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之山药的功效
古人对山药的评价

古人对山药的评价山药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食物,自古以来一直被古人高度评价。
在古代的诗歌、文人笔记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山药的赞美之词,反映了古人对山药的喜爱和对其药用价值的认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人对于山药的评价,并了解一些有关山药的历史、功效、烹饪方法等相关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山药的基本知识。
山药,学名淮山、薯蓣,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其栽培历史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山药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尤以江南地区为主要产区。
山药的形态特征是颜色很白,皮厚而光滑,并有纵的横的不规则条纹,胶质状的果肉质嫩,口感软糯,不论是生吃还是烹调都有着特殊的香甜味道。
对于山药的药用价值,古人早已洞察其奇妙之处。
在古代的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山药的记载。
它记载了山药可以“健脾益气、治虚损、补中益胃、强力气、固精气、强骨力、壮肾阳”等功效。
这些药用价值得到了后世医药学家的一致认可。
古人对于山药的评价首先体现在其药用功效上。
山药被古人认为是一种极佳的补虚药材,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力,滋补肺脾,调整气血平衡。
古代医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山药的药用功效,并将其归入“养荣”一类。
他认为山药可以治病的同时,还能使人体得到更好的养分,促进身体康复。
宋代文人王安石在《陈情表赞》中写道:“夫山药者,或医之方,益品黍者,或食之常。
” 可见,古人对于山药作为药材的评价是极高的。
其次,山药作为食材也备受古人钟爱。
在古代的诗词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山药的出现,诗人们对山药的描述充满了对其美味的赞美。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描写了登高之后品味山药的幸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作者:陈卫卫来源:《华人时刊》2018年第09期被历代医家所推崇为“神仙之食”、“长寿因子”的山药,是健脾养肺益肾的最佳滋补食物,因此民间有谚语说:“五谷不收也无患,只要二亩山药蛋”。
宋代國学大师朱熹特别爱吃山药,并且极力赞美它的美味可口:“色似玉,香似花,甜似蜜,味似羊羹。
”当代名医、“神针王”王修身教授的养生独特秘诀,就是每天早晨喝一碗山药粥,几十年来都未间断。
王教授认为,山药粥容易消化,因此适合在早餐时食用。
经常吃山药,主要能够起到六大养生功效:延缓衰老。
山药有阻止衰老活性酶的降低的作用,促进淋巴增殖,增强免疫力,从而延缓细胞衰老。
明朝的李时珍、元朝的李景等古代名医,都把山药列为延年益寿药物中的上品。
降血压。
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粘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就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可将山药和决明子同煮喝汤,对于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都有良好的效果。
预防心血管疾病。
山药中的维生素和粘液蛋白,有阻止血液在血管中沉积的作用,使血液畅通,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过早发生。
山药当中还含有多巴胺,这是一种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物质,达到防治冠心病的效果。
防治糖尿病。
山药中含有的粘液蛋白和甘露聚糖,具有降血糖、减除尿糖、调节糖代谢和减缓血糖吸收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由于糖尿病多数是因为阴虚燥热导致的,而山药有益阴的效果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
改善疲劳。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山药健脾补益,疗五劳七伤。
”如今,有许多人经常感到全身乏力,但又没有大病,就是一种疲劳综合症,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而山药则是补虚的圣品,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和食欲不振,食用后能让身体得到良好的调整。
美容养颜。
山药中富含纤维素与营养素,因此还有美容润肤的功效。
在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山药,久服耳目聪明,轻身,延年,面生光。
”山药中还含有一种薯蓣皂的物质,帮助合成女性荷尔蒙,达到改善新陈代谢的效果。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山药又名薯蓣,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别名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芋、玉延,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度内排泄、补气通脉、镇咳祛痰、平喘等感化,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
铁棍山药具有补气润肺的功用,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切细煮粥喝,对虚性咳嗽及肺痨发烧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结果。
春季天气较枯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滋阴养肺之上品。
药名:山药汉语拼音:shan yao英文名:Common Yam Rhizome Winged Yan Rhizome,Rhizome of Common Yam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tas Decne.]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或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铁棍山药乃山药中的极品,温县南临黄河,北依沁河,只有温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才能产出铁棍山药。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采收储藏: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
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
连喝一个月的山药水,身体内有哪些神奇的变化,结果连医生都惊呆了

连喝一个月的山药水,身体内有哪些神奇的变化,结果连医生都惊呆了民国时期的医神张锡纯更是山药的铁杆粉丝了,他对山药的应用可谓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用到山药的方子有49个,简单的山药一味药就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比如百日咳,比如吐血呕逆,比如霍乱、腹泻、久痢、消渴、淋浊等等。
——物候君说到养生佳品,不得不提山药,历代医家推崇备至,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可见山药到底有多好。
药学鼻祖《神农本草经》中说道:“山药可以补益脾胃,既能散寒又能清热,寒热邪气都可祛除,长时间服用可以增长力气、肌肉丰盛,即使头发胡子都白了也能耳不聋眼不花。
”明代著名的大医家李时珍也对山药赞不绝口,在《本草纲目》中赞美山药“山药能够补肾气、健脾胃、还能止泻止痢、化痰、更能润泽皮肤,作用很强大”。
民国时期的医神张锡纯更是山药的铁杆粉丝了,他对山药的应用可谓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用到山药的方子有49个,简单的山药一味药就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比如百日咳,比如吐血呕逆,比如霍乱、腹泻、久痢、消渴、淋浊等等。
看似其貌不扬的山药竟然这么神奇?功效真的这么强大吗?很多小伙伴肯定会有以上疑惑,物候君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是的,山药就是这么强大。
一年来,已经有成千上百的小伙伴在物候君的指导下用山药来调理身体了,效果真是惊人呢,就连医生也都感叹不已。
下面物候君就把全国各地的粉丝服用山药的经历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好好认识山药,利用山药,让山药成为你健康的守护神。
1.山东的一位小伙子,二十五岁,自小脾胃就不好,稍微吃点油腻、刺激的食物,胃里就会不舒服,180的身高,体重还不到120斤,身体抵抗力也不行,正值壮年却容易感冒。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必须要靠脾胃的吸收而得,人体的气血也得通过脾胃的化生才能产生。
脾胃虚弱,很多东西就会消化不了,变成脾胃的负担,所以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脾胃对很多食物产生抗拒,所以这个小伙子稍微吃点油腻的食物,脾胃就不舒服。
山药的功效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山药的功效与应用作者:李爱军来源:《婚育与健康》2019年第11期山药(怀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山药既是一味补益中药,又是日常佳蔬。
山药,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改名换姓。
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
到了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
到了宋代,又为了避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
《神农本草经》记载:“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延年。
”《本草纲目》记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主产于河南的武陟、博爱、沁阳、温县等地,过去大都认为河南沁阳(旧属怀庆府)所产的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
其特点是个大、质坚、粉足、洁白、久煮不散。
秋、冬季挖茎部,除去泥土、须根,刮去粗皮,洗净,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选择粗壮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木板搓成圆柱状,切成20~25厘米的段,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山药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也不同。
生山药炮制方法:取山药,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浸泡至微软,闷润至透,切成斜片,干燥即得,具有滋阴益肺的功效。
土炒山药炮制方法:取灶心土置鍋内,用中火炒热后,倒入山药片,翻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灶心土,放凉即得,具有补脾健胃的功效。
麸炒山药炮制方法:将铁锅烧至微红,撒入麦麸,待冒烟时,倒入山药片,拌炒至黄,取出,筛去焦麸,放凉即得,具有补脾益气止泻的功效。
功效与应用: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多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
山药因其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为食品长期服用,对病后虚弱需调补而脾运不健者是佳品。
河南四大怀药

河南四大怀药怀山药薯蓣科《神农本草经》称薯蓣,一名山芋,药用其根,因其药效可与人参相比,又称“怀参”。
山药系重要滋补药品,它能滋补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冷风、镇心神、安魂魄、长肌髓。
近代科学分析,山药含有大量蛋白质、淀粉、赖氨酸、胆硷、皂甙、脂肪等。
怀山药临床常用于治疗泻痢、遗精、肾虚健忘、虚劳瘦弱、神经衰弱等症。
生山药也常用于手足冻疮、痰喘、尿频等症,是中药方剂中常用补药之一。
加工后的山药称光山药。
光山药入药前要进行泡制,即用清水泡3-4成,捞出润透,晒至四成干,闷润至内外均匀,切片、晒干可入药。
怀牛膝苋科《神农本草经》称牛膝,又名百倍,宋朝称怀牛膝为怀州牛膝,明朝后称怀庄牛膝,通称怀牛膝。
李时珍曰:“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之,言其药之功,如牛之多力也。
”牛膝,药用取其根茎。
近代科学分析,怀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碱,其功能可以补肝益肾、强壮筋骨、通经络、散恶血。
临床常用于治疗寒湿,腰膝骨疼、腰膝酸软,四肢拘挛、经血不调、产后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损伤及屈膝碍等症,是中药方剂常用通络活血药物之一。
牛膝入药,要切成四毫米左右的段。
根据病情亦可用酒怀牛膝,即取切成的牛膝,黄酒拌匀,微润,置于锅内,用微火稍炒,晾干,即可入药怀地黄玄参科,地黄,原系野生,最早生长于咸阳一带,后传至各地。
中国数省均有生产,但其最佳者为…怀地黄‟。
李时珍《本草纲目》:…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怀货‟为贵。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
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
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怀菊花菊科,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怀菊就属于药用菊。
祖国医学认为,菊性寒,历经寒暑,得天地之清气,有清热、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
山药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

山药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药又名薯蓣,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别名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芋、玉延,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度内排泄、补气通脉、镇咳祛痰、平喘等感化,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山药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山药的功效和作用补气养血血虚宜养血。
补血效果较好的食物有猪肝、蹄筋、墨鱼、桂圆肉、黑大豆、黑芝麻等,补血作用强的中药有阿胶、熟地黄、当归、何首乌、白芍药、鸡血藤、桑葚等。
山药益气、健脾、养胃,在补血食物、药物中配合用之,可使补血的效果增强。
补虚抗衰山药味甘,性凉润,入肺、脾、肾经,《得配本草》说它具有补虚益损的功能,清代医家陈修园曾解释山药的功能,说它气平入肺,味甘入脾,而脾统血,主四肢,脾血足则不饥,四肢轻捷;肺主气,肺气充则轻身,气为之倍增;又因其质地稠黏,能补肾填精,精足则强阴,延年益寿。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山药含有的皂甙、糖蛋白、鞣质、止权素、山药碱、胆碱、淀粉及钙、磷、铁等,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有一定的抗衰老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山药确能补虚疗损,延年益寿。
强壮养颜山药含有能大量供给人体多种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液蛋白,能增加黏膜与皮肤的润滑度,减少皮下脂肪蓄积,是很好的美容食品,可以单味服用,也可在复方中应用,山药粥、山药酒、六味地黄饮、滋肾生肝饮等,均有强壮筋骨,养颜健身的作用。
滋阴补阳山药补阴而有清虚热的作用,黄官绣在《本草求真》中说,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
其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
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生捣敷痈疮,消肿硬,亦是补阴退热之意。
分析前人用山药配方,一味薯蓣饮用山药治疗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病症;资生汤以山药为主,配用玄参、白术、牛蒡子、鸡内金,治疗阴虚劳热等;黄芪膏取山药作为佐药,助黄芪、石膏以治肺病。
长寿因子说山药

长寿因子说山药作者:骆占国张秀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6期吉林省白城市中医药老科协骆占国张秀玉山药别名:薯蓣、薯药、怀山药、蛇芋、野白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它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上品之药”而收录。
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以华东、华南、华中等地为多产,但以河南怀庆府一带所产为最上乘。
药物性平,味甘无毒;入脾肾肺经;其主要功能为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临床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等症。
外用治痈肿瘰疬等症;内服:15—30g,大剂量60—250g,可入丸、散剂。
外用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现代研究:山药含有淀粉酶、蛋白质、脂肪、糖类、胆碱、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降血糖,促进消化的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有抗氧化活性、降脂作用;保持消化道、呼吸道的润滑。
所以,人们说它不仅是营养丰富,滋味可口的美味佳蔬,更是防治诸多虚证,促进健康的“长寿因子”。
常用验方选:1.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山药、白术各50g,人参15g,三味捣碎研细面,煮白面糊做丸,如小绿豆大,每服30 丸。
2. 治脾肺阴气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生山药100g,薏米100g 共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50g 切碎,调入融化成粥状,1日2—3 次温服。
3. 治痰气喘急:生山药捣烂25g,入甘蔗汁15g,和匀,顿热饮之,1 日2—3 次。
4.治气阴两虚以及低血压引起的乏力,口渴者:山药、天花粉各30g,二药混合,水煎2 次,1日分2 次服。
5. 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痠软,头晕,耳鸣,目涩口干,盗汗便溏,舌红少苔:熟地20g,山药、山茱萸各15g,茯苓、丹皮、泽泻各10g,枸杞、龟板各10g,炙甘草5g,常规水煎,每日1 剂,分3 次,空腹温服。
6. 治体弱脾虚,气血不足,乏力食少:鲜山药适量(50—100g),切块煮粥或清水煮、蒸熟透,1 日分1—2 次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xx——山药
来源于:
腾讯时间:2012-05-15 14:12:252在我国,古人很早就把山药当做蔬菜来食用了。
有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00多年,各诸侯就把它当做贡品,进贡给周王室。
《本草纲目》概括了山药的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可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等病症。
现代人常将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古代名医xx的养生秘方】
我国历代医家都对山药的运用有很多心得。
明朝有一位名医叫缪希雍,他自学成才,还非常喜欢游学。
他游历各处,主要是为了求访高人,学习医术。
缪希雍游历到南京,碰到了另外一位名医王肯堂。
缪希雍和王肯堂都是中医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这两个人相遇的时候都三十多岁,于是两个意气风发的人就在一起聊天。
据王肯堂记录,两人正聊天时,他看到缪希雍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药丸吃,过了不一会,缪希雍又拿出一个药丸吃了。
王肯堂很好奇,就问这是什么药丸。
缪希雍回答说:
“这是我得来的一个秘方”。
这个秘方叫做资生丸,以前主要作安胎用。
有的妇女,怀孕到三个月的时候很容易流产,古代中医认为这是胎气不固,主要是由于脾气不固造成的,如果脾气足的话,就能把胎给固摄住。
资生丸就是治疗脾气不固,用来安胎的药物。
后来,缪希雍发现,资生丸不光能补脾安胎,还能消食导滞。
这个方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如果吃多了,资生丸能帮助人体把食物消化代谢出去;如果平时吃饭少,吃了资生丸能开胃,让人食欲大开。
受到缪希雍资生丸的启发,王肯堂后来组了很多类似的方子。
在药店里,现在还可以买到资生丸,它不仅可以安胎,男性也可以吃,已经成为养生妙丸了。
【健脾生血的治病方法】
民国时期有一位医学名家叫张锡纯,他对山药也是情有独钟。
张锡纯用药有个特点,就是经常用单味药、量大取胜。
一日,一位男子来找张锡纯,说妻子生完孩子以后突然咳喘不止,已经生命垂危了,请来很多医生都说没有办法。
张锡纯看了妇女的病后,就开了个方子,单味药———山药。
张锡纯告诉男子,每天用六两山药熬汤给产妇喝,称为薯蓣饮。
没想到,产妇喝完药一天以后,病症就开始减轻,几天以后身体慢慢就恢复了健康。
张锡纯认为,这个妇女是产后气虚,尤其是肺气大虚,所以她才会不断地咳喘,山药色白入肺,正好能够补脾补肺,这样就可以纠正她身体虚损的状态。
【山药功效知多少】
山药又称薯蓣,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神农本草经》里记载:
“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山药怎么能让人长肌肉呢?医家认为,山药有补脾的作用,而脾主肌肉。
补脾就可以让人的肌肉丰满起来。
后世中医从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又发展总结出山药除了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之外,还有补脾固肾的作用。
现代医学对山药进行分析,认为山药里确实含有很多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山药入药分成生山药和炒山药。
生山药就是把山药晒干,切片。
如果把它用火炒过以后,就叫炒山药。
生山药的作用是滋脾阴,药性偏凉;熟山药的主要作用就是补脾。
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往往会写“怀山药”。
为什么叫“怀山药”呢?就是因为最好的山药大都产于怀庆。
怀庆就是今天的焦作,这个地方有“四大怀药”——怀熟地、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
怀庆的“四大怀药”是道地药材,所以治病效果也最好,因此很多中医开方子的时候,都写上怀山药,就是指要怀庆产的山药。
【实用的山药食疗方】
另外一个有关山药食疗方是山药粥。
山药粥有很久的历史了,我国很多有关神仙的传说都和山药粥有关系。
那么,山药熬粥要怎么熬呢?山药30克切片,然后放入芡实10克、薏苡仁20克,最后再加些大米。
山药、芡实、薏苡仁这三味药配在一起,可谓有补有泻,搭配完美。
薏苡仁是渗湿的,芡实是固肾的,不会让薏苡仁渗湿的作用太厉害;山药则可以补脾、肺、肾。
此粥适合经常口渴、口干、易饿、发胖、气虚者经常饮用。
每到秋冬季,很多老年人有皮肤搔痒的问题。
这是因为秋冬季节空气干燥,肺阴不足,肺主皮毛,肺虚没法滋润皮毛,人就会感觉皮肤搔痒。
这时可以服用另一种山药粥来治疗皮肤瘙痒。
山药30克、制首乌15克、生地9克,入沙锅熬制,喝药汁,吃山药。
不过,制首乌和生地就不要吃了。
此粥有润肺、补肾阴的作用,津液足了以后,皮肤搔痒的症状自然就会减轻了。
小孩腹泻也可以用山药熬粥来治疗。
熬米粥时,放入山药,米煮好了,山药也就熟了。
【食之有道——山药的食用方法】
1.山药要去皮食用,以免产生麻、刺等异常口感。
不过山药皮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最好用削皮的方式。
削山药皮的时候,可以先用盐抹在手上,这样手就不会痒了。
如果削完皮感到手很痒的话,在火上稍微烤一烤手,瘙痒就会消失了。
2.新鲜山药切开时会有粘液,极易滑刀伤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许醋洗,这样可减少粘液。
3.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
4.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
另外,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有实邪者也忌食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