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案例分析

生态规划案例-广州科学城

生态规划案例 ——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地处广州中心组团与东部组团交汇处,北倚生态果林保护区,西邻石牌高教区,广深高速公路从西向东横贯全区。总用地为22.74平方公里。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广州科学城是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从无到有进行开发建设。如何在开发建设中保持良好环境,避免“建设性破坏”,是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一)生态调查及评价因子选择 影响科学城开发建设的生态因素很多,综合考虑广州科学城用地现状、开发目标、性质以及广州当前城建出现的问题等因素,搜集下述八类要素的基础资料文字或图,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显著性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因子。 (1)坡度:科学城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是影响建设投资、开发强度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 (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基的构成有关。影响到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的合理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 (3)土壤生产性:科学城用地多为农业用地,保护良田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土壤生产性是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的指标。 (4)植被多样性:植被多样性是自然引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与保护使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感受加强,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保护城市内多样的生物基因库和改善环境的重要场所。 (5)土壤渗透性:充足的地下水源对维持本地水文平衡极为重要,在开发建设中应保护渗透性土壤,使之成为地下水回灌场地,顺应水循环过程。土壤渗透性也是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的间接指标。渗透性越大,地下水越易被污染。 (6)地表水:地表水在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调节城市温度、湿度,维持正常的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起城市水灾、易被污染的环境因子。 (7)居民点用地程度:居民点规模是影响开发投资、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规划中确定居民点保留或集中搬迁的依据。 (8)景观价值:景观价值评价依据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人文评价主要考虑视频、视觉质量(悦目性)、独特性。自然评价主要考虑地貌、水系、植被三方面。综合人文评价与自然评价得出三类景观类型,一类为有丰富植被的山峰、河流,视觉条件好,有一定独特性;二类为自然条件较好,视觉质量一般,独特性中等;三类为其他区域。 (二)制定单因子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及其权重 科学城发展用地各生态因素的适宜度分级标准及其权重见表9-1。 表9-1 科学城发展用地单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

东庄乡景观生态规划 1研究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东庄乡位于鲁中地区,泰安市南部。 东庄乡区位图 1.2地质地貌 东庄乡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南部多低山,中部多丘陵,北部多为平原。 1.3气候状况 东庄乡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1.4河流水系状况 境内有较大河流4条,分别为柴汶河、石崮河、北鄙河和故城河。地表水主要源于上游客水和自然降水。 1.5土壤植被状况 东庄乡的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两种类型,其中褐土又有淋溶褐土和潮褐土两种。而且由于复杂地形的影响,土壤也呈现出复杂的垂直分布。 东庄乡植被中林业和栽培作物占有很大的比例。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4.5%,主要是林木和果树,包括杨树、侧柏、刺槐、板栗树、核桃树、桃树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有花生、土豆等。 1.6自然资源条件 境内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品、水资源丰富。 1.7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东庄乡辖45个行政村,2007年全乡总人口68000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 1.8环境质量状况 东庄乡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4.5%,虎头山地貌奇特,直界水库景色宜人。

2东庄乡景观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评价及分区 2.1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 2.1.1研究所需资料的收集 东庄乡基本图件与资料包括:东庄乡1:1万地形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宁阳县土壤志。 2.1.2资料的预处理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数据库属于空间信息系统,它包括各类图形资料、数字高程模型、表格属性资料、文字或图片等。对于纸质的基础图件,经扫描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光栅文件的数字化,并赋予相应的属性,得到东庄乡1:1万景观类型分布的矢量数据。 2.2景观格局分析 建立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景观格局数量化,使景观格局的表示更加客观、直观。有3条途径:(1)文字描述;(2)图、表描述;(3)景观指数描述。 FRAGSTATS计算出三个级别上的景观指数: 1)斑块水平(patch-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单个斑块的结构特征,也是计算其它景观级别指标的基础;2)斑块类型水平(class-level)指标,反映景观中的不同斑块类型各自的结构特征;3)景观水平(landscape-level)指标,反映景观的整体结构特征。 将东庄乡2007年栅格数据资料装入到FRAGSTATS软件,设定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实例(三个实例)

实例一沧州市景观生态格局规划 一现状景观生态格局分析 生态格局概况 通过对、、三个年份影像的解译,得到各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年,沧州市城镇规模总体 扩张较小,比较显著的是在东部临海地区工矿用地的增加较多,以及在现港城地区出现建设用地;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且区域零散分布;盐碱地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和改善,主要是 用做一般农田,以及部分用于城镇建设;部分滩涂湿地资源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总体而言,沧州市属于生态良好地区,但由于重度盐碱化等各方面原因,东西部覆被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景观格局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主要是中部耕地和草地类型过于集中,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属于脆弱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虽有南大港、管养场、杨埕等众多湿地资源,而景观格局未成体系。因此,需构建适合沧州市本底条件的生态安全格局。 沧州景观生态格局呈现明显的人工化较重、分布较为广泛的态势。在今后的生态格局构建中,开发过程应注重提高质量而非数量;生态建设同样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有序地扩大数量。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图沧州市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将于年月底解译完成) 景观生态指数计算 根据沧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遥感影象图,作了景观格局指数测算,针对本市实际情况选取以下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一)景观异质性指数 可采用类型图数据,通过斑块的组成和配置来研究。具体选用的指标有: 多样性指数:是指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绿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 多样性指数∑[()],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 均匀度指数:该指数反映景观中各斑块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表明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得越均匀。 ∑[()](),当趋近于时,景观斑块分布的均匀度也趋于最大。 (二)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直接反映景观中某一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指标是斑块面积。斑块面积包括斑块总面积、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面积、最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极差、斑块面积中值、斑块面积标准差 和变异系数、斑块面积偏态系数、最大斑块指数等。 斑块总面积:是景观中某类景观斑块面积的总和。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整体水平; 斑块平均面积:,反映该类景观类型斑块大小的平均水平; 斑块分离度:表示各类景观斑块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 斑块密度:指各类景观在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 类型斑块密度:反映某一类景观斑块的分布情况,值越高,该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大。 斑块面积标准差:{∑∑[ ()]}; 斑块面积变异系数:()。 (三)生态空间格局分形指数

生态规划案例

生态规划案例

生态规划案例 ——广州科学城生态规划 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市区东北部,地处广州中心组团与东部组团交汇处,北倚生态果林保护区,西邻石牌高教区,广深高速公路从西向东横贯全区。总用地为22.74平方公里。相当于中等城市规模的广州科学城是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从无到有进行开发建设。如何在开发建设中保持良好环境,避免“建设性破坏”,是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科学城发展用地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一)生态调查及评价因子选择 影响科学城开发建设的生态因素很多,综合考虑广州科学城用地现状、开发目标、性质以及广州当前城建出现的问题等因素,搜集下述八类要素的基础资料文字或图,依据对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显著性及资料的可利用性筛选出评价因子。 (1)坡度:科学城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是影响建设投资、开发强度的重要

控制指标之一。 (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主要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基的构成有关。影响到城市用地选择和建设项目的合理分布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 (3)土壤生产性:科学城用地多为农业用地,保护良田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土壤生产性是综合反映土地生产力的指标。 (4)植被多样性:植被多样性是自然引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与保护使城市居民对自然的感受加强,并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保护城市内多样的生物基因库和改善环境的重要场所。 (5)土壤渗透性:充足的地下水源对维持本地水文平衡极为重要,在开发建设中应保护渗透性土壤,使之成为地下水回灌场地,顺应水循环过程。土壤渗透性也是地下水污染敏感性的间接指标。渗透性越大,地下水越易被污染。 (6)地表水:地表水在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调节城市温度、湿度,维持正常的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起城市水灾、易被污染的环境因子。 (7)居民点用地程度:居民点规模是影响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生态建筑简介科技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 建筑的发展历程: 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 1 1. . 生态化: 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 。 2 2. . 智能化: 高科技的运用。 。 3 3. . 人性化: 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生态建筑的意义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 1. 人口的增长 2. 非可持续发展方式 3. 能源危机 4. 自然灾难 5.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1 / 7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平方米。 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利用地方材等对对自然的尊重。 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提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变早期注重生态的现代建筑思想1963年《设计结合气候: 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首次系统地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感受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 生物气候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控制一些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性建筑是要求对当地传统建筑设计和策略的再发现和提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分解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 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 姓名:卢程 班级:1334501 学号:1133450116 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

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 一、背景介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 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 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将雨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 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亿立方米。 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米的落差。其中长寿湖所在的狮子滩龙溪河段共有30千米,其间有大小石滩落差50余米。 社会经济条件:长寿湖风景区经济结构主要以渔业和特色水果生产为主。渔业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湖区每年渔业产量约5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长寿湖农业生产以及

国内生态建筑实例

国内生态建筑实例 生态建筑在作为节省能源方面是一个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中国的生态建筑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不同于西方的高技派,中国的生态建筑大多是从很不发达的地区起源的,或许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科学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那个时代可能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该建筑形式的合理性。中国的窑洞、干栏式建筑、福建的土楼等等,都是乡土的,但是它们绝对是生态的。它们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不论是哪种乡土建筑形式,都有其特点。随着建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建筑也随之从乡土派往高技派发展。 由于我国东西发展的不平衡与愈来愈大的差距,乡土派与高技派均有用武之地。在新疆、陕北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运用土技术和低廉材料的设计方法也被大量推广应用,其结果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由于海外先进技术和观念地大量引人,高新技术的生态建筑出现很多,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乡土派实例 1.1窑洞 窑洞式民居是一种很古老的居住方式,即在黄土断崖地区挖掘横向洞穴作为居室。因为它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 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等优点,虽然 存在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但在北方少雨的 黄土地区,仍为人民习用的民居形式。按构筑 方式可分为三种:靠崖窑、平地窑、锢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 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 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 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在山坡、土塬的沟 崖地带挖一口窑,平着伸进去,前面有比较开 阔的平川地,从侧面看,这种地形很像靠背椅 的形式,这叫靠崖式窑洞(如图1)。 图1 平地窑(如图2)又称窑洞、地坑院、地 窨院、暗庄子。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使之 形成人工土壁,然后在坑底各个方向的土壁上 纵深挖掘窑洞,也可以说是竖窑与横窑结合而 成的民居。此式窑洞多流行于河南巩县、三门 峡、灵宝和甘肃庆阳、山西平陆一带。

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同步训 (共25题;共73分) 1. (2分)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 .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 .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 2. (2分)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 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C . 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 . 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考点】

3. (3分)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 .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 .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 .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考点】 4. (2分)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考点】

生态建筑案例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 本文从建筑的非物质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但是,Building(建筑物)要从Architecture(建筑学)开始,并以Architecture 作为最终目标。所以作为建筑师,必须研究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才能做好Sustainable Building。 众所周知,“生态化”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a、减少消耗; b、减少对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c、增进小环境的舒适与健康。 这些大都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预设与控制,例如自然材料、再生和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节能和现场自然能源的利用,排放的控制,节约水资源,声光环境模拟,等等。建筑设计中通过选材及构造设计,配合各种专业的工作成果,可以为这些指标的实现提供工程手段的支持。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二十世纪以前,我们认为世界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物质和能量。即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及其变化与转换。到了二十世纪,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信息产业”这个狭义的信息。从充斥宇宙的自然信息直到人类“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交流,都属于这个广义的信息范畴。这一洞察概括了世界的本质,更揭示出我们正是通过信息才得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影响这个世界。 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技术手段(其中包括狭义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物质和能量的问题;观念革命,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全面覆盖,则是整个生态运动的根本。生态建筑学,或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在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严格地说,这两种功能都是不可测量的。我们从中可看到最多的是构成世界的第三个要素:信息。人们常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中的“无”,即空间,是其(狭义的)使用功能的载体,这个空间是否得当、适用,甚而触动心灵、愉悦身心(广义的功能),都无法具体度量,但却能给我们明确的信息;建筑的形式更是以精神功能为要旨,是更纯粹的信息载体。形式被赋予精神功能就成了“形象”。空间给我们信息,形象也给我们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是生态的?是否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是生态建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建筑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规划是宏观问题,不属建筑学的领域。但是生态建筑应该符合生态的规划,片面强调建筑自身,不顾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益是不妥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宏观的,因此每一级的目标都应服从上一级目标。我们在做一个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与建筑概念设计项目时,尝试贯彻生态理念,既得到了开发方的支持,也获得了当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肯定。 案例一:黄山北驿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项目案例解析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作者:俞孔坚凌世红李向华刘亦忻等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12月10日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 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 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世纪的滨江新城 (1)规划目标与定位:21世纪的滨江新城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 ①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 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大地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②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主线——强调社区的回归与可持续的城市 避免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老路,吸取郊区化和汽车化城市的教训,强调以方便。高效节约和舒适为特点的社区化城市有机结构,发展步行及公交系统,提倡节约化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 ③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 吸取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避免空洞的城市形式美化设计,强调场所精神的挖掘,为人的体验而设计。 ④景观生态途径——强调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维护场地内山水格局及生命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通过绿色廊道及蓝色通道,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格局。 2.规划前期分析 (1)历史及文化过程 与水的过程及陆地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从西湖的形成,到杭州城市的扩张,都呈同心弧形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西湖是这些同心弧年轮圈的圆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钱江新城是历史的延续和必然,顺承了一条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以凤凰山为靠山,面临钱塘江的南宋古城遗址,以及目前残遗的历史古迹,包括白塔、六和塔、八卦田等都为新城区提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着重保护并充分利用,成为新城景观的有机部分。 (2)区域发展战略与“井”字形 交通骨架 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及对西湖的保护要求,决定了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向钱塘江两岸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区域发展和大都市形成的机制来看,萧山市的发展与杭州市的扩展,最终使钱塘江两岸成为一个大都市圈的核心带,使钱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学设计)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2.过程和方法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对身边的生态工程重新认识,并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评价、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建立起科学分析问题、评价等方法。 (2)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敢于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提高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二、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四、教学过程 1、回顾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有哪些?亲身感受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教师加以补充和总结。 3、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粮食和资源短缺等。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突出的矛盾。因此要实现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有较多的产出。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北京窦店村是这方面典型的一个例子。 介绍北京窦店村生态工程:作物的谷物可直接或经加工输出到市场。作物的秸秆经青贮处理(作物未成熟时,切碎掩埋,经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产生乳酸。防腐还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或氨化处理(用氨水处理秸秆,使之软化适口)成为牲畜的优质饲料。作物的秸秆还可用于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基。培养食用菌后,培养基中剩余物中营养物质也是非常丰富的,堪比玉米面,可添加到饲料中使畜禽增产。青贮渗出液或渣可以作为肥料来促进蓝绿萍的生长。蓝绿萍属于固氮的藻类,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养料。蓝绿萍氮元素含量高,可以添加到饲料中。牲畜的排泄物经处理后,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促进作物生长。牲畜粪便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添加到饲料中。牲畜和人的排泄物可进入沼气池,经甲烷杆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产生沼气(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沼气可作为燃料。沼渣属于腐殖质,其中含有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有机养料,经处理后可添加到牲畜饲料中。牲畜经屠宰后可输出到市场,屠宰场产生的副产品(碎肉、黄喉等)处理后可添加到饲料中,也可作为鱼的饵料。沼液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氮、磷、钾等),通入鱼塘里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提供饵料。牲畜粪便可以生蚷、养蚯蚓,蚷和蚯蚓可以养鱼。 学生思考:窦店村生态工程应用到了哪些关键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和其它原理? 教师提示并加以补充: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对该生态工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呢?能不能给当地农民带来既经济又清洁的能源呢? 教师补充并总结:太阳能光伏发电 4、人口增长不仅可以导致粮食和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还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水土流失,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总结出了“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学生朗读“九子登科”模式。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生态| 绿色| 可持续| 适宜

PART 01 PART 02 PART 04 PART 03 目录/ CONTENTS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龙湖超低能耗建筑主 题馆 总结 诺汉丁大学新校区

PART 02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 屋展示中心 位于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15号地 总用地8090m2 总建筑面积3467m2 结构体系为钢框架结构 建筑总高度15m 建筑功能分为公屋展示、销售、房管局办公和档案储存该建筑物呈菱形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设计目标:项目场地范围内运行能耗接近零,即年周期内建筑运行消耗的能源数值≤生产的能源数值→ 建筑的能耗限值、国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 主要技术措施: 1、通过被动技术措施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 2、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用能系统效率,降低建 筑能耗; 3、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化石能源消耗,地源热泵; 4、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年运行周期的“零能耗”,光伏。

通过被动技术措施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气候分析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北纬39.1°,东经117.1°,属于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炎热潮湿,盛行东南风;过渡季气温适宜,盛行西南风。因此着重考虑冬季建筑保温,首先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将建筑的场地选址于较有利于采用太阳能的区域。此外,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避开了冬季主导风向;此外通过建筑自遮阳、积极的引导自然通风等,利用室外新风消除室内余湿余热,朝向东南、西南的建筑立面保证外窗的可开启性等降低建筑夏季的制冷需求。太阳辐射分析 该地区阳光充足,年均日射量为4.073kWh/m2,年 日照时数在2778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3%,经场地太阳辐射分析,确定建筑建设位置。整个地块内太阳辐射呈东北向西南的梯度分布,东北区域高,西南区域低,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强自然采光、提高光伏发电量等,建筑位于东北区域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许昌高级中学朱巧云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是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节的核心知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中生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及早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对祖国未来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重点、难点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学的重点;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1.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1.3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

原理。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与必修3模块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内容关系密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课外收集整合的有关资料,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基本原理尝试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在突破“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这个教学难点时,设法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的水质不断恶化,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谣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水质遭受污染的情况。 不仅如此,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沙尘天气;各种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同时我们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诞生了,这就是生态工程。 第二阶段:学习新课 一、生态工程概念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案例介绍

ht
p: t
m/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co t. ck 设计案例 jz w. ww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6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h
p: tt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ww //
jz w.
7 8 9 10
t. ck
吉 欧文化中 吉巴欧文化中心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m/ co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h
m/ co t. ck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jz w. ww // p: tt

绿色建筑的提出
h
p: tt
ww //
jz w.
t. ck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m/ co

绿色建筑的提出
h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p: tt
ww //
jz w.
t. ck
m/ 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