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评价目标】

1、识记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解决的实质及其特点,创造性的实质及其鉴别。

2、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空间、算法策略、启发式策略、手段错误模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具有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练习的时间越近,联结保持的力量越大。准备律指在试误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事前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实现的准备状态时,如果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二)格式塔学派的问题解决模型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顿悟模型。该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理解问题情境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人也是依靠顿悟来解决问题的。尝试错误的飞跃。尝试错误;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大多需要经过尝试目的分析策略(正向工作法)和目标递归策略(逆向工作法)。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有明确方向、通过设置子目标来逐步缩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距的策略。目标递归策略指从问

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如果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途径有多种,手段—目的分析策略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如果从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几条途径,目标递归策略则能更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实施操作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算子来改变问题的初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到达目标状态,也叫执行策略阶段。简单的问题只需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就能顺利实施,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选定的策略也无法实施。

(四)评价当前状态对算子和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作出评价。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进一步选择算子和改变策略,甚至需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能因素问题解决都是以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专家和新手差异的研究上。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结构特征不同,专家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比解决问题用的时间多,专家记忆中的知识是经

过很好组织的,能更有效的搜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决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来解题。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

(二)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反应。定势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三)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呈现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如果刺激模式掩盖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

题,但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与以前不一样,从而阻碍了问题解决的进度。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动机强度、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不仅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五、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一)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l、识别问题与条件任何问题解决都是从仔细审题、识别问题开始,教师要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示范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抽取重要信息,剔除无关信息,让学生知道他们而临的问题是什么,可利用的条件有哪些等。

2、界定目标,表征问题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必须正确理解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简要的陈述和明确的界定,并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查他们对问题的目标状态、已知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理解,以培养学生仔细界定问题的习惯。

3、探索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首先,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其次,引导学生评价每种假设的优缺点。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考虑各种假设的意义,评价其可行性。当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可行时,它们之中必定有一个是费时最少的,此时要引导学生把时间价值、金钱投入和道德要求结合考虑,以帮助学生选择最好的方案。

4、预测结果并实施方案确定了最终的方案之后,要指导学生进行结果预测,即这种方案可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并将方案付诸实施。

5、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给予反馈问题解决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不断提高的,因此,教师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同时,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障碍,并教给他们克服障碍的方法,以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人们一般不去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而是倾向于寻找一个自己最满意的途径,因而非专业人士常常用启发式解决问题,而不同启发式策略的使用更多地还是受个体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第三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包括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分析思维即逻辑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直觉思维是依靠直觉突然地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预感到问题或情境的意义和结果,并直接指向目标。直觉思维过程,没有明显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