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排查和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PPT

11
腹型肥胖的概念与意义
•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 可诊断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呈“苹果形”体型 • 内脏脂肪超标是导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 糖尿病管理的“5驾马车”是宗旨:
2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饮食原则
*复合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低,包括谷类、豆类、大多数水果和蔬菜
简单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高,包括白面包、蛋糕、糖果等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136.137页
24
Lancet. 2014 Aug 30;384(9945):766-81.
4
新: 强调T2DM患者需综合管理,肥 胖成为关注话题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2013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3糖尿病诊疗指南
加拿大糖尿病学会: 加拿大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指南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运动原则(无 禁忌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 P5,51
25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可 带来多重获益
• Look AHEAD研究带来的启示1
实验组
对照组
• 饮食:热量1200~1500kcal/d,鼓励用奶 昔或节食棒替代正餐,多食蔬果类食物2
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儿童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儿童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血糖升高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之一。
儿童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通常会超过正常范围。
二、尿糖阳性尿糖阳性通常意味着血糖水平超过了肾脏能够吸收的限度,因此尿液中出现了糖分。
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常见指标之一。
三、体重异常大多数患有2型糖尿病的儿童会出现体重异常,包括体重过轻或过重。
这可能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影响了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消耗。
四、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五、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OGTT是一种用于诊断糖尿病的试验方法,通常在空腹状态下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然后测量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
当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时,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六、伴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如果儿童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七、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HbA1c是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当HbA1c≥6.5%时,通常认为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儿童2型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体重异常、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OGTT试验结果、糖尿病症状以及HbA1c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如果儿童出现以上多个症状或指标异常,就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效果观察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分,s±)组别鼻塞症状的评分鼻痒症状的评分打喷嚏症状的评分流鼻涕症状的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5) 4.67±0.78 2.89±0.55 4.67±0.56 2.67±0.56 4.56±0.76 2.67±0.56 4.65±0.67 2.56±0.44观察组(n=45) 4.76±0.71 1.23±0.41 4.63±0.51 1.11±0.45 4.52±0.780.98±0.31 4.61±0.63 1.32±0.34 t值0.57216.2330.35414.5670.24617.7120.29214.959P值0.5690.0000.7240.0000.8060.0000.7710.000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的评分(分,sx±)组别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5)63.45±8.6568.65±7.5660.65±8.5670.57±6.6765.76±7.6766.76±6.7664.54±6.3470.33±6.54观察组(n=45)63.65±8.7680.34±6.4460.64±8.7685.43±5.5465.88±7.8879.45±5.8864.55±6.5582.45±5.66 t值0.1097.8960.00511.4970.0739.5010.0079.400P值0.9130.0000.9960.0000.9420.0000.9940.0003 讨论过敏性鼻炎是具有变态反应性的一种鼻黏膜疾病。
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2型糖尿病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虽然胰岛素治疗能暂时使症状缓解,但长期应用易诱发感染并产生诸多副作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造成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在生活中要注意2型糖尿病的影响,要注意及时的治疗。
糖尿病专家王健带我们来看看2型糖尿病治疗有哪些方法比较好:
1、积极治疗: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控制总热能: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要使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达标,以减少其慢性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维持正常体重: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3、综合调整: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对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为预防对象,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措施,使易感人群及早改变生活方式,降体重、降血压、降血脂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4、及早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者,并给予干预治疗如拜唐苹或二甲双胍,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社区开展人群筛查,建立防治网。
2型糖尿病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要及时检测血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饮食加运动或服用药治疗,干预血糖异常升高,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要尽快到医院去进行诊治,要相信科学的治疗才是最有效的。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 mmol/L,女性空腹<1.29 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或动脉舒张压≥85 mmHg,1 mmHg=0.133 kPa)。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背景近30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呈高速度增长趋势。
据报道,2015年全球12%的成年人和5%的儿童达到肥胖症诊断标准,成人和儿童的肥胖人数分别为6.037亿和1.077亿[1,2]。
儿童肥胖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其上升速度却高于成年人,中国是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约3496万[3]。
2014年中国大陆“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9.7%和18.8%;同龄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8.9%和10.3%[3]。
1985年至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长至12.2%,肥胖率由0.5%增长至7.3%。
据推断,到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将达到22.3%,人数将达到3941万[3]。
至2030年,由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所致成人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花费将到达490.5亿元/年[3,4]。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和心理智力等都造成严重的危害[5-10]。
相关研究表明:65%的肥胖儿童到成年期后会发展成Ⅲ度肥胖(BMI≥40 kg/m2)[11,12]。
而且,对于重度肥胖的个体,仅靠饮食和行为干预很难达到显著长期有效的减肥效果。
减肥手术在成人中已被广泛证实是安全有效的,虽然目前尚无非常充分的证据推荐儿童青少年采用外科手术减肥,但是对部分肥胖的儿童青少年采用手术减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3-18]。
美国相关专业学会先后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青少年重度肥胖的外科治疗》和《儿童减肥代谢外科指南(2018)》[19-21]。
2015年,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及营养学会也发布了《儿童减肥手术新指南》[22]。
由于人种、基因易感性、文化伦理以及儿童青少年对减肥手术认可度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有一定借鉴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因此有必要制定符合中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外科治疗指南。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前言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
据2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道,全球糖尿病总数及经济支出逐年攀升,发展中国家尤甚,而中国上升速度则位居全球第一。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既不同于成人2型糖尿病,也不同于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有其特征:胰岛β细胞功能快速衰竭,快速出现并发症并发展迅速。
由于儿童青少年肥胖日益增多,临床表现的重叠,区分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全国各地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征、诊疗经验及统计数据各有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管理面临众多挑战。
【2型糖尿病定义和诊断】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往往合并其他代谢异常,由于后期β细胞功能衰竭,最终也可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除了高血糖外,还可表现出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脂肪肝等。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随着疾病状态和病程的不同差异较大,可以是糖负荷高峰延迟,也可以是处于完全的低分泌状态。
有症状的成年患者在诊断时胰岛素分泌量已经缩减50%左右,而青少年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丧失可能更为迅速。
2型糖尿病的诊断分2步。
首先确定是否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然后再分型。
第一步: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基于症状和血浆葡萄糖检测。
目前我们仍然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共同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该标准以下4条中的1 条即可诊断糖尿病。
(1)空腹血糖≥7.0mmol/L,(2)糖耐量试验(用1.75g/kg 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最大不超过75g)2h血糖≥11.1 mmol/L,(3)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4)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第二步:糖尿病分型。
儿童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占89.6%,2型糖尿病仅占7.4%,因此,儿童在糖尿病分型时,首先考虑为1型糖尿病,有如下线索者提示为2型糖尿病:明确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发病年龄较大、无需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存在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表现,如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PCOS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随机血糖值。
2. 防治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控制目标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6.5%。
3.饮食控制:着重强调合理膳食,减少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适量的饮酒和戒烟。
4.运动疗法: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建议在运动前测试血糖,以便调整运动前的餐食和胰岛素剂量。
5.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血糖监测: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试血糖控制情况。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用于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7. 血压控制:降低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方面。
指南提出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8.肺结核筛查: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指南建议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9.爱心计划:指南强调建立完善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机制,鼓励建立爱心计划,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患者管理和随访。
10.并发症的防治:指南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法和策略,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只是一种参考,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排查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0-12-24T13:53:13.493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黎[导读] 通过饮食治疗使患儿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5%左右[3]。
王黎(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433124)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8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儿童越来越多,肥胖可使体内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机体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就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如此下去不堪重负的胰岛终有一天会因累得筋疲力尽而被压垮,其最大分泌量也会随之下降,渐渐分泌不出足够的胰岛素,此时体内的血糖便会持续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使得在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2型糖尿病的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稚嫩面孔,在美国,2型糖尿病已占儿童糖尿病的10~20%[1],因而控制儿童肥胖糖尿病已成为当务之急。
儿童2型糖尿病病程长,因此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应面对患儿及其家庭成员。
1重点排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加患儿体胖能吃,看上去营养状况不错,因而很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不少人都是并发症出现之后才查出糖尿病的。
目前主张对于肥胖儿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验血糖,不仅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后者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较前者意义更大[2]。
2健康教育内容
2.1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胃酸分泌过多,易饥饿,引发食欲而进食,久而久之易造成脂肪堆积而血糖升高;进食速度不要太快,进食速度快使餐后血糖浓度增加;还要少喝饮料,睡前尽量不要进食,少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油炸高热量食品。
2.2合理饮食: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措施,在护理过程中应指导患儿家长依照合理的饮食方案安排饮食。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既要保证成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需求,又不能过剩。
因此营养师根据肥胖患儿病情、体重、身高、年龄及活动量等算出每日热卡,必须在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等营养素的膳食基础上科学安排每日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定时定量进餐,多素食、少零食,及时补充水分,不过食、暴食、偏食,减少高糖、高脂和高热量食物摄入。
通过饮食治疗使患儿体重下降至标准体重±5%左右[3]。
2.3多运动:活动也是治疗糖尿病及减少胰岛素用量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处于生长期的儿童,过度控制热量对发育可能有害,必须结合运动。
运动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增强葡萄糖的效用。
肥胖儿童应多参加有氧运动,这是因为体内脂肪分解只能在有氧运动下进行。
肥胖儿童每周起码参加4次以上的有氧运动(每次时间必须保证40-60min)如:跑步、跳绳、登山、游泳等。
运动时目标心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4]:心率=0.8×(220-年龄)。
肥胖儿童糖尿病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长久的坚持才能有效果。
3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要让患儿的父母了解到注射胰岛素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每次注射前应仔细询问患儿有无不适,如心悸、多汗、乏力等,结合血糖值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②观察有无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
③观察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有无萎缩或肥厚,有计划的安排注射部位,每次更换部位注射点至少相距1cm。
④记录好注射剂量、部位、时间。
4低血糖的护理
当注射胰岛素过量或进食太少、体力活动太多时,易引起低血糖。
患儿表现为突发饥饿感、面色苍白、无力、头晕、出冷汗、心率快,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应立即平卧,轻者可口服糖水、果汁等。
重者马上送医院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总之,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除了药物治疗,必须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量的体育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同时争取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也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Rosenbloom Al,House DV,Winter WE,et al.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in minority youth:re-searc hpriorities and needs[J].Clin Pediar,1998,37(2):143-152
[2]石辉.肥胖儿童的健康教育干预[J].健康教育,2009.16(22):44-45
[3]刘青,迟宝荣,孙中华.肥胖儿童2型糖尿病的首诊及住院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8):550-551
[4]Wysocki T,Greco P,Harris Ma,et al.Behavior therapy for families of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maintenance of trement effects[J].Diabetes Care,2001,24(3):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