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 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 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萧友梅特地安 排他抄谱、做图书管理员,以弥补生活费。
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翌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 提琴和钢琴,攻读理论作曲,并在院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 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 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 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 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 的老师们的赞誉。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1928年进入国立音乐院学 习 音 乐 。 1 9 2 9 年 去 巴 黎 勤 工 俭 学 , 师 从 著 名 提 琴 家 帕 尼 ·奥 别 多 菲 尔 和 著 名 作 曲 家 保 罗 ·杜 卡 斯 。 1 9 3 5 年 回 国 后 ,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洗星海

1934年由聂耳、田汉、任光、安娥、吕 骥等正式成立了上海左翼剧联音乐小组。他 们积极地介绍和宣传苏联革命音乐和马克思 主义的音乐观,呼吁造就真正能为劳动群众 所接受的大众化的“新兴音乐”。1933年 起,他们有意识地组织革命音乐工作者参加 当时的进步电影和戏剧等活动,为进步电影 和戏剧配乐作曲,如《渔光曲》、《桃李 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 风光》、《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 子》、《复活》等一批影片和戏剧的主题歌 和插曲为广大民众所传唱,风行全国。
左翼音乐家介绍
任光(1900-1941),浙江人,早年在法国学习钢琴 修理和作曲,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和电影、戏剧配乐等 工作。其代表作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 老五》等。前期创作抒情婉约,后期创作雄壮坚毅。还 写有中国乐器合奏《彩云追月》(1935年)等。对抗 日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曙(1909-1938),安徽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 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专主修声乐。其代表作有《日落 西山》、《丈夫去当兵》、《打豺狼》、《洪波曲》等。 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吕骥(1909- ),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 30年代是左翼音乐家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者。其 重要作品有:《自由神》、《新编“九一八”小调》、 《大丹河》等。 麦新(1914-1947)和张寒晖(1902-1946)等也是 这一作曲家群的骨干力量。
思考题
《毕业歌》中多处采用了休止符、丰富的 句式和短句,请问这对塑造音乐形象有什么 作用?
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气魄,造成急速 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塑造了 一种斩钉截铁的形象,虽有停顿,但其中有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 《码头工人》 《新女性》组歌 《铁蹄下的歌女》 《塞外村女》 《卖报歌》 《只怕不抵抗》
冼星海ppt

人物名言
•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 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 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 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 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 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 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冼星海 •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 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冼星海
代表作品
• 冼星海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近三百件,代 表作品有: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九· 一八大合唱》《牺盟 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 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 《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 比 戴》,歌曲《游击军》《救国军歌》《到 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之恋》 《夜半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 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 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 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 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从冼星海 的生平事迹透视其人格品质,并对其人格品质 生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土壤进行分析,对 于当今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 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会有很好的借鉴 意义。
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
人物简介
• 冼星海(1904.6.13-1945.10.30),曾用名黄 训、孔宇,祖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出生于 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 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 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 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 奥别 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 杜卡斯。1935年回 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 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 因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 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简介_修正版

经延安音乐工作者的多次试演并在鲁 艺领导的指导下和经中央领导同志审 查后定为《黄河大合唱》正式出版后 的版本
同时冼星海还应邀到延安鲁迅文学院 作报告,并为该院和陕甘宁边区的新 华广播电台举行了"延安新编合唱音乐 晚会"
NEXT
早年经历
1935年回国后积极投入 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 乐活动
创作歌曲有《黄河大合 唱》《九一八大合唱》 《江南三月》等名作
这一时期所创作的歌曲 主要有《青年进行曲》 《救国军歌》《保卫祖 国歌》《到敌人后方去 》《游击队歌》等
2 创作经历
PART 2
创作经历
抗战前期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精神相结合的特点。他所创作的音乐既具 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他以抗日救亡为主题,运用西方的创作手法 ,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现代 感的音乐作品,如《保卫黄河》、《游击队 歌》、《在太行山上》等。这些作品不仅表 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同时也 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 的向往
他自己也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各乐章草稿和大三弦伴奏谱草稿及钢琴谱等, 寄给各地由他指导的学生和青年音乐工作者作为参考或指导之用
创作经历
并反复进行修订补充及完成其他工作后 由地下党组织转送到延安鲁艺
这一大型声乐套曲由三部曲式写成共分 八个乐章,每章均由词作家配合当时的 政治形势写作歌词
创作经历
抗战后期
1940年以后,由于国民党当局更加反动,民族危机加深 这时他除了发表政论、散文和为一些戏剧电影作插曲外,又为演出活动创作《上海船家》、《 你从那里回来》和《断章》等歌曲 同时积极组织演出活动和指导青年音乐工作者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生平冼星海生长在一个贫苦渔民与海员之家。
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寄居于外祖父家。
7岁时外祖父逝世,随母亲到新加坡,靠母亲做佣工度日。
先后在英国人办的学校学英语,在华侨办的小学和中学读书。
1920年前后,作为优秀华侨学生被岭南大学招收到广州,先入附中,后升入大学预科,前后半工半读6年,做过打字员、教员等。
他酷爱音乐,参加学校乐队,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并担任过指挥。
1926年到北京,在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选习小提琴,同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管理员以维持生活。
1928年夏到上海,入国立音乐院学小提琴。
1929年7月,在院刊第3号上发表《普遍的音乐》一文,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音乐”,并认为“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民主思想。
在上海学习期间,他结识了田汉等人,曾参加“南国社”的戏剧活动。
1929年冬,冼星海克服经济上的种种困难,从上海到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靠做各种杂役维持生活。
他先后师从P.奥别多菲尔学小提琴,师从P.迪卡斯等学理论作曲,并于1935年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迪卡斯的高级作曲班学作曲。
在法国期间,冼星海创作了《风》(女高音独唱和单簧管与钢琴)和《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前者据其《我学习音乐的经过》(1940)一文自述,表现了“一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曾在巴黎演出和播音,获得好评。
1935年秋,冼星海回到上海。
面对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他抛弃了寻求个人艺术发展前途的幻想,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于1936年参加歌曲作者协会等进步音乐组织,并先后在百代唱片公司和新华影业公司担任配音和作曲,开始创作救亡歌曲和进步的电影音乐。
这时所作歌曲有《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热血》、《拉犁歌》、《青年进行曲》等,得到了进步文化界的赞扬,并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姓名:冼星海籍贯:澳门生卒年:1905—1945年地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作品:《游击军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蓄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代表作品.《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颗最灿烂的星。
在这里,我要为他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及其他》,主要谈他上海时期和武汉时期的创作;另一篇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集中评介他延安时期写的这部不朽的杰作。
冼星海是广东番禺县人,1905年生于澳门。
在旧社会,他家是属于水上生活的“蛋民”,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冼星海是个遗腹子,还在娘胎里父亲便去世了。
6 岁时随母亲到南洋,靠母亲做佣工维生。
星海在南洋、私塾里读了四年四书五经,在英国人办的学校里学了一年英语,在华侨办的岭南分校念了两年高小。
1919 —1925年,又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大预科念书,半工半读,靠当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维持生计。
此时他已学习小提琴,吹单簧管,并且在一个美国人办的管乐队中担任指挥。
1926年,进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理论和小提琴,同时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1927年下半年,进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简介

中国着名的音乐家简介冼星海:中国近现代着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着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着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中国着名的音乐家简介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高中音乐鉴赏)

黄长
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 (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 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 家。1913年11月1日生。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 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
河江 的的 歌儿 者子
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
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
教员。
代表作:诗集有《五月花》组诗歌词《黄河大
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第二部分: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以它较低的音区。悲痛的
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燃烧起来的仇 恨怒火,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
第三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而遭到破坏
下一页
•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 • 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 《生产大合唱》等四部; • 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 • 《神圣之战交响曲 》;管 • 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 • 《救国军歌》、《在太行山 • 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
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 -2002年1月28日),原名
一、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8年冬
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 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
的抵
1941年 冼星海在苏联
建达 议延
陕抗 增加一个序曲
北敌 公演 学剧 礼三 堂队 (在 首延 演安
下安 改后 为( 歌在 词冼 )星
海 同 志
193)9年4月13日 冼 星 海 抱 病 1939年3月26日
表达了作者对抗日英雄儿女们的赞美及对抗战必胜的 坚定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8/11/15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聂耳(1912-1935) 云南玉溪人(出生在昆明) 1930年来到上海考进“明 月歌舞社”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准备到苏联留学, 在日本转站不幸溺水死亡
冼星海(1905-1945) 广东番禺人 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 院学习小提琴 1930年到法国巴黎音乐学 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35年回国投入到抗日救 亡运动中 1938年到延安,担任鲁迅 艺术学院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2
2018/11/15
介绍
陈述讨论目的 介绍自己
3
2018/11/15
出生故事
4
2018/11/15
代表作品: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
《黄河大合唱》 全曲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 乐布局上基本主题呈示、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 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 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合唱手法丰富多采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 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 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 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 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2018/11/15
5
冼星海(1905-1945)
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6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 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 深造。 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 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靠人工筑堤。
10
2018/11/15
黄河大合唱
《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混声合唱) 《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男声独唱)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女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声对唱歌曲(对唱、 重唱、混声合唱) 《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女声独唱)
8
2018/11/15
9
2018/11/15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 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是 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 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游 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 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半 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流 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全
2018/11/15
25
2018/11/15
26
2018/11/15
代表作品: 《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 6 2018/11/15
创作故事
7
2018/11/15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月。作品以黄河为背 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 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 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 丽图景。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很 高的艺术成就。
2018/11/15
12Biblioteka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13
2018/11/15
钢 琴 : 黄 河 船 夫 曲
14
2018/11/15
第 二 乐 章 : 黄 河 颂
15
2018/11/15
钢 琴 : 黄 河 颂
16
2018/11/15
第 三 乐 章
17
2018/11/15
第 四 乐 章: 黄 水 谣
18
2018/11/15
黄 河 愤
19
2018/11/15
第 五 乐 章 : — 河 边 对 口
20
2018/11/15
第 六 乐 章: 黄 河 怨
21
2018/11/15
第 七 乐 章 : 保 卫 黄 河
22
2018/11/15
保 卫 黄 河 : 朗 朗
23
2018/11/15
第 八 乐 章 : 怒 吼 吧 黄 河 24
《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 (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 峰(合唱) 11 2018/11/15
黄河大合唱
一、《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二、《黄河颂》(男声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四、《黄水谣》(女声合唱)、 五、《河边对口曲》(对唱、重唱、混声合唱)、 六、《黄河怨》(女声独唱) 七、《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八、《怒吼吧!黄河》(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