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关于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关于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关于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一、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广大市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空前的繁荣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购房大军。在参加了数学研究性学习这个活动后,我们领悟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使我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感兴趣,希望从熟悉的事物中理解,体会数学。于是,在数学老师的要求下,我对“购房贷款决策问题”进行研究,探究购房贷款中的数学问题。

二、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于实际生活的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让我们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应用在实践中,从而促进我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走向社会,也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中。

三、内容

在学习数列性质的同时,我们要善于将数列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容易了解数列的性质,也懂得了许多生活上的知识,将数列生活化,既加深了我们对数列的了解,又为生活提供了方便。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也和数学息息相关,而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又都是高中数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等基础知识。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人们在贷款、储蓄、购房、购物等经济生活中就大量用到数列的知识。本课题是利用数学知识,通过对购房贷款的还款方式问题的研究,选择最佳的还款方式。

四、研究资料

1.等额本金还款法

所谓等额本金还款法,即借款人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这种还款方式相对等额本息而言,总的利息支出较低,但是前期支付的本金和利息较多,还款负担逐月递减。等额本金还款法是一种计算非常简便,实用性很强的一种还款方式。

2.等额本息还款法

所谓等额本息还款法,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等额本息还款法逐月结清。由于每月的还款额相等,因此,在贷款初期每月的还款中,剔除按月结清的利息后,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少;而在贷款后期因贷款本金不断减少、每月的还款额中贷款利息也不断减少,每月所还的贷款本金就较多。

王先生为了改善家庭的住房条件,决定在2010年重新购买一套面积为100 ㎡的住宅,每平方米售价为4000元。现需要贷款,但是是申请商业贷款呢还是申请公积金贷款,贷款15年还是20年合适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以下是他的家庭状况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案: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每月总收入8000元,也就是年收入9.6万元。现有存款15万元,但是必须留2万元-3万元以备急用,可用首付款为12万元。

贷款信息

商业贷款,6年以上年利率为6.14%。

公积金贷款6年以上年利率为4.05%。

购房的首期付款应不低于实际购房总额的20%,贷款额应不高于实际购房总额的80%。

预选方案

1.申请15年商业贷款

2.申请15年公积金贷款

3.申请20年公积金贷款

针对预选方案,我们小组用学过的数列知识,为王先生计算了一下:

还款方式及计算公式

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还款,如果按季还款,每季还款额可以分成本金部分和利息部分。

计算公式分别为

本金部分=贷款部分÷贷款期季数,

利息部分=(贷款本金-已归还贷款本金累计额)×季利率

方案1:选择15年商业贷款

如果首付12万(约为住房总价值的30%),贷款28万,季利率为6.14%÷4=1.535%.

每季等额归还本金:

280000÷(15×4)=4666.67(元)

第一个季度利息:

280000×1.535%=4298.00(元)

则第一个季度还款额为

4666.67+4298.00=8964.67(元)

第二个季度利息:

(280000-4666.67×1)×1.535%=4226.37(元)

则第二个季度还款额为

4666.67+4226.37=8893.04(元)

第60个季度利息:

(280000-4666.67×59)×1.535%=71.63(元)

则第60个季度(最后一期)的还款额为

4666.67+71.63=4738.30(元)

可见,15年中的每个季度支付的利息成等差数列,公差为71.63元,其和为:

(4298.00+71.63 )×60÷2=131088.9(元)

15年中每个季度的还款额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71.63元,其和为:

(8964.67+4738.30)×60÷2=411089.10(元)

方案2:选择15年公积贷款

如果首付12万(约为住房总价值的30%),贷款28万,季利率为4.05%÷4=1.0125%.以贷款期为15年为例. 每季等额归还本金:

280000÷(15×4)=4666.67(元)

第一个季度利息:

280000×1.0125%=2835.00(元)

则第一个季度还款额为

4666.67+2835.00=7501.67(元)

第二个季度利息:

(280000-4666.67×1)×1.0125%=2787.75(元)

则第二个季度还款额为

4666.67+2787.75=7454.42(元)

第60个季度利息:

(280000-4666.67×59)×1.0125%=47.25(元)

则第60个季度(最后一期)的还款额为

4666.67+47.25=4713.92(元)

可见,15年中的每个季度支付的利息成等差数列,公差为47.25元,其和为:

(2835.00+47.25 )×60÷2=86467.5(元)

15年中每个季度的还款额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47.25元,其和为:

(7501.67+4713.92)×60÷2=366467.7(元)

方案3:选择20年公积金贷款

选择公积金贷款20年则:

如果首付12万(约为住房总价值的30%),贷款28万,季利率为4.05%÷4=1.0125%.

每季等额归还本金:

280000÷(20×4)=3500.00(元)

第一个季度利息:

280000×1.0125%=2835.00(元)

则第一个季度还款额为

3500.00+2835.00=6335.00(元)

第二个季度利息:

(280000-3500×1)×1.0125%=2799.56(元)

则第二个季度还款额为

3500.00+2799.56=6299.56(元)

第80个季度利息:

(280000-3500.00×79)×1.0125%=35.43(元)

则第80个季度(最后一期)的还款额为

3500.00+35.43=3535.43(元)

可见,20年中的每个季度支付的利息成等差数列,公差为35.43元,其和为:

(2835.00+35.43 )×80÷2=114817.2(元)

20年中每个季度的还款额也成等差数列,公差为35.43元,其和为:(6335.00+3535.43)×80÷2=394817.2(元)

结果分析

(1)因为王先生每月的家庭总收入为8000元,那么每个月用于偿还购房贷款的金额占家庭总收入的20%-30%,也就是每月还款金额为1600~2400元较为合适,每个季度还款额为4800~7200元。

(2)如果采用方案1,由于15年中每季度需支付的还款额构成一个首项为a1=8964.67,公差为d=71.63的等差数列。若an=8964.67-71.63(n-1)>7200,

则n<26.也就是说,当n<26(个季度)时,每个季度的还款额大于7200元,即在6年半的时间内,偿还银行的钱占这个家庭收入的30%以上,显然给这个家庭生活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3)如果采用方案3,虽然不影响家庭生活,但与方案2相比一共需多支付利息114817.2-86467.5=28379.7(元)

结论:

综上所述,建议王先生采用公积金贷款,年限为15年。

2.购房策略

(1)首付越少越合适

由于每个人的财富积累不一样,对未来经济收入预期不一样,因而每个人会选择自认为合理的首期付款额。而依据中央银行的规定,购房贷款不超过房价的80%,也就是说购房者必须准备20%以上的首期付款。

我们建议购房者最好能申请到70%至80%的抵押贷款。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贷款愈多愈好,首期愈少愈好,当然这一切都应控制在购房者的负债能力之内。首期付款额低,就意味着合同期内每一期的付款额高,特别是利息负担会多一些,但购房者将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改善其生活品质和其他投资。因为其他投资的收益有不少项目都高于贷款利率,所以选择较低的首期付款额为好。

(2)贷款时间以15到20年最恰当

延长还款期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每月还款额,但不是期限越长越好以借款10000元为例,如果2年还清,每月还款438元,利息负担504元;如果4年还清,每月只需还款229元,每月还款减少209元,负担减轻50%左右。但是利息负担也从504元增加到了1004元,同样增加了50%左右。而如果比较第29年和第30年,29年的贷款为每月还款54.73元,30年的贷款为每月还款53.93元,同样是延长一年,每月负担只减少不到1元,1%左右。可见期限过长不能使每月还款额大幅度减少,而白白增添了利息负担。30年的利息负担是9414.8元,29年的利息负担是9046.04元,利息负担增加将近400元,4%左右。所以合理的还款期限应该是15到20年。

(3)善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

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1~5年期年利率为3。6%,比购房商业贷款低1。17%。6~30年期年利率为4。05%,比购房商业贷款低0。99%。

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编号:G195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 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类别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 课题名称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田艳 负责人所在单位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 制定方案日期2011年5月10日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领导小组 2010年3月修订

遵义市余庆县龙溪小学总课题方案 《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面存在如下状况:作业布置方面:1、作业单调,形式单一,以计算训练为主。2、份量不均,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3、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4、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5、作业格式随意,书写潦草。(特别是家庭作业)6、家庭作业本大小不一,家庭作业本和草稿本混用。7、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 8、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9、教师下水作业少,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10、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11、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检查与批改方面:1、重视课堂作业批改,忽视课后作业批改。2、重视批改,忽视学生是怎样做的和怎样订正的。3、忽视随堂作业的批改,随堂作业成了随便作业。4、埋头批改,缺少分析。5、忽视面批。6、重视书面作业的批改,忽视预习作业、复习作业等其他形式作业的检查。8、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有时紧,在长期低效作业的作用下,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探索神奇的数学知识变成一种负担和任务,变成为了让家长和老师不失望才学数学。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有效的作业可以解决当前数学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1、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有部分教师仍在教学的时间、练习的数量上做“加法”如挤占他课,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等,而很少反思自己“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所做的情况,而这正是教学质量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学常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作业又是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索作业训练的有效方式对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2、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方面说,数学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数学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通过练习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从教师这边看,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负担,而灵活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练习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真知。 3、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

有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有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作者:杭州浙大附中物理组周晓农加入时间:2004-5-26 10:31:41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定义为:“注重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研究性学习有两大类型: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小组个体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四个主要步骤:指导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五个主要特征: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六个主要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能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思考 1、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是研究性学习最坚实的课程理论基础。通常受人本主义影响的课程由下列要素构成:(1)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2)强调思维、情感和行动的整合即学习者整个人都投入学习;(3)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4)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研究性学习是要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过程,课程内容是动态的,中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构建,课程的内容随着学习者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进行组织与发展,每一项内容都有其个性特征。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习者对于信息的渴望也会越来越大,而网络的运用无疑满足了这种需求。网络运用于课程,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增大,学习者所受的外界刺激增多,学习者的学习接近真实的生活。 2、认知心理学视角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同样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此,认知学习理论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心理学基础之一。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学习者的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方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步骤的提供一些相关学科的基础信息的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地在杂乱的信息中选择所需的信息。学生的认知学习受内部和外部动机影响,教师要认识、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机。 研究性学习由于网络参与使信息、更为扩大化、无序化,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我们只有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提炼和加工,才能获取有用的知识。总之,认知心理学理论纷呈,但在本质上都指向认知发展,关注学习者学习心理的信息内部加工的过程。一般研究性学习课程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由模糊---清晰---模糊,问题由多---少---多循环往复,循环是受学习者对于问题不同认识的影响,因此问题是动态的。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不能脱离其原有的知识储存,尤其在运用网络寻找信息时,教师要做好导航员的角色,使得搜巡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重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对资料的理解,使其转化为知识和智慧。 3、学习组织形式与社会心理学 研究性学习仅仅改革传统课程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知识学习内容不可能完全代替人际交往,新型的学习组织形式也要向利于人际互动进行变革。依据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学习者共同体的建立,和谐的合作、协作式小组的研究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调控好各小组的活动,让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会共同分担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式学习能显示以下各项优点: 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目的、组织原则 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多元研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组织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以课题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二、阶段目标 高一级:以培养学习“问题意识”为核心,体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以文理科综合课程为载体,组织问题的背景材料学习。建议教师以讲座,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文献资料收集等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来学习,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 高二级:以培养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核心,以“课题研究”课程为载体,使学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设计和进行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确定研究课题,寻找解决的方案与途径,选择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等。使学生了解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了解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高三级:以培养学生思辨学习和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载体,通过对中学各科的真理、方法、价值观和相互关系的整体了解,探究认识世界万物的基本方法,并尝试加以检验。立足于使学生在反思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实践创新精神对待知识,为更高层面上研究问题,以及为个人初步发展方向打好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范围 主要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其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

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

购房贷款的决策问题 课题背景: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都在以银行贷款,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商业住房。购房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是想弄清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怎样计算这些贷款利率以及分期付款该付多少。在高一上学期学完数列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班几个喜欢钻研、刨根问底的同学组成了课题小组,开始了相关问题的研究。 首先要确定你的这个课题是给谁看的,也就是观点立场。 然后确定你的研究群体,也就是课题定位。 有了这两个主要方向就可以搭框架了。 比如你的课题是要给准备贷款购房的人群看,而你的研究群体包括已经成功贷款的人,房产开发商,相关银行及政府机构,那么你的研究主体就是如何能够成功达成购房贷款,或者是当前购房贷款的局势。 接下来的框架可以细分为: 1、当前的购房贷款形式 2、正在采用购房贷款的人群及特征 3、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注意事项 4、购房贷款的市场需求 5、各相关群体的利益及风险 6、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7、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8、专家建议及点评 9、附注:购房贷款的窍门等 住房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最迫切解决的问题。重要的解决途径就是实行住房商品化。这一方面需要有强大的住房消费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推动个人住房消费贷款、调整房地产信贷结构创造了条件, 使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有了内在的动力。自从上世纪年代中期中国建设银行在部分城市试行银行按揭贷款以来, 面对住房金融业丰富的市场资源, 我国各银行普遍开展了针对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 甚至推出了专门的业务品牌名称, 如农业银行的“幸福之家”、建设银行的“乐得家”等等其业务量呈现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该行全国的个人住房贷款从年的亿 元增长到年月底的亿元, 年几乎增长了倍。有万户居民靠工行贷款住上了新房。因此、加强住宅领域银企合作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有力保证, 其中发展住房消费信贷是促进我国住房建设新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但是我们通过对我国特别是温州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的实证调查分析后, 发现其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鱼待研究解决。 二、住房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成为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发展基础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布置好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各科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上,久而久之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弃学现象也随之发生。因此,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是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完成;另一方面又要达到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条路径,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氛围。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作业量少而精,达到作业有效巩固课堂知

识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落实高效课堂精神。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教师的研究探索精神。 课题研究内容: 1、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优化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反馈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 2、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索应该布置哪些作业,作业容量上要考虑量理性、作业量应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有针对性,作业量要分层,作业难度要分层、完成的时间要分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能。 3、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评价,使作业的评价有激励性与实效性。 本选题创新之处: 我们对中小学生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规律,总结出“高效课堂”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方法、途径,重点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方法: 1、查漏补缺式学习心得。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以自学与集体培训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点与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点与对策 教育技术学2班陈少梅2006280106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了各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思维和新举措。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影响的各个因素 ,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问题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而言的,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国外称之为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教育者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充分保障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保障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性学习不但赋予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而且使学生成为某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者、实施者。在学生探求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的着力点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者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况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自主探究。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再以继承知识维持现状为主要学习目的,而能够用未来眼光去看待今天,关注当前的普遍性问题和难点间题,这些问题能够很快触发他们成为自己的思考者或探讨者。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环境,但几乎没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而研究性学习则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研究性学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五.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难点

中小学课题研究:问题与对策(一)

中小学课题研究:问题与对策(一) 记得鲁迅先生曾讲过一个讲真话难的故事。由此,我想到近年来,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种种令人不容乐观的现象:一是从某些高校专家或上级教科研部门分得一个或几个子课题,目的就是为了装点没人门面。好像有了级别较高的立项课题,别人就会认为他们走上了“科研兴校”的道路,学校的品位就提高了。说到底,这样的大部分课题都没有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造假。无论实验方案、结题报告、研究成果还是佐证资料,通通都是东拼西凑抄来的,说的是永远正确的废话,很少有自己的思考。三是课题研究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研究周期快到了,于是大家一起动手,齐心协力,把只要能和该课题“沾一点亲,带一点故”的东西都往上靠。最后,加上专业化的装帧,成果不但“漂亮”,而且“丰硕”。常态教学与课题研究“两张皮”,严重困扰着大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引领学校苛刻持续发展有效途径的课题研究难道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是全美最好的教育学院,近些年来,该学院投入极其雄厚的学术力量,开展“常态教学下的关键问题研究”,所谓“常态”,就是立足于最真实、最普通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状态。换句话说,课题研究的广阔天地在基层学校,在每一个教室里,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身上。“关键问题”要从课堂出发,从老师们的困惑点出发,从教学的关键点出发,能带给教育教学比较深刻的影响。世界是由问题构成的,学校也不例外。每一位老师整天都处于活生生的教育实践中,那里有

最主要、最宝贵的问题资源。问题的存在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挑战,让老师的智慧有了发挥和施展的空间,而能够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起点,也是教学常态下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近年来,我们学校为了走好这关键的一步,每次准备课题研究前都要求大家把自己课堂教学或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写出来。一周后,老师们反馈的信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相当一部分老师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一些老师问题琐碎,似乎到处都是问题;还有一部分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教育教学常态下的问题。怎么办?我们觉得,引领老师抓住日常教育活动中司空见惯的某一个细节,留意课堂中无意生成的环节,记录自己亲历的教育现象,捕捉自己某一次思维的火花……这才是真正切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不久。五年级一位语文老师确立了“指导学生读作文批语”的研究问题,另一位班主任确立了“构建和谐班级的实践与研究”的问题。问题确立后,如何着手进行研究?我们觉得应该分三个步骤。一是把问题上升为校本研究课题。创设“教师专家式研究”。长期以来,中小学搞课题研究,并没有自己的操作范式、评价范式,只是套用专家搞课题研究的那一套。一线老师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大量的“规范”的文字材料。但我们同时又感觉到要想使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必须要有切实的计划,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但又不能走专家搞课题研究的路。于是,我们首先明确了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关键问题就是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在此基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 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 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的必修课,在中小学教育中 得到普遍开展并已拿入高中课程。作为初级中学的我校,我们要结合 本校实际,扎实开展好探究性学习课题,努力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有效之路。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质量的目的。课题开展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用于实践,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将探究性学习作为学校课程和学校科研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以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的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一直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实施要点: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习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 <一>、探究性学习实施类型的选择。 1、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开展课题研究类和活动设计类二类的课题。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研研究等类型。 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科技类项目的设计。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和改造的设计等。

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选题范围 问题1函数y=aX+b/x的性质研究 问题2整理求定义域的规则及类型(特别是复合函数的类型)。 问题3回顾解指数、对数方程(不等式)的化归实质(利用外层函数的单调性去掉两边的外层函数的符号),我们称之为“给函数更衣”,于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方程(不等式)进行演变。你能利用这一点编拟一些好题吗。 问题4 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能解决的三角问题。 问题5一个三角公式不仅能正用,还需会逆用与变用,试将后者整理之。 问题6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中,对于含边角混合关系的条件,利用正、余弦定理总有两种转化,即转化为角关系或边关系,探索其中一种对另一种解法的启示功能。 问题8对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 问题9用数形结合解数学题。 问题10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问题11用函数图像解题。 问题12对函数y=(ax+b)/(cx+d)的研究(分离系数法化简,图像特点,单调区间,对称中心等)。 问题13二次函数值域的求法。 问题14等差与等比数列性质的比较。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有效--策略研究--一

》 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表现,更是其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毅力的考验。做作业是学生每天必有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巩固知识的机会。可是每个班总有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即使做了也是应付差事。老师们磨破了嘴皮,用尽了法子,就是不见成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何让学生改掉这些坏习惯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了解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 2.通过自信心教育、激发兴趣,家长监督等策略使学生改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毛病、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根据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制定矫正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养成教育,提高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 1.研究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状,探本求源。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到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真正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大脑老是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写作业坐不下来,很难坚持独立完成一件事。 (2.)知识掌握不牢:由于对知识没有掌握或一知半解,孩子在做作业时就会感到比较吃力,就会出现卡壳现象。渐渐地,孩子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弱,出现逃避写作业,拖拉的现象。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没有寄予恰当的引导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 (4.)速度慢: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爱打岔。作业一多就完成不了。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韩文萍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在学生认知活动过程中,掌握适当的方法技能有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性的东西,如何提升学习速度加速优化认知水平,无疑成为众目注视的焦点。 然而,从我们前期对几所学校的走访与调研中发现,在大家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对学法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且能关注随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却关注不多――表现在学法指导研究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但缺少深入探讨与研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行为。不少学校在学法指导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研究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成果认定不清楚,导致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无法有效展开。 以斑窥豹,就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下列分析 一、认识上的问题: 1、对理论认识层面的问题 A、概念不清 在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理论名词,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所研究的内涵外延没有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就草率行事。于是便出现我做了我就是“行动”了,我照着别人的所谓的经验做了,就是“应用”了,于是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堆积到科研这个大筐里。也有很多人说,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写了大量的论文、案例,我们也装订了很多的成果集子,搞了各种各样的比拼大赛,结果却并不是专题研究应有的效果。更有甚者是不少人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要材料,认为科研就是搞活动。

任何问题、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没有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符合规律的研究,也就是无意义的研究,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B、理论学习与培训不具有针对性 基层学习的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就误作为研究理论的学习了,对学习理论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这些只能算是浏览性、阅读性的对研究来说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不会有学习的效果。将“指导、培训,参与研究”等同于做做报告、看看授课、评评效果,误认为做这些就是做科研工作了。事实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的作风。 2、实践操作中的主要问题 A、研究目标不明确 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是由于研究者在不清楚研究目的的情 况下参与的研究,甚至觉的反正学校要求围绕问题研究,随便可以找到一个问题坐下来就研究,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成一个什么目的他们思考的很少。误以为研究就是领导看课、群体诊评、自我反思。 B、研究过程“有形无神” 毋庸置疑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的课题培训指导过程中也提倡研究概括流程,我们认为这种,“问题、学习、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学习、再设计……”操作比较科学,绝不是一种浅层次的重复。 经过我区“十五”的历练和科研实践,有了问题就要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而我们的学习是为完成任务的学习,至于学的内容前面已经提到与课题有无关系没有人去思考。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建议 (一) 一、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 从狭义上看,作为一 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身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项内容,也是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中规定的一门高中学生必修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它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学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以做调查、做课题、搞实验、搞设计、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并特别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将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可能是许多人特别是部分教师和相关的教研人员最可能提出、也是最想搞清楚的问题。这其实是因为现行教育理想和现实结果的差距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的非常清晰地描绘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种理想来设计课程的,可为什么有许多中小学生走上我们设计的课程之旅而没有实现这种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人为什么会远离作为课程起点和归宿的教育理想呢?我们培养出来的许多毕业生为什么会是高分低能的呢?这是因为我们把课程局限于“知识”范围,而没有纳入更大的“机会”范围。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对学生智力改变帮助并不大,通常所说的“发展智力”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我们没有办法将一个弱智儿童发展成正常人的智力水平,我们的课程能做的只能是传递知识与提供机会。我们的教材大多传递“what-knowledge(什么—知识)”,而欠关注“how-knowledge(如何—知识)”、“why-knowledge(为什么—知识)”、“who- knowledge (谁—知识)”,而恰恰是后面三类知识与能力关系更密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机会很少,而机会与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世界”、“历史世界”,而较少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个人世界”,以致儿童体验不到学习对他们个人的现实意义。儿童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大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与“现在的我”没有多大关系,对“我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一句话,学的东西没什么用处。这样的课程怎么能够让意志力本来还需要培养的儿童喜欢呢?结果就是越来越厌学、恐学。学生到学校上学,我们没有把他们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而是把学习简化为“读书”。读谁的书?读学科专家精心编写的教科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学习本来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学生的生活或者说生存方式,既要“学”,又要“习”,然而现在不仅重“学”轻“习”,而且已经把“学”简单化为读几本要考试的书了,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一年级有效性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年级有效性作业设计实施方案 作为语文老师可能都不约而同感受到课业负担重,别说学生抱怨作业多,就连老师也嫌批改时间长。因此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才是解决师生困扰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作业的目的: 一是通过练,理解巩固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内在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二、把握学生特点设计作业: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仅从在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上,因此从重视课前复习入手。签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和课程特点,设计作业说练结合,精写多说,由易到难。 1、复习二类生字词可自读,指名读,齐读。 2、选一两个语试着说一句话。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来说。 3听写生字,主要争对一类生字词。有选择性的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其他学生在听写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订正。有时也可以同桌互批。 二、吸引学生的作业类型: (一)朗读型作业。朗读,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朗读显得尤其重要,它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但这类作业成绩较难检验,有些学生会偷懒不

完成。所以提高学生朗读作业的质量,首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其次必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朗读用录音机录下来,拿到学校与其他同学进行“朗读大比拼”。还可以尝试着进行配乐朗诵。 (二)积累型作业: 1、语文学习的实质应该是“积累”的过程,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离不开抄、写、读、背这些手段。积累的是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沉淀出能力,对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大有好处。特别是实行新课标以来,每天一篇新课文,10个左右的生字,8个左右的词语,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学完课文后,我们就可以引导收集词语。词语掌握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归类,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描写季节的、描写天气的等等。 2、拓宽空间,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认识生字的习惯。在家中,看电视、读书报;在路上,看标语、读店牌。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分散识字方法。重在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表演型作业。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少课文故事情节性较强,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来进行分角色表演。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把作业设计成各种角色的读和演,能激发他们作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读中演,在演中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探究型作业。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

浅谈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浅谈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能力的形成,学习内容的选择,实施类型、形式、步骤,教师指导和评价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新课程改革正好适应这一社会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运而生,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要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俗话说: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X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人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开放性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收集信息的渠道的开放;师生关系的开放。 2、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所以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使学生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得到培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学会沟通与合作。

个人住房贷款行为与房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个人住房贷款行为与房贷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 叶光亮 邓国营 黎志刚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成都市房地产交易的微观数据(2004—2006),实证检验了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微观个体住房贷款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我们发现,地方购房者的贷款决策对中央利率调控有明显反应。实证结果显示:当长期贷款利率升幅较短期贷款利率升幅高0.1百分点时, 贷款者选择短期贷款的概率增加8.4个百分点;而且利用商业住房贷款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变动差异的“自然实验”,我们有效控制了可能由宏观政策内生性产生的计量问题,从微观角度为长、短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可靠的实证检验。此外,我们还发现首付比例政策并没有得到地方银行的严格实施。因此,文章建议政府进一步重视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而包括首付比例等相关政策的实施需加强对地方执行部门监管的力度。 关键词:房贷调控 贷款利率 首付款比例 * 叶光亮,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邮箱:gye@ruc.edu.cn ;邓国营,四 川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610064,电子邮箱:dengguoying@scu.edu.cn ;黎志刚,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电子邮箱:hkuzli@hku.hk 。作者感谢匿名评审员的宝贵建议,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244)及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q201120)的资助。当然, 文责自负。一、引言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1998年以来迅速发展,受各种因素推动,平均房价快速上涨,部分地区出现过热现象, 成为引发社会争议的一个主要诱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政府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来干预房地产市场,其中利率和首付比例政策是政府频繁使用的调控工具。那么,这些政策(尤其是利率的变化)的实施是否对微观市场真正起到了调控的作用?这一问题备受政府和学界的关注。部分学者开始质疑我国住房市场的有效性,认为其可能是一个非理性的投机市场(Yao et al ,2011)。以此作为引导,本文利用成都市2004—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微观交易数据,从购房者贷款期限选择的角度,采用“自然实验”的方法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区别于以往的文献,本文有三大不同点:第一,使用大样本的微观交易数据;第二,关注个人长短期贷款选择,而不直接考察房价或交易量;第三,采用“自然实验”的方法,以住房公积金贷款者作为控制组,以商业性贷款者为处理组。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处理方式,分别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其一,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宏观数据,重点探讨货币政策(利率)的变化对于一国房价的影响(张涛、龚六堂等,2006;Liang &Cao ,2007;Giuliodori ,2005),或者货币政策、房价与个人消费之间传导机制的研究(Aoki et al , 2002;Rigobon &Sack ,2004;Iacoviello ,2005)。而运用宏观数据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被证明是十分困难的(Bernanke &Blinder 1992),因为实证中很难分离货币政策的两种作用渠道: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Mishkin ,2001;Peek 、 Rosengren &Tootell ,2003)。而本文利用大样本的微观数据,在控制个人和房屋微观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规避宏观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对房地产市场中微观个体贷款行为的研究,我们还可以检验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对经 5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