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跟着名著学习景物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解析

物
2、移步写景
描
写 3、运用修辞手法
的
方 法 4、加修饰语
5、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
景物描写,怎样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
1、要赋景物以人的感情。 2、情与景要和谐统一。
3、要充分展开联想。
文题展示
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 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 的角度观察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角度和观 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
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
凋谢的颜色。 形象、色彩
景物描写
多种修辞方法
描写景物的方法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 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 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2: 明确写作提示中的要点,观察的角度可以是窗户“ 画框”内的风景;可以是窗外的近景,还可以是远观;可 以是眼前的景色,还可以是由眼前而联想到的景色;写作 对象可以是物景,还可以是人景;可以是单纯地抒发对景 色的喜爱,还可以是通过景物抒发对时代的赞美……
3:文章性质可以是单纯的状物,也可以是借物抒情, 还可以是托物言志;可以选择小的角度抒发自己对一景一 物的喜爱,还可以是大而广之讴歌祖国的日益变化……
动
静
俯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仰
远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
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
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四)观察有顺序
1、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 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作文素材:名著中的景色描写

作文素材:名著中的景色描写01走不多远,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不过,快要满圆的月亮从东拉河对面的山背后静悄悄地露出脸来,把清淡的光辉洒在山川大地上。
万物顿时又重新显出了面目,但都像盖了一层轻纱似的朦朦胧胧。
——路遥《平凡的世界》02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那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史铁生《我与地坛》03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
片片山坡叠青泄翠,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空。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04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沈从文《边城》05陡然间,那雾就起身了,一团一团,先是那么翻滚,似乎是在滚着雪球。
滚着滚着,满世界都白茫茫一片了。
偶尔就露出山顶,林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
接着山根也出来了。
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
正感叹着,一眨眼,云雾却倏忽散去,从此不知消失在哪里了。
——贾平凹《读山》06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07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
——巴金《家》08河岸高处林木葱茏的小山上,山茱萸开满了晶莹的白花,仿佛残雪还在万绿丛中恋恋不舍。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三《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指导及名著范文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景物描写?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二、写作引导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三、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第一、定点观察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有不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
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动用多种感官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段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描绘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春花,表现其繁花似锦,给人一种互不谦让、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感觉。
第四、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对景物描写常常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第五、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例如《安塞腰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名著中景物描写作文

名著中景物描写作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描写景物作文指导

描写景物作文指导描写景物作文指导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景物作文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景物作文指导1一、拟人妙如神助拟人要用得形象、准确,妙如神助。
示例:1.老舍先生在《林海》中这样描绘兴安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摔为裙,还穿着绣花鞍。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陈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兴安岭都人模人样地披衫挂裙了。
小花竟身着艳装呼朋引伴了,蝴蝶也像模像样地做客了。
你说景物“活”了没?2.杨柳同学在《晨雾》中这样写雾—走在上学的路上,雾好像跟我捉迷藏似的把我团团围住,一会儿闪开,一会儿聚拢。
我就好像童话故事中腾云驾雾的神仙。
在雾的陪伴下,我来到了了学校教学楼前。
我们班的教室仿佛也害羞地躲了起。
来……我去寻找雾的踪迹,但是雾不见了!我向四周大声喊:“雾,你到哪儿去了?”小作者把雾当做了一位调皮的小朋友,还与她嬉戏玩耍呢!这种亲切的感受,让所描写的景物更加美妙动人。
二、比喻耐人寻味比喻要用得生动、自然,耐人寻味。
1.这样的山围烧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例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萦,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纬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早已分不清描写的是风景还是画,让读者自然想到“风景如画”一说,便随着作者荡舟碧波、画中神游了。
2.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其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亭子变成了浮在天宇的鹰,峭拔不峭拔?灵动不灵动?读者自己想吧。
描写景物作文指导2“动”要与“静”结合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
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
向名家取经,学写校园美景

向名家取经,学写校园美景校园美景是每个学生都深深眷恋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教学楼、操场、图书馆,更有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如何用文字来描绘校园美景?这是每一个学生作家所面临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学习写作,不少学生会向名家取经,学写校园美景。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向名家取经,将校园美景写得淋漓尽致。
一、选择名家作品,学习写作技巧当我们要学习如何写作关于校园美景的文章时,首先要选择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来进行学习。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北大校园的美景,以及对学生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鲁迅先生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校园美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校园的热爱。
我们也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比如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让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我们还可以学习其他名家的作品,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茅盾先生的《校园》等。
通过学习名家作品,我们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一些常用的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细节,运用修辞手法在描写校园美景时,我们要注重细节,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用心去感受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校园的景物拟人化,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的美丽。
可以写道:“一缕微风拂过树梢,仿佛是树在轻轻地摇头,对行人微笑。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树的生动,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校园美景的热爱。
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校园的美景,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写道:“操场上的小草,像是一幅绿色的毯子,包裹着整个校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样的描写既能够富有想象力,又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校园美景的美丽和壮观。
我们还要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校园美景,让读者能够在阅读时产生共鸣,感受到校园的美丽。
三、注重情感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在描写校园美景时,我们要注重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八年级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关于景物描写的学习肖复兴:风景不是寻常物——关于景物描写的学习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都离不开景物描写。
景物和人物构成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共同支撑起的主体结构。
因此,无论对于初学写作者,还是职业写作者,景物描写都是写作的重头戏,是需要不断学习磨炼的。
这种磨炼对我来说就像绘画里对景物的素描一样,需要在阅读中学习和训练。
在我看来,学习的最好范本,外国作家首选屠格涅夫,中国作家首选萧红。
一先看屠格涅夫的景物描写。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里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
我先来选自己学习中颇有收获的几个例子。
看他怎么写林子里的蘑菇。
他说:“蘑菇各自戴着自己的帽子站着。
”说得很平易,却很形象,很俏皮,这个“戴着帽子”的拟人手法,抓住了蘑菇最主要的特点。
看他怎么写林子里的树被伐倒。
他说:“一棵葱茏的树木好像鞠躬一般伸展着手臂,庄严地、徐徐地倒下来。
”用的依然是拟人手法,“好像鞠躬一般”把树木倒地的状态写得有了声势,不同凡响。
其中“庄严”和“鞠躬”连在一起,像起了化学反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我们一般会说“树叶被露水打湿了”,他不这样说,他说:“地上潮湿起来,树叶出汗了。
”“夜色降临了”,一般我们会这样说。
他不这样说,他说:“仿佛黑夜随着夜气同时从各方面升起,甚至从高处流下来。
”显然,“树叶出汗了”,比树叶被露水打湿更生动。
“黑夜从高处流下来”,比夜色降临要形象。
避免惯性的说法、常用的说法,屠格涅夫总能找到好法子,这个好法子在于,他能从树叶被露水打湿联想到我们自己出汗,在于他能联想到夜色和水一样也可以流动,而且是从上往下流下来。
面对同样的景色,他比我们多了很多生动的写法。
联想、拟人,只是屠格涅夫的方法之一。
屠格涅夫描写大自然的景色,还有很多手到擒来的方法。
比如,他写夏夜的静谧。
他不写怎么安静,相反却写很多声响,用声响反衬安静:“四周几乎听不见一点声响……只是有时在近旁的河里突然响出大鱼泼水的声音,岸边的芦苇被飘来的波浪微微冲击着,发出低弱的瑟瑟声……只有火轻轻地哔哔啵啵地响着。
跟着名著学写作--景物描写(附经典片段+技法借鉴+实战演练)

跟着名著学写作--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也称环境描写,环境一般是指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具体的生活场景,这二者又与自然景物联结在一起。
我们在写作中,特别是写景的文章,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如诗如画地再现自然景色、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描写景物,或者写出来的景物毫无艺术性,缺少形象性、具体性时,从名著中去学习借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经典呈现一刻钟过去;太阳下山了,但树林里还很明亮;空气洁净而透明。
鸟雀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幼嫩的青草闪耀着绿宝石一样的怡人光彩……您就等待着。
树林里渐渐昏暗下来;晚霞的红光慢慢从树根、树干向上移去,越升越高,从几乎还是光秃秃的低处的枝干升到纹丝不动、还在沉睡的梢头……不久,就连最高处的树梢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天空逐渐变成蓝色。
树林的气息越来越浓,微微流动着一股暖暖的潮气;吹进来的微风在您身边静息了。
鸟儿渐渐睡去——它们不是一下子一起睡着,而是由于种类的不同而有先有后:最初安静下来的是燕雀,过一会儿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
树林里越来越暗。
树木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一团越来越黑的庞然大物;湛蓝的天空上害羞似的闪烁着最初的星星。
鸟儿都睡着了,只有红尾鴝和啄木鸟还偶尔睡眼惺忪地鸣叫几声……现在连它们也沉寂下来了。
——选自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技法赏析《猎人笔记》中有着大量的精彩生动的景色描写,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色。
作者抓住黄昏时刻的景色特征,细致而具体地加以描写。
先从太阳下山写去,点明时间已是黄昏。
接着选取了鸟雀、青草、晚霞等景物来描写。
特别对树林的变化做了详细描绘——由原先的洁净透明到逐渐变成蓝色,再到越来越暗,直到天空出现星星。
作者用景物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变化,一层层地加以渲染。
为了写出黄昏的景色特征,作者抓住了鸟雀的变化来写,从鸟儿开始的“唧唧啾啾地鸣啭着”,再写到“鸟儿渐渐睡去”,写鸟儿睡去,又有层次感,先安静下来的是燕雀,接着是知更鸟,然后是黄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描写: 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 似地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 静止中的状态,要有吸引人的力 量,有可读性。 描写范围包括: 景物或人物整体 的样子、位置、颜色、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 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静态描写,讲翠鸟十 分的专心。)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 留一点儿痕迹。 (静态描写,表现了昆明湖的 静和绿的特点。)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 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 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色。 (静态描写,表现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 多。)
点评 这一段描写,借助人的视觉、味觉,描摹出了湖 水的静态美,可见经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就能将 难以捕捉的景物描摹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什么是动态描写:
指对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 的描写。 例句: 1、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 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 飞走了。(动态描写,讲翠鸟是 如何的迅速)
B、两分法:景物分两类:自然景物、社会景物 (社会环境)。
自然景物——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霜露 冰雪等天象景物;春夏秋冬,晨午暮夜等时令景物; 江河湖海等山水景物。
社会环境——包括车站码头,园林街巷等人文景 物;风土人情,厅室陈设等风情景物。
C、三分法: 1、自然现象——风云虹雨雪,江河湖海。 2、自然景物——风云星雨雪,山水, 花草树木。 3、人为景观——名胜古迹,院中小景,公园。 D、还有的说,景物描写的内容是:
3、选用句型句势俱佳的句式。
比较适宜的句式有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黄莺来了,为大地唱着殷勤的歌儿, 以求得到大地的喜爱;蝴蝶来了,为 大地舞着谄媚的翅膀,以求等到大地 的欢心;花儿来了,为大地披红挂绿, 以求得到大地的青睐;杨柳来了,为 大地情意绵绵,以求得到大地的亲昵。
四、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这是一棵有着三百多的年饱经 风霜的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高大、 茂密而挺拔老樟树。
视觉
触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学会使用五官五觉
图一: 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图二:听觉--大海上鸟的叫声 鸟儿庞大的队伍升空后盘旋着,有时会分成两三拨,有远有近、 有大有小;有的往近飞、有的往远飞,看得人激情荡漾。我爱 听鹊鸭在空中飞行时发出的“咕咕咕”的清脆的叫声,还爱看 针尾鸭排着整齐的队形在空中巡航。虽然赤麻鸭的叫声凄惨, 但它是鸭群中受保护级别最高的。
试比较品情感(2):
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 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 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 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 上的微语。
夜色昏暗,月亮在天上,却不知躲在哪里, 因为这位月亮公主有时溜到地球的那一边去逛, 害得这里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
▪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 知福!
认识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又叫自然环境 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 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 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 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景物的分类
景物描写,内容广泛。景物本身分类繁多。 A、有的说:“日月星辰,山川平原,春夏秋冬, 鱼虫鸟兽,风雪雷电,花草树木,城镇村落,乡间 小路。”这些,就是景物。
试比较品情感
(1):苦重炎热的空气仿佛停滞了;火热的脸愁苦地
等候着风,但是风不来。太阳在蓝得发暗的天空中火辣 辣地照着;在我们对面的岸上是一片黄橙橙的燕麦田, 有些地方长出苦艾来,竟连一根麦穗都不动摇一下。
菩提树下,清凉而且寂静;蝇和蜂飞到荫下时,它 们的呜声也似乎变得分外的温柔;油绿色的青草,不杂 一点金黄,鲜洁可爱,一望平铺着,全无波动;修长的 花茎兀立着,也不动颤,似乎已经人了迷梦;鸟声寂然, 在酷热的正午,鸟向来是不歌唱的;可是,纺织娘的呵 呵鸣声却遍于四野。听着这热烈的生之鸣奏,使得安静 地坐在清幽的荫下的人们感觉着十分的愉悦;它使人们 沉倦欲睡,同时,又勾引着深幻的梦想。
2、逻辑顺序。
此种顺序不常用于写景 类文章中,但有时根据写 作需要也采用。例如,为 了描绘某景点最突出的某 一景物时,就可以安排一 个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这 样一段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 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 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 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 味……"这段描写就是用\"不必说…… 也不必说……"先概括整体状况,再用 "单是……"凸显"泥墙根一带"景物的 特点的。
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 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 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 里酝酿着。"
图四:味觉--"海浪不断地拍 击着礁石,带着咸味的海水 也波涛汹涌地涌上岸来。"
图五:触觉--"吹面不 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跑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 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 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 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 那匹马变模糊了…… (动态描写,表现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极多) 3、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 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 四周上下翻飞盘旋。(动态描写,表现出 白鹭轻盈、灵慧的特点)
山川大地、城乡村镇、街巷路桥、江河湖海、 春夏秋冬、晨曦午夜、日月星光、风雷云霞、 露雪雾霜。以及由这些事物交错组合成的景物 描写对象,如“春”。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从花、草、风、雷、雪、春天的人等五
个方面,刻画出一个清新,充满朝气、活力的春 天,内容广泛。
景物描写的写作要点是什么?
1、仔细观察 2、围绕中心 3、抓住特点 4、选好角度 5、安排顺序 6、写景方法: (1)、动静结合 (2)、情景交融: A、触景生情 B、移情于景 (3)粗绘细描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 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
(佳作欣赏)
(一)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 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色,把片 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 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 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北京城都沐浴 在夕阳的余辉里。(《观日落》)
具体描写方法
1、选用能准确体现景物特点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可生动 描绘景物的形状和动态,增强文字 的表现力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偷偷”和“溜”逼真再现了乌云 初现时的情形和动态!
再比如:
这是一棵树。
这是一棵高大、茂密而挺拔的树。
这是一棵有着三百多的年饱经风 霜的高大、茂密而挺拔的树。
分析:文章将日落的动态和北京的各种静态物体融成一 体,使静物形成一种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
(二)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 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 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 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 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 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 (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 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 (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 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 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 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 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 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 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他真 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年仅3岁时, 父亲因病去世;11岁那年,母亲又离开了 他;才读完小学三年级,他就无奈地离开
了心爱的学校,不久走向社会去谋生。可
是,阿廖沙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就算身 处于艰苦的环境中,他也坚持着读书写字。
▪ 现在我们与阿廖沙比起来,是多么幸 福啊!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 绘声绘色地讲课;回到家,又有香喷喷的 饭菜等着我们去品尝;我们想要什么,爸 爸妈妈就能满足我们。我们的童年是这样 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
▪ 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 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童年,它往往是美好而温馨的,而伟大 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却是凄苦的。《童年》是 一本独特的自传,它像一幅斑斓的画卷复原 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它使 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 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 围中感受到人类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童年》让我们了解到生活的真谛,是帮助 我们成长的好书。
五、写作手法:融情于景
1、融情于遣词造句的细微处,不直接 表露情感。
例如朱自清绘春,字字写春景却 处处显爱意,即便文字中无赞 美之言却让读者心头存惊羡喜 爱之情。
2、集中抒情议论,直接表露作者的 主观情感。
有些写景文章,需要写作者去 点明对所绘之景特有的感情,往 往是绘一点评议一点或是先集中 绘景后集中抒情,这两种形式都 是集中表露和抒发情感的写景文 章经常采用的形式。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的描写了雪落在矮松 上的景色。 2、拟人:
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 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赏析:运用拟人,生动的描写了夕阳下奇妙 的雪给山增添了妩媚,增添了情趣,突出了 小山的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