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的提取制备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2024年果胶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果胶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果胶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果胶是一种天然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具有黏稠的特性。

由于果胶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果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本文将对当前果胶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果胶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果胶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食品和饮料果胶在食品和饮料中被广泛用作增稠剂、安定剂和乳化剂。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果汁、果酱、凝胶状糖果和乳制品等产品。

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成分的关注推动了果胶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增长。

医药果胶在医药领域中被用作药物释放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利用果胶的可溶解性和黏性,可以制备出控制释放药物的凝胶体系。

随着人们对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增加,果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化妆品果胶在化妆品中被广泛用作凝胶剂、保湿剂和稳定剂。

它的高黏稠度使其成为化妆品产品的理想选择。

随着人们对化妆品安全性和天然成分的关注增加,果胶市场在化妆品领域有望继续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对天然食材和营养成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果胶作为一种天然多糖,具有丰富的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果胶的生产工艺和提取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新的技术创新使得果胶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新兴市场机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人民收入的增加将带动果胶市场的增长。

这些新兴市场对果汁和食品加工业的需求增加,将为果胶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市场挑战价格波动果胶作为天然资源,在供应链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下,价格波动较大。

价格的波动性给果胶生产商和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各个企业加大了对果胶市场的投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产品品质、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创新产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将继续推出具有创新特点的果胶产品。

果胶的制备综述

果胶的制备综述

果胶的制备综述果胶的制备,一个简单的实验,实验中简单的原理:以稀酸水解果胶,使其羧甲酯化程度降低而溶于水中,再用酒精沉淀提取果胶,简单的操作:称取、捣碎、除色素、提取、调pH、酒精沉淀、浓缩、干燥,简单的现象:酒精中沉淀出一团团胶凝状固体,一切都很简单,却折射出一个悲催的事实,一个等待研发的领域。

事实一:果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果胶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是白色或淡黄色的非晶形粉末,无味易溶于水,存在于植物组织内,一般以原果胶、果胶酯酸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果实、果皮以及根、茎、叶等组织之中。

商品化果胶有液体果胶和果胶粉,果胶的色泽从乳白色到淡黄褐色根据原料、生产工艺各不相同。

根据酯化度,果胶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后者包括酰胺果胶。

果胶用途广,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稳定和胶凝作用,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之一,是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根据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包括果胶在内的食物纤维还具有防止肠癌和增强抗癌力,预防糖尿病,防止肥胖病以及抑制肠内致病菌的繁殖等功效。

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果浆、果冻、糖果、婴儿食品、冰淇淋和果汁的稳定剂及蛋黄乳化剂和增稠剂,如在柑桔饮料中添加低甲氧基果胶和钙,可以使饮料保持长期稳定的混浊;在固形物含量低的凝胶食品中加入果胶后可提高凝胶强度;在医药工业中,果胶是铅、汞和钴等金属中毒的良好解毒剂和预防剂等并可作为轻泻剂,代血浆、止血剂原料,并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胆固醇,及延长抗菌素的作用等生理功能;在纺织工业中可代替淀粉作润滑剂,而不需要其它辅助剂在电子工业中可作清洗剂;在石油钻探中可作油水乳化剂等。

由于用途广泛,果胶早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果胶的需求量相当大。

目前,果胶在国内外市场上销路很好,20世纪末每年果胶的世界贸易量约为30000吨,占总食品胶贸易量30万吨的10%左右,年增长率约为4%~5%。

国内目前每年所生产的果胶约两三千吨,质量比丹麦哥本哈根的差一些,数量也较少,因此仍有部分需要进口。

果胶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果胶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果胶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一、引言果胶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增稠、凝胶、稳定乳化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健康的关注,果胶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果胶行业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机遇。

二、果胶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果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果胶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果胶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XX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果胶生产和消费国家,国内果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三、果胶行业的发展趋势1. 健康食品需求推动果胶市场增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果胶作为一种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在糖果、果冻、果酱等健康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新品种果胶的研发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并开发出新的果胶品种。

如欧洲发达国家已经研发出以苹果为原料的果胶,该果胶相较传统果胶更加纯净、稳定,广受市场欢迎。

3. 环保意识提升推动果胶行业发展:近年来,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于生态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果胶的生产过程相对环保,与其他增稠剂相比较具有竞争优势。

四、果胶行业面临的挑战1. 原材料成本上升:果胶的主要原料为柚子皮、苹果渣等水果废料,随着水果市场的价格波动,原材料成本变动较大,对果胶行业的生产成本造成了一定压力。

2. 产品质量把控:果胶的质量直接影响其在食品中的效果。

因此,果胶企业需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提高检测技术和品质管理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果胶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差异化和附加值,以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果胶行业的市场机遇1.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发展中国家对果胶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如印度、巴西等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

2. 应用领域扩大:果胶在石油化工、制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为果胶行业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果胶制备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果胶的提取与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胶的提取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2. 了解果胶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 掌握果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海藻等植物中。

果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采用酸碱法提取果胶,通过酸解、沉淀、洗涤、干燥等步骤,制备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苹果、柠檬、橙子等水果- 95%乙醇、95%乙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无水乙醇、丙酮等溶剂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烧瓶、漏斗、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烘箱、搅拌器、真空泵等设备四、实验步骤1. 果胶提取:(1)称取新鲜水果500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2)将捣碎的水果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醇,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置于室温下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4)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5)将滤液倒入烧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5-9.0;(6)将烧瓶置于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80-90℃,搅拌1小时;(7)将烧瓶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4.5-5.0;(8)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9)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0)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丙酮,搅拌使其充分沉淀;(11)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12)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2. 果胶制备:(1)将干燥的果胶用无水乙醇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果胶溶液;(2)将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3)将烧杯置于水浴中加热,使果胶溶液充分溶解;(4)将溶解后的果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95%乙酸,调节pH值至3.5-4.0;(5)将烧杯取出,冷却至室温,静置过夜,使果胶充分沉淀;(6)将沉淀物用布袋过滤,收集滤液;(7)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果胶。

果胶研究新进展

果胶研究新进展

果胶研究新进展近年来,果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尤其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果胶的应用及其重要性和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果胶研究的新进展展开讨论,介绍果胶的制备方法、性质、应用及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果胶研究新进展果胶制备方法果胶性质和应用果胶酶一、引言果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天然产物研究的深入,果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因此,对果胶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果胶研究新进展果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多个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分别介绍果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果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果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果酱、果汁、酸奶等产品的制作。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果胶具有改善食品口感、稳定食品体系、增强营养价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例如,添加果胶可以改善果汁的口感和稳定性,提高酸奶的粘稠度和组织状态,增加果酱的凝胶强度和贮藏稳定性等。

2、果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果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方面,果胶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药物载体、生物材料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果胶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以果胶为载体的药物传递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靶向性,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此外,果胶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为其在功能性食品和药物开发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果胶制备方法果胶的制备主要采用酸法和酶法。

下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优缺点。

1、酸法酸法是传统制备果胶的方法,工艺成熟且相对简单。

该方法主要涉及植物原料的破碎、浸泡、酸水解、脱色、沉淀、干燥等步骤。

其中,酸水解是关键步骤,一般采用盐酸盐酸羟基乙酸(草酸)作为水解剂。

然而,酸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果胶产品颜色较深,且部分降解导致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等。

食品中果胶的提取与应用技术研究

食品中果胶的提取与应用技术研究

食品中果胶的提取与应用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提升,食品领域也不断追求更加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剂。

果胶作为一种常见的天然多糖,其在食品领域的提取和应用技术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果胶的提取技术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果胶的提取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物理法是指通过热水浸提或超声波辐照等方式将果胶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出来。

研究表明,较高温度的热水浸提能够提高果胶的产率,但同时也会引起果胶分子的降解。

因此,对于不同的植物材料,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提取。

此外,超声波辐照也是一种常用的果胶提取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作用力,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从而促进果胶的释放。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试剂对植物材料进行处理,进而提取果胶。

例如,酸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加入酸性溶液(如稀盐酸)或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改变植物细胞壁的pH值,从而促进果胶的释放。

然而,使用化学试剂提取果胶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产物的产生,且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提取条件。

提取后的果胶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首先,果胶可以作为食品的稳定剂和增稠剂。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黏度和稳定性,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改善食品的质感。

其次,果胶还可作为乳化剂和乳化稳定剂。

由于果胶分子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和亲油性,可以在水和油之间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使得食品在保存和加工过程中不易分层和析出。

此外,果胶还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可用作乳蛋白饮料、果汁等食品的稳定剂。

此外,果胶还可以用作食品的包裹剂,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除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果胶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果胶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

其吸附效果优于传统的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此外,果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

它可以与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苹果果胶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苹果果胶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苹果果胶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摘要:介绍果胶的化学结构及分类,综述从苹果皮渣中制备果胶的预处理、提取、纯化、沉淀等工艺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苹果果胶;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果胶具有卓越的凝胶性和乳化稳定性,是食品工业一种重要的添加剂,而且果胶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抗腹泻、抗癌、治疗糖尿病等功效,故果胶是一些保健品及化妆品中重要的辅助原料。

干苹果渣中含有15%~18%的果胶。

国内外在利用苹果渣制备果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一些苹果生产国早已把苹果渣用于提取果胶,我国利用苹果渣提取果胶刚开始规模生产。

1果胶的分子结构和分类果胶物质是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中有半乳糖醛酸、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等,但基本结构是半乳糖醛酸以a-1,4糖苷键聚合形成的聚半乳糖醛酸。

果胶分子式为C14n+14H200+22O12n+13(n=30~300),pKa值为3.5。

成品果胶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不定型粉末,有特殊水果香味,无固定熔点和溶解度,溶于水,在20倍水中溶解成黏稠体,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其中苹果果胶分子量为20~36万,颜色为淡褐色。

苹果果胶是以(1~4)a-D-半乳糖醛酸基结构为骨架的聚合体,中间插入约10%的(1-2)a-L-吡喃鼠李糖基。

部分鼠李糖基是中性糖侧链的分支点,这些中性糖包括L-树胶醛醣和D-半乳糖。

鼠李糖基形成一簇簇的凸起,它们不同于那些光滑的聚半乳糖醛酸结构。

而聚半乳糖醛酸可能部分发生乙酰化进而取代末端戊醛糖,部分发生甲酯化,其化学结构如下图1:根据果胶酯化程度不同可分为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完全未酯化的果胶称为果胶酸。

高甲氧基果胶(HM-果胶)的酯化度高于50%(相当于甲氧基含量小于7%~16.3%),其形成凝胶的条件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糖等可溶性固形物,最低含量大于50%才能形成凝胶;而低甲氧基果胶(LM-果胶)的酯化度低于50%(相当于甲氧基含量小于7%),它适用范围很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至1%也可形成凝胶,但需要Ca2+存在,酸度与糖度对此影响不大。

果皮提取果胶实验报告

果皮提取果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果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2. 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 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是一种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细胞之间的重要连接物质。

在果皮中,果胶含量较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稠、凝胶、稳定等。

本实验通过酸水解、脱色、沉淀、干燥等步骤,从柑橘皮中提取果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柑橘皮- 95%乙醇- 无水乙醇- 6 mol/L盐酸溶液- 3 mol/L氨水- 活性炭- 硅藻土- 尼龙布- 烧杯-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真空泵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布氏漏斗- 抽滤瓶- 玻璃棒- 电子天平- 小刀- 真空泵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20 g(干品为8 g),用清水洗净后,放入250 mL烧杯中,加120 mL水,加热至90℃,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

- 用水冲洗后切成3~5 mm大小的颗粒,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直至水为无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 每次漂洗都要把果皮用尼龙布挤干,再进行下一次漂洗。

2. 酸水解- 将预处理后的果皮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195%乙醇,使果皮与乙醇的比例为1:10。

- 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保温1 h,使果胶溶解。

3. 脱色- 将酸水解后的溶液过滤,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 脱色后的溶液用滤纸过滤,去除活性炭。

- 将脱色后的溶液用3 mol/L氨水调节pH值至4.5~5.0。

- 将溶液静置过夜,使果胶沉淀。

5. 过滤- 将沉淀后的溶液用布氏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6. 干燥- 将滤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

7. 果胶含量测定- 取一定量的干燥果胶,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使用双波长法测定溶液中果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胶提取率本实验中,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率为15.6%。

2. 果胶含量本实验中,提取的果胶含量为8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 由α- 1, 4糖苷键联接的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中性糖聚合而成, 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果胶需求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呈高速增长趋势【4】。

大力开展果胶的研究与开发, 探索提高果胶产量和质量的新方法和新资源, 不仅能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广泛地应用优质果胶提供理论依据, 而且将推动国产果胶生产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果胶的化学结构及提取用原料,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系统综述了果胶的提取、脱色、沉淀和干燥的方法【1-7】。

关键词: 果胶;提取;脱色;沉淀;干燥;展望1 前言果胶(Pectin)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

它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

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其主要成分是部分甲酯化的a(l,4)一D一聚半乳糖醛酸。

残留的羧基单元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或形成铵、钾钠和钙等盐。

我国果胶资源丰富,柑桔皮甜菜压粕、苹果皮渣,柠檬皮渣、向日葵盘等均含有大量果胶【4】。

已成为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的主要原料。

目前国内以柑桔皮为主要原料生产果胶。

果胶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稳定和胶凝作用, 在食品、纺织、印染、烟草、冶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 由于果胶具有抗菌、止血、消肿、解毒、降血脂、抗辐射等作用, 还是一种优良的药物制剂基质。

近年来, 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

2 目前果胶的制备的现状2.1果胶的提取果胶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2种, 非水溶性果胶可溶于六偏磷酸钠溶液或无机酸溶液。

天然果胶中的原果胶不溶于水, 但可在酸、碱、盐等化学试剂作用下水解成水溶性果胶。

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提取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1-7】。

2.1.1酸提取法水解酸的种类很多,生产中多用盐酸。

传统的无机酸提取法是:将洗净、除杂预处理好的果皮用无机酸(如盐酸、硫酸、亚硫酸、硝酸、磷酸等) 调节一定pH值,加热90~95 ℃并不断搅拌,恒温50~60 min ,然后将果胶提取液离心,分离,过滤除杂(提取用水最好经过软化处理) ,得到果胶澄清液。

该法的缺点是果胶分子在提取过程中会局部水解,反应条件也复杂,过滤时速度较慢, 生产周期长, 效率低【1】。

据文献报导,在上述无机酸中亚硫酸的效果最好。

目前酸提取法正在朝着混和酸提取法的方向发展2.1.2离子交换树脂法果胶类物质与细胞壁半纤维素等共价键结合, 通过次级键与细胞壁其他多聚体通过次级键结合。

多价阳离子特别是钙离子存在时, 阳离子键合引起低酯果胶类物质的不溶性, 降低了高酯果胶的浸胀性。

所以单纯酸法提取不能完全解除果皮中多价阳离子及其他杂质对果胶的束缚。

该法的工艺流程是:将处理过的柑桔皮脱水后粉碎,再与离子交换树脂和水制成浓浆液(原料一般先与30~50 倍左右水混和,加入一定的离子交换剂,调节料浆的pH 值到1. 3~1. 6) ,在搅拌下加热2 h ,过滤,分离出不溶性的离子交换剂和废渣,即得到含有果胶的滤液。

据文献报导该法可使果胶得率上升7. 2 %~8. 56 % 。

用离子交换法是一种经济上可行的提取方法。

2.1.3 微生物提取法研究发现, 帚状丝孢酵母及其变异株能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果胶。

将帚状丝孢酵母接种到植物组织, 经静止、搅拌、振荡培养或在酵母培养基中培养。

微生物发酵产生使果胶从植物组织中游离出来的酶, 它能选择性地分解植物组织中的复合多糖体, 从而有效地提取出植物组织中的果胶。

一定时间后过滤培养液, 得到果胶提取液。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的果胶相对分子质量大, 果胶的胶凝度高, 质量稳定, 很有发展潜力。

2.1.4酶提取法酶提取法一般步骤是, 在磨成粉的原料中加入含有酶的缓冲液, 于恒温水浴振荡器内提取。

反应结束后抽滤, 乙醇沉淀, 过滤分离, 干燥, 粉碎得果胶成品。

分别用011mol/L 盐酸(酸法)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糖苷酶(酶法)从南瓜提取果胶。

由于酶法提取果胶反应时间较长, 酶制剂用量大, 阻碍了其在国内的应用。

但将酸法与酶法结合, 先用酸法提取少量果胶, 再用酶法提取剩余的果胶, 将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减少酶的用量【1】。

今后随着酶制剂成本的不断降低, 酶法提取果胶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1.5 盐析法采用的盐有铝盐、铅盐、铁盐、钙盐等。

果胶液可以不作浓缩处理直接进行沉淀,它是一种电荷间互相作用引起的共同沉淀过程。

盐析法省去浓缩,制备果胶量与耗乙醇量之比约为1 ∶4 , 节约乙醇35 %~40 % ,能耗低,产品色泽较浅,重金属含量低,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成本大大降低,是—种经济上可行的制造方法【7】。

但是,收率低,沉淀性状不好,且产品灰分含量高,溶解性差,产量低于8 % ,工艺条件也较难控制【1】。

2.2果胶的脱色由于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色素, 因此在提取果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植物中的色素一起提取出来。

果胶的色泽对果胶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这也是国产果胶质量不如进口果胶的原因之一。

因此, 在果胶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果胶提取液进行脱色处理。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脱色主要方法如下几种【1】。

2.2.1活性炭脱色活性炭是一种黑色粉状、粒状或丸状的无定形具有多孔的碳, 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力。

在食品, 制药等工业生产的脱色工艺中运用广泛【6】。

在对新兴蔬菜黄秋葵果胶提取中, 利用活性炭进行脱色, 最后得出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为: 脱色时间10min、脱色温度30℃、活性炭用量0125g/100mL。

在研究柚皮提取果胶脱色工艺中, 确定最佳的脱色条件: 013%活性炭、脱色温度60℃, 脱色时间30min。

活性炭脱色的缺点:(1) 脱色后活性炭难以除去; (2) 对果胶也有一定的吸附, 因此也会导致果胶产率下降【6】。

2.2.2双氧水脱色双氧水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能将果胶中残留的色素分子氧化。

在芦荟中分离提取果胶的研究中, 利用双氧水对果胶提取液进行脱色,得出最佳脱色条件为: 每100mL提取液加入30%的双氧水8~10mL, 放置24~36h【5】。

双氧水脱色的缺点: (1) 由于双氧水脱色的原理是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作用。

因此, 在果胶生产过程中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并且, 双氧水的强氧化性同样会使得果胶分子被氧化, 导致果胶质量下降; (2) 果胶作为一种增稠剂, 主要是应用于食品加工上, 残留的双氧水更会威胁到人体健康【1】。

2.2.3大孔树脂脱色法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分子分离材料,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上世纪90年代后, 其应用日趋广泛, 特别是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大孔吸附树脂法柚皮果胶脱色工艺研究中, 利用AB - 8树脂进行脱色, 确定最佳条件为: 室温, 流速3BV /h, 溶液处理量5BV, 上柱液pH4~6, 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液脱色率达80%【7】。

大孔树脂脱色法是一种新兴的脱色方法, 具有脱色效果好, 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果胶质量, 并却树脂还能再生。

缺点是, 工艺复杂, 周期长,并且要在脱色前要将果胶提取液大量稀释, 不利于后续的果胶沉淀【1】。

2.3 果胶的沉淀果胶液在脱色、浓缩后, 要进一步分离才能达到纯化的目的。

最常用的方法有: 醇析法和盐析法。

2.3.1醇析法醇析法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国外多用此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胶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 将大量的醇加入到果胶提取液中,形成醇-水混合剂将果胶沉淀出来【1】。

主要用的是乙醇,浓缩对提高提取率有利,但水解液浓度过大即浓缩倍数大于8 时,提取率不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若浓缩倍数高,最后的果胶颜色偏深,还要消耗大量热能。

乙醇用量的最佳用量为65 %~75 %【3】。

2.3.2盐析法盐析法的原理是盐溶液中的盐离子带有与果胶中游离羧基相反的电荷, 两种相反电荷的电中和作用产生沉淀。

利用这一特性, 加氨水中和果胶溶液, 加入电解质金属盐类, 即产生不溶于水的果胶酸盐。

生成的果胶不溶于醇而沉淀下来, 金属离子溶于醇溶液而被洗去。

盐析法的优点是生产成本低、产率高, 但是生产工艺较醇析法复杂, 并且脱盐的难度大, 易导致残留大量的金属离子, 生产出的果胶灰分高, 色泽深【1】。

实验表明:在60 ℃时得率较佳,盐析时间以60~75 min 为宜当脱盐液用量达250 mL 时果胶得率趋于稳定.脱盐时间以30~45 min 为宜,既能充分脱盐又可避免果胶降解【3】。

2.4 果胶的干燥干燥技术对果胶的品质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有低温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

常压干燥即低于60℃干燥, 设备简单, 但干燥后的产品溶解性差, 色泽较深。

真空干燥和冷冻干燥后所得果胶所得果胶色泽较浅, 溶解性也好,果胶性质改变小, 但技术设备费用大, 生产成本高【2】。

目前国外多用喷雾干燥,直接将浓缩液喷雾得到粉末状果胶, 省去了沉淀, 但对前处理要求严格, 果胶浓度要高且除杂彻底。

此干燥方法与大孔树脂脱色果胶液联用, 用很大的研究价值。

3未来展望与意义果胶是一种完全无毒的天然食品添加剂, 是FAO /WHO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公认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此外, 果胶也是一些药物、保健品以及化妆品不可缺少的辅助原料。

资料表明, 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近2万t, 据有关专家预计果胶的需求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每年l5%的速度增长。

我国每年消耗约1500 t以上果胶, 80%依靠进口, 需求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呈高速增长趋势。

因此,大力开发果胶资源,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果胶生产工艺, 对于发展我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工业具有重要意义【1】。

此外,大量的桔皮因霉烂变质而丢弃,不仅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这项工艺能有效的实现物质再利用,具有很高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意义【7】。

4 参考文献【1】陈熠, 熊远福, 文祝友, 蒋利华, 祝红福,王冬妮等。

果胶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添加剂试验研究,2008年10月。

【2】彭凯,张燕,王似锦,廖小军,胡小松等。

微波干燥预处理对苹果渣提取果胶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8年7月。

【3】邓红,李小平,史红兵等。

苹果渣提取果胶的沉淀条件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年12 月。

【4】李鹏,范桂侠,隋世强等。

果胶的提取和应用。

科技信息。

2009 年。

【5】金山,王娜,孔保华,李拖平等。

山楂果胶脱色工艺的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年3月。

【6】万国福等。

南瓜果胶脱色树脂的比较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07年1月。

【7】王健,黄国林等。

果胶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化工时刊。

2007年2月。

果胶专题终结篇——生产企业调查作者:佚名医药原料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8 更新时间:2006-6-21 [关键词]:果胶,生产企业健康网讯:江西上饶富达果胶公司是以生产低酯果胶为主的企业,创建于2003年8月,总投资3000万元,拥有年生产500吨低酯果胶生产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