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尤利西斯》
第五节《尤利西斯》

▪ 第三,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感官印象”等手法,扩大了文学的心理描写领域, 并把对人类精神心理活动的文学表现水平大大提高 一步。
▪ 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是,意识流文学的内心独白是一 种自由直接引语,是用具有自由感和无间断感的形 式叙述自由的无间断感的下意识。
第二节 乔伊斯与《尤利西斯》
小说给我们展示的布卢姆,就是这样一个失去了传统 文学人物的崇高性,精神空虚、人格分裂、人性处处受 到伤害而又无力自救的“非英雄”或“反英雄”。
如果说,布卢姆代 表了世俗主义、斯蒂 芬代表了虚无主义的 话,那么,莫莉则代 表了肉欲主义。
《尤利西斯》虽然 没有中心情节,写的都 是琐碎的生活小事,而 实际上,作者用神话史 诗的隐喻和象征,表现 了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 状态。小说的人物、情 节和结构上与《奥德修 纪》的对应关系。
▪ 其次,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段落 篇幅的先后次序,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
▪ 意识流文学不像传统文学那样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 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福克纳说:“我可以像上帝一 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 的限制。我抛开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度书中的人物,结 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二)情节结构
• 情节:
• 描绘了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2点共18 个小时内三个都柏林人——布卢姆、斯蒂芬和摩 莉的日常生活与精神感受。
• 小说第一部分是对斯蒂芬·迪达勒斯活动的叙述。 他住在圆形炮塔里,在学校教书。第二部分是对 布卢姆活动的叙述。他因懦弱无能而有家而不能 归,只能在都柏林四处漂泊。第三部分是对摩莉 意识活动的叙述。在内心深处,她也在渴望能有 一个幸福的家。
《尤利西斯》(1922)是具有史诗规 模的杰作。小说的结构是模仿《奥德修 纪》的。奥德修斯多年流落在外,他的 儿子忒勒马科斯去寻找他,他回到佩程 洛佩身边这些情节,在都柏林的广告推 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斯蒂芬·德迪勒 斯(他在追求精神上的父亲)以及布卢姆 所深爱但却在性生活方面不检点的妻子 莫莉的故事中得到了反响。不过古代神 话中在世界各地的漂流在小说中却变成 了在都柏林街头的漂流。
尤利西斯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月
社会
尤利西斯 序
事情
姻缘
结晶
尤利西 斯
昼夜
缩影
附录
开拓创新
都柏林
修订本
奥德修纪
表
中译本
人物
小说
内容摘要
《尤利西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个普通的都柏林人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间的生活。乔伊斯将主人 公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通过描述一个普通人一天内发生的事件,把人 的感官、欲望、言行刻画到极致,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缩影。 每年的6月16日被定为“布卢姆日”,是爱尔兰仅次于国庆日的大节日。
作者介绍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 学的奠基者之一。 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 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 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 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 《尤利西斯》(1922)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借用梦 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语言极为晦涩难懂。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西方文学·《尤利西斯》

西方文学·《尤利西斯》西方文学·《尤利西斯》爱尔兰小说家詹姆士·乔伊斯的小说,1922年在巴黎出版,但因被认为内容淫秽,受到查禁,直到1933年才得以与读者见面。
小说无论在内容和技巧上都是本世纪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小说,文学界褒贬不一,但影响深远。
小说题材似乎很小——三个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18个小时中的生活,但经乔伊斯特殊处理,变得异常宏大。
乔伊斯通过对人物琐碎细微生活及心理描写来表现“普通人”(Everyman) 的生活,而他不仅是都柏林市或爱尔兰的普通人,而是20世纪初整个西方文明社会中的普通人。
书中展示了影响他、禁锢他的狭窄的生活环境,以及每个人物心理压抑。
小说几乎涉及到都柏林生活的每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等,因此被称为现代社会百科全书。
为了表现这样一个宏大主题,乔伊斯把他的人物放在欧洲文学中最古老的画面背景上,他选择了古老传说来支撑他的成熟的、已婚的圆型人物。
乔伊斯认为《荷马史诗》中的尤利西斯是文学史上最完整的人物形象,他既是一个勇士又是一个胆小鬼,既谨慎又鲁莽,他既是丈夫又是情人,既是儿子又是父亲。
乔伊斯把主人公布鲁姆描写为现代尤利西斯,使他代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同时也使都柏林代表整个世界,小说中布鲁姆妻子莫莉与史诗中珀涅罗珀相对,斯蒂芬与特莱默契亚相对。
乔伊斯把小说分为18章,每章都与史诗中各部分相对应,尽管顺序有些不同。
这种以古指今的平行关系结构统领整部小说,使杂乱无章,分崩离析的现代社会获得了表现形式和重大意义,同时用喜剧性讽刺揭示出过去与现在,赋予表面微小的现在以悲剧性深度。
这里英雄悲壮的历史与卑微渺小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特洛伊叱咤风云的勇士变成了忍辱负重的犹太广告商; 忠贞不渝的王后变成了追求享乐的妇人; 助父除虐的王子变成了郁郁不得志的现代文人,这些在西方文明社会中的人物在古代文化的英雄人物反衬下变得平庸渺小。
《尤利西斯》是现代文学中最富创新的综合性偿试,乔伊斯不断变化风格技巧与内容相适应。
名著导读《尤利西斯》

名著导读《尤利西斯》“如果都柏林毁了,可以按照《尤利西斯》来把它重建。
”——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 James Joyce,1882-1941)所著的长篇小说。
早晨八点,陷于烦恼之中的斯蒂芬在都柏林城外海边的马特罗塔楼与人对话,原来,一年前斯蒂芬由于母亲病危被从巴黎召回到都柏林。
母亲在弥留之际要他跪在她病榻前为她的灵魂祈祷,决心叛离宗教的斯蒂芬不肯从命,但事后心里却引以为咎,殊觉不安。
如今他渴望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自由。
两小时后,斯蒂芬来到他任教的一所中学,校长向他大谈历史,攻击女人是祸水。
百无聊赖的斯蒂芬旋即又来到海边。
面对澎湃的海浪,他陷于遐思远想之中: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和人类的生老病死使他伤感,孤独落寞的情绪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广告商布鲁姆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忙碌。
他煎好腰子,将早餐送到妻子莫莉床前,接着读女儿来信,吃好早饭洗完澡,就出门了。
布鲁的妻子莫莉收到情人兼经理的波伊兰的来信,说下午4点将上门来排练《一支古老而甜蜜的情歌》。
与布鲁姆的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因为早在11年前幼子天折不久布鲁姆即已去性功能。
眼下,布鲁姆只能以与一个女人私通情书而想入非非,以寻求性爱上的满足。
10点,布鲁姆伫立街头,收到一个未曾谋面的一个女人的情书。
11点,布鲁姆来到死亡王国----格拉斯尼温公墓。
与他同时参加葬礼的都属于白领中产阶级,他们暗示已经知道波伊兰与莫莉的暖昧关系。
布鲁姆为自己的寒酸和羞辱感到害臊。
布鲁姆想到了已故的亲戚朋友,一种死的恐怖感朝他袭来。
中午,布鲁姆、斯蒂芬来到报社。
布鲁姆与主编洽谈广告文字的编排;斯蒂芬则是要求刊登地迪校长的一封信,两人不期而遇。
半夜12点,两人来到妓院,再次相遇。
斯蒂芬不慎以手杖打破吊灯遭到两个英国士兵的殴打。
布鲁姆上前救援。
他感到斯蒂芬博学多才而又温文尔雅,心头洋溢起一种父爱。
这正好抚慰了年轻艺术家那寂寞、空虚的心灵。
于是两个陌路人形同父子,相依为命。
《尤利西斯》诗歌

There gloom the dark broad seas. My mariners, | 大海沉沉,朦胧一片。我的水手们——
Souls that have toil'd, and wrought, and thought with me— | 与我同辛劳、同工作、同思想的人,
That ever with a frolic welcome took | 他们总是高高兴兴去迎接
I am a part of all that I have met; | 我自己是我全部经历的一部分;
Yet all experience is an arch wherethro' | 而全部经验,也只是一座拱门,
Gleams that untravell'd world, whose margin fades | 尚未游历的世界在门外闪光,
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 | 虽然我们的力量已不如当初,
Moved earth and heaven; that which we are, we are; | 已远非昔日移天动地的雄姿,
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 | 但我们仍是我们,英雄的心
It may be we shall touch the Happy Isles, | 也许我们将到达琼岛乐土,
And see the great Achilles, whom we knew. | 与老朋友阿喀琉斯会晤。
Tho' much is taken, much abides; and tho' | 尽管已达到的多,未知的也多啊,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中的动态拼贴画《尤利西斯》中的动态拼贴画由三部分组成,主要记述了斯蒂芬(Stephen)、布卢姆(Bloom)和莫莉(Molly)三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斯蒂芬是一位青年艺术家,他渴望艺术成就,却拒绝接受传统的宗教信仰,其思想体现的是现代社会抛弃传统宗教文明后的精神迷失。
布卢姆是一位犹太后裔广告推销员,他地位卑微,中年丧子,但对于妻子莫莉和别人通奸,他也充耳不闻,同时他也和其他女子暗中调情,布卢姆行为猥琐懦弱,思想荒诞,是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情感扭曲异化的集中体现。
莫莉是位淫荡的中年妇女,她暗中和多位男子保持性关系,完全抛弃了对丈夫和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她的思想意识体现了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彻底瘫痪。
《尤利西斯》中的三个反英雄人物分别代表了青年、男人和女人;艺术家、庸人和主妇。
他们都是现代社会反英雄的写照,从不同角度透视出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在叙述中,由于三个人物各自的不同身份和个性特征,其内心活动自然相互差异,于是乔伊斯在意识流叙述中将这三个人物的意识活动,用各自不同的文体表述,相互交融在一起,拼贴成一幅都柏林精神荒原的动态“清明上河图”。
首先,第一幅动态画面表现的是布卢姆,这位现代的奥德修斯既庸俗又猥琐,他愤世嫉俗,又行为猥琐,总是想入非非,却又难以付诸行动,是一个内心严重异化的现代人写照。
他总是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来掩盖内心的失望与懦弱,透射出其内心深处对生活的茫然无助。
在对布卢姆的描述中,乔伊斯在文体上采用了结构松散、跳跃凌乱的语句,句子成分常常被省略或残缺不全,缺乏逻辑联系,甚至超越语法常规,言语也多为日常口语,其瞬间的思绪跳跃万里,尤其是其不断冒出的猥亵的念头是一个庸俗的现代反英雄真实的写照。
马车没影儿了。
这吵吵闹闹的狮子鼻真可恶。
觉着像是吃了闭门羹似的。
“天堂与妖精”。
事情总是这样的。
就在关键时刻。
那是星期一,一个少女在尤斯塔斯街的甬道里整理她的吊袜带来着,她的朋友替她遮住了那露出的部位。
尤利西斯.课件电子教案

• 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爱尔兰性”。
• 《都柏林人》是现代爱尔兰人在天主教的暴政和 英国殖民奴役下精神困境的写照
•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对爱尔兰的现实困境进 行初步的反思
• 《芬尼根的苏醒》中,都柏林酒馆的生活就是爱 尔兰乃至整个人类生活的缩影。
• 作品中广泛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在《尤利西斯》 中,把意识流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芬尼根的苏 醒》也在语言上进行了大胆试验,极其晦涩难懂。
二、《尤利西斯》的内容梗概
• 描绘了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2点共18 个小时内三个都柏林人——布卢姆、斯蒂芬和摩 莉的日常生活与精神感受。
• 小说第一部分是对斯蒂芬·迪达勒斯活动的叙述。 他住在圆形炮塔里,在学校教书。第二部分是对 布卢姆活动的叙述。他因懦弱无能而有家而不能 归,只能在都柏林四处漂泊。第三部分是对摩莉 意识活动的叙述。在内心深处,她也在渴望能有 一个幸福的家。
三、《尤利西斯》的分析评论
• 深邃的思想意蕴: • 以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为背景,批判了英国的殖民
统治,是影射爱尔兰民族的命运和充满爱尔兰人 呻吟声的民族寓言。
• 现代的布卢姆、斯蒂芬和摩莉分别与荷马笔下的 英雄奥德修斯、忒勒马科斯和佩涅罗珀构成了对
应关系,揭示了现代西方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彰 显了现代人的卑琐、堕落和无能。
一、乔伊斯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 爱尔兰作家,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之一 • 长大后背叛天主教信仰,选择“自愿流亡”,后
移居法国,专心写作。
主要文学成就: 1、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2、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尤利西
斯》、《芬尼根的苏醒》 3、诗集:《室内乐》、《每首值一文钱的诗》 4、剧本:《流亡》
• 它是一部现代人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史诗。《尤 利西斯》采用神话原型结构,用古代英雄奥德修
尤利西斯故事梗概

第二部:尤利西斯的漂泊
第四章:卡吕蒲索 上午八点。小说的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出现了。他是匈牙利裔犹太人,这时正以替《自由人报》兜揽广告为业。他喜食牲口下水,出去买一副腰子。回家后,给还未起床的妻子珠莉恩端去早餐。玛莉恩是个小有名气的歌手,而她的情人博伊兰(花花公子)近日将安排她到外地做一次演出。布卢姆还把刚收到的一封信和一张明信片交给妻子。那封信好象就是博伊兰写来的。明信片则是在穆林加尔市的照相馆工作的女儿米莉在收到十五岁生日的礼物后,寄来的感谢信。妻子若无其事地告诉布卢姆,当天下午博伊兰要给她送节目单来。布卢姆正为此事烦恼,但他在进项比他多的漂亮老婆面前抬不起头来。【在《奥德修纪》卷七中,尤利西斯追述他在回故国途中船只遇难,部下统统葬身大海。他只身漂到奥鸠吉岛。该岛女神卡吕蒲索爱上了他,留他住了七年。本章把生在直布罗陀的玛莉恩比作这位女神。关于奥鸠吉岛,有两种传说: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或意大利的玛尔塔岛。乔伊斯心目中是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篇小说《一个艺术 家青年时代的写照》 ( 1916 )写艺术家和社会 的关系,表明在现代西方 的环境中,一个真正的艺 术家必然和社会格格不入。 小说从心理探索的角度, 以内心独白的手法表现了 主人公斯蒂芬在走向成熟 过程中的种种经历。
拓展资源链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成长》
乔伊斯试图创作一种小说,它会形 象地反映全部生活——意识的和下意识 的——而不对一般的言语常规作任何让 步。他要打破一般的语言结构,直到它 能够形象地反映这些波动起伏的印象。 更富于哲学意味的危他觉得时间和空间 是假定的,一切是互相联系地而艺术则 应该是那种关系的一种象征。
——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
小说内容全部压缩到 1904 年六月的一天 (16 号 ) 中。 “意识流”手法的充分运用使布卢姆过去的生活经历在 回忆中为人所理解。这种手法忠实地纪录了思想和情感 在艺术上,《尤利西斯》极富实验性,开创了现 的流动,能够同时准确地反映不间断的感情流动和逻辑 代小说新表现方法的先导。 上的散乱。心理沉思的自然流动,情绪的转变,以及各 首先,《尤利西斯》实践了作者的“非人格化叙 种冲动组成了内心生活的结构,这些都以神秘莫测的深 述”的理论。 度表现了出来。但读者如仅看到这些那就远没有看到乔 其次,《尤利西斯》的创作转向表现主观真实, 伊斯的大部分才能。外在的与内在的行动不断发展的同 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活动的表现,转向对所谓 时,乔伊斯的“诗”不断产生隐喻、象征、模糊的解释 永恒之内在真实的揭示。 和暗示,它们逐渐相互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把整个 再次,为了表达纷乱飘忽的心理内容,乔伊斯在 大厦统一起来的交叉联结网状结构。 小说语言形式上也作了创新。 ——布拉迈尔斯《英国文学简史》
布卢姆 奥德修斯 斯蒂芬 忒勒马科斯 莫莉 佩涅洛佩
《尤利西斯》的轮廓 《尤利西斯》主要 是很简单的。不象荷马 写广告推销商布卢姆、 笔下的尤利西斯在大地 青年艺术教师斯蒂芬和 的世界上到处漫游,乔 歌唱演员、布卢姆的妻 埃斯表现的则是都柏林 子莫莉三个主要人物一 的一个人物在二十四小 天的活动,准确地说是 时内的内心的漫游。 从 1904 年 6 月 16 日早晨 8 点 到 次 日 凌 晨 2 点 45 分 ——埃文斯《英国文 之间在都柏林的生活经 学简史》 历和意识流程。
图片链接:电影《布卢姆》海报
“ 布鲁姆日”:爱尔兰作家詹 姆斯 ·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 中描写 1904 年 6 月 16 日几个都 柏林人的生活情形,在高度浓 缩的时空中,臵入现代人的生 活内容和精神状态,成为20世 纪记录现代人的一部史诗。以 后每年的 6 月 16 日,乔依斯的 崇拜者,《尤利西斯》的书迷 们,都会聚首爱尔兰的都柏林, 沿着20世纪初这座城市里一家 报馆的广告业务承揽员布鲁姆 的足迹,漫游全城,重温布鲁 姆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 夜晚2点40分的游荡。
知识链接: 《尤利西斯》的“轮廓”
小说共 18 章,前 3 章以斯蒂芬为主。斯蒂芬以教书 为生,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第 4 至 17 章以布卢姆为主,是小说的主体内容。布卢姆是 生活在都柏林的犹太人,他走街串巷终日奔忙,但常常 劳而无获。晚上他与喝醉的斯蒂芬相遇,出于一种父性 的关怀,他把他带回自己家中细心照料,他们同病相怜, 各自在对方身上找到了精神上的儿子和父亲。第18章以 莫莉为主。莫莉是一个歌唱演员,她失去了儿子,丈夫 又懦弱无能,于是靠寻欢作乐来满足自身的空虚。当布 卢姆把斯蒂芬将要加入他们的生活一事告诉了她,她竟 然在朦胧中感到了一种母性的满足,并隐隐约约地萌发 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
一、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简介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 斯· 乔 伊 斯 ( 1882-1941 ) 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 表,也是现代主义文学 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乔伊斯写过诗和剧本,但主要作品是小说。
“达菲先生厌恶一切显示物质上或精神上混乱的事物,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1914 ) 中世纪的医生会断定他是一个属于忧郁型的人。他那饱经 描写 20 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的中下层市民的生 风霜的脸像都柏林街道那样黝黑。他的脑袋又长又大,留 活,在艺术上,它沿袭了莫泊桑和契诃夫的传统 着一头干枯的黑发;黄褐色的小胡子盖不住那张缺乏友好 的手法,又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 表情的嘴巴。他的颧骨也使他的脸看起来很严厉;可是, 直到1914年乔伊斯才得以将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他那双眼睛倒一点也没有严厉的样子;那双眼睛在黄褐色 付梓出版。这些短篇小说看起来很简单,实则不然,它们 的眉毛下观察客观世界的事物,使人们觉得他是这样一个 相继描述了童年、青年和成年的各种经历。其中某些故事 人:他随时随地欢迎别人改过自新,但又经常感到失望。 表明,都柏林的社会和心理环境对那些空有梦想、愿望和 他使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身体保持一点距离,总是以怀疑 雄心但无法实现的可悲人物所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效果。热 的目光从侧面观察自己的举止行动。他有一种构思自传的 情、失望或者屈顺的调子反复在精巧老练地安排的不同层 奇特的习惯,时常在自己的脑子里组成一个关于自己的短 次上奏响,使用材料中风格化的因素以及手法上对象征主 句,句子的主语是第三人称的,而谓语是过去式的。他从 义的明显依赖,预示了乔伊斯以后作品的特色。 来不施舍给乞丐,走起路来带着一跟粗大的榛木手杖,步 伐坚定。” ——布拉迈尔斯《英国文学简史》 ——《悲痛的往事》
知识链接:《尤利西斯》中的“意识流”手 法
几点过一刻啦 可真不是个时候 我猜想在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来梳辫子哪 好开始当天的生活 喏 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 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 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夜课啦 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 就像鸡叫似的咔哒咔哒地响 都快把自个儿的脑子震出 来啦 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 一二三四五 他们设计的 这些算是啥花儿啊 就像星星一样 隆巴德街的墙纸可 好看多啦 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样儿就有点儿像 不过我只用过两回 ——《尤利西斯》
如果说,布卢姆代 表了世俗主义 、斯蒂 芬代表了虚无主义的 话 , 那 么,莫莉则代 表了肉欲主义。
《尤利西斯》虽然 没有中心情节,写的都 是琐碎的生活小事,而 实际上,作者用神话史 诗的隐喻和象征,表现 了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 状态。小说的人物、情 节和结构上与《奥德修 纪》的对应关系。
“《尤利西斯》以借古讽今的手法所要表 现的,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 史:布卢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 和莫莉的肉欲主义正是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和 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在今日都柏林街头随处可见的乔伊斯雕像和商店
二、《尤利西斯》赏析
《尤利西斯》( 1922) 是具有史诗 规模的杰作。小说的结构是模仿《奥德 修纪》的。奥德修斯多年的流落在外, 他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去寻找他,他回到 佩程洛佩身边这些情节,在都柏林的广 告推销员利厄波尔 · 布卢姆、斯蒂芬 · 德 迪勒斯 ( 他在追求精神上的父亲 ) 以及布 卢姆所深爱但却在性生活方面不检点的 妻子莫莉的故事中得到了反响。不过古 代神话中在世界各地的漂流在小说中却 变成了在都柏林街头的漂流。 —— 布拉迈尔斯《英国文学简史》
术语链接:布鲁姆日
参考书目:
●乔伊斯:《尤利西斯》(上下册),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乔伊斯文集》(全两册),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艾尔曼:《乔伊斯传》(上下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寇斯提罗:《乔伊斯传》,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1999年版。 ●安德森:《乔伊斯》,百家出版社2001年版。 ● Sydney Bolt:《乔伊斯导读》(英文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图片链接:莫莉
(布卢姆)的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庸俗与无能。作 为丈夫和男人,他丧失了健全的机能,早已和正常的夫 妻生活无缘;他知道妻子有情人,思绪时不时地“流” 到这件事上来,以致产生幻觉,好像他目睹了妻子和他 人做爱,但他无可奈何,只得吞下苦果,委曲求全;遇 到暴力袭击,他不能反抗,只能逃之夭夭,别人奚落他、 侮辱他,他也只好忍气吞声;他有时粗俗不堪甚至肮脏 下作,……乔伊斯在描写布卢姆形象时所采取的是一种 超然的态度,写他的平庸并无讽刺意味,写他的挫折并 无感伤之情,甚至在描写他最富于吸引力的同情心和人 情味时也绝无颂扬的语气。 小说给我们展示的布卢姆,就是这样一个失去了传 统文学人物的崇高性,精神空虚、人格分裂、人性处处 受到伤害而又无力自救的“非英雄”或“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