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论发展及具体案例分析

生态建筑理论发展及具体案例分析

本文对生态建筑的意义,发展趋势,设计思路以及设计取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分析了吉欧巴文化中心以及赞母波尼尼两个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举例说明了设计思路与方法。

标签: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尽可能利用当地环境特色以及相关自然因素,在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保证生态系统健全运转的前提下符合人类居住的需求的建筑,称之为生态建筑。建筑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现代生态建筑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生态化,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智能化,高科技的运用;人性化,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1 生态建筑的意义

1.1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

生态建筑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人口的增长,改编非可持续发展方式,对能源危机,自然灾难,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都有着积极地影响。

1.2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从统计上看,我国的建筑能耗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递增,1970至1980年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为10%,到21世纪初已经增长至27.8%。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化石燃料,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需要冬季供暖,消耗了巨大的能量,与此同时也排放出了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地破坏了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通过建筑设计的改进进行节能,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初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也只有2亿平方米左右。每年,我国新建成建筑面积在20亿平方米左右,而其中节能建筑总面积在4%以下。因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来推广节能建筑。

2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

2.1 早期注重生态的现代建筑思想

有机建筑理论是由赖特提出的,他认为建筑与环境应该统一起来,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因此通常使用模仿自然结构的方式来提高效率。同时也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

2.2 适应气候和地域条件的生态建筑思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生物气候地方主义”首次在一本著作中被提出。这种观点将地区,环境,人体感官作为设计的重要参考。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则是,用改编建筑构造的设计来改变建筑内外部气候,达到使人体感官舒适的目的。对本地建筑的构造与风格进行发掘与再创造以适应当前设计的方式是地域性建筑的观念。

2.3 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设计

从早期停留在关注气候与生物的反应到如今运用替代能源以及发展建筑生态新技术,生态建筑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建筑技术也结合了自然、生态、绿化、节能的技术,扩大了范围,程序也更加复杂,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单纯型向如今的广义型发展。

生态建筑能够获得重新发展也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像TIM透明绝热材料、复合玻璃材料和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建材在市场上的广泛流行是建筑所需成本降低的重要原因。

3 生态建筑的设计取向

3.1 生态决定论

“生态决定论”的观点主要来源于深层生态学理论,该理论提出,建筑不应该破坏原有环境;建筑应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建筑和环境应和谐统一。而上世纪中期开始的对西方主流意识的驳斥,主张为受工业与人类社会发展而破坏的自然进行抗争,开始了“绿色运动”,更是将这一观点推向极致。

3.2 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编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长期持续的设计理念。

E.F.舒马赫[1]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了“中间技术”的概念,这种概念认为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应该廉价而普遍;应该适合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应该顺应人类的创新性。中间技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对当地传统建筑进行发扬光大的适宜建筑。而后来更多的高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也更加普遍。

3.3 被动式生态技术

传统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构造措施主要有,利用建筑方位的布置,建筑内外形体结合的设计,以及选择材料来达到生态要求,以及利用新技术设计空气流通集散系统。

3.4 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美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2]中,对如何进行设计的各项原则其进行了叙述。

延续地方建筑的文化脉络,重视对设计地区的传统的风格理解;增强技术适用的意识;建筑节能材料要具备环境友好以及循环利用的性质;使用清洁能源以及自然资源与当地气候相结合的策略;缩小建筑体量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率来降低建筑所需能源与材料消耗;全过程保证对环境的最小破坏。

4 案例分析

4.1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巴欧文化中心位于法属新喀里多尼亚,二十世纪末建成。这个文化中心的设计上采用了当地棚屋的原型,采用最新的技术与材料建立了一个比棚屋大得多的大型建筑。虽然在材料和尺度上与当地的土著建筑相去甚远,但是两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伦佐·皮亚诺,这一建筑的设计者也凭借这一出色的作品获得了普利兹建筑奖。

4.2 赞姆波尼尼公司总部

该项目意在塑造赞姆泼尼尼公司的一个新形象,关注空间的感知与体验。通过将建筑与景观结合在一起,专注于办公空间环境与心理的高度舒适感。

出发点概念:一个立面,一方面是通风立面,又是一个微型垂直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95页)

温室,成为建筑的特色。建筑体量围绕一个种植树木的绿色庭院,限定一个高质量的受保护内部空间,为工业建筑体量形态的无定型区域带来一种动态性。

5 结语

本文梳理了生态建筑设计与发展的大致路径,介绍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国外案例。具体的展示了生态建筑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设计思路。对于推广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开阔建筑设计的思路与眼界,推动可持续发展,解決目前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United States.National Park Service.Denver Service Center.Guiding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sign[M].U.S.Dept.of the Interior,National Park Service,Denver Service Center,1993.

作者简介:刘振邦(1979-),男,四川三台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生态城市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案例,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挑战。 一、案例一:新加坡樟宜机场 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该机场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首先,机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其次,机场周围的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不仅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起到了净化空气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作用。此外,机场还开展了严格的废物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 丹麦哥本哈根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该城市通过多项措施实 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排放的减少。首先,城市建筑采用了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和太阳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其次,城市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拥堵。此外,城市还注重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深圳 中国深圳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深圳通过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实现了能源消耗的减少和碳排放的降低。首先,深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其次,城市交通系统实施了严格的限行措施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此外,深圳还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通过建设公园和湿地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生态建筑简介科技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 建筑的发展历程: 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 1 1. . 生态化: 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 。 2 2. . 智能化: 高科技的运用。 。 3 3. . 人性化: 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生态建筑的意义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 1. 人口的增长 2. 非可持续发展方式 3. 能源危机 4. 自然灾难 5.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1 / 7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平方米。 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利用地方材等对对自然的尊重。 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提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变早期注重生态的现代建筑思想1963年《设计结合气候: 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首次系统地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感受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 生物气候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控制一些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性建筑是要求对当地传统建筑设计和策略的再发现和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中西方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中西方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1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中方与西方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内容,以及每个时代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产物。主要是分开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以描述中方以主)、近现代的生态建筑思想及实践(主要以西方以主)与现代的发展较为成熟的生态建筑思想及实践(中西方发展理论一体化)。 2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发展天人合一和谐柯布西耶流水别墅雷根斯堡住宅 3 正文 我们今天讲生态建筑,不少人以为是一种新的理念,殊不知,建筑的生态属性,早在其诞生时便已经具有了。而且在西方现代工业发展的推动下,更加科学化理论化实践化地发展起来。现在我们先追溯到古代,看看那时候的生态理念是怎样的。 3.1 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 的确,原初时代的建筑,本就是与大自然适应的,只是作为“第二自然”的人类社会,逐步与第一自然分离,乃至于“天人相分”而走向对抗,才会有今天回归自然、创立生态建筑的大声疾呼。 3.1.1中国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则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的思想。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易传则综合了庄子的“顺天”思想和荀子的“制天”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说。秦汉以后,历代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总之,“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主张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来考虑,既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 3.1.2朴素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原始社会的巢居、江河旁的干栏式建筑,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这无一不与当代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有着非常明显的自然适应性。有人说,客家围龙屋,与《易经》、八卦图是相一致的,很讲究风水。姑且剔除风水概念中别的成分,它与生态环境,可以说是相对吻合及一致的。其实,广东的三大民系,无论是从各自的地域而言,还是从各具特色的建筑而言,均具有生态群落的特征,并同样呈现出生态群落的层次——山区的围屋和沿海的如西关大屋、骑楼等,与各自的生态环境,都是密不可分的。 其实,风水中讲“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选择,“藏风聚气”的追求,等等,与古人一直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一个天人合一、自然天成的环境,无疑是人类理想的居所,建筑所选择的环境,所要营造的空间,难道不正包含这些么?只是用今天的科学语言来描绘,在用词上有所区别罢了。今天无非好用白话文中的“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布局合理”之类。 当然,我们今天讲的“生态建筑”,不再是巢居、窑洞、干栏式建筑,而是有了一个审美层次上的提升乃至飞跃。自然适应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可以有了更高的认识与理解——说到底,仍是审美属性与自然适应性不可分离的原则。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中“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的反翘室宇,西方以为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屋顶曲线,其实仅是结构上率直自然的结果,并没有刻意的天人相分,反而是自然适应性的表现,而在功能及审美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用古人的标准来说,是善与美的统一,即“尽善尽美”才行。 3.1.2 西方古代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 黑格尔也这么说过:“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 国外建筑 1.英国伦敦 西门子“水晶大厦”这是一座会议中心,也是一座展览馆,更是向公众展示未来城市及基础设施先进理念的一个窗口。 如它的形状“水晶”一样,未来城市的多面将在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除了惊人的结构设计,水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环保的建筑之一 “水晶”本身也为未来城市提供了样本——它占地逾6300平方米,却是高能效的典范。 与同类办公楼相比,它可节电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供热与制冷的需求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 该建筑使用自然光线,白天自然光的利用完全。 它还利用智能照明技术,在电力主要由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建筑被一个集成LED和荧光灯开关根据白天的大部分。 晶体的另一个有趣的特性是所谓的集雨和黑色水回收。建筑的屋顶作为收集器的雨水,污水处理,然后再生水纯化和转化为饮用水。 2.墨尔本:像素建筑 澳大利亚人再一次证明了它们预示着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像素大楼位于墨尔本市重要地段,是一个耀眼的项目。达到105项环保要求,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碳中性办公楼。楼宇的供水供能均自足,大楼五彩斑斓的外表皮让人过不不忘,这是一个固定的遮阳百叶系统,背后是双层玻璃窗户。此外,大楼里面配置了太阳能电池板,他们和谐的组合在外表皮上,赋予建筑活力及独特感。 像素建筑展示了澳大利亚的能力。首次构建实现了完美的绿星评分,它为可持续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基础设施在整个澳大利亚。同时,大楼取得了美国LEED 标准下的102个要求,是迄今为止全球LEED最高得分。

3.巴林麦纳麦 巴林世贸中心巴林,是一个邻近波斯湾西岸的岛国,气候属热带沙漠气候。 巴林世贸中心,耗资3500万巴币(约合9千多万美元),是全球第一座利用风能作为电力来源的摩天大楼。 大厦由两座传统阿拉伯式“风塔”高楼组合而成,上尖下宽,如一对比翼的海帆, 巴林世界贸易中心是一座高240米、双子塔结构的建筑物。主体平面为椭圆形,在两座大厦之间设置了水平支持的3座直径29米的风力涡轮。风帆一样的楼体形成两座楼之前的海风对流,加快了风速。风电机组预计能够支持大厦所需用电的11%-15%。 行走在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的中央商务区,只需稍稍抬头,就能看见巴林世贸中心那双塔之间凌空飞架的三座水平轴发电风车。这三座风能涡轮机的安装费用为100万巴币,每年约提供1300兆瓦时(130万度)的电力,相当于200万吨煤或者600万桶石油的发电量,供300个普通家庭一年之用。风力叶轮日夜不停旋转,不带来任何环境污染,似在提醒所有把渴望目光投向中东地区的石油消耗者:地球上其实还有更环保、更适宜生存的能源获取方式亟待我们去开发。 我国的绿色建筑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1.中国国家馆 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 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 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 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中国馆不仅通风性能良好,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1. 引言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2. 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 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充满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该城市采用了多种创新 的方法来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斯德哥尔摩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了汽车的使用,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此外,该城市还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风能和太阳能。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为居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 3. 案例二:弗莱堡,德国 弗莱堡是德国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城市。该城市在交通、能源和建 筑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例如,弗莱堡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弗莱堡还建设了许多生态住宅和绿色建筑,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4. 案例三: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也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加坡采用了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和垃圾处理等问题。例如,新加坡开发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该国还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四:温哥华,加拿大

温哥华是加拿大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该城市在交通、建筑和自然 保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温哥华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建设了完善的交通网络。此外,该城市还实施了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温哥华还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6. 结论 通过对以上几个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在环境保护、可 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国内生态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城市的创新做法,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改善交通和建筑节能水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

生态建筑案例

生态建筑案例 1.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 (Helsinki Central Library) - 芬兰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理念的生态建筑案例。图书馆的外观由玻璃和木材构成,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绿色空间来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此外,图书馆还采用了节能、节水和废物再利用的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它使用天然通风系统来降低能源消耗,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来提供电力。 2. 塞米利奥诺夫州立大学能源研究所 (Semiliconov State University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 俄罗斯 这个生态建筑案例是一个具有自足能源系统的研究建筑。该建筑由多个层次的玻璃和金属构成,外部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用于收集太阳能发电。除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还实施了节能措施,如高效的隔热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此外,建筑还收集并利用雨水用于冷却和农田灌溉。 3. 广州环境保护科技中心 (Guangzhou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 中国 广州环境保护科技中心是一个具有生态环保特点的办公建筑。建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外部绿色植被,以减少热量和光线的传导。此外,建筑用于收集并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和冷却,以节约水资源。室内以可再生材料和废弃物再利用材料建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坦桑尼亚塞莎塔工业城 (Sesata Industrial City) - 坦桑尼亚 塞莎塔工业城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项目。城市的建筑

和基础设施采用了环保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和雨水收集系统。此外,城市还设置了大量的绿色空间和公园,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出行,以减少碳排放。 5. 温哥華生态村 (Vancouver Ecovillage) - 加拿大 温哥华生态村是一个由多个生态建筑组成的住宅社区。建筑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高效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和地热系统。此外,社区还有丰富的绿色空间和农田,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的食品来源。 这些生态建筑案例都展示了对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它们为人们创造了舒适、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论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论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建筑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热门话题。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致力于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本文将探讨目前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未来展望。 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 节能设计:生态建筑通过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太 阳能、波动能等,来减少能耗,使建筑更加节能、环保。 2. 绿色材料:生态建筑在建材的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使 用绿色环保材料,例如可再生木材、竹子、麻绳、环保油漆等等。 3. 自然通风: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的手段,例如竖直通风、横向通风、堆积通风、穿堂风等,以降低空调系统的使用,更加环保。 4. 绿色屋顶:屋顶绿化已经成为生态建筑设计的一种标志,不仅具有美观的景观效果,还能够起到保护屋顶、减少热岛效应的作用。 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挑战: 1. 高成本:生态建筑设计的成本通常比传统建筑设计更高,这是由于需要选用高品质的绿色、环保材料以及节能设施等。

2. 技术难题:当前生态建筑设计面临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应对建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例如采取哪些材料、如何让室内尽可能接近自然环境等。 3. 市场需求:尽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但生态建筑市场需求仍然不足。 4. 规划政策:目前在许多国家市场上,生态建筑规划的政策法规依然不完善,在这一方面落后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发展需求。 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展望: 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有关生态建筑技术和材料的研究将会推动生态建筑的不断发展。 2. 需求增长: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未来生态建筑市场的需求也将增长。 3. 费用降低:新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生产会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建筑成本,进一步推动生态建筑发展。 4. 政策支持:未来各国政策将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并给予生态建筑规划更多支持和鼓励。 总之,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仍然十分广阔,相信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创造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生态建筑及其应用案例分享

生态建筑及其应用案例分享生态建筑被定义为设计和建造建筑物以减少对自然环境影响,同时提高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此概念的出现源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旨在创造更健康、更平衡、更生态友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生态建筑有许多特点,例如对于废弃物的再利用,通过优化自然采光和通风来减少能源消耗,以及使用可再生或过渡材料等。生态建筑能够让人们在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这样能改善我们的健康,促进环境保护。 然而,将生态建筑的理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国家正在努力推动这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也意识到了生态建筑的重要性。许多新的生态建筑项目正在建设中,下面就让我们重点探讨几个生态建筑的具体应用案例吧。 首先,让我们看看加拿大的DMC HQ项目,这是个常规建筑和生态建筑相结合的完美例子。该项目将两座建筑物组合起来,其中一座是现有建筑物,而另一座建筑物则采用了生态建筑的理

念。这个生态建筑由许多独特的干扰空间组成,包括外部墙体和 室内结构设计,提供了优质的通风和热效应,以及可持续的废弃 物管理等。这个项目很好地展示了生态建筑如何融合到常规建筑 中去。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个中国生态建筑的案例——上海Tower。上海Tower是世界第一座高度超过600米的建筑,它采用了大量 的可再生能源,如光能和水能,并且整座建筑被设计成一个巨大 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上海Tower成为 了一个成功的结合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的典型示范。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的Green Square Library项目。这 座图书馆采用了生态建筑的理念,创造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中心。该建筑采用了可再生的材料,持续可靠的能源资源和多功 能防晒屋顶。同时该项目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区文化的空间, 如戏剧、音乐会、课程和社交活动等。 生态建筑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前景,它们可以为社 会和环境提供深远的影响。在政府、企业和普通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会离一个更绿色,健康和可持续 的未来越来越近。

经典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生态城市的发展思想其实最早从乌托邦、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已有体现,后来还包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美国、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下面将介绍我国和外国的生态城市建设。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片土地盐渍、淡水匮乏的荒滩上,未来将崛起一座生态之城。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这个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选择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个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的未来之城有望使两国共享收益。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继苏州工业园之后合作建设的第二个项目。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温家宝总理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出席了2008年9月28日的生态城开工仪式。2007年4月,温家宝和吴作栋共同提议,在中国北方水质性缺水、不占耕地等资源约束条件下,共同建设一座生态城市,并做到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起到示范性作用。同年11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我们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建成,那时区内人口将达到35万人,而且全部住上绿色建筑。"中新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在30平方公里城市内的建筑全部是绿色建筑,而中新生态城的绿色建筑比例将达到100%。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说,生态城必须兼顾环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三大目标,同时也能在中国其它地方推广与复制。天津生态城不仅将是宜居的生态之城,更是实现生态经济的创新之城。按照计划,天津生态城由中新双方各占50%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中 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作。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中新双方各占50%。"合资公司从一开始就按照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各项标准打造,最后的目标是上市。"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副秘书长、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吴财文说,其目标不只是为了筹集资金,也希望可以具备上市公司健全的治理结构,以实现该项目模式的可复制性。目前,中新生态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8大产业发展方向,包括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会展旅游、金融服务以及绿色房地产等低消耗、高附加值产业。"生态城的经济功能仍然是主要的功能之一,生态城建设将使中新两国共享收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建筑形式,它能够通过设计和材 料的使用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确保住宅、商业和工业空间 的舒适和可持续性。在全球范围内,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设计,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够改善居 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1. 能源效率 绿色建筑强调能源效率,这可以通过智能设计来实现。例如, 建筑师可以通过使用高效隔热材料、优化通风和照明系统、使用 太阳能板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2. 建筑材料的选择 绿色建筑设计也强调材料的选择,建筑师需要选择环保的材料,例如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低VOC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可以 降低碳足迹,还能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雨水收集 收集雨水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建筑设计,它可以降低对城市水资 源的需求。通过收集雨水并将其用作灌溉、卫生清洁和化学成分 调节等用途,可以节省大量的自来水。

4.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周围的环境,建筑师需要将 各种植物和树木种植在适当的位置,这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还可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新加坡-天津生态城是一个位于中国北方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它采用了大量的节能设计原则和可持续性建筑特征,包括太阳能 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该项目展现了住宅和商业区 的合理设置和布局,增加了公园和绿地的面积,并且建筑的使用 寿命也得到了确保。 2. 纽约大厦 纽约大厦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绿色 建筑设计,例如智能电力输送系统、节水设施和自然采光材料。 同时,这座建筑还使用了大量的回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不仅节 省了能源和降低了碳足迹,还能够确保环境的保护。 3. High Point智能公寓 High Point智能公寓位于美国西雅图,是一个在北美独一无二 的混凝土建筑。它采用了多种绿色设计思想,例如太阳能热水器、

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近年来,生态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崇。生态建筑是 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负担,实现绿色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的建筑类型。生态建筑不仅能提高建筑的品质和舒适度,还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应用。 一、生态建筑的发展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环境及资源的保护 和整体利用。建筑行业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高达40%,直 接对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传统的建筑方式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建筑 模式,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二、生态建筑的定义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 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和资源的选择、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方面。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生态建筑的特点 1. 节能环保 生态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减少建筑能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 循环利用 生态建筑将废弃的建筑材料重新利用,实现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 健康舒适 生态建筑在材料和设计上注重人体健康和舒适性,如利用绿植 和负离子等,调节室内空气环境和湿度,净化空气质量。 4.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绿色建筑技术,能够实 现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 四、生态建筑的应用 生态建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住宅、商业、学校、医院等各种场所。 例如,在住宅领域,绿色建筑可以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 环境,改善社会居住环境质量。在商业领域,绿色建筑可以提供 更具有品质感和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增强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在学校领域,绿色建筑可以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的学习 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医院领域,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通过整合环保、 节能、资源利用等技术手段,使建筑在使用阶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 成为一种创新理念,许多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这一理念的应用与价值。 I.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即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建筑 的使用寿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减少 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和可变性等手段,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 节能与碳足迹降低 绿色建筑设计致力于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迹。通过改善建筑 的外墙和屋面的隔热性能、使用节能灯具、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 以及配置高效的供暖和制冷设备等方式,实现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3. 循环利用与废弃物管理

绿色建筑设计注重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管理。通过设计建筑材料的可 再生性、易拆解性和回收性,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建筑内 部的废水和废气也要进行合理处理,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II. 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案例 1. 天津生态城 天津生态城是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典范。该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实现了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地热能利用等一系列环保技术,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 滨海湾金沙酒店是一座标志性的绿色建筑设计作品。该酒店通过建 筑外墙的植被和环保材料的使用,实现了空气净化和能源节约。此外,酒店采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大幅度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瑞典马尔默可持续居住区 瑞典马尔默可持续居住区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典型案例。该居住区以 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保水平。通过搭建太阳能电池板、收集雨水、建造可持续的供暖和冷却系统等方式,实现了绿色、 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III. 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绿色建筑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生态建筑资料

生态建筑资料 生态建筑与建筑生态化 摘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 年178 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 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

建筑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案例分 析 引言: 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各行各业都 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环境保护,还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类的居住质量。本文将围绕建筑工程中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展开讨论,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为中心的平衡发展。在建 筑工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建筑行业是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如果没 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极易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采取可持 续发展的策略,可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2.经济效益:可持续建筑既能节约能源和资源,还能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此外,可持续建筑还能刺激 绿色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支持。 3.社会效益:可持续建筑能够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减 少人员因不良环境而引发的健康问题。此外,可持续建筑还能提高建 筑物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 1.零碳建筑:零碳建筑是指减少碳排放并最大限度实现碳中和的建筑。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采用碳捕获技术等手段,零碳建筑能够实现低碳、高效的目标。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建筑物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该建筑采用太阳能供电、雨水收集和利用地热能等技术,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达到了零碳排放的目标。 2. passivhaus标准建筑:passivhaus标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标准。该标准要求建筑具有高度的隔热性能和严密的空气密封性,从而减少建筑的能量消耗。德国斯图加特的斯特凡大厦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建筑采用了高效隔热材料和双层窗户,实现了极低的能耗,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3.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在建筑物屋顶种植植物的设计手法。这种设计除了美化环境,还能提供优质的室内空气、增加居住面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德国柏林的EnergieForum Berlin绿色楼顶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建筑的屋顶覆盖了大片的绿植,有效降低了建筑的能耗,提高了室内的舒适度。 结论: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适当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建筑物的高效能耗、环境友好和社会适应性。以上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持续建筑的方法和

国外生态农宅建设理论与案例简析

国外生态农宅建设理论与案例简析 本文简要归纳了国外学者在生态农宅建设领域的相关理论与案例,并梳理为乡土建筑理论研究、传统农宅生态适应性营建方式,以及现代农宅生态设计策略等三个主要部分,旨在总结相关经验和成果,以对我国农村住宅生态建设工作产生一定借鉴与启发意义。 标签:国外;生态农宅建设;理论与案例 1、研究背景 农村住宅建设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要的议题。纵观国际社会,大多数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农宅建设方面都投入过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并取得巨大成就。国外的农宅建设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其目标己从最初的普通农宅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转移到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宅的关注。(王路,2012)本文简要归纳了国外学者对乡土建筑及生态农宅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一部分典型的生态农宅实践案例,对其经验与实施成效进行梳理与总结。 2、国外乡土建筑理论研究----引发关注的起点 1964年,B·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所著《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在现代建筑思想鼎盛的时期,挖掘普通居民建造的乡土建筑,引发了人们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乡土建筑类型的关注与思索。众多国际建筑大师也都从粗朴的村落建筑中寻找启发与原型。如勒柯布西耶在北非的乡土建筑中得到灵感,伏伊赛(C.F.A V oysey)和斯科特(Baillie Scott)从英国乡村住宅中获益匪浅,密斯·范·德·罗对美国中西部农村的谷仓进行了研究。路易斯康也曾说非洲的土著茅草屋使他感动“它们形式多样,非常好用......人类竟然可以如此聪明的解决太阳与风雨的问题。”(荆其敏,张丽安,1996) 建筑师保罗奥利弗Paul Oliver对于乡土建筑进行了长期研究,编写了《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等著作,在他的论著中,从多重视角对世界各地乡土建筑进行了区域划分、概念界定、详细分析以及科学论证。他认为地域特征鲜明的乡土建筑不仅仅是本土和乡民的传统建筑,还是一种与当地传统及适宜资源环境紧密关联,并利用传统工匠技法营建而成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类型。 苏哈·奥兹坎认为地区主义包括两个主要方向:乡土主义和现代地方主义,他大力提倡伊斯兰世界中乡土主义民居传统而保守的设计方法,认为在保守派乡土建筑中蕴含着低技技术、地方材料、适应能力等优秀而特别的民间智慧。 3 、国外传统农宅生态适应----生态营造的典范 日本学者布野修司所著的《世界住居》,从探索人类朴素定居形式的角度,广泛分析了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的典型乡土居住类型,其中多数为传统的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