ACD=60°,所以△ACD是等边三角形.∵CB=CE,∠ACD=∠BCE=60°,所以△ECB是等边三角形.∵AC=DC,∠ACE=∠ACD+∠DCE,∠BCD=∠BCE+∠DCE,又∵∠ACD=∠BCE,∴∠ACE=∠BCD.∵AC=DC,CE=BC,∴△ACE≌△DCB.∴∠EAC=∠BDC.∠AFB是△ADF的外角.∴∠AFB=∠ADF+∠FAD=∠ADC+∠CDB+∠FAD=∠ADC+∠EAC+∠FAD=∠ADC+∠DAC=120°.如图2,∵AC=CD,∠ACE=∠DCB=90°,EC=CB,∴△ACE≌△DCB.∴∠AEC=∠DBC,又∵∠FDE=∠CDB,∠DCB=90°,∴∠EFD=90°.∴∠AFB=90°.如图3,∵∠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ACE≌△DCB.∴∠EAC=∠BDC.∵∠BDC+∠FBA=180°﹣∠DCB=180°﹣(180﹣∠ACD)=120°,∴∠FAB+∠FBA=120°.∴∠AFB=60°.故填120°,90°,60°.(2)∵∠ACD=∠BCE,∴∠ACD+∠DCE=∠BCE+∠DCE.∴∠ACE=∠DCB.∴∠CAE=∠CDB.∴∠DFA=∠ACD.∴∠AFB=180°﹣∠DFA=180°﹣∠ACD=180°﹣α.(3)∠AFB=180°﹣α;证明:∵∠ACD=∠BCE=α,则∠ACD+∠DCE=∠BCE+∠DCE,即∠ACE=∠DCB.在△ACE和△DCB中,则△ACE≌△DCB(SAS).则∠CBD=∠CEA,由三角形内角和知∠EFB=∠ECB=α.∠AFB=180°﹣∠EFB=180°﹣α.【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祝福语祝你考试成功!。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②过点B作BE⊥MN,延 长BE 使B 'E=BE ;
③过点C 作CF⊥MN,延 长CF 使C 'F=CF;
D
E F
C’
A’ B’
④连接A'B ',B 'C ',C 'A',即可得到 △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B '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回顾旧知识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 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 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来吧!动动脑筋动动手
.. ..
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 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 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如何画一个点的对称图形?
画出点A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画法: 如图所示.(1)过点A作
l
对称轴l 的垂线,垂足为B;
(2)延长AB至A',使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画轴对称图形
2.如图(1)所示,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已有两
个小正方形被涂黑,再将图中其余小正方形任
意涂黑一个,使整个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的办法有 ( C )
A.3种
B.4种
C.5种
《画轴对称图形》 ppt课件

3
结论
ppt课件
(1)角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A M
O
B
4
ppt课件
情境导入
当我们看到一个图形,感觉它是轴对称的,该如 何来验证呢?
这就需要我们去找到它的对称轴,看看沿着对 称轴对折以后两部分是否重合.
5
小结
ppt课件
(1)
(2)
画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一组对称点。
9
做一做 1 如图,已知点 A 和 直线l ,试画A
o
A’
作法:1.画AO l于O,
2.延长AO到 A’ , 使A’O
= AO,
则点A’即为所求。
ppt课件
10
做一做 2 如图,已知线段 AB 和 直线l ,试
. 画出线段 AB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并写出画法。
第一步:找出图形中的特殊点; 第二步:逐个画出特殊点的对称点; 第三步:顺次连结对称点.
13
ppt课件
试一试:如图,实线所构成的图形为已知图形,
直线L为对称轴,请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L
E BD
D' B'
C C'
A
A'
A B
L C
C' A'
B'
14
ppt课件
练习题:
判断下列画线段MN的轴对称图形,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l
A0 画法:
(1) 作点A的对称点A0 ,
(2) 作点B的对称点B0,
(3) 连结线段A0B0 .
.B0
则线段A0B0即为所求。 B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3章《轴对称小结》第1课时PPT课件

重难剖析
1.下列图形中只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C )
(等边三角形)
A
B
(正五边形)
C
D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BD所在的直线是 它的对称轴,AB=5,CD=3,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 ( D)
A.12
B.20
C.8
D.16
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
AB=5,CD=3
A
BC=5,AD=3
1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
(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特点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特点是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12.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与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 的图形的方法
计算:计算出已知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对称点的坐 标; 描点:根据对称点的坐标描点; 连接:按原图对应连接所描各点得到对称图形.
6.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几何语言:如图,直线l⊥AB,垂
足为C,AC=BC,点P在l上,则有
PA=PB.
A
P CB
l
7.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
几何语言:如图,已知线段AB,
P
∵PA=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A
∵∠OBC=180°-∠OBA-∠BAC-∠OCA- D ∠OCB=180°-2∠BAC-∠OCB,
O
E
∴∠OBC=90°-∠BAC.
B
FC
∴∠ABO+∠ACB=180°-∠OBC-∠BAC=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