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咳嗽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病患。
不论外感,内伤所导致的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都会引发咳嗽。
小儿咳嗽要治疗及时,小儿咳嗽的中医基本治则是理肺,健脾,固肾。
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和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利湿,燥湿和补脾;固肾包括温肾,壮阳等。
小儿咳嗽在治疗中首先运用理肺法则。
如果效果不理想,再加健脾法。
如果已成哮喘时,可增入固肾法,三法协调,辨证治疗。
下面对常见小儿咳嗽的治疗介绍如下:★小儿风热咳嗽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中痰鸣,吐黄痰,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象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疗原则:清肺,化痰,止咳。
方名:鱼蛤石花汤(临床方)。
组成:生石膏3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橘红6g,鱼腥草10g,木蝴蝶6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水煎两回取汁约200ml,分三至四次服(适于5岁用量),少加白糖。
★小儿肺寒咳嗽症状:秋冬季气寒冷或者感受骤寒引起咳嗽,长时间不愈,每天轻夜重,咳嗽痰鸣,脉细缓,咯痰白稀,便溏溺清,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
治疗原则: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名:冬花五炙饮(临床方)。
组成:炙杏仁10g,炙冬花10g,炙枇杞叶15g,炙紫菀6g,炙米壳6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小儿阴虚燥咳症状:咳嗽日久,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容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
治疗原则:清肺养阴,化痰止咳。
方名:养肺止咳汤(临床方)。
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0g,北沙参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小儿风寒咳嗽症状:咳嗽频作,全身酸痛,恶寒无汗,发热头疼,痰白稀薄,鼻塞不通,流清涕,喉痒声重,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名:苏橘甘草汤(临床方)。
组成:麻黄3g,苏叶10g,桔梗6g,甘草6g,橘红6g。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食疗方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的食疗方小儿咳嗽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差,所以很容易感染感冒,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咳嗽症状多属于肺之阳虚,食疗方可作为中医治疗儿童咳嗽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专家的角度详细介绍几种中医食疗方和中医养生建议。
一、前胡桔梗汤(治风寒咳嗽)方剂:前胡9克,桔梗9克,杏仁5-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
制法:前胡洗净,冷水浸泡30分钟;桔梗破碎;杏仁去壳,炒香;生姜切片。
将前胡、桔梗、水煮开,改用小火煲煮1小时,然后加入杏仁、炙甘草和生姜,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祛风寒、镇咳止嗽,适用于痰液清稀、多咳等症状。
二、百合杏仁糯米粥(润肺平喘)方剂:百合30克,杏仁12克,糯米100克,红枣3枚,冰糖适量。
制法:将百合、杏仁洗净,泡水30分钟;红枣去核,洗净;糯米洗净。
将百合、杏仁、红枣放入煲中,加适量清水煮开,改用小火煲煮1小时。
之后将糯米加水煮煮至粘稠,再加入百合杏仁、红枣汤中,煮沸即可。
喝前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润肺止咳、清热平喘,适用于肺热、燥咳、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核桃莲子糯米粥(滋阴补肺)方剂:核桃仁50克,莲子20克,糯米100克。
制法:核桃仁破壳,用开水烫剥净外皮;莲子洗净;糯米洗净。
将核桃仁、莲子、糯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改用小火煮煮至粘稠。
功效:滋阴润燥、补肺止咳,适用于肺阴虚燥、咳嗽气喘等症状。
中医养生建议:1.避免过度劳累:小儿咳嗽往往与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有关,因此保证充分休息是避免小儿咳嗽的关键。
2.保持室内通风: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加重小儿咳嗽症状。
保持室内通风可以有效减少室内污染物的积聚。
3.多饮水:适当补充水分可以缓解口干燥、咽喉不适等症状,有助于减少小儿咳嗽。
4.避免过食寒凉食物:小儿咳嗽属于寒症,过食寒凉食物会导致寒邪更盛,加重咳嗽症状。
5.避免过度进补:虽然进补对于身体健康有好处,但是过度进补会导致身体燥热,轻则口干燥,重则导致咳嗽等症状。
孩子咳嗽的中药偏方

孩子咳嗽的中药偏方孩子咳嗽,中药偏方关心缓解孩子咳嗽,是让家长特别担忧的事情。
中药偏方可以关心缓解孩子咳嗽的症状,也在肯定程度上削减了孩子对西药的依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偏方。
1.川贝柿子粥川贝柿子粥是治疗孩子咳嗽的常用偏方,它可以清热化痰。
做法很简洁,将100克柿子去皮、去核后煮开,然后加入10克川贝粉,搅拌匀称后即可。
每天让孩子喝3次,每次喝30毫升即可。
1.1 原材料介绍柿子,性平,味甘涩,有清热生津、健脾润肠、敛肺化痰的功能。
川贝,性微寒,味苦、涩,有润肺、清热、化痰的作用。
1.2 功效作用川贝柿子粥可以清热化痰,对于肺部有积热、痰湿等症状的孩子特别有效。
1.3 留意事项川贝柿子粥属于滋润性食物,孩子假如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茯苓杏仁汤茯苓杏仁汤可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对于干咳不止、痰中带血等症状的孩子有很好的作用。
做法很简洁,将50克杏仁、25克茯苓、15克生白芍、15克生地黄加入清水中煮30分钟即可。
每天让孩子喝2次,每次喝50毫升即可。
2.1 原材料介绍杏仁,性平,味甘、苦,有润肺止咳、镇痛的作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微苦,有利尿、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
2.2 功效作用茯苓杏仁汤可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对于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的孩子,可以作为帮助治疗的偏方。
2.3 留意事项杏仁有肯定毒性,孩子吃杏仁时要确保其剥去杏仁上的外皮,避开对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杏仁不宜过度食用,否则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3.苹果蜜汁苹果蜜汁是特别简洁易做的一道中药偏方。
它可以润肺止咳、清热化痰,对于小儿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做法很简洁,将苹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匀称后喝下去即可。
3.1 原材料介绍苹果,性微寒,味甘、酸,有生津、清热、润肺、化痰的功效。
蜂蜜,性温、味甜、微酸,有润肺、化痰、止咳、解毒的作用。
3.2 功效作用苹果蜜汁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对于孩子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儿童常常受到喉咙痒和咳嗽的困扰,这不仅使他们感到不适,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是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儿童的康复。
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对于儿童喉咙痒咳嗽,中医常常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进行治疗。
对于“小儿风寒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声音重,并伴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可以采用中药补肺润燥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麻杏石甘汤、川贝枇杷膏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对于“小儿肺热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有痰,痰黄稠厚,并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可以采用清热化痰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银翘片、鱼腥草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草药和剂量。
同时,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除了中医辨证施治,草药外敷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
经典的草药外敷方法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橄榄油,调成糊状,涂抹在儿童的喉咙部位。
常用的草药包括苦参、川贝母等。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舒缓症状。
在进行草药外敷时,要注意选择适量的草药和添加剂,并在涂抹时避免过分刺激儿童的喉咙。
如果儿童对某些草药过敏或有其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在进行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时,还要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调理。
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与感染咳嗽的人接触。
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总之,儿童喉咙痒咳嗽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和草药,并注意饮食和卫生习惯的调理。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验方集锦(三)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验方集锦(三)
燥热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唇干燥,咽干喉痒,或有身热恶风。
治宜清肺化痰。
一处方:米汤200毫升,川贝3克,冰糖20克。
用法:将川贝研成细末,与冰糖放入米汤中调化,置锅中隔水蒸煮15分钟。
每日1剂,候温,1次服完,连服3~5天。
二处方:吉祥草、麦冬草、清明菜各15克,枇杷叶、岩白菜各10克,甜杏6克,桔梗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甘草6克,猪胆汁1个。
用法:甘草水煎去渣后,将猪胆汁冲服二分之一,连服2次。
四处方:石膏9克,杏仁3克,枇杷叶1片,雪梨1个,蜂蜜15克。
用法:将杏仁研成泥,枇杷叶布包与石膏同煎取汁,去渣,雪梨捣烂绞取汁,兑入药汁中,共取约1小碗,然后分2~3次冲入蜂蜜饮用。
五处方:鸭梨3个,大米50克。
用法: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
六处方:沙参9克,川贝3克,百合9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七处方:鲜百合20克,蜂蜜10克。
用法:蒸熟,分4次服,每日1剂。
有效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治疗和应对方法

有效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药治疗和应对方法儿童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一旦发作,除了会给孩子带来不适,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中药领域,有很多有效的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和应对方法,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1. 蜂蜜水蜂蜜具有润喉、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料。
将一勺蜂蜜加入一杯温水中,让孩子慢慢喝下。
蜂蜜水可以润滑喉咙,减轻喉咙痒的感觉。
此外,蜂蜜还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缓解喉咙的发炎症状,减少咳嗽的频率。
2. 梨汤梨是一种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水果,对于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非常有效。
取一个梨子,削皮去核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直至梨熟烂。
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适当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
将熟软的梨块和煮梨的汤汁一起食用。
梨的清凉性质可以有效地缓解喉咙的疼痛和痒感,同时梨中的营养物质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桔梗川贝膏桔梗川贝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桔梗、川贝等。
它有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儿童咳嗽痰多的情况。
将桔梗川贝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给孩子服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喉咙痒和咳嗽的症状。
4. 老中医治法——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主要用于妇女调经补血,但也有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的作用。
将四物汤按照比例熬煮,过滤后取汁,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给儿童饮用。
四物汤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带来的不适感。
5. 中药熏脚熏脚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疗法,有助于缓解儿童喉咙痒和咳嗽。
将适量的中药材(如荆芥、艾叶、薄荷等)研磨成粉末,放入熏脚盆中加热,让孩子将脚浸泡其中。
中药的蒸腾能够通过足底的穴位刺激身体的经络,改善喉咙的不适症状,减轻咳嗽。
正确认识中药治疗方法的使用中药治疗儿童喉咙痒和咳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家长们在使用中药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使用中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尤其是在儿童年龄段使用中药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小儿咳嗽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其症状涉及呼吸系统,预防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是通过对经典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小儿咳嗽症状。
本文将讨论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的指导。
一、常见的病因小儿咳嗽的病因有很多,但主要有外感风寒、风热、湿热、肺燥、痰湿等。
其中外感风寒是小儿咳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风寒邪气容易攻击小儿的肺脏,导致肺部逐渐受损,进而出现咳嗽症状。
此外,湿热与风热也是小儿咳嗽的常见病因,因为湿热和风热邪气易在小儿身体内肆虐,导致破坏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少数情况下,小儿咳嗽也可能是由于肺燥和痰湿引起的。
二、治疗方法中医理论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中医经典理论指导的小儿咳嗽治疗方法:1.外感风寒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小儿咳嗽,应首先把风寒邪气驱除。
方法包括:(1)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如麻杏石甘汤、桂枝汤、银翘散等,都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
(2)推拿治疗。
推拿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小儿的呼吸道,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清除体内的风寒邪气。
2.风热治疗风热引起的小儿咳嗽同样需要对症下药,方法包括:(2)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应采用清淡食物,如青菜、稀饭、瘦肉等,多饮水可以帮助祛风化痰。
3.湿热(1)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可以起到清热除湿,祛风化痰的作用。
适合的草药包括三黄清瘟、柴苓汤等。
(2)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应该遵循益气养阴、清热除湿的原则,可以多吃玉米、西瓜、木耳、莲子等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4.肺燥治疗肺燥引起的小儿咳嗽,应该采用滋润潮湿的方法来治疗,方法包括:(1)草药治疗。
适合的草药包括麦冬、菊花、玉竹等。
(2)保持室内湿度。
可以在家里放置加湿器,然后减少对室内空气的干扰。
5.痰湿治疗痰湿引起的小儿咳嗽,应该通过以下方式:(2)饮食调养。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药保健方案推荐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药保健方案推荐儿童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多数由感冒病毒引起。
中医药在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仅能舒缓症状,还能改善身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
在本文中,将为您推荐几种中医药保健方案,帮助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不适。
一、小儿传统中药方剂1. 请帖处理方本方由生姜、枳实、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宽胸、燥湿、降火的功效,适用于儿童因感冒引起的喉咙痒咳嗽。
使用方法为将药材煎煮,取药汁温服,每日2次。
2. 芦根散剂治疗芦根散剂是一种中成药,由芦根、羚羊角、黄芩等药材制成,具有清热、祛痰、止咳的功效。
适用于儿童因热毒引起的喉咙痒咳嗽。
使用方法为按照医生建议饭前服用一定剂量。
二、中医药调养1. 饮食调理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可以适当调整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建议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小米粥、煮熟的水果、蔬菜等,有助于缓解体内湿气和炎症。
2. 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通过水煮药物,使药物精华溶解于水中,进而渗透皮肤,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如金银花、连翘等,煮水进行中药浴,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中医养生方法1. 注意居室通风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排除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2. 提供适宜环境儿童喉咙痒咳嗽需保持良好的休息环境,避免疲劳和过度用声。
同时,给予适当的情感关怀,减轻儿童的焦虑和不安。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喉咙痒咳嗽期间,家长应帮助孩子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甜食和油腻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使用小儿传统中药方剂、中医药调养和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喉咙痒咳嗽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反复发作。
但是,使用中药时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发表时间:2012-11-20T14:21:58.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军
[导读]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
王军(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中医院四川旺苍 628200)
【摘要】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胃易伤,常为六淫之邪所侵,故临床以外感及内伤肺胃咳嗽多见。
因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临床证候各异。
临床上对外感咳嗽早期以宣肺散邪为主;中期以清热化痰为主,后期内伤脾胃以养胃建脾为主。
【关键词】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在治疗小儿咳嗽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介绍如下。
1 咳嗽早期,宣肺散邪为主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
小儿肺常不足,卫外功能薄弱,邪气不论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侵袭,均能影响肺的功能。
肺为邪侵,壅阻肺络,气机不畅,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
外感咳嗽早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有偏寒偏热之异,偏于风寒者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偏于风热者症见咳嗽不爽、有痰声而咳不出、咽红等。
治当“宣肺散邪”,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用“桑菊饮”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牛蒡子、射干、板蓝根、兔耳风、蝉蜕、法半夏、甘草。
方中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薄荷,清散上焦风热;桔梗、苦杏仁,解肌肃肺以止咳;连翘清透膈上之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法半夏化痰; 兔耳风、蝉蜕祛风止咳; 板蓝根、牛蒡子、射干清热解毒利咽。
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邪解表之功。
偏于风寒者,去桑叶、加麻黄,六月寒。
病案举例李某,男,5岁,2009年4月23日初诊。
主诉:咳嗽2d。
症见:咳嗽时作、咳痰不显、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查体:T37.3℃,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证属风热犯肺,肺气失宣。
治以辛凉解表,宣肺散邪。
桑菊饮加减。
药用:桑叶8g、菊花 8g、桔梗8g、苦杏仁6g、连翘6g、芦根6g、薄荷5g、牛蒡子6g、射干6g、板蓝根8g、兔耳风6g、蝉蜕6g、法半夏 5g、甘草 3g。
经服3剂痊愈。
按,邪不去,咳嗽不止。
外感咳嗽初期,要防止邪传入里,祛邪很重要,邪去则痰邪不生或少生。
因初期产生痰邪主要是肺不布津,津凝生痰,痰邪较少,故咳嗽初期重在宣肺散邪,则咳嗽自止。
2 咳嗽中期,清热化痰为主
此期咳嗽是初期咳嗽治疗未愈发展而来。
此时邪气入里,多数表现为痰热咳嗽。
痰热咳嗽是外感咳嗽的延续,治疗仍应以祛邪为主,着重清肺化痰。
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黏稠或黄黏、难以咯出、或喉间痰鸣、甚或咳嗽伴喘、大便多干燥难行,舌质红、苔薄腻、脉滑数。
此期多数不发热或发热不高,治宜清肺化痰止咳。
常用“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治疗。
药用: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芦根、射干、板蓝根、蝉蜕、法半夏、黄芩、瓜蒌皮、浙贝母、麻黄,石膏。
方中桑叶、菊花祛风散邪;麻黄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石膏清肺平喘;黄芩清泻肺热;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浙贝母清化热痰。
诸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病案举例何某,女,5岁,2010年6月30日初诊。
主诉:咳嗽3d,加重伴气喘1 d。
症见:咳嗽时作、咳甚伴喘、喉中有痰、不易咯吐、轻度鼻煽、不发热、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干、二日一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查体:咽红,两侧扁桃体Ⅰ度肿大,两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
证属痰热壅肺,肺失宣肃。
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桑菊饮合麻杏石膏汤加减:桑叶5g、菊花5g、桔梗6g、苦杏仁6g、芦根6g、射干5g、板蓝根6g、蝉蜕4g、法半夏6g、黄芩6g、瓜蒌皮5g、浙贝母6g、麻黄3g,石膏10g。
3剂。
二诊:患儿家长诉服药后已无气喘,喉中痰声消失,咳嗽较前明显好转,但药后前两天大便日行2~3次,现大便已好转,日行1次,舌红苔薄。
查体:咽红明显减轻,两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继续治以清肺化痰。
原方去石膏加稻芽 10g,3剂痊愈。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之肃降而排泄通畅;反之,肠腑积滞不通,腑实内结,浊气上干,肺气失宣。
故肺气郁闭则腑气不通,腑气不通则加重肺气郁闭。
此期咳嗽大多表现为痰热咳嗽,腑气不通。
3 后期养胃建脾为主
临床因小儿反复咳嗽,纳差,面色无华。
常见于脾胃虚弱或久咳不愈或咳嗽恢复期。
以健脾养胃为主,因土虚不能生金,方用沙参10g,麦冬3-10g,姜半夏3-5g,桑叶3-5g,菊花3-5g,苦杏仁3-5g,板蓝根3-6g,兔耳风3-5g,稻芽3-5g,隔山撬3-10g,甘草5g。
临床举例;患儿张某,男,3岁,反复咳嗽1月,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指纹淡,咽部略红,肺部听诊少许啰音,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5g,麦冬5g,姜半夏5g,桑叶3g,菊花3g,苦杏仁3g,板蓝根3g,兔耳风5g,稻芽5g,隔山撬10g,甘草5g。
三剂而愈按,土生金,脾胃虚弱不能养肺,以健脾养胃,达到以养肺的作用,使久咳不愈的小儿咳嗽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