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习题

合集下载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填空题1.牛奶是常见的 型乳浊液,含水原油属于 型乳浊液。

2.渗透作用可以发生在 与 之间或两种 的溶液之间。

3.溶液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条件是和。

4.把直流电源两极插到由FeCl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铁溶胶中,通电后在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称为。

5.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半透膜向纯溶剂方向流动,这个过程叫。

利用这个原理可使海水。

6.1.000L K2Cr2O7溶液中含24.52g K2Cr2O7,则c(1/6K2Cr2O7)为mol•L-1。

已知M(K2Cr2O7) = 294.18g•mol-1。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7.强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偏差”(i)是指其△P、△T f、△T b及π的数值,高于同浓度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相应值。

( )8.稀溶液的依数性规律是由溶液的沸点升高而引起的。

( )9.1k g溶液中含有1mol溶质B,则b B = 1mol•kg-1。

( )10.蒸气压下降是溶液的通性。

( )11.相同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非电解质溶液,其浓度也相同。

( )12.相同质量的碘,分别溶于100g CCl4和苯中,两种溶液具有相同的凝固点。

( )13.在溶胶电泳实验中,胶粒恒向电场的正极一方移动。

( )14.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越小。

(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5.基本单元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B. 它可以是上述粒子的组合与分割C. 它可以是一个反应式,如3H2 + N2⇌2NH3D. 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粒子16.同一反应式中,某物质的基本单元由2A变成A时,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

n(2A) = 1/2n(A) D.2n(A) = 1/2n(A)A. n(2A) = 2n(A)B. n(2A) = n(1/2A)C.17.同体积c(1/2H2SO4)= 1.0mol•L-1与c(H2SO4)= 0.5mol•L-1的溶液,其正确的说法是( )。

第一章溶液胶体

第一章溶液胶体

第一章溶液胶体提要1.基础知识⑴分压定律:p=p A+ p B+ p C+ …;p A=px A;p B=px B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R可以是8.314J·mol-1·K-1或8.314kPaL·mol-1·K-1⑶基本单元,在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导出单位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者上述粒子的组合与分割。

⑷质量摩尔浓度:每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符号b B,单位mol·kg-1。

⑸稀释定律:同一物质的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相等。

即c1V1=c2V2⑹一定温度下,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叫做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2.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通性),即:蒸气压下降(△p = p︒x B),凝固点下降(△T b=K b·b B),沸点上升(△T f =K f·b B),及溶液具有渗透压(π = c RT,对于极稀溶液,c≈b B)。

蒸气压下降必然导致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

渗透压是所有溶液都具有的性质。

只要知道稀溶液的依数性其中的一种性质,就可以把其它性质计算出来。

3.由固态分散质分散在液态的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称为胶体溶液,简称溶胶。

其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溶胶为多相体系,故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作布朗运动时,整个胶团一起运动;电泳现象是带电的胶粒向异电荷电极的定向运动;电渗是扩散层反离子向其异电极的定向运动。

丁达尔效应是溶胶粒子散射光的现象。

溶胶是由无数胶团构成的,每个胶团的结构可用胶团结构式表示。

书写胶团结构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胶团的内部构造。

胶核是核心,胶核外边是吸附层,胶核与吸附层组成胶粒,胶粒外是扩散层;二是电荷。

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胶粒所带电荷必定与扩散层反离子所带电荷相等,但符号相反。

胶粒与扩散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ζ电位。

胶体与溶液练习题

胶体与溶液练习题

胶体与溶液练习题第一章胶体与溶液章节测试题单项选择题1.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将会引起。

A. 沸点降低B. 凝固点升高C. 蒸气压下降D. 蒸气压、沸点、凝固点都不变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其蒸气压。

A. 前者大于后者B. 两者相同C. 后者大于前者D. 无法判定相对大小3.稀溶液依数性的核心性质是。

A. 溶液的沸点升高B.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C. 溶液具有渗透压D.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4.在稀溶液凝固点降低公式△t f=K f b中,b表示的是溶液的。

A. 摩尔分数B. 质量摩尔浓度C. 物质的量浓度D. 质量分数5.在25℃时,0.01 mol?kg糖水的渗透压为π1,0.01 mol?kg食盐水的渗透压为Π2,则两者的渗透压。

A. 无法比较B. Π1>Π2C. Π1=Π2D. Π1<Π26.5.8%(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的渗透压。

A. 5.8%蔗糖溶液B. 5.8%葡萄糖溶液C. 2.0 mol?dm-3蔗糖溶液D. 1.0 mol?dm-3葡萄糖溶液7.胶体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胶核表面带有电荷。

A. 异种B. 同种C. 正D. 负8.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是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A. 1 dm3溶液B. 1 kg溶液C. 1 kg溶剂D. 1 dm3溶剂9.相同浓度的下列四种溶液,溶液的沸点最高。

A. Al2(SO4)3B. CaCl2C. MgSO4D. HAc10.As2O5溶胶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要使其发生聚沉,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NaClB. CaCl2C. Na3PO4D. Al2(SO4)311.下雪后,往马路上撒融雪剂使雪融化是利用稀溶液性质中的。

A. 沸点升高B. 蒸汽压下降C. 凝固点降低D. 渗透压降低1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中吸附极性物质。

A. 极性溶剂B. 非极性溶剂C. 水D. 溶剂13.称取相同质量的两种非电解质A和B分别溶于相同质量的水中,测得A溶液的凝固点比B溶液的高,则M A与M B的关系是。

《无机化学》习题册和答案解析

《无机化学》习题册和答案解析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 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 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 B.NaCl C.CaCl2 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 >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 ·L -1CaCl 2 (M=111.0 g ·mol -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 )A.100mmol ·L -1B.200mmol ·L -1C.300mmol ·L -1D.400mmol ·L -1三、填充题:1.10.0 g ·L -1NaHCO 3 (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 ·L -1。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0.186 0.1 mo1·kg-1的葡萄糖水溶液的凝固点为_____ ℃,bB为0.1 mo1·kg-1的蔗糖水溶液的凝固点 0.186 为______℃;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所得溶液凝固点为______℃,溶液的凝固点下 0.186 降是由于其蒸气压______的结果。 下降 25℃,用一半透膜,将0.01 mol·L-1和0.001 mol·L-1糖水溶液隔开,欲使系统达平衡在 溶液上方施加的压力 0.01 mol·L-1糖水 为 kPa。 24.77
树木内部树汁的上升是由渗透压造成的,设 树汁浓度为0.20 mol· -1,树汁小管外部的水 L 中含非电解质浓度为0.01 mol· -1(1 kPa = L 10.2 cm水柱高),则在25℃时树汁能上升的 最大高度是多少?
c RT
K f mB 1 k f 1.86K kg mol MB Tf m A
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是: ① NaNO3 30.0 ② Na2SO4 14.8 ③ MgCl2 12.5 ④ AlCl3 0.17 (mmol · -1) L B 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① > ② > ③ > ④ (B) ④ > ③ > ② > ① (C) ③ > ② > ① > ④ (D) ① = ② = ③ = ④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与胶粒带相反 溶胶的特性是 (C ) 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反离子的电荷数越 (A) 均相、稳定 (B) 均相、不稳定 高,聚沉能力就越强。可用聚沉值来衡量。 (C) 多相、不稳定 (D) 多相、稳定
kb m B 解: 由公式 M B Tb m A

496 10 3 g 1000 g 0.17 ℃ 0.512 ℃ mol 1 kg MA 10.0 g M B 149 g mol 1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答案: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答案: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答案:膨胀;皱缩。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答案:蔗糖溶液;NaCl溶液。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热;增大;沸点。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答案: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答案:×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答案:√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答案:×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答案:√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答案:×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答案:×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气体、溶液和胶体(习题及答案)

气体、溶液和胶体(习题及答案)

p2
101.3
(2) H 2的物质的量:nH2

pV RT
101.31.95 8.314 293
0.081mol
Zn的物质的量:nZn

m M

10 65.4
0.153mol
nZn nH2
∴ Zn过量
5
pGi exni p总eral Chemistry
Chapter 1 Homework
体积是多少?(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3 kPa)(2)反应
是Zn过量还是HCl过量?
解分:(析1:) p1Vp1V p2nVR2T
干燥后H
的体积:
2
p1

p总p1Vp1水 T1
pT2pV222
p
V2

p1V1 p2

p总 p水 V1 101.3 2.33 2.0 1.95 dm3
A、液氨
B、水
C、四氯化碳
D、碘
1
General Chemistry
Chapter 1 Homework
5.在工业上常用减压蒸馏,以增大蒸馏速度并避免物质分
解。减压蒸馏所依据的原理是( A)
A、液相的沸点降低
B、液相的蒸气压增大
C、液相的温度升高
D、气相的温度降低
6.将5.6 g非挥发性溶质溶解于100 g水中(Kb= 0.51℃∙kg∙mol-1),该溶液在100 kPa下沸点100.5℃,
则此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C)
A、14 g mol-1
B、28 g mol-1
C、57.12 g mol-1
D、112 g mol-1
7.欲使溶胶的稳定性提高,可采用的方法是( B)

气体、溶液和胶体(习题及答案)PPT课件

气体、溶液和胶体(习题及答案)PPT课件

则此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C )
A、14 g mol-1
B、28 g mol-1
C、57.12 g mol-1
D、112 g mol-1
7.AC欲、、使通加溶电热胶T的b 稳 k定bb性B 提 k高b ,MBDm可、、B mB采加加A 用明Na的胶2MS方溶O法4液溶是k液Tb(bmmBBA )
p2
101.3
(2) H 2的物质的量:nH2

pV RT
101.31.95 8.314 293
0.081mol
Zn的物质的量:nZn

m M

10 65.4
0.153mol
nZn nH2
∴ Zn过量
5
pGi exni p总eral Chemistry
Chapter 1 Homework
8.土壤中养分的保持和释放是属于( C )
A、分子吸附
B、离子选择吸附
C、离子交换吸附
D、无法判断
2
General Chemistry
二、填空题
Chapter 1 Homework
1.某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5.18g·L-1,在293K时的渗透压为
0.413kPa,此蛋白质的摩尔质量为 30553.2g·mol-1 。
2.27℃在3.0 dm3容器装入0.0200 mol H2,22.0 gCO2和 4.00 gO2,求此混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种气体的分压力。
分析: pV nRT
p总 p1 p2 p3
解:
nCO2

22.0 44

0.5(pmi ol)xi
p总nO2

4.00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状态相同的体系不一定是单相体系。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1-6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则ΔT f必大于ΔT b 。

1-7溶液在达到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1-8纯净的晶体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而含杂质物质的熔点一定比纯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杂质越多,熔点越低。

1-9体系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10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叫渗透压。

1-11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1-12 将10% 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使渗透压达到平衡,必须在某侧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强,此压强就是该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1-13将浓溶液和稀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欲阻止稀溶液的溶剂分子进入浓溶液,需要加到浓溶液液面上的压力,称为浓溶液的渗透压。

1-14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1-15 在相同温度时,凝固点为-0.52℃的泪水与0.81% NaCl水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互为等渗溶液。

1-16人血浆在37℃的渗透压为780Kpa,因此血红细胞在1.2% NaCl溶液中皱缩而沉降。

1-17用渗透压法测定胰岛素的摩尔质量,将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测得25℃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5760g·mol-1。

1-18反渗透是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时,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

1-19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1-20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汽压大于水的蒸汽压。

1-21对于难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依数性(ΔT b = K b×b) 中b指溶液中溶质质点的质量摩尔浓度的总和。

1-22两种或几种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后的溶液仍是等渗溶液。

1-23溶胶是指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分散体系。

1-24核胶带电表面与均匀液相之间的电势差称ζ电势。

1-25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可用沉聚值来衡量,聚沉值越大,聚沉能力强。

1-26质量相等的甲苯和苯均匀混合,溶液中甲苯和苯的摩尔分数都是0.5。

1-27溶剂中加入难挥发溶质后,溶液的蒸气压总是降低,沸点总是升高。

1-28将95g 铁粉与5g 铝粉磨的很细并充分混合后,用小勺任意取出0.1g 混合物,其中都含有5% 的铝,这个混合物就是一个相。

1-29溶胶粒子带有电荷的原因是由于溶胶粒子选择性吸附与其组成相似的离子,而高分子带有电荷是由于高分子在溶液中解离而产生正、负离子。

1-30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无机盐而使蛋白质沉淀分析出的作用称为盐析。

2. 选择题2-1 0.288g 某溶质溶于15.2g 己烷C 6H 14中,所得溶液为0.221mol·kg -1,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85.7B. 18.9C. 46D.962-2若35.0% HClO 4水溶液的密度为1.251 g·cm -3,则其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A. 5.36mol·L -1和4.36mol·kg -1B.13mol·L -1和2.68mol·kg -1C. 4.36mol·L -1和5.36mol·kg -1D.2.68mol·L -1和3mol·kg -12-3 1.50mol·L -1 HNO 3溶液的密度p=1.049g·cm -3,则其质量摩尔浓度(mol·kg -1)为A. 3.01B. 1.73C. 1.57D. 1.662-4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和0.900g·mL -1,若将57.5mL 乙醇与600mL 苯互溶,则该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mol·kg -1)为 A. 1.85 B. 85.2 C.18.5 D.8.522-5将0.1mol·L -1的KNO 3溶液的浓度换算成其它量度表示方法时,其值最接近0.1的是A. KNO 3的质量百分数B. KNO 3的质量摩尔浓度C. KNO 3的量分数D. 水的量分数2-6已知湖水中含有0.025mol·L -1Ca 2+离子,湖水的平均密度为1.002g·cm -3,计算湖水中含有多少ppm(µg·g -1)钙(Ca 的式量为40.08)A.500B.200C.1000D.1200E.15002-7若NH 3•H 2O 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kg -1密度为ρ g·mL -1则NH 3∙H 2O 的质量分数为(%) A.1710m ρ B. 17100017m m+ C. 171000m D.3510m 2-8氨水的浓度为Cmol ∙L -1,密度为ρ g·mL -1,其质量摩尔浓度为(mol ∙kg -1) A. 1000100017cc ρ- B. 17100017cc - C. 1000100017c cρ- D. 1000100035c c ρ- 2-9密度为ρ g ∙mL -1的氨水中氨的量分数为x ,其质量摩尔浓度为(mol ∙kg -1)A. ()100017181x x x +-B. ()1000181x x -C. ()100035181x x +-D. ()1000181x x ρ- 2-10 同上条件下,氨的量浓度(mol ∙L -1)为A.()1000181x x -B.()100017181xx x +-⎡⎤⎣⎦ C. 100018x x ρ- D. ()100035181x x ρ+-⎡⎤⎣⎦ 2-11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 ∙kg -1,密度为ρ g ∙mL -1的氨水溶液浓度为(mol ∙L -1) A. 100017m m ρ+ B. 1000100017m m ρ+ C. ()1000100017m m ρ+ D. 1000100035m m ρ+ 2-12哪种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较相近A.高温高压B.低温低压C.高温低压D.低温高压 2-13 20˚C 时乙醇p ˚=5.877KPa ,乙醚的P ˚=58.77KPa ,将它们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溶液,在该温度时混合溶液液面上的总压力为A.64.65KPaB. 32.32KPaC. 52.89KPaD.不确定2-14影响纯液氨的饱和蒸气压的因素有A.容器的形状B.液氨的量C.温度D.气相中其它组分 2-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液体与其蒸气处于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该液体的饱和蒸气压B.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的蒸气压之和C.稀溶液中某一液体组分的蒸气分压等于它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其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积D.蒸气压大小与容器直径大小有关2-16一封闭钟罩中放一小杯纯水A 和一小杯糖水B ,静止足够长时间后发现A. A 杯中水减少,B 杯中水满后不再变化B. A 杯变成空杯,B 杯中水满后溢出C. B 杯中水减少,A 杯中水满后不再变化D. B 杯中水减少至空杯,A 杯水满后溢出 2-17浓度均为0.1mol ∙kg -1的蔗糖、HAc 、NaCl 和Na 2SO 4水溶液,其中蒸气压最大的是A.蔗糖B.HAcC. NaClD. Na 2SO 42-18 100˚C时纯A 和纯B 液体的蒸气压分别为50.7和151KPa ,A 和B 的某混合溶液为理想溶液且在100˚C 和101KPa 沸腾,则A 在平衡蒸气中的摩尔分数为A. 1/3B. 1/4C. 1/2D. 3/42-19 27˚C 101.0KPa 的O 2(g)恰好和4.0L ,127˚C 50.5KPa 的NO(g)反应生成NO 2(g),则O 2 (g)的体积为A. 1.5LB. 3.0LC. 0.75LD. 0.20L2-20将18.6g 某非电解质溶于250g 水中,若溶液凝固点为-0.744˚C ,则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186B. 93.0C. 298D. 46.52-21在100g 水中溶解了6.0g 某非电解质(M =60g ∙ mol -1),则在101.325KPa 时此溶液的沸点A. 0.51˚CB. 100.51˚CC. 99.49˚CD. 101.86˚C 2-22纯樟脑的凝固点为177.88˚C ,相同条件下1.08mg 某物质与0.206g 樟脑组成的溶液的凝固点为175.34˚C ,已知樟脑的K b =5.95,K ƒ=39.7,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1)为A .81.9 B. 819 C. 163 D. 3602-23将1.00g硫溶于20.0g萘(Kƒ= 6.8K∙Kg∙mol-1)中,溶液的凝固点较纯萘(80˚C)低1.30˚C,则此时硫的分子式接近A.S 2B. S4C. S6D. S82-24在1000˚C时,98.7KPa压力下硫蒸气的密度为0.5977g∙L-1,则硫的分子式为A.S8B.S6C.S4D.S2E.S2-25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0.2mol·L-1C12H22O11B.0.2mol∙L-1HAcC.0.1mol∙L-1NaClD.0.1mol∙L-1CaCl2E.BaSO4饱和溶液2-26质量相等的抗冻剂乙醇、甘油、甲醛、葡萄糖中,效果最好的是A.乙醇B.甘油C.甲醛D.葡萄糖E.四种都一样2-27有一种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ƒ,则A.ΔTƒ> ΔT bB.ΔTƒ= ΔT bC.ΔTƒ< ΔT bD.无确定关系2-28常压下,难挥发物质的水溶液沸腾时,其沸点A. 100ºCB.高于100ºCC.低于100ºCD.无法判断2-29在1升水中溶有0.01mol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A.MgSO4B.Al2(SO4)3C.CH3COOHD.K2SO42-30 101ºC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A.101.3KPaB.1013KPaC.略高于101.3KPaD. 略低于101.3KPa 2-31临床上用的葡萄糖等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为0.513ºC,溶液密度为1.085g∙cm-3,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和37ºC时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多少?水的Kƒ =1.86K∙Kg∙mol-1A.4.99% ,755KPaB.29.2%,753KPaC.30.1%,92.6KPaD.4.99%,89.8KPa 2-32 37ºC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KPa,与血液具有同样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浓度应为A. 85.0g∙dm-3B. 5.41g∙dm-3C. 54.1g∙dm-3D. 8.50g∙dm-32-33欲使两种电解质稀溶液之间不发生渗透现象,其条件是A.两溶液中离子总浓度相等B.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相等C.两溶液的体积相等D.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相等E.两溶液的百分浓度(质量分数)相等2-34实验测得人的血液在0.56ºC凝固,则人的血液在体温为37ºC时的渗透压力为A.0.734KPaB.92.6KPaC.103KPaD.310KPaE.766KPa2-35四种浓度相同的溶液,按其渗透压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 HAc>NaCl>C6H12O6>CaCl2B. C6H12O6> HAc> NaCl > CaCl2C, CaCl2> NaCl >HAc >C6H12O6 D. CaCl2>HAc> C6H12O6>NaCl2-36稀溶液依数性的核心性质是A.溶液的沸点升高B.溶液的凝固点下降C.溶液具有渗透压D.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37关于溶液依数性规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稀溶液有些性质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本性无关,只与溶质的粒子数目有关,称依数性B.非电解质的稀溶液都遵循依数性规律C.遵循依数性规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溶液的部分表面被难挥发的溶质粒子占据,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减少,引起蒸发压降低D.依数性的性质包括有蒸气在压降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2-38 FeCl3(aq)加氨水可以制备稳定的氢氧化铁溶胶,胶体粒子带什么电A.在pH较大时带负电B.在pH较大时带正电C.总是带正电D.总是带负电2-39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时,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的只是A.胶核B.紧密层C.胶团D.胶粒2-40混合等体积的0.08mol∙L-1 KI和0.1mol∙L-1AgNO3溶液得到一种溶胶体系,在该体系中分别加入下列三种电解质(1)MgSO4 ,(2) CaCl2 ,(3)Na3PO4,则其聚沉能力的相对强弱顺序是A.(1)>(2)>(3)B.(2)>(1)>(3)C.(3)>(1)>(2)D.(3)>(2)>(3)2-41某溶胶的ζ电势(电动电势)越高,则该体系应为A.扩散层越厚,体系越不稳定B.吸附层越厚,体系越稳定C.扩散层越薄,体系越稳定D.吸附层越薄,体系越不稳定E.扩散层越厚,体系越稳定2-42混合AgNO3和KI溶液来制备AgI负溶胶时,AgNO3和KI间的关系应是A.c(AgNO3) > c(KI)B. V(AgNO3) > V(KI)C. n(AgNO3) > n(KI)D. n(AgNO3) = n(KI)E. n(AgNO3) < n(KI)2-43溶胶电动电势(ζ电势)是哪两者的电势差A.胶核与吸附层B.胶核与扩散层C.胶团与介质D.吸附层与扩散层E.电势离子与反离子2-44 关于ζ电势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ζ电势愈大,扩散层愈薄B.ζ电势愈大,吸附层愈薄C.ζ电势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层中电势离子和反离子的多少D.ζ电势大小标志着胶粒带电程度2-45下列四种电解质对AgCl溶胶的聚沉值(m mol·L-1)分别为:NaNO3(300),Na2SO4(295),MgCl2(25),AlCl3(0.5),则该溶胶胶粒所带电荷的电性和溶胶类型分别是A.正电,正溶胶B.负电,正溶胶C.正电,负溶胶D.负电,负溶胶3 .填空题3-1在稀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终点,则该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比原硫酸溶液的蒸气压(同一温度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