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一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及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课走近细胞新人教版

「精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一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及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课走近细胞新人教版
「精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一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及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课走近细胞新人教版

课时分层作业一走近细胞

(3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层层相依。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虽具有生命特征,但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单个细胞不能构成生命系统

C.所有生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D.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解析】选A。病毒虽然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是它具有生命特征,如能增殖;细胞是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单细胞生物、多细胞植物都没有“系统”层次;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2.(2018·郑州模拟)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C.病毒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解析】选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分类中属于不具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没有任何的细胞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培养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

3.(2018·桂林模拟)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藻和蓝藻都含有叶绿体,都属于自养型生物

B.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蓝藻没有

D.绿藻和蓝藻的大爆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及隐含信息:绿藻——真核生物,蓝藻——原核生物。

(2)关键知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及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

【解析】选A。绿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藻含有叶绿体,而蓝藻没有叶绿体,依靠含有的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绿藻和蓝藻都含有核糖体;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即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2018·沧州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

B.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解析】选B。所有细胞都具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核糖体无膜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和③④分别表示目镜或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丙图是乙图装片左移后观察到的图像

B.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C.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组合②③⑤

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解析】选C。丙图中观察的目标位于乙图的右方,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应移向“哪个方向”,所以应向右移动装片,A项错误;镜头中有螺纹的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正好相反,①②没有螺纹,为目镜,目

镜②较短,放大倍数较大,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③较长,放大倍数较大,⑤⑥中⑤(距装片较近)的放大倍数大,故若使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组合②③⑤,B项错误,C项正确;乙图细胞小、数目多,应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转为丙(高倍镜下图像)应先把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D项错误。

6.(2018·长沙模拟)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

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都进行无氧呼吸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

【解析】选D。真核生物多数为多细胞生物,也有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原核细胞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可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真核细胞的核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

7.(2018·哈尔滨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解析】选C。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均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且乳酸菌是异养型生物。

8.现有两种细胞的特征如表所示:

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硝化细菌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但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Ⅰ要晚

D.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解析】选C。根据有无核膜结构可以先判断出细胞Ⅰ属于原核细胞,细胞Ⅱ属于真核细胞。细胞Ⅰ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细胞Ⅰ是原核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可能是硝化细菌,因为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细胞Ⅱ是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植物根尖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根据生物进化过程可知,真核细胞(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原核细胞(细胞Ⅰ)要晚,C正确。真、原核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但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9.(14分)如图所示为几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几种生物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和文字),因而它是一类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4)D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

【解析】(1)图中A、B、D均有细胞结构,而C无细胞结构,因此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C。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2)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A和B细胞都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都属于原核细胞。(3)图中B为蓝藻,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答案:(1)C 无细胞结构(活)细胞

(2)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B

(3)[B]蓝藻自养

(4)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延伸探究】

(1)能否将从D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直接转移到A细胞中使其表达产生产物?为什么?

提示:不能。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区是不连续的,不能直接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2)某种抗生素能抑制A的细胞壁形成,能否用该抗生素对C进行抑制?解释原因。

提示:不能。病毒没有细胞壁。

10.(16分)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上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倍。

(2)某同学使用高倍镜观察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在低倍镜下观察,②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③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有补充请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又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在使用高倍镜时需要先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在低倍镜下观察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直到物像清晰。(3)若镜头脏了,不能用手擦,也不能用纱布擦,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放入的一小块植物组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

(4)一般来说,在反光镜和光圈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越小,数目越多;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

(5)高倍镜下比低倍镜下的视野暗,视野范围小,但物像大。图中C的物像最大,说明其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答案:(1)长度或宽度100

(2)不正确。正确的操作为②→①→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

(3)①擦拭镜头不应用纱布,而应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后展平,然后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C (5)C

1.(6分)溶瘤病毒在抗癌的临床试验中展示出了抗癌潜力。溶瘤病毒是指将天然的或经过基因重组的病毒选择性地感染癌细胞,通过病毒自身的功能杀死并裂解癌细胞。这时,若再加以一定的免疫刺激,破裂的癌细胞能够引起系统性的免疫反应,引导免疫系统对其他癌细胞展开攻击。下列有关溶瘤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瘤病毒必须用活细胞进行培养

B.溶瘤病毒和大肠杆菌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C.应选择人体经常感染的病毒作为溶瘤病毒的载体

D.溶瘤病毒使癌细胞裂解是为了增殖的病毒的释放

【解析】选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因此溶瘤病毒和大肠杆菌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溶瘤病毒的载体不能选择人体经常感染的病毒,防止被人体内的抗体清除;病毒使癌细胞裂解是为了释放增殖后的个体。

2.(6分)“微区”是细菌中由数千个蛋白质形成的,它类似于细菌内原始的细胞器。它的发现使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界限变得并不是那么明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

B.原核细胞没有真核细胞中各种专能的细胞器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样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

【解析】选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原核细胞也能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3.(18分)分析下列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后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像如图甲。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像如图乙。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看到的图像如图丙。

(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病毒________(填“有”或“无”)细胞结构,所以说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的可以不需要细胞参与,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甲、图乙、图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长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病毒不是细胞生物,个体极其微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2)细胞的形态各种各样,细胞的大小也是各不相同,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细胞可以说明这一点。(3)甲、乙、丙中的细胞形态是不同的,说明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4)保卫细胞的两种形态有利于气孔的开闭,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气体交换,神经细胞的长突起有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三者都说明了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1)没有,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无不对,病毒虽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也没有生命活动

(2)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

(3)不同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4)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总结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策 略 赵晶 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棗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

(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课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2017秋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2017秋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网考特别提醒:每道题都有答题限制时间,若时间到了没有主动点提交,系统默认完成考试而自动退出(虽然可以跟老师说明情况得以继续进入系统考试,但上一道题不会再出现),不能回看,所以要在注意时间的前提下认真思考作答。 一.主要题型 1.英译汉10道,合计10分(一些重点章节的重点单词, 不考汉译英); 2.问答题2个(以细胞膜、内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周期、 或细胞凋亡等章节内容为主,2题合计20分); 3.实验图片题10道,合计10分。(电镜图片及光镜图片。 电镜图片以实验手册后面的图片为主;光镜图片以实验 课做过看过的重点结构为主); 4.选择题(合计60分):单选60道,合计54分,多选6 道,合计6分。 以上四项卷面满分合计100分,折算率80%后为80分; 5.平时3次实验到勤及实验报告平均分折算率20%后为 20分。 二.重点章节(以下为往届同学总结,仅供参考) 第4、5、8、13章,是出问答题最有可能的章节。 三.主要内容(以下为往届同学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1.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式事件(每个阶段1-2件事); 2. 英文: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 1. 影响细胞形态的几个方面因素,请看教材 2. 最小的细胞是什么,大小如何 3. 真核细胞的结构(膜相结构与非膜相结构各包括哪些成员) 4.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5. 主要生物小分子的结构特点:氨基酸、核苷酸 6. 蛋白质掌握1,2级结构;DNA,RNA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类型 7. 英文: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 第三章 1. 光学显微镜与电学显微镜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差别 2.光镜和电镜的最大分辨率,最大放大倍数 3. 老师PPT上有光镜及电镜标本制作厚薄及特殊要求。 4. 荧光显微镜的光源,相差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主要的适用 标本、优点。 5. 英文: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细胞培养 第四章 1. 重点章节,所以各个角落都有可能出选择题 2. 细胞膜电镜图片,主要化学组成3类。 3. 膜脂知识的第一段,及其四个分类主要作用,分布特点 糖脂中的两个最,最简单的糖脂脑苷脂,最复杂的神经节苷脂7个单糖残基 4. 膜蛋白关注膜内在蛋白与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连接在一起记忆 5. 膜糖是与细胞表面及细胞被的概念进行整合记忆,同时与细胞的特化结构联系在一起 6. 流动镶嵌模型 7. 重点: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方式及影响因素,有关的验证实验(膜蛋白流动性的) 8. 重点:小分子物质转运方式、特点及功能,区别 9. 主动运输Na-K泵工作原理及过程,膜转运蛋白类型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试卷1 走近细胞

走近细胞 一、选择题 1.(2019·衡阳模拟)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D.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2.下列有关酵母菌、蓝藻、小球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都以DNA作为细胞的遗传物质 C.都只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D.都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 3.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的细胞中发现“核状”结构,下列研究结果中最能支持该生物群是真核生物的证据是() A.多数细胞中只有一个核状结构B.未分裂母细胞中有两个核状结构 C.核状结构位于细胞中央D.核状结构具有膜 4.(2019·淄博模拟)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发现的细胞最小、结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染色体,只能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B.有核糖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 C.有细胞膜,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无细胞核,核区DNA能复制并可产生基因突变5.如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d的遗传物质在各自体内表达的途径相同 B.b、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b、d在光照下合成ATP的场所相同 C.b、c、d均有细胞壁,但都不是细胞的边界且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D.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b、d为生产者,a、c为分解者 6.(2019·长春实验中学模拟) 科学家从矿区硫化矿酸性坑水中分离出一种嗜酸细菌,该菌在有机物充足时,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长,在缺乏有机物时,可利用单质硫氧化产生的能量将CO2固定成自身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菌吸收现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在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废水中该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该细菌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某些光合色素 D.矿区中的化学诱变因子可导致该菌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生物所含核酸,都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蓝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所含光合色素与金鱼藻相同 C.b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存在于拟核中 D.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9.某同学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如图所示的细胞结构,他所观察的细胞最有可能所属的生物是() A.颤藻B.大肠杆菌C.人D.菠菜 10.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 核仁叶绿素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纤维素酶处理甲-+---+无变化 乙+---++无变化 丙+--+-+外层破坏 丁++++++外层破坏 A.乳酸菌、蛔虫、水稻、衣藻B.硝化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C.乳酸菌、光合细菌、蛔虫、水稻D.光合细菌、蛔虫、水稻、衣藻 11.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球菌、青霉菌、破伤风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B.硝化细菌、酵母菌、蓝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将得到6种物质 D.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12.下列选项能体现人体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细胞种类形态结构功能 A 浆细胞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识别抗原、发挥作用 B 成熟的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携带O2进行有氧呼吸 C 神经细胞树突多有利于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D 心肌细胞线粒体多有利于节律性的收缩活动 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B.细胞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细胞在产生蛋白质的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D.细胞一般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14.(2019·太原联考)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调节细准焦螺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优化

关于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高三生物组袁庆军2011.1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讲解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占据着整个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详详细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只有被动地抄、写、听,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没有反馈,没有校正,教学效果比较差。一轮复习课应该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化和内化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在过程中适当引导和总结,一定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课堂探索者的教学活动过程。鉴于此,结合我校课改要求,我探索实践了师生互动的“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指导”高效课堂模式,使学生在现有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课前定时小测: 形式:学生上黑板展示或用小页试卷检查,不提倡采取提问形式 内容:做一道小题或默写公式或者默写上节课课堂笔记等,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而定。 目的:落实上节课听讲的主要知识点或巩固练习典型题 (二)学案导学+分组讨论+学生黑板展示+教师点评指导 (1)学案教学:学案主要有三个环节:小测、专题、综合练习,出题要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而定。 学案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要备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定时小测,批改作业、考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出适合学生的题目。出题时要注意题目的“精”和“准”。“精”就是不求量多,强调数量适中,学生受能力水平的限制,量多不但没有能力完成,而且对其它知识点造成干扰,得不偿失。“准”就是所选题目应是典型题,重点题,适合学生的高考题,有针对性,不应是难题。 高三一轮复习中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题多解,相互研讨,精做题,少做题,使学生能在相互探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中“学案”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强化重点,热点,抓住主干知识;三轮复习,在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最近三年山东理综高考题考查的热点,难点,关注省内外各地高考题,有针对性地出题,包括7个选择题小专题,实验题专题、计算题专题、选修模块专题等和综合练习。 (2)分组讨论: 高三课主要以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为主,不同于新授课,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高效课堂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主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采取分组学习的办法,学生以学案的形式形成问题,大多数问题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解决。 1.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学习好的学生可在小组内起到榜样作用,激发组内其它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

高三生物复习经验交流

好的策略-助你追梦的脚步更快、更稳-二中一轮复习经验总结 今天,抱着交流的目的来介绍我校生物复习的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基本上都占在80%左右,考纲以外和课本以外的内容很少。重点考查双基,尤其是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 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在学习生物时存在以下四种现象: 现象一:课本内容记不清,课外内容注意听 现象二:口头提问象真会,考试做答却不对 现象三:复习就是做资料,教材考纲全丢掉 现象四:主干知识没过关,偏难险怪用力专 我们的学生,总体情况是尖子生少,总等水平的偏多,而高三生物学一轮复习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的效果,继往开来,扎扎实实抓好该一轮复习是巩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基础,提高生物学高考成绩的关键。高三一轮复习,既要传承一些经典的举措,也要与时俱进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在高三一轮生物学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1、多角度研究高考,并注重实效 注重研究的实效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教师首先须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同时与考试说明、教材一起综合分析,清楚高考复习内容和范围,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以及难度和深度。 通过高考等各类大型考试评分标准来指导学生答题学生的规范答题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评分标准是高考阅卷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对学生答题的要求。注重对历年来的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研究,细心揣摩、分析,总结出答题的规范、注意点,以便在平时的复习中对学生加以训练,减少答题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 2、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使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恶习”,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高三生物学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尝试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理念下的“多步情境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复习。例如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第一步预习交流,预习题目选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加以强调,花很少的时间将该节知识梳理了一遍,高效快速;第二步质疑辩论,对学生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如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能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进行课堂辩论,期间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第三步延伸讨论,选择本节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教师设置问题梯度,该过程原料是什么,在发生着什么,说明了遗传物质的特点是什么,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给予鼓励性点评;最后总结归纳、自主提问,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并反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此教学模式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现象,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堂课,发出的声音绝大部分都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评价、纠正和总结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预想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入,让他们体会一下学习细胞的好处。 〖板书〗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 〖生答师提示〗1. 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 〖板书及问题〗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 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小结〗让学生思考之后看第四页第一二段。(第一课时完) 〖复习引入〗略。 〖板书〗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列表说明(板书)〗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 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提出 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切细胞产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意义:对细胞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确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把动植物等生物有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共性: 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系统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质膜、细胞核、细胞质 主要功能:选择性的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DNA与组蛋白构成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 核小体装配成染色质,继而在细胞分裂阶段形成染色体 3、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网架系统。分为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与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包括核纤层和核基质。)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的体积受什么因素控制? 答: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的核与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细胞的“比面值”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及细胞内物质交流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 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2007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山一中肖建富 高三第一课前的话 ⒈新教材第一年高考如何备考? 5个版本教材:人教版、山东版、江苏版、河北版、北师大版 最重要的一点:备考纲! 教材和资料是学习的素材, 教材有而考纲没有的稍微了解即可, 考纲有而教材无的需要补充。 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上学期,迎接市统考,《走向高考》 第二轮复习:下学期三月下旬完成,迎接市一模 知识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四—六月,查漏补缺,题型精练。 考点主次注意:必修一、二、三,占70% 选修一和选修三,占30% ⒉如何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 教材+《走向高考》 ⑴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⑵《走向高考》综合总结+应用练习 ⑶找出有关错题,理解它!再次错的记录在错题本上! 复习专题: 第一单元分子与细胞 第二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三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四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六单元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 第七单元实验与实验设计 高考命题趋向:P2 突出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注重考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题由知识立意变为能力立意。

考查能力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使用恰当的生物学术语,准确阐述生物学事实或方法或概念; ⑵理解图表含义,会用文字、数据、图形等多种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 ⑶通过分析与综合,理解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高考命题趋向——实验部分:P358 ⒈题型与范围: ⑴基础题:教材实验的原理、程序、现象、结论 ⑵中等题:以新技术为背景设计的实验, 如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杂交、转基因育种等 ⑶较难题:设计实验程序、预计结果、分析整理等 ⒉方向: ⑴增加开放性 ⑵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新旧考纲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区别: 旧考纲:知道、识记、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 新考纲:Ⅰ:对所列知识点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第一讲走近细胞 一、考纲分析: 新考纲没有单列《走近细胞》这一章。 相关考纲知识点:(请记在P3标题后) ⑴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知道、识记) ⑵多种多样的细胞(Ⅱ理解和应用) ⑶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知识网络分析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⒈生命有哪些特征?⒉Why?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⒊What?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⒋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⒌种类与区别 ●细胞学说的建立⒍内容、建立过程及思考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篇一:年高三生物复习精品教案】 绪论 考纲要求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方面 绪论生态学方面 目的要求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方法 【注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

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 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 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 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例析】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原因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集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集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集 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 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三、选择题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 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 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 c、19世纪的最后25年 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a、组织培养b、

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四、判断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6、细胞学说的建立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 1 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 2、1665,Robert Hooke,Leeuwen Hoek。 3、Schleiden、Schwann,基本单位。 4、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5、细胞来自细胞。 6、Schleiden、Schwann,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7、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三、选择题1、B、2、C、3、C、4、D。 四、判断题1、× 2、× 3、√ 4、× 5、× 6、×。 二细胞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病毒(virus) 3、病毒颗粒4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物三轮复习中,一轮复习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担负着强化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的双重使命,是后两轮复习的基础。我组研讨出的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一、回归教材、夯基固本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高考出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认真仔细通读教材,包括注释以及书两侧的小资料、问题、课外读物等等,力求做到不遗漏,把课本的陈述句换成疑问句,设计若干问题来读课文;注意教材中实例的迁移和延伸、实验探究的拓展变化,有的高考题就是对课本中实验的改造,或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具体化;学会思考课文中的每一个生物学结论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要求学生阅读后把复习课导学案上的知识体系梳理清楚并填写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关性,把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归纳复习,如:在讲解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结合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起讲解。在讲“酶作用条件较温和”时把选修教材实验《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联系起来。另外适当选择有助于学生形成感知认识的教学手段(图表、模型、动画等),把知识、知识框架和知识的拓展应用,认真落实到位。 二、明确考向,研析考点 理综生物试题的特点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我们在课前小组备课时,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把握高考的要求和动态,准确掌握考试内容。课堂上强调考纲,明确重难点,建议学生课下科学分配时间,攻克重难点。 针对重难点知识,选择合适的例题课堂练习,在例题精讲过程中指导学生:(1)学会辨别试题指向;(2)学会找出题设中的关键词句;(3)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4)学会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5)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6)学会选择最佳答题方案;(7)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等,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灵活地运用解题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创新设计第40页【典例2】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石移 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下移,D点左移 正确答案:C 例题讲解: 1、审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pH对酶活性的影响,酶不改变反应平衡点。尤其强调学生要注意“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即最适pH值),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很多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就是忽视了这个条件。 2、曲线分析。分析图甲乙横纵坐标意义,与横坐标交点、最高点、转折点意义,曲线变化趋势代表的含义。

细胞生物学复习全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一、名词解释 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含子:是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含子。在古细菌中也有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 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 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 (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 (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 (3)病毒可以看做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1走近细胞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1走近细胞(人教版) [考纲要求]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营寄生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 判一判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答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你知道吗水稻和草履虫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吗? 答案水稻没有系统这一层次;草履虫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推一推(2010·上海卷,23)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和水绵的细胞个数哪个多?为什么? 提示颤藻中多,因为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小,故相同长度中数目多。 3.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2005年高考,我市取得了较好成绩,这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努力、奋力拚搏的结果,其中也有我们上届高三生物教师的贡献,2005年高考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6年高三教学即将全面启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也将随之展开。一轮复习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扎扎实实抓好一轮复习是巩固05年高考成果,推进我市06年生物高考成绩的关键。现就06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提出如下建议,供各学校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顽强拚搏的斗志,达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三.时间安排:至06年3月底前结束。 四.复习策略: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各学校高三生物备课组在新学期开始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近几年上海、广东、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全国理综卷4份及评价报告。教学大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只有吃透教学大纲,才能把握教学的方向。《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只有吃透《说明》和近几年高考试题,才能抓住一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高考的方向。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学生吃透课本,教师吃透教参,这是近两年江苏高考的方向。 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点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尽管高考试题正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但基础知识教学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要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强化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从中可以体会到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高考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课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是指围在细胞质 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因而也称为质膜。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运动。 2.细胞核(nucleus):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 结构。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场所,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 物质的总称。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包容物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膜性结构(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膜 性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和过氧物酶体等) 5.非膜性结构(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 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 6.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观察所呈现的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 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的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7.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8.双亲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称为双亲媒性分子。 9.分子团(micelle)/双分子层(bilayer):由于细胞膜的三种主要脂质都有双亲媒性分子的 特点,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够自发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来——分子与分子相互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则藏在内部。这样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构造:球形的分子团和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双分子层中,2层分子的疏水尾部被亲水头部夹在中间。10.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 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双亲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分子中,其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11.边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是指以弱的静电键结 合于脂分子的头部极性区域或跨膜蛋白膜区域的蛋白。外周蛋白是水溶性的,可用离子溶液分离提取。 12.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磷脂分子以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主体;蛋白质 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糖类附在膜外表面。细胞膜具有液晶态特性。 13.脂筏(lipid raft):脂筏指在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相对 有序的脂相微区。该区域流动性较差,如同漂浮在脂质双分子层上的“脂筏”一样。 脂筏中含有各种各样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膜蛋白。 14.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内结构、功能、发生上密切关联的所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高三生物复习课,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考的趋势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信息量大,联系实际的特点,因此,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要求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教材。 一挖掘“潜”在的知识 许多知识,在书中没有明显的表述出来,或因时间的推进而更新。对于那些不明显,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我们要去“挖”。 (1)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知识没有明显的文字表述,而是隐含在图解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指导学生挖掘图中的“隐含”知识。如高中《生物》全一册图21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C3在还原中既能形成葡萄糖,也能形成新的C5,这一点在课本中没有详细的文字叙述,而仔细识图能突破这一难点,深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复习理解。又如,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在受精后12小时的状态图中,可观察到受精极核已分裂成许多游离的胚乳核,而此时受精卵仍处在休眠状态,还没有开始分裂,从图中可挖掘出“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这一隐含的知识。 (2)善于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中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在知识的横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点—线—面—体几个方面的联系工作,把不同概念原理之间、不同

章节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讲准、讲透。当前应主要结合高考的方向,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兼顾理、化、生跨学科的联系。例如,以染色体这一概念为中心,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知识网. 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内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理科综合方面的联系,如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时,让学生分析化学过程,书写化学方程式;复习“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时,联系物理上的离心力知识来解释在转动的圆盘上的圆心和圆周边植物生长的不同情况,联系物理上的重力知识来解释太空中的植物根、茎的生长情况,等等。理科综合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点到即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学生自己头脑中各节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得以解决,课堂上不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 在知识的纵向联系中,我们就要做好不同层次的联系工作,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个层次上必须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3)善于挖掘已更新的课本知识生物学的许多知识在不断更新、完善,对于这些知识,只讲书本的内容,既不符合高考的要求,也跟不上现代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还要善于把这些知识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