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发展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界也迎来了一股新的思潮。
传统的建筑形式被挑战和重新定义,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功能、材料和结构的现代主义风格。
一、现代主义的兴起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与20世纪初的先锋艺术运动息息相关。
这些运动推崇简约、功能主义和理性的设计原则,试图摆脱过去建筑的装饰性和历史负担。
这一思潮的先驱者包括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和荷兰的德·斯蒂尔派。
二、功能主义的强调现代主义建筑以功能主义为基础,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建筑师们倾向于以“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来设计建筑物。
比如,勒·柯布西耶提出过“功能分区”的概念,主张将建筑按照其功能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进行合理布局。
三、材料和结构的革新现代主义建筑对材料和结构的创新也为风格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新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的形式可以更加自由和开放。
例如,柯布西耶在设计建筑时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实现了内外空间的无缝连接。
四、现代主义的国际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20世纪建筑的主导风格。
国际风格的建筑被普遍认为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其简洁的线条和方正的几何形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后现代主义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建筑逐渐受到一些批评。
人们认为其过于冷漠和标准化,缺乏人性化的设计。
这种批评催生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强调建筑应与环境和人文融为一体。
六、多元化的现代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逐渐多元化。
例如,日本的和服设计和中国的传统园林等传统元素被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七、可持续建筑的趋势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现代建筑也逐渐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和 passivhaus 等概念被引入,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先锋艺术运动和功能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课件

影响与启示
现代主义建筑对当代建筑 和城市规划有着深远的影案。
设计思想
1
简洁、实用、高效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并遵循着一种简洁、实用和高效的设计理 念。
2
线条和形式的美学追求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线条和形式的美学追求,创造出了许多简洁而富有艺术感的建筑形 态。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
富布鲁克艺术与手工艺品博物馆、巴黎蓬皮 杜艺术中心以及向阳诊所成为了现代主义建 筑的代表。
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与启示
现代主义建筑对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有着深 远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些 有益的启示。
独特的空间布局和使用 方式
现代主义建筑常常采用大空间, 以及流动、开放和多功能的空 间布局,使得空间使用更灵活。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性建筑
富布鲁克艺术与手 工艺品博物馆
奥地利的现代主义建筑代表 作品之一,设计独特,结合 了零散空间与自然气息成为 了特色。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 心
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艺术中 心之一,建筑和空间布局极 富特色,被誉为现代主义建 筑的代表之一。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中叶至今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实用性、简洁性和功能 性为设计理念,具有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时代特征。
概述
现代主义建筑是什么
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以功 能性和实用性为中心的建 筑风格,主张建筑应该适 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起源和发展历程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欧洲 和美国,由隐士建筑师们 在反对传统建筑观念的同 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建筑 语言。
3
技术和建筑的结合
现代主义建筑探索了建筑材料和技术的新应用,使得建筑的表现力和自由度进一步提 高。
建筑风格
近代建筑风格介绍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发展

近代建筑风格介绍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发展近代建筑风格是指在近代时期(从19世纪末期至今)出现和发展的建筑风格。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且充满创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变化。
本文将对近代建筑风格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世纪以来的发展。
第一部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强调功能性、简洁性和机能性。
它摒弃了过去的装饰性、复杂性,并将建筑看作是纯粹的艺术和科学结合体。
现代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代表是德国建筑师韦尔纳·朱塞佩·瓦尔特(Werner Joseph Walter)的作品,如柏林包豪斯学派的建筑作品。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世纪以来的发展中,逐渐演变出了许多亚流派,包括国际风格、前卫派建筑、功能主义建筑等。
第二部分:后现代建筑风格后现代建筑风格出现在20世纪后期,是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反对和超越。
它注重建筑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符号性,强调建筑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后现代建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巴黎昂古莱姆国立艺术文化中心。
后现代建筑风格在世纪末叶到21世纪初叶达到了顶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和综合化。
第三部分:生态建筑风格生态建筑风格是近代建筑风格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建筑倡导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
其中,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材料使用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绿色建筑的例子有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它采用了天然通风、雨水回收和植物覆盖的设计理念。
第四部分:未来主义建筑风格未来主义建筑风格是指那些尚未实现,但被认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建筑风格。
未来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往往与科技、科幻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
例如,太阳能建筑、智能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等都可以看作是未来主义建筑的体现。
未来主义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是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近百年来,现代建筑风格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演进。
从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到现代主义的兴起,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思潮。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建筑崭露头角,成为一种具有激进观念的建筑风格。
以功能性、简约性和形式的纯粹性为核心理念,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实用主义和技术先进。
世界各地纷纷兴建起摩天大楼、公共设施和住宅,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的兴起与流行。
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如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等推动了这一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以直线、平面和空间的组合为特点,将建筑从传统的装饰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建筑悄然兴起。
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和简洁的理念不同,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在设计中注入更多的表达和情感,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各异,结构与外观上更加重视非几何形状。
同时,建筑质地和色彩的运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和美国的弗兰克·盖里建筑作品。
三、现代建筑风格的多元化近年来,现代建筑风格进一步多元化,吸收了不同风格的元素和创新思想。
新的建筑材料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
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提倡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
同时,各国文化的融合也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发展方向。
四、现代建筑风格的原因与影响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离不开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推动。
首先,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另外,现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也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随着时代的演进,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现代建筑风格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流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特点。
一、演变过程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倡导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强调简洁、实用和先进的建筑技术。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如菲利普·约翰逊和勒·柯布西耶等推动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建筑逐渐分为派系和流派,如包豪斯学派、国际风格等。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则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了挑战,打破了其“功能至上”的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象征性和表达力,使得现代建筑风格愈发多元和多样化。
二、特点与风格表现1.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现代建筑风格在设计上追求简洁、纯粹的线条和形式,摒弃了冗余的装饰和繁琐的元素。
建筑体量常以大块的几何形状为主,突出建筑的整体性和统一感。
同时,现代建筑风格注重视觉效果与空间感的留白,通过透明材料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等手法,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开放、通透的空间感。
2.功能性与可持续性现代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功能性与可持续性,追求实用主义的原则。
在设计上注重为人们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布局合理,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同时,现代建筑追求环保与节能,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和科技设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拥抱技术与进步现代建筑风格积极拥抱科技与进步,追求建筑技术的创新和运用。
建筑师使用尖端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和设计,注重结构的精确和可行性。
同时,现代建筑运用新的材料和建筑技术,如钢结构、混凝土构件和预制装配等,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和施工效率。
4.注重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现代建筑风格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情感。
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与照明设计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创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
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

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的需求,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等多重功能。
巴洛克和现代主义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建筑风格,二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艺术理念的演变。
本文将从巴洛克建筑的诞生、特点及其演变到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和主要特征,探讨从巴洛克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
一、巴洛克建筑的诞生与特点1.1 巴洛克建筑的起源巴洛克建筑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以哥特式建筑为基础,并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的典型代表是意大利的圣伯多禄大殿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巴洛克建筑在欧洲大陆迅速传播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巴洛克建筑注重对称感和动态感的表现,追求视觉效果上的震撼和夸张。
其特点包括:(1)曲线和弧线的应用:巴洛克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和弧线,使建筑形式更加流畅优美。
(2)浮雕和雕塑的运用:在建筑表面广泛运用浮雕和雕塑,丰富了建筑的装饰效果,营造出雄伟壮观的氛围。
(3)壮丽的装饰细节:巴洛克建筑以富丽堂皇的装饰细节闻名,使用大量的石雕、壁画、壁柱等,给人一种华丽、富贵的感觉。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演变2.1 巴洛克建筑在欧洲的传播与变化随着巴洛克风格的快速传播,不同地区的建筑师纷纷加入到巴洛克建筑的创作中,使其在各地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
比如在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更加注重景观效果,如圣伯多禄大殿的巨大圆顶和宏伟的广场;而在法国,巴洛克风格则更加侧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如凡尔赛宫的庄严和谐。
2.2 巴洛克风格在殖民地建筑中的演绎巴洛克建筑也在殖民地地区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比如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受到土地、气候和当地文化的影响,巴洛克建筑在此地形成了与欧洲巴洛克不同的风格,兼容了土著文化的元素。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特点3.1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反叛和革新。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趋势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趋势现代建筑风格是指在近现代时期出现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它与传统的建筑形式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及其未来的趋势。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一运动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紧密结合,以及材料的真实性和结构的透明性。
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建筑师通常追求简洁和纯粹的线条,强调功能和实用性。
二、国际风格的流行20世纪初,国际风格逐渐流行起来。
这种风格强调简洁的几何形状、平整的表面以及大胆的空间布局。
国际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德国建筑师韦尔纳·瓦尔特设计的巴赫特大厦,它展现了简约而富有力量感的特点。
三、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建筑逐渐兴起。
这种风格强调创新和多样性,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常见的特点是复杂的形态和强烈的装饰效果。
例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乔治·蓬皮杜中心,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奇特和引人注目之处。
四、生态建筑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建筑在现代建筑界逐渐兴起。
生态建筑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应用绿色技术和设计理念,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城市农场就是一个生态建筑的典范,它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供暖和供电,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五、未来趋势的展望未来,现代建筑风格将继续演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师将有更多的可能性来创造独特而创新的建筑。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建筑的设计和体验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考量之一,建筑师将会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概念。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风格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国际风格,再到后现代主义和生态建筑的演变过程。
未来,现代建筑将继续创新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美与功能的追求。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发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建筑风格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古典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再到如今的后现代建筑,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本文将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角度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一、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创新建筑风格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在古代,建筑风格往往受到宗教信仰、地域差异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追求以对称为原则的严谨结构,表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平衡和谐观念;而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则强调对称和比例的美感,折射出古希腊人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建筑风格开始呈现出创新和多样化的趋势。
其中,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具有代表性。
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形式追随功能”,拒绝传统装饰和华丽的外表,追求简洁、实用和经济。
这一风格在20世纪初风靡一时,引领了建筑界的一次革命。
二、现代建筑风格的理论探索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离不开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20世纪初,建筑师们开始反思传统建筑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理念和原则。
例如,包豪斯学派提倡将建筑、工艺和设计融为一体,强调细节、材料和结构的和谐统一。
同时,功能主义理论赋予了建筑更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注重通风采光等方式来提高舒适度。
随着对建筑审美的不断追求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逐渐兴起。
该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推崇原创性和自由度。
建筑师们不再局限于功能、经济和实用性,而是强调建筑与环境、历史以及文化之间的关联。
例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的卢浮宫金字塔便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它既引领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又与卢浮宫这一历史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三、现代建筑风格的实践案例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体现在实际建筑实践当中。
许多世界级的建筑项目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观点,同时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影响与历史价值,并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变化而来的新生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及新理性主义建筑
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新理性主义建筑、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及主要思想
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发展中久已存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创造新建筑的历史任务更加尖锐地摆在建筑师的面前。
在这种形势下,一批思想敏锐而且具有一定建筑经验的年青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向保守思想猛烈开火。
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是这些人中间的突出代表。
这些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是不承重的,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解决不按传统承重
墙的方式去对待它;(三)主张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合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四)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
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六)废弃表面的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这样一些建筑观点被人称为建筑中的“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与历史价值
20世纪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
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
1927年,在密斯凡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建筑四位大师,除了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外,还有美国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他的代表作是流水别墅、古根海姆美术馆等。
三、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新的建筑流派诞生
1、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2、新理性主义建筑
新理性主义酝酿、发源于60年代的意大利,主要成员包括c艾莫尼诺、g格拉西、a罗西和卢森堡的r克里尔、l克里尔等人,其中尤以罗西和克里尔兄弟为代表。
它与诞生在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构成了当今世界建筑思潮的两大倾向。
新理性主义又称坦丹萨学派,是从两本特别具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发端的,这就是罗西1966年的《城市建筑》和格拉西1969年的《建筑的逻辑结构》。
新理性主义基本上承袭了2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的理性主义。
新
理性主义的建筑往往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但却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孕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因此,理性和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构成新理性主义的主要特征,也与现代主义有着区别。
结语:距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种建筑风格仍以顽强不息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
虽然在现代主义建筑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和反思,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建筑思想和流派,但无论是反对还是改进现代主义的思想流派,都无法完全脱离现代主义建筑而独立存在。
虽然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并非完美和绝对的,但是它对全世界建筑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