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二五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精编
我国“十二五”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研究

Ab s t r a c t :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y s t e m d e v e l o p me n t ,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n e w e n e r g y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e d e n e r g y a c c e s s
能 电 网发 展 及 建设 。 关键 词 : 智 能 电 网“ 十二五 ” 发展 重 点 ; 初步评价结果 ;实现 目标 ; 实施 战 略 中图分类号 : T M 7 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9 1 7 1 ( 2 0 1 3 ) O 1 - 0 0 0 6 - 0 5
Ch i n a ’ S S ma r t Gr i d De v e l o p me n t Pr i o r i t i e s i n
Twe l f t h Fi v e . y e a r Pl a n Pe r i o d
Z h a n g Da o - n o n g, Pe n g Hu a, L i u Ya n g, Ai L i n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我国电力工业现状 •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和措施 • 保障措施
01
引言
规划背景
01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 要基础产业,也是国家能源安 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撑 产业。
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 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 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和需求,确保电力供
需总体平衡。
区域性供需平衡
02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分布情况,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
结构,实现区域性电力供需平衡。
应对突发事件
03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
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电源结构优化目标
优化火电结构
加大火电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高效、清洁、大容量火电机组 ,逐步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
“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37亿千瓦,年均增长约8.5%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3800万千瓦。
电力供需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 但同时也存在区域性、季节性、时段 性的供需矛盾。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 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约 6.5%。
电源结构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 的约7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 能源,优化电源结构,预计到201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 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1.27•【文号】•【施行日期】2024.0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北京市城管委,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工信厅(经信委),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现就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优化布局建设和用好电力系统调峰资源,推动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灵活智能的电网调度体系,形成与新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支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问题导向,系统谋划。
聚焦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规划、建设、运行各环节协同发展,推动技术、管理、政策、机制各方面协同发力,充分发挥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作用。
电器工业“十三五”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

电器工业“十三五”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期刊名称】《电器工业》【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8页(P67-74)【作者】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作者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正文语种】中文电工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作用。
标准化是服务、支撑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工行业标准化发展30多年以来,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世界经济竞争不断洗牌的今天,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工作精神,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管理机制,提高标准化服务质量,保证标准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提高电工行业标准化水平,特制定本发展指导意见。
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近10年来,电工行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装备支撑。
经过“十五”、“十一五”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十二五”期间,电器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随着设计、制造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质量的提高,我国发电、输变电设备等部分主要产品已经实现了升级换代,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装备制造大国。
同时,三峡电站、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等世界性工程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正在步入电力装备制造强国之列。
“十二五”期间,电工行业贯彻落实《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电器工业标准化发展指导意见》,行业标准化研究逐步深入,形成多个专业技术规划,标准化工作呈现综合体式的发展方式。
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机构建设更加合理,科技成果形成标准的渠道更加畅通,激励机制逐步完善,产学研共同参与技术标准研制的格局基本形成。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之九 生产规划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之九生产规划生产技术部2010年9月目录前言......................................................一、总则..................................................(一)规划背景..........................................................................(二)规划目的和内容 ...............................................................(三)规划依据..........................................................................二、“十一五”生产管理基本情况.............................(一)电网装备水平显着提升.....................................................(二)生产管理水平显着提升.....................................................(三)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四)技改大修管理进一步加强.................................................(五)配网管理和生产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六)“十一五”电网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三、“十二五”国家电网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特高压大电网对生产管理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二)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各级电网安全运行形成严峻挑战 ..........(三)风电大规模开发和集中接入对电网运行提出新的要求 ............(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迫切需要变革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将年均增长8%

七万 以上 电压等级 的变 电站超过5 0 座 , 10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要10 座 ;) 电环节 , 00 3配 要建立 配网的智能化 、 一体化 。到
2 1年 , 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 . x 0 k “ 05 全 43 1 W,十二五 ” 6 期间年均增长8 %。
( 息来 源 : 信 中国 电力信 息网)
பைடு நூலகம்
( 责任 编 辑
姚 可利 )
App ia i n o g t lTe hn l g o t c nd r lc to fDi ia c o o y t he Se o a y
Lo p i la e Tr ns o m e s o n Vo t g a f r r
参 考文 献
【】 张丽萍. 1 电压互感 器二次线路压 降的产 生机理及治理措
施 [ ] 京 : 北 电力 大 学 ,04 . D. 北 华 20 年 [】 张 战生 . 系 统 电 压 进 行 电压互 感 器 的 核 相 试 验 『J 北 2 用 J西 . 电力 技 术 ,04 3 ( ) 14 16 2 0 ,2 4 :5 ,5 .
YNI U EX 研究- AJ Nl YF U 5分析
警 。_ ≤ l _0 0 。 l _≮ l l ≮
表 中的数据 完全 可 以说 明通 过对 电压 互感 器 的二次
回路 的数字 化改造 , 测量误 差 比原有 的二 次 回路 其 要 小得 多 , 电费的增 益率 为057 其 . %。 7
45 9.
计量电压二次回路的一次技术革命 , 意义重大。将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 电压互感器的二次 回路 , 可 完 全 消除二 次压 降 , 高计量 准确 度 。数字 化装 置 提 可 以采用 现 有的传 统 电压互 感器 和 电子式 电压互 感
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运行

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发布时间:2015-07-17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河南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
为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发展智能电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从而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有利于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进高效、清洁环保、开放互动、服务民生等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现能源革命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全面体现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促进集中与分散的清洁能源开发消纳;与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构建友好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发挥智能电网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作用,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
编制智能电网战略规划,发挥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用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合力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坚持集散并重。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电网智能化发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工业品价格管理【发文字号】渝发改能[2010]1575号【发布部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10.12.31【实施日期】2010.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十二五”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渝发改能〔2010〕1575号)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市级以上开发区,有关企业,有关科研机构,有关大专院校:2010年11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通过了《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电网,为重庆电网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电力工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了《重庆市“十二五”时期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现予印发。
附件:重庆市“十二五”时期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重庆市“十二五”时期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电力装机容量跃升至1135万千瓦,建成500千伏“日”字形双环网,城乡中低压配网全面升级,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面对以清洁能源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重庆一次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电网结构瓶颈与供电服务要求提升、电网跨越发展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等矛盾日益突出。
电网智能化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的过程。
智能电网是具备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与传统电网比较,智能电网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经济,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十二五电网智能化发展指导意见精编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附件:
重庆市“十二五”时期电网智能化
发展指导意见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电力装机容量跃升至1135万千瓦,建成500千伏“日”字形双环网,城乡中低压配网全面升级,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保障能力大幅增强。
面对以清洁能源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重庆一次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电网结构瓶颈与供电服务要求提升、电网跨越发展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等矛盾日益突出。
电网智能化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的过程。
智能电网是具备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与传统电网比较,智能电网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经济,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智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11月17日,中共重庆市委通过了《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电网,为重庆电网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庆加快推进电网智能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率先进行电网智能化示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国家能源战略,促进“五个重庆”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全方位深层次优化电力工业的资源配置水平,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输送和使用效率,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提高电网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导向,按照“效能优先,适度超前,试点示范,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立足重庆市能源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要,总体筹划智能电网建设和产业布局,以信息化、自动化为手段,推进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方面的电网智能化建设,基本建成坚强自愈、集成优化、兼容互动、清洁经济的国内一流智能电网。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是:以技术升级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积极推进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统一融合,达到清洁能源、柔性接入,坚强
网架、高效传输,综合平台、智能变电,可靠自愈、调控一体,互动服务、节能增效,兼容互济、灵活调度,高速全域、业务融合,技术创新、产业带动八大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重庆市“十二五”能源规划指导下,加强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统一组织、规划和实施,妥善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
(二)坚持技术领先、经济合理的原则。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推动电网智能化产业技术进步。
妥善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关系,统筹平衡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机制配套、广泛参与的原则。
建立与技术进步和工程建设相配套的体制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电网智能化建设。
(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促进电源与电网、骨干电网与中低压配网、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的协调发展。
三、电网智能化建设重点任务
根据重庆社会经济现状、电力和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开展覆盖重庆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环节和
通信信息平台的电网智能化建设,培育壮大电网智能化产业发展,为重庆“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一)发电环节。
重点加强常规电源网厂协调能力建设,实现电厂与电网的实时互动,提高对复杂大电网的驾驭能力。
完善清洁能源消纳机制,促进重庆水电、风电、生物质能、抽水蓄能、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良性互动,全面推进重庆能源结构调整。
(二)输电环节。
重点开展输电线路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等智能巡检应用,建设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基本实现110千伏及以上偏远、交通困难地区输电线路智能巡检,构建覆盖110千伏及以上主要输电设备状态监测网,全面提升电网传输安全。
(三)变电环节。
重点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逐步推动传统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传感技术,实现变电设备实时在线监测与诊断,大力推进变电运行维护集约化,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效率。
(四)配电环节。
重点开展配电自动化、配电信息化、馈线自动化建设,探索试点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应用,建成覆盖主城区范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电能质量控制和电能的灵活分配,降低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五)用电环节。
重点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等建设。
大规模推广运用智
能电表,建成基本覆盖全市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探索车用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商运模式,促进节能减排。
(六)调度环节。
重点开展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和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调控一体化,实现安全、节能、灵活调度,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七)通信信息平台。
重点开展骨干通信网、电力光纤到户建设,构建智能电网双向互动的信息交互平台,支撑智能电网各环节通信,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电网信息化和安全水平。
(八)电网智能化产业。
以电网智能化建设全面促进能源生产,带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产业、风电装备、节能环保、建设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传统能源装备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电网智能化产业集群。
四、电网智能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电网智能化规划指导
将电网智能化发展纳入重庆能源发展战略,滚动编制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加强规划指导和计划管理,建立后评估机制,建设用地、走廊资源、市政公共设施等相关规划应与智能电网规划相衔接。
将电网智能化产业列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享受相关产业政策。
(二)加大政策支撑力度
加强政策引导,吸引国有资金、民间资金、金融资金和风险投资等参与电网智能化建设;研究制定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电网智能化及其产业的发展。
创新投融资模式,形成支撑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电网智能化及产业融资需求。
(三)建立配套体制机制
加快形成和推广有利于智能电网效益发挥的电价传导和形成机制,形成鲜明有效的价格信号,探索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鼓励电力工业体系各环节、各主体形成更具深度、广度的互动,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效率,提高用户的终端用电能效,提升服务水平,促进节能环保。
(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本地电网智能化产业发展,打造电网智能化全产业链。
引进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推动电网智能化产、学、研、用联动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重庆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队。
建立重庆市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形成以政府为引导,电网企业为主体,发电企业、用户、设备制造商、科研机构等广泛参与的电网智能化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