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肥胖与2型糖尿病-PPT

11
腹型肥胖的概念与意义
•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 可诊断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呈“苹果形”体型 • 内脏脂肪超标是导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 糖尿病管理的“5驾马车”是宗旨:
2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饮食原则
*复合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低,包括谷类、豆类、大多数水果和蔬菜
简单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高,包括白面包、蛋糕、糖果等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136.137页
24
Lancet. 2014 Aug 30;384(9945):766-81.
4
新: 强调T2DM患者需综合管理,肥 胖成为关注话题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2013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3糖尿病诊疗指南
加拿大糖尿病学会: 加拿大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指南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运动原则(无 禁忌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 P5,51
25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可 带来多重获益
• Look AHEAD研究带来的启示1
实验组
对照组
• 饮食:热量1200~1500kcal/d,鼓励用奶 昔或节食棒替代正餐,多食蔬果类食物2
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型糖尿病总结范文

2型糖尿病总结范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的数据,全球患糖尿病的人口已经超过4亿,其中大约90%是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眼疾、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探究2型糖尿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式至关重要。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遗传因素、肥胖和缺乏运动是主要的促发因素之一。
家族病史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遗传背景会直接影响患病风险。
此外,肥胖和缺乏运动也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和久坐不动,使得人体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进而导致高血糖。
因此,在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调整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饮食改变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
研究表明,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能够减缓血糖的上升。
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物和豆类,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
此外,限制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也是关键。
避免食用过多的糖分和饱和脂肪,选择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鸡蛋、鱼类和豆制品,是维持血糖稳定和控制体重的重要手段。
除了饮食改变,定期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核心。
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并促进其吸收和利用。
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降低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增加能量消耗。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配合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举重,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和改善病情。
尽管生活方式改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2型糖尿病,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用胰岛素。
口服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肝脏糖原分解来控制血糖。
而注射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病情进展较严重的患者。
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比较

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比较郭凯霞;朱兆恩;许志华;董明霞;周俊梅;孔凡鑫;张方杰【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09(26)5【摘要】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
虽然初期胰岛β细胞能够代偿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仍可维持正常,但当机体不能代偿由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血糖升高时,血糖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
胰岛素抵抗是贯穿于2型糖尿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个过程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明显,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则不明显,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的反应也不同。
为此笔者对比研究所在医院2006—2007年住院的67例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现总结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2-23)【作者】郭凯霞;朱兆恩;许志华;董明霞;周俊梅;孔凡鑫;张方杰【作者单位】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155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开封,47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446.112【相关文献】1.降糖颗粒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潘婷;毛晓明;2.艾塞那肽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J], 储辉;赵美华3.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J], 郑仲萍;于敏;郑志刚4.利拉鲁肽简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J], 黄蓉;黄建青;陈彤5.活血降糖饮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J], 渠昕; 陈叶; 李增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引言肥胖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问题,与之相关的2型糖尿病成为了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CYP450-EETs代谢途径在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CYP450-EETs代谢途径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cytochrome P450, CYP450)是一类重要的酶家族,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
CYP450酶家族中的一种酶系统是可使芳烃化合物、激素、药物和其他脂质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在这个家族中,CYP2C和CYP2J亚型是特别重要的成员,因为它们是内皮细胞合成环氧脂烷酸(EETs)的酶。
EETs是一类重要的代表性脂质信号分子,其代谢途径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可以导致多种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起到同样的生物学效应。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肥胖人群中,脂肪组织细胞释放的脂质信号分子如EETs的代谢途径可能受到改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CYP450-EETs代谢途径与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YP450-EETs代谢途径在肥胖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CYP2C和CYP2J亚型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影响EETs的合成,从而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诱导胰岛素抵抗。
EETs的代谢产物11,12-二异戊二烯酸(DHET)也被发现可以通过调节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脂质代谢,进而影响血管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作为T2DM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两者常常并发存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宝库,其在治疗T2DM合并肥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T2DM合并肥胖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本文发现中医药在治疗T2DM合并肥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药物治疗方面,多种中药方剂通过调节机体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脂肪堆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则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临床试验设计不够规范、样本量偏小、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中医药治疗T2DM合并肥胖的机理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组合方案,同时加强临床试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积累,中医药将在T2DM合并肥胖的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在中医理论中,其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多涉及先天禀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多方面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虚弱,尤其是脾胃运化功能低下,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化为膏脂痰浊,留滞体内,形成肥胖。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膏脂内蕴,发为肥胖。
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损伤肝脾,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浊内生,阻滞气机,发为肥胖。
劳逸失度,久坐少动,气机不畅,脾运失健,水湿痰浊内生,亦可形成肥胖。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是一份全面阐述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策略的权威指南。
本文旨在提供关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的最新信息和实践建议,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在做出治疗决策时参考。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外科治疗,尤其是减重手术,已被证实对于某些重度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手术风险、术后管理等因素,外科治疗的选择和实施需要谨慎和专业的指导。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倡建立由外科、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提高我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推动我国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治疗、长期随访的基本原则。
在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肥胖程度、糖尿病病情以及心理状况,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和益处。
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多学科团队协作原则: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
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
综合治疗原则:外科治疗只是肥胖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原则:术后应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摘要:肥胖和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令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过去几十年中,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旨在探讨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分析肥胖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预防和管理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第2章肥胖和糖尿病的概述2.1 肥胖的定义和分类2.2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2.3 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第3章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3.1 肥胖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3.2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3.3 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第4章肥胖对糖尿病的影响机制4.1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4.2 脂肪酸代谢异常4.3 肠道菌群失调4.4 炎症和氧化应激第5章预防和管理肥胖与糖尿病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手术治疗5.4 个体风险评估和定制化干预第6章结论6.1 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性6.2 肥胖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6.3 预防和管理的策略和建议引言:肥胖和糖尿病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个流行病,估计已有超过20亿成人超重,其中6亿人患有肥胖。
而糖尿病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全球范围内已有4.60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并阐述肥胖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
肥胖与糖尿病的概述:肥胖是指机体脂肪组织过多而导致的体重过重,常用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和腰围。
而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分为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非肥胖者高出很多倍。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肥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对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有显著影响,其机制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等。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因子水平、内脏脂肪指数与血糖波动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4年2月第27卷第1期 ChinJClinHealthc,February2024,Vol.27,No.1·论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因子水平、内脏脂肪指数与血糖波动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陈丽莉,吴翔,寻英,毛盛程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分泌科,杭州310012[摘要] 目的 探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因子镍纹样蛋白(Metrnl)、内脏脂肪指数(CVAI)与血糖波动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20例肥胖T2DM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发生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作为并发症组,T2DM无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作为无并发症组,并招募同期非肥胖T2DM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各组Metrnl、CVAI及血糖情况,分析Metrnl水平与CVAI、血糖波动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etrnl、CVAI及血糖波动指标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体重指数和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组病程长于无并发症组,SBP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
研究组Metrnl、CVAI、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高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血糖值(MBG)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Metrnl、CVAI、SDBG、LAGE及PPGE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MBG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肥胖T2DM患者血清Metrnl水平与CVAI、SDBG、LAGE及PPGE呈正相关(r=0.511、0.442、0.485、0.477,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trnl、CVAI和LAGE是肥胖T2DM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众所周知,肥胖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肥胖的患者,那么,预防2型糖尿病需要减肥吗?
专家解释,糖尿病发病危险可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同样,控制体重可以预防糖尿病。
减肥有利于2型糖尿病恢复,是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
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专家介绍说,体重变化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糖尿病的根本发病原因是代谢异常,而代谢直接影响着人的胖瘦。
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肥是一种治疗手段,体重减下来,胰岛素抵抗自然会有所减轻。
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患者的饮食控制做到位。
糖尿病饮食原则是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满足身体需要。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5%~60%,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20%。
要多吃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方便食品等,控制盐和糖的摄入。
目前有效治疗高血糖方法
胃转流手术是通过改变食物的在人体内的生理流向,从而进行糖尿病治疗。
也许有患者会疑惑,为什么改变食物流向就可以治疗糖尿病呢?原理很简单,在人的胃肠内存在着K细胞,当K细胞受到食物的刺
激时,便会分泌一些胰岛素抵抗因子,导致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或者是直接导致胰岛细胞受损,从而无法分泌胰岛素。
胃转流手术有着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胃转流手术,在考虑到哪里做手术之前,患者更应该先了解胃转流手术的适应症,在手术前进行检查,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才建议考虑胃转流手术治疗。
1、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历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的,均可考虑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治疗。
2、由于2型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其糖尿病病程、胰岛细胞功能、患者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当患者符合如下条件者,可期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患者年龄≤65岁;(2)患者T2DM的病程≤15年;(3)患者胰岛储备功能在正常下限1/2以上。
3、由于中国人的肥胖多属腹型肥胖,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及其它并发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当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时,应更加积极地考虑手术治疗
济南糖尿病医院是中国二型糖尿病新技术(胃转流手术)推广基地,也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开展胃转流手术的糖尿病专科医院,相比较综合医院,在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方面我们有无数例成功经验,专病专治更专业!(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