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传媒手段助力幼儿品格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浅谈现代传媒手段助力幼儿品格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浅谈现代传媒手段助力幼儿品格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品格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说明幼儿教育中重要一环便是品格教育,要求幼儿园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良好品格。

一、幼儿品格教育的意义“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幼儿园。

”这是我国北宋初期著名教育家胡琛对幼儿园功能的精辟论述。

幼儿园在人的一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不是知识,而是个人的品格。

幼儿期是个体品格形成重要要时期,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形成与基本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阶段,很容易被外力所塑造。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影响幼儿优良品格状况。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要培养具有良好品行下一代,急切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

培养幼儿良好品格也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包括礼、义、仁、智、信教育内容,孔子(551-289) 在道德论上,就把“仁”作为其道德理论核心原则:提倡轻天道、重人事人道观,提倡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道德教育。

同时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如《颜氏家训》《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等,可见我国从古代就非常重视道德品质在教育中所占重要地位。

第二,关于良好品德培养,许多国内外教育学者都进行过思考,无论是苏格拉底理性主义还是亚里士多德美德在于选择。

丁锦宏曾在其《品格教育论》中进行剖析总结,认为“品格教育不会排斥任何有作用道德教育方法,包括灌输、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只不过要反复强调是,受教育者“品格”(道德品性)形成,才是道德教育追求最终目标。

”第三,《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

在这里《纲要》把促进幼儿情感、态度发展放在前列,并且在《纲要》中教育评价部分再一次强调与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与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与实际能力倾向”。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但同时也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交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可以轻松地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和事件,拓宽我们的视野。

此外,社交媒体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和学习资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社交媒体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不良信息和负面情绪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和行为。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也给社会带来了困扰,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最重要的是,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让我们远离真正的人际交往和体验。

那么,面对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理性看待信息,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其次,我们应该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体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理和监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总之,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做一个负责任的社交媒体使用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保护好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环境。

谢谢大家!。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

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

然而,社交媒体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

它既可以促进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也可能引发虚假信息、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交媒体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它也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

此外,社交媒体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促进了个人和商业品牌的发展。

然而,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其次,网络暴力和言论恶化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更加深远。

此外,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被滥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呢?首先,我们应该提高媒体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其次,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打击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

最后,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人隐私保护,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是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正视社交媒体的影响,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交媒体环境。

谢谢大家!。

大众传媒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英语作文

大众传媒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英语作文

大众传媒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英语作文The Impact of Mass Media on the Way We CommunicateIntroductionMass media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way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 the rise of newspapers, radi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 ou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how mass media has influenced the way w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The Rise of Mass MediaMass media refers to any form of communication that reaches a large audience. This can include newspapers, magazines, radi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 The invention of the printing press in the 15th century revolutionized the way information was disseminated, leading to the rise of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The invention of the telegraph in the 19th century enabled rapid communication over long distances, while the invention of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20th century brought audiovisual content into people's homes.The Impact on CommunicationThe rise of mass media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ay we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In the past, communication was largely limited to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letters, and telegram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mass media, people we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large audiences over long distances. This has allowed for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 on a global scale.One of the key ways in which mass media has changed communication is by increasing the speed and volum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With newspapers, radi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 people can access news and information instantaneously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 This has ha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communication. On the one hand, it has allowed for the rapid dissemination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such as breaking news and emergency alert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led to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 and fake news.Another way in which mass media has changed communication is by enabling the creation of virtual communities. With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Facebook, Twitter, and Instagram, people can connect with others who share similar interests and beliefs, regardless ofgeographical location. This has allowed for the formation of online communities that transcend traditional boundaries of class, race, and nationality. However, it has also led to the spread of echo chambers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individual beliefs, leading to polarization and social division.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in communication arefar-reaching. On the one hand, mass media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social cohesion and facilitat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by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diverse voices to be hear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lead to the erosion of trust in traditional media sources and the rise of misinformation and propaganda. In an age of fake news and filter bubbles,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we consume and engage in meaningful dialogue with other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mass media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ay we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From the invention of the printing press to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mass media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ideas. While there ar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se change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power of mass media in shaping ou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to use it responsibly.By critically evaluating the information we consume and engaging in meaningful dialogue with others, we can harness the potential of mass media to create a more informed and connected society.。

做2022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作文十篇

做2022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作文十篇

做2022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作文十篇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

2022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的好青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做2022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做2022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作文1青年人应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全体中华儿女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古往今来,每一位有所成就者,无不是通过点滴积累,脚踏实地,进而达到厚积薄发的境地。

“不耻下问”“悬梁刺骨”“凿壁偷光”,青年成才,唯有经过辛勤努力,脚踏实地地增长本领,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诸葛亮的《诫子书》指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

人非生而知之,增长才智,提高本领,须从学习中而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新时代青年人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立足本职、埋头苦干。

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点石成金、滴水成河,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青年人要开拓创新,勇做时代弄潮儿。

争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做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年力量必将成为国家栋梁。

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要不负时代重托、做2022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作文2我很荣幸地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参加了由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在省团校主讲的专题党课。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感受到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努力做到“三为”。

我们要善为。

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来越繁荣富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安康幸福。

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以中国梦作为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要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鞭笞自己不断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我们的头脑,学好业务技能,维护好管内的线路设备,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己所欲勿施于人辨论赛写作文500字

结合己所欲勿施于人辨论赛写作文500字

结合己所欲勿施于人辨论赛写作文5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结合己所欲勿施于人辨论赛写作文500字篇1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真正的君子有私心的同时,更有一颗仁心,一份同理心。

当我们在年幼之时听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心中便能明晰这是孔子在教导人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抢占先机、兵者诡道、《论语》过时等种种说法甚嚣尘上。

我们不禁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过时了吗?虽然时代已相距甚远,但这句话显然仍有独特的价值。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互联互通,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是你与周围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亲人更能相知相敬,朋友就能求同存异,同事方能共迎挑战,盟国方能双赢共进。

这样的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自贬身份和迁就对方,而是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表现。

这如何能称之为过时呢?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这句话的内核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仁者爱人,宽恕以待人。

一个懂得克制自己、关照他人的人,方能做到换位思考。

发生交通拥堵时,我们都不希望碰到路怒族的恶语恶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规范驾驶就成为自觉意识。

既然自制宽容的品质仍然被社会所需要和认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怎么会过时呢?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真正的君子有私心的同时,更有一颗仁心,一份同理心。

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思维方式,理解他人的立场与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处理事务。

这不但是一种尊重的体现,更是一种平等的观念。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为争三尺宽的地,要他利用职权与邻居打官司。

他只回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最终家人与邻居各让三尺。

“六尺巷”的佳名流传至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语有着它独到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践行。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本文将首先回顾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传播有效性,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在探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并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还能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

我们需要明确“大众传媒”的概念。

大众传媒是指通过一定介质向大众传递信息或观点的机构或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理念等,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涵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传播有效性”的内涵。

大众传媒感悟心得体会(3篇)

大众传媒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报纸、杂志到电视、广播,再到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在长期的接触和观察中,我对大众传媒有了深刻的感悟,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1. 广泛性大众传媒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通过大众传媒获取信息。

这种广泛性使得大众传媒能够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2. 及时性在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大众传媒以其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将最新的新闻、资讯传递给受众。

这种及时性使得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

3. 真实性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注重真实性。

虽然有时会受到商业利益、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上,大众传媒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时力求真实,使受众能够了解到客观、公正的事实。

二、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1. 社会舆论导向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评论,引导公众关注、思考,进而形成社会共识。

这种舆论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2. 价值观念传播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定的价值观念。

通过报道、评论、广告等形式,大众传媒将某种价值观念传递给受众,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传播传统文化,还推动文化创新。

通过报道、评论、访谈等形式,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承与创新得以实现。

三、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1. 信息过载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导致受众面临信息过载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受众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2. 媒体偏见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部分媒体可能存在偏见,导致信息失真。

这种偏见可能源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受众的判断和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姓名:刘冬兰学号:131041185 班级:13级经济4班
【论文摘要】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最多的是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取信息,不断进行自我的社会化。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网络传媒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更加普遍的人群。

本文首先对大众传媒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以及总结了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针对大众传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日常生活;影响;解决对策
正文:
大众传媒是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传递各种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六种传媒(前三种又称印刷传媒,后三种又称电子传媒),今天的电子传媒则应加上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等新兴传媒。

狭义上,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传媒(今天应包括互联网),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即以新闻传播为重要使命,因此有被称为新闻传媒。

一、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当代世界大众传媒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亦然。

1998 年至2001 年间, 中国国内传媒业连续3 年保持了25 %的增长速度; 从1998 年起, 传媒业的利润,总额就超过了烟草业, 跃居国家第四大支柱产业。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比上年增长15.2%。

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传媒业发
生了深刻的革命。

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3.38亿,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了 1.5亿。

一大批基于新技术的传播载体纷纷涌现,新闻网站、搜索引擎、聚合站点、网络论坛、博客、播客、手机、移动多媒体,乃至新近出现的微型博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收发信息、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

二、大众传媒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大众传媒是组织社会大众强有力的工具。

在我们国家,作为各级党的组织直接管理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它能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突出凸现某类信息,使其成为社会瞩目的特点,并且能够直达受众。

例如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头题新闻、专题报道等,它具有强化效应。

2、大众传媒全面参与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现代人。

大众传媒,尤其是报纸、电视等媒体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一名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天24小时,他起码要有5-6个小时在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可见媒介之重要。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公民,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也需要在一些轻松的节目和娱乐中得到松驰和满足。

3、大众传媒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文化趣味。

就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来说,它们除传播新闻外,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发挥着专门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

因为它们能把知识性、新闻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大众传媒的独特的功能对社会起舆论监督作用。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渠道,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见,以舆论的方式对国家机关的政务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事务实施非强制性的监督。

这种监督是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

(二)负面影响
1、媒体从众心理严重,追求了轰动效应,丧失了社会责任意识。

留意观察如今林林总总媒体,内容与形式同质化,跟风雷同,从众心理产生从众效应。

媒体自身也存在的“沉默螺旋”现象,导致有些消息要么不报,要么铺天盖地,一哄而上的架势让大众有了厌倦、逆反心理。

2、消极自私心理,使媒体社会预警功能呆滞、失灵,“不知情或迟知情”、“知情不报或缓报”。

回顾、审视近年来,法轮功邪教、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3年“非典”对我国社会发展、稳定造成相当危害的典型危机事件,媒体的应对措施,有经验亦有教训。

“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自私心理,使媒体社会预警功能呆滞、失灵。

3、传媒中的“嫌贫爱富”心理,偏爱“强势群体”多,关注“弱势群体”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以大款、富豪、“成功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刊和栏目越办越多,而为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民服务的专刊和栏目却越来越少;
4、利益与公信错位,大众形成了依赖媒体却不信赖媒体的矛盾心理,无所适从。

受利益的驱使,大众媒体在利与义间难以兼顾,很容易发生利益与公信的错位。

大众一方面在跟着媒体走,一方面又形成了依赖媒体却不信赖媒体的矛盾心理,媒体也陷入受众既离不开它又排斥它的尴尬境地。

三、解决大众传媒不足的对策。

(一)构建传媒系统的内部和谐,用正确的社会心态报道社会,关注大众。

传媒自身的健康、科学、有序、和谐发展是现代社会顺畅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大众传媒必须首先构建传媒系统内部的和谐,继而协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要子系统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二)强化、提升“耳目”功能,发挥社会预警职能。

新形势下,大众传媒不仅要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同时要强化、提升“耳目”功能,将社会预警视为应尽的职责和一项战略任务,在整个社会预警机制中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从长远看,应通过立法行为,使社会预警成为传媒机构的一项法定义务。

(三)大众传媒应当“多元化发展”、“满足多层次需要”。

首先必须满足最大多数人的需要,特别是仍处于困难中“弱势群体”的需要。

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疾苦和呼声,表现他们为改变命运艰苦奋斗的实践。

大众传媒应给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各得其所、平等互爱、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结束语: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众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同时也必须对大众传媒给大众心理的负面影响加以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谈中国传媒业现状》
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喻国明
3、《十字路口: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发展再思考》郑涵金冠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